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風換骨奪命丹

搜風換骨奪命丹

SOU FENG HUAN GU DUO MI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選粹》卷六引《良方》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7%
肺經 15%
胃經 9%
心經 9%
腎經 8%
膀胱經 5%
大腸經 4%
膽經 3%
三焦經 2%
心包經 0%
小腸經 0%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搜風換骨奪命丹」中使用五加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濕、壯筋骨: 五加皮性溫,味辛甘,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壯筋骨的功效。搜風換骨,顧名思義,是要驅散風寒濕邪,使筋骨強健。五加皮能起到舒筋活絡、散寒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達到搜風換骨的效果。
  2. 補益氣血: 五加皮兼具補益氣血之效,可改善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氣血虧虛,提升患者抵抗力,促進筋骨恢復。在奪命丹中,五加皮可以幫助患者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從而更好地對抗疾病。

「搜風換骨奪命丹」中加入皁莢,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

皁莢味苦、性寒,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殺蟲解毒的功效。其皁苷成分可刺激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清除體內積聚的毒素和病邪,達到「換骨奪命」的功效。

同時,皁莢還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關節疼痛、筋骨麻木等症狀,達到「搜風」的效果。

因此,在「搜風換骨奪命丹」中加入皁莢,不僅能加強解毒功效,更能促進氣血循環,達到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綜合效果。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除濕: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痛之效。方劑中可能因需祛除風濕寒邪,或因患者脾虛濕困,而加入蒼朮以達到祛風除濕之目的。
  2. 行氣止痛: 蒼朮還可行氣止痛,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蒼朮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方劑中若包含與疼痛相關的症狀,則蒼朮的止痛作用可能也扮演重要角色。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包含麻黃,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搜風散寒: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效。方劑中使用麻黃,旨在驅散體內寒邪,達到「搜風」之目的。
  2. 通絡活血:麻黃亦能通經絡、活血脈,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換骨」之功效,即改善筋骨疼痛,促進氣血運行。

然而,麻黃藥性較烈,需謹慎使用,需由專業中醫師辨證施治,不可自行配製服用。

搜風換骨奪命丹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多樣,其中含有浮萍這一藥材。浮萍性寒味甘淡,在中醫理論中具有清熱、利水消腫之效,尤其善於疏風解表、去濕止癢。在搜風換骨奪命丹中加入浮萍,主要是基於它能幫助祛除肌膚間的風邪與濕氣,對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有獨到之處。

此方劑主要針對風濕類疾病,而風濕病常伴隨著濕熱壅滯的情況,此時使用浮萍可達到疏風利濕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患者因風濕所引起的肢體疼痛及腫脹現象。此外,浮萍還能夠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加速排除體內積累的濕氣和毒素,對整體病情恢復有益。因此,在搜風換骨奪命丹中加入浮萍,不僅強化了方劑祛風除濕的功效,也使得該方劑在臨床應用上更加全面且有效。

「搜風換骨奪命丹」中的烏頭,其使用原因主要有二:

  1. 搜風散寒,祛除病邪: 烏頭性溫熱,味辛,能入肺、腎經,具有強烈的發汗解表、散寒止痛作用。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咳嗽氣喘等症狀,烏頭可有效驅散寒邪,恢復氣血流通。
  2. 活血通絡,化瘀止痛: 烏頭入藥後,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對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疼痛,烏頭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康復。

然而,烏頭藥性猛烈,毒性較大,需嚴格控制劑量,並配合其他藥材以緩解其毒性。若非經驗豐富的中醫師處方,不可擅自服用。

「搜風換骨奪命丹」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驅風化痰: 木鱉子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毒,且有較強的驅風化痰作用,可有效清除體內風寒濕邪,達到搜風之效。
  2. 活血化瘀: 木鱉子性寒,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換骨生新,達到換骨之效。

然而,木鱉子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包含沉香,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行氣止痛,溫陽散寒: 沉香氣味辛溫,入脾、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陽散寒的功效。方劑中可能以沉香來緩解因風寒侵襲引起的疼痛,並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目的。
  2. 引藥入腎,增強療效: 沉香性溫,入腎經,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腎臟,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若方劑針對腎臟疾病,沉香的加入能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腎虛寒、腰膝痠痛等症狀。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包含「木香」,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疏散風寒: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疏散風寒的功效。方中若有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致使氣血運行不暢,木香可協助驅散風寒,使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2. 健脾益氣,助化消積:木香亦能健脾益氣,助消化,消積食。若患者脾胃虛弱,導致氣血生化不足,則木香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成,提升整體療效。

