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獻可

《邯鄲遺稿》~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帶下

白帶,如帶不斷者是也。其所以然之故,帶者奇經八脈之一也,腰臍間回身一周,如束帶然。八脈俱屬腎,人身帶脈統攝一身無形之水。下焦腎氣虛損,帶脈漏下,白為氣虛,赤為有火,治法俱補腎為主。白者多,赤者少。有脾虛者,六君子湯加升麻;有氣虛者,補中湯;肝虛者,逍遙散兼六味地黃丸。

白話文:

白帶,就像是一條不斷的帶子。它的原因是,帶脈是奇經八脈之一,它環繞腰臍一週,就像束縛帶一樣。八脈都屬於腎,人體的帶脈統攝著全身無形的水液。下焦腎氣虛損,帶脈漏下,白色是氣虛,紅色是有火,治療方法都是以補腎為主。白色的多,紅色的少。有脾虛的人,用六君子湯加升麻;有氣虛的人,用補中益氣湯;肝虛的人,用逍遙散兼六味地黃丸。

【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橘紅

白話文:

六君子湯:

  • 人參:溫和的增強劑,可改善整體健康和活力。
  • 白朮:補氣健脾,對胃腸道疾病和消化不良很有幫助。
  • 茯苓:利尿劑和鎮靜劑,可幫助減少體液滯留和焦慮。
  • 甘草:具有抗炎和抗病毒特性,可幫助緩解疼痛和炎症。
  • 半夏:祛痰劑和止咳藥,可幫助緩解呼吸道疾病和咳嗽。
  • 橘紅:止咳化痰,可幫助緩解呼吸道疾病和咳嗽。

帶下有氣虛、痰鬱、血虛,種種不一,傷於臟腑,流經而發。傷肝經者,色青如泥;傷心經者,色赤如紅精;傷脾經者,色黃如爛瓜;傷肺經者,色白如涕;傷腎經者,色黑如衄。然雖分五色之傷,大約赤、白色居多。白者熱入大腸,赤者熱入小腸。白者屬氣,赤者屬血。氣虛者用參、術,血虛者用芎、歸也。

白話文:

帶下的產生與氣虛、痰鬱和血虛有關,情況各異,會損傷到內臟,隨著流動而出現。若損傷肝經,顏色呈青色如泥;若損傷心經,顏色呈紅色如紅精;若損傷脾經,顏色呈黃色如爛瓜;若損傷肺經,顏色呈白色如鼻涕;若損傷腎經,顏色呈黑色如鼻血。雖然有分五種顏色的損傷,通常以赤色和白色居多。白色的帶下與大腸熱有關,赤色的帶下則與小腸熱有關。白色屬於氣,赤色屬於血。氣虛的人可以服用人參和白術,血虛的人則可以用川芎和當歸。

然此症腰痛者多,不痛者少。大凡白帶甚則腰痛,輕則不痛也。今人受氣甚時,則就腰痛、頭暈、眼眩,然則白帶系氣虛可見矣,宜服養榮湯。

白話文:

然而患有此症的人,大多都有腰痛的症狀,沒有腰痛的人比較少。通常白帶多的話就會腰痛,白帶少的話就不會痛。現在的人在受到寒氣時,就會出現腰痛、頭暈、眼花等症狀,由此可見白帶與氣虛有關,應服用養榮湯。

【養榮湯】,熟地,當歸,川芎,白芍,薑黃,烏梅,白芷,生薑,五加皮,海桐皮

肥人白帶,多是濕痰,宜用星、夏、海石、芎、柏、蒼、附之類。

白話文:

養榮湯:

熟地:養血、滋陰、補腎。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

白芍:養血、柔肝、止痛。

薑黃:活血、行氣、止痛。

烏梅:收斂固澀、生津止渴。

白芷:祛風、通竅、止痛。

生薑:溫中、散寒、止嘔。

五加皮:強筋健骨、補腎壯陽。

海桐皮:祛風、通絡、止痛。

功效:補血、活血、養陰、潤燥、止痛,適合陰虛血燥引起的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崩漏等症狀。

瘦人白帶,多是濕熱,宜用滑石、芎、柏、海石、蛤粉、青黛之類。

白話文:

瘦人白帶,多因濕熱引起,可以服用滑石、芎瑰、柏葉、海石、蛤粉、青黛等藥物治療。

治赤白帶與痢同法,宜胃風湯、五苓散、四物湯。

白話文:

