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散

HUANG Q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九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20%
心經 15%
肝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6%
三焦經 3%
腎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8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黃芩散

整體功效

清熱解表,利濕化痰

主治

勞。人不甚虛,有熱,胸中煩,手足熱,心忪悸,口苦咽乾,痰嗽潮熱。

此方用於勞倦後感冒,症見身體發熱,胸悶煩躁,手足心熱,心悸不安,口苦咽乾,痰多咳嗽,舌紅苔黃,脈浮數。

文獻參考

《傷寒論》:「黃芩散,治勞,人不甚虛,有熱,胸中煩,手足熱,心忪悸,口苦咽乾,痰嗽潮熱。」

中藥功效分類

中藥功效解釋
黃耆補氣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白朮健脾益氣調理脾胃,促進消化
前胡宣肺利咽緩解咽喉腫痛、咳嗽
枳殼理氣化痰緩解胸悶、咳嗽
柴胡疏肝解郁緩解胸悶、心悸
杏仁宣肺止咳緩解咳嗽
人參大補元氣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茯苓健脾利水調理脾胃,利尿消腫
甘草緩急和中緩解腹痛、腹瀉
當歸補血活血調理氣血,改善貧血
半夏降逆止嘔緩解反胃嘔吐
黃芩清熱燥濕清熱解毒,利濕化痰
白芍養血柔肝調理肝氣,緩解脅痛
麥門冬養陰潤肺滋陰潤肺,緩解乾咳
生地黃滋陰清熱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傳統服藥法


黃芩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芒消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石膏半兩。
上為粗散。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普濟方》有桂心八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相關疾病


嘴裡發苦身體發低熱痤瘡肺結核前列腺炎胰臟炎大便秘結瘧疾癲狂狂躁神經性厭食症角膜炎膀胱炎原發性高血壓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細菌性食物中毒

相同名稱方劑


黃芩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六。 組成:黃芩、當歸、川芎、白礬、黃連。 主治:陰門生瘡。

黃芩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二引《衛生家寶》。 組成:黃芩1兩,淡豆豉3兩(研)。 主治:小兒肝熱,眼生障暈,不能視物。

黃芩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四。 組成:黃芩半兩,大黃半兩,山梔子仁3錢,玄參6錢。 主治:解餘毒。主治:瘡毒出盡後嘔吐。

黃芩散,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黃芩半兩,猬皮半兩,當歸半兩,芍藥1兩,牡蠣2兩半,竹皮2兩半,狐莖1具。 主治:婦人陰脫。

黃芩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三。 組成:黃芩2兩,白及2兩,麻黃2兩(去節),漏蘆2兩(真者),白薇2兩,枳殼2兩(麸炒,去瓤),升麻2兩,白芍藥2兩,川當歸2兩,川牛膝2兩,甘草2兩,大黃5兩。 主治:時行熱毒而致癰疽發背,丹疹赤腫,惡肉變作赤色;及眼赤腫生障翳。

黃芩散, 出處:《雞峰》卷九。 組成:黃耆5兩,白朮5兩,前胡5兩,枳殼5兩,柴胡3兩,杏仁3兩,人參3兩,白茯苓3兩,甘草3兩,當歸3兩,半夏3兩,黃芩3兩,白芍藥3兩,麥門冬3兩,熟乾地黃3兩。 主治:勞。人不甚虛,有熱,胸中煩,手足熱,心忪悸,口苦咽乾,痰嗽潮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