因此,木香在「搜風換骨奪命丹」中,既能疏散風寒、止痛,又能健脾益氣,助化消積,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加入「血竭」的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血竭性味苦、辛、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其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緩解疼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骨骼疼痛、筋骨痠痛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補益氣血,強筋健骨:血竭不僅能活血化瘀,更能補益氣血,有助於強筋健骨,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於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骨骼脆弱、容易損傷等問題,血竭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使用乳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其藥理作用包含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可改善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引起的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
  2. 通絡止痛,祛風除濕: 乳香能通經絡、止痛,並具有祛風除濕之效,能有效地驅散風寒濕邪,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痺痛、麻木等症狀。

因此,乳香在「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達到祛風除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

「搜風換骨奪命丹」中包含天麻,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祛風止痙: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平肝熄風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天麻,可針對風邪入絡,導致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狀,起到舒筋活絡、止痛解痙的作用。

二、補益肝腎: 天麻還具有補益肝腎的功效,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體質。方劑中加入天麻,可有效緩解因風邪侵襲所致的虛弱症狀,提升患者的抵抗力,促進康復。

中藥方劑[搜風換骨奪命丹]的組成中,包含[天南星],因為天南星具有解毒和消腫的作用。天南星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對於由毒素引起的腫脹和炎症有顯著改善效果。此外,天南星還具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對於改善睡眠有幫助。這使得[搜風換骨奪命丹]在處理毒素引起的症狀和改善睡眠質量方面更加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功效:

  1. 祛風散寒: 羌活性溫,能祛除風寒之邪,且善於行於經絡,故可達於骨節,緩解因風寒引起的骨痛、麻木等症狀。
  2. 解毒止痛: 羌活亦具解毒功效,可解蛇毒、蟲毒等,並能止痛,尤其針對風寒濕痹所致的疼痛有良好療效。

因此,在「搜風換骨奪命丹」中使用羌活,旨在驅散風寒,疏通經絡,並解毒止痛,以達到治療骨骼疾病的目的。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疏風散寒: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善於疏散風寒,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風寒之邪為奪命丹所針對的病邪之一,故以荊芥解表散寒。
  2. 通竅活絡: 荊芥氣味芳香,能通鼻竅,開鬱解表,對於風邪入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與「換骨」之功效相呼應。

此外,荊芥還具有解毒、止癢等功效,能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通經活絡: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經活絡之效。其可驅散外邪風寒,改善經絡阻滯,有助於解除因風寒侵襲所致的各種病症。
  2. 引藥入骨,改善骨骼問題:防風具有引藥入骨的特性,可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骨骼,促進骨骼的修復和再生,改善因風寒、濕氣侵襲所導致的骨骼疼痛、僵硬等問題。

因此,防風在「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祛風散寒,又能引藥入骨,有助於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各種疾病。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使用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此方可能旨在清熱解毒,針對因熱毒蘊結而引起的病症,大黃可起到清熱瀉火、排毒的作用。
  2. 破瘀通絡: 大黃兼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方中可能意圖藉由大黃的破瘀通絡作用,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效果。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搜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入肝經,善於祛除風邪,並能止痙攣。對於風邪入絡,引起筋脈拘攣、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化痰散結:白僵蠶亦有化痰散結之效。對於痰濁阻滯經絡,導致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亦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僵蠶在「搜風換骨奪命丹」中,主要發揮搜風止痙、化痰散結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包含甘松,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止痛:甘松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行氣止痛、散寒除濕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
  2. 通竅開竅:甘松芳香辛竄,能通鼻竅,開鬱氣,可用於治療鼻塞不通、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

因此,甘松在「搜風換骨奪命丹」中,起著祛風止痛、通竅開竅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搜風換骨奪命丹」中包含「蒼耳子」,主要是利用其辛溫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蒼耳子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其散寒通竅之性,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改善風寒所致的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同時也能通利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鼻部疾病。

因此,「蒼耳子」在「搜風換骨奪命丹」中,扮演著驅散風寒、止痛通竅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升藥方整體的療效。

