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升麻黃耆湯中包含黃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升麻黃耆湯主要用於治療表虛汗出、氣虛乏力、瘡瘍久不收口等症,而黃耆的補氣固表作用可以提升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與方劑主治相符。
- 扶正祛邪:黃耆補氣,能增強人體正氣,抵抗外邪侵襲。升麻黃耆湯中升麻具有解表散邪的作用,黃耆則能補氣固表,兩者相輔相成,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升麻黃芪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活血,調和營衛: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升麻黃芪湯主要針對氣血不足、營衛不和所致的表虛證,而當歸可補血活血,使氣血運行通暢,協同黃芪補氣,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 改善循環,促進藥效發揮:當歸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利用,使藥力更好地發揮。
升麻黃耆湯中包含升麻,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升麻味苦性涼,能解表散邪,清熱解毒。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升陽舉陷: 升麻具有升陽舉陷之功,能提升陽氣,使氣血運行通暢。對於氣虛下陷所致的頭暈、乏力、自汗等症狀,能起到提升氣機、改善症狀的作用。
升麻黃耆湯的組成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解表邪,調和營衛:升麻黃耆湯主要功效為解表扶正,柴胡性微寒,善於疏解風邪,又能調和營衛,使表邪得以透達,避免風邪鬱滯於內,造成病情加重。
- 和解少陽,促進氣血運行:柴胡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少陽之效。升麻黃耆湯中,升麻、黃耆等藥物偏於升散,柴胡的加入,可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有助於氣血暢通,使正氣得以恢復。
主治功效
升麻黃耆湯主治功效分析
病機分析
根據《醫學衷中參西錄》的記載,升麻黃耆湯主要用於治療「轉胞」,即小便滴瀝不通之症。此症的病機核心在於「胞系了戾」,也就是膀胱的韌帶或組織因外力(如產時過度用力、跌墜等)或氣機紊亂而發生錯位或扭曲,導致小便的通道受阻。文中提及,患者有時因嘔吐、咳逆或側臥欠伸等動作,可短暫地排出一點小便,這也進一步印證了胞系錯位的推斷,因為這些動作可能暫時鬆動或調整了錯位的胞系,使小便得以部分排出。
治療原理
升麻黃耆湯的治療原理在於「升提」與「調氣」。張錫純認為,小便不利的病機多為氣化下陷,使下焦氣機運行不利。而「轉胞」之症更是因為胞系的錯位,導致膀胱氣機受阻。因此,治療上不能單純使用利水之藥,而應以「升提」為要。
- 黃耆: 重用黃耆,其主要作用在於補氣、健脾。文中強調「三焦之氣化不升則不降」,可見此方以升提中氣為要旨,而黃耆具有升提中氣之功效,故為方中主藥。此外,黃耆亦能利水,可助膀胱恢復正常運作。
- 升麻: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升提陽氣的功效,其「升」的作用可與黃耆協同,提舉下陷之氣,並糾正錯位的胞系,使膀胱功能恢復。
- 當歸: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效,雖然此證並非以瘀血為主因,但當歸可助通絡,改善局部的氣血運行,並幫助膀胱恢復正常功能。
- 柴胡: 柴胡能疏肝理氣、調暢氣機。在此方中,柴胡的作用在於疏理全身氣機,使氣機升降有序,從而改善因氣機紊亂而導致的胞系錯亂。
綜合分析
此方以黃耆升提中氣為主,輔以升麻提升下陷之氣,再佐以當歸、柴胡調暢氣機,使胞系得以復位,膀胱功能恢復,小便自然暢通。此方並非單純利水,而是透過升提氣機,糾正病理狀態,達致治療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原文也強調了對於水腫的治療,不應一味使用利水藥,而應根據陰陽虛實辨證施治。此湯亦可應用於氣虛導致的小便不利,體現了「治病求本」的中醫思想。
傳統服藥法
生黃耆5錢,當歸4錢,升麻2錢,柴胡2錢。
產後小便不利:一婦人,產後小便不利,遣人詢方。俾用生化湯加白芍,治之不效,復來詢方。言有時惡心嘔吐,小便可通少許。愚恍悟日:此必因產時努力太過,或撐擠太甚,以致胞系了戾,是以小便不通。惡心嘔吐,則氣機上逆,胞系有提轉之勢,故小便可以稍通也。遂為擬此湯,一劑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升麻黃耆湯具有發汗解表、透疹的功效,因此不宜在發熱、出汗、大汗淋漓時服用。此外,升麻黃耆湯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因此不宜在尿量過多、水腫嚴重時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升麻黃耆湯,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生黃耆5錢,當歸4錢,升麻2錢,柴胡2錢。 主治:轉胞,小便滴瀝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