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診抉微》~ 卷之五 (5)
卷之五 (5)
1. 仲景辨脈體狀
脈靄靄如車蓋者,名曰陽結也(靄靄如車蓋者,大而厭厭聶聶也,為陽氣鬱結於外,不與陰氣和雜也。[宇泰]:車蓋,言浮大,即浮數之陽結也);脈累累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也(累累如循長竿者,連連而強直也,為陰氣鬱結於內,不與陽氣和雜也。〔宇泰〕長竿者,弦緊也,即沉遲之陰結也)。
白話文:
脈象浮大而鬆散,猶如車蓋一般,稱作陽結(車蓋之象,指的是脈象浮大而鬆散,因為陽氣鬱結在外,不能與陰氣協調和合。[宇泰]:車蓋,比喻脈象浮大,也就是浮數之象的陽結)。
脈象連續而硬直,猶如循著長竿一般,稱作陰結(長竿之象,指的是脈象連續而硬直,因為陰氣鬱結在內,不能與陽氣協調和合。[宇泰]:長竿,比喻脈象弦緊,也就是沉遲之象的陰結)。
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輕浮而主陽微也);脈縈縈如蜘蛛絲者,陽氣衰也。(縈縈,滯也,若縈縈惹惹之不利也。如蜘蛛絲者,至細也。微為陽微,細為陽衰。《內經》曰:細則氣少,故以至細為陽衰。[宇泰]:縈縈,收卷也,有迴旋之義)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亡其血也。
白話文:
- 脈搏像油脂浮在湯水上,輕浮而無力,說明陽氣虛弱。
- 脈搏像蜘蛛絲一樣細而綿延,表明陽氣衰竭。(綿延的意思是滯留,像蜘蛛絲纏繞一樣。細弱說明陽氣微弱,細小說明陽氣衰竭。《黃帝內經》說:脈搏細弱說明氣血不足,所以用極細來表示陽氣衰竭。[宇泰]:綿延的意思是收縮旋轉。)
- 脈搏像瀉下的油漆一樣連續不斷,說明血氣虧虛。
(綿綿,連綿而軟也。瀉漆之絕者,前大後小也。脈陽氣前至,陰氣後至,故脈前為陽氣,脈後為陰氣,前大後細,則陽氣有餘,陰氣不足,故知為亡血。)
白話文:
綿綿:連綿不斷而柔軟。瀉漆之絕者:像漆汁滴落時,前端較大,末端較小。脈搏:陽氣先到,陰氣後到,所以脈搏前端為陽氣,末端為陰氣。如果前端大,末端細,表示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因此可以知道血氣耗損。
2. 殘賊脈
師曰,脈有弦緊浮滑沉澀,此六脈名曰殘賊,能為諸脈作病也。
白話文:
老師說,脈象有弦、緊、浮、滑、沉、澀這六種,稱為有害的脈象,它們會導致各種脈象出現異常。
程郊倩曰:殘賊,乃暴虐之名,脈中有此,當屬實邪,然亦有辯。殘則明傷,作病於暴,屬實者多;賊則暗襲,作病於漸,屬虛者半。弦緊浮滑沉澀六者,不論何部,脈中兼見此脈,輒防邪至,凡傷寒瘧痢之類,種種皆是,在虛人尤為可慮。
白話文:
程郊倩說:「殘賊」是暴力的稱呼,脈象中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是實證所致,但也有例外。
「殘」就是明顯的傷害,疾病發作得快又猛,多屬於實證;「賊」就是暗中侵襲,疾病發作得緩慢,多屬於虛證。
弦、緊、浮、滑、沉、澀這六種脈象,不論在身體哪一部位,脈象中同時出現這種脈象,就要提防邪氣入侵。像傷寒、瘧疾、痢疾等類型的疾病,都是這種情況,尤其是在虛弱的人身上,更需要小心應對。
3. 厥脈
張仲景曰:傷寒脈,陰陽俱緊,惡寒發熱,則脈欲厥,厥者,脈初大,漸漸小,更來漸漸大,是其候也。如此脈,惡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熱多者,目赤脈多,睛不慧。醫復發之,咽中則傷;若復下之,則兩目閉,寒多者,便清穀,熱者,便膿血;若熏之,則身發黃;若熨之,則咽燥;若小便利者,可救之;小便難者,為危殆。成無己曰:此太陽少陰俱感邪也。
