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一 臟腑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臟腑門 (1)

1. 卷一 臟腑門

,,(手太陰肺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到肺,從肺係橫出脇下,

下循MJM1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腎內骨上廉,入寸口,上魚際,

出大指之端,少商穴止。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之端,次注於手陽明大腸經。

每日寅時,周身氣血俱薈萃而注於肺。手太陰肺經,多氣而少血。) 肺主氣,

上連喉係,下通心肝之竅,司呼吸出人。居上以鎮諸臟,而壓糟粕,以行於大腸,

出納清氣,以出濁物。所受者太陽之陰,以固陽氣。所司者太陰之陽,以行陰物。

又與足太陰脾,同行氣以給眾臟,故亦名太陰。其屬則位西方金,其配則為秋令。

秋則氣化清肅,萬物賴以成遂。金則為水之母,其氣恆下行,靜時下澄於腎宮,

與水相通,經所謂母隱子胎是也。但腎為真水,天一所生,肺既為其母,

故居華說之頂,猶據天河之上源以注崑崙,而入龍門以匯於海也。其輸精臟腑,

猶在天之雨露,廣沛群生也。然嘗病燥與寒熱,以輸精布眾,或太過末及滋化,

或邪乘不得行令,故反病燥(宜滋燥飲,)反病寒熱也(寒宜紫蘇飲子,熱宜瀉肺湯,

)古人嬌臟之名所由來矣。夫肺主皮毛,而皮毛則純屬太陽之部,太陽之傷風傷寒,

汗出中風,與形寒飲冷,皆能傷肺,故其現症,如鼻塞、聲重、喘咳、氣逆、肩背痛、

嚏噴、胸滿、煩心,亦與太陽同。五志之火上炎,陰虛內爍,肝火挾心而刑金,

亦能傷肺,故其現症,如肺萎、肺癰、痿蹩、吐血、聲嘶、息有音、鼽衄、掌熱、

喘不休、口血出、皮毛焦,皆由火燥焦卷之故。若虛,則有少氣不能報息、耳聾、

嗌乾諸症。而此諸症,或由外傷,治與足太陽所感病同法。或邪盛鬱塞,

必於足太陽瀉之。若傷於內者,正氣衰,金被殘賊,必於足少陰養之,使子能助母,

而金氣不至耗泄,於足太陰培之,使母能生子,而金氣得以涵育。昔人云,補水培土,

是養金善法,洵有然也,抑猶有進者。金性下沉,隱於子胎,腎家水火兩病,

肺俱能受其害,故有時腎水上泛為痰,肺受之,則喘壅而嗽。有時腎火上凌其母,

肺受之,則喘息而鳴。皆腎氣上逆而為病也。要不外足太陽、足太陰、足少陰三經,

從而治之。 【脈 法】,《脈經》曰:肺傷者,其脈細緊浮數,其人勞倦咳唾血。

【肺病症】,經曰:風寒入舍於肺,名曰肺痺,發咳上氣。又曰:大骨活,

大肉陷。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與之期日。注曰:

肺之臟也。《難經》曰:外症,面白善嚏,悲愁欲哭;內症,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其病喘咳,灑淅而寒熱也。《靈樞》曰:肺氣虛則鼻息不利,少氣,實則喘咳,

白話文:

卷一 臟腑門

手太陰肺經從中焦開始,向下連接大腸,然後沿著胃部向上,穿過膈膜到達肺臟。從肺臟分出支脈,橫向穿過腋下,向下沿著胸腔內側走行,經過少陰心經前方,到達肘部內側,沿著腎臟內側的骨骼上緣,進入寸口(手腕內側動脈搏動處),向上到達魚際穴(拇指根部),最後到達大拇指末端,止於少商穴。其中一條支脈從手腕後方直達食指內側末端,然後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交。每天寅時(凌晨3-5點),全身的氣血都聚集到肺臟。手太陰肺經氣多血少。

肺臟主管呼吸,上連喉嚨,下通心臟和肝臟的經絡,負責呼吸的出入。肺臟位於上方,鎮壓著其他臟器,並向下推送糟粕,使其在大腸中排出。肺臟吸納清氣,排出濁氣。肺臟接受太陽經的陰氣,以固護陽氣;肺臟主導太陰經的陽氣,以運行陰氣。肺經與足太陰脾經共同運行氣血,供給全身臟器,因此也稱為太陰經。肺屬西方金,與秋季相應。秋季氣候清爽肅殺,萬物依靠它完成生長成熟。金是水的母親,其氣總是向下運行,靜止時則下沉於腎臟,與水相通,這就如同母親隱藏著胎兒一樣。但腎臟是真水,由天一生水而來,肺雖然是腎的母親,卻位於頭部,如同位於天河上游,注入崑崙山,然後流入龍門,匯入大海一樣。肺臟輸布精氣到各個臟腑,如同天上的雨露滋潤萬物一樣。但肺臟容易患燥熱和寒熱之症,如果輸布精氣過度或不足,或外邪入侵,就會導致疾病。例如,燥症(可用滋陰潤燥的藥方治療),寒熱症(寒症用紫蘇飲子治療,熱症用瀉肺湯治療)。古人稱肺為嬌臟,就是這個原因。

肺主皮毛,而皮毛屬於太陽經的範圍,太陽經受風寒侵襲(如風寒感冒),汗出受風,或感受寒涼之邪,都會傷及肺臟。因此,肺臟出現的症狀,例如鼻塞、聲音沉重、咳嗽喘息、氣逆、肩背疼痛、噴嚏、胸悶、煩躁,都與太陽經的病症相似。五志中的怒火上炎,陰虛內熱,肝火犯心而克金,也會傷及肺臟,因此出現肺萎縮、肺膿腫、肌肉萎縮、吐血、聲音嘶啞、呼吸有聲、鼻衄(鼻出血)、手掌發熱、喘息不止、咳血、皮膚乾燥等症狀,都是由於火熱燥邪所致。如果肺氣虛弱,則會出現少氣懶言、耳聾、咽喉乾燥等症狀。這些症狀,有些是外感引起的,治療方法與足太陽經病症相同;有些是邪氣盛而阻塞的,必須瀉足太陽經。如果內傷所致,正氣衰弱,肺金受損,則需滋補足少陰腎經,使腎水能夠滋養肺金;還要培補足太陰脾經,使脾土能夠生金,使肺金得以涵養。古人說“補水培土”是養護肺金的好方法,確實如此,而且還有更深一層的道理。金性下沉,隱藏於腎臟,腎臟的水火兩方面疾病,都會影響肺臟,因此有時腎水上泛成痰,肺受其影響就會喘息咳嗽;有時腎火上炎,肺受其影響就會喘息鳴聲,都是腎氣上逆所致。總之,治療肺病主要還是從足太陽、足太陰、足少陰三經入手。

【脈法】《脈經》說:肺受傷的人,脈象細弱緊緊浮數,並且容易勞累、咳嗽、吐血。

【肺病症狀】經書上說:風寒侵入肺臟,稱為肺痺,會出現咳嗽氣喘。又說:骨骼突出,肌肉消瘦,胸中氣滿,喘息不利,氣機紊亂,大約六個月就會死亡,這是從臟腑脈象上預測出來的。注釋說:肺是臟腑。 《難經》說:外在症狀是面色蒼白、經常打噴嚏、悲傷欲哭;內在症狀是右側有氣機活動,按壓時堅硬並疼痛,疾病表現為咳嗽喘息,伴有寒熱交替。 《靈樞》說:肺氣虛弱則鼻息不通暢、氣短;肺氣實則喘息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