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黑苔」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黑苔是中醫的一種症狀,指的是舌苔的顏色發黑。黑苔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於體內有熱毒、陰虛火旺、氣血虧虛等原因。黑苔在中醫上被認為是一種不良的症狀,常常提示患者有嚴重的疾病,需要及時治療。
黑苔在中醫上有不同的分類,根據舌苔的顏色深淺,可以分為深黑苔和淺黑苔。深黑苔的顏色比較深,一般是由於體內有熱毒或陰虛火旺引起的。淺黑苔的顏色比較淺,一般是由於氣血虧虛引起的。
黑苔在中醫上還可以根據舌苔的乾濕程度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乾黑苔和濕黑苔。乾黑苔的舌苔比較乾燥,一般是由於體內有熱毒引起的。濕黑苔的舌苔比較濕潤,一般是由於體內有濕邪或痰飲引起的。
黑苔在中醫上還可以根據舌苔的厚薄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厚黑苔和薄黑苔。厚黑苔的舌苔比較厚,一般是由於體內有痰飲或淤血引起的。薄黑苔的舌苔比較薄,一般是由於體內有熱毒或陰虛火旺引起的。
黑苔是中醫的一種症狀,它可以提示患者有嚴重的疾病。如果發現自己有黑苔的症狀,應該儘早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調胃承氣湯
- 1.《皇漢醫學》:「又曰:「治消渴,貪飲不止,口舌乾燥,身熱不食,多夢寢汗,身體枯槁者。若大便不通,腹微滿,舌上黑苔者,兼用調胃承氣湯。」」
- 2.《皇漢醫學》:「《成績錄》曰:「一男子,腹脹,腳下浮腫,小便不利,不大便十餘日,舌上黑苔,唇口乾燥,心煩嘔吐,飲食如故。先生與調胃承氣湯,穢物大下,小便快利,諸證悉去。」」
大承氣湯
- 1.《皇漢醫學》:「《瘟疫論》曰:「瘟疫,發熱一二日,舌上白苔如積粉,早服達原飲一劑,午前舌變黃色,隨現胸膈滿痛,大渴煩躁。…前方加大黃下之,煩渴少減,熱去六七。午後復加煩躁發熱,通舌變黑生刺,鼻如煙煤。此因邪毒最重,瘀復到胃也,急投大承氣湯。傍晚大下,至夜半熱退,次早,鼻黑苔刺如失。」」
- 2.《醫學傳心錄》:「(一)再看口舌有無苔狀:舌白色者,邪未入裏,屬半表半裏,宜小柴胡湯和解。舌上黃苔者,胃腑有邪熱,宜調胃承氣湯下之。大便燥實、脈沉有力而大渴者,方可下。舌上黑苔生芒刺者,是腎水克於心火也,急用大承氣湯下之,此邪熱已極也。」
- 3.《辨舌指南》:「《辨正》:黃苔黑滑舌,其黑滑在中者,均陽明胃裡證,宜白虎湯加三黃,不次急投,至舌淨而止。如大便閉,則加大黃。《舌鑑》謂下後身涼脈靜者生,大熱脈躁者死。若舍舌執脈,以判生死,實因閱歷未深,欺己欺人耳(下同)。(《正義》云:舌中心起黑苔者,此陽明病也,以大承氣湯下之。」
白虎湯
- 1.《皇漢醫學》:「《成績錄》曰:「一丈夫患疫,經二十餘日,譫語不識人,舌上有黑苔,遺尿,不大便,午後煩熱悶亂,絕食數日,兩腳痿弱,足生微腫。先生診之,與白虎湯兼用黃連解毒散,不日痊愈。以遺尿有微腫,故不與承氣湯也。」」
- 2.《一見能醫》:「紅色者,心之正色,若紅極,為溫熱之毒蘊於心胃,及瘟疫熱毒內盛也。若濕者,不可便下,解毒湯或白虎湯。紅中有白苔者,更感非時之寒也,桂枝白虎湯。紅中夾兩路灰色苔者,溫熱而夾寒食也,涼膈散加消導藥一、二味。紅中有黑苔者,熱毒入少陰也,大承氣合白虎湯。」
大柴胡湯
- 1.《皇漢醫學》:「一男子卒患腹中痛,渴而時嘔,不大便數日,小便快利,短氣息迫,頭汗不止,舌上黑苔,心下硬滿,按之則痛,手不欲近,四肢微冷,脈沉結。乃與大柴胡湯,大效。」
- 2.《皇漢醫學》:「《續建殊錄》曰:「一男子患大頭痛,心下堅滿,按之則痛,時時欲嘔,眼中赤眩,不能見物,舌上有黑苔,不大便十餘日,不欲飲食,與大柴胡湯,大便通快,諸證稍退,然頭痛如故,後兼用七寶丸而痊愈。」」
真武湯
- 1.《皇漢醫學》:「《方機》本方主治曰:「腹痛(消塊),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或咳,或嘔者。心下悸,頭眩(應鐘),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舌上乾燥而生黑苔,口中有津液,身熱,頭眩,手足振振,或下利者(紫圓)。」」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 1.《皇漢醫學》:「《成績錄》曰:「一男子,寒熱六七日,譫語,不大便,至八九日,昏冒不能言,舌上黑,腹硬滿,按之痛不可忍,乾嘔而食不下,四肢疼痛,不得屈伸。先生診之,與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兼用桃仁承氣湯,大便快利,大下黑物,黑苔去,神氣復,諸證乃已。」」
豬苓湯
- 1.《吳鞠通醫案》:「初五日,渴而小便短,便後淋濁,與豬苓湯法,小便長而淋濁大減,渴止舌黑苔退,惟肩背微有麻木酸楚之象。是臟腑之濕熱已行,而經絡之邪未化也。與經腑同治法。」
桂枝二麻黃一湯
- 1.《經方實驗錄》:「二診(七月十六日),昨進藥後,汗出,遍身漐漐,心痛止,經事停,大便溏薄瘥,麻木減,僅自臂及指矣。黑苔漸退,口乾漸和,夜中咳嗽得痰,並得矢氣,是佳象。前方有效,不必更張。」
涼膈散
- 1.《幼幼集成》:「_涼膈散_,治心脾有熱,舌上黑苔。」
竹葉石膏湯
- 1.《皇漢醫學》:「又曰:「治消渴,貪飲不止,口舌乾燥,身熱不食,多夢寢汗,身體枯槁者。若大便不通,腹微滿,舌上黑苔者,兼用調胃承氣湯。」」
桃仁承氣湯
- 1.《皇漢醫學》:「《成績錄》曰:「一男子,寒熱六七日,譫語,不大便,至八九日,昏冒不能言,舌上黑,腹硬滿,按之痛不可忍,乾嘔而食不下,四肢疼痛,不得屈伸。先生診之,與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兼用桃仁承氣湯,大便快利,大下黑物,黑苔去,神氣復,諸證乃已。」」
雙解散
- 1.《四診抉微》:「《正義》云:灰色即黑苔之輕者也,與黑同治,兼有表者,雙解散;下利者,解毒湯;內實者,承氣湯。但少陰寒證,亦見灰色,見在一二日者,無苔而冷滑是也,四逆湯主之;下利者,理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