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2)
卷之一 (2)
1. 附方
〔陽虛〕,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虛寒〕,八味丸,見一卷中風。
〔肺痿〕,太平丸,二冬,二母,二地,杏,桔,歸,款冬,阿膠,蒲黃,薄荷,京墨,麝,蜜丸。
〔肺痿〕,白鳳膏,白鴨(一隻),元棗(二升),參苓平胃散(一升),陳酒(一瓶),將鴨頂血滴酒內飲,再去鴨毛及肚雜,拭淨,將棗去核,每棗納參苓平胃末,入鴨腹,麻線扎定,砂鍋內煨,將酒三次添入,以干為度,共搗為丸。煎人參湯下。
〔嗽喘〕,都氣丸,六味丸加五味子。
〔勞嗽〕,潤肺膏,羊肺,杏仁,肺霜,蛤粉(各一兩),真酥(一兩),此與白鳳膏,葛可久方也。
〔脾血〕,酸棗仁湯,見一卷中風。
〔心血〕,養心湯,耆,歸,二茯,川芎,半夏(各一兩),柏子仁,棗仁,遠志,五味,人參,桂心(各五錢),炙草(一錢),為散,煎服五錢。
〔肝血〕,柴胡疏肝湯,香附,柴胡,陳皮,芎,芍,枳,草
〔腎血〕,坎離既濟丹,二地,二冬,二茯,歸,芍,參,五味,萸,杞,蓯蓉,黃柏,遠志,棗仁,丹,蜜丸。
〔胃血〕,犀角地黃湯,見一卷溫。
〔殺蟲〕,紫金錠,茨菇,五倍,大戟,辰砂,雄黃,麝香
〔殺蟲〕,蘇合香丸,見一卷中風。
〔補虛〕,養營湯,參,苓,術,草,地,芍,歸,味,耆,志,陳,桂,姜,棗,水煎。
〔鬼疰〕,十疰丸,雄黃,巴霜(各一兩),人參,細辛,附子,麥冬,皂角,桔梗,川椒,甘草(各五錢),蜜丸。
〔殺蟲〕,桃奴丸,桃奴(七個另研),玳瑁(鎊細一兩),安息香(一兩),同熬成膏。另以辰砂,犀角(各五錢),琥珀,雄黃(各三錢),麝香,冰片,牛黃(各二錢),桃仁(十四個),共研細,和膏為丸芡子大,封固陰乾,每次一丸,參湯下。
白話文:
[附方]
陽虛:服用理中湯,詳見卷一中風篇。
虛寒:服用八味丸,詳見卷一中風篇。
肺痿:服用太平丸,並使用款冬花、阿膠、蒲黃、薄荷、冰片、麝香、蜜丸等藥材。另需使用二冬(冬蟲夏草、冬葵子)、二母(川貝母、浙貝母)、二地(生地黃、熟地黃)、杏仁、桔梗。
肺痿:使用白鳳膏,以白鴨一隻、元棗二升、參苓白朮散一升、陳酒一瓶製成。將鴨血滴入酒中飲用,去除鴨毛及內臟,洗淨後將去核棗填入參苓白朮散,放入鴨腹,縫合後以砂鍋煨燉,三次加入酒,直至湯汁收乾,搗碎製成丸劑。服用時搭配人參湯。
咳嗽喘息:服用都氣丸,並加入五味子。
勞嗽:服用潤肺膏,以羊肺、杏仁、肺石膏、蛤粉、豬油各一兩製成。此方與白鳳膏、葛可久方類似。
脾血虛:服用酸棗仁湯,詳見卷一中風篇。
心血虛:服用養心湯,以黃耆、生地黃、茯苓、川芎、半夏、柏子仁、酸棗仁、遠志、五味子、人參、桂枝各適量製成。
肝血虛:服用柴胡疏肝湯,以香附、柴胡、陳皮、川芎、芍藥、枳實、草決明等藥材組成。
腎血虛:服用坎離既濟丹,以生地黃、熟地黃、茯苓、川貝母、生地黃、芍藥、人參、五味子、吳茱萸、枸杞子、肉蓯蓉、黃柏、遠志、酸棗仁等藥材製成蜜丸。
胃血虛:服用犀角地黃湯,詳見卷一溫病篇。
殺蟲:服用紫金錠,以茨菇、五倍子、大戟、硃砂、雄黃、麝香等藥材製成。
殺蟲:服用蘇合香丸,詳見卷一中風篇。
補虛:服用養營湯,以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生地黃、白芍藥、熟地黃、五味子、黃耆、遠志、陳皮、桂枝、生薑、大棗等藥材水煎服用。
鬼疰:服用十疰丸,以雄黃、巴豆霜、人參、細辛、附子、麥冬、皂角、桔梗、川椒、甘草等藥材製成蜜丸。
殺蟲:服用桃奴丸,以桃奴、玳瑁、安息香、硃砂、犀角、琥珀、雄黃、麝香、冰片、牛黃、桃仁等藥材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