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八,內傷外感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內傷外感門 (1)

1. 卷十八,內傷外感門

,,內傷外感,內外因所生病也。外感者,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感乎一身。

內傷者,飲食勞役七情之逆,傷及五臟。外感當瀉不當補,內傷當補不當瀉,

治法迥別。故外感有頭疼發熱之候,不可誤斂。內傷亦有頭疼發熱之候,不可誤汗。

東垣云:左手人迎脈大於氣口,為外感;右手氣口脈大於人迎,為內傷。

外感寒熱齊作而無間,內傷寒熱間作而不齊。外感惡寒,雖近火不除;內傷惡寒,

則就溫即解。外感惡風,乃不禁一切風;內傷惡風,惟惡些小賊風。外感顯在鼻,

故鼻氣不利,壅盛而有力;內傷顯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得和。外感邪氣有餘,

故發言壯厲,且先輕後重;內傷元氣不足,故出言懶弱,且先重後輕。外感手背熱,

手心不熱;內傷手心熱,手背不熱。外感頭疼不止,至傳裡方罷;內傷頭疼,

則時作時止。外感起即著床,非扶不起,筋攣骨痛;內傷怠惰嗜臥,四肢不收。

外感不能食,然口則知味而不惡食;內傷則惡食,而口不知味。外感三日後谷消水去,

邪氣便傳裡,必渴;內傷邪在血脈中有餘,故不渴。若飢餓,內傷房勞太過,

比之內傷飲食尤為不足,當大補回陽,尤恐或遲,切不可誤作外感治。

若傷寒溫病熱病濕病,比之尋常感冒,尤為險重,當按經對症,速去其邪,

切不可誤作內傷治。內傷外感之相反,而治法之不同如此,醫者安可不先了然於心,

以使了然於臨症時哉。,〔內傷脈法〕,,仲景曰:跌陽脈浮而數,浮傷胃,數傷脾,

邪氣獨留,心中即飢,邪熱不殺谷,潮熱發渴。又曰: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微,

遲者榮中寒。榮為血,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內飢,飢而虛滿不能食也。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衛氣有餘。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膈上也。

注曰:胃中有未消谷,故噫而吞酸,寸口脈緊,胸中有宿食不化,脈緊如轉索無常者,

有宿食也。東垣曰:陽脈滑而緊,滑則胃氣實,緊則脾氣傷,待食不消者,

此脾不和也。脈浮滑而疾者,此食不消,脾不磨也。《脈訣》曰:內傷勞役,

豁大不禁,若損胃氣,隱而難尋,內傷飲食,滑疾浮沉。《正傳》曰:

有寸氣口脈急大而數,時一代而澀,此飲食失節,勞役過甚,太過之脈也。

右關胃脈損弱,甚則隱而不見,但內顯脾脈之大數浮緩,時一代,此飲食不節,

寒溫失所之脈也。右關脈沉而滑,此宿食不消之脈也。丹溪曰:宿食不消,

則獨右關脈沉而滑。經云:脈滑者,有宿食是也。〔外感脈法〕,東垣曰:

左手人迎脈緊盛,大於氣口一倍,為外感之邪。李士材曰:左為人迎,辨外因之風,

以左關乃肝膽脈,肝為風臟,故曰人迎緊盛作傷於風,勿以外因,兼求六氣。

,,鰲按:士材專論人迎,故但主風,若云外感,則統言六淫之邪自外相感者,

其脈各詳於諸雜病中,故玆不臚列。〔辨內外傷症〕,,方廣曰:外感內傷,

乃病之大關鍵,丹溪言內傷症,皆以補益為主,看所挾而兼用藥。但先生之言,

引而不發,予今補之。如內傷挾外感者,則於補中益氣湯內,春加川芎柴胡防風

白話文:

(原本就有些虛弱卻未發病,現在我要幫他補強。)如果有人同時有內傷和外感,就在補中益氣湯裡加入川芎、柴胡、防風。

荊芥、紫蘇、薄荷,夏加葛根石膏、麥冬、薄荷、升麻、柴胡,秋加羌活、防風、

白話文:

夏季:荊芥、紫蘇、薄荷,可加入葛根、石膏、麥冬、薄荷、升麻、柴胡。

秋季:在夏季的基礎上,可加入羌活、防風。

荊芥,冬加麻黃桂枝乾薑之類。《入門》曰:若顯內症多者,

白話文:

荊芥,冬天時加入麻黃、桂枝、乾薑之類的藥材。《入門》這本書說:如果病人明顯有內科方面的症狀較多,

則是內傷重而外感輕,當以補養為先。若顯外症多者,則是外感重而內傷輕,

宜以發散為主。,〔內傷原由症治〕,,《入門》曰:飲食傷,食養陰,飲養陽,

飲食無過,則入於口,達於脾胃,入於鼻,藏於心肺,氣法相承,陰陽和調,

神乃自生。說精順五氣以為靈,若食氣相惡,則傷其精。神受五味以成體,

若食味不調,則傷其形也。又曰︰勞倦傷,手按心口不痛。飲食傷,手按心口痛。

王安道曰:勞倦傷,誠不足也。飲食傷,尤當於不足之中,分其有餘不足。何者?

