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甲散

XIANG JI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四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心經 17%
肝經 17%
肺經 15%
腎經 10%
胃經 7%
膽經 5%
三焦經 3%
心包經 1%
小腸經 1%
大腸經 1%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香甲散中加入木香,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木香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效。香甲散主治甲狀腺腫大,而甲狀腺腫大往往伴隨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木香可以疏肝理氣,解除肝鬱,使氣血通暢,從而緩解疼痛。
  2. 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木香還兼具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功效。甲狀腺腫大患者常伴隨脾胃不和,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木香可以健脾和胃,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病症康復。

香甲散中加入鱉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鱉甲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
  2. 活血化瘀,消腫散結: 鱉甲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並有助於消除腫塊,對於因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因此,香甲散中加入鱉甲,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香甲散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香甲散用於治療甲溝炎,而甲溝炎常伴有紅腫熱痛,牡丹皮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局部炎症反應。
  2.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供血:牡丹皮活血化瘀的特性,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患處供血,有利於炎症消退,加速傷口癒合。

香甲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涼血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甲溝炎引起的紅腫熱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
  2. 清熱解毒: 赤芍性涼,能清熱解毒,對於甲溝炎引發的感染和化膿,起到抑菌消炎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總體而言,赤芍在香甲散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甲溝炎。

香甲散方中加入橘皮,主要考量其兩方面作用:

  1. 理氣解鬱,行氣止痛: 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香甲散主要用於治療甲溝炎,而甲溝炎多因外傷或感染所致,局部氣血瘀滯,疼痛難忍。橘皮理氣解鬱,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緩解疼痛。
  2. 燥濕止癢,消腫止痛: 橘皮還有燥濕止癢、消腫止痛的作用。甲溝炎常伴有局部紅腫、瘙癢、疼痛等症狀,橘皮能燥濕止癢,消腫止痛,有助於緩解病症。

香甲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肉桂性熱,入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之效。香甲散為治療寒性腳氣病的方劑,常伴隨肢體冰冷、疼痛等症狀,肉桂的溫熱之性可以溫暖肢體,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祛風除濕,通絡止癢:肉桂還具有一定的祛風除濕作用,可以改善因寒濕阻滯引起的腳氣病症狀,如皮膚瘙癢、水腫等。同時,肉桂能通絡止癢,進一步緩解因寒濕引起的皮膚病變。

香甲散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血,扶正祛邪: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香甲散主要用於治療甲癬,此病症多因濕熱蘊結,氣血虧虛所致。人參補益氣血,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扶正祛邪,促進病竈恢復。
  2. 配伍相宜,相輔相成:香甲散中其他藥材如黃柏、苦參等,性寒燥烈,易傷脾胃。人參性溫,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和發揮療效。

香甲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香甲散用於治療甲癬、濕疹等皮膚病,而濕邪困脾,常導致脾失健運,水濕停滯,加重病情。茯苓健脾利濕,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有助於祛除濕邪,減輕皮膚病症狀。
  2. 寧心安神: 甲癬、濕疹等皮膚病常伴隨瘙癢、疼痛,患者易出現心煩、失眠等症狀。茯苓能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患者因皮膚病引起的焦慮不安,改善睡眠質量,提高療效。

香甲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香甲散主治甲狀腺腫、瘰癧等病症,這些病症往往伴隨熱毒蘊結,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緩解炎症。

二、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香甲散中加入生地黃,有助於滋潤皮膚,促進傷口癒合,改善甲狀腺腫引起的局部腫痛。

香甲散中包含秦艽,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祛風濕止痛: 秦艽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並能祛風除濕,止痛止癢。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疏通經絡: 秦艽味苦,能入肝經,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香甲散中加入秦艽,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局部疼痛,改善患處的循環。

總而言之,秦艽在香甲散方劑中,起到祛風濕止痛、疏通經絡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濕痹痛等症狀。

香甲散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升舉陽氣:香甲散主治寒溼凝滯,氣血瘀阻所致的甲狀腺腫大。柴胡味苦性微寒,善於疏肝解鬱,升舉陽氣,可有效緩解寒溼凝滯,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甲狀腺腫大症狀。
  2. 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香甲散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芷等,也具有一定疏肝解鬱作用,柴胡與之搭配使用,可增強疏肝解鬱之效,協同作用,提升療效。

總而言之,柴胡在香甲散中起到疏肝解鬱,升舉陽氣,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香甲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之功。香甲散主治甲癬、濕疹等皮膚病,而濕邪阻滯常為病因之一,白朮可健脾燥濕,去除濕邪,為治療甲癬提供有利條件。
  2. 補氣固表:白朮亦有補氣固表之功,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避免病情的反覆發作。對於甲癬、濕疹等皮膚病,尤其在病程較長、反覆發作的情況下,白朮的補氣固表作用尤為重要。

香甲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之效。香甲散主要用於治療甲溝炎,而甲溝炎多因外傷、感染或寒濕侵襲所致,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暢、瘀血阻滯。當歸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炎症消退。
  2. 滋養筋骨:當歸亦有補益氣血、滋養筋骨的作用。甲溝炎會造成指甲疼痛、腫脹,影響指甲生長。當歸補益氣血,可以改善指甲的營養供應,促進指甲生長,減輕疼痛。

綜上所述,當歸加入香甲散中,可以有效地活血化瘀、滋養筋骨,促進甲溝炎的康復。

香甲散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香甲散主治寒凝血脈、肢體麻木、疼痛等症,而附子可溫煦脾腎陽氣,促進氣血運行,散寒止痛。

