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酒煎湯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藥效: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酒性溫熱,能活血通絡,助藥力滲透,提升藥效。尤其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酒能助其行血止痛,更適合治療血瘀、經期不順等症狀。
- 改善藥性: 部分中藥材性寒涼,單獨服用可能傷及脾胃,酒能溫中散寒,緩解藥性寒涼對胃部的刺激,使藥物更易吸收,減少副作用。例如,當歸配伍桂枝等寒涼藥材時,酒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脾胃。
酒煎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補氣作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之效。酒性溫,能促進血液循環,助藥力入血,可增強黃耆補氣作用,更有效地提升機體抵抗力。
- 調和藥性: 酒性溫熱,可緩解黃耆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利用。同時,酒可引藥入血,提高藥效,使黃耆的補益效果更加顯著。
因此,在酒煎湯中加入黃耆,不僅能增強補氣作用,還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佳,更符合臨牀應用需求。
酒煎湯方劑中加入柴胡,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增強柴胡疏肝解鬱之效: 酒性辛溫,可助柴胡疏肝解鬱之氣行散,更能達至行氣活血、解鬱止痛之效。特別適用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狀。
- 提高藥物吸收率: 柴胡性苦寒,酒性辛溫,二者相配,可調和藥性,並藉助酒性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尤其對於脾胃虛寒、寒濕凝滯者,酒性溫暖脾胃,更能促進藥物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
酒煎湯方劑中加入牛蒡子,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增強藥效: 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酒能助藥力,並能緩解牛蒡子的寒性,使其藥效更易發揮。
- 調節藥性: 酒煎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而牛蒡子性寒,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風寒濕邪的侵襲。酒的溫性可調節牛蒡子的寒性,使其藥性更趨平和,避免過寒傷正。
因此,酒煎湯中加入牛蒡子,可有效增強藥效,並調節藥性,使其更適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
方劑中以酒煎湯,並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連翹性寒,酒性溫,以酒煎可緩解寒性,提升藥效:連翹味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酒性溫熱,可助藥力直達病所,減輕連翹的寒性,避免寒涼過度。
- 酒能引藥入血,促進連翹活血化瘀作用:酒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可以促進連翹的藥效發揮,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目的,尤其是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病症,效果更佳。
中藥方劑「酒煎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藥力,促進藥效發揮: 酒性溫熱,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藥物更易於吸收,並能幫助桂枝的辛溫散寒之性,更有效地發揮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 調和藥性,減少藥物毒性: 桂枝性辛溫,若直接水煎,其藥性較為猛烈,可能刺激腸胃,而加入酒煎,酒性溫和,可以緩和桂枝的藥性,減少其對腸胃的刺激,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酒煎湯方劑中包含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升麻藥性: 升麻性微寒,味甘辛,入肺、脾、胃經。酒性溫熱,能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並能促進升麻藥性發揮,增強其疏散風寒、解表透疹、升陽舉陷之效。
- 相輔相成: 酒能助升麻藥力,升麻亦能調和酒性。升麻能解表散寒,酒能溫通經絡,二者相輔相成,更能有效地治療外感風寒、發熱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
中藥方劑中,酒煎湯使用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藥效: 酒性溫熱,善於引藥入血,而黃柏性寒,苦燥降泄,酒能助其行散熱毒,並促進藥力直達病竈,增強治療效果。例如治療濕熱下注導致的帶下病,酒煎黃柏可加強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效。
- 緩解藥性: 黃柏味苦性寒,單用容易損傷脾胃,而酒性溫和,能緩解黃柏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胃腸造成過度刺激。
酒煎湯方劑中常加入甘草,其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低藥物毒性的作用。酒性溫熱,能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溶解,甘草可以中和酒的燥熱,使藥性更為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 增強藥效: 酒有助於藥物成分的溶解和吸收,甘草可以與酒相互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能提高某些藥物的抗炎、抗菌作用,並能保護胃黏膜,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酒煎湯」是一帖專治腿部外側長毒瘡歸屬膽經的方劑,其組成藥材包括:當歸、黃耆、柴胡、牛蒡子、連翹、桂枝、升麻、黃柏、甘草。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盡等症狀。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自汗、浮腫、膿瘡等症狀。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膽汁鬱積、感冒發燒等症狀。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水腫、瘡瘍等症狀。
**連翹:**性微寒、味苦,歸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水腫、瘡瘍等症狀。
**桂枝:**性溫、味辛,歸太陽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散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身痛、惡寒等症狀。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歸腎、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性痢疾、腸炎、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氣短、乏力、咳嗽、咽喉腫痛、胃痛、腹痛等症狀。
《酒煎湯》方劑中,各味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疏風解熱、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腿部外側長毒瘡歸屬膽經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生耆2錢,柴胡1錢半,大力子1錢,連翹1錢,桂心1錢,升麻5分,川柏5分,甘草5分。
酒為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酒煎湯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作用,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酒煎湯,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一。 組成:甘草半兩(炙)。 主治:腸胃虛冷,泄瀉不止,變成白利。
酒煎湯,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組成:當歸2錢,生耆2錢,柴胡1錢半,大力子1錢,連翹1錢,桂心1錢,升麻5分,川柏5分,甘草5分。 主治:腿外側生疽屬膽經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