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9)

1. 病愈後禁忌

凡噎膈反胃,得藥而愈者,不可便與粥飯,惟以真人參(五錢)、陳皮(二錢)、老黃米(一兩)。作湯細啜,旬日後方可食粥,倉廩未固,便進米穀,常致不救。又一年之內,切忌房欲,犯之必舊症復發而死。

白話文:

凡是患有食道阻塞、胃脹嘔吐等疾病,經過藥物治療而痊癒的人,不可以馬上吃粥吃飯,只能用人參(五錢)、陳皮(二錢)、老黃米(一兩)煮成湯,慢慢地喝,十天之後才可以吃粥。如果身體還沒完全恢復就立刻吃米飯穀物,常常會導致無法救治的後果。另外,一年之內,絕對要禁慾,如果犯了禁忌,必定會讓舊病復發而死亡。

2. 噎膈反胃脈候

緊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澀者反胃。噎膈反胃,脈浮緩者生,沉澀者死。沉澀而小,為血不足;大而弱,為氣不足。

白話文:

脈象如果呈現又緊又滑的狀態,表示會有嘔吐或想吐的現象;脈象如果呈現細小、虛弱又阻塞不順暢的狀態,表示會有反胃的現象。噎膈、反胃這類疾病,如果脈象呈現浮在上且和緩的狀態,表示病情尚可治癒;如果脈象呈現沉在下且阻塞不順暢的狀態,表示病情危險。脈象沉在下又阻塞不順暢且細小的,表示是體內血虛不足;脈象大但虛弱無力的,表示是體內氣虛不足。