此節,脈書多不見收,豈其不當有邪,附此以俟講究。
白話文:
張仲景說:傷寒脈象,陰陽兩脈都緊,怕冷發熱,脈象就會像厥脈一樣,厥脈的特徵是起初較大,逐漸變小,之後又逐漸變大,這是其脈象的特徵。出現這樣的脈象,如果怕冷的症狀很嚴重,就會有微微出汗的現象,喉嚨疼痛、發熱的症狀較多,眼睛發紅、脈搏次數多,目光呆滯。如果醫生再次使用發汗療法,喉嚨就會受傷;如果再次使用瀉下療法,雙眼就會閉上,寒症較重,大便稀薄;熱症較重,大便有膿血;如果使用燻蒸療法,身體會出現發黃的症狀;如果使用熨燙療法,喉嚨會發乾;如果小便順暢,患者有救;如果小便困難,病情危重。成無己說:這是太陽經和少陰經同時受到邪氣侵襲所致。
4. 損至脈法
《十四難經》曰:脈有損至,何謂也?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至之脈也。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二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
白話文:
《十四難經》中記載:脈搏出現損至的狀況,指的是什麼?正常情況下,脈搏一呼之間出現一次,稱為「平脈」;一呼之間出現兩次,稱為「離經」;一呼之間出現三次,稱為「奪精」;一呼之間出現四次,稱為「死脈」;一呼之間出現五次,稱為「命絕脈」。這些都是「至脈」的表現。
「損脈」又是什麼意思呢?一呼之間出現一次脈搏,稱為「離經」;兩呼之間出現一次脈搏,稱為「奪精」;三呼之間出現一次脈搏,稱為「死脈」;四呼之間出現一次脈搏,稱為「命絕脈」。這些都是「損脈」的表現。
「至脈」從下往上運行,「損脈」則從上往下運行。
損脈之為病,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臟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脈之病也,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上下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白話文:
脈虛的病症如下:
第一種損傷在皮毛,導致皮膚緊緊皺縮,毛髮脫落。
第二種損傷在血脈,導致血脈空虛稀少,不能滋養五臟六腑。
第三種損傷在肌肉,導致肌肉消瘦,飲食後無法轉化為肌膚。
第四種損傷在筋脈,導致筋脈鬆弛,不能收縮自如。
第五種損傷在骨頭,導致骨頭軟弱無力,無法從牀上起身。
這些症狀的相反就是脈絡充盈的病症:
從上往下出現的病症,如果骨頭軟弱無力,無法從牀上起身,就會死亡。
從下往上出現的病症,如果皮膚緊緊皺縮,毛髮脫落,也會死亡。
治損之法奈何?曰: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馬氏曰:損脈之病,自肺而之腎。至脈之病,自腎而之肺也。
白話文:
治療虛損的方法是什麼?回答說:肺虛損的話,應當補益肺氣;心虛損的話,應當調和氣血;脾虛損的話,應當調理飲食;肝虛損的話,應當舒緩中氣;腎虛損的話,應當補益腎精。這就是治療虛損的方法。
馬師認為:脈虛損的病症,從肺開始,最後到腎。而實脈的病症,從腎開始,最後到肺。
