加味五苓散

JIA WEI WU L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心經 12%
肺經 12%
胃經 12%
腎經 10%
肝經 10%
膀胱經 8%
大腸經 4%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五苓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利濕,助五苓散利水消腫之效: 白朮性溫燥,味甘苦,入脾胃經,能健脾燥濕,利水滲濕,與五苓散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加強利水消腫之效,對於脾虛濕困、水濕停滯所致的水腫、腹脹等症,療效更佳。

二、 扶正固本,防止脾虛日久: 白朮能補氣健脾,扶正固本,長期服用五苓散,可能導致脾氣虛弱,加入白朮可防止脾虛日久,起到防治脾虛兼水濕停滯之作用,使療效更持久。

加味五苓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緩解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配合五苓散中的澤瀉、豬苓、白朮等藥物,加強利水作用。
  2. 健脾益氣: 茯苓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液代謝,使水濕停滯得到有效清除。此功效對於脾虛水停引起的症狀尤為有效,與五苓散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利水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

加味五苓散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滲濕: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五苓散本身擅長利水消腫,加入豬苓更能增強利水滲濕之力,對於濕邪困脾、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療效更佳。
  2. 健脾和胃:豬苓亦能健脾和胃,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進一步促進水濕代謝,改善因脾虛濕困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

加味五苓散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促進水液代謝: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五苓散原方以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白術為主,擅長利水消腫。加入澤瀉後,可增強利水滲濕之力,更有效地促進水液代謝,排出體內濕濁。

2. 清熱瀉火: 澤瀉兼具清熱瀉火之功,對於熱邪壅盛、水液代謝障礙的患者,可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例如,加味五苓散常用於治療熱淋、小便不利等症,其中澤瀉的清熱作用可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消除熱邪,促進小便通暢。

加味五苓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陽氣,溫脾腎: 五苓散原方以利水滲濕為主,但若脾腎陽虛,則水濕更難消退。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腎經,能溫補脾腎陽氣,助其運化水濕,進一步提高利水效果。

2. 驅寒止痛: 若水濕停滯日久,寒邪易於入侵,導致腹痛、腰痛等症狀。肉桂能溫經散寒,驅除寒邪,緩解疼痛,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加味五苓散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通淋: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之效。對於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狀,能起到疏通水道、利尿消腫的作用,與五苓散中澤瀉、豬苓、茯苓、桂枝等利水滲濕之藥物相輔相成。
  2. 清熱解毒:木通兼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治療濕熱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與五苓散中白朮的健脾燥濕作用相配合,更能達到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

加味五苓散中添加枳殼,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枳殼味苦、辛,性寒,具有行氣消積、破氣除痞、利水消腫之功效。五苓散本身主治水濕內停,而枳殼的加入可以加強利水消腫之效,使水濕更易排出體外。
  2. 理氣止痛:枳殼能理氣消積,有助於改善因水濕內停導致的脘腹脹滿、腹痛等症狀。加味五苓散用於治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枳殼的加入可緩解因水濕停滯引起的氣機阻滯,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加味五苓散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消腫,健脾化濕: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化濕之效。五苓散本身以利水滲濕為主,加入檳榔有助於增強利水消腫之力,並健脾化濕,使水濕之邪更易排出。
  2. 行氣止痛:檳榔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水濕阻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這對於一些因脾虛濕困而伴有腹痛、腹脹的患者,有較好的輔助作用。

加味五苓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五苓散以茯苓、豬苓、澤瀉、桂枝四味藥為主,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於傷脾胃,並使藥效更趨平和。
  2. 增強補益:甘草味甘,能補脾益氣,與五苓散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增強利水消腫之效,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使水濕代謝更加順暢。

總之,甘草在加味五苓散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補益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加味五苓散中加入滑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減輕水腫,配合五苓散中的茯苓、豬苓、澤瀉等利水藥,加強利水滲濕之效。
  2. 清熱解毒: 滑石性寒,能清熱解毒,尤其適合暑濕之邪引起的症狀,如口渴、尿少、腹脹等,能輔助五苓散清熱利濕,改善患者的不適。

