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圖翼》~ 類經附冀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類經附冀卷四 (1)

1. 類經附冀卷四

2. 附針灸諸賦

3. 天元太乙歌

先師秘傳神應經,太乙通玄法最靈。句句言辭多妙典,萬兩黃金學也輕。切切不忘多效驗,治病如神記在心。口內將針多溫暖,更觀患者審浮沉。陰病用陽陽用陰,分明更取陰陽神。虛則宜補實宜瀉,氣應針時病絕根。氣至如擺獨龍尾,未至停針宜待氣。凡用行針先得訣,席弘玄妙分明說。

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針列缺。列缺頭疼及偏正,重瀉太淵無不應。耳聾氣閉喘填胸,欲愈須尋三里中。手攣腳痹疼難忍,合谷仍須瀉太衝。曲池主手不如意,合谷針時宜仔細。心疼手顫少海間,欲要除根刺陰市。若是傷寒兩耳聾,耳門聽會疾如風。五般肘痛針尺澤,冷淵一刺有神功。

手三里兮足三里,食痞氣塊兼能治。鳩尾獨治五般癇,若刺湧泉人不死。大凡痃痞最宜針,穴法須從著意尋。以手按痃無轉動,隨深隨淺向中心。胃中有積取璇璣,三里功深人不知。陰陵泉主胸中滿,若刺承山飲食宜。大椎若連長強取,小腸氣滿可立愈。氣衝妙手要推尋,管取神針人見許。

委中穴主腰疼痛,足膝腫時尋至陰。乾溼風毒並滯氣,玄機如此義尤深。氣攻腰痛不能立,橫骨大都宜救急。留血攻注若醫遲,變為風證從此得。氣海偏能治五淋,補從三里效如神。冷熱兩般皆治得,便濁痼疾可除根。期門穴主傷寒患,七日過經猶未汗。但於乳下雙肋間,刺入四分人得健。

耳內蟬鳴腰欲折,膝下分明三里穴。若能補瀉五會中,切莫逢人容易說。牙風頭痛何所調?二間妙穴莫能逃。更有三間神妙處,能祛肩背感風勞。合谷下針順流注,脾內迎隨使氣朝。冷病還須針合谷,又宜腳下瀉陰交。背脊俱疼針肩井,不瀉三里令人悶。兩臂並髀俱疼痛,金針一刺如神聖。

腳疼膝痛委中宜,更兼攣急鋒針施。陰陵泉穴如尋得,健步輕行疾似飛。腰腹脹滿治何難?三里腨肚針承山。更向太衝行補瀉,指頭麻木一時安。頭痛轉筋魚腹肚,背疽便毒相殘苦。再有妙穴陽陵泉,腿疼筋急如神取。腸中疼痛陰陵調,耳內蟬鳴聽會招。更尋妙穴太谿是,此中行瀉最為高。

腹脹浮沉瀉水分,喘粗三里亦須針。更從膝下尋陰谷,小便淋漓腫自平。環跳能除腿股風,冷風膝痹瘧皆同。最好風池尋的穴,間使相隨始見功。傷寒一日調風府,少陽二穴風池取。三五七日病過經,依此針之無不應。心疼嘔吐上脘宜,豐隆兩穴更無疑。蛔蟲並出傷寒病,金針直刺顯明醫。

男子痃癖取少商,女人血氣陰交當。虛汗盜汗須宜補,委中妙穴可傳揚。項強腫痛屈伸難,體重還兼腰背癱。束骨更加三里刺,教君頃刻便開顏。脊因閃挫腰難轉,舉動多艱行履顫。遊風偏體生虛浮,復溜一刺人忻羨。久患腰疼背胛勞,但尋中渚穴中調。行針著意須尋覓,管取從今見識高。

白話文:

天元太乙歌

古代一位名師秘傳的神奇經方,太乙通玄針法最靈驗。每一句話都蘊含著精妙的醫理,價值連城,學習它也值得。句句切實有效,治療疾病如同神明一般,務必牢記在心。操作時需將針具溫暖,並仔細觀察患者的病情,辨別虛實浮沉。陰證用陽法,陽證用陰法,要分明地運用陰陽之法治療。虛證應該補益,實證應該瀉火,針灸時機得當,就能根除病根。針灸時,氣至的感覺如同擺動龍尾,氣未到時應停止針刺,等待氣至。凡是用針灸,都必須先掌握要領,席弘的精妙方法已詳細說明。

