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咳嗽論治

宜五福飲之類。如臟氣微寒,非辛不潤,補陽自可生陰。宜理陰煎,或六君湯。如內熱有火,須保真陰,壯水自能制火。宜一陰煎或貝母丸。切忌消痰開鬱,使氣愈耗,水愈涸也。其脾肺虧損,致咳嗽喘促,畏寒嘔瀉,及脈見細弱,症見虛寒,咳久不已者,均勿清嗽,但補元氣,嗽自止。六味回陽飲,或理中湯、劫勞散、八味地黃丸。

以四時論之,春季咳木氣升也,治宜兼降。前胡、杏仁、海浮石、栝蔞仁之屬。夏季咳火氣炎也,治宜兼涼。沙參、花粉、麥冬、知母、元參之屬。秋季咳燥氣乘金也,治宜清潤。玉竹、貝母、杏仁、阿膠、百合、枇杷膏之屬。冬季咳風寒侵肺也,治宜溫散。蘇葉、川芎、桂枝、麻黃之屬。

以一日計之,清晨嗽為氣動宿痰,二陳湯加貝母、枳殼、桑白皮、枇杷葉、橘紅。上午嗽屬胃火,石膏、川斛之屬。午後嗽屬陰虛,四物、六味等湯。黃昏嗽屬火浮於肺,當斂而降之,五味子、五倍子之屬。夜半嗽為陽火升動,宜滋陰潛陽。六味丸加牡蠣、淡菜之屬。肺本嬌臟,畏熱畏寒,火刑金爍,故咳,無痰有聲。

水冷金寒,故嗽,無聲有痰。當分新久虛實治之。感風暴嗽,鼻流清涕;桂枝湯加蔥豉。感寒暴嗽,肩背怯冷;華蓋散。兼感風寒暴嗽,鼻塞聲重;芎蘇飲。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風溫化燥嗆咳,金匱麥門冬湯去半夏,加玉竹、沙參、杏仁、貝母。火熱嗽,喉啞痰稠,加減涼膈散。

感濕致嗽,面目浮腫,豆豉、杏仁、通草、滑石、半夏、茯苓、大貝之屬。一咳痰即出,脾濕勝也。二陳湯加朮、薏、防己。連咳痰不出,肺燥甚也。桔梗湯去桑皮、防己,加玉竹。客邪傷肺,久嗽不止,安嗽化痰湯。久嗽中氣虛,營衛兼損,歸耆建中湯。肉傷嗽,脈虛氣乏,補中益氣湯去升柴,加麥、味。

脾虛食減久嗽,歸耆異功散加白芍、南棗。胃虛嘔逆作咳,大半夏湯加砂仁、茯苓、橘紅、煨姜。肺胃虛寒,咳沫吐食,溫肺湯。寒飲停胃,攻肺致咳,半夏溫肺湯。上氣嗆咳脅痛,肝木乘肺也,七氣湯加白芍、金橘。思慮勞神干嗽,心火刑金也,生脈散加茯神、貝母、熟地、棗仁、龍眼肉。

腎虛肺燥喘咳,都氣丸加麥冬。喘嗽痰多,怯冷,生料腎氣丸煎服。肺虛喘嗽吐血,門冬清肺飲。咳痰見血,脈虛數,六味丸料煎加阿膠、秋石。

〔嗽〕傷風嗽,惡風自汗脈浮。加味桂枝湯。傷寒嗽,惡寒無汗,脈緊。加味麻黃湯。風寒嗽,痰多氣逆。六安煎。寒包熱,熱鬱肺俞,遇秋冬寒涼輒發咳,寸脈堅,聲音窒,但解其寒而熱自散。麻杏石甘湯,或金沸草散。熱包寒,先傷風寒,痰嗽未止,更傷炎熱,嗆咳聲嘶,宜兩解其邪。

白話文:

咳嗽論治

宜服用五福飲等類似的方劑。如果臟腑之氣略微寒冷,非辛溫之品不足以潤澤,補益陽氣就能夠滋生陰液,宜用理陰煎或六君湯。如果內有熱邪,需要保護真陰之氣,壯盛水液就能夠制伏火邪,宜用一陰煎或貝母丸。切忌消痰、開鬱,以免導致氣虛加重、陰液更加虧損。如果脾肺虧損導致咳嗽氣喘,畏寒嘔瀉,並且脈象細弱,症狀表現為虛寒,久咳不愈者,都不要使用清熱化痰的藥物,只需補益元氣,咳嗽自然會停止。可以使用六味回陽飲,或理中湯、劫勞散、八味地黃丸。

