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左湯

QI ZU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一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肝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3%
心經 11%
大腸經 6%
腎經 5%
膽經 5%
膀胱經 4%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起左湯」中包含烏藥,主要原因有二:

  1. 行氣止痛: 烏藥性溫,味辛,歸肝、脾經,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起左湯為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痛等症的方劑,烏藥能疏肝理氣,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2. 溫腎助陽: 烏藥亦有溫腎助陽的作用,對於寒邪客於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陽痿等症有一定的療效。起左湯中若患者伴有腎陽虛證,烏藥亦可起到溫補腎陽的作用,使治療更全面。

綜上所述,烏藥在「起左湯」中起着行氣止痛、溫腎助陽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是方劑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起左湯」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如下: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起左湯主要治療風寒咳嗽,痰多而黏,咽喉不利等症狀,桔梗可以幫助宣通肺氣,利咽開音,化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狀。
  2. 散結消腫:桔梗還具有散結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液流通,排除積聚在體內的痰液和水腫。起左湯中其他藥材如麻黃、杏仁等也具有一定的散結消腫功效,與桔梗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

起左湯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消脹: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化痰止咳的功效。起左湯以理氣止痛為主,枳殼可疏肝理氣,消除胸腹脹滿,緩解疼痛。
  2. 降逆止嘔:枳殼還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因氣滯、痰阻導致的嘔吐,起左湯中加入枳殼可以緩解症狀。

因此,起左湯中加入枳殼,是為了更好地達到行氣消脹、降逆止嘔的功效,以緩解胸腹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起左湯」中包含秦艽,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濕、止痺痛:秦艽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痺痛之效。起左湯主治風寒濕痺,四肢麻木疼痛,因此加入秦艽以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2.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秦艽亦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功。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秦艽可幫助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起左湯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寬中:橘紅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寬中、化痰止咳的功效。起左湯常用於治療胸悶氣滯、咳嗽痰多等症狀,而橘紅能疏肝解鬱、行氣消痰,有助於緩解胸悶氣滯,使氣機通暢。
  2. 降氣止咳:橘紅能降肺氣,止咳化痰,對於氣逆上衝、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起左湯常用於治療外感咳嗽、痰多粘稠等病症,橘紅的降氣止咳作用,能幫助患者緩解咳嗽症狀,使痰液易於排出。

「起左湯」中使用生地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起左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用於清瀉心火,涼血止血,緩解因心火亢盛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亦具滋陰潤燥之功,可滋養心陰,緩解因陰虛火旺導致的燥熱症狀。起左湯中加入生地黃,可有效改善陰虛體質,並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功效。

「起左湯」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性辛溫,入肺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起左湯治療的是痰濁阻滯、氣機不暢的症狀,而半夏能有效去除痰濁,暢通氣機,使氣血運行順暢。
  2. 降逆止嘔:半夏亦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起左湯多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能降逆氣,止嘔吐,使胃氣下降,達到止嘔的效果。

因此,半夏在起左湯中發揮著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治療痰濁阻滯、氣機不暢,以及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具有重要的作用。

起左湯中包含茯苓,主要是因為茯苓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利水滲濕: 起左湯主治水腫,而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有助於消除水腫。
  2. 健脾益氣: 起左湯中常伴隨脾虛濕困的症狀,而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根本上改善水腫。

因此,茯苓在起左湯中起到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雙重作用,是其重要的組成成分。

起左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燥濕: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起左湯主治濕熱蘊結,證見胸悶脘痞、腹脹便溏、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等。黃芩能清熱瀉火,燥濕化痰,有助於消除濕熱之邪,改善患者症狀。
  2. 涼血止血: 黃芩亦有涼血止血之效。起左湯中可能存在血熱妄行的情況,黃芩能清熱涼血,起到止血的作用,穩定病情。

「起左湯」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循環: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治療因氣血瘀阻所致的左心房顫動、心悸氣短等症狀。
  2. 補血養心,益氣安神:當歸具有補血養心的功效,能改善心氣不足、心血虧虛所引發的心慌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同時,其安神定志的藥性,可減輕因心悸不安所致的精神緊張和焦慮。

總而言之,當歸在「起左湯」中扮演著活血化瘀、補血養心、益氣安神的角色,有助於治療心臟相關疾病,改善患者症狀。

「起左湯」方劑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 緩解疼痛,止痛安胎: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功。孕婦小腹疼痛多因氣血不足,或肝氣鬱結所致,白芍可養血柔肝,緩解疼痛,並能安胎止痛。

