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林

《退思集類方歌注》~ 退思集類方歌注 (55)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55)

1. 〔附〕香連丸

(李絳《兵部手集方》),治下痢白赤,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黃連(二十兩與吳茱萸十兩同炒去吳茱萸用),木香(四兩八錢忌見火),醋糊丸,米飲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名為「香連丸」,出自李絳的《兵部手集方》。

它主要治療腹瀉,症狀是拉出白色或紅色的糞便,甚至帶有膿液和血絲,並且伴隨有裡急後重(想拉卻拉不出來的感覺)。

藥方組成是:黃連(二十兩,要和吳茱萸十兩一起炒過,之後把吳茱萸去掉不用),木香(四兩八錢,要避免接觸火)。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用米湯送服。

2. 〔附〕治痢四神丸

治一切痢疾初作,腹痛裡急後重,推陳致新,大有奇效。

香連丸加酒蒸大黃一斤,檳榔八兩,醋丸,米飲下三十丸。未效,再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各種痢疾初期發作,出現腹痛、裡急後重(想大便卻排不出來)等症狀的,它能幫助身體代謝更新,效果非常好。

做法是將香連丸加上用酒蒸過的一斤大黃和八兩檳榔,一起用醋製成藥丸,然後用米湯送服三十顆藥丸。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服用一次。

3. 〔附〕治噤口痢方

(吳昆《醫方考》)

香連丸加石蓮子肉八兩,水煎服。

白話文:

將香連丸加入石蓮子肉八兩,用水煎煮後服用。

4. 〔附〕斷下丸

治久痢。

香連丸加訶子、龍骨、烏梅。

香連丸治赤白痢,茱炒黃連又木香。治痢必用苦辛寒,李絳此方得其義。(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謂:「泄痢皆由濕熱甚於腸胃,氣液不得宣通,必用苦辛寒之藥,微加辛熱,開發腸胃之鬱結,使氣液宣通,如此方之類是已。」)黃連苦燥澀大腸,初痢宜通勿輕試。(初痢宜通,久痢宜澀,黃連味苦而燥,能厚胃澀腸,若痢方初起,忌用。

晉注:此注尚宜更改。上八字系王君原舊自注,甚然,甚然。黃連厚腸胃之說,《本經》有誤,不可從。初痢胃口濕熱盛可用,痢久而中虛忌用矣。)益以檳榔與大黃,(名治痢四神丸)推陳逐垢斯無忌。(黃連與大黃同用則不澀,故初痢亦可用。)噤口痢方加石蓮,清心開胃其功異。

(噤口痢由熱邪壅塞胃口,心火亢而上逆,故湯藥入口即嘔。石蓮子清心火、開胃口。)久痢滑脫澀之宜,斷下(丸)烏龍訶子使。(烏梅、龍骨、訶子,澀大腸以固其滑脫。)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慢性腹瀉的。

「香連丸」加上訶子、龍骨、烏梅。

「香連丸」可以治療紅痢和白痢,做法是用吳茱萸炒過的黃連,再配上木香。治療痢疾一定要用苦味、辛味、寒性的藥,李杲用的這個方子就符合這個道理。(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說:「腹瀉痢疾都是因為腸胃濕熱太盛,氣和津液無法順暢運行,一定要用苦味、辛味、寒性的藥,稍微加一點辛熱的藥,來疏通腸胃的鬱結,讓氣和津液運行順暢,就像這個方子一樣。」)黃連的苦味會使大腸乾燥收澀,剛開始腹瀉的時候應該要疏通,不要輕易使用收澀的藥。(剛開始拉肚子應該要疏通,拉肚子很久了才適合用收澀的藥。黃連味道苦,性燥,會使腸胃變厚而收澀,如果拉肚子剛開始,就要避免使用。)

(晉朝的註解:這個註解應該要修改。上面八個字是王君原來的註解,說得很對,說得很對。黃連能使腸胃變厚的說法,《本草經》有錯誤,不能採用。剛開始拉肚子,胃腸濕熱很盛可以使用黃連,拉肚子很久、身體虛弱就不適合使用了。)如果加上檳榔和大黃(叫做「治痢四神丸」),就可以排除腸胃中的積滯而沒有禁忌。(黃連和大黃一起用就不會收澀,所以剛開始拉肚子也可以用。)如果是不能進食的痢疾,就要加上石蓮子,可以清心火、開胃,效果很好。(不能進食的痢疾是因為熱邪堵塞胃口,心火旺盛而向上逆行,所以湯藥一入口就會吐。石蓮子可以清心火、打開胃口。)拉肚子很久而且大便滑脫不止,適合用收澀的藥來止瀉,用烏梅、龍骨、訶子這三味藥,可以收澀大腸,來鞏固滑脫的狀況。這個方子叫做「斷下丸」。

5. 小陷胸湯

治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栝蔞(大者一枚),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解下黃涎便安也。

小陷胸湯泄痰熱,黃連半夏及栝蔞。(程應旄《傷寒論後條辨》曰:「黃連滌熱,半夏導飲,栝蔞潤燥,合之以開結氣。亦名曰『陷胸』者,攻雖不峻,而一皆直泄胸中之實,則邪亦從此奪矣。」王晉三《古方選注》曰:「僅陷中焦脈絡之邪,不及下焦,故曰『小'。」)

痛在心下(小結胸病,上不至心上,下不及少腹,必按之方痛,非手不可近,與大陷胸證迥別。)脈浮滑,(浮滑為痰熱)少陽痞熱亦能瘳。(王海藏以此方治少陽熱痞,甚有道理。蓋黃連、半夏本為瀉心散痞之藥,栝蔞生於蔓草,能入絡滌熱消痰,痰消結散,痞熱自清。)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小結胸病的,這種病症的位置在心下(胃脘部),按壓時會感到疼痛,脈象呈現浮滑的狀態。

藥方組成: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栝蔞(大顆的一枚)。 煎煮方法:先用六升水煮栝蔞,煮到剩三升時,濾掉藥渣,再加入黃連、半夏,一起煮到剩二升,濾掉藥渣,分三次溫服。服用後如果能排出黃色黏液,病就會好轉。

小陷胸湯的作用是排除痰熱,使用黃連、半夏和栝蔞。程應旄的《傷寒論後條辨》認為,黃連能清除熱邪,半夏能導引體內的水液,栝蔞能滋潤乾燥,三藥合用可以打開胸部的結氣。這個方子之所以叫「陷胸」,是因為它雖然藥力不強,但都能直接針對胸中的實邪,使邪氣從這裡被清除。王晉三的《古方選注》認為,這個方子只針對中焦脈絡的邪氣,不涉及下焦,所以稱為「小」。

小結胸病的疼痛位置在心下,上不到心上,下不到少腹,必須按壓才會感到疼痛,不能輕易觸碰,這與大陷胸證明顯不同。脈象浮滑是因為體內有痰熱。此外,這個方子也能治療少陽的痞熱。王海藏用這個方子治療少陽熱痞很有道理。黃連和半夏本來就是瀉心散痞的藥,栝蔞是藤蔓植物,能深入經絡清除熱邪,消除痰液,當痰液消散、結塊打開,痞熱自然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