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傳真》~ 序
序
1. 序
纂述家至今日稱極盛矣,緗帙縹囊,鴻纖畢備。凡其美而傳,傳而久,莫不以適於用之為貴。若如養生家言,意主頤性全真,粗之則卻疾延年,使人人各得安其壽命,以返一世於隆古,宜為有用之尤者。顧其書至今實少善本,緒言流傳,若存若昧,論者未涉其涯,輒概屏為外道,以為山林獨善之士或有取焉,而不知為日用飲食間盡人可行。斯豈非纂錄者猶有缺陷,而仁壽之化終當有待而興者歟。
不佞自庚寅秋祝釐來京,次年為慈寧大慶,得與匝海臚歡,共依日月之光,時則豫章徐鳴峰先生以補選銓曹同集,敘其始,則與不佞嘗並時典校,有寅僚之誼,過從加密。鳴峰蓋今之有道而文者,平生著作等身,所刻詩法吏治二書行海內,於學無所不通,而雅性淵沖,寓物而不留物,獨於不佞情親,其蘊致已可概見。嘗為題其小照四幅,顏以「齒德同增」四字,且約他年更續佳話。
白話文:
中醫學發展至今已達巔峰,各種醫書典籍,無論宏大精深還是微小精細,應有盡有。凡是流傳久遠的醫學著作,其價值皆在於實用。正如養生家所言,中醫之道注重頤養天性,修煉身心,粗淺而言,可預防疾病,延年益壽,使人人安享天年,重返上古先民的健康狀態,可謂最實用的學問。然而,現今保存完好的醫學典籍卻少之又少,古籍流傳狀況參差不齊,研究者往往未能深入探究,便草率地將其歸為旁門左道,認為只有隱居山林的隱士才會研究這些東西,卻不知中醫之道是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行為,人人可行。這是否說明醫學典籍的整理仍有不足,而健康長壽的理念需要時間才能真正興盛呢?
我自庚寅年秋季赴京參加祝釐典禮,次年又參加慈寧宮大慶,得以與眾多學者相聚,共享歡樂,如同沐浴在日月的光輝之中。當時,豫章徐鳴峰先生因補選銓曹而同聚一堂,回想起往事,我與徐先生曾一同擔任典校官,有著同僚之誼,往來密切。鳴峰先生是一位有學問、有文采的人,著作等身,所刻的詩法和吏治兩本書在海內流傳甚廣,學識淵博,且性情高雅,不為世俗所束縛,對我尤為親近,其胸襟和智慧已可略知一二。我曾為他題寫了四幅小照,題字為「齒德同增」,並約定日後繼續寫下更美好的故事。
已而出所輯《壽世傳真》一冊見視,囑為敘其首簡。余既喜其成書之意與鄙見適合,又嘉鳴峰真能以壽身者壽世,其言尤信而有徵也。嘗謂著書者意苟近名,往往獵取艱深,示不可測,況如服食煉養家談空說渺,象罔都迷,學者置而不視,河漢其言,誠無足怪。今視此編,於頤性全真之道,卻疾延年之方,莫不擷其菁華,導以窾要,明白簡易,本末具該,不出布帛菽粟之談,盡力日用行習之事。
學者誠手一編,知所從來,將人不必仕與隱,地不必喧與寂,隨時隨處儘可用功,進之可觀九仞之成,退亦不失一溉之效,洵乎度世之津梁,衛生之寶筏也。鳴峰在學校為賢師儒,在民社為良父母,今以需次暇晷不忘著述,一本其念切民物、善與人同之願,以助成我國家太和翔洽之休,將人遊化宇,世盡春臺,有不在茲者乎。爰不辭衰朽鈍眊,欣然泚筆而為之序。
乾隆三十有六年辛卯歲嘉平月欽賜國子監司業香山老人年家舊寅弟王世芳拜撰時年一百一十三歲
白話文:
我最近看到了鳴峰所著的《壽世傳真》一書,他請我寫一篇序言。我非常高興看到這本書,因為它的理念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鳴峰真能將養生之道與濟世之道結合在一起,他的論述可信且有依據。我一直認為,很多著書者為了追求名聲,往往刻意寫得艱深晦澀,讓人難以理解。特別是像服食煉養之類的書籍,常常空洞無物,充滿迷信,讓人難以信服,因此學者往往不屑一顧。
然而,這本書卻不同,它在養生、養性、治病、延年方面,都精華提煉,言簡意赅,通俗易懂,既講述了基本原理,也提供了實用的方法。書中沒有高深莫测的理论,都是日常生活就能實踐的內容。學者只要认真阅读这本书,便能从中找到養生之道。无论是仕途還是隱居,無論是喧囂還是寂静,都可以随时随地地修煉身心,進步則可成就非凡,退步亦不至于一无所获。這本書確實是通往健康長壽的橋樑,是人生保健的寶筏。
鳴峰在學校是德高望重的師長,在社會上是仁慈的父母,他利用闲暇時間孜孜不倦地著述,体现了他关心民生、乐于助人的情怀,这将有助于我们国家更加和谐昌盛,让天下人得以安居乐业,长享太平盛世。因此,我雖然年老體衰,但也欣然為此書寫序。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年嘉平月,欽賜國子監司業香山老人年家舊寅弟王世芳拜撰,時年一百一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