治療赤白帶下的方法與痢疾相同,宜服用胃風湯、五苓散、四物湯。

【胃風湯】,白朮,牡蠣,當歸,白芍,肉桂,茯苓,粟米,川芎

白話文:

【胃風湯】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 牡蠣:平肝潛陽,收斂固澀。
  • 當歸: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 白芍:養血調經,柔肝止痛。
  • 肉桂:溫陽散寒,補火助陽。
  • 茯苓: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 粟米:益氣健脾,除濕止瀉。
  •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消腫。

【五苓散】,桂枝,白朮,茯苓,澤瀉,豬苓

白話文:

【五苓散】:

  1. 桂枝:具有散寒解表、發表退熱的作用。

  2.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的作用。

  3.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作用。

  4.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作用。

  5. 豬苓:具有利水滲溼、清熱解毒的作用。

總體而言,「五苓散」是一劑具有散寒解表、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功效的藥方。它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口渴、煩熱、泄瀉等症狀。

痰流下注,滲入膀胱,上宜用吐以提其氣,下用二術二陳丸、瓦楞子以燥其濕。

【二術二陳丸】,即二陳湯加蒼朮、白朮。

白話文:

痰液向下流注,滲入膀胱,此時應該從上部使用吐法來提振氣機,從下部使用二朮二陳丸、瓦楞子來燥化濕氣。

白帶、心腹痛,面黃虛弱者,宜當歸煎丸。如腰痛,宜萆薢分清飲。

白話文:

白帶、心腹痛、面黃虛弱的人,適合服用當歸煎丸。

如果腰痛,適合服用萆薢分清飲。

【萆薢分清飲】,川萆薢,石菖蒲,益智仁,烏藥,甘草梢,茯苓,鹽

白話文:

「萆薢分清飲」是由川萆薢、石菖蒲、益智仁、烏藥、甘草梢、茯苓、鹽等中藥材組成的複方中藥飲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尿消腫的功效。

  1. 川萆薢:性味辛、苦、涼,歸肝、胃、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咽喉腫痛、泌尿系感染、婦科炎症等。

  2. 石菖蒲:性味辛、苦、微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開竅、醒神益智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流涕、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等。

  3. 益智仁:性味甘、辛、溫,歸脾、腎經,具有補腎健脾、益智安神、利尿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倦怠、失眠多夢、小便不利、水腫等。

  4. 烏藥:性味辛、苦、溫,歸脾、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腎虛陽痿、宮寒不孕、痛經閉經、跌打損傷等。

  5. 甘草梢:性味甘,歸脾、肺、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倦怠、氣短乏力、咳嗽氣喘、胃痛腹痛等。

  6. 茯苓:性味甘、淡,歸心、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瀉泄瀉、水腫尿少、心悸失眠等。

  7. 鹽:性味鹹,歸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皮膚瘡瘍等。

【當歸煎丸】,當歸,赤芍,牡蠣,陳皮,熟地,白芍,地榆,川斷

白話文:

當歸煎丸:

  1.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2. 赤芍: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3. 牡蠣:滋陰養血,軟堅散結。

  4.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5. 熟地:補血滋陰,益精養髓。

  6. 白芍:養血調經,緩中止痛。

  7. 地榆:滋陰涼血,清熱止血。

  8. 川斷: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此方具有補血活血、養陰涼血、活血化瘀、理氣健脾、調經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血瘀、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血、跌打損傷等症。

上為末,醋糊丸。酒、米湯下。

白帶漏久,尺脈微弱,腎水枯者,宜用補經固真湯。

白話文:

上方磨成粉末,用醋調成丸狀。服用時可用酒或米湯送下。

對於白帶過多且持續時間長,尺脈微弱,腎水不足的情況,適合使用補經固真湯。

【補經固真湯】,白葵花,郁李,甘草,陳皮,乾薑,柴胡,人參

白話文:

【補經固真湯】

  • 白葵花: 又稱白花草或葵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郁李: 又稱酸枳或酸棗,具有瀉火止渴、斂汗生津的功效。
  • 甘草: 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 陳皮: 又稱橘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脾開胃的功效。
  • 乾薑: 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
  • 柴胡: 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功效。
  • 人參: 具有補氣益血、強心健脾的功效。

上藥先煎,再入川芎煎服。

治白帶用白芷、黃柏,須炒成炭;蒼朮,鹽水炒焦。

東垣先生用葵花法:白者治白帶,紅者治三稜;芍藥須炒黑,用之良驗。

治婦人赤自帶下,宜用七制香附丸。

白話文:

上藥先煎煮,再加入川芎煎服用。

治療白帶可用白芷、黃柏,需炒至成炭;蒼朮則用鹽水炒至焦黑。

東垣先生使用葵花的方法:白色的葵花治療白帶,紅色的葵花治療三稜;芍藥需炒至黑色,使用效果良好。

治療婦女赤白帶下,宜使用七制香附丸。

【七制香附丸】,香附、三稜、蓬朮,童便同浸;又以香附、紅花、烏梅、鹽水同浸;又以香附、川

白話文:

「七制香附丸」以香附、三稜、蓬朮三味藥材,浸泡於童便中。另以香附、紅花、烏梅三味藥材,浸泡於鹽水中。再將香附、川芎、甘草三味藥材,浸泡於酒中。將三種浸泡液混合後,加入蜂蜜適量,製成丸劑。

芎、生水同浸;又以香附、當歸、酒同浸;又以香附、延胡索、生水同浸;又以香附、熟地、酒同浸;又以香附、丹皮、艾葉、醋同浸。

用淨香附為末,酒、醋糊為丸,淡醋湯送下。

白話文:

芎和生水一起浸泡;再用香附、當歸和酒一起浸泡;再用香附、延胡索和生水一起浸泡;再用香附、熟地和酒一起浸泡;再用香附、丹皮、艾葉和醋一起浸泡。

將乾淨的香附研磨成粉末,用酒和醋調成丸狀,用淡醋湯吞服。

2. 淋濁

婦人年七七,數盡而經不斷,此乃氣血有餘也,不可止之。若既絕而復來者,或傷損,或淤血,皆以兩脅、少腹急痛為辨,宜四烏湯,用赤芍;其勢不可止,宜八物湯加芩、連,然不可遽投,恐傷脾胃。

老年淋漓不斷,因幼時氣多,積久而成。經水每月二、三至者,多成崩淋,宜大劑八物湯主之。

白話文:

這位婦女年紀七十七歲了,月經應該斷了卻一直沒停,這可能是氣血過剩所致,不需要禁止。如果月經曾經停過,最近又來了,可能是受了傷或者有瘀血積累,可以根據兩側脅部和少腹部是否有疼痛來辨別。如果是受傷,可以用四烏湯,裡面加上赤芍藥。如果症狀無法停止,可以用八物湯加入黃芩、黃連,但不能馬上服用,以免傷害脾胃。

淋漓白滑,間有如屋漏水狀,下而不止,止而復來,臍下如冰者,宜香膠艾葉湯。若勞傷血氣虛弱,淋漓日久者,宜膠艾湯加炒蒲黃、黃芩。如有汗,加黃耆;如虛者,加人參。

白話文:

淋漓白滑,間中有像屋頂漏水一樣的小便,一直小便不停,止住了又復發,臍下感覺冰冷,適合服用香膠艾葉湯。

如果是因為勞累、損傷了身體,導致氣血虛弱,淋漓日久,適合在膠艾湯中加入炒蒲黃、黃芩。

如果有汗,可以加入黃耆;如果是虛弱的人,可以加入人參。

【香膠艾葉湯】,丁香,阿膠,艾葉,川芎,熟地,當歸,白芍

白話文:

【香膠艾葉湯】:

丁香: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胃寒疼痛、腹瀉等症狀。

阿膠: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眩暈、心悸、失眠等症狀。

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腹痛等症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胸痺等症狀。

熟地:具有補血養陰、滋腎填精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眩暈、心悸、失眠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等症狀。

白芍:具有養陰斂陰、緩急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血淋不斷,三、五日一至,積久不愈,或因經來入房致勞,或因受氣鬱結所致。須視小腹痛與不痛、脾胃實與不實。若房勞所傷,宜先活血,後理其經。如小腹痛者,以歸附丸治之;如小腹不痛者,以內補湯治之。如氣傷,胸滿迷悶,腹痛,與脾胃不實者,恐上有淤血,未可止也。宜四烏湯、歸附丸、大個散、四物湯加陳、甘、桂、附,後以補宮湯、安胎飲。

白話文:

血崩不止,三天或五天發作一次,長久都不痊癒,可能是因為經期行房過度勞累,或因生悶氣、心情鬱結所引起的。要看小腹有無疼痛、脾胃是否虛弱。如果是房勞過度所傷,應該先活血,之後再調理月經。如果小腹疼痛,可用歸附丸治療;如果小腹不痛,可用內補湯治療。如果是生氣傷身,胸悶心悸,腹痛,而且脾胃虛弱,可能還有淤血,不能立即止血。應該用四烏湯、歸附丸、大個散、四物湯加陳皮、甘草、肉桂、附子,之後再用補宮湯、安胎飲。

【內補湯】,地黃,當歸,川芎,白芍,橘紅,茯苓,白朮,甘草

白話文:

【內補湯】:

地黃:滋陰涼血,養血補血,可用於治療陰虛血虧證。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可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疼痛等證。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可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胸痺等證。

白芍:養血調經,緩痙止痛,可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疼痛等證。

橘紅:理氣寬中,化痰止咳,可用於治療胸悶、腹脹、咳嗽等證。

茯苓:茯苓健脾利濕,益氣補虛,可用於治療脾虛、水腫等證。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可用於治療脾虛、腹瀉、痰濕等證。

甘草:甘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可用於治療胃痛、腹痛、脾虛等證。

【大個散】,半夏,陳皮,甘草,桔梗,厚朴,蘇梗,香附,藿香,白芷,茯苓,菟絲子

白話文:

【大個散】: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清熱利濕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噁心等症狀。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咳嗽、腹脹等症狀。

甘草:具有補益氣血、清熱解毒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氣虛乏力、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利咽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咽痛等症狀。

厚朴: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蘇梗:具有理氣寬中、化痰止咳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

香附:具有理氣、調月、止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藿香:具有理氣化濕、祛暑止瀉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暑濕感冒、腹瀉等症狀。

白芷:具有散寒止痛、消腫止癢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脾虛瀉洩等症狀。

菟絲子: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腎虛精虧、遺精、滑精等症狀。

【安胎飲】,白朮,黃芩,地榆,甘草,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阿膠,艾葉,半夏

白話文:

【安胎飲】:

白朮:補脾益氣,健運脾胃,安胎固沖。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除煩,安胎保胎。

地榆:涼血止血,收澀固胎,清熱解毒。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藥性。

熟地:補血養陰,滋陰補腎,安胎養胎。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安胎養胎。

白芍: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安胎養胎。

川芎:活血行氣,祛瘀止痛,安胎養胎。

阿膠:補血止血,滋陰養顏,安胎養胎。

艾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安胎保胎。

半夏:降逆止嘔,化痰除濕,安胎保胎。

腹不痛,胃實而淋日久者,宜八物湯加芩、連,若食少者,略加陳、楂少許,或內補湯、補宮湯治之。若瀉,腹不痛者,宜胃苓湯治之;若瀉,腹冷痛者,宜五積散治之。若嗽而不瀉者,宜二四湯治之;嗽而兼瀉者,宜胃苓湯治之。大凡治血淋症,必以胃氣為本,故先理胃健脾為要。如嗽急淋緩,先止其淋,勿可忽也。

白話文:

  1. 腹不痛,胃有實熱,淋症日久:宜八物湯加黃芩、黃連,如果食慾不振,再稍加陳皮、山楂少量,或內補湯、補宮湯治療。

  2. 若腹瀉,腹不痛:宜胃苓湯治療。

  3. 若腹瀉,腹有冷痛:宜五積散治療。

  4. 若咳嗽而不腹瀉:宜二四湯治療。

  5. 咳嗽兼有腹瀉:宜胃苓湯治療。

  6. 總之,治療血淋症,必須以胃氣為根本,因此首先調理胃、健脾是關鍵。如咳嗽急而淋症緩慢,先止其淋症,不可忽視。

【胃苓湯】(又名五苓平胃散),肉桂,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生薑,大棗

白話文:

【胃苓湯】(又名五苓平胃散)

成份:肉桂、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生薑、大棗

  • 肉桂:辛溫,歸腎脾心經。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止瀉、止吐的作用。
  • 白朮:甘溫,歸脾胃經。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的作用。
  • 茯苓:甘淡,歸心脾腎經。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利水滲濕的作用。
  • 豬苓:甘淡,歸心腎經。有清熱利尿、消腫的作用。
  • 澤瀉:甘淡,歸腎脾經。有清熱利尿、滲濕止瀉的作用。
  • 蒼朮:苦辛溫,歸脾胃經。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止瀉的作用。
  • 厚朴:辛溫,歸肺脾胃經。有理氣化痰、溫中下氣、止瀉的作用。
  • 陳皮:辛苦溫,歸脾肺經。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瀉的作用。
  • 甘草:甘平,歸脾胃肺經。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潤肺止咳、解毒的作用。
  • 生薑:辛溫,歸肺脾胃經。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止瀉止嘔的作用。
  • 大棗:甘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健脾益胃的作用。