根據四季來論述,春季咳嗽是因為木氣上升,治療應兼顧使其下降,可以使用前胡、杏仁、海浮石、栝蔞仁等藥物。夏季咳嗽是因為火氣旺盛,治療應兼顧使其清涼,可以使用沙參、花粉、麥冬、知母、元參等藥物。秋季咳嗽是因為燥邪侵犯肺金,治療應以清潤為主,可以使用玉竹、貝母、杏仁、阿膠、百合、枇杷膏等藥物。冬季咳嗽是因為風寒侵犯肺臟,治療應以溫散為主,可以使用蘇葉、川芎、桂枝、麻黃等藥物。

以一天的時間來區分,清晨咳嗽是氣機活動、宿痰上涌,可用二陳湯加貝母、枳殼、桑白皮、枇杷葉、橘紅。上午咳嗽屬於胃火上炎,可以使用石膏、川貝母等藥物。午後咳嗽屬於陰虛,可以使用四物湯、六味地黃湯等。黃昏咳嗽屬於火邪浮於肺部,應當收斂下降,可以使用五味子、五倍子等藥物。夜半咳嗽是陽氣上升活動,宜滋陰潛陽,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加牡蠣、淡菜等藥物。肺臟本為嬌嫩之臟器,既怕熱又怕寒,寒熱並傷,故而咳嗽,無痰而有聲音。

水寒金冷,所以咳嗽,無聲音而有痰。應該區分新久、虛實來治療。風寒暴發引起的咳嗽,伴隨鼻流清涕,可以使用桂枝湯加蔥豉。受寒引起的暴發性咳嗽,伴隨肩背怕冷,可以使用華蓋散。兼見風寒暴發性咳嗽,鼻塞聲音嘶啞,可以使用芎蘇飲。咳嗽劇烈,倚息不得臥者,可以使用小青龍湯。風溫化燥引起的嗆咳,可以使用金匱要略中麥門冬湯去半夏,加入玉竹、沙參、杏仁、貝母。火熱引起的咳嗽,喉嚨嘶啞,痰液粘稠,可以使用加減涼膈散。

感受濕邪引起的咳嗽,伴隨面目浮腫,可以使用豆豉、杏仁、通草、滑石、半夏、茯苓、大貝母等藥物。一咳嗽痰液就出來,是脾濕盛,可以使用二陳湯加蒼朮、薏苡仁、防己。連續咳嗽痰液卻咳不出來,是肺燥嚴重,可以使用桔梗湯去桑白皮、防己,加入玉竹。外邪侵犯肺臟,久咳不愈,可以使用安嗽化痰湯。久咳導致中氣虛弱,營衛俱損,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因勞傷引起的咳嗽,脈象虛弱,氣血不足,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去升麻、柴胡,加入麥冬、五味子。

脾虛食慾減退,久咳不止,可以使用歸脾湯加白芍、酸棗。胃虛引起嘔逆,並伴有咳嗽,可以使用大半夏湯加砂仁、茯苓、橘紅、炮薑。肺胃虛寒,咳嗽咳出泡沫痰,並伴隨嘔吐食物,可以使用溫肺湯。寒飲停滯於胃,犯肺導致咳嗽,可以使用半夏溫肺湯。上氣、嗆咳、脅肋疼痛,是肝木犯肺,可以使用七氣湯加白芍、金橘。思慮過度勞神導致咳嗽,是心火犯肺,可以使用生脈散加茯神、貝母、熟地、酸棗仁、龍眼肉。

腎虛肺燥導致喘咳,可以使用都氣丸加麥冬。喘咳痰多,畏寒,可以使用生脈腎氣丸煎服。肺虛喘咳,吐血,可以使用麥門冬湯。咳嗽咳出痰血,脈象虛弱而數,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加阿膠、秋石。

傷風引起的咳嗽,惡風、自汗、脈浮,可以使用加味桂枝湯。傷寒引起的咳嗽,惡寒無汗,脈緊,可以使用加味麻黃湯。風寒引起的咳嗽,痰多氣逆,可以使用六安煎。寒包熱,熱邪鬱滯於肺俞穴,遇上秋冬寒冷就發作咳嗽,寸脈堅實,聲音嘶啞,只需解除寒邪,熱邪自然會散去,可以使用麻杏石甘湯或金沸草散。熱包寒,先受風寒之邪,咳嗽未愈,又感受炎熱,嗆咳聲嘶,應該同時解除兩種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