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弼

《壽世傳真》~ 序

回本書目錄

1.

纂述家至今日稱極盛矣,緗帙縹囊,鴻纖畢備。凡其美而傳,傳而久,莫不以適於用之為貴。若如養生家言,意主頤性全真,粗之則卻疾延年,使人人各得安其壽命,以返一世於隆古,宜為有用之尤者。顧其書至今實少善本,緒言流傳,若存若昧,論者未涉其涯,輒概屏為外道,以為山林獨善之士或有取焉,而不知為日用飲食間盡人可行。斯豈非纂錄者猶有缺陷,而仁壽之化終當有待而興者歟。

不佞自庚寅秋祝釐來京,次年為慈寧大慶,得與匝海臚歡,共依日月之光,時則豫章徐鳴峰先生以補選銓曹同集,敘其始,則與不佞嘗並時典校,有寅僚之誼,過從加密。鳴峰蓋今之有道而文者,平生著作等身,所刻詩法吏治二書行海內,於學無所不通,而雅性淵沖,寓物而不留物,獨於不佞情親,其蘊致已可概見。嘗為題其小照四幅,顏以「齒德同增」四字,且約他年更續佳話。

已而出所輯《壽世傳真》一冊見視,囑為敘其首簡。余既喜其成書之意與鄙見適合,又嘉鳴峰真能以壽身者壽世,其言尤信而有徵也。嘗謂著書者意苟近名,往往獵取艱深,示不可測,況如服食煉養家談空說渺,象罔都迷,學者置而不視,河漢其言,誠無足怪。今視此編,於頤性全真之道,卻疾延年之方,莫不擷其菁華,導以窾要,明白簡易,本末具該,不出布帛菽粟之談,盡力日用行習之事。

學者誠手一編,知所從來,將人不必仕與隱,地不必喧與寂,隨時隨處儘可用功,進之可觀九仞之成,退亦不失一溉之效,洵乎度世之津梁,衛生之寶筏也。鳴峰在學校為賢師儒,在民社為良父母,今以需次暇晷不忘著述,一本其念切民物、善與人同之願,以助成我國家太和翔洽之休,將人遊化宇,世盡春臺,有不在茲者乎。爰不辭衰朽鈍眊,欣然泚筆而為之序。

乾隆三十有六年辛卯歲嘉平月欽賜國子監司業香山老人年家舊寅弟王世芳拜撰時年一百一十三歲

白話文:

從序文看來,整理和編撰家族歷史到今日可說是達到鼎盛,各種文獻資料豐富完備,無論是宏大的還是細微的,都有所涵蓋。凡是那些被廣泛傳播,歷久不衰的,無不是因為它們具有實用價值。比如說,養生學說,其主要目的在於保養生命,追求生命的真實和完整,即使是最基本的層面,也能抵抗疾病,延長壽命,讓人人都能安享天年,使社會回歸到古代的繁榮,應該是最有用的一種學問。然而,這些書籍至今實在很少有好的版本,相關的理論和思想,似有若無,討論的人往往無法深入理解其核心,就輕易將其視為旁門左道,認為只有隱居山林的高人才會去研究,卻不知道這些知識其實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的飲食中。這難道不是編纂者仍有遺憾,而對於促進人們健康長壽的教化,最終仍需等待時機成熟才能興起嗎?

我自庚寅年秋天來到京城,第二年恰逢慈寧宮的大慶典,得以與來自海內外的人們歡聚,共同沐浴在皇恩浩蕩之下。當時,豫章的徐鳴峯先生因補選銓曹,我們得以再次相聚。回憶起初次相識,我們曾一同負責校對工作,彼此有著深厚的同事情誼,後來的往來更加密切。鳴峯先生可謂是有道行又有文采的當代賢士,一生著作等身,其中,《詩法》和《吏治》兩書更是在海內廣為流傳。他學識淵博,無所不通,性格淡泊,能夠超脫物慾,但對我卻格外親近,由此可見他的深情厚意。我曾為他題寫了四幅肖像畫,並題上「齒德同增」四個字,並且約定他年再續前緣。

不久前,他拿出自己編輯的《壽世傳真》一書讓我先睹為快,並請我為其作序。我非常高興,因為這本書的理念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而且,鳴峯先生確實做到了以自身健康為基礎,推己及人,讓更多人受益。他所講述的內容不僅真實可信,而且有據可查。過去,有些人寫書為了求名,往往故弄玄虛,令人難以理解,尤其是那些談論養生、煉丹的書籍,更是讓人感到迷茫,學者們往往選擇避而不看,認為這些言論毫無根據,這也無可厚非。然而,這本書卻不同,它將養生、延年的道理和方法,精華萃取,以簡明扼要的方式呈現,既淺顯易懂,又涵蓋全面,其內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都是些容易理解和實踐的事物。

如果讀者能手捧此書,理解其中的精髓,那麼,無論是出仕還是隱居,無論身處喧囂還是寂靜,都能隨時隨地進行自我修養,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進步時,可以看到自身的成長;退一步,也不失為一種收穫。這本書確實是通往長壽的橋樑,是維護健康的寶藏。鳴峯先生在校園是賢明的教師,在民間是百姓的好父母官,如今,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他仍不忘創作,一心為民,希望與他人共享善果,以此協助國家達到和諧穩定的目標。他期望人們能生活在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裡,享受著春天般的溫暖,這一切美好的願景,就在這本書中。因此,我不辭勞苦,欣然提筆,為這本書作序。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歲嘉平月欽賜國子監司業香山老人年家舊寅弟王世芳拜撰,當時年齡一百一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