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涼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涼血,中醫治療學術語。系清熱法之一。是清血分[1]熱邪的治療方法。適用於熱性病熱入血分,迫血妄行,或熱擾心神。症見吐血[2]衄血、便血[3]尿血皮膚紫斑,或神昏譫語[4]舌絳脈數[5]等。常用藥物玄參、生地黃[6]、丹皮、赤芍犀角等,方如犀角地黃湯

涼血的古籍記載:

醫宗金鑒·血分》:“涼血,清血分熱邪之法也。熱入血分,迫血妄行,或熱擾心神,則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膚紫斑,或神昏譫語,舌絳脈數等證,皆屬血分熱盛,當以涼血法治之。涼血之品,大抵能清血分熱者皆可用之,如玄參、生地黃、丹皮、赤芍、犀角等是也。”

涼血的臨床應用:

涼血法常用於治療熱入血分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膚紫斑等出血證,以及熱擾心神所致的神昏譫語等症。

涼血法的代表方劑有犀角地黃湯生地黃湯、玄參涼血湯等。

犀角地黃湯出自《醫宗金鑒·血分》。由犀角、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丹皮、赤芍、澤瀉茯苓甘草組成。本方具有涼血止血滋陰補血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出血證。

生地黃湯出自《傷寒論》。由生地黃、玄參、丹皮、赤芍、當歸、川芎、白芍、茯苓、甘草組成。本方具有涼血止血、養陰生津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出血證。

玄參涼血湯出自《醫宗金鑒·血分》。由玄參、生地黃、丹皮、赤芍、當歸、川芎、白芍、茯苓、甘草組成。本方具有涼血止血、養陰生津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出血證。

涼血法的注意事項:

涼血法雖然能清熱涼血,但也易傷陰,因此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辨證施治,不可濫用。另外,涼血法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傷陰耗氣。

涼血法的配伍禁忌:

涼血法不宜與溫熱藥同用,以免藥性相反,影響療效。

涼血法的代表方劑:

犀角地黃湯、生地黃湯、玄參涼血湯。

涼血法的注意事項:

涼血法雖然能清熱涼血,但也易傷陰,因此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辨證施治,不可濫用。另外,涼血法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傷陰耗氣。

參考資訊


  1. 血分证 - 医学百科

  2. 吐血 - 医学百科

  3. 便血_百度百科

  4. 譫語 - A+醫學百科

  5. 脈數有力,脈數有力的治療_脈數有力的原因,脈數有力怎麼辦_症状百科

  6. 生地黃 - A+醫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