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煎湯這個方劑,由當歸、黃耆、柴胡、牛蒡子、連翹、桂枝、升麻、黃柏、甘草組成,其寒熱比例為熱性指數12,寒性指數12,呈現寒熱平衡的狀態。
具體分析如下:
熱性藥材:
- 黃耆: 性微溫,主要功能為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屬於溫補之藥。
- 桂枝: 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的功效,是典型的溫熱藥。
- 升麻: 性微寒,但主要作用是升舉陽氣,引藥上行,在此方中偏向利用其升散之性,帶動整體藥性的運行。
寒性藥材:
- 黃柏: 性寒,功能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是苦寒清熱之藥。
- 連翹: 性微寒,具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效,偏向清解熱邪。
- 柴胡: 性微寒,主要功能是疏肝解鬱、解熱,可以和解少陽。
- 牛蒡子: 性寒,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解毒的作用,多用於熱性病症。
平性藥材:
- 當歸: 性溫,但具有補血活血的功能,在此方中其性偏平,並非強烈的溫熱藥。
- 甘草: 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補氣益中之效,在此方中起到緩和藥性的作用。
總體而言,酒煎湯的組成既有溫熱的黃耆、桂枝,亦有寒涼的黃柏、連翹、柴胡、牛蒡子,並搭配當歸、升麻、甘草等平性藥材加以調和,整體寒熱指數均為12,呈現一個寒熱平衡的狀態,並非偏寒或偏熱的方劑。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心經 13%
脾經 12%
大腸經 10%
胃經 9%
腎經 8%
肝經 7%
膀胱經 6%
三焦經 5%
膽經 4%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此中藥方劑「酒煎湯」主要針對多條經絡的異常進行調理,從其經絡比例來看,肺經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心經、脾經和大腸經。
從經絡辨證的角度來看:
- 肺經 (Ratio: 0.171): 比例最高,提示此方劑主要針對肺經的異常。可能適用於肺經的虛證或實證,如肺氣虛、肺陰虛,或者外邪侵襲肺經所致的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
- 心經 (Ratio: 0.137): 顯示此方劑對心經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可能適用於心血不足、心陰虛等心經虛證,或者心火旺等心經實證,導致的心悸、失眠、煩躁等症狀。
- 脾經 (Ratio: 0.128): 比例較高,說明此方劑可用於脾經的調理。可能適用於脾氣虛、脾陽虛等脾經虛證,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 大腸經 (Ratio: 0.101): 顯示此方劑可影響大腸經。可能適用於大腸經氣機不暢、濕熱等實證,導致的便秘或腹瀉等症狀。
- 胃經 (Ratio: 0.098): 此方劑對胃經也有一定的作用,可能適用於胃氣虛或胃陰虛等虛證,或者胃熱等實證,導致的胃脘不適、食慾不佳等症狀。
- 腎經 (Ratio: 0.087): 此方劑可影響腎經,可能適用於腎陰虛、腎陽虛等腎經虛證,導致的腰膝痠軟、疲勞等症狀。
- 肝經 (Ratio: 0.074): 此方劑對肝經亦有作用,可能適用於肝血虛、肝陰虛等虛證,或者肝氣鬱結、肝火旺等實證,導致的脅痛、情緒不穩等症狀。
- 膀胱經 (Ratio: 0.06): 此方劑亦影響膀胱經,可能適用於膀胱氣化不利、濕熱等實證,導致的小便不利、尿頻等症狀。
- 三焦經 (Ratio: 0.05): 顯示此方劑對三焦經有作用,可能適用於三焦氣機不暢等症狀。
- 膽經 (Ratio: 0.047): 此方劑對膽經亦有影響,可能適用於膽氣鬱滯等症狀。
- 小腸經 (Ratio: 0.023): 顯示此方劑對小腸經有輕微影響,可能適用於小腸吸收不良等症狀。
- 心包經 (Ratio: 0.023): 此方劑對心包經有輕微影響,可能適用於心包虛損等症狀。
總結來說,此方劑主要針對肺經,同時兼顧心、脾、大腸等經絡的失調,具有多重調理作用,可根據具體症狀,考慮對應的經絡虛實證型進行辨證施治。
主治功效
疏風解熱:方中的柴胡、升麻和桂枝有助於疏散風熱,適合於因外感風熱致病的情況。
清熱解毒:牛蒡子、連翹及黃柏皆具有清熱解毒的屬性,能有效對抗由於熱毒引起的皮膚病變,如毒瘡、腫毒等。
活血化瘀:當歸和甘草的配合可以補血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減輕疼痛及腫脹。
消腫止痛:各味藥材共同作用,能減少腿部外側的腫脹,緩解疼痛感。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生耆2錢,柴胡1錢半,大力子1錢,連翹1錢,桂心1錢,升麻5分,川柏5分,甘草5分。
酒為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個人差異:使用前最好諮詢中醫師,根據個人的體質和健康狀況做調整。
- 酒精過敏:對酒精過敏的人應避免使用此方劑,可考慮以水煎湯替代。
- 服用時間:飲用時應注意時機,建議在餐後或遵醫囑進行服用。
- 懷孕與哺乳: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不要與某些藥物同服:如抗生素、抗凝血藥物等,建議在使用任何藥物時提前諮詢醫師。
- 觀察身體反應:使用後若有不適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就醫。
透過正確的調配與使用,「酒煎湯」能夠有效地針對毒瘡問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一定要在專業指導下進行調理。
相同名稱方劑
酒煎湯,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一。 組成:甘草半兩(炙)。 主治:腸胃虛冷,泄瀉不止,變成白利。
酒煎湯,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組成:當歸2錢,生耆2錢,柴胡1錢半,大力子1錢,連翹1錢,桂心1錢,升麻5分,川柏5分,甘草5分。 主治:腿外側生疽屬膽經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