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三 (9)
卷之三 (9)
1. 噎膈反胃論治
陽結陰涸,上下格拒,而噎膈反胃之症成。人身上下七門,自飛門至魄門。咽為吸門,即會厭,氣喉上揜飲食者。胃上口為賁門,下口為幽門,幽門上衝吸門,其吸氣不得下歸肝腎,為陰火格拒,故噎膈不通,甚則反胃。分言之,則噎者嚥下梗塞,水飲不行,食物難入,由痰氣之阻於上也。
白話文:
當陽氣積聚,陰液乾涸,身體上下閉塞不通,就會出現噎膈反胃的症狀。人體上下有七個關門,分別是飛門、魄門、咽門、吸門、會厭、賁門和幽門。咽門是吸門,又稱會厭,位於氣管的上方,可以防止食物和飲料誤入氣管。胃的上口是賁門,下口是幽門。幽門向上衝擊吸門,導致吸入的氣無法下行歸於肝腎,形成陰火閉阻,因此噎膈不通,嚴重的會反胃。具體來說,噎是嚥下食物時梗塞,水液無法通行,食物難以進入,是由於痰氣阻滯於上所致。
膈者胃脘窄隘,食下拒痛,由血液之槁於中也。反胃者,食入反出,完穀不化,由胃陽之衰於下也。而昔人通謂之膈。《黃帝針經》云:胃病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丹溪云:血耗胃槁,槁在賁門,脘痛吐食,上焦膈也:食下良久復出,槁在幽門,中焦膈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槁在闌門,下焦膈也。經云:三陽結,謂之膈,以手太陽小腸主液,足太陽膀胱主津。
白話文:
膈:是指胃脘狹窄、食物下嚥會痛,是由於血液在體內枯竭所致。反胃:是指食物吃下去又吐出來,沒有完全消化,是由於胃陽虛衰所導致。而古人通常把這些症狀都統稱為「膈」。《黃帝針經》上說:胃病是膈肌與咽喉不通暢,飲食無法下嚥。丹溪也說:血氣耗損導致胃部枯竭,枯竭發生在賁門,就會出現胸悶、嘔吐食物,這是上焦的膈;食物下嚥很久後又吐出來,枯竭發生在幽門,這是中焦的膈;早上吃的食物到了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食物到了早上吐出來,枯竭發生在闌門,這是下焦的膈。經書上說:三陽結,就叫做膈,因為手太陽小腸經主液,足太陽膀胱經主津。
三陽,士材指大小腸膀胱,《金鑑》指胃大小腸。此據《內經》王注、汪注。二腑熱結,則津液枯燥,前後秘澀,下關既扃,勢必上湧,故食噎不下,即下而仍出,是火上行而不下降矣。王太僕亦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無火也。噎膈初起,多因憂恚悲悒,以致陽結於上,陰涸於下。
白話文:
「三陽」,是士材指大小腸膀胱,《金鑑》指胃大小腸。這樣說是根據《內經》王注、汪注所說的。二腑熱結,則津液枯燥,前後祕澀,下關既扃,勢必上湧,所以食物哽咽下不去,即嚥下去而仍吐出,是火氣向上運行而不下降了。王太僕也說:食物不能進入,是有火的緣故,食物進入後反而吐出,是沒有火的緣故。噎呃初始發作,大多是因憂愁、憤怒、抑鬱,以致陽氣鬱結於上,陰精枯涸於下。
