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頭歌訣》~ 表裡之劑 (1)
表裡之劑 (1)
1. 表裡之劑
八首、附方五
2. 大柴胡湯
(仲景)用大黃,枳實苓夏白芍將。煎加薑棗表兼里,妙法內攻並外攘。(柴胡八兩,大黃二兩,枳實四枚,半夏半升,黃芩、芍藥各三兩,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治陽邪入里,表證未除,里證又急者。柴胡解表,大黃、枳實攻裡,黃芩清熱,芍藥斂陰、半夏和胃止嘔,薑、棗調和營衛。
白話文:
仲景使用大黃、枳實、茯苓、半夏、白芍藥這些藥材。 煎煮後加入薑和棗,既能調理表症,也能治療裡症,是一種妙方,可以內攻外禦。
(具體藥方:柴胡八兩、大黃二兩、枳實四枚、半夏半升、黃芩、芍藥各三兩、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 用於治療陽邪入裡,表症未除,裡症又發作的患者。柴胡解表,大黃和枳實攻裡,黃芩清熱,芍藥斂陰,半夏和胃止嘔,薑和棗調和營衛。
按:本方、次方治少陽陽明,後方治太陰陽明,為不同。)柴胡(加)芒硝義亦爾,(小柴胡湯加芒硝六兩,仲景。)仍有桂枝(加)大黃湯。(仲景桂枝內加大黃一兩,芍藥三兩,治太陽誤下,轉屬太陰,大實痛者。)
白話文:
注:本方、次方治療少陽陽明,後方治療太陰陽明,治法不同。)柴胡(加入)芒硝的意義也是如此。(小柴胡湯加入六兩芒硝,出自仲景。)仍然有桂枝(加入)大黃湯。(仲景的桂枝湯中加入一兩大黃,三兩芍藥,治療太陽經誤下,轉屬太陰,大便實痛的患者。)
3. 防風通聖
(散,河間)大黃硝,荊芥麻黃梔芍翹。甘桔芎歸膏滑石,薄荷芩術力偏饒。表裡交攻陽熱盛,外科瘍毒總能消。〔大黃(酒蒸)、芒硝、防風、荊芥、麻黃、黑梔、白芍(炒)、連翹、川芎、當歸、薄荷、白朮各五錢,桔梗、黃芩、石膏各一兩,甘草二兩,滑石三兩,加薑、蔥煎。
白話文:
河間散:
- 大黃(用酒蒸過)
- 芒硝
- 防風
- 荊芥
- 麻黃
- 黑梔
- 白芍(炒過)
- 連翹
- 川芎
- 當歸
- 薄荷
- 白朮(各五錢)
- 桔梗
- 黃芩
- 石膏(各一兩)
- 甘草(二兩)
- 滑石(三兩)
再加上薑、蔥煎服。
功效:
針對表裡同時發熱、陽氣亢盛的情況,治療外傷性的膿腫和毒瘡,效果很好。
荊、防、麻黃、薄荷發汗而散熱搜風,梔子、滑石、硝、黃利便而降火行水,芩、桔、石膏清肺瀉胃,川芎、歸、芍養血補肝,連翹散氣聚血凝,甘、術能補中燥濕,故能汗不傷表,下不傷里也。〕
白話文:
荊芥、防風、麻黃、薄荷能發汗散熱,驅散風寒;梔子、滑石、硝石、黃柏能通利大便,降火通水;黃芩、桔梗、石膏能清肺熱,瀉胃火;川芎、當歸、芍藥能養血補肝;連翹能散瘀血,止血凝血;甘草、白朮能補益中氣,燥除濕氣。因此,能既發汗而不傷表氣,又利便而不傷臟腑。
4. 五積散
(《局方》)治五般積,(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麻黃蒼芷芍歸芎。枳桔桂姜甘茯樸,陳皮半夏加薑蔥。(當歸、川芎、白芍、茯苓、桔梗各八分,蒼朮、白芷、厚朴、陳皮各六分,枳殼七分,麻黃、半夏各四分,肉桂、乾薑、甘草各三分,重表者用桂枝。桂、麻解表散寒,甘、芍和里止痛,蒼、樸平胃,陳、夏行痰,芎、歸養血,茯苓利水,薑、芷祛寒濕,枳、桔利膈腸。一方統治多病,唯善用者,變而通之。