又曰:言治損之法,而治至之法可推。鄒丹源曰:損至之脈,即遲數之甚者也。《難經》此節,既詳明矣。乃其後,又有傷熱中霧露之說,而且極之五至六至,而且曰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雖困可治。滑伯仁釋之云:前之損至,以五臟自病,得之於內者言。後之損至,以經絡血氣為邪所中,自外得之者言,然均一損至也,豈內傷則五至曰死,而外感則五至可治乎?此必後人竄入之言,夫一呼四至,合之一吸,加之太息,且九至矣。外感雖多數,寧有逾此者?五至曰死,猶寬言之也。
白話文:
又說:文中談到了治療衰弱的方法,以此可以推論出治療完好的方法。鄒丹源說:衰弱到極點的脈象,就是極度遲緩或極度急促的脈象。《難經》的這段話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不過在後面,又出現了受傷、發熱、中霧氣和露水的說法,而且極度發展到五次呼吸或六次呼吸,並且說一次呼氣五次呼吸,一次吸氣五次呼吸,這樣的人就會筋疲力盡,雖然筋疲力盡但還是可以治療的。滑伯仁對此解釋道:前面提到的衰弱到極點,是指五臟自身生病,從內部得來的。後面提到的衰弱到極點,是指經絡氣血受到邪氣侵襲,從外部得來的。然而它們都是衰弱到極點,難道內傷衰弱到五次呼吸就死了,而外感衰弱到五次呼吸卻可以治療嗎?這一定是後人竄改的說法。一次呼氣四次呼吸,加上一次吸氣,加上太息,就是九次呼吸了。即使外感再嚴重,難道還能超過這個數嗎?衰弱到五次呼吸就死了,這還是寬容的說法。
考之《內經》曰: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內經》又有大損、中損、下損,蓋以人形之長短,合脈之長短言,又言春得脾肺之脈,秋得肝心之脈,為損。其言至,有魂至、魄至、神至、志至、意至,又以病形言矣。
白話文:
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
- 一個人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四次以上表示死亡。
- 脈搏完全停止跳動表示死亡。
- 脈搏忽快忽慢表示死亡。
《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了大虛損、中虛損、小虛損,這是根據人體的長度和脈搏的長度相互對應而說的。另外,文中提到春天會損傷脾肺的脈絡,秋天會損傷肝心的脈絡。
文中提到魂、魄、神、志、意等,這是從病理的角度來描述症狀。
5. 婦人妊娠診分男女脈法
《陰陽別論篇》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
王啟玄注曰:陰,謂尺中也。搏,謂搏觸於手也。尺脈搏擊,與寸脈殊別,陽氣挺然,則為有妊之兆。
《陳自明良方》曰:搏者,近也,謂陰脈逼近於下,陽脈別出於上,陽中見陽,乃陽施。陰化,法當有子。
戴同父《刊誤》謂:寸微尺數也。
《脈指南》曰:脈動於產門者,有胎也。謂脈出尺外,名曰產門。
又曰:尺中脈數而旺者,胎脈也,為血盛也。
白話文:
《陰陽別論篇》說:「陰脈搏動而與陽脈分開,表示懷孕。」
王啟玄註解說:「陰脈是指尺脈,搏是指脈搏觸摸於手。尺脈搏動時,與寸脈明顯不同,陽氣向上挺出,就是懷孕的徵兆。」
《陳自明良方》說:「搏是指靠近,意思是陰脈靠近下方,陽脈則向上分開,陽中見陽,表示陽氣旺盛。陰脈轉化,就應該懷孕。」
戴同父《刊誤》說:「寸脈微弱,尺脈強勁。」
《脈指南》說:「脈搏在產門處跳動,表示懷孕。產門指的是尺脈外側。」
《脈指南》又說:「尺脈跳動頻繁而有力,就是胎脈,表示血氣旺盛。」