二、助藥力: 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偏寒涼,附子可溫陽助藥力,使藥性更易發揮,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附子在香甲散方中起到溫陽散寒、助藥力之作用,有助於改善寒凝血脈、肢體麻木等症狀。

香甲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癢: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香甲散主要用於治療甲溝炎,而甲溝炎常伴有疼痛、紅腫、瘙癢等症狀,乾薑可溫散寒氣,緩解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消腫止癢。
  2. 助藥力,增效力:乾薑具有辛溫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可助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香甲散中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黃芩等,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乾薑的加入可增強藥物的療效,更快達到治療目的。

香甲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香甲散方劑中多用辛燥之品,如蒼朮、白芷等,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藥性,緩解辛燥之品對脾胃的刺激,防止藥物過於燥烈,使藥物更平穩地發揮功效。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疾病。同時,甘草還能解毒,可以減輕其他藥物的毒副作用,使治療過程更加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香甲散藥證選釋

香甲散,又稱香甲通氣湯,出自《醫宗金鑒》,爲治療婦女因氣虛血弱,而引起的諸多症狀的一種常用中藥方劑。

香甲散的主要功效是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理氣化痰,溫陽補虛。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腰膝痠痛,四肢乏力,食慾不振,面色萎黃等症狀。

香甲散的組成如下:

甘草

**性味與歸經:**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

**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

**性味與歸經:**白朮性味苦、辛,歸脾、胃經。

**功效:**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鱉甲

**性味與歸經:**鱉甲性味鹹、甘,歸肝、腎經。

**功效:**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柴胡

**性味與歸經:**柴胡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

**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散風熱、發汗解表、補陽、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平肝息風等功效。

赤芍

**性味與歸經:**赤芍性味苦、酸,歸肝、脾經。

**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當歸

**性味與歸經:**當歸性味甘、辛,歸心、肝、脾經。

**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茯苓

**性味與歸經:**茯苓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

**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附子

**性味與歸經:**附子性味辛、甘,歸肺、腎經。

**功效:**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乾薑

**性味與歸經:**乾薑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

**功效:**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木香

**性味與歸經:**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牡丹皮

**性味與歸經:**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

**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秦艽

**性味與歸經:**秦艽性味苦、甘,歸肝、腎經。

**功效:**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人參

**性味與歸經:**人參性味甘、微苦,歸脾、肺經。

**功效:**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肉桂

**性味與歸經:**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

**功效:**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生地黃

**性味與歸經:**生地黃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橘皮

**性味與歸經:**橘皮性味辛、苦,歸肺、脾經。

**功效:**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香甲散組成藥物各有不同功效,配伍使用,不僅能增強藥效,而且還能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

傳統服藥法


鱉甲3分,常山3分,柴胡3分,麥糵1兩,神曲1兩,枳實半兩,荊三稜半兩,人參1兩,藿香葉1兩,甘松3分,黃橘皮(不去白)1兩,厚朴1兩,甘草3分,檳榔1枚,茯苓3分,半夏1兩,桔梗1兩,大腹皮半兩,木香半兩,烏梅7個。
上為粗末。
水煎服。患勞氣者,與童便、酒、桃李枝同煎3錢,去滓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瘧疾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暈眩忽冷忽熱夜間盜汗全身酸痛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香甲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甘草(炙)2兩,芎藭4兩,甘菊花半斤。 主治:風毒上攻頭目,痛徹眉骨,眼漸昏暗。

香甲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甘菊花2兩,芎藭1兩,甘草(生用)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檀香(銼)半兩。 主治:風熱頭目疼痛,連繞額角。

香甲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七引張渙方。 組成:鱉甲(酥炙黃,去裙襕)1兩,木香1兩,川大黃(微炒)半兩,陳橘皮(去白,焙乾)半兩,當歸(洗,焙乾)半兩,柴胡(去苗)半兩,知母半兩,甘草(炙)半兩,檳榔3枚。 主治:小兒寒熱往來,肌瘦。

香甲散,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鱉甲3分,常山3分,柴胡3分,麥糵1兩,神曲1兩,枳實半兩,荊三棱半兩,人參1兩,藿香葉1兩,甘松3分,黃橘皮(不去白)1兩,厚朴1兩,甘草3分,檳榔1枚,茯苓3分,半夏1兩,桔梗1兩,大腹皮半兩,木香半兩,烏梅7個。 主治:一切勞瘧,四肢無力,渾身疼痛,脾胃不和。

香甲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五。 組成:鱉甲3兩(醋浸去裙,炙黃,又入醋蘸,炙7次),當歸半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羌活半兩,川芎半兩,沉香半兩,肉豆蔻半兩,酸棗仁半兩,附子半兩,檳榔半兩,大腹子半兩,北柴胡半兩,厚朴1兩,川牛膝1兩,白茯苓1兩,秦艽1兩,桂心半兩。 主治:久服駐顔。主治:熱病後虛勞,或四肢倦怠,腳手疼痛,飲食無味,肌膚黃瘦,或熱瘧盜汗,頭暈虛煩。

香甲散,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木香3分,鱉甲(去皮肉,醋炙令香)2兩,牡丹皮1兩,赤芍藥1兩,陳橘皮(去白)1兩,官桂(去皮)1兩,人參1兩,茯苓1兩,熟乾地黃1兩,秦艽1兩,柴胡(去苗)1兩,白朮1兩,當歸(炒)1兩,黑附子(炮制,去皮臍)1兩,乾薑3分(炮制),甘草半兩(炙)。 主治:婦人血氣虛勞,四肢少力,肌肉黃瘦,多困減食,遍體痠疼,真邪相擊,心腹撮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