搜風換骨奪命丹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搜風換骨奪命丹的藥性偏寒涼,加入白芷可平衡藥性,避免寒涼過度傷陽氣,同時也能增強其祛風散寒、通竅止痛之效,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白芷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減輕疼痛和腫脹。這對於搜風換骨奪命丹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狀具有輔助作用。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加入「沒藥」,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痛、麻木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祛除風寒,達到「搜風」的效果。
  2. 生肌止痛:沒藥能促進傷口癒合,並有止痛作用,對於風寒濕邪侵襲引起的骨骼疼痛,可以起到緩解和修復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換骨」。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加入沒藥,旨在通過其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改善風寒濕邪引起的症狀,並促進骨骼修復,達到搜風換骨的效果。

「搜風換骨奪命丹」中添加白蒺藜,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祛風除濕:白蒺藜性微溫,入肝經,具有疏風散寒、祛濕止痛的功效。此方名為「搜風換骨」,即意在驅除體內風邪寒濕,而白蒺藜正是達成此目的的藥材。
  2. 活血通絡:白蒺藜亦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有助於改善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達到「換骨」之效。

總之,白蒺藜在「搜風換骨奪命丹」中扮演著疏風散寒、祛濕止痛、活血通絡的重要角色,有助於全方位改善患者的病症。

「搜風換骨奪命丹」中加入薑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薑黃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能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關節疼痛,並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症狀。
  2. 活血化瘀:薑黃含有薑黃素,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助於改善因氣血瘀阻引起的骨骼疼痛和關節僵硬。

搜風換骨奪命丹中加入當歸,是基於其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等功效。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作用。在搜風換骨奪命丹中,當歸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導致的疼痛麻木,同時還可滋潤筋骨,促進骨骼生長,有助於快速恢復體力,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搜風換骨奪命丹」的組成中,包含「皁刺」,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通絡: 皁刺性溫,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因其具有消散風寒濕邪,改善痺痛麻木等症狀,達到「搜風」之效。
  2. 活血化瘀: 皁刺亦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此功效有助於「換骨」,即改善骨骼的健康狀況。

「搜風換骨」的療效,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往往與驅除風寒濕邪,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息息相關,而皁刺的功效恰好與之契合。

中藥方劑[搜風換骨奪命丹]的組成中,包含[麝香],因為麝香具有強效的活血和消腫作用。麝香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改善由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腫脹和疼痛有顯著效果。此外,麝香的消腫作用有助於緩解由炎症引起的腫脹,使得[搜風換骨奪命丹]在處理血液循環不良和炎症方面更為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包含「大風子」,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散寒:大風子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之效。此方名為「搜風換骨」,可見其主治風寒濕邪,而大風子正是針對此症的關鍵藥材。
  2. 通絡止痛:大風子能通經絡、散瘀血,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筋骨痠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方旨在「換骨」,即改善骨骼狀況,而大風子正是通過通絡止痛,達到骨骼疼痛緩解的目的。

「搜風換骨奪命丹」方劑中加入牛蒡子,乃因其性味辛涼,具有以下功效:

  1. 疏散風熱:牛蒡子可清熱解毒,疏散風邪,對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可助於驅散體內風邪,達到「搜風」之效。
  2. 活血通絡:牛蒡子亦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有助於改善因風邪入侵而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達到「換骨」之效。

總之,牛蒡子在「搜風換骨奪命丹」中起到疏散風熱、活血通絡的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風邪,改善風邪所致的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搜風換骨奪命丹所載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以下三大類疾病:

  1. 風邪深入之頑疾

    • 大麻癩風、紫雲風、白癜風:屬中醫「癘風」(類似現代麻風病),風毒深入血分,導致皮膚腐爛、色斑或白斑。
    • 破傷風:風毒自傷口內侵,引動肝風,致筋脈拘急。
    • 走氣刺痛、手足拘攣: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不通而痛。
  2. 濕熱毒瘡與疔瘡惡腫

    • 楊黴瘡(梅毒)、癰疽惡毒:濕熱蘊結成毒,腐蝕肌肉或成潰瘍。
    • 遍身疥癩、膿窠癬:風濕熱毒鬱於肌表,生瘡化膿。
  3. 筋骨痹痛與麻木

    • 遍身骨節痠痛、麻木不仁:風寒濕邪久滯筋骨,氣血不能濡養。
    • 鵝掌風(手掌乾裂脫屑):風濕化燥,皮膚失潤。

此方命名「搜風換骨奪命」,強調其藥力峻猛,能「搜剔」深伏筋骨、腠理之風毒濕邪,甚至「換骨」般拔除病根,針對危重痼疾。


二、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論

(依原文「各為極細末,入前膏子內」推測,應含多種藥物,然具體組成未載。以下基於其主治功效,結合傳統方劑配伍邏輯,逆向推測可能用藥方向。)

