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本草從新》~ 卷二 草部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草部 (3)

1. 薑黃

瀉、破血行氣。

味苦辛溫。色黃入脾。兼入肝經。理血中之氣。破血下氣。(辛散苦泄、專於破血、下氣其旁及者耳。)除風消腫。性更烈於鬱金。治血積氣脹。產後敗血攻心。通月經。療撲損。片子者。能入手臂。治風寒濕痹痛。(時珍曰:入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氣可知矣。)血虛者。

白話文:

藥味苦、辛、溫。顏色黃,歸脾經。同時也進入肝經。能調理血液中的氣,活血化瘀,下行氣血。(辛味能散,苦味能瀉,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行氣;其他作用都是次要的。)能祛風消腫。藥性比鬱金更烈。用於治療血瘀氣脹、產後敗血攻心、月經不通、外傷瘀血。片劑的黃芩能透入手臂,治療風寒濕痹帶來的疼痛。(李時珍說:能透入手臂治痛,說明它兼理血中之氣。)血虛的人不宜服用。

服之病反增劇。出川廣。(藏器曰:鬱金苦寒色赤、薑黃辛溫色黃、莪朮味苦色青、三物不同、所用各別、經疏云:薑黃主治、介乎三稜鬱金之間、時珍曰:薑黃鬱金莪朮、形狀功用、大略相近、但鬱金入心、專治血、薑黃入脾、兼治血中之氣、莪朮入肝、治氣中之血、稍為不同、今時以扁如乾薑者、為片子薑黃、圓如蟬腹者、為蟬肚鬱金、莪朮形雖似鬱金、而色青不赤為異耳。)

白話文:

服用後病情反而惡化。產於四川和廣西。(《藏器》說:鬱金苦寒色赤、薑黃辛溫色黃、莪朮味苦色青,三者性質不同,藥用方法也有區別。《經疏》雲:薑黃主治,介於三稜鬱金之間。《本草綱目》說:薑黃鬱金莪朮,形狀功用,大致相同,但鬱金入心,專治血癥;薑黃入脾,兼治血中之氣;莪朮入肝,治氣中之血,略有不同。現在人們把扁似乾薑的稱為片子薑黃,圓似蟬腹的稱為蟬肚鬱金,莪朮形狀雖似鬱金,但色青不赤,這是它們的區別。)

2. 蓬莪朮

瀉、行氣破血、消積。

辛苦而溫。主一切氣。又能通肝經。聚血行氣。消瘀通經。化食止痛。治心腹諸痛。冷氣吐酸。奔豚痃癖。(酒醋磨服、痃、音賢、小腹積、痃癖多見於男子、癥瘕多見於婦人、莪朮香烈、行氣通竅、同三稜用、治積聚諸病、按五積、心積曰伏梁、起臍上至心下、肝積曰肥氣、在左脅、肺積曰息賁、在右脅、脾積曰痞氣、在胃脘右側、腎積曰奔豚、在小腹、上衝至心下、治之不宜專用攻伐、恐損真氣、宜於破血行氣藥中、加補脾胃藥、氣旺方能磨積也、經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半而止、過者死、東垣五積方、用三稜莪朮、皆兼人參贊助成功。)中惡鬼疰。

白話文:

莪朮性味辛溫,為溫裏藥。它能理氣活血,疏通肝經,化瘀行氣,消食止痛。可治療心腹脹痛、氣滯嘔吐、奔豚氣(小腹積水)、痃癖(小腹積聚)。

(用法:研末與酒或醋服用。痃,讀音同「賢」,指小腹積聚。痃癖多見於男子,癥瘕多見於婦人。莪朮辛香溫烈,可行氣通竅,常與三稜合用,治療積聚諸症。按五積:心積稱伏梁,起於臍上至心下;肝積稱肥氣,在左脅;肺積稱息賁,在右脅;脾積稱痞氣,在胃脘右側;腎積稱奔豚,在小腹,上衝至心下。治療積聚時,不宜單用攻伐、瀉下的藥物,以免損傷正氣。應在破血行氣藥中,加入補益脾胃的藥物。氣足方能化解積聚。醫經說:積聚過大,不可過度治療。治療時,應使其減少一半,過度治療將會導致死亡。東垣的五積方,用三稜莪朮,都加入人參來輔助治療。)

莪朮還能治療中惡鬼祟。

(臟腑壅滯、陰陽乖隔、鬼癘憑之、利氣達竅、邪無所容矣。)虛人服之。積未去而真已竭。兼以參朮。或庶幾耳。根如生薑。莪生根下。似卵不齊。堅硬難搗。灰火煨透。乘熱搗之。(入氣分。)或醋磨酒磨。或煮熟用。(入血分。)