《醫鑑》云:五噎,憂、勞、思、食、氣也,飲食猝阻,不能下。五膈,憂、恚、寒、食、氣也,心脾之間,上下不通,或結咽喉,時覺妨礙,吐不出,咽不下。治宜調心脾以舒結氣,歸脾湯去朮,養心湯去桂再加歸、芍、香附。填精血以滋枯燥,豬脂丸。反胃初起,多因土弱火衰,以致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治宜扶胃土以通陽,異功散加益智,丁香、乾薑、砂仁、粳米。益命火以蒸化。
白話文:
《醫鑑》中提到,共有五種噎,分別是憂思、勞累、思考、飲食和氣體。這些因素突然阻礙食物下行,導致噎食。另外還有五種膈,分別是憂鬱、憤怒、寒冷、飲食和氣體。心脾之間不通暢,或凝聚於咽喉,時常感覺有東西梗塞,吐不出來,咽不下去。治療時,應調和心脾,舒展結聚的氣,可以用歸脾湯去除朮,養心湯去除桂,再加入歸、芍、香附。用豬脂丸來補充精血,滋潤枯燥的身體。反胃在初期發生時,大多是因為胃土虛弱,元氣衰弱,導致早上吃的食物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食物早上吐出來。治療應扶助胃土,疏通陽氣。可以用異功散再加入益智、丁香、乾薑、砂仁、粳米。促進命火的蒸化作用。
八味丸。其立法要使辛滑通痞,薑汁、竹瀝、貝母、杏仁、栝蔞、枇杷葉、韭白汁。而脘痹以開;甘酸化陰,人參、天冬、麥冬、蔗汁、棗仁、白芍、烏梅、木瓜。而液枯以潤。或健脾理痰,四君子、六君子湯,或二陳湯加竹茹。不偏任溫燥以劫液;或滋陰養血,生地、阿膠、牛乳、梨汁、芝麻、柿霜,或四物湯。
白話文:
八味丸。它的配方是要用辛滑的藥物,使胸痞不通暢的症狀去除:生薑汁、竹瀝、貝母、杏仁、栝蔞、枇杷葉、韭白汁。而脘痹就能打開、解除;用甘酸的藥物來滋養陰液,人參、天冬、麥冬、蔗汁、棗仁、白芍、烏梅、木瓜。而液枯就 能滋潤。用四君子湯、六君子湯、或二陳湯加上竹茹來健脾理痰。不能單用溫燥的藥物(四君子)來劫陰液;或生地、阿膠、牛乳、梨汁、芝麻、柿霜來滋陰養血,或四物湯。
不偏用清潤以助痰。氣滯成噎者,宣理氣隧。九香蟲、丁香皮、鬱金、檀香、石見穿、枳殼、廣皮、廣木香。血瘀成膈者,兼通血絡。桃仁、紅花、延胡、當歸鬚、雞血藤膏。士材治血膈,用人參、五靈脂、歸尾、桃仁、鬱金。云岐人參散用冰麝,亦同此法也。因胃陽虛,而濁瘀反胃者,用通補胃腑,辛熱泄濁法。
白話文:
-
不使用過於清潤的藥物,以免助長痰液。
-
若氣滯導致咽喉阻塞,則使用宣理氣道的藥物。例如:九香蟲、丁香皮、鬱金、檀香、石見穿、枳殼、廣皮、廣木香。
-
若血瘀導致膈肌不通,則兼用活血通絡的藥物。例如:桃仁、紅花、延胡、當歸鬚、雞血藤膏。
-
士材治療血膈,使用人參、五靈脂、歸尾、桃仁、鬱金。雲岐人參散使用冰麝,也屬於此法。
-
由於胃陽虛弱,導致濁氣反胃的患者,則使用疏通並補益胃腑,辛熱藥物可宣發濁氣。
參、苓、吳萸、乾薑、益智、陳皮、半夏、砂仁殼。因氣鬱痰阻,用苦降辛通法。黃連、杏仁、橘紅、薑汁、竹茹、蘇子、半夏。因肝鬱氣逆,用兩通厥陰陽明法。當歸、白芍、香附、半夏、茯苓、杏仁、橘紅、竹瀝、薑汁。因酒熱鬱傷肺胃,用輕劑清降,枇杷葉、杏仁、鬱金、栝蔞、前胡、桑白皮。
白話文:
-
人參、茯苓、吳茱萸、乾薑、益智仁、陳皮、半夏、砂仁等藥材。由於氣鬱、痰阻,採用苦降辛通的方法。