1. 搜風透絡

  • 推測含 烏頭類(如川烏、草烏)全蠍蜈蚣:辛熱峻烈,善走竄經絡,驅逐深伏風寒濕邪,尤適破傷風、拘攣麻木。
  • 白花蛇蟬蛻:祛風通絡,治癘風皮癬。

2. 解毒殺蟲

  • 雄黃朱砂(衣):燥濕解毒,殺疥蟲,治楊黴瘡、膿窠癬。
  • 大楓子(古方治麻風要藥):攻毒殺蟲,潤膚止癢。

3. 活血化瘀

  • 乳香沒藥:散瘀止痛,助消癰疽疔腫。
  • 當歸紅花:養血活血,防搜風藥過燥傷血。

4. 燥濕化痰

  • 蒼朮半夏:燥濕健脾,治濕濁流注關節之痠痛。

5. 扶正固本

  • 人參甘草:少量佐制峻藥之毒,防攻邪傷正。

治療原理

此方以「攻邪為主」,結合:

  • 辛熱搜剔:開泄腠理,發汗驅邪(服後「出臭汗」為效驗)。
  • 毒藥攻毒:以蟲類、礦石藥直折頑毒,殺蟲止癢。
  • 外透內消:酒煎助藥力上行外達,兼活血通絡。

三、配伍特點與潛在風險提示

  1. 峻藥製劑:朱砂、雄黃含重金屬,烏頭類需久煎減毒,古法強調「隔湯煮2炷香」以去其烈性。
  2. 汗法峻猛:服後臭汗出,提示腠理開泄,故「忌見風」防復感。
  3. 飲食禁忌:禁食發物(豬羊、辛辣等),防濕熱助邪。

此方反映古代「以毒攻毒」思維,今人需審慎辨證,非典型頑疾勿輕試。

傳統服藥法


上各為極細末,入前膏子內,搜和為丸,如彈子大,每藥4丸,用水飛朱砂為衣,次用金箔1片為衣,陰乾,不見火,不見日。
大病每用1丸,小疾半丸,放入小嘴酒瓶內,入無灰煮酒1大碗,油紙封固,隔湯煮2炷線香之久,取出熱服,以出臭汗為度,元氣厚者,隔日1服,虛弱者,3-4日1服。如大風等症,服至20丸病癒,
忌見風,戒食豬魚羊肉、雞鵝、麩面、油膩、炙煿、煎炒、辛辣發毒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搜風散寒、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疥癬麻痺癤和癰痲風 [漢生氏病]皮膚癬菌病(手)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四肢麻痺癱瘓皮膚異色症

相同名稱方劑


搜風換骨奪命丹, 出處:《瘍科選粹》卷六引《良方》。 組成:真五加皮(洗淨)1斤8兩,豬牙皂角(去殼)1斤8兩,茅山蒼朮1斤(米泔水洗,曬乾),麻黃(去根節)5斤,紫背浮萍(隔水曬乾蒸過)2斤,上5味,用長流水1桶,砂鍋內煎至一半,再入水煎,如此3-4次,細絹濾過,煮熬成膏入後藥末:川烏(黑豆煮過)1兩,土木鱉子(去油)1兩,角沉香(黑色者)1兩,廣木香(不見火)1兩,真血竭(嫩紅者)1兩,滴乳香(炒)1兩,明天麻(大者)1兩,南星(醋炙3次)1兩,羌活(洗)1兩5錢,荊芥穗1兩3錢,防風(洗去土,去蘆)1兩3錢,錦紋大黃(大塊,滋潤者)1兩3錢,白僵蠶(去絲嘴足)1兩2錢,川甘松(去土)7錢,蒼耳子(去土,炒)7錢,白芷梢(洗)7錢,真沒藥(另研)7錢,白蒺藜(去刺)7錢,薑黃7錢,川當歸(去蘆,酒洗)7錢,皂角刺(去尖,去木)7錢,真當門子麝香3錢,大風子(去殼油)5錢,牛蒡子5錢。 主治:大麻癩風,紫雲風,白癜風,鵝掌風;一切寒濕,手足拘攣,遍身骨節痠痛,麻木不仁,走氣刺痛;破傷風;諸般疔腫、癰疽惡毒;楊黴瘡,已結毒或末結毒;遍身疥癩風癬膿窠等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