3. 附方

〔調脾〕,歸脾湯,見二卷勞瘵。

〔養心〕,養心湯,見二卷勞瘵。

〔潤燥〕,豬脂丸,杏仁,松子仁,白蜜,橘餅(各四兩),豬脂(熬淨,一杯),同搗食之。

〔和胃〕,異功散,四君子湯加陳皮。

〔益火〕,八味丸,見一卷中風。

〔健脾〕,四君子湯,參,苓,術,草,加陳、夏,名六君子湯。

〔消痰〕,二陳湯,陳,夏,苓,草

〔補血〕,四物湯,地,芍,歸,芎

〔酒膈〕,云岐人參散,人參一兩煎成,加麝香、冰片各五釐,治好飲熱酒膈痛,血瘀胃口。

〔寬膈〕,香砂寬中丸,苓,術,陳,夏,樸,草,木香,砂仁,蔻仁,香附,青皮,檳榔,姜,蜜丸。

〔開鬱〕,七氣湯,見二卷咳嗽。

〔控涎〕,來復丹,見本卷嘔吐。

〔反胃〕,大半夏湯,參,夏,蜜

〔血枯〕,滋血潤腸丸,地,芍,歸,紅花,桃仁,枳殼,大黃,韭汁沖服。

〔脾虛〕,補氣健脾丸,參,苓,耆,術,陳,夏,草,砂仁,姜,棗

〔通潤〕,韭汁牛乳飲,見一卷燥。

〔開關〕,啟膈散,沙參,丹參(各三錢),茯苓(一錢),川貝(錢半),鬱金(五分),砂仁殼(四分),荷葉蒂(兩枚),杵頭糠(五分),水煎,虛加人參。

〔吐蟲〕,河間雄黃散,雄黃,瓜蒂,赤小豆(各一錢),為末,每服五分,溫水調,滴入狗油數匙,服下吐蟲。

〔化痰〕,滌痰丸,南星,半夏,枳殼,橘紅,菖蒲,人參,茯苓,竹茹,甘草

〔痰熱〕,清熱二陳湯,二陳湯加,人參,白朮,山梔,竹茹,砂仁,麥冬(各一錢),烏梅(一枚),姜,棗

〔理氣〕,烏龍丸,九香蟲(半生半焙,一兩),車前子(炒),陳皮(各四錢),白朮(五錢),杜仲(酥炙,八錢),蜜丸。

〔降痰〕,枇杷葉煎,枇杷葉,橘紅(各三錢),生薑(五錢),

〔滑潤〕,五汁飲,蘆芽,荸薺,甘蔗,竹瀝,薑汁,溫服。又方:韭汁,梨汁,人乳,薑汁,藕汁

〔通補〕,利膈丸,參,歸,藿,枳,草,樸,木香,檳榔,大黃

〔止吐〕,汞硫散,硫黃,水銀,同研細如煤色,用陳酒薑汁調服,次日大便出黑物,即不吐。

〔反胃〕,丁香煮散,丁香(三七粒),蓮肉(二七粒,二味另研),生薑(七片),黃秫米(半合),水煮熟,去姜啜粥。

〔通治〕,狗寶散,用六君子加狗寶,作散調服。

〔寒嘔〕,千金五噎丸,乾薑,川椒,吳萸,桂心,細辛(各一兩),參,術(各二兩),陳,苓(各兩半),附子(一枚),

〔吐逆〕,千金五膈丸,參,草(各二兩),麥冬(三兩),川椒,遠志,桂心,細辛,乾薑(各一兩),川附(一枚)

〔外治〕,啄木鳥膏,啄木鳥去毛,和骨搗爛熬膏,入麝香一錢,蜜收,入瓷罐,不時嗅之。

〔開膈〕,雄黃二豆丸,烏梅(二十個),硇砂,雄黃(各二錢),乳香(一錢),百草霜(五錢),黑豆,綠豆(各四十九粒),為末,和烏梅肉杵丸。

〔反胃〕,大七香丸,香附,麥芽,砂仁,藿香,甘草,官桂,陳皮,丁香,甘松,烏藥,蜜丸。

〔通治〕,五膈散,參,術,蔻,夏,桔,草,沉香,枇杷葉,姜

〔潤補〕,生薑汁煎,薑汁,白蜜,牛酥(各五兩),人參,百合(各二兩),熬膏,人參百合湯下。

〔順氣〕,神香散,丁香,蔻仁

〔潤燥〕,膈噎膏,人參,牛乳,蔗汁,梨汁,蘆根汁,龍眼,肉汁,薑汁,人乳,熬膏,蜜收。此繆仲淳秘方也。

〔豁痰〕,七聖湯,半夏,黃連,白蔻,人參,茯苓,竹茹,生薑(二片)

白話文:

[調脾],用歸脾湯,配方在第二卷的勞瘵篇有記載。

[養心],用養心湯,配方在第二卷的勞瘵篇有記載。

[潤燥],用豬脂丸,將杏仁、松子仁、白蜜、橘餅各四兩,豬油熬製乾淨取一杯,一起搗爛後食用。

[和胃],用異功散,也就是四君子湯再加上陳皮。

[益火],用八味丸,配方在第一卷的中風篇有記載。

[健脾],用四君子湯,也就是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再加上陳皮、半夏,就叫做六君子湯。

[消痰],用二陳湯,也就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補血],用四物湯,也就是地黃、芍藥、當歸、川芎。

