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脾虛」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脾虛

脾虛是指脾臟功能失調,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虛則運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被正常吸收和利用,從而導致一系列消化道症狀。

脾虛的證候

脾虛的證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消化不良:患者常常表現為食欲不振、吃飯不香、腹脹、噯氣、泛酸等症狀。
  • 腹瀉:患者常常表現為大便稀溏、不成形、色淡、量多,甚至出現水瀉。
  • 腹痛:患者常常表現為腹部隱痛、鈍痛,或脹痛、絞痛,疼痛可伴有腹瀉。
  • 乏力:患者常常表現為疲倦乏力、四肢無力,甚至頭暈目眩。
  • 失眠:患者常常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易醒。
  • 健忘:患者常常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健忘、注意力不集中。

脾虛的治療

脾虛的治療以健脾益氣為主,常用中藥有白朮、茯苓、山藥、黨參、甘草等。此外,飲食調理也非常重要,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少吃油膩、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脾虛的預防

脾虛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飲食調理: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少吃油膩、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 生活規律:作息要規律,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 適量運動:適量運動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
  • 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情緒波動。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大都

大都

  • 1.《針灸易學》:「大都:足大趾本節後,內側陷中,骨縫赤白肉際,脾火穴也,脾虛補之。三壯、三分。
  • 2.《針灸聚英》:「大都,足大指本節後內側陷中。骨縫赤白肉際。脾脈所溜為滎。火。脾虛補之。銅人。針三分。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不得臥。身重骨疼。傷寒手足逆冷。腹滿善嘔。煩熱悶亂。吐逆。目眩。腰痛不可俯仰。繞踝風。胃心痛。腹脹胸滿。心蛔痛。小兒客忤。

中渚

中渚

  • 1.《針灸大成》:「手臂紅腫,中渚液門要辨;脾虛黃疸,腕骨中脘何疑。

中脘

中脘

  • 1.《針灸大成》:「手臂紅腫,中渚液門要辨;脾虛黃疸,腕骨中脘何疑。
  • 2.《針灸學綱要》:「(泄瀉之症。中脘陰都之兩穴不可刺。率爾輕刺。成脾虛必矣。)

液門

液門

  • 1.《針灸大成》:「手臂紅腫,中渚液門要辨;脾虛黃疸,腕骨中脘何疑。

腕骨

腕骨

  • 1.《針灸大成》:「手臂紅腫,中渚液門要辨;脾虛黃疸,腕骨中脘何疑。
  • 2.《針灸問答》:「按:《千金》云:虛勞吐血,嘔逆不下食,多飽,多睡等症,灸三百壯;又治脹滿水腫,奔豚,伏梁,及中毒不能食飲。按:《玉龍賦》云:兼腕骨療脾虛黃疸,合上脘治九種心疼。《百症賦》:主治積痢。《靈光賦》:兼下脘治腹堅。)

天樞

天樞

  • 1.《針灸大成》:「**脾泄之症別無他,天樞二穴刺休瘥,此是五臟脾虛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 2.《灸法秘傳》:「泄瀉有五,乃脾虛、腎虛、濕寒、濕熱、食積也。脾虛則食少便頻,腎虛則五更作瀉,濕寒則便溏溺白,濕熱則下利腸垢,食瀉則吞酸噯腐。在醫家當分而治,在灸家先取天樞,其次會陽之穴。
  • 3.《針灸問答》:「脾瀉之症別無他,天樞二穴刺休差,此是五臟脾虛疾,艾灸多添病不加。

中封

中封

  • 1.《針灸甲乙經》:「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商丘主之。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搜白,便難,中封主之。心如懸,哀而亂,善恐,嗌內腫,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多𬌺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面塵黑,病飲不欲食,照海主之。
  • 2.《針灸問答》:「答:商邱內踝下微前,穴在中封照海間,經金針灸三分壯,主治脾虛婦孺痊。(注:商邱穴,在足內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後有照海,其穴居中。脾經金穴也。三壯,三分。

商丘

商丘

  • 1.《針灸甲乙經》:「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商丘主之。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搜白,便難,中封主之。心如懸,哀而亂,善恐,嗌內腫,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多𬌺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面塵黑,病飲不欲食,照海主之。
  • 2.《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 3.《普濟方·針灸》:「治心痛而寒。穴少衝治心下有寒痛。又治脾虛令人病不樂。好太息。穴商丘
  • 4.《普濟方·針灸》:「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穴商丘

