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湯

NIU BANG Z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二十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心經 14%
肝經 11%
膽經 11%
三焦經 7%
腎經 7%
脾經 7%
大腸經 7%
胃經 7%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肺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牛蒡子湯以牛蒡子為主要藥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牛蒡子性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咽止痛的功效。其對於風熱犯肺、咽喉腫痛、癰疽腫毒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牛蒡子在方劑中起到引藥下行的作用。其性寒,能引導其他藥材向下,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效果,同時也能促進藥效發揮,達到最佳療效。

因此,牛蒡子是牛蒡子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性味功效與方劑組成相得益彰,共同發揮治療疾病的作用。

牛蒡子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燥熱之症: 牛蒡子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燥性亦強,容易耗傷陰血。當歸性溫,可補血活血,滋陰養血,與牛蒡子搭配,可有效緩解藥性燥熱,避免傷陰。
  2. 促進藥效發揮: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牛蒡子的藥效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在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時,當歸可以幫助牛蒡子消腫止痛,促進疾病康復。

牛蒡子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是針對其清熱解表、疏肝解鬱的功效。

牛蒡子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而柴胡則能疏散風熱、解表退熱,並能調暢肝氣,疏解鬱結。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表、疏肝解鬱的療效。

在臨牀上,牛蒡子湯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肝鬱氣滯等病症,柴胡的加入可以更有效地疏散風邪,解除肝鬱,提高療效。

牛蒡子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牛蒡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更有效地消除炎症,散結消腫。
  2. 疏散風熱、宣肺利咽: 連翹還可疏散風熱,宣肺利咽。牛蒡子則擅長利咽止痛,二者配伍,能更好地疏散風熱,宣通肺氣,緩解咽喉腫痛,改善呼吸道症狀。

因此,連翹在牛蒡子湯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宣肺利咽的效果。

牛蒡子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解毒,可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並能降低體溫。牛蒡子本身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兩者合用,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功效,適用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病症。
  2. 瀉火止痛:黃芩能瀉肺火、胃火,並能止痛。對於牛蒡子湯所治的咽喉腫痛、牙痛、口舌生瘡等病症,黃芩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止痛消腫的作用,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牛蒡子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牛蒡子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但較為耗氣。黃耆性溫,補氣固表,可緩解牛蒡子對人體的寒性影響,增強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使藥效發揮更為全面。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黃耆味甘,能中和牛蒡子的苦味,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同時,黃耆與牛蒡子相輔相成,共同增強抗菌消炎、抗腫瘤等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牛蒡子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的功效。牛蒡子本身具有 疏散風熱、宣肺透疹 的功效,但對於某些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導致的病症,僅憑牛蒡子可能無法完全奏效。

地骨皮的加入,可以協同牛蒡子 清熱解毒,更有效地 消散熱毒,並 涼血止血,避免熱毒傷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對於熱毒壅盛、發疹瘙癢的患者,地骨皮可以協助牛蒡子清除熱毒,促進疹子消退,同時減輕瘙癢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牛蒡子湯

**組成:**牛蒡子, 當歸, 柴胡, 連翹, 黃芩, 黃耆, 地骨皮

**主治功效:**痘痘密集而且身體發熱,連續好幾天都沒有好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柴胡

  • 清熱瀉火
  • 疏肝解鬱
  • 平肝息風
  • 止咳化痰
  • 散風熱、發汗解表

2. 當歸

  • 補血活血
  • 調經止痛
  • 止血
  • 活血化瘀
  • 止咳平喘

3. 地骨皮

  • 清虛熱
  • 清熱瀉火
  • 清熱涼血
  • 止血

4. 黃芩

  • 清熱燥濕
  • 瀉火解毒
  • 涼血止血
  • 除熱安胎
  • 清熱瀉下
  • 排膿消腫
  • 清熱解毒
  • 降氣
  • 利尿

5. 黃耆

  • 補氣
  • 固表
  • 升陽
  • 利水消腫

6. 連翹

  • 清熱瀉火
  • 散風熱
  • 清熱解毒
  • 散結
  • 排膿
  • 利水消腫
  • 止嘔

7. 牛蒡子

  • 散風熱
  • 發汗解表
  • 清熱瀉火
  • 清肺熱利咽
  • 利水消腫
  • 清熱解毒

總結:

中藥方劑「牛蒡子湯」具有清熱解毒、散風熱、發汗解表的功效,臨牀上用於治療痘痘密集而且身體發熱,連續好幾天都沒有好轉的症狀。方中各味藥物配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散風熱、發汗解表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痘痘密集而且身體發熱,連續好幾天都沒有好轉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陳皮1錢,牛蒡子1錢,山梔1錢,金銀花1錢,甘草1錢,瓜蔞仁1錢,黃芩1錢,天花粉1錢,連翹1錢,角針1錢,柴胡5分,青皮5分。水2鐘,煎8分,加酒1杯和勻,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麻疹初起,疹出不暢,身熱煩躁,口渴欲飲,舌紅苔黃,脈浮數。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兒、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乳腺炎乳房腺體瘤白喉癤和癰急性會厭炎咽喉痛

相同名稱方劑


牛蒡子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二。 組成:葛根2錢,貫眾2錢,甘草2錢,江西豆豉2錢,牛蒡子(半生半熟,研)2錢。 主治:時毒熱甚,腫痛,脈浮數而無力者。

牛蒡子湯, 出處:《會約》卷二十。 組成:牛蒡子(炒,研)8分,歸身8分,炙草8分,柴胡8分,連翹8分,黃芩(酒炒)8分,黃耆(生用)8分,地骨皮8分。 主治:痘密身熱,連日不退。

牛蒡子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四引《濟生》。 組成:牛蒡子、玄參、升麻、桔梗(去蘆)、犀角、木通(去節)、黃芩、甘草各等分。 主治:風熱上壅,咽喉腫痛,或生乳蛾、瘡癰、纏喉風。

牛蒡子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陳皮1錢,牛蒡子1錢,山梔1錢,金銀花1錢,甘草1錢,瓜蔞仁1錢,黃芩1錢,天花粉1錢,連翹1錢,角針1錢,柴胡5分,青皮5分。 主治:乳癰、乳疽,結腫疼痛,不論新久,但未成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