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中醫的人很多,搞不懂中醫的人更多!原因無他,因為中醫本身抽象難懂,現代人習慣科學邏輯辨證,抽象的中醫只會讓人升起想要放棄學習的念頭!究竟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系統化學習中藥方劑,輕輕鬆鬆就搞定經方?
本文將經方開藥的判斷過程,濃縮成6個最簡單的核心概念,其中許多內容是雲端中醫首創發表,可以算是一種「假說」。
而這個假說並不是臨時起意,而是已經在部分雲端中醫會員與家人身上運用超過10年以上,透過提供近代中醫科學化人士作為研究參考,也期待更多人加入研究與修正的行列。
1.將疾病分為陰陽兩類,首先判斷陰陽
《傷寒論》將疾病分為六個階段,稱之為「六經辨證」,而六經本質上就只有兩種病:「陰病」與「陽病」。
一個人如果感冒了,通常都先是陽病,陽病有三個階段(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如果陽病沒有治好,就會一直轉換,最後從陽病轉變成陰病,陰病也有三個階段(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
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首先就是先判斷是陽病還是陰病,每一種病都有對應的中藥方劑。
有些人的疾病單純是「陽病」,有些人單純是「陰病」,而在更多的時候,已經複雜到陰陽病皆有,因此叫做「陰陽並病」。
當代經方高手倪海廈認為,能真知陰陽者,就能做出正確的疾病預測方向,在治病時,第一步就是辨陰陽,這幾乎所有中醫高手治病的第一個重點。
然而,在絕大多數的時候,病人的症狀會複雜到判斷不出是陰病還是陽病,所謂的經方高手,就是在判斷陰病與陽病有過人精妙之處,精確判斷完之後,開出精簡的中藥方,就可以達到黃帝內經說的「一劑知、二劑已」的效果。
宋代醫家提到「學醫不知經絡,開口動手便錯……經絡不明,無以識並證之根源,究陰陽之傳變」。
現代經方大師劉渡舟也強調經絡的重要性,學習經方一定要學經絡。而今,每個人都可以自己運用簡單儀器可以清楚看到經絡現象,輔助判斷陰陽,還有什麼比這個還好用且直觀的工具呢?
2.將經方視為方證體系,一個蘿蔔一個坑
判斷陽病與陰病,就像羅盤一樣,先要判定方向,而下一步就是要依照症狀找出精確的藥方。
之前有一篇文章提到,為什麼經方單純?因為經方與多數現代流行中醫理論不太一樣,它幾乎不用「五行」理論來進行解釋,一切就是方證(藥證)理論,什麼症狀吃什麼藥,而這個藥的本身就是一種「證」,稱之為「方證」(藥證)。
當代經方大師劉渡舟認為,《傷寒論》這堵牆很厚,想要穿入這堵牆,做到登堂入室,就必須從「方證」的大門而入。
例如傷寒論說:「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這就是紀錄古人口渴想喝水,喝了水卻吐水的方證,稱之為「五苓散證」。
黃煌教授曾說:「方證相應是經方醫學的核心」什麼證吃什麼藥是很單純的!古人的臨床智慧結晶到現在還可以用嗎?
雲端中醫某會員在上個月早上起床後覺得很口渴,但是喝了水之後卻很想吐,忍不住到廁所吐出來看,竟然全都是水。
吃了五苓散之後,果然就好了!這個在千年前紀錄的使用紀錄,到現在依然適用!
