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瀚

《四診抉微》~ 卷之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4)

1. 《內經》脈決死期

《素問·大奇論》: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浮合者,如浮浪之合,後以催前,數數而來,一息之間,遂有十至以上之脈,是十二經脈之氣,五臟之精氣,皆衰奪極盡。微見,初見也,始見此脈,其死僅在九日與十日之間耳。蓋肺主元氣,其成數在九,脾主五臟,其成數在十也。予,與同。)

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乾而死。(脈來如火薪之燃,乃洪大無根、無神之脈,是邪氣熱極,心精被奪。夏為火令,猶尚未絕,至秋盡冬初,草乾之候,寒水令行,心火受克而死)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散葉者,飄浮無根之狀。肝本大虛,木遇金而負,遇秋而凋,故深秋而死也。)

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花而死。(馬玄臺曰:省客者,暫去暫來也,止以脈本閉塞,而復有鼓擊於指之時,是腎氣全衰,本源虧極,鼓不常鼓,而閉塞自如也。棗花之候,木衰火旺,水安勝之,故曰懸去棗花而死也。懸去,猶俗云虛度也。

李士林曰:省者,禁也,故天子以禁中為省中。塞者,沉而不利也;鼓者,搏而有力也,伏藏於內,而鼓搏,正如禁賓客而不見,獨居於內而恣肆也,故曰如省客也,是腎氣不寧之故也。棗花去,則當長夏也,土旺水敗,腎虛者不能支也。二者之論,從李氏為妥。)

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丸形圓,而泥性輕,脈來如珠轉動,浮澀而無根,則中和胃氣已奪,至秋冬之交,而榆莢始落之候,乃木令方張,來侮胃衰之土而死矣。)

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橫格者,如橫木之格在指下,且長且堅,真臟脈見,禾熟秋深金令肆行,木被克敗而死矣。)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弦縷者,如弓弦之急,如縷之細也。胞者,心胞絡也。言者,心聲也。

火過極而神明無以自持,則多言不休也。夫脈急細,則反其洪大之常,善言則喪其神明之守,方霜下而水令司權,火當絕矣。)

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旁至也。微見,三十日死。(交漆者,以漆絞去其渣也。脈來如絞漆之狀,是左右旁至,有降無升,有出無入,大小不勻,前盛後虛也。臟腑衰奪,陰陽乖亂,初見此脈,必期其三十日而死,蓋月魄之生死,以三十日為盈虛故也。)

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湧泉者,有升無降,有出無入,勢甚洶湧,莫能遏御也。脈來浮鼓於肌肉之上,而乖違其就下之常,膀胱衰竭,陰精不能上奉,故少氣耳。韭英初發,木令當權,則水官謝事矣,故死。)

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而死。(頹土者,頹敗之土也,虛而無根,按之全無也。肌氣,即脾氣,脾主肌肉也,黑為水色,土虛而水無所畏,反來乘之也。壘即藟,即蓬藟也。藟有多種,而白者發於春,當木旺之時,土安得而不敗乎哉。)

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懸雍者,乃喉間下垂之肉,音聲之機也。脈來如懸雍,浮揣切之益大,即知重按之必空矣,是孤陽亢極之象也。十二俞在背,即五臟六腑十二經之所繫也,水凝為冰,乃陰盛之候,而孤陽安有不絕乎。)

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菀熱,寒熱獨並於腎也。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浮之小急,如刀口也。按之堅大,且急如刀背也。菀者,積結也。五臟精衰而結熱,故發寒熱也。陽王則陰消,故獨並於腎也。腰者腎之府,腎虛則不能起坐。迨立春陽氣用事,陰日衰而死矣。馬玄臺謂此脈當見於尺部。吳鶴皋謂不得坐,臀肉消也。)

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下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脈至如丸之滑,其實有形,今圓活不直手,似乎無形也,大腸庚金之精氣已敗,而將脫之兆,新夏棗葉初生,火旺之候而死矣。)

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華者,草木之花也,在枝葉而不在根,乃輕浮虛而脫神也。小腸之氣,通於心經,小腸不足,故心痛善恐,不欲坐臥者,心神怯而不寧也。行立常聽者,恐懼之心生疑耳,丙火墓於戌,故當季秋而死也。)

