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三 (11)
卷之三 (11)
1. 噎膈脈案
蔣,色蒼形瘦,是體質本屬木火,食入脘阻嘔沫。經言三陽結,謂之膈。夫三陽皆行津液,而腎實五液之主。有年腎水衰,三陽熱結,腐濁不行,勢必上犯,此格拒之由,香岩先生所謂陽結於上,陰衰於下也。通陽不用辛熱,存陰勿以滋膩。一則瘦人慮虛其陰,一則濁沫可導而下。
白話文:
蔣,面色蒼白,形體瘦弱,這是因為他的體質原本就屬於木火,吃了東西就感到胃脘堵塞,嘔吐出泡沫。經書上說三陽經氣結聚,就稱之為膈。夫三陽經氣都運行津液,而腎是五液之主的器官。蔣年紀大了,腎水衰弱,三陽經氣熱結,津液腐濁無法運行,勢必往上衝犯,這就是造成膈症的原因,香巖先生所說的「陽結於上,陰衰於下」正是如此。治療通陽症狀,不能使用辛溫燥熱的藥物,保存陰液,也不要用滋膩的藥物。一方面擔心瘦人虛損陰液,另一方面濁沫可以引導向下運行。
半夏(青鹽拌制)、竹茹、蔞霜、熟地炭、杞子炭、牛膝炭、茯苓、薤白、薑汁。數服漸受粥飲,兼服牛乳數月不吐。
白話文:
半夏(用青鹽拌制)、竹茹、蔞霜、熟地炭、杞子炭、牛膝炭、茯苓、薤白、薑汁。連續服用後逐漸進食粥和水等流質食物,同時服用牛乳,數月不吐。
耿,年近古稀,兩尺脈微,右關弦遲,氣噎梗食,吐出涎沫,氣平食入。夫弦為木旺,遲為胃寒。弦遲在右,胃受肝克,傳化失司,治在泄肝溫胃,痰水自降。丁香、益智仁煨、蘇子霜、茯苓、青皮、砂仁、薑(煨)。數服痰氣兩平。
白話文:
耿,一位接近古稀之年的老人,雙尺脈搏細微,右關脈弦遲,氣噎,梗塞飲食,吐出涎沫,氣平順後飲食能入口。弦脈為肝木旺盛,遲脈為胃寒。弦遲脈出現在右側,胃受到肝的剋制,傳化失調,治療上應泄肝溫胃,痰水自然會下降。用丁香、益智仁(煨)、蘇子霜、茯苓、青皮、砂仁、薑(煨)等藥材。服用幾次後,痰氣兩平。
陳,酒客中虛,氣阻成噎,必有蒸濕釀痰。脈來遲弱,中脘陽衰,飲米粥亦拒,得熱酒輒行,明系陽微欲結。法宜通陽則胸脘得展,濕痰得降,而運納有權。潞參、茯神、茯苓、砂仁、丁香、半夏(薑製)、廣皮、薑、棗煎。數服,粥飲不拒矣。後再加乾薑(炮淡,二分)、益智仁(生研),數服胸舒而納食。
白話文:
陳姓患者,長期酗酒,導致胃氣阻滯,容易發生噎嗝,而且會產生濕氣,積聚成痰。他的脈象來得緩慢而無力,中脘陽氣衰弱,連喝米粥都不願意,但喝了熱酒後,症狀就會緩解。這說明他的陽氣微弱,即將凝結。治療方法應該以通暢陽氣為主,這樣胸脘就會舒展,濕痰就會下降,飲食運化功能也會恢復正常。可以用潞參、茯神、茯苓、砂仁、丁香、半夏(用薑炮製)、廣皮、薑、棗煎服。服用幾次後,患者就不會拒絕喝粥了。之後再加入乾薑(用淡鹽水炮製,二分)、益智仁(生研),服用幾次後,患者胸悶舒緩,也能吃得下東西了。
某氏,因惱怒曾嘔瘀血,已是肝逆。今胸痛吐沫,脈澀尺微,食入反出,火土兩衰,蒸化無力,乃脾腎陽衰候也。然犯辛燥,又虞動血,擇其辛溫通降者宜之。韭子(炒研)、蘇子、沙苑子、砂仁、降香(汁沖)、茯苓、半夏曲、益智子(煨研),數服食進,痛沫悉止。
白話文:
