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診抉微》~ 卷之三 (6)
卷之三 (6)
1. 足陽明胃經
口吐涎沫而叫者,蟲痛。吐水不心痛者,胃冷。吐瀉昏睡而不露睛者,實熱。身熱不飲水,表熱,亦屬虛熱。吐沫及痰白、綠水,虛寒。頻食善飢者,實火。善飢少餐者,虛火。狂厥氣逆者,宿垢未清。咳噫噎氣,積熱,口穢唇腫者,熱盛宜下。天瘹,心胃有惡物,吐涎痰熱者,實熱宜下。
牙痛者,實火。吐涎痰冷者,虛寒宜溫。顏黑脛腫,牙疳口氣,氣上蒸結毒,喉中常有涎飲,心胃傷客風。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
如果一個人口吐泡沫並尖叫,可能是因為腸胃內有寄生蟲造成的疼痛。若只是單純吐水而無心痛感,這表示胃部可能受寒。若一個人持續嘔吐、腹瀉,且昏睡不醒,眼珠不外露,這可能是身體內部有嚴重的熱症。即使身體發熱卻不喝水,這可能是表面的熱症,也有可能是虛弱的熱症。吐出泡沫或白色、綠色的痰,這可能是虛弱與寒冷的症狀。如果一個人頻繁進食但還是感到飢餓,這可能是身體內有實火。若雖感覺飢餓但食量不多,則是虛火的表現。如果出現精神亢奮、氣息倒轉的現象,這可能代表身體內有舊疾未清。咳嗽、打嗝、吞嚥困難,這些都是熱積在體內的症狀,若口氣臭、嘴脣腫脹,則表明熱症嚴重,需進行治療。若有皮膚病,心臟和胃部有異物,口吐泡沫和痰且伴有熱感,這是實熱的症狀,需進行治療。
牙痛,這可能是因為身體內有實火。若吐出的痰液偏冷,這可能是虛弱與寒冷的症狀,需要溫暖治療。若面色暗沉、小腿浮腫,有牙齦炎、口氣,這可能是因為氣血上升導致毒素聚集,喉嚨常有痰,心臟和胃部受到風邪侵擾。
2. 足少陽膽經
怔忡者,血虛。目直而青,身反折,生驚。多怒而癲屬陰,傷肝。多喜而狂屬陽,傷脾。口苦,體無膏澤,搖頭,反張,目攛,肝有餘。
白話文:
患有心悸怔忡的人,是因為血液不足。眼睛瞪得很大且眼白泛青,身體會向後反弓,易產生驚嚇反應。常怒氣沖沖並且有癲狂傾向的人,這屬於陰性反應,對肝臟有所損傷。常常過度開心而顯得瘋狂的人,這屬於陽性反應,對脾臟有所傷害。如果感到口中有苦味,皮膚乾燥無潤澤,經常搖頭,肌肉僵硬,眼睛不自主地眨動,這可能是肝臟功能過盛。
3. 足太陰脾經
瀉黃紅赤黑。屬火,呵欠面黃。脾虛驚。瀉青白,完穀不化,傷極宜下;小便不通,久則脹滿,足太陽傳足太陰,稍導利後,即扶脾。晝相安,夜頻起,成洞瀉注下,交寅時,每瀉一二次,為腎瀉。恆瀉不渴,色青善餐者,肝火,木來剋土,土益虛矣;時渴時瀉者,胃火。弄舌者,脾熱。
雀目,脾積聚。白日多睡,積熱成痔。虛黃浮腫,食癥。啖能兼人,體瘦黧黑,食疳。四肢多瘡,脾家濕火。水腫面白,脾虛。體重,脾痹。唇腫硬者,脾傷,甫食即出悶痰,宿食作祟。腸鳴腹脹,虛。足胻腫若水,脾痿。心下若痞,脾傷。出胎拭臍不幹,風入成瘡,撮口,臍風發搐,脾經受虛。
白話文:
[足太陰脾經]
出現黃、紅、赤、黑色的瀉下物。這與火相關,會有打哈欠、臉色泛黃的現象。脾臟虛弱會引起驚嚇。若瀉下物是青白色,且食物完全未消化,表示身體受到極度傷害,適合用下法治療;如果小便不順,長時間下來會導致腹部脹滿,此症狀是由足太陽經傳至足太陰經,稍微導引排泄後,應立即調理脾臟。白天病情穩定,但夜晚頻繁起身,形成劇烈且持續的瀉下,特別在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每次瀉下一兩次,這是腎瀉。長期瀉下但不口渴,面色蒼白且食慾旺盛,可能是肝火過旺,肝屬木剋制脾屬土,使得脾更虛弱;若時常口渴並瀉下,則可能是胃火。如果孩子玩弄舌頭,表示脾臟有熱。