針刺兩乳之間尋找太淵穴,若未見效則針刺列缺穴。列缺穴治療頭痛,無論偏頭痛還是正頭痛,重瀉太淵穴都能奏效。耳聾、氣閉、胸悶氣喘,想治愈必須尋找三里穴。手腳麻痺疼痛難忍,應針刺合谷穴並瀉太衝穴。曲池穴主治手臂不適,針刺合谷穴時需格外小心。心痛、手顫,應針刺少海穴,想要根除病痛需刺陰市穴。若患傷寒伴有耳聾,針刺耳門穴,療效如同疾風般迅速。五種肘痛都針刺尺澤穴,冷淵穴一針便有神效。

手三里穴和足三里穴,都能治療食積、氣塊。鳩尾穴單獨治療五種癇症,若針刺湧泉穴,則能起死回生。各種痃癖最適合針灸治療,針灸穴位必須仔細尋找。用手按壓痃塊,若沒有移動,則應根據深淺,朝著中心針刺。胃中有積滯,需針刺璇璣穴,三里穴的療效深遠,一般人並不知道。陰陵泉穴主治胸悶,若針刺承山穴,飲食則會順暢。大椎穴與長強穴相配合使用,治療小腸氣脹,能立即見效。氣衝穴是妙手,需要仔細尋找,保證針灸技法精湛,令人讚許。

委中穴主治腰痛,足膝腫痛時尋找至陰穴。乾、溼、風、毒以及氣滯,其奧妙如此,意義尤為深遠。氣攻腰痛不能站立,應針刺橫骨大都穴急救。若延誤治療,用留血法治療,會轉為風證。氣海穴尤其能治療五種淋證,從三里穴補益,療效如同神明。無論冷熱,都能治癒,可以根除久治不愈的疾病。期門穴主治傷寒,若七日後仍未出汗。可在乳房下方,雙肋之間刺入四分,就能恢復健康。

耳鳴、腰痛欲折,膝下分明是三里穴。若能補瀉五個會穴,切勿輕易向人透露。牙痛、頭痛該如何調治?二間穴是妙穴,不能錯過。三間穴也有神奇之處,能治療肩背部風寒勞損。針刺合谷穴,氣血順暢,脾胃之氣得以運行。寒症還需針刺合谷穴,並在腳下瀉陰交穴。背脊疼痛,針刺肩井穴,不瀉三里穴會讓人悶痛。兩臂及大腿都疼痛,金針一刺如同神靈庇佑。

腳痛、膝痛都用委中穴,肌肉攣急時用鋒利的針。若能找到陰陵泉穴,行走如飛,疾步如風。腰腹脹滿如何治療?針刺三里、承山穴。再在太衝穴進行補瀉,手指麻木也能立即緩解。頭痛、抽搐、腹部疼痛,背疽、癰腫令人痛苦。陽陵泉穴是妙穴,腿痛、筋急時使用,效果神奇。腸痛用陰陵泉調治,耳鳴用聽會穴治療。再尋找太谿穴,瀉此穴效果最佳。

腹脹浮沉瀉去水分,喘粗氣也用三里穴。再從膝下尋找陰谷穴,小便淋漓、腫脹就能消除。環跳穴能治療腿股風痛,寒風引起的膝痛、瘧疾也一樣。最好找到風池穴,與間使穴配合使用,才能見效。傷寒一日,治療風府穴,少陽穴和風池穴。三、五、七日病程,依此針灸,無不奏效。心痛、嘔吐用上脘穴,豐隆穴也同樣有效。蛔蟲病和傷寒病,金針直刺,療效顯著。

男子痃癖針刺少商穴,女子血氣病針刺陰交穴。虛汗、盜汗需補益,委中穴療效神奇。項強、腫痛、屈伸困難,體重、腰背疼痛。束骨穴加上三里穴,很快就能恢復笑容。脊柱閃挫,腰痛難以轉動,行動困難,步履蹣跚。遊風導致身體浮腫,針刺復溜穴,令人欣喜。久患腰痛、背部勞損,尋找中渚穴治療。針灸時需仔細尋找穴位,保證從此以後見識更高。

腰背連到臍部疼痛不止,手三里穴可以治療。針灸前要急瀉,得氣後不必久留。小腹脹滿、排便困難最難治療,針刺間使穴和氣海穴。中極穴與三里穴一起針刺,必須明辨補瀉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