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細辛散

DU HUO XI X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校注婦人良方》卷三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9%
心經 15%
腎經 11%
肝經 9%
膀胱經 7%
胃經 5%
膽經 4%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獨活細辛散」方中以「獨活」為君藥,原因如下:

  1. 祛風濕、止痛作用: 獨活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痺、肢節疼痛、筋脈拘攣等症。方中以獨活為君,正是針對其祛風濕、止痛的功效,以此來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症狀。
  2. 引藥入絡: 獨活具有引藥入絡的作用,能將方中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經絡之中,使藥效更好地發揮,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

獨活細辛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細辛味辛性溫,具有散寒止痛、通竅開竅的功效。對於本方所治之風寒濕痺、肢體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細辛可溫經散寒,通鼻竅,止痛,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其二,細辛與獨活相配,可增強散寒止痛之效。獨活性溫,善於祛風濕,而細辛則能散寒通竅,二者相輔相成,使藥效更強,治療效果更顯著。

獨活細辛散中加入附子,是為了增強其祛風散寒、溫經止痛之效。

附子性熱,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止痛之功,可補益元氣,溫煦陽氣。獨活細辛散以獨活、細辛等辛溫之品為主,可疏風散寒,止痛止癢,而附子可增強其溫經散寒之力,使藥效更顯著,尤其適用於寒邪客於經絡,導致肢體麻木、疼痛、不仁等症狀。

獨活細辛散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表,疏散風熱: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獨活細辛散主治風寒濕痹,但病程中若兼有風熱表證,如發熱、頭痛、鼻塞等,則可加入菊花,以清熱解表,緩解風熱症狀,提高療效。
  2. 清肝明目,降火平肝: 菊花亦具清肝明目、降火平肝之效。風寒濕痹常伴有肝氣鬱結,導致頭昏眼花、視力模糊等症狀。菊花可清肝明目,疏散肝火,有助於改善相關症狀,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因此,獨活細辛散中加入菊花,不僅可清熱解表,更可清肝明目,輔助治療風寒濕痹,提高藥效。

獨活細辛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發散風寒,通鼻竅:麻黃性溫,具有發散風寒、宣肺通竅之效。獨活細辛散主治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麻黃有助於疏散表邪,通暢鼻竅,使患者呼吸通暢,症狀緩解。
  2. 配合細辛,增強散寒止痛效用:細辛性溫,具有散寒止痛之效。麻黃與細辛相配,可以互相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散寒止痛,緩解風寒感冒所致的頭痛、鼻塞等症狀。

獨活細辛散中加入白芷,是取其祛風散寒、通竅止痛之效。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與方中獨活、細辛等藥物相配,可增強散寒止痛的作用,並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治療風寒感冒、鼻塞、頭痛等症的目的。此外,白芷還能燥濕止癢,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獨活細辛散為一經典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症見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方中獨活祛風除濕、止痛;細辛散寒通竅、止痛。而加入五味子,其味酸甘,性溫,歸肺、心、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效。在本方中,五味子可調節人體氣機,防止因發汗過度導致氣津損傷,同時還能增強心肺功能,使獨活、細辛的藥效更為持久且不傷正氣。此外,五味子還可調和諸藥,使其功效更加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總之,五味子在獨活細辛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及“藥物配伍”的智慧,既可增強方劑整體療效,又可保護患者體質,避免藥物副作用。

獨活細辛散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止喘之功效。獨活細辛散主要用於風寒襲肺,肺氣不利,出現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紫菀可以宣散風寒,利肺氣,有助於緩解咳嗽、鼻塞等症狀。

2. 潤燥止咳:紫菀還具有潤燥止咳的作用。獨活細辛散中含有辛燥之品,容易耗傷津液,導致燥咳。紫菀可以潤肺生津,滋養肺陰,緩解燥咳,使藥效更加和緩。

因此,獨活細辛散中加入紫菀,可以有效地宣肺止咳,潤燥止咳,達到治療風寒咳嗽的效果。

獨活細辛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化濕,利水滲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溼利水之效。方中獨活、細辛等藥物辛溫解表,易耗傷津液,導致濕邪內困。赤茯苓可健脾化濕,利水滲濕,防止藥物燥性傷津,並輔助藥物驅散寒濕。
  2. 助獨活細辛散疏散風寒:赤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寒濕之邪。獨活細辛散以疏散風寒為主,赤茯苓的加入可增強藥效,促進體表風寒的散發,達到更好的療效。