有人就會問,治療喝水吐水簡單,那青光眼、肝硬化要怎麼治?答案是:「一樣是用方證治!」
黃煌教授在《經方的魅力》一書中就提到,他用五苓散治青光眼、肝硬化。就只有依照頭暈、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等等症狀,從症狀找經方方證下手而已。
生病時,如果可以先判斷出「陰陽」,依照症狀去找對應的方證,就可以快速找到適合的藥方。由於經方常用的方證不外幾十個,一個蘿蔔一個坑,這不具有任何困難性。
3.了解與學習類方,是學習經方最單純的途徑
運用方證理解傷寒論的方法,其實是經方家的其中一派(註2),稱之為「類方派」,這一派經方家不會常用「傷寒中風」、「六經臟腑」..等等理論術語。
而是《傷寒論》的最基本內容–「方證」,在他們看來,有這個證就用這個方劑,單純的不得了,完全不用這些抽象名詞。
由於他們著重於方證,因此針對每一種經方方劑的組成都有深入的研究,歸納出一系列的「類方」,有興趣者可以參考這一頁(點選開啟),有全部的類方列表。
進到這一頁之後就會發現,「桂枝湯類方證」與「麻黃湯類方證」是最多的,可以說多數經方都是從這變出來的。
有興趣的人只要每一個方劑都點進去看組成成分,所謂的桂枝湯類方,就是以桂枝湯為基礎,加加減減變化出來的一系列方劑。
例如,桂枝湯加糖,就變成「小建中湯」,加當歸,就成為「當歸建中湯」,去甘草加黃耆,就成了「黃耆桂枝五物湯」,這些類似的方劑都歸類為一種。
桂枝湯如此,麻黃湯也不例外。麻黃湯加上一味白朮,就稱之為「麻黃加朮湯」,在加減幾味藥就成為「大青龍湯」、「小青龍湯」,這些也都被歸類為麻黃湯類型的方劑。
每一位想要學習經方的學習者,只要將每一個類方與所屬方劑理解清楚,差不多就等於學習完傷寒雜病論。
為什麼類方派會出現?這是因為中醫是極端依賴演繹之醫學,就是因為重度依賴演繹,因此每一個人都可以提出一派,累積千年下來中醫變成抽象難懂,各說各話。
清代經方大師徐靈胎在《傷寒論類方》的序文中就提到:「後人各生議論,每成一書……愈更愈亂,終無定論。」所以最後他決定以方證下手,這才「乃無遺憾」!
事實上,經方的類方化與現代西醫的方法論幾乎一樣,很適合現代人,更適合程式開發與整合,因此雲端中醫開發自動化養生系統的過程,必須運用經方類方理論。
4.定位經方類方的六經屬性,清楚理解陰陽定位
在傷寒論中,解釋每個方證的條文裡,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內容,例如:「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四逆湯就是少陰病階段的方劑。又例如:「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是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口苦,咽乾,目眩是少陽病的典型症狀,這時候就是用典型的「小柴胡湯」。
而在多數的時候疾病不會這麼單純,傷寒論提出這樣的條文:「太陽少陽并病……下利不止……。」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也就是因為這些文字,後人不斷在臨床上紀錄合病的可能性。
例如:感冒了原本是太陽病,但是卻出現少陰病症狀,就是太陽與少陰合病,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如果在學習每個經方方劑過程中,能夠清楚理解每個方劑的陰陽定位,就會更清楚他的原理,用起來也不會模模糊糊。
例如,有一個人平時就經常容易出現口苦、咽乾、頭暈的現象,就代表他的身體經常處於少陽階段,這種體質變出來的疾病,如果從少陽下手通常都會比較有效。
5.以時方與養生法輔助雜病,經方並非萬能
現代流行經方,就本質上其實只是一種復古運動,《傷寒論》的方劑可以說是最原始的中醫方劑,因為中醫在歷經千年的演變之後已經變成深奧難懂,體系紊亂,推動經方可以說是回到最初的中醫,以最原始的觀點來看中醫。
然而,人類必須是不斷在進步的,千年來經方也必須進步,後人發明的許多時方也可以補足經方的不足,最主要落於「雜病」部分。
《傷寒論》在最原始稱之為《傷寒雜病論》,後人將「雜病」拉出來編纂成為《金匱要略》,後人再變化出來的方劑中,有許多都是補足經方的雜病部分。
所謂的雜病,簡單說就是原因複雜的疑難雜症,從雲端中醫的經方類方列表可以發現,單純屬於傷寒病的類方並不多,可以說要學習的方劑很少,而複雜的才是那些「雜病方證」。
自從經方開始流行之後,有許多人都聽到經方神效,滿心期待地去找號稱是經方家的中醫師治病,最後失望收場!
雲端中醫的中醫師成員曾經告訴我們,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現代人的疾病有不少屬於雜病,雜病在多數的時候不能用典型的方劑,在更多的時候是服用任何藥物(中藥或西藥)都沒有效的!
