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林

《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57)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57)

1.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治前證兼嘔者;亦治膽咳,咳嘔苦水如膽汁。

黃芩湯原方加半夏半升,生薑三兩,余同法。

黃芩湯用甘芍並,二陽合利棗加烹。(按:太、少二陽合病,何以不用太、少兩經之藥?蓋合病而兼下利,是熱邪已入少陽之裡,膽熱移脾,故自下利,則所重在裡矣。故用黃芩酸苦,泄少陽之熱,甘、芍、大棗酸甘,和太陰之氣,使半里清而半表自解,和解之法,非一端也。合病者,謂有太陽之證頭項痛、腰脊強,又有少陽之證耳聾、脅痛、口苦、寒熱往來也。

自利者,不因攻下而泄瀉也。成無己《註解傷寒論》曰:「太陽陽明合病自下利為在表,當與葛根湯發汗。陽明少陽合病自下利為在裡,可與承氣湯下之。此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為在半表半裡,非汗下所宜,故與黃芩湯,以和解半表半裡之邪。」)此方遂為治痢祖,(利,泄瀉也。

痢,滯下也。)後人加味或更名。(劉完素黃芩芍藥湯、芍藥湯,皆從此方化出,遂為萬世治痢之祖方矣。)再加生薑與半夏,(名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下利兼嘔此能平。(下利即專於治利,不雜以風寒表藥,此亦急當救里之義。若嘔亦即兼以止嘔之藥,見證施治,古人每不出此。

倘服藥後而本證愈,續見他證,則仍見證施治,可推而知也。)亦治膽咳嘔苦汁,(胃氣逆則嘔,膽汁熱則苦。)苦泄辛通法最精。(酸苦泄熱,辛甘和胃,胃氣和,膽熱清,咳而嘔苦自已。)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之前提到的症狀,同時又出現嘔吐的狀況;也治療膽咳,這種咳嗽會嘔吐出像膽汁一樣苦的水。

黃芩湯的原方加上半夏半升,生薑三兩,其他做法都和原本的黃芩湯一樣。

黃芩湯是用甘草、芍藥這兩種藥,因為太陽和少陽這兩條經絡同時生病,所以要用紅棗一起煮。(這裡解釋說:太陽和少陽兩條經絡同時生病,為什麼不用治療這兩條經絡的藥呢?因為同時生病又出現腹瀉,表示熱邪已經進入少陽經的內部,膽的熱邪影響到脾,所以才會腹瀉,這時治療的重點在於內部。因此用黃芩這種酸苦味的藥,來洩少陽經的熱,用甘草、芍藥、大棗這些酸甘味的藥,來調和太陰經的氣,這樣使一半的病邪在內部被清除,另一半在表面的病邪自然會解開,這是一種和解的方法,並非只有一種方法。同時生病指的是,既有太陽經的頭痛、後頸僵硬、腰背強直等症狀,又有少陽經的耳聾、脅痛、口苦、忽冷忽熱等症狀。

這裡說的「自利」是指不是因為吃瀉藥而引起的腹瀉。成無己在《註解傷寒論》中說:「太陽陽明兩條經絡同時生病,出現腹瀉,表示病邪在表面,應該用葛根湯發汗。陽明少陽兩條經絡同時生病,出現腹瀉,表示病邪在內部,可以用承氣湯來瀉下。而這裡說的太陽少陽兩條經絡同時生病,出現腹瀉,表示病邪在半表半裡,不適合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所以要用黃芩湯,來調和半表半裡的病邪。」)這個方子後來成為治療痢疾的祖方。(「利」指的是腹瀉。「痢」指的是腹瀉時會有裡急後重的感覺。)後人會在原方基礎上加減藥材或更改名稱。(劉完素的黃芩芍藥湯、芍藥湯,都是從這個方子變化而來的,因此成為治療痢疾的祖方。)如果再加入生薑和半夏(這個方子就叫做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對於腹瀉又兼有嘔吐的情況,這個方子能夠使症狀平息。(腹瀉要專門治療腹瀉,不要加入治療風寒表證的藥,這也是先治療內裡的道理。如果又有嘔吐,就要加入止嘔的藥,根據症狀來用藥,古人都是這樣做的。

如果吃了藥後,原本的症狀好了,又出現其他的症狀,也要根據新的症狀來治療,可以這樣推論。)這個方子也能治療膽咳引起的嘔吐苦水(胃氣上逆就會嘔吐,膽汁有熱就會苦)。用苦味藥來洩熱,辛味藥來疏通的方法最為精妙(酸苦味的藥洩熱,辛甘味的藥調和胃氣,胃氣調和了,膽熱清除了,咳嗽嘔吐苦水的症狀自然就好了)。

2. 〔附〕黃芩芍藥湯

(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治熱痢腹痛後重,身熱,膿血稠黏,及鼻衄不止,脈洪數者。

黃芩,芍藥(各一兩),甘草(五錢),水煎,溫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劉完素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記載的,叫做黃芩芍藥湯。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因為熱邪引起的痢疾,症狀是肚子痛、有裡急後重感(想大便卻又拉不出來)、身體發熱、拉出來的糞便帶有濃稠的膿血,以及鼻子出血不止,而且脈象呈現洪大且跳動快速的情況。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黃芩一兩、芍藥一兩、甘草五錢。將這三味藥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3. 〔附〕白朮芍藥湯

(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治脾濕水瀉,身重困弱。

芍藥,白朮(各一兩),甘草(五錢),水煎,溫服。

黃芩芍藥(湯)療熱痢,火升鼻衄均能治,(熱痢鼻衄,陽明火盛極矣。黃芩色黃,正清陽明腸胃之藥。白芍專益陰氣,赤芍兼和營血,故熱痢後重,宜用赤芍為良。)瀉痢腹痛屬太陰,芍藥(此是白芍)甘草所必使。若將白朮易黃芩,(名白朮芍藥湯)脾濕水瀉身重餌。

(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曰:「諸瀉痢久不止,或暴下者,皆太陰為病,故不可離於芍藥。若不受濕,不能下痢,故須用白朮。」又曰:「若四時下痢,於芍藥、白朮內,春加防風,夏加黃芩,秋加厚朴,冬加桂、附。」)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白朮芍藥湯,出自劉完素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主要是用來治療因為脾虛濕氣引起的腹瀉,伴隨身體沉重、疲倦無力的症狀。

藥方組成是:芍藥、白朮各一兩,甘草五錢。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另外,提到黃芩芍藥湯,是治療熱痢(因熱引起的痢疾)的,還有火氣上升引起的流鼻血也有效。熱痢和流鼻血,都是因為陽明經的火氣太旺盛。黃芩是黃色的,專門清解陽明經腸胃的熱。白芍藥專門滋養陰氣,赤芍藥則能調和營血,所以熱痢後感到肚子脹痛,用赤芍藥會比較好。如果是因為太陰脾經虛弱引起的腹瀉腹痛,就一定要用芍藥(這裡指的是白芍)和甘草。如果把黃芩換成白朮(就變成白朮芍藥湯),就可以治療因為脾虛濕氣引起的腹瀉,伴隨身體沉重。

劉完素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說:「各種腹瀉、痢疾久治不好,或是突然腹瀉,都是因為太陰脾經出了問題,所以不能離開芍藥。如果沒有受到濕邪侵擾,就不會腹瀉,所以必須使用白朮。」他又說:「如果是四季都有腹瀉,在芍藥、白朮的基礎上,春天可以加防風,夏天加黃芩,秋天加厚朴,冬天加桂枝或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