[酒膈],用云岐人參散,人參一兩煎好,再加入麝香、冰片各五釐,可以治療因為喝熱酒造成的膈痛,以及血瘀在胃口的情形。

[寬膈],用香砂寬中丸,由茯苓、白朮、陳皮、半夏、厚朴、甘草、木香、砂仁、豆蔻仁、香附、青皮、檳榔、生薑做成蜜丸。

[開鬱],用七氣湯,配方在第二卷的咳嗽篇有記載。

[控涎],用來復丹,配方在本卷的嘔吐篇有記載。

[反胃],用大半夏湯,由人參、半夏、蜂蜜組成。

[血枯],用滋血潤腸丸,由地黃、芍藥、當歸、紅花、桃仁、枳殼、大黃,再用韭菜汁沖服。

[脾虛],用補氣健脾丸,由人參、茯苓、黃耆、白朮、陳皮、半夏、甘草、砂仁、生薑、大棗組成。

[通潤],用韭汁牛乳飲,配方在第一卷的燥篇有記載。

[開關],用啟膈散,由沙參、丹參各三錢,茯苓一錢,川貝一錢半,鬱金五分,砂仁殼四分,荷葉蒂兩枚,杵頭糠五分,用水煎煮,虛弱的可以加人參。

[吐蟲],用河間雄黃散,由雄黃、瓜蒂、赤小豆各一錢磨成粉,每次服用五分,用溫水調服,再滴入幾匙狗油,服用後可以吐出蟲。

[化痰],用滌痰丸,由南星、半夏、枳殼、橘紅、菖蒲、人參、茯苓、竹茹、甘草組成。

[痰熱],用清熱二陳湯,也就是二陳湯再加上人參、白朮、山梔、竹茹、砂仁、麥冬各一錢,烏梅一枚,以及生薑、大棗。

[理氣],用烏龍丸,由九香蟲(半生半焙)一兩,車前子(炒)和陳皮各四錢,白朮五錢,杜仲(酥炙)八錢,做成蜜丸。

[降痰],用枇杷葉煎,由枇杷葉和橘紅各三錢,以及生薑五錢煎煮而成。

[滑潤],用五汁飲,由蘆芽、荸薺、甘蔗、竹瀝、薑汁溫服。另一個配方為:韭菜汁、梨汁、人乳、薑汁、藕汁。

[通補],用利膈丸,由人參、當歸、藿香、枳殼、甘草、厚朴、木香、檳榔、大黃組成。

[止吐],用汞硫散,將硫黃和水銀一起磨成煤炭般細緻的粉末,用陳年酒和薑汁調服,隔天大便會排出黑色的東西,就不會再吐。

[反胃],用丁香煮散,將丁香二十一粒,蓮子肉十四粒(兩味藥分別研磨),以及生薑七片,黃秫米半合,用水煮熟,去掉生薑喝粥。

[通治],用狗寶散,用六君子湯再加上狗寶,磨成散劑調服。

[寒嘔],用千金五噎丸,由乾薑、川椒、吳茱萸、桂心、細辛各一兩,人參、白朮各二兩,陳皮、茯苓各一兩半,附子一枚組成。

[吐逆],用千金五膈丸,由人參、甘草各二兩,麥冬三兩,川椒、遠志、桂心、細辛、乾薑各一兩,川附子一枚組成。

[外治],用啄木鳥膏,將啄木鳥去除羽毛,連同骨頭搗爛熬成膏,加入麝香一錢,用蜂蜜收膏,裝在瓷罐中,隨時拿來聞。

[開膈],用雄黃二豆丸,由烏梅二十個,硇砂、雄黃各二錢,乳香一錢,百草霜五錢,黑豆、綠豆各四十九粒,磨成粉末,再和烏梅肉一起搗成丸狀。

[反胃],用大七香丸,由香附、麥芽、砂仁、藿香、甘草、官桂、陳皮、丁香、甘松、烏藥,做成蜜丸。

[通治],用五膈散,由人參、白朮、豆蔻、半夏、桔梗、甘草、沉香、枇杷葉、生薑組成。

[潤補],用生薑汁煎,由薑汁、白蜜、牛酥各五兩,人參、百合各二兩,熬成膏,再用人參百合湯送服。

[順氣],用神香散,由丁香和豆蔻仁組成。

[潤燥],用膈噎膏,由人參、牛奶、甘蔗汁、梨汁、蘆根汁、龍眼肉汁、薑汁、人乳熬成膏,再用蜂蜜收膏。這是繆仲淳的秘方。

[豁痰],用七聖湯,由半夏、黃連、白豆蔻、人參、茯苓、竹茹、生薑(兩片)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