白話文:

當身體內部的器官和系統阻塞不通、陰陽失衡時,容易引來邪氣侵入。暢通氣血,打通經絡,讓邪氣沒有藏身之地。虛弱的人服用這種藥方,如果積結沒有消除,元氣已經耗盡。可以搭配人參和白朮,或許還有點幫助。這味中藥的根莖像生薑,鵝不食草的根長在它的根下面。它的形狀類似雞蛋,但大小不一,堅硬難以搗碎。用灰燼覆蓋並加熱,等到藥材被烤透,趁熱搗成泥。(可以進入氣分經絡。)也可以用醋磨或用酒磨。或者將其煮熟後服用。(可以進入血分經絡。)

3. 荊三稜

瀉、破血、行氣、消積。

苦平。入肝經血分。破血中之氣。(亦能通肝經聚血。)散一切血瘀氣結。瘡硬食停。老塊堅積。消腫止痛。通乳墮胎。功近香附而力峻。按化積必借氣運。專用伐克。氣愈不運。積安得去。須輔以健脾補氣為要。色黃體重。若鯽魚而小者良。醋浸炒。或麵裹煨。(三稜兩半、丁香三分為末、沸湯服一錢、治反胃、藥食不下。)

白話文:

三稜藥性苦平,歸肝經血分。能破血中的氣滯(還能疏通肝經的瘀血)。散開一切血瘀氣結。治療瘡瘍腫硬、食積停滯。消除陳年積塊沉積。消腫止痛。通乳墮胎。功效接近香附,但藥力較強。

治療積滯必須藉助氣的運轉。單純使用伐氣的藥物,氣會越發不運,積滯如何能消除。因此需要輔以健脾補氣的藥物。

好的三稜藥材顏色呈黃色,體重,形狀像鯽魚但較小。

用法:醋浸後炒用,或用麵糊包裹煨熟。(將三稜搗成細末,配上丁香三分,用沸水送服一錢,治療反胃,藥食不下。)

4. 香附

一名莎草根、宣、調氣解鬱。

氣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血中氣藥。通行十二經八脈氣分。主一切氣。(人身以氣為主、氣盛則強、虛則衰、順則平、逆則病、絕則死矣、經曰:怒則氣上、恐則氣下、喜則氣緩、悲則氣消、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勞則氣耗、又曰:寒則氣收、熱則氣泄、名九氣、以香附為君、隨證而加升降消補之藥。)利三焦。

白話文:

香附氣味芳香,辛味能驅散氣滯,微苦能降氣,微甘能調和。它是能調養血液中氣的藥物,能通達人體十二經脈和八卦脈絡的氣血,治療一切與氣相關的疾病。(人體以氣為本,氣盛則身強,氣虛則身弱,氣順則健康,氣逆則生病,氣絕則死亡。古醫書中記載:發怒時氣上衝,恐懼時氣下沉,歡喜時氣緩和,悲傷時氣消退,驚嚇時氣混亂,思索時氣鬱結,勞累時氣耗散。又說:寒冷時氣收斂,炎熱時氣發散,這稱為「九氣」之理。以香附為主要藥物,並根據病情加入升降化補的藥物。)香附還能疏通三焦。

解六郁。(痰鬱、火鬱、氣鬱、血鬱、濕鬱、食鬱。)治多怒多憂。痰飲積聚。痞滿腹脹。霍亂吐瀉。癰疽瘡瘍。血凝氣滯所致、香附末服、名獨勝丸、治癰疽由鬱怒而得者、如瘡初作、以此代茶、大凡瘡疽喜服香藥、行氣通血、最忌臭穢不潔觸之、康祖左乳病癰、又臆間生核、痛楚半載、禱張王、夢授以方、薑汁製香附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遂愈。)吐血便血。

白話文:

驅散六種鬱結(痰鬱、火鬱、氣鬱、血鬱、濕鬱、食鬱)。治療易怒易憂。痰液飲水積聚。胸悶腹脹。霍亂嘔吐腹瀉。癰疽瘡瘍。因血凝氣滯所致。服用香附末,名為「獨勝丸」。治療因鬱怒而得的癰疽。例如瘡瘍剛發作時,可以用獨勝丸代替茶。一般情況下,瘡疽喜歡服用香藥,行氣活血,最忌諱污穢不潔的物品接觸。康祖的左乳有癰病,又胸中生了核,疼痛了半年。他祈求張王保佑,夢中得到方子:用薑汁製成香附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湯送服,隨後康復。吐血便血。