王宏翰曰:細釋《內經》,並諸家之論,謂陰搏陽別,則尺脈搏擊於手者,乃數滑有力,而寸脈來微,有別異於尺,則是寸脈來微,殊別與尺脈之滑數,是有子之象也。而陳自明之論,陽中見陽,或是寸數,與《內經》之言有異矣。但孕子之脈,原有寸關尺俱數之脈,而此節之經文,乃寸微尺數之旨也。
白話文:
王宏翰說:仔細解讀《黃帝內經》,結合各家學者的論述,認為陰氣勝過陽氣,在脈象上表現為尺脈脈搏有力且快速,而寸脈則較為微弱,與尺脈有明顯區別,這表明寸脈微弱,與尺脈的滑數明顯不同,是懷有身孕的徵象。而陳自明提出的「陽中見陽」理論,認為寸脈也是數脈,與《黃帝內經》的描述有所不同。但是,懷孕的脈象本來就有寸、關、尺三部脈象都數的,這段經文強調的是寸脈微弱、尺脈數的含義。
《平人氣象篇》曰: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全元起注:作足少陰。
王啟玄注:作手少陰動脈者,大如豆,厥厥動搖也,脈陰陽相搏,名曰動也。
王叔和《脈經》曰:心主血脈,腎名胞門子戶,尺中腎脈也,尺中之脈,按之不絕,法妊娠也。
白話文:
《平人氣象篇》說,如果少陰脈跳動得很厲害,就可能是懷孕了。
全元起解釋說,這裡指的是足少陰脈。
王啟玄解釋說,是手少陰脈跳動,就像豆子一樣,不停地跳動搖晃,這是陰陽氣血相互衝擊的表現,所以叫做“動”。
王叔和在《脈經》中說,心主血脈,腎是胞胎的門戶,尺脈是腎脈,尺脈摸起來不會斷,這是懷孕的徵兆。
王宏翰曰:按:全元起王冰二家之注,各執一見,而叔和合而同論,細釋其義,但手少陰心也,心主血脈,足少陰腎也,腎主藏精,精血調和,交會,孕子之徵也,言心腎二部之脈動甚,或一部之脈動甚者,皆婦人懷娠之象也。
《腹中篇》曰: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白話文:
王宏翰說:根據全元起和王冰的註解,他們各持己見,而叔和把兩者的觀點合併並詳細解釋了其中的意思:手少陰經屬於心,心主血脈;足少陰經屬於腎,腎主精。精血調和,交會,這是懷孕的徵兆。也就是說,心腎兩經的脈搏跳動很強,或者其中一經的脈搏跳動很強,都是婦人懷孕的表現。
按:身有病者,謂經閉也。夫脈來而斷絕者經閉,月水不利也。今病經閉而脈來如常,有神不斷絕者,是妊娠也。
白話文:
【按:如果身體有疾病,指的是經血不通暢,也就是經期不順或者經痛。當脈搏跳動時突然斷裂或不連貫,這就是經血不通暢的表現,通常也是月經不順暢的症狀。現在病人出現經血不通暢的情況,但脈搏跳動卻像平常一樣穩定,沒有出現斷裂或不連貫的現象,這可能表示她懷孕了。】
《脈經》曰:三部脈浮沉正等,按之無絕者,有娠也。妊娠初時,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脈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王宏翰曰:按脈浮沉正等者,即仲景所謂寸關尺三處之脈,大小浮沉遲數同等也。仲景以同等,謂陰陽平和之脈,病雖劇當愈,此大概論病人之脈也。
白話文:
《脈經》記載:脈象的三個部位(寸關尺)浮沉程度相同,按壓時不中斷,表示懷孕。
懷孕初期,寸脈微小,呼吸五次才感受到。懷孕三個月,尺脈變多。脈象滑動快速,按壓時脈搏散開,表示胎兒已懷孕三個月。脈象沉重,按壓時脈搏不散開,但仍然快速而不滑動,表示懷孕五個月。
王宏翰解釋:所謂「脈浮沉正等」,是指寸關尺三處脈象的大小、浮沉、遲數等特徵都相同。仲景所稱的「正等」,指的是陰陽平衡的脈象,即使疾病嚴重,仍有痊癒的可能。這是一種針對病人脈象的概論。
叔和謂婦人之脈,三部浮沉正等,又按之無絕者,謂陰陽和洽,有娠之兆也。
又曰: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為男,右疾為女,俱疾為生二子。