白話文:
(《局方》)用來治療五種積症(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
麻黃、蒼術、白芷、芍藥、當歸、川芎。 枳殼、桔梗、肉桂、乾薑、甘草、厚朴、陳皮、半夏加上生薑和蔥。(當歸、川芎、白芍、茯苓、桔梗各八分,蒼朮、白芷、厚朴、陳皮各六分,枳殼七分,麻黃、半夏各四分,肉桂、乾薑、甘草各三分,表證明顯者改用桂枝。桂枝、麻黃發散驅寒,甘草、芍藥調和內部止痛,蒼朮、厚朴理氣化濕,陳皮、半夏化痰,川芎、當歸補血,茯苓利水,生薑、白芷祛寒濕,枳殼、桔梗通利隔膜和腸腑。一方統治多種疾病,只有善於應用的人,才能靈活運用。)
)除桂枳陳余略炒,(三味生用,余藥微炒,名熟料五積散。)熟料尤增溫散功。溫中解表祛寒濕,散痞調經用各充。(陶節庵曰:凡陰證傷寒,脈浮沉無力,均當服之,亦可加附子。)
白話文:
除了桂枝、枳殼、茯苓、陳皮略炒外,其他藥材生用,略炒後的名稱為熟料五積散。熟料更能增強溫散功效。溫暖中焦,發散風寒濕邪,消散痞塊,調經止痛,各有不同的用途。(陶節庵說:凡屬陰證的傷寒,脈象浮沉無力,都應該服用五積散,也可加入附子。)
5. 三黃石膏
(湯)芩柏連,梔子麻黃豆豉全。薑棗細茶兼熱服,(寒因熱用。)表裡三焦熱盛宣。(石膏兩半,黃芩、黃連、黃柏各七錢,梔子三十個,麻黃、淡豉各二合,每服一兩,姜三片、棗二枚、茶一撮煎,熱服。治表裡三焦大熱,譫狂斑衄,身目俱黃。黃芩瀉上焦,黃連瀉中焦,黃柏瀉下焦,梔子通瀉三焦之火以清裡,麻黃、淡豉散寒發汗而解表,石膏體重能瀉肺胃之火,氣輕亦能解肌也。)
白話文:
(湯藥配方)黃芩、黃柏、連翹、梔子、麻黃、豆豉、姜、棗,用熱茶送服。(寒因要用熱藥。)可以同時治療表裡和三焦的熱盛病症。(用石膏二兩,黃芩、黃連、黃柏各七錢,梔子三十個,麻黃、淡豉各二合,每次服用一兩,加三片姜、二枚棗、一撮茶煎煮,趁熱服用。治療表裡三焦大熱,出現譫言狂躁、斑點出血、全身和眼睛都發黃的症狀。黃芩清瀉上焦之火,黃連清瀉中焦之火,黃柏清瀉下焦之火,梔子疏通清瀉三焦之火以清熱解裡,麻黃、淡豉散寒發汗以解表,石膏質重能清瀉肺胃之火,氣輕也能解肌。)
6. 葛根黃芩黃連湯
(仲景),甘草四般治二陽。(治太陽桂枝證,醫誤下之,邪入陽明,協熱下利,脈促喘而汗出者,葛根八兩,炙草、黃芩各二兩,黃連三兩。)解表清裡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平康。(成無己曰:邪在裡,宜見陰脈,促為陽盛,知表未解也。病有汗出而喘者,為邪氣外甚,今喘而汗出,為裡熱氣逆,與此方散表邪、清裡熱。
脈數而止曰促,用葛根者,專主陽明之表。)
白話文:
(張仲景說),甘草四種藥方可以治療兩陽(太陽陽明)。(用來治療太陽病桂枝證,如果醫生誤用瀉下法,邪氣侵入陽明經,協熱下利,脈絡促數而喘息汗出,可以用葛根八兩,炙甘草、黃芩各二兩,黃連三兩。)既能解表,又能清裡,兼能和胃,喘息、汗出即可痊癒,身體康復。(成無己說:邪氣在裡,應當可以看到陰脈,脈象促數是陽氣過盛,說明表證沒有解除。有的人病症表現為出汗而喘息,這是因為邪氣外盛,現在喘息而出汗,則是因為裡熱之氣上逆,這個方劑可以驅散表邪、清裡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