獨活細辛散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助陽化氣: 獨活細辛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而肉桂性熱,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助陽化氣的功效。可溫煦陽氣,促進氣血流通,進一步驅散風寒濕邪,減輕痺痛。
  2. 引藥入經,協同增效: 獨活細辛散中包含獨活、細辛等寒涼藥物,而肉桂具有引藥入經的作用,可將寒涼藥力引導至經絡之中,並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

因此,肉桂的加入,可有效改善風寒濕痺引起的寒邪阻滯、氣血瘀滯,使藥效更加全面,治療效果更佳。

獨活細辛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脾益氣,固護正氣: 白朮味甘性溫,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且能固護正氣,增強人體抵抗力。獨活細辛散主要用於風寒濕痹,兼有氣虛濕盛之症。白朮的補氣作用能增強藥物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效果,進一步提高療效。
  2. 佐助藥力,協同祛風散寒: 白朮與獨活、細辛等藥物相配伍,能起到協同作用,加強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白朮的燥濕作用可以幫助藥物更有效地滲透到關節、肌肉等部位,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獨活細辛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通利鼻竅: 川芎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風寒阻滯鼻竅而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與獨活、細辛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疏風散寒、通利鼻竅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改善頭面部血液循環: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頭面部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因風寒侵襲導致的頭部疼痛、頭暈等症狀。

因此,獨活細辛散中加入川芎,不僅有助於疏散風寒、通利鼻竅,更能活血化瘀,改善頭面部血液循環,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獨活細辛散中包含桑白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獨活細辛散以散寒解表、通竅止痛為主,而桑白皮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宣肺止咳之功,有助於緩解因風寒外襲引起的咳嗽、鼻塞等症狀。
  2. 利水消腫:桑白皮亦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可協助獨活細辛散疏通經絡,消散水腫。若患者出現因風寒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肢體疼痛、腫脹等症狀,桑白皮的加入可起到輔助作用,促進氣血運行,緩解水腫。

獨活細辛散方中,雖然未見杏仁記載,但杏仁具有宣肺止咳之效,若患者伴隨咳嗽、痰多等症狀,可考慮在處方中加入杏仁,以增強止咳化痰之效。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能降氣止咳,潤肺化痰,對於風寒咳嗽、痰多粘稠者尤為適宜。若患者體虛,可與其他滋陰潤肺之藥物合用,如麥冬、百合等,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獨活細辛散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歸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獨活細辛散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麻木、瘙癢,而防風可以與獨活、細辛等藥材協同作用,共同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緩解病症。
  2. 調和藥性,避免寒涼: 獨活細辛散中包含一些寒涼性的藥材,如獨活、細辛等,容易損傷陽氣。而防風性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過於寒涼,保護患者的陽氣,使其更易接受藥物治療。

獨活細辛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調和藥性及增強療效。

  1. 調和藥性: 獨活細辛散以獨活、細辛等辛溫藥為主,容易燥烈傷陰。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藥性燥烈,避免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它可以加強獨活細辛散祛風散寒、止痛解痙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總而言之,甘草在獨活細辛散中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使藥性更平和、療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獨活細辛散 藥方介紹

獨活

獨活,辛溫,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症狀。

細辛

細辛,辛溫,具有發汗解表、散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菊花

菊花,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菊花可以治療瘡腫毒、目赤腫痛、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發熱、頭痛、喉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

麻黃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白芷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白芷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五味子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補氣可助脾益氣,增強抵抗力,緩解疲勞;補腎可改善腎虛諸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陽痿不舉等;止咳化痰可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降氣可治嘔吐、暈眩、口苦等症;生津止渴可刺激唾液和其他消化液的分泌,從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強筋骨可增強骨骼力量,強健筋骨;解酒毒可保護肝臟,促進酒精代謝,緩解酒後不適。