又曰:得太陰脈為男,太陽脈為女,太陰脈沉,太陽脈浮。
又曰: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左右手俱沉實,猥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猥生二女。
白話文:
婦女脈象有三種浮沉狀態,如果脈象平穩,按壓時沒有間斷,說明陰陽調和,可能有懷孕的跡象。
懷孕四個月後,想要知道胎兒性別,可以觀察婦女手腕的脈象,左側脈象跳動強烈為男孩,右側脈象跳動強烈為女孩,兩側脈象都跳動強烈則懷雙胞胎。
另外,太陰脈跳動為男孩,太陽脈跳動為女孩,太陰脈跳動較深,太陽脈跳動較淺。
左手脈象沉實有力為男孩,右手脈象浮大為女孩,雙手脈象都沉實有力則懷雙胞胎男孩,雙手脈象都浮大則懷雙胞胎女孩。
戴同父曰:《脈經》雖曰太陰脈沉為男,太陽脈浮為女,亦不明言以何部為太陽、太陰,不若後條浮大為女,沉實為男之明白也。
白話文:
戴同父說:《脈經》雖然提到太陰脈浮者為男性,太陽脈沉者為女性,但是沒有明確指出哪一個部位是太陽脈、哪一個部位是太陰脈。與其這樣,不如後面的條文指出浮大為女性,沉實為男性來得清楚明白。
《脈經》曰:尺脈左偏大為男,右偏大為女,左右俱大產二子,大者如實狀。
又曰左右尺俱浮,為產二男;不爾,則女作男生。左右尺俱沉,為產二女;不爾,則男作女生也。
白話文:
《脈經》說:左手尺部脈大是懷男孩,右手尺部脈大是懷女孩,左右手尺部脈都大是懷雙胞胎男孩,脈大且結實的樣子。
又說,左右手尺部脈都浮是懷雙胞胎男孩;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女孩像男孩一樣發育。左右手尺部脈都沉是懷雙胞胎女孩;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男孩像女孩一樣發育。
戴同父曰:前云右浮大為女,左沉實為男,是獨以左右脈各異立言,今左右俱浮為二男,俱沉為二女,是並左右兩尺脈一同,以其於諸陽男、諸陰女,未常有差也。左沉實,左疾,左偏大與俱浮,或以脈,或以位,皆陽也。右浮大,右疾,右偏大與俱沉,或以脈,或以位,皆陰也。
《脈經》曰:遣娠婦而南行,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也。
白話文:
戴同父說:前面說過,右脈浮大是男性,左脈沉實是女性,這是單獨用左右脈的不同來判斷的。現在左右脈都浮,表示有兩個男性;左右脈都沉,表示有兩個女性。這是左右兩手的脈搏一起來看,因為在諸陽(太陽、少陽)主男、諸陰(太陰、少陰)主女的情況下,脈象通常是有區別的。
左脈沉實、左脈跳動快、左手脈偏大與俱浮脈相伴,或是由脈象,或是由脈位來判斷,都屬於陽脈。右脈浮大、右脈跳動快、右手脈偏大與俱沉脈相伴,或是由脈象,或是由脈位來判斷,都屬於陰脈。
又曰:看上圊時,夫從後急呼之,左回首是男,右回首是女也。婁全善曰:按:朱丹溪言男受胎在左子宮,女受胎在右子宮,斯言大契,是說也。蓋男胎在左,則左重,故回首時,慎護重處,而就左也。女胎在右,則右重,故回首時,慎護重處,而就右也。推之於脈,其義亦然,胎在左,則血氣護胎而盛於左,故脈亦從之,而左疾為男,左大為男也;胎在右,則血氣護胎而盛於右,故脈亦從之,而右疾為女,右大為女也。亦猶《經》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
白話文:
古文:又曰:當看上廁所時,丈夫從後方大喊,妻子若先向左回頭,就是懷男孩;先向右回頭,就是懷女孩。