2. 仲景脈法

寸口衛氣盛,名曰高(高者,自尺內上溢於寸,指下湧湧,既浮且大,而按之不衰,以衛出下焦,行胃上口,至手太陰,故寸口盛滿,因名曰高);榮氣盛,名曰章(章者,自筋骨外顯於關,應指逼逼,既動且滑,而按之益堅,以營出中焦,亦並胃口而出上焦,故寸關實滿,因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綱(綱者,高章兼該之象,故為相搏,搏則邪正交攻,脈來數盛,直以綱字揭之);衛氣弱,名曰惵(惵者,寸口微滑,而按之軟弱,舉指瞥瞥,似數而仍力微,以衛氣主表,表虛不能勝邪,故有似乎心中怵惕之狀,因以惵字喻之,惵音牒,思懼貌);榮氣弱,名曰卑(卑者,諸脈皆不應指,常兼沉澀之形,而按之隱隱,似伏而且澀、難,以營氣主裡,裡虛則陽氣不振,故脈不顯,有似妾婦之甲屑,不能自主,故以卑字譬之);惵卑相搏,名曰損。(損者,惵卑交參之謂,故謂相搏之則邪正俱殆,脈轉衰微,直以損字呼之。

張璐曰:綱者,諸邪有餘之綱領;損者,諸虛漸積之損傷。高章卑惵四字,體貼營衛之盛衰,雖六者並舉,而其所主,實在綱損二脈也。

白話文:

【仲景脈法】

在寸口處,如果衛氣旺盛,我們稱之為"高"。"高"指的是從尺部內部過剩溢出到寸部的氣,觸摸下去會感覺到像湧泉一樣的脈動,既浮且大,即便用力按壓也不會減弱。這是因為衛氣起源自下焦,經過胃的上端,最後到達手太陰肺經,所以寸口部位的脈象顯得豐滿,因此被稱為"高"。

如果榮氣旺盛,我們稱之為"章"。"章"指的是從筋骨外部顯現於關部的氣,觸摸下去會感到脈動強烈且滑順,即使用力按壓也會更堅固。這是因為榮氣起源自中焦,同樣也是從胃部開始,向上到達上焦,所以寸部和關部的脈象都顯得實滿,因此被稱為"章"。

當"高"和"章"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我們稱之為"綱"。"綱"是高和章兩種情況的綜合表現,因此我們說是兩者相互搏鬥。在這種情況下,正氣和邪氣互相攻擊,脈象頻繁且強烈,我們直接用"綱"這個詞來描述。

如果衛氣薄弱,我們稱之為"惵"。"惵"指的是寸口的脈象微弱且滑,用力按壓下去會感到軟弱,輕輕一提又會感到脈象快速,但力度仍然微弱。這是因為衛氣主要管理外表,外表虛弱無法抵抗邪氣,因此會有心悸的現象,我們用"惵"這個詞來比喻,"惵"的發音是"牒",意思是思慮恐懼的樣子。

如果榮氣薄弱,我們稱之為"卑"。"卑"指的是所有脈象都不明顯,常常會有深沉且滯澀的形態,用力按壓下去會感到隱約,似乎有脈象,但是滯澀且難以捉摸。這是因為榮氣主要管理內在,內在虛弱時,陽氣無法振作,所以脈象不明顯,就像妾婦的指甲一樣脆弱,無法自我保護,因此我們用"卑"這個詞來比喻。

當"惵"和"卑"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我們稱之為"損"。"損"指的是惵和卑兩種情況交錯存在,所以我們說是兩者相互搏鬥。在這種情況下,正氣和邪氣都處於危急狀態,脈象變得更加衰弱,我們直接用"損"這個詞來描述。

張璐說:"綱"是所有邪氣過剩的總綱;"損"是所有虛弱逐漸累積的傷害。"高"、"章"、"卑"、"惵"這四個詞,實際上是在描述營氣和衛氣的盛衰。雖然這裡列出了六種脈象,但主要關注的是"綱"和"損"這兩種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