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勞損」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勞損是中醫學病名,是指由於長期勞累或過度疲勞,導致人體臟腑功能失調,出現一系列症狀的病證。勞損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外因,即長期勞累或過度疲勞;二是內因,即體質虛弱。

勞損的症狀主要有:疲倦乏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失眠多夢、健忘、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頻數等。

勞損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結果。

勞損的治療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常用方劑有補益肝腎、健脾益氣、活血化瘀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

勞損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2. 注意飲食營養,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3.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4.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5.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勞損是一種常見病,但如果不加以重視,也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大家一定要了解勞損的相關知識,做好預防工作,以免患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小建中湯

  • 1.《湯頭歌訣》:「今人用建中者,絕不用飴糖,何哉?〕表虛身痛效無過。又有建中十四味,陰斑勞損起沉疴。(亦有陰證發斑者,淡紅隱隱,散見肌表,此寒伏於下,逼其無根之火熏肺而然,若服寒藥立斃。)十全大補加附子,麥夏蓯蓉仔細哦。(即十全大補湯加附子、麥冬、半夏、肉蓯蓉,名十四味建中湯。
  • 2.《未刻本葉氏醫案》:「勞損嗽逆嘔惡。養胃陰固屬正治。然難奏績。

十全大補湯

  • 1.《大方脈》:「久病勞損,氣血已虛,復感時氣而病瘧者,用十全大補湯倍加鱉甲(見補養門),熱盛者,去黃耆、肉桂,加柴胡、黃芩。

人參湯

  • 1.《濟世全書》:「_人參湯_,有人忽然吐血、下血,其症皆因內損或因酒色勞損,或心肺脈破,血氣妄行,血如湧泉,口鼻俱出,須臾不救。

六味地黃丸

  • 1.《赤水玄珠》:「夏月汗多,口渴,氣喘促者,及陰虛注夏,體熱自汗,或盜汗者,急以生脈散加黃耆治之。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龍骨、牡蠣,治勞損盜汗殊妙。

左歸丸

  • 1.《類經圖翼》:「左歸丸,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溉營衛,漸至衰羸,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勞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竭,津液枯涸等證,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此方主之。

六一散

  • 1.《御藥院方》:「療飲食不下,肌肉疼痛,治口瘡牙齒疳蝕,明耳目,壯筋骨,通血脈,和氣血,消水穀,保真元。解百藥酒食邪毒。耐勞役飢渴,寒熱闢中,外諸邪所傷。久服強志輕身,駐顏延壽。及解中暑,傷寒疫癘,飢飽勞損,憂愁思慮,恚怒驚恐,傳染,並汗後遺熱勞復諸疾。並解兩感傷寒,能令偏身結滯宣通氣和而愈。

補中益氣湯

  • 1.《邯鄲遺稿》:「室女經水先通後閉有二:飲食如故,面色不黃,名曰歇,非病也,不須服藥;如面黃身熱,不食,此因積想沉思,氣鬱不遂,致血枯竭而月水先閉,多成勞損,名曰童勞,非藥可治,此症陰陽不和,急於配合,夫婦成歡即愈,否則十死八九,宜服補中益氣湯加知、柏、生地,如咳嗽,加五味、門冬之類。

槐花散

  • 1.《普濟本事方》:「《巢氏病源論》:腸癖為痔。久困飽食過度。房室勞損。血氣流溢。滲入大腸。沖發於下。時便清血。腹中刺痛。病名脈痔。又論脾毒腸風。本緣榮衛虛弱。風氣進襲。因熱乘之。便血性流散。積熱壅遏。血滲腸間。故大便下血。宜椿皮丸。

補肺湯

  • 1.《類證治裁》:「勞損咳白痰如雞蛋清,俗名白血者,補肺湯。此乃治痰之本矣,且痰飲同稱而殊治,豈可混乎。試由痰論飲,《內經》有飲無痰,其論飲病,皆由濕淫土鬱。至《金匱》乃立痰飲、懸飲、溢飲、支飲、留飲、伏飲等名,皆停水為患。如其人昔肥今瘦,水走腸間,漉漉有聲,為痰飲,必目眩短氣。

十四味建中湯

  • 1.《退思集類方歌注》:「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羅,更用飴糖建中氣,(於桂枝湯重用芍藥,加飴糖,義偏重於酸甘,專和血脈之陰。僅能建中焦營氣,故曰「小」。)陽虛勞損(徐靈胎《蘭臺軌範》曰:「此方治陰寒陽衰之虛勞,正與陰虛火旺之病相反,庸醫誤用,害人甚多。此咽乾口燥,乃津液少,非有火也。
  • 2.《退思集類方歌註》:「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羅,更用飴糖建中氣,(於桂枝湯重用芍藥,加飴糖,義偏重於酸甘,專和血脈之陰。僅能建中焦營氣,故曰「小」。)陽虛勞損(徐靈胎《蘭臺軌範》曰:「此方治陰寒陽衰之虛勞,正與陰虛火旺之病相反,庸醫誤用,害人甚多。此咽乾口燥,乃津液少,非有火也。
  • 3.《玉機微義》:「十四味建中湯治榮衛失調,血氣不足,勞損形體瘦弱,短氣嗜臥。

四君子湯

  • 1.《證治針經》:「盜汗多因陰弱,自汗每屬陽虛。勞役陽傷,玉屏(風散)最合;心悸(筋惕)肉瞤,真武(湯)常需。爾其足冷自汗,脈細或微,法當封固,白朮附子、人參黃耆。病傷營衛,(勞傷自汗。)歸耆入乎建中湯;勞損心脾,四君子湯合於生脈散。大半夏加小麥牡蠣又南棗,為鎮陽理虛之方;(此通補法。

人參養榮湯

  • 1.《明醫指掌》:「腎虛耳聾者,益腎散或六味地黃丸、補陰丸。(方見虛損。)勞損耳聾者,地黃丸、人參養榮湯。(方見虛損。)大病後元氣損傷,精血虛耗,耳聾及鳴,調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 2.《雜病源流犀燭》:「_人參養榮湯_,〔勞損〕,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當歸,白芍,熟地,黃耆,遠志,肉桂,陳皮,五味子,姜,棗
  • 3.《沈氏尊生書》:「人參養榮湯〔勞損〕人參 茯苓白朮 甘草 當歸 白芍 熟地 黃芪 遠志 肉

葦莖湯


牡蠣散


生脈散

  • 1.《證治針經》:「盜汗多因陰弱,自汗每屬陽虛。勞役陽傷,玉屏(風散)最合;心悸(筋惕)肉瞤,真武(湯)常需。爾其足冷自汗,脈細或微,法當封固,白朮附子、人參黃耆。病傷營衛,(勞傷自汗。)歸耆入乎建中湯;勞損心脾,四君子湯合於生脈散。大半夏加小麥牡蠣又南棗,為鎮陽理虛之方;(此通補法。

都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