聽人說:當看上廁所時,丈夫從後方大喊,妻子若先向左回頭,就是懷男孩;先向右回頭,就是懷女孩。婁全善註解:根據朱丹溪的說法,男性胚胎著牀在左子宮,女性胚胎著牀在右子宮,這種說法非常吻合本說法所述。因為男性胚胎在左,左側就會較重,因此當回頭時,為了保護重的一側,就會先往左轉。女性胚胎在右,右側就會較重,因此當回頭時,為了保護重的一側,就會先往右轉。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脈象:如果胚胎在左,血氣就會偏向左側以保護胚胎,因此脈象也會偏向左側,左側脈象較快或較大,表示是男孩;如果胚胎在右,血氣就會偏向右側以保護胚胎,因此脈象也會偏向右側,右側脈象較快或較大,表示是女孩。這就像《黃帝內經》所說的「陰搏陽別,謂之有子」。
言受胎處,在臍腹之下,則血氣護胎,而盛於下,故陰之尺脈鼓搏有力,而與陽之寸脈殊別也。又如癰疽發上,則血氣從上而寸脈盛;發下,則血氣從下,而尺脈盛。發左,則血氣從左,而左脈盛;發右,則血氣從右,而右脈盛也。丹溪以左大順男,右大順女,以醫人之左右手言,蓋智者之一失也。
白話文:
當受胎時,胎兒在臍下腹部,血氣滋養胎兒,聚集在下部。因此,陰方的尺脈搏動有力,與陽方的寸脈截然不同。同樣地,如果癰疽發作在上部,則血氣從上而行,寸脈會興盛;如果發作在下部,則血氣從下而行,尺脈會興盛。如果發作在左側,則血氣從左而行,左側脈象會興盛;如果發作在右側,則血氣從右而行,右側脈象會興盛。劉完素認為,左脈盛順利生產男孩,右脈盛順利生產女孩,這是從醫生左右手診脈的角度來說的,是聰明人犯的一個錯誤。
《脈經》曰:婦人妊娠,其夫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也。宏翰按:此言妻孕而夫乳有核,其言似謬,恐衍文,多一夫字,但女孕則女乳有核,其理可通,學者宜審之。
白話文:
《脈經》上說:妻子懷孕時,丈夫左乳房長結塊是懷男嬰,右乳房長結塊是懷女嬰。
宏翰按:這句話說丈夫在妻子懷孕時乳房會長結塊,說法似乎有誤,懷疑是寫錯了,多了一個「丈夫」二字。不過,如果妻子懷孕,女人的乳房確實會長結塊,這個道理是可以說得通的,學習的時候要仔細分辨。
《脈經》曰:婦人懷娠離經,其脈浮,設腹痛引腰脊,為今欲生也;但離經者,不病也。又婦人慾生,其脈離經,夜半覺,日中則生也。(離經者,離乎經常之脈也。)
白話文:
《脈經》中說:婦女懷孕後,脈搏會浮動。如果出現腹痛,並且腰部和大椎骨痠痛,表示即將分娩。但是脈搏浮動,並不表示生病。另外,婦女分娩前,脈搏會脫離正常的脈位,半夜會感到胎動,而白天則會分娩。(脫離正常的脈位,是指脈搏不再符合正常的脈象。)
王子亨云:妊娠,其脈三部俱滑大而疾,在左則男,在右則女。《脈指南》曰:關上一動一止者一月,二動二止者二月,余仿此。《脈訣刊誤》云:滑疾按微胎三月,但疾不散五月母。若懷胎五月,是以數足胎成就而結聚,必母體壯熱。嘗見脈息躁亂,非病苦之症,乃五月胎已成,受火精,故身熱脈亂,原無他病也。
女腹如箕,男腹如釜。欲產之脈,散而離經。新產之脈,沉細緩為吉;實大弦牢,其凶可明。
白話文:
王子亨說:懷孕時,脈象三部(寸、關、尺)都滑大而急促,在左手則生男孩,在右手則生女孩。《脈指南》中記載:關脈跳動一次、停頓一次,表示懷孕一個月;跳動兩次、停頓兩次,表示懷孕兩個月,以此類推。《脈訣刊誤》中記載:滑疾的脈象如果按下去很微弱,說明懷孕三個月;但是脈象急促不散,說明懷孕五個月,母親體內會產生大量的熱。我曾經見過脈象躁亂的人,其實並沒有生病,而是因為懷孕五個月,胎兒已經成形,受到火精的影響,所以身體發熱脈象混亂,並不是得了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