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頭歌訣》~ 敘
敘
1. 敘
古人治病,藥有君臣,方有奇偶,劑有大小,此湯頭所由來也。仲景為方書之祖,其《傷寒論》中既曰太陽證、少陽證、太陰證、少陰證矣,而又曰麻黃證、桂枝證、柴胡證、承氣證等。不以病名病,而以藥名病。
白話文:
古時候醫生治病時,用藥就像分派職位一樣,有領導、有將領;開藥方就像配對,有主藥、有輔藥;藥劑有大小,這些就是湯頭(湯劑基礎)的來源。
張仲景是醫方書籍的祖師,他的《傷寒論》中不僅提到太陽證、少陽證、太陰證、少陰證等病徵,還提到麻黃證、桂枝證、柴胡證、承氣證等。他不是以病名來診斷疾病,而是以藥名來診斷疾病。
明乎因病施藥,以藥合證,而後用之,豈苟然而已哉!令人不辨證候,不用湯頭,率意任情,治無成法,是猶制器而廢準繩,行陣而棄行列,欲以已病卻疾,不亦難乎?蓋古人制方,佐使君臣,配合恰當;從治正治,意義深長。如金科玉律,以為後人楷則。惟在善用者,神而明之,變而通之,如淮陰背水之陣,諸將疑其不合兵法,而不知其正在兵法之中也。舊本有湯頭歌訣,辭多鄙率,義弗賅明,難稱善本。
白話文:
瞭解病情,適時用藥,藥物符合病情,再開始用藥,豈能草草了事!讓醫生不分辨症狀,不用藥方的主藥,隨意而為,治療沒有固定的方法,這就像製造器具卻不使用準繩,行軍打仗卻放棄行列,想要用自己治病的方式治好疾病,不是太難了嗎?古代醫家制定藥方,君臣佐使的搭配恰當,治療的順序和意義都很深遠。就像金科玉律一樣,作為後人的規範。關鍵在於善於使用的人,靈活運用,變通使用,就如同楚軍背水一戰,諸將懷疑它不合兵法,卻不知道它正是運用了兵法。舊有的藥方歌訣,詞句多粗淺平庸,意義也不完全清楚,難以稱得上是佳作。
不揣愚瞽,重為編輯,並以所主病證括入歌中,間及古人用藥制方之意。某病某湯,門分義悉;理法兼備,體用具全;千古心傳,端在於此。實醫門之正宗,活人之彀率也。然古方甚多,難以盡錄。量取便用者,得歌二百首。正方、附方共三百有奇。蓋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白話文:
我雖然愚昧無知,但還是再次編輯了這些方劑,並將它們適應的病症納入歌中。同時,我也探討了古人用藥配方的意圖。哪種病用哪種湯,每個方劑的原理和意義都十分明晰;理論和方法並重,實用性和全面性兼備;古人流傳至今的心得精髓,就在於此。這正是醫學正宗的典範,也是救人活命的準則。然而,古方繁多,難以全部記錄。我隻挑選了實用性較強的,得到了二百首方歌。加上附方,總共有三百多首。因為簡潔明瞭,所以容易理解和遵循。
以此提綱挈領,苟能觸類旁通,可應無窮之變也。是在善讀者加之意耳。
康熙甲戌夏月休寧八十老人汪昂題
白話文:
如果能掌握這些要點,並且靈活運用,就可以應對無盡的變化。這就需要讀書的人用心去理解了。
康熙甲戌年夏季,休寧八十多歲的汪昂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