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唾血」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唾血是中醫的一個常見證候,指口中不自主地流出血液。唾血在中醫上有不同的分類,根據血液的顏色、性狀、量以及伴隨的症狀,可以分為不同的證型。

血色鮮紅:如果唾血的顏色鮮紅,通常是由於肺熱引起的。肺熱可以導致肺部的血管擴張,血液容易流出。肺熱還可以導致咳嗽、胸痛、痰中帶血等症狀。

血色暗紅:如果唾血的顏色暗紅,通常是由於肺陰虛引起的。肺陰虛可以導致肺部的血液不足,血液容易流出。肺陰虛還可以導致乾咳、痰少、聲音嘶啞等症狀。

血塊狀:如果唾血呈現血塊狀,通常是由於肺熱或肺燥引起的。肺熱或肺燥可以導致肺部的血液濃稠,血液容易凝結成血塊。肺熱或肺燥還可以導致咳嗽、胸痛、痰中帶血等症狀。

量多:如果唾血的量很多,通常是由於肺熱或肺燥引起的。肺熱或肺燥可以導致肺部的血管擴張,血液容易流出。肺熱或肺燥還可以導致咳嗽、胸痛、痰中帶血等症狀。

量少:如果唾血的量很少,通常是由於肺陰虛引起的。肺陰虛可以導致肺部的血液不足,血液容易流出。肺陰虛還可以導致乾咳、痰少、聲音嘶啞等症狀。

伴隨症狀:唾血還可以伴隨有其他症狀,比如咳嗽、胸痛、痰中帶血等。這些症狀可以幫助中醫辨證施治。

唾血是中醫的一個常見證候,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中醫可以根據唾血的顏色、性狀、量以及伴隨的症狀,辨證施治,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大建中湯

  • 1.《仁術便覽》:「黃耆,附子,鹿茸(炙),地骨皮,石斛,人參,當歸,芍藥,續斷,川芎,小草(各一錢),嗽加款冬,唾血加阿膠,遺精加龍骨,怔忡加茯神。
  • 2.《奇效良方》:「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咳嗽者加款冬花,唾血者加阿膠,便精遺泄者加龍骨,怔忡者加茯神。

麻黃湯

  • 1.《內科摘要》:「麻黃湯,治肺臟發咳,咳而喘急有聲,甚則唾血。
  • 2.《証治準繩‧雜病》:「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麻黃湯。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桔梗湯。肝咳之狀,咳而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小柴胡湯。(仲景云:咳引脅痛為懸飲,宜十棗湯。丹溪云:咳引脅痛,宜疏肝氣,用青皮、枳殼、香附子等,實者白芥子之屬。
  • 3.《赤水玄珠》:「_麻黃湯_,肺臟發咳,咳而喘息有聲,甚則唾血。
  • 4.《不居集》:「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麻黃湯主之。又咳引頸項而唾血,謂之肺咳。

麻黃升麻湯

  • 1.《傷寒六書》:「若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遲,尺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血膿,手足厥,利不止者,難治,宜麻黃升麻湯。
  • 2.《松峰說疫》:「仲景治壞病篇麻黃升麻湯,雖治陰陽錯雜之唾血,但不善用之,反致害事。至《金匱》之升麻鱉甲湯,雖李彣云此方治疫癘時症,但亦用升麻,似非吐血者所宜。愚意,凡吐衄等症,藥性之升者,總在所禁也。

麥門冬湯

  • 1.《不居集》:「_麥門冬湯_(見唾血)

甘草湯

  • 1.《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燥病,口渴,咽乾,喘,咳,胸滿痛,甚則唾血,脈浮短而急,此燥邪干肺也,竹葉石膏杏子甘草湯主之;若移於大腸,則大便難,口渴,欲飲熱,脈急大在下者,麻仁白蜜煎主之。竹葉石膏杏子甘草湯方竹葉一把石膏半斤杏子三十枚(去皮尖)甘草二兩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竹葉石膏湯

  • 1.《皇漢醫學》:「治骨蒸勞熱,咳而上氣,衄血,唾血,燥渴煩悶,不能眠者。

涼膈散

  • 1.《心印紺珠經》:「夫咳嗽之疾一也。或曰:咳者,有聲而無痰;嗽者,有痰而無聲。又曰:咳為陽,嗽為陰。皆無考據。咳嗽非獨寒也,六氣皆能為嗽焉。風嗽者,頭目眩暈,痰涎不利,宜通聖散汗之,搜風丸以清之。火嗽者,口燥舌乾,喘逆唾血,宜涼膈散加當歸、桔梗以治之,大金花丸以解之。

