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經的運行時間是早上5點至7點,此時也是大腸運行的時間,最適當的養生方法就是要在這段期間內排便、排出體內的毒素。肺經與大腸經互為表裡經絡,因此通常肺經異常的人,大腸經也會同時異常。也就是說肺有病的人,通常大腸也會有病。因此正確的大腸經養生法,必須結合肺經養生,因此也必須參考肺經。
在雲端中醫的資料庫裡,多數人的大腸經能量都是相對強旺的,從名稱看來,手陽明大腸經是陽氣極盛的大腸經絡,主治陽症、實症,除了能治療大腸經的各種疾病外,還能治療身體其他疾病。大腸經經絡走向從手走到頭,起於手食指指甲邊的商陽穴,止於迎香穴。左右各對稱一條大腸經,各有20個穴。
本文是大腸經簡介,若要更深入了解大腸經,可以點選此頁面進行完整了解: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是屬於陽經,運行時間是早上5:00-7:00。所以大腸經有病的人,通常會在早上的時候特別嚴重。由於大腸經在這段時間運行,因此如果能夠在這段期間內大便,將會是最佳的排毒方法。 我們分
詳細了解「手陽明大腸經」...按摩大腸經,改善肩頸痛且預防肝病
按摩大腸經,是直接改善大腸經最快的方法。按摩大腸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需要拘泥穴位,只要看著大腸經的經絡圖,在大腸經上臂部分塗抹按摩油,從合谷穴往上按摩,一直按摩到曲池穴附近,找到痛點時代表該區域有阻塞,請多花一些時間按摩該部位。
由於大腸經氣血最終會往下走到大腸,因此也必須同時按摩腹部,找出腹部較硬部分,揉開腹部阻塞筋結,即可疏通大腸經氣血阻塞。
中醫理論中,有許多基於陰陽五行的對應關係,由於肝經與大腸經之間存在著「臟腑別通」關係,這兩條經絡的交互影響極為巨大。因此一位肝臟或肝經能量不佳的人, 通常同時會有大腸的疾病。因此按摩大腸經也可以疏通肝經,預防肝臟疾病。
許多人的長期「肩膀酸痛」困擾,是因為透過長期夜間熬夜或失眠,影響肝經之後,反射在大腸經之上。因此大腸或大腸經的疾病根源可以說是在肝臟或肝經,雲端經絡系統的使用者可以實際進行檢測加以印證。
依照系統經絡數據統計,多數人的體質是「上熱下寒」,總是想喝冰水,但是兩腳卻是冰冷的,因為體內的火氣都保留在上半身,形成了「上實下虛」。這個上實的陽氣主要就是大腸經,因此經常按摩大腸經可以消除上半身體內多餘的熱,改善上熱下寒的體質現象。
按摩點揉大腸經上幾個重要穴道
另一種按摩大腸經的方法,是在重要的幾個穴位上按摩,這些穴位都有特別的功效,經常按摩這些穴位除了可以改善大腸經的健康度之外,也可以預防及治療這些症狀與疾病。
商陽穴:主治便秘、卒中風、咽喉腫痛、熱病昏迷。大腸內熱或咽喉腫痛時,可用放血針刺破放血,效果非常快速!
二間穴:主治腰痛、眼睛痛,治療時取用交叉治療法,即左邊腰痛取右手上的二間穴,右邊腰痛取左手上的二間穴。
三間穴:可以提神、改善眼睛痛,整天沒有精神且疲勞者,可以按揉此穴,此穴還能改善過敏,三叉神經痛、腦供血不足。
合谷穴:此穴可以說是所有穴位裡功效最強大的,能治療數百種疾病,例如:牙痛、經痛、頭面部疾病、腸胃病、暈厥急救、各種痛症、腸胃病,嘔吐、腹瀉、便秘、腹部脹痛、胃脹胃痛…等等。 經常按摩大腸經,可以疏通肝經的氣血阻滯,因此古人喜 歡在針灸時直接運用「合谷穴」與「太衝穴」,兩手一 起下針叫做「四關穴」,就是因為這兩個穴幾乎是百病通 治,在臨床上運用起來是很有效的。
溫溜穴:可以驅寒、治療急性腹痛,手腳冰冷、手心冒冷汗…等等。
曲池穴:經常被用來降血壓、排毒祛痘、治療一切熱病、明目醒腦、改善各種皮膚病,例如面部長痘痘。基於中醫的對應關係,按摩此穴也可以治療膝蓋痛。
迎香穴: 此穴經常按摩可以治療鼻塞,許 多經常鼻塞的人可以透過按摩此穴達到立即疏通鼻塞的效果。
二間穴:主治腰痛、眼睛痛,治療時取用交叉治療法,即左邊腰痛取右手上的二間穴,右邊腰痛取左手上的二間穴。
三間穴:可以提神、改善眼睛痛,整天沒有精神且疲勞者,可以按揉此穴,此穴還能改善過敏,三叉神經痛、腦供血不足。
合谷穴:此穴可以說是所有穴位裡功效最強大的,能治療數百種疾病,例如:牙痛、經痛、頭面部疾病、腸胃病、暈厥急救、各種痛症、腸胃病,嘔吐、腹瀉、便秘、腹部脹痛、胃脹胃痛…等等。 經常按摩大腸經,可以疏通肝經的氣血阻滯,因此古人喜 歡在針灸時直接運用「合谷穴」與「太衝穴」,兩手一 起下針叫做「四關穴」,就是因為這兩個穴幾乎是百病通 治,在臨床上運用起來是很有效的。
溫溜穴:可以驅寒、治療急性腹痛,手腳冰冷、手心冒冷汗…等等。
曲池穴:經常被用來降血壓、排毒祛痘、治療一切熱病、明目醒腦、改善各種皮膚病,例如面部長痘痘。基於中醫的對應關係,按摩此穴也可以治療膝蓋痛。
迎香穴: 此穴經常按摩可以治療鼻塞,許 多經常鼻塞的人可以透過按摩此穴達到立即疏通鼻塞的效果。
以下分享 Youtube中關於按摩大腸經的影片:
在進行以下刮痧法進行大腸經刮痧養生之前,請先閱讀以下兩篇文章,對刮痧與拔罐具備基本理解:
運用「刮痧法」疏通大腸經
可先刮肺經(因為肺經與大腸經互為表裡)完,之後再刮大腸經,從食指開始,沿著大腸經走向,在手臂外側、橈側處刮痧,慢慢刮就會產生出痧點。刮痧完之後,必須等痧點消失之後才能再進行第2次刮痧,出痧愈來愈少之後便不能在刮痧,刮痧頻率不能太頻繁。
運用「拔罐法」疏通大腸胃經,主要在合谷穴、手三里、曲池穴位上拔罐,每次3-5分鐘。
有些人在透過經絡檢測之後,觀察自己的大腸經異常,沒有時間或預算讓人按摩、刮痧或拔罐,想要找到更簡單的方法來改善大腸經,這時候敲敲打打的簡易方法就派上用場了。
針對大腸經重點穴位進行敲拍打
敲打合谷穴:兩手合谷穴虎口交叉對擊。藉此不僅能調節血糖,對緩解牙痛、暈車也有明顯療效。
拍打曲池穴附近約 200下,通常會出痧,可改善許多熱病或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