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先

《針灸易學》~ 卷下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0)

1. 奇經督任圖、奇經各穴

督脈經穴

長強:脊骶骨端,計三分,伏地取。五壯,二分。

腰腧:二十一椎下宛宛中,以挺身伏地舒身,兩手重支額,縱四體乃取。七壯,八分。

陽關:十六椎下坐取。三壯,五分。

命門:十四椎下伏取。三壯,五分。

懸樞:十三椎下伏取。三壯,三分。

脊中:十一椎下俯取。五分。

筋縮:九椎下俯取。三壯,五分。

至陽:七椎下俯取。三壯,五分。

靈臺:六椎下俯取。火到便愈。

神道:五椎下俯取。七七壯。

身柱:三椎下俯取。七七壯,五分。

陶道:一椎下俯取。五壯,五分。

大椎:一椎上陷者宛宛中。以年為壯,五分。

啞門:項後入髮際五分,項中央宛宛中,仰頭取。禁灸,四分。

風府:項後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禁灸,三分。

腦戶:枕骨上,強間後一寸半,禁灸,三分。

強間:後頂後一寸半,禁灸,三分。

後頂:百會後一寸半,枕骨上。五壯,二分。

百會: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直兩耳尖。七壯,二分。

前頂:囟會後一寸半,骨間陷中。三壯,一分。

囟會:上星後一寸陷中。二七壯,二分。

上星:神庭後入髮際一寸陷中。五壯,三分。

神庭:直鼻上入髮際五分。二七壯。

素髎:鼻柱上端準頭,此穴諸方闕治。禁灸,一分。

水溝:鼻柱下,溝中央,近鼻孔陷中。三壯,二分。

兌端:唇上端。三壯,二分。

齦交:唇內齒上齦縫中。三壯,三分。

任脈經穴

會陰:兩陰間,任、督、沖三脈所起。三壯。

曲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七壯至七七壯,二寸。

子宮:中極兩旁,各開三寸,經至灸起,連三日止,可以受胎,驗過。

中極: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百壯,八分。

關元:臍下三寸。七壯,一寸二分。

石門:臍下二寸。七壯,八分。

氣海:臍下一寸半,宛宛中。七壯,八分。

陰交:臍下一寸,當膀胱上際。百壯,八分。

神闕:當臍中,三壯。

水分: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七七壯,五分。

下脘:建里下一寸,臍上二寸。二七壯,八分。

建里:中脘下一寸,臍上三寸。五壯,五分。

中脘:上脘下一寸,臍上四寸。二七壯,八分。

上脘:巨闕下一寸,臍上五寸。二七壯,八分。

巨闕:鳩尾下一寸,心之募。七壯,六分。

鳩尾:在兩岐骨下一寸。三壯,六分。

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五壯,三分。

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橫量兩乳間,陷中,仰而取。七壯至二七壯。

玉堂: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五壯,三分。

紫宮: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五壯,三分。

華蓋:璇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五壯,三分。

璇璣:天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五壯,三分。

白話文:

督脈穴位

長強:位於脊骶骨末端,約三分深,需趴下才能找到。針灸五次,深度二分。

腰腧:在第二十一節椎骨下方的凹陷處,需挺身趴下,雙手撐額,四肢放鬆才能找到。針灸七次,深度八分。

陽關:位於第十六節椎骨下方,坐下時可找到。針灸三次,深度五分。

命門:位於第十四節椎骨下方,趴下時可找到。針灸三次,深度五分。

懸樞:位於第十三節椎骨下方,趴下時可找到。針灸三次,深度三分。

脊中:位於第十一節椎骨下方,前傾時可找到。深度五分。

筋縮:位於第九節椎骨下方,前傾時可找到。針灸三次,深度五分。

至陽:位於第七節椎骨下方,前傾時可找到。針灸三次,深度五分。

靈臺:位於第六節椎骨下方,前傾時可找到。灸火到即可。

神道:位於第五節椎骨下方,前傾時可找到。針灸七七四十九次。

身柱:位於第三節椎骨下方,前傾時可找到。針灸七七四十九次,深度五分。

陶道:位於第一節椎骨下方,前傾時可找到。針灸五次,深度五分。

大椎:位於第一節椎骨上方的凹陷處。針灸次數與年齡相等,深度五分。

啞門:位於頸後,入髮際五分,頸部中央的凹陷處,抬頭時可找到。禁止灸療,深度四分。

風府:位於頸後,入髮際一寸,大筋內的凹陷處,快速說話肌肉會隆起。禁止灸療,深度三分。

腦戶:位於枕骨上方,強間穴後一寸半,禁止灸療,深度三分。

強間:位於後頂穴後一寸半,禁止灸療,深度三分。

後頂:位於百會穴後一寸半,枕骨上方。針灸五次,深度二分。

百會:位於前頂穴後一寸五分,頭頂中央的旋毛中,與兩耳尖呈一直線。針灸七次,深度二分。

前頂:位於囟會穴後一寸半,骨縫凹陷中。針灸三次,深度一分。

囟會:位於上星穴後一寸的凹陷中。針灸二七十四次,深度二分。

上星:位於神庭穴後,入髮際一寸的凹陷中。針灸五次,深度三分。

神庭:位於鼻子正上方,入髮際五分。針灸二七十四次。

素髎:位於鼻樑最上方,鼻尖位置。此穴各處資料均無治療方式。禁止灸療,深度一分。

水溝:位於鼻樑下方,鼻孔附近的凹陷中。針灸三次,深度二分。

兌端:位於上脣尖端。針灸三次,深度二分。

齦交:位於上脣內側,牙齒上方的牙齦縫中。針灸三次,深度三分。

任脈穴位

會陰:位於兩腿間,為任、督、沖三脈的起點。針灸三次。

曲骨:位於恥骨上方,中極穴下一寸,毛髮邊緣的凹陷中。針灸七次至七七四十九次,深度二寸。

子宮:位於中極穴兩旁,各開三寸,經血來潮時進行灸療,連續三天即可停止,有助於懷孕,已通過驗證。

中極:位於關元穴下一寸,肚臍下方四寸。針灸一百次,深度八分。

關元:位於肚臍下方三寸。針灸七次,深度一寸二分。

石門:位於肚臍下方二寸。針灸七次,深度八分。

氣海: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凹陷處。針灸七次,深度八分。

陰交:位於肚臍下方一寸,膀胱上方。針灸一百次,深度八分。

神闕:位於肚臍中心,針灸三次。

水分:位於下脘穴下一寸,肚臍上方一寸。針灸七七四十九次,深度五分。

下脘:位於建裏穴下一寸,肚臍上方二寸。針灸二七十四次,深度八分。

建裏:位於中脘穴下一寸,肚臍上方三寸。針灸五次,深度五分。

中脘:位於上脘穴下一寸,肚臍上方四寸。針灸二七十四次,深度八分。

上脘:位於巨闕穴下一寸,肚臍上方五寸。針灸二七十四次,深度八分。

巨闕:位於鳩尾穴下一寸,心臟募穴。針灸七次,深度六分。

鳩尾:位於兩胸骨交界下一寸。針灸三次,深度六分。

中庭:位於膻中穴下一寸六分,凹陷中。針灸五次,深度三分。

膻中:位於玉堂穴下一寸六分,兩乳間水平距離的凹陷中,需仰躺纔可找到。針灸七次至二七十四次。

玉堂:位於紫宮穴下一寸六分,凹陷中,需仰躺纔可找到。針灸五次,深度三分。

紫宮:位於華蓋穴下一寸六分,凹陷中,需仰躺纔可找到。針灸五次,深度三分。

華蓋:位於璇璣穴下一寸六分,凹陷中,需抬頭纔可找到。針灸五次,深度三分。

璇璣:位於天突穴下一寸六分,凹陷中,需抬頭纔可找到。針灸五次,深度三分。

天突:位於頸部喉結下一寸,凹陷處。針灸五次,深度一分。

廉泉:位於頸部喉結上方中央,需仰頭纔可找到。針灸三次,深度三分。

承漿:位於下脣棱下方的凹陷中,張嘴時可找到。針灸三次,深度二分。

衝脈穴位

幽門:位於巨闕穴旁。 通谷:位於上脘穴旁。 陰都:位於通谷穴下方。 石關:位於陰都穴下方。 商曲:位於石關穴下方。 肓俞:位於商曲穴下方。 中注:位於肓俞穴下方。 四滿:位於中注穴下方。 氣穴:位於四滿穴下方。 大赫:位於氣穴下方。 橫骨:位於大赫穴下方。

帶脈穴位

帶脈:位於季脅下一寸八分。 五樞:位於帶脈穴下三寸。 維道:位於章門穴下五寸三分。

陽蹺脈穴位

申脈:位於外踝下方。 僕參:位於腳跟下方。 附陽:位於外跟下方。 居髎:位於章門穴下方。 肩髃:位於肩膀頂端。 巨骨:位於肩膀頂端。 臑俞:位於肩髃穴後,肩胛骨上方。 地倉:位於嘴角旁。 巨髎:位於鼻子兩旁。 承泣:位於眼睛下方七分。

陰蹺脈穴位

照海:位於內踝下方。 交信:位於內踝上方。

陽維脈穴位

金門:位於外踝下方。 陽交:位於外踝上方。 臑俞:位於肩膀後方,肩胛骨上方。 臑會:位於肩膀前方。 天髎:位於鎖骨上方。 肩井:位於肩膀頂端。 陽白:位於眉毛上方。 本神:位於曲差穴旁。 臨泣:位於眼睛上方。 目窗:位於臨泣穴後方。 正營:位於目窗穴後方。 承靈:位於正營穴後方。 腦空:位於承靈穴後方。 風池:位於腦空穴下方。 日月:位於期門穴下方。 風府:位於頸後。 啞門:位於頸後。

陰維脈穴位

築賓:位於內踝上方。 腹哀:位於日月穴下方。 大橫:位於腹哀穴下方。 府舍:位於腹結穴下方。 期門:位於乳頭下方。 天突:位於喉結下方。 廉泉:位於喉結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