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湯頭歌訣》~ 敘

回本書目錄

1.

古人治病,藥有君臣,方有奇偶,劑有大小,此湯頭所由來也。仲景為方書之祖,其《傷寒論》中既曰太陽證、少陽證、太陰證、少陰證矣,而又曰麻黃證、桂枝證、柴胡證、承氣證等。不以病名病,而以藥名病。

明乎因病施藥,以藥合證,而後用之,豈苟然而已哉!令人不辨證候,不用湯頭,率意任情,治無成法,是猶制器而廢準繩,行陣而棄行列,欲以已病卻疾,不亦難乎?蓋古人制方,佐使君臣,配合恰當;從治正治,意義深長。如金科玉律,以為後人楷則。惟在善用者,神而明之,變而通之,如淮陰背水之陣,諸將疑其不合兵法,而不知其正在兵法之中也。舊本有湯頭歌訣,辭多鄙率,義弗賅明,難稱善本。

不揣愚瞽,重為編輯,並以所主病證括入歌中,間及古人用藥制方之意。某病某湯,門分義悉;理法兼備,體用具全;千古心傳,端在於此。實醫門之正宗,活人之彀率也。然古方甚多,難以盡錄。量取便用者,得歌二百首。正方、附方共三百有奇。蓋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以此提綱挈領,苟能觸類旁通,可應無窮之變也。是在善讀者加之意耳。

康熙甲戌夏月休寧八十老人汪昂題

白話文:

古代醫生治病,用藥講究君臣佐使,處方講究奇偶配伍,劑量講究大小,這就是湯頭的由來。張仲景是方劑學的鼻祖,他的《傷寒論》中,既有太陽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的分類,又有麻黃湯、桂枝湯、柴胡湯、大承氣湯等等的藥名來命名病症。他不直接以疾病名稱來命名,而是以藥物名稱來命名疾病。

清楚地了解病因,根據病情選用藥物,然後再用藥,怎麼能是隨便的呢!有些人不懂辨證論治,不用固定的方劑,隨心所欲地用藥,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這就好比製作器物卻不用尺規,排兵布陣卻不用隊列一樣,想要靠這樣治好病,不是很困難嗎?古代人制定方劑,君臣佐使,配合得恰到好處;從治和正治,意義深遠,如同金科玉律,作為後人的典範。只有善於運用的人,才能領悟其精髓,灵活運用,就像淮陰侯韓信的背水一戰,諸將都懷疑這不合兵法,卻不知道這正是兵法的精髓所在。舊有的湯頭歌訣,文字粗俗,意思又不夠明確,難稱得上是好的版本。

我不揣冒昧,重新編輯,將主要的病證都編入歌訣中,並說明古代人用藥制方的理念。哪種病用哪種湯劑,分類明確,理法兼備,功效齊全,這是千百年來醫學的精髓所在,也是醫學正宗,救治病人的根本方法。但古方很多,無法全部收錄,所以只選擇常用的,編成了二百首歌訣,正方、附方共三百多個。因為簡單易懂,所以容易學習和應用。

用這些歌訣作為綱領,如果能夠觸類旁通,就能夠應對無窮的變化。關鍵在於善於閱讀和深入思考。

康熙甲戌夏月 休寧八十老人汪昂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