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56)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56)

1.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

治汗後腹脹滿。

厚朴(炙),生薑(各八兩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兩炙),人參(一兩)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將厚朴(烤熱)、生薑(各八兩切碎)、半夏(半升洗淨)、甘草(二兩烤熱)、人參(一兩)放入一斗水中,煮取三升的水,去掉渣子,溫飲一升,每天三次。

樸薑夏草人參湯,理氣調中補泄勷。汗後虛邪為腹脹,補虛泄滿此方良。(發汗後則邪氣已去,而猶腹脹滿,乃虛邪入腹,故以厚朴、生薑消脹滿,余則補虛助胃和中也。)

白話文:

樸薑夏草參湯,調理氣息、調整身體、補虛泄滿。在發汗後,虛弱的邪氣會導致腹脹,用這個食療方補虛泄滿是有效的。(發汗後,邪氣已經去除,但腹部仍然脹滿,這是虛弱的邪氣進入腹部,所以用厚朴、生薑來消除腹脹,其餘的則用來補虛、幫助胃、調和身體。)

2. 旋覆代赭湯

治傷寒汗吐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

旋覆花(三兩),代赭石(一兩),生薑(五兩切),大棗(十二枚),人參(二兩),半夏(半升),甘草(三兩炙),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分日三服。

白話文:

旋覆花(150克),代赭石(60克),生薑(300克,切片),大棗(12枚),人參(120克),半夏(300克),甘草(180克,炙),水一斗(約2000毫升),煮至六升(約1200毫升),去渣再煎,取三升(約600毫升),溫熱分三次服用。

旋覆代赭湯人參,半夏薑甘大棗臨,重以鎮逆(代赭石)咸軟痞,(旋覆花)痞硬噫氣力能禁。

白話文:

旋覆代赭湯裡有人參、半夏、生薑、大棗、甘草,再加上鎮逆的代赭石,可以緩和痞硬,旋覆花則能止住痞硬引起的噫氣,使人感到舒服。

(《靈樞·口問篇》曰:「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於胃,故為噫。」《素問·宣明五氣篇》曰:「心為噫。」噫者,上焦病聲也。脾失升度,肺失降度,陰盛走於胃,屬於心而為聲,俗名「噯氣」。故用旋覆咸降肺氣,代赭重鎮心包絡之氣,半夏以通胃氣,生薑、大棗以宣脾氣,而以人參、甘草奠安陽明,俾陰陽升降,合其常度,則痞硬噯氣悉除矣。)噫氣俗名為噯氣,若兼下利瀉心尋。

白話文:

《靈樞·口問篇》中說:「寒氣侵犯胃,引起呃逆,從下往上發散,再次回到胃中,所以會發生噫氣。」《素問·宣明五氣篇》中說:「心臟有問題會導致噫氣。」噫氣是上焦病變的聲音。脾臟失去升舉的功能,肺臟失去下降的功能,陰氣盛行於胃中,從而影響到心臟而發出聲音,俗稱「噯氣」。因此,使用旋覆花來降低肺氣,用代赭石來加重鎮靜心包絡之氣,用半夏來疏通胃氣,用生薑和大棗來宣發脾氣,用人參和甘草來安撫陽明經,使陰陽升降恢復正常,那麼痞硬噯氣便會全部消除。噫氣俗稱噯氣,如果同時伴有腹瀉、瀉心氣,則需要另行診治。

(此與前諸瀉心法大略相近。汪訒庵《醫方集解》引《本草綱目》云:「病解後,痞硬噫氣,不下利者用此湯,下利者生薑瀉心湯。」)鎮陰宣陽扶胃弱,呃逆反胃並宜斟。(此鎮陰宣陽方也。呃逆反胃,皆上、中二焦氣逆不降所致,用此鎮其陰氣,宣發胃陽,則上、中二焦皆得致和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與前面所講的瀉心法大體類似。汪訒庵寫的《醫方集解》引用《本草綱目》裡說:「疾病痊癒後,胸腹痞硬,老是打嗝,沒有腹瀉的,可以服用這個湯藥,已經腹瀉的,可以服用生薑瀉心湯。」)抑制陰氣,宣發陽氣,幫助胃恢復正常,呃逆反胃都適合使用這個處方。(這個是抑制陰氣,宣發陽氣的方子。呃逆反胃,都是上、中二焦之氣不能正常下降而導致的,使用這個方子來抑制陰氣,發散胃部的陽氣,就可以讓上、中二焦得到調理)

3. 黃芩湯

治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

黃芩(三兩),甘草(炙),芍藥(各二兩),大棗(十二枚),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二服,夜一服。

白話文:

黃芩(三兩)、甘草(用火烤過的)、芍藥(各二兩)、大棗(十二枚),加上一斗水,煮到剩下三升,去掉渣滓,溫熱後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二次,晚上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