加味五苓散中添加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水濕阻滯,兼顧頭面部症狀: 五苓散主治水濕停滯,而川芎性溫,能行氣活血,上行頭面,有助於疏通頭面部經絡,緩解水濕阻滯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2. 改善氣血循環,增強藥效: 川芎入血分,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部位,提高藥效。

加味五苓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血益氣,改善血虛症狀:五苓散原方主治濕困脾陽,但若患者同時伴隨血虛,則可加入當歸補血,改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血虛症狀,使脾陽恢復得更快。
  2. 活血化瘀,促進水濕運化:當歸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濕氣停滯所導致的肢體沉重、水腫等症狀,有助於水濕的排出,增強五苓散利水消腫的效力。

加味五苓散中加入香附,主要針對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化濕: 香附具有行氣解鬱、燥濕化痰的功效,能與五苓散中的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等藥材協同作用,加強利水消腫、健脾化濕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濁內停、脾陽不振所致的腹瀉、水腫等症。
  2. 和中調脾: 香附能理氣和胃,緩解脾胃氣滯,促進脾胃運化,配合五苓散中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提升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五苓散」主要成分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木通、枳殼、檳榔、甘草、滑石、川芎、當歸、香附等。以下為各藥材成份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辛、苦、甘、燥,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祛濕、利尿等功效。

  • 檳榔:性燥,味辛,歸脾、肺、大腸經,具有行氣、破血、止痛、殺蟲、消積等功效。

  •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行氣通絡等功效。

  •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肺、心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氣、寧心安神等功效。

  • 滑石:性寒,味甘,歸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化痰止咳、清熱止瀉等功效。

  • 木通:性寒,味甘,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祛風通絡、通經下乳等功效。

  • 肉桂: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活血通絡、散寒止痛等功效。

  • 香附:性辛、苦,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消脹散結等功效。

  • 澤瀉:性寒,味甘,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除濕、固澀止遺等功效。

  • 枳殼:性寒,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消積化痰、寬胸除痞等功效。

  • 豬苓:性平,味甘、淡,歸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止渴、止瀉、止嘔等功效。

「 加味五苓散」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祛風化濕、補氣益陰等功效,主治難產,是因為腹部有積水,滲入子宮中,導致分娩時水流不止,惡露不下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豬苓1錢, 澤瀉1錢, 白朮1錢, 茯苓1錢, 桂1錢, 桃仁(去皮尖)2錢, 紅花2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胰臟炎癲癇排尿困難尿道炎慢性腎衰竭前列腺增生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黃熱病胃腸脹氣腹瀉無尿及少尿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口乾口渴全身酸痛頭重面部浮腫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五苓散,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四。 組成:五苓散加羌活。 主治:解表滲利。主治:濕勝身痛,小便不利,體痛發渴。

加味五苓散, 出處:《會約》卷十五。 組成:白朮3錢,茯苓3錢,澤瀉2錢,豬苓2錢,肉桂2錢。 主治:子死腹中;胞衣不下。

加味五苓散,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豬苓、澤瀉、白朮(去蘆)、赤茯苓(去皮)、肉桂、當歸、枳殼、牛膝(去蘆)、木通各等分,甘草梢減半。 主治:虛寒小便不通。

加味五苓散, 出處:《濟生》卷五。 組成:赤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木豬苓(去皮)1兩,肉桂(不見火)1兩,白朮1兩,車前子半兩。 主治:伏暑熱氣,及胃濕泄瀉注下,或煩或渴,或小便不利。

加味五苓散, 出處:《顧氏醫徑》卷四。 組成: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木通、枳殼、檳榔、甘草、滑石、川芎、當歸尾、香附。 主治:難産,因腹有積水,滲入胞中,致臨産而去水不止,惡露不下者。

加味五苓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六。 組成:豬苓1兩,赤茯苓1兩,白朮1兩,澤瀉1兩,木香3錢,沉香3錢,檳榔3錢,白豆蔻1錢,縮砂仁5錢。 主治:腫滿,因積而得,既取積而腫再作,小便不利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