某位病患,因生氣發怒而嘔吐瘀血,這是肝氣逆衝的症狀。現在胸痛、吐痰,脈搏澀滯,尺脈微弱,吃進的食物又吐出來,代表心火與脾土兩虛,蒸化水穀的功能不足,這是脾腎陽虛的徵候。然而,若是服用辛燥之藥,又擔心會動血,因此選擇辛溫而能通降的藥物來治療。韭子(炒熟後研磨)、蘇子、沙苑子、砂仁、降香(用汁沖服)、茯苓、半夏曲、益智子(煨熟後研磨),連續服用幾次後,食入的飲食不再吐出,胸痛、痰沫的症狀也全部消失。
鍾氏,脾胃陽衰,濁飲不降,食入脹痛,有吐逆反胃之虞。右脈濡澀,左脈弦。宜泄肝濁以通腑陽。厚朴(薑製,五分)、椒目(六分)、茯苓(三錢)、半夏(薑製,錢半)、蘇子(炒研,七分)、枳殼(炒)、陳皮,加薑,此三因七氣湯加法,氣降則飲降矣。再服嘔脹減,大便得通,嗣用溫脾胃,兼辛通降逆。
白話文:
患者鍾氏,脾胃陽氣衰弱,濁液不下降,飲食後就會脹痛,有嘔吐和反胃的現象。把脈發現右脈濡澀,左脈弦緊。應該瀉肝濁,以便通腑陽。方子:厚朴(用生薑炮製,五分)、椒目(六分)、茯苓(三錢)、半夏(用生薑炮製,錢半)、蘇子(炒熟研細,七分)、枳殼(炒)、陳皮,再加薑。這是三因七氣湯的加減法。濁氣下降,濁飲就會下降。再服後,嘔吐、腹脹減少,大便通暢。隨後用溫補脾胃的藥,兼用辛味藥通降逆氣。
半夏、砂仁、韭子(炒研)、益智仁(煨研)、茯苓、石見穿、生薑。數服漸納穀食矣。
白話文:
半夏、砂仁、炒過的韭子、經過煨製研磨的益智仁、茯苓、石見穿、生薑。連著服用幾劑藥,逐漸可以進食穀物食物了。
丁,中年喪子,悲惋成噎,脘痛吐食。此清陽不旋,逆氣不降,宜善自排遣,達觀隨化,非藥石能愈之疴。貝母、鬱金、茯神、製半夏、栝蔞、韭白汁、薑汁、蘇子汁沖服。痛嘔俱減。
白話文:
丁先生,中年喪子,悲痛至極,導致飲食不暢,胸悶腹痛,嘔吐食物。這是因為他清陽不能上升,逆氣不能下降所致。宜於及早調節情志,放寬心胸,順應自然之變化,否則藥石難以治癒。使用貝母、鬱金、茯神、半夏、栝蔞、韭白汁、薑汁、蘇子汁混合沖服。症狀減輕。
族某,客冬怫悒吐食,粒米不納,僅進粥飲。今春怯寒吐沫,二便俱少,脈細澀模糊,濁逆陽微,肝腎不主吸氣。豈容再服萸、地酸膩,閱所服方,競不識辛通大旨,仿兩通厥陰、陽明主治為近理。蘇子、杏仁、川貝、益智、橘白、潞參、茯苓、製半夏、薑汁、韭白汁沖服。
白話文:
這個病人,去年冬天心情鬱悶,吐出食物,一粒米也吃不下,只能喝稀飯。今年春天怕冷,吐口水,大小便都很少。脈搏細而澀,模糊不清,濁氣逆流,陽氣微弱,肝腎不能為主導吸氣。怎麼能再服用酸膩的茱萸和地黃呢?我翻閱了他服用的藥方,竟沒有一帖認識辛溫通暢的藥理大意。仿照雙通道(陽明和厥陰)以規律治療的理論比較接近合理。蘇子、杏仁、川貝、益智、橘皮、潞參、茯苓、製半夏,用薑汁、韭汁沖服。
數劑涎沫少,粥飲多進,間進牛乳,亦不吐。用香粳米(炒黃)、九香蟲煎湯煨藥,更適。轉方用大半夏湯,穀食安而大便漸通。
白話文:
服用幾副藥後,口水變少了,喝粥也更順暢了,偶爾喝些牛奶,也不會再吐出來,護理時,可使用炒過的香粳米、九香蟲煎湯來服用藥物,效果會更好。調整藥方,使用大半夏湯,穀類食物能順利消化,大便也漸漸順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