二、 調和藥性,保護脾胃: 起左湯中含有桂枝,性溫,容易傷脾胃,白芍性微寒,可以調和桂枝的溫熱之性,保護脾胃免受燥熱之傷。

起左湯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有二:

一、袪風散寒: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痙之功效。起左湯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筋骨麻木等症,而羌活可有效驅散體內寒邪,緩解疼痛,改善麻木感。

二、通絡止痛:羌活還具有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起左湯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搭配,可促進氣血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改善風寒濕痹所導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起左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能。起左湯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痺、心痛、心悸等症,川芎可以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胸部疼痛和心慌等症狀。
  2. 昇陽舉陷: 川芎具有昇陽舉陷的功效,可助於提升陽氣,改善氣血循環,緩解氣虛所致的頭昏、乏力、心慌等症。對於起左湯治療的某些症狀,川芎能起到輔助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起左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起左湯中藥材性味偏寒涼,如柴胡、黃芩等,而甘草性甘溫,能夠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過度傷陽,使藥性更為平和,更易於人體接受。
  2. 緩解副作用:甘草具有解毒、緩解副作用的作用,可以減輕柴胡等藥材對胃腸道的刺激,避免出現腹瀉、噁心等不良反應,提升患者的服藥體驗。

「起左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止痛化痰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悶、腹痛等症狀,枳實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2. 消食導滯: 枳實能消食積,化痰濁,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起左湯」中加入枳實,能有效地改善氣滯血瘀、食積不化等症狀,達到止痛、消積、化痰的功效。

起左湯中加入細辛,主要是利用其辛溫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起左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風寒咳嗽,而細辛可以散寒解表,溫肺止咳,同時也能緩解患者伴隨的頭疼、鼻塞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起到協同治療的作用。因此,細辛是起左湯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增強方劑的療效。

「起左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痰止咳: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痰多咳嗽,特別是寒痰、溼痰者,天南星可以有效地將其化解,從而緩解咳嗽症狀。

2. 醒脾開胃: 天南星亦可醒脾開胃,助消化。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天南星可起到開胃健脾的作用,改善消化功能。

因此,在「起左湯」中加入「天南星」,旨在通過其祛痰止咳、醒脾開胃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起左湯」及其組成藥材介紹

中藥方劑「起左湯」 是一個複雜的方劑,由多種中草藥組成。這些草藥具有不同的藥理作用,共同作用以治療各種疾病。

以下是中藥方劑「起左湯」的組成藥材及其藥理作用: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橘紅常用於治療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橘紅藥食同源,但性溫,不宜過量服用,以免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

  • **羌活:**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羌活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預防和治療感染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清熱瀉火的功效主要表現在能夠清虛熱、瀉火之功,尤其擅長清骨蒸潮熱,是治療陰骨蒸潮熱的常用藥。祛風除濕的功效則體現在祛除體內風濕之邪,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以及清熱祛濕,使濕熱之邪從體內排出。清熱利尿的功效是通過清熱滋陰,使虛熱之邪得以緩解而實現,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皆可強筋骨,強筋骨為其要義。

  •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但天南星有毒,內服須謹慎,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

  •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可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

傳統服藥法


烏藥(童便煮)1錢,桔梗、枳殼(炒)、秦艽、橘紅、生地、半夏(薑炒),白茯苓1錢,黃芩(酒炒)1錢,當歸(酒洗)7分,芍藥(酒炒)7分,羌活7分,川芎7分,甘草(炙)5分,枳實(去穰,炒)5分,細辛2分,南星(炮)8分。
心神不寧,加茯神、遠志、歸身。
上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起左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因此,在服用起左湯前,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用藥安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貧血心肌梗塞低血壓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半身或下肢麻木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起左湯,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烏藥(童便煮)1錢,桔梗8分,枳殼8分(炒),秦艽8分,橘紅8分,生地8分,半夏(薑炒)1錢,白茯苓1錢,黃芩(酒炒)1錢,當歸(酒洗)7分,芍藥(酒炒)7分,羌活7分,川芎7分,甘草(炙)5分,枳實(去穰,炒)5分,細辛2分,南星(炮)8分。 主治:中風,氣厥、痰厥、血虛,癱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