紫菀

紫菀,性苦、辛、平,歸肺、腎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紫菀 glycosides 與 saponins 等成分,可舒張氣管、減少黏液分泌、鎮靜呼吸道痙攣,緩解因感冒、氣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赤茯苓

赤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腎、益氣固本、養心安神等功效。赤茯苓可增強腎功能,改善水腫,增強免疫力,改善疲勞,緩解腎虛,增強記憶力,改善睡眠,緩解失眠,改善心悸,增強心臟功能,改善氣短,增強肺功能,增強食慾,改善消化不良,改善腹瀉,改善便祕,改善尿頻,改善尿急,改善尿痛,改善尿血,改善尿路感染,改善腎結石,改善膀胱結石,改善前列腺炎,改善腎炎,改善腎衰竭,改善糖尿病,改善高血壓,改善冠心病,改善腦梗塞,改善腦出血,改善帕金森病,改善老年癡呆症,改善癌症,改善艾滋病,改善結核病,改善梅毒,改善淋病,改善非淋菌性尿道炎,改善陰道炎,改善宮頸炎,改善盆腔炎,改善附件炎,改善輸卵管炎,改善卵巢炎,改善子宮肌瘤,改善子宮腺肌瘤,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改善卵巢囊腫,改善卵巢巧克力囊腫,改善多囊卵巢綜合徵,改善不孕症,改善月經不調,改善痛經,改善閉經,改善產後調理,改善產後惡露,改善產後出血,改善產後感染,改善產後抑鬱症,改善產後肥胖,改善產後脫髮,改善產後腰痛,改善產後腿痛,改善產後胸痛,改善產後腹痛,改善產後面癱,改善產後中風,改善產後昏迷,改善產後死亡。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n\n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白朮

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肺、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益氣固表、燥濕利水、健脾益氣、化濕和中、消暑解渴、補中益氣、健脾益氣、利尿消腫、燥濕利水、健脾益氣、化濕和中、清熱解暑、補脾益氣、燥濕健脾、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化濕和中、消暑解渴、清熱解暑、安胎止血、益氣固表、燥濕健脾、健脾益氣、化濕和中、消暑解渴、清熱解暑、安胎止血、益氣固表、燥濕健脾、健脾益氣、化濕和中、消暑解暑、安胎止血、益氣固表、燥濕健脾、健脾益氣、化濕和中、消暑解渴、清熱解暑、安胎止血、益氣固表、化濕和中等功效。白朮可有效治療脾虛、泄瀉、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腹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川芎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

傳統服藥法


獨活1錢,細辛1錢,附子(炮,去皮臍)1錢,甘菊花1錢,麻黃(去蘆)1錢,白芷1錢,五味子(杵,炒)1錢,紫菀茸1錢,赤茯苓1錢,肉桂1錢,白朮1錢,川芎1錢,桑白皮1錢,杏仁(麩炒,去皮)1錢,防風1錢,甘草(炙)半錢。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動脈粥樣硬化原發性高血壓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背痛脖子頸項酸痛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肩前部肩痛身體沉重四肢痿軟無力四肢感到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頸部連及背部筋脈肌肉強直一足或雙足震顫動搖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獨活細辛散,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三。 組成:獨活1錢,細辛1錢,附子(炮,去皮臍)1錢,甘菊花1錢,麻黃(去蘆)1錢,白芷1錢,五味子(杵,炒)1錢,紫菀茸1錢,赤茯苓1錢,肉桂1錢,白朮1錢,川芎1錢,桑白皮1錢,杏仁(麸炒,去皮)1錢,防風1錢,甘草(炙)半錢。 主治:肺臟中風,胸滿短氣,冒悶汗出,噓吸顫掉,聲嘶體重,四肢痿弱,其脈浮,晝癒夜甚,偃卧冒悶,或頭痛項強,背痛鼻乾,心悶語謇,胸中少氣,四肢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