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氣痛」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氣滯三焦所致疼痛。出《靈樞.五色》。氣滯上焦,則為心胸痞痛,宜枳橘湯、清膈蒼莎丸;氣滯中焦,則為腹脅刺痛,宜木香破氣散、撞氣阿魏丸;氣滯下焦,則為疝瘕、腰痛,宜四磨湯、木香檳榔丸;氣滯於內,則為癖積疼痛,宜化積丸、三棱散;氣滯於外,則為遍身刺痛,或浮腫,或(月真)脹,宜流氣飲子、木香流氣飲。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次髎

次髎

1.《針灸大成》:「主小便赤淋,腰痛不得轉搖,急引陰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心下堅脹,疝氣下墜,足清氣痛,腸鳴注瀉,偏風,婦人赤白帶下。」


太衝

太衝

1.《針灸大成》:「主心痛脈弦,馬黃,瘟疫,肩腫吻傷,虛勞浮腫,腰引小腹痛,兩丸騫縮,溏泄,遺溺,陰痛,面目蒼色,胸脅支滿,足寒、肝心痛,蒼然如死狀,終日不得息,大便難,便血,小便淋,小腸疝氣痛,頹疝,小便不利,嘔血嘔逆,發寒,嗌乾善渴,肘腫,內踝前痛,淫濼,䯒酸,腋下馬刀瘍瘻,唇腫,女子漏下不止,小兒卒疝。」


湧泉

湧泉

1.《針灸大成》:「主足心熱,疝氣,賁豚,血淋,氣痛。」


石門

石門

1.《針灸甲乙經》:「氣痛癃,小便黃,氣滿塞,虛則遺溺,身時寒熱,吐逆,溺難,腹滿,石門主之。」


中髎

中髎

1.《針灸易學》:「小腸氣痛:歸來、中髎。」


歸來

歸來

1.《針灸易學》:「小腸氣痛:歸來、中髎。」


大敦

大敦

1.《針灸易學》:「小腸氣痛:長強、大敦。」


長強

長強

1.《針灸易學》:「小腸氣痛:長強、大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