-
黃連、杏仁、橘紅、薑汁、竹茹、蘇子、半夏等藥材。由於肝鬱、氣逆,採用通調少陽、陽明的法。
-
當歸、白芍、香附、半夏、茯苓、杏仁、橘紅、竹瀝、薑汁。由於過度飲酒,內熱鬱結,損傷肺胃,採用清涼、宣通、降逆法。
-
枇杷葉、杏仁、鬱金、栝樓、前胡、桑白皮等藥材。
及苦辛開肺法。桔梗、貝母、杏仁、蔻仁、生薑、橘紅、山梔。其由憂思傷脾,氣鬱生涎,飲可下,食難入。香砂寬中丸去青皮、檳榔。由七情鬱結,胸脘拒痛,脈必沉澀。七氣湯加鬱金、栝蔞、砂仁、木香。由痰飲阻滯,嘔吐翻胃,脈必結澀。先以來復丹控其痰,再用大半夏湯加茯苓、枳殼、竹瀝。
白話文:
以及用苦辛藥物開肺的方法。桔梗、貝母、杏仁、蔻仁、生薑、橘紅、山梔。這是因為憂慮、憂思傷脾,氣鬱、氣滯生涎,飲水還可以嚥下去,飲食卻難以下嚥。香砂寬中丸去掉青皮、檳榔。這是因為七種情志鬱結,胸脘拒痛,脈象一定沉澀。七氣湯加入鬱金、栝蔞、砂仁、木香。這是因為痰飲阻滯,嘔吐反胃,脈象一定結澀。先用來復丹控制痰,再用大半夏湯加入茯苓、枳殼、竹瀝。
由瘀血積滯,傳化不變,反上行者,脈必芤澀。滋血潤腸丸加減。至脾氣敗,血液耗,胃脘枯槁,溺少便秘。補氣健脾丸,參入滋血潤腸丸,或韭汁牛乳飲。若口吐白沫,糞如羊屎,不可治矣。勉用薑汁、杏酪、白蜜、牛乳、益智、韭子、半夏。《醫學心悟》云:開關用啟膈散最效。
白話文:
如果瘀血積滯,運化功能不順暢,反流上升,脈搏一定會芤澀。應服用滋血潤腸丸加減。如果到脾氣衰敗,血液耗盡,胃脘枯槁,小便少,大便便祕等症狀。應服用補氣健脾丸,加入滋血潤腸丸,或者服用韭汁牛乳飲。若果患者吐出白沫,糞便如羊屎,就無法治癒了。勉強使用薑汁、杏酪、白蜜、牛乳、益智、韭子、半夏等藥物。《醫學心悟》中說:開關(指打嗝)用啟膈散最有效。
又如五汁飲以清燥,利膈丸以通壅,汞硫散以止吐,總忌香燥破氣,辛熱耗液。惟一種胃陽衰,不能運化者,暫用辛溫開結,繼仍以益陰養胃為宜。粳米、人參、山藥、蓮、棗、牛乳、小麥。膈症生蟲,用河間雄黃散。有梅核膈,吐不出,咽不下,咽喉妨礙,由氣鬱痰結,滌痰丸。
白話文:
就像五汁飲可以清燥,利膈丸可以通氣,汞硫散可以止吐一樣,總的來說要避免辛燥破氣,辛熱耗液。只有當胃陽衰,不能運化時,可以暫時用辛溫藥物來開結,之後還是以益陰養胃為宜。粳米、人參、山藥、蓮子、棗子、牛乳、小麥。如果膈症生蟲,可以用河間雄黃散。如果是梅核氣,吐不出來,咽不下去,咽喉有異物感,是由於氣鬱痰結,可用滌痰丸。
由死血,昆布、當歸、桃仁、韭汁,童便。有翻胃,食入即翻出,或痰或熱,壅阻膈間,非如反胃之早食晚吐,晚食早吐也。清熱二陳湯。
白話文:
對於因死血所致反胃,可用昆布、當歸、桃仁、韭汁、童便。症狀是吃東西就吐出來,或是有痰或熱氣阻隔在橫膈膜之間,不是像一般反胃那樣早吃晚吐、晚吃早吐。可以用清熱二陳湯治療。
再論噎由氣結,膈由痰與氣逆,或瘀血。一種氣噎,臨食輟箸,嗌阻沫升,氣平食入,病在上焦肺胃間,治以輕揚利膈,苦降則過病所。一種痛膈,食下格拒,嘔涎嘈痛,而飢焰中焚,病在中焦,治以辛香通降,不效,必兼理血絡。
白話文:
再談噎,是由氣體淤結引起的,隔塞是由痰和反逆的氣體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於瘀血引起的。一種是氣噎,正在吃飯的時候突然放下筷子,喉嚨堵塞,口水上湧,氣平順後就又可以進食了,這種病在胸腹部與胃之間,治療方法是使用輕揚的藥物以舒通橫膈膜,如果使用苦味藥以降逆就會超出病位。還有一種是痛膈,食物下不去而堵塞,嘔吐涎水,嘈雜疼痛,飢餓時胃裡灼熱疼痛,這種病在腹部,治療方法是使用辛香的藥物以疏通和降逆,若無效,必須同時調理血脈。
一種胃槁,脘系窄隘,即勺飲亦妨礙,由衰年血液漸枯,胃管扃閉,飲入則涎升淚出,二便俱少,開合都廢,治以辛滑潤養,大忌香燥耗液,剛熱劫陰,此脘血失榮,下咽易梗,一切礙滯閉氣食品,咸宜禁忌。嘗見食山芋而成噎者,食雞子而咽成膈者,若再憂思鬱怒,結於中而莫解,情志之病,尤難霍然。徐靈胎謂噎膈症,十死八九,反胃症十愈八九。
白話文:
有一種胃部乾枯萎縮的疾病,叫做「噎膈」,患者的食道狹窄,連喝一口水都很困難。這種疾病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由於他們的血液逐漸減少,胃部肌肉收縮,導致食道閉塞。當他們喝水時,唾液會上湧,眼淚會流出,小便和大便都很少,排便和排尿都沒有力氣。治療這種疾病,應該以辛味、滑潤、滋養的食物為主,避免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以免耗損津液,加重病情。另外,患者還要注意避免生氣、鬱悶等負面情緒,以免加重病情。徐靈胎說:「噎膈症的患者,十死八九;反胃症的患者,十愈八九。」這句話說明,噎膈症的病情非常嚴重,而反胃症的病情則相對較輕。
再論反胃,由食久不化,腐濁上攻,徹底翻瀾,二腸失司傳送,病在幽門以下,古法多謂胃中無陽,精微不能蒸化。然經云:諸嘔吐逆,皆屬於熱。且胃津先奪,熱燥難投,必細參脈症,或苦降辛通,宣行壅滯。曾記一壯年反胃吐食,服八味湯,暫止復吐,食羊血得愈。又沈姓年高嗜飲,兼情悒不遂,吐沫拒食,半載未愈。
白話文:
再說反胃,是因為食物長期不消化,腐濁之氣上行,徹底翻騰,小腸和大腸失去傳送的功能,病在幽門以下。古醫書上多說這是因為胃中沒有陽氣,精微物質不能蒸化。然而《黃帝內經》說:各種嘔吐、反胃的症狀,都屬於熱症。況且胃液首先被奪走,熱燥難以投藥,一定要仔細分析脈象和症狀,或者用苦寒的藥物下降,辛辣的藥物疏通,宣行壅滯的氣血。曾記得有一位壯年人反胃吐食,服用八味湯,暫時止吐,但不久又吐,吃了羊血後才痊癒。又有一位姓沈的老年人嗜酒,再加上心情抑鬱不舒,吐出泡沫並拒絕進食,半年多未愈。
一老醫投藥四劑,病勢減半,再用十劑料,浸酒服而全愈。方用大生地(五錢)、海浮石(一兩)、烏藥(錢半)、牛膝、靈磁石、雲苓、歸身(各三錢)。玩此方兼溫清鎮泄,升降氣血,性味不偏,傳者目睹治驗,因附記備考。
白話文:
一位老醫生開了四劑藥,病勢減輕了一半,再用十劑藥,浸泡在酒中服用,完全康復。藥方使用了生地(五錢)、海浮石(一兩)、烏藥(錢半)、牛膝、磁石、雲苓、歸身(各三錢)。這個方子溫清鎮泄,升降氣血,性味不偏,傳遞者親眼目睹治驗,因此附記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