然谷

然谷

  • 1.《針灸甲乙經》:「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商丘主之。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搜白,便難,中封主之。心如懸,哀而亂,善恐,嗌內腫,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多𬌺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面塵黑,病飲不欲食,照海主之。

照海

照海

  • 1.《針灸甲乙經》:「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商丘主之。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搜白,便難,中封主之。心如懸,哀而亂,善恐,嗌內腫,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多𬌺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面塵黑,病飲不欲食,照海主之。
  • 2.《針灸問答》:「答:商邱內踝下微前,穴在中封照海間,經金針灸三分壯,主治脾虛婦孺痊。(注:商邱穴,在足內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後有照海,其穴居中。脾經金穴也。三壯,三分。

會陽

會陽

  • 1.《灸法秘傳》:「泄瀉有五,乃脾虛、腎虛、濕寒、濕熱、食積也。脾虛則食少便頻,腎虛則五更作瀉,濕寒則便溏溺白,濕熱則下利腸垢,食瀉則吞酸噯腐。在醫家當分而治,在灸家先取天樞,其次會陽之穴。

大鐘

大鐘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天容

天容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曲澤

曲澤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俞府

俞府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幽門

幽門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胃俞

胃俞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陽陵泉

陽陵泉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維道

維道

  • 1.《針灸資生經》:「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少衝

少衝

  • 1.《普濟方·針灸》:「治心痛而寒。穴少衝治心下有寒痛。又治脾虛令人病不樂。好太息。穴商丘

下脘

下脘

  • 1.《針灸問答》:「按:《千金》云:虛勞吐血,嘔逆不下食,多飽,多睡等症,灸三百壯;又治脹滿水腫,奔豚,伏梁,及中毒不能食飲。按:《玉龍賦》云:兼腕骨療脾虛黃疸,合上脘治九種心疼。《百症賦》:主治積痢。《靈光賦》:兼下脘治腹堅。)

上脘

上脘

  • 1.《針灸問答》:「按:《千金》云:虛勞吐血,嘔逆不下食,多飽,多睡等症,灸三百壯;又治脹滿水腫,奔豚,伏梁,及中毒不能食飲。按:《玉龍賦》云:兼腕骨療脾虛黃疸,合上脘治九種心疼。《百症賦》:主治積痢。《靈光賦》:兼下脘治腹堅。)

血海

血海

  • 1.《證治針經》:「)且夫經水不行。分因各斷,脾虛則生化日艱,痰多則血海先佔。久郁兮必肝燥而陰虧。胃熱兮斯津枯而血熯,況復心腎交傷,致疾自應過半。(《治法匯》。)尺脈洪滑兮,子宮有熱;(血海不固,大補丸加山茱、龍骨,服之而孕。汪石山案。)色如黑豆汁兮,絡中風熱相干。

承漿

承漿

  • 1.《證治針經》:「欲保赤子,全仗心誠,未觀氣色,先分部位。(左頰屬肝,右頰屬肺,天庭屬心,承漿屬腎,鼻屬脾。)青黑定主驚寒,紅白多為虛熱,土色黃現,疳熱症多。如煤兮中惡之因,似橘兮脾虛之驗。白乃疳勞,紫為熱極。青遮口角,扁鵲難醫;黑掩太陽,盧醫莫治。年壽赤光兮,多生膿血;山根青色兮,頻見災危。

陰都

陰都

  • 1.《針灸學綱要》:「(泄瀉之症。中脘陰都之兩穴不可刺。率爾輕刺。成脾虛必矣。)

公孫

公孫

  • 1.《針方六集》:「公孫二穴,治脾虛不食,好太息,癇氣,霍亂,寒瘧,面腫,煩心狂言,多飲,膽虛氣逆,腹脹食積,病至喜嘔,嘔已病衰,實則腸中切痛,宜瀉;虛則鼓脹,宜補。如本節紅腫者,宜出血。諸病宜下不下者,取此穴。公孫為八法之一,以其合衝脈會陰維於心胸也。

會陰

會陰

  • 1.《針方六集》:「公孫二穴,治脾虛不食,好太息,癇氣,霍亂,寒瘧,面腫,煩心狂言,多飲,膽虛氣逆,腹脹食積,病至喜嘔,嘔已病衰,實則腸中切痛,宜瀉;虛則鼓脹,宜補。如本節紅腫者,宜出血。諸病宜下不下者,取此穴。公孫為八法之一,以其合衝脈會陰維於心胸也。

脾俞

脾俞


衝陽

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