飢餓不飲食,與飲食太過,雖皆失節,然飢餓不飲食者,胃氣空虛,此為不足,

固失節也。飲食自倍而停滯者,胃氣受傷,此不足之中兼有餘,亦失節也。東垣曰:

勞倦亦有二焉,勞力純傷氣,勞心兼傷血,房勞傷腎,與勞倦相似,七情動氣,

脈與飲食無二。鰲按:食傷與不能食,另詳源流於後,

此條特因前人言勞倦飲食二傷雜出,故類摘於此。(以上言勞倦飲食二傷之異)。

《內經》曰︰勞則氣散氣短,喘促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又曰:陰盛生內熱,

奈何?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氣熱,

熱氣燻胸中,故內熱。《入門》曰︰經言陰虛生內熱,勞倦傷之原也。說此陰虛,

指身中之陰氣,與水谷之味耳。又曰:房勞傷腎,與勞倦相似,均一內傷發熱症也。

勞倦因陽氣之下陷,宜補其氣以升提之。房勞因陽火之上升,宜滋其陰以降下之。

一升一降,迥然不同。又曰:七情動氣,脈與飲食無二。說飲食七情,俱能閉塞三焦,

燻蒸肺胃清道,肺為氣主,由是而失其傳化之常,所以氣口脈獨緊且盛,

其症嘔泄痞滿腹痛亦相似。但傷食則惡食,七情難作飽,卻不惡食。

東垣曰︰喜怒不節,起居不時,有所勞倦,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火旺則乘脾土,

脾主四肢,故困熱,無氣以動,懶於言語,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不安,

當息心靜坐以養其神,以甘寒瀉其熱火,酸味收其散氣,甘溫調其中氣。

《正傳》,曰︰經言勞者溫之,損者益之。夫勞則動之太過,而神不寧矣,故溫之,

溫者,養也,溫之者,調其飲食,適其起居,從容以待其真氣之複常也。

東垣乃謂宜溫藥以補元氣而瀉火邪,又以溫能除大熱為《內經》所云,而考《內經》,

並無此語,不能無疑也。又經言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其溫字,亦是滋養之,義,

非指溫藥也(以上單言勞倦傷)。《內經》曰︰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又曰: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注曰:陰,五臟也。丹溪曰:傷食症,

亦有頭痛發熱,但身不痛為異耳。又曰︰補脾胃藥內,必用心經藥,以火能生土故也。

古方用益智仁正是此意。又曰:張易老枳朮丸,用白朮二兩補脾,枳實一兩消痞,

白話文:

古方中使用益智仁的用意恰好符合這個道理。另外,張易老的枳朮丸,採用二兩白朮補益脾胃,一兩枳實消散痞滿。

東垣加陳皮一兩和胃,一補一瀉,簡而又當,故能治飲食不消,心下痞悶之症。

說以用藥大法,所貴服之強人胃氣,令益厚,雖重食、猛食、多食,亦不複致傷也。

又曰:酒雖與水同體,然傷於腸胃,則升之不散,降之不下。鬱於氣分,

逐氣升降而半有消耗,如人飲醇酒,則小便少,此其可驗,故治法宜汗,

宜利小便為主,後世與傷飲食法同治,大謬。又曰:酒性喜升,氣必隨之,痰鬱於上,

尿澀於下,肺受賊邪,金體必燥,恣飲寒涼,其熱內鬱,肺氣得熱,必大傷耗,

其始病淺,或自汗,或心脾痛,尚可發散而去之。及久而病深,則為消渴,為黃疸,

為肺萎,為內癖,為鼓脹,為失目,為哮喘,為勞嗽,為癲癇,為難明之疾,

可不慎乎。《得效》曰:久飲酒者,臟腑積毒,致令蒸筋傷神,腐腸損壽。東垣曰:

飢餓胃虛為不足,故須補益。飲食停滯為有餘,故須消導。又有物滯氣傷,

必須消補兼行者。亦有物暫滯而氣不甚傷者,宜消導獨行,不須兼補。

亦有既停滯而複自化者,不須消導,但當補益(以上單言飲食傷)。《回春》曰:

脾胃俱實,則過時而不飢,多食而不傷。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與之食則少食,

不與則不思食,飢飽不知。又曰︰食少而肥者,難肥而四肢不舉,說脾困邪勝也。

食多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雖多食而不能生肌也(以上言脾胃虛實)。

東垣曰:食入則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虛弱也。又曰:脾胃不節,損其胃氣,

不能尅化,散於肝,歸於心,溢於肺,食入則昏冒欲睡,得臥則食在一邊,氣暫得舒,

是知升發之氣不行也。《回春》曰:勞傷者,過於勞役,耗損元氣,脾胃虛衰,

不任風寒,故昏冒(以上言食後昏倦)。《入門》曰:凡內傷脾胃,始則四肢困熱,

無氣以動,表熱自汗,心煩不安,胃氣熱,熱氣燻胸中,為內熱症,

宜以甘溫補中益氣。東垣曰:凡脾胃症,調治差誤,或妄下之,則末傳為寒中,

複遇時寒,則四肢厥逆,心胃絞痛,冷汗出。夫六氣之勝,皆能為病,惟寒毒最重,

陰主殺故也,宜溫胃益中(以上言內傷病,始為熱中,終為寒中)。《原病》曰:

四方溫涼不同,嗜欲因以成性,若移舊土,多不習伏,必以飲食入腸胃,腸胃不習,

疾病必生,故有不伏水土病。《入門》曰:不伏水土病,與濕瘴同原,

皆可隨水土風氣冷熱,加減用藥,然總宜以扶脾健胃為主,

不可妄治(以上言不伏水土病與內傷同)。

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雖不中邪,病從內生,身體日減,氣虛無精,

病深無氣,灑灑然時驚,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內奪於榮。注云:血為憂煎,

氣隨悲滅,故外耗於衛,內奪於榮也。說人如憤恨必傷肝,思慮必傷脾,大棗必傷肺。

若後貧後賤之人,憂愁思慮,憤恨悲哀,無一不有,故內傷臟腑,傷則各經火動,

並傷元氣,日漸日深,病發則飲食無味,神倦肌瘦也,

治之可不察其由哉(宜內服鎮心丹升陽順氣湯,外用香鹽散,日擦牙齒,自愈)。

白話文:

治療上難道不需要找出病因嗎?(建議內服鎮心丹和升陽順氣湯,外用香鹽散,每天刷牙,可以自癒)

,,〔脫營失精治法〕,東垣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恚怒悲忿,憂思恐俱,

皆損元氣。心者神之舍,心君不寧,化而為火,火者土神之賊也,故曰陰火太盛,

經營之氣不能頤養於神,乃脈病也。人心之神,真氣之別名也,得血則生,

血生則脈旺。脈者,神之舍,若心生凝滯,則七神離形,而脈中惟有火矣。善治病者,

惟在調和脾胃,使心無凝滯,或生歡欣,或逢喜事,或居溫和,或食滋味,

或見可欲事,則爽然如無病矣,說胃中元氣得舒伸故也。,鰲按:東垣此論,

雖未專主脫營失精病,而脫營失精病所以調治安養之者,亦當如是,故錄之。

治內傷諸藥要品消導積滯(山楂草果檳榔神曲,麥芽京三棱枳實枳殼紅曲厚朴

白話文:

治療內傷的藥物中,以下藥品可以幫助消除積滯:

  • 山楂
  • 草果
  • 檳榔
  • 神曲
  • 麥芽
  • 京三棱
  • 枳實
  • 枳殼
  • 紅曲
  • 厚朴

橘紅蓬莪朮砂仁,谷芽,藿香萊菔子)開解鬱結(青皮陳皮砂仁蔻仁,枳殼枇杷葉,枳

白話文:

  • 橘紅、蓬莪朮、砂仁、麥芽、藿香、萊菔子:疏通鬱結。
  • 青皮、陳皮、砂仁、蔻仁、枳殼、枇杷葉、枳實:消食化滯。

鬱金蘇子烏藥木通紫厚朴木香檀香藿香蒼朮降香)補益虛衰(人參,白朮歸身,山藥

白話文:

補氣藥: 鬱金、蘇子、烏藥、木通、紫厚朴、木香、檀香、藿香、蒼朮、降香

補益虛弱藥: 人參、白朮、歸身(生地黃)、山藥

百合菟絲子黃芪蒼朮建蓮龍眼,熟地肉蓯蓉茯苓茯神扁豆子)治外感諸藥要品發

白話文:

百合、菟絲子、黃芪、蒼朮、蓮子、龍眼、熟地、肉蓯蓉、茯苓、茯神、扁豆等藥材是治療外感疾病的必備良藥。

散風寒(川芎藁本甘草白芷桔梗桑白皮細辛防風,荊芥前胡,紫蘇,苦杏仁薄荷石膏

白話文:

散風寒(中藥方劑)

成分:

  • 川芎
  • 藁本
  • 甘草
  • 白芷
  • 桔梗
  • 桑白皮
  • 細辛
  • 防風
  • 荊芥
  • 前胡
  • 紫蘇
  • 苦杏仁
  • 薄荷
  • 石膏

升麻柴胡麻黃川羌活生薑獨活細辛蔥白,桂枝乾薑)疏泄風熱(石膏知母,甘草麥冬前胡

白話文:

疏散風熱藥: 升麻、柴胡、