止嗽散

  • 1.《醫學心悟》:「然外感之邪,初病在肺,肺咳不已,則移於五臟,臟咳不已,則移於六腑。須按《內經》十二經見證而加減如法,則治無不痊。經云: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者,屬肺臟,此即風寒咳血也,止嗽散加荊芥、紫蘇、赤芍、丹參。咳而兩脅痛,不能轉側,屬肝臟,前方加柴胡、枳殼、赤芍。

六味地黃丸

  • 1.《何氏虛勞心傳》:「又云:陰虛失血一症,分言之,則有嘔血吐血,或出於胃經,或出肝經;咯血,出於腎經,或出於心包;咳血,出於肝經;唾血,出於腎經,或出胃經;衄血,出於肺經,或出胃經;痰涎血者,出於脾經。合而言之,皆屬於腎。蓋腎中之真水乾,則真火炎,血亦隨火沸騰,故錯經而妄行,越出諸竅。

補肺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肺寒虛,逆滿上氣,咽中悶塞,寒從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語無音聲,舌本乾燥,吐沫唾血,不能飲食。
  • 2.《備急千金要方》:「又方,治肺氣不足,咳逆上氣,牽繩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飲食方。
  • 3.《証治準繩‧類方》:「_補肺湯_(《和劑》),治肺氣不足,久年咳嗽,以致皮毛焦枯,唾血腥臭,喘乏不已。

桑白皮湯

  • 1.《仁術便覽》:「打撲傷損,外貼內服,橘皮湯下。腰膝痛,貼患處,鹽湯下。唾血者,桑白皮湯下。以蛤粉為衣,其膏可收十年不壞,愈久愈烈。又治瘰癧,瘻瘡,並用鹽湯洗貼,酒服。凡婦人經脈不通,甘草湯下。一切疥瘡,用麻油煎滾,取出少許,和膏塗之。虎犬蛇蠍湯,火刀斧傷者,皆可內服。
  •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打撲傷損,貼藥,仍用橘皮湯下。腰膝痛,貼之,鹽湯下。唾血,桑白皮湯下。諸漏,先以鹽湯洗其諸瘡癤,並量大小,以紙攤藥貼之,並每服一粒。旋丸櫻桃大,以蛤粉為衣,其藥可收十年不壞,愈久愈烈,神效不可具述。
  • 3.《世醫得效方》:「打撲傷損,貼藥,仍以橘皮湯下。腰膝痛,貼之,鹽湯下。唾血,桑白皮湯下。諸漏,先以鹽湯洗,若諸瘡癤,並量大小,以紙攤藥貼之,並每服一粒。旋丸如櫻桃大,以蛤粉為衣,其藥可收十年不壞,愈久愈烈。神效。
  • 4.《醫便》:「發背瘡,冷水下。血氣未通,酒下。咳嗽,綿裹噙化。纏喉風,綿裹噙化。喉閉,綿裹噙化。風赤眼,山梔湯下。打撲傷損,橘皮湯下。腰膝疼痛,鹽湯下。唾血,桑白皮湯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生薑湯下。產後諸疾,當歸湯下。赤白帶下,當歸湯下。
  • 5.《馮氏錦囊秘錄》:「唾血者,桑白皮湯下。每服一丸,如櫻桃大,蛤粉為衣,其膏可收十年不壞,愈久愈妙。

芍藥湯

  • 1.《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風病,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嗌乾,肩背痛,脈浮弦而數,此風邪乘肺也,桔梗甘草枳實芍藥湯主之;若流於大腸,則大便燥結,或下血,桔梗甘草枳實芍藥加地黃牡丹湯主之。桔梗甘草枳實芍藥湯桔梗三兩甘草二兩枳實四枚芍藥三兩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滋陰降火湯

  • 1.《雜病源流犀燭》:「薄厥症者,得於大怒氣逆,陰陽奔並,不必素有病,而忽吐血以升斗計,脈弦急者是也(宜六郁湯)。唾血者,鮮血隨唾出,其原本於腎也(宜滋陰降火湯)。而其條縷判,有唾中帶紅絲者,乃是肺痿難治(宜人參平肺散)。有由熱鬱所致者(宜河間生地黃散)。有陰虛火動而唾血者(宜清唾湯)。
  • 2.《雜病源流犀燭》:「_滋陰降火湯_,〔唾血〕白芍(錢三分),當歸(錢二分),熟地,麥冬,白朮(各一錢),酒生地(八分),陳皮(七分),鹽知母,鹽黃柏(各五分),姜(三),棗(二)
  • 3.《沈氏尊生書》:「脈弦急者是也(宜六鬱湯)。唾血者,鮮血隨唾出,其原本於腎也(宜滋陰降火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