崩中帶下。月候不調。(氣為血配、血因氣行、成塊者氣之凝、將行而痛氣之滯、行後作痛、氣血俱虛也、色淡亦虛也、色紫氣之熱、色黑則熱之甚也、錯經者氣之亂、肥人痰多而經阻、氣不運也、香附陰中快氣之藥、氣順則血和暢、然須輔以涼血補氣之藥、丹溪曰:能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宜與補氣血藥同用。)諸種氣痛。

白話文:

崩漏和白帶

月經不正常。

(氣和血互相配合,血由於氣的運行而流動;凝結成塊的是氣凝滯;將要排出而疼痛的是氣滯;排出後疼痛的是氣血兩虛;顏色淡也是虛;顏色紫是氣熱;顏色黑是熱很嚴重;經期紊亂是氣混亂;肥胖的人痰多而阻滯經絡,氣不運行。香附是陰部活血的藥,氣順了,血才能流暢,但是需要配合涼血補氣的藥,丹溪說:能把補血藥引到氣分而生血,應該和補氣血的藥一起使用。)

各種氣痛。

胎產百病。(時珍曰:得參朮則補氣、得歸地則補血、得木香則散滯和中、得檀香則理氣醒脾、得沉香則升降諸氣、得芎藭蒼朮、則總解諸郁、得梔子黃連、則清降火熱、得茯神則交濟心腎、得茴香破故紙、則引氣歸元、得厚朴半夏、則決壅消脹、得紫蘇蔥白、則發汗散邪、得三稜莪朮、則消積磨塊、得艾葉則治血氣暖子宮、凡氣血未虧而多滯者、最宜用之也、婦人多郁、氣行則鬱解、故服之尤效、非宜於婦人不宜於男子也、又曰:凡人病則氣滯而餒、香附為氣分君藥、臣以參耆、佐以甘草、治氣滯甚速也。)苦燥而能耗血散氣。

白話文:

懷孕生產會產生各種疾病。(李時珍說:使用黨參、山藥可以補氣;用當歸、地黃可以補血;用木香可以消散滯氣,調理內臟;用檀香可以調理氣機,醒脾化濕;用沉香可以升降各種氣機;用川芎、蒼朮可以總體解除鬱滯;用梔子、黃連可以清除火熱;用茯苓可以溝通心腎;用茴香可以打破舊有氣機,引導氣息歸於根本;用厚朴、半夏可以化解堵塞,消除脹氣;用紫蘇、蔥白可以發汗散寒;用三稜、莪朮可以消積化塊;用艾葉可以調治氣血,溫暖子宮。凡是氣血沒有虧損,但多有鬱滯的,最適合使用此方。女性多有鬱症,氣血流暢則鬱結解除,所以此方對女性尤其有效,並不只是適合女性而不適合男性。李時珍又說:一般人得病都是因為氣機鬱滯而導致身體虛弱;香附是氣分中的君藥,配以黨參、枸杞,佐以甘草,治療氣滯的效果非常快。)

但香附味苦、性燥,容易消耗氣血。

(士材曰:乃治標之品、唯氣實血未大虛者宜之、不然、恐損氣而耗血、愈致其疾矣、世俗泥於女科仙藥之一語、惜未有發明及此者。)產金華者良。生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則下走肝腎。旁徹腰膝。童便浸炒。鹽水浸炒。則入血分。青鹽炒則入腎。酒浸炒則行經絡。醋浸炒則消積聚。

白話文:

(士材說:這只是一個應付症狀的方法,只適合氣血實而不虛者使用。否則,恐怕會損害氣血,反而加重病情。世間之人拘泥於「女科仙藥」一說,可惜沒有人能明白到這一點。)產自金華的益母草是上等的。生用時,它的藥力會上升到胸膈,外達於皮膚。熟用時,它的藥力會下降到肝腎,旁及腰膝。用童便浸炒,或用鹽水浸炒,就能進入血分。用青鹽炒,就能進入腎臟。用酒浸炒,就能疏通經絡。用醋浸炒,就能消散積聚。

且斂其散。蜜水炒。制其燥性。薑汁炒則化痰飲。炒黑又能止血。忌鐵。(治聤耳出汁、香附為末、以綿杖送入。)

白話文:

將散亂的香附收斂起來,用蜂蜜炒制,可以中和它的乾燥性。用薑汁炒制,可以化解痰飲。炒至變黑,還能止血。忌諱用鐵器。(治療耳道流出液體:將香附研磨成粉末,用棉花棒送入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