例如,某雲端中醫會員原本身體健康,沒想到搬到年潮濕的宜蘭家中,整天頭昏腦脹,精神不集中,不論服用哪一種類型的中藥都只能短暫改善,只要離開家中一個星期都好了。
對他而言,最好的藥物是改善居家環境的濕氣,而不是服用任何中藥。(點選閱讀專文介紹)
疾病的成因複雜,尤其現代社會各種食品安全與毒素問題,更容易造成許多雜病,這些需要依賴各種正確的養生法來改善,而不是吃藥。
例如:多運動、少吃精緻食物、早點睡、多按摩穴道…等等,這些都不是醫生可以幫大家做到的。
也因此,中醫必須定位成為個人化的養生理論,預防疾病與維持健康必須靠自己,不能依賴醫生,醫生也不會因為病患的疑難雜症而喪失了信心!
6.依照「經絡體質」結合類方體系,建構個人化養生系統
本文讀到現在,會不會發現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任何脈象?長期閱讀雲端中醫網站的讀者更會發現,不是只有這篇文章,整個網站的文章都沒有提過「脈象」這兩個字。
這是因為雲端中醫個人版對象定位社會大眾,企圖運用經絡檢測系統取代脈象,減少一般人中醫學習的困難性(註1)。
有沒有可能在中醫診斷時不用把脈而只看經絡圖?這是可能的!從一個人的體質找出對應的經方,是黃煌教授臨床多年後的心得。
運用經方是針對「體質」,又針對「疾病」成為一種方證相應的系統,也因此經方可以治療急性病,也可以治療慢性病。
運用經絡檢測更容易理解這個想法,如果一個人的經絡體質,長年膽經、胃經、膀胱經都沒有能量,屬於經絡能量陽虛,如果假設這就是就是陰病,那這個人感冒或生病的時候,非常可能落在三陰病。
反過來,如果這三條經絡經常是正常或是實證,那感冒或生病時落在「陽病」的機率就很高。
在此舉個例子,某會員在過去10年裡持續經絡檢測,他發現每年在進入秋冬之後,體內的膽經與胃經一定是穩定虛證,膀胱經能量變化較大,有時候虛證、有時候實證。
而手部的對應三焦經竟然也出現一樣的現象。三焦經與大腸經容易虛證,小腸經變化不定。
在比對陽虛體質的症狀之後,他發現完全符合,每次到冬天時他就會手腳冰冷且很容易怕冷、大便容易腹瀉、夜尿頻繁、很容易疲倦與憂鬱。夏天也一樣,只要進到冷氣房,一定馬上頻尿。
也因為這種陽虛體質,他的感冒永遠都會出現類似的症狀,例如:流鼻水、頭暈、頭痛。
而在過去8 年裡,感冒服用「小青龍湯」或「麻黃附子細辛湯」不超過兩天一定痊癒,腹瀉只要服用「附子理中湯」一定快速緩解,這些都是相當熱的中藥方劑。
在雜病的部分,頻尿只要服用「八味地黃丸」也可以快速改善,每次只要頭暈暈,尿尿不正常,服用「真武湯」都會緩解。
每次只要腰痛,服用「甘薑苓朮湯」也會改善,這些都是源自於同一個根源,從「陰病」體質所變化出來的各種症狀。
同時,他也發現有很多有症狀是吃藥不會好的!例如只要熬夜,隔天就會憂鬱且精神不好,這必須連續三天11點以前入睡才會回復正常。只要被主管罵,壓力一大就會感到頭暈,這必須練習身心靈放鬆,吃藥並不會好。
許多疼痛根本就不需要服用中藥,只要「按摩穴道」或用「筋膜按摩槍」放鬆肌肉即可快速解痛。
使用經絡檢測,透過簡單且系統化的方法結合類方方證,找出經方的優勢,配合各種穴道按摩及養生法改善雜病,給他帶來的好處是長達數年沒看過醫生,自己完全掌握自己的健康,不假手於他人,這也是建構雲端中醫個人化養生系統的最終目的!
註1:把脈是中醫最重要的診斷程序之一,雲端中醫並沒有反對傳統中醫把脈與脈診,而是企圖將一切簡單化、科學化,儘量減少非客觀性的診斷方法,減少中醫科學化過程的複雜性。
註2:這一派的名家有柯韶伯、徐靈胎,以及近代很多經方家都是屬於這一派。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