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傳真
《壽世傳真》乃清代學者徐文弼所著,是一部集養生、醫療、延年益壽之大成的寶典。此書彙集前人關於頤養生命、卻病延年之要訣,化繁為簡,去蕪存菁,旨在將深奧的衛生之道融入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之中,使讀者人人皆可踐行,達到保全身心健康、盡享天年之目的。
書名「壽世傳真」,直接點明其主旨:將真實有效的延壽之術傳播於世。作者徐文弼,字鳴峰,據序言記載,是一位博學多聞、有道有文的學者,曾在官場任職(如序中提到的國子監司業),其編撰此書的動機,如序言作者王世芳(一位高壽的讀者兼友人)所述,源於「念切民物、善與人同之願」,是希望能將自己驗證有效的養生之道廣傳,以助國家社會達致太和翔洽的景象,人人得享太平盛世下的長壽安康。序言特別讚揚此書「明白簡易,本末具該,不出布帛菽粟之談,盡力日用行習之事」,與那些獵取艱深、談空說渺的著作截然不同,強調了其極高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全書共分十章,結構清晰,由宏觀的養生理念,層層深入到具體的行為規範和治療方法,可謂是一套完整的生命健康管理系統:
第一篇〈論養生之道〉開宗明義,將「保養精神」置於首位。認為精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精神不寧則易生百病。因此,養生首先在於修心養性,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避免情緒的劇烈波動。輔以戶外活動、親近自然、欣賞美景、聽舒緩音樂、閱讀益書等方法,都是為了調攝情志,涵養精神,從而固護生命的根本。這與中醫「形神合一」、「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的理念一脈相承,強調了精神狀態對身體健康的決定性影響,為全書奠定了「養心為本」的基調。
緊隨其後的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第二篇〈論飲食之宜〉、第三篇〈論起居之法〉和第四篇〈論房事之節〉。這三篇是具體落實養生之道的基本準則。飲食強調「清淡」、「定時定量」,反對過於油膩、辛辣及暴飲暴食,並關注飯後的消化。起居則規範了睡眠和起床的時間,認為規律作息是維持健康的基礎。房事被視為繁衍後代及養生的一部分,但重在「節制」,認為過度會損耗精氣,導致體虛。這些都是古人長期觀察總結出的生活智慧,體現了中醫「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養生原則,強調人體應與自然節律相協調,保持內在的平衡與和諧。
第五篇〈論疾病之治〉和第六篇〈論藥物之性〉,將視角轉向疾病的應對。書中提出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治療觀點(這在清代,西醫的概念可能較為初步或與中醫的辨證施治有所區別,但其「辨證施治」的核心理念是純正的中醫思想),強調中醫根據個體體質和病情進行「辨證施治」的獨特性。同時,提醒讀者藥物有副作用,使用需謹慎,必須遵醫囑,不可擅自用藥。這部分內容雖非全書重點,但補充了當生病時的應對態度,並非只談養生而不顧治療,體現了務實的態度。
第七篇〈論針灸之法〉、第八篇〈論按摩之術〉、第九篇〈論導引之功〉和第十篇〈論服氣之法〉,則集中闡述了通過特定的身體技術來強身健體、卻病延年的方法。這四篇可以被視為書中關於「外功」與「內功」的具體實踐指南。
〈論針灸之法〉簡述了針灸通過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和陰陽來治療疾病的作用。〈論按摩之術〉則介紹按摩同樣通過刺激穴位和經絡,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疏通經絡的效果。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提供的詳細文本中,〈修養宜行外功第一〉實際涵蓋了導引和按摩的理念,並給出了許多具體的「分行外功訣」。這裡明確提出「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觀念,強調身體的活動和循環對於卻病延年的重要性。徐文弼親證這些方法的有效,描述自己年屆衰齡仍體氣旺盛,耳聰目明,得益於這些練習。他將這些功法分為針對特定部位的「分行外功」和全身性的「合行外功」。
提供的〈分行外功訣〉便是對「外功」實踐的生動展示。從「心功」的冥心靜氣,到「身功」的正確坐姿,再到針對頭、面、耳、目、口等具體部位的按摩、運動技巧,如「鳴天鼓」(彈擊腦後)、扭項反顧、按壓眼周穴位、揉搓面部等,無不體現了古人對身體細微之處的關照和調理。這些技巧看似簡單,卻蘊含著促進局部氣血循環、放鬆筋骨、刺激臟腑機能的智慧。例如,「鳴天鼓」常被認為能醒腦明目,預防耳疾;揉搓面部能改善氣色;眼部按摩能保護視力等。這些都是「盡力日用行習之事」,不拘時間地點,隨時可為,正是本書強調的實用性所在。
〈論導引之功〉和〈論服氣之法〉則代表了更為系統的身體鍛煉和氣息調節方法。導引是通過肢體動作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如傳統的太極、八段錦等都屬於此類範疇(儘管書中可能提供的是更早期的具體功法)。服氣則是通過特定的呼吸方法來調節內在氣機,補益臟腑,提升精神。這兩者一外一內,一動一靜,互為補充,構成了古人修煉身心、提升生命活力的重要手段。
綜觀《壽世傳真》,其價值不僅在於羅列了多種養生和治療方法,更在於其貫穿始終的務實理念和易於實踐的特點。書中沒有過多玄奧的理論探討,而是直接告訴讀者如何從精神、飲食、起居這些最基本的生活層面入手,結合按摩、導引、服氣等具體技術,主動地、持續地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它提醒世人,壽命的長短和生命的品質,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完全由「定數」決定。通過日積月累的點滴努力,從預防疾病、調養身體做起,便能遠離病痛的苦獄,達到身心和泰,享受天年。
本書的讀者群定位明確,不是深居山林的隱士,而是廣大的普通民眾。序言作者王世芳以其113歲的高壽為本書作序,本身就是對徐文弼養生之道的有力佐證和推薦。這使得本書更具說服力,也更能激勵讀者去實踐。
總而言之,《壽世傳真》是一部充滿生命智慧的清代養生著作。它將傳統中醫和道家養生精髓提煉整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涵蓋了從精神調養到日常起居,從飲食房事到具體功法練習等多個面向,為讀者提供了一條清晰可行的健康長壽之路。其強調的主動養生、自我管理、身心並重、方法簡易實用等特點,即使在數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迪意義,無愧於「壽世傳真」之名,堪稱一部實用的養生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