【五積散】,肉桂,乾薑,白芷,茯苓,麻黃,藿香,甘草,桔梗,半夏,生薑,厚朴,陳皮,川芎,枳殼,當歸,白芍

白話文:

【五積散】,肉桂、乾薑、白芷、茯苓、麻黃、藿香、甘草、桔梗、半夏、生薑、厚朴、陳皮、川芎、枳殼、當歸、白芍。

功效:溫中止瀉,祛寒化痰,理氣活血。

主治:傷寒感冒,咳嗽氣喘,脾胃虛寒,腹瀉腹痛,氣血瘀滯,月經不調。

淋雖有赤白之分,不過虛寒鬱結為多。如淋漓不斷,養胃湯加香附;紅色者,用八物湯;白色者,用艾煎、歸附二丸;如淋而帶沙者,尤當分氣血輕重,不可渺也。若白淋變為黃水,則將變血為淋矣,宜艾煎丸加白芍。

白話文:

淋病雖然有赤白之分,但大多是虛寒鬱結引起的。如果是淋漓不斷,可以服用養胃湯加上香附。如果是紅色的淋病,可以服用八物湯。如果是白色的淋病,可以服用艾煎和歸附二丸。如果是淋病伴有血尿,就需要特別注意氣血的輕重,不能輕視。如果白淋變成了黃水,就可能變成血淋,應該服用艾煎丸加上白芍。

【養胃湯】,生地,當歸,白芍,川芎,丹皮,青皮,薑黃,白芷,生薑,海桐皮,五加皮

白話文:

養胃湯

  • 生地:滋陰涼血、清熱生津。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
  • 川芎:活血行氣、祛瘀止痛。
  •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青皮:理氣化痰、醒脾開胃。
  • 薑黃: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 白芷:散寒止痛、祛風明目。
  • 生薑:溫中止嘔、發汗解表。
  • 海桐皮:清熱利濕、化痰止咳。
  • 五加皮:補氣益腎、強筋骨。

此湯適用於胃陰不足、血虛氣滯引起的胃痛、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白濁者,膀胱經熱也,失治當生癰疽,宜服清心蓮子飲。若白淫者,或一時放白水,寡婦尼姑多有是疾,此乃鬱火也,宜降火為主。或有勞傷腎虛,或有心虛而得,或因思慮過度。若過慮傷脾,宜四七湯、鎖精丸,重則加益智、鹽煎。

白話文:

白濁這種疾病,是由於膀胱經熱引起的。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會演變成癰疽。患者應服用清心蓮子飲來治療。如果患者出現白淫的症狀,或者是偶爾排出白色的液體,這種情況在寡婦和尼姑中比較常見。這通常是由於鬱火引起的,因此治療的重點是降火。有的患者可能由於勞傷腎虛,心虛,或者思慮過度而患上白濁。如果過度憂慮而損傷了脾,則應服用四七湯和鎖精丸來治療;如果病情嚴重,還應加入益智和鹽煎來增強療效。

【清心蓮子飲】,人參,黃耆,茯苓,甘草,黃芩,車前子,石蓮子,地骨皮,麥冬

白話文:

清心蓮子飲:

  • 人參:增強體力、增強免疫力
  • 黃耆:增強免疫力,補氣
  • 茯苓:補氣,鎮靜
  • 甘草:緩解疼痛、促進消化
  • 黃芩:清熱
  • 車前子:清熱利尿,治療感冒
  • 石蓮子:清熱解毒、緩解疼痛
  • 地骨皮:清熱解毒、滋陰補腎
  • 麥冬:清熱生津

水煎候冷,空腹服。

【四七湯】,半夏,厚朴,茯苓,蘇葉,生薑,大棗

【鎖精丸】,青鹽,茯苓,五味子,破故紙

上四味,等份為末,蜜丸,淡鹽湯下。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放涼,空腹時服用。

【四七湯】,半夏、厚朴、茯苓、蘇葉、生薑、大棗。

【鎖精丸】,青鹽、茯苓、五味子、破故紙。

以上四種藥材,等量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丸劑,用淡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