有如夜鷺般的夜盲症,可能與脾臟積聚有關。白天嗜睡,長期積熱可能形成痔瘡。臉色虛黃且浮腫,可能是飲食引起的病症。雖然食量大得可以抵得上兩人,但身體卻瘦弱且皮膚黧黑,這可能是食疳。四肢多瘡,表示脾臟有濕火。如果面部水腫但面色蒼白,顯示脾臟虛弱。身體沉重,可能是脾痹。如果嘴脣腫脹且堅硬,表示脾臟受傷,剛吃完飯就出現悶痰,這是未消化的食物在作怪。腸鳴及腹脹,顯示身體虛弱。小腿腫脹像有水份,顯示脾臟萎縮。如果胸口感覺像有塊石頭壓著,顯示脾臟受傷。新生兒出生時,如果臍帶沒有擦乾,風邪進入造成瘡,口角收縮,臍風發作,脾經受到虛弱影響。
4. 足少陰腎經
聤耳,腎中風毒攻上。走馬牙疳,腎中風熱。咬牙甚者發驚,心腎並見。小便下血,腎閉。牙根出血,名宣露腎疳。小便白澀作楚,濕火。牙根腐壞,名腐根腎疳。面黑咳血,腎火。四肢不能收舉,腎痿。下腫足胻,寒而逆腎。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
- 聤耳:這是因為腎臟中的風毒向上攻擾所導致的。
- 走馬牙疳:這是由於腎臟中的風熱所引起的。
- 咬牙很厲害,甚至會發作驚嚇,這通常是心臟和腎臟都有問題的現象。
- 小便時出現血尿,這可能是腎功能障礙。
- 牙齒根部出血,這種情況被稱為宣露腎疳。
- 小便顏色變白且排尿時有刺痛感,這可能與濕熱有關。
- 牙齒根部腐爛,這種情況被稱為腐根腎疳。
- 面色發黑並且咳嗽帶血,這可能代表腎臟有火氣。
- 四肢無力,難以舉起,這可能是腎虛的表現。
- 下肢浮腫,小腿部位尤其明顯,且感覺寒冷,這可能是腎氣逆亂所致。
5. 足厥陰肝經
癇厥,痓瘛筋攣,心脈滿大,肝脈小急。怒視者,肝氣有餘。攛視者,伏痰。目直聲鋸者,發搐。呵欠面赤,多筋,肝火。呵欠面青,驚悸,心肝並見。眼赤多淚,積熱。頭眩不能俯視,肝火。血枯發豎者,肝虛。羞明怕日,肝腎並見。瀉頻青白,肝氣有餘。頰腫痛,脅下痛,面青,足逆冷,眩瞀,嘔厥,轉筋,筋攣,遺瀝,淋,善恐,胸中喘,罵詈,俱肝火。
白話文:
【足厥陰肝經】
- 癲癇、抽搐、肌肉痙攣,心臟搏動強烈,肝臟相關的脈象細而緊。
- 眼睛常瞪大,顯示肝氣過盛。
- 眼睛斜睨,可能是潛藏的痰濕問題。
- 目光呆滯且聲音嘶啞的人,可能會發生抽搐。
- 打哈欠且臉色泛紅,伴有肌肉抽動,可能是肝火旺盛。
- 打哈欠臉色蒼白或青綠,感到驚慌和恐懼,是心肝兩臟都有問題的表現。
- 眼睛紅且易流淚,顯示體內有累積的熱毒。
- 頭暈無法低頭看,是肝火的症狀。
- 血液乾涸導致頭髮豎起,是肝臟虛弱的跡象。
- 害怕光線,特別是在白天,可能是肝腎兩臟都出了問題。
- 大便頻繁且色澤偏青白,表示肝氣過旺。
- 顴骨腫痛,脅肋部位疼痛,臉色青綠,腳部冰冷,感到頭昏眼花,嘔吐,肌肉抽搐,肌腱收縮,尿失禁,頻尿,容易恐懼,胸部呼吸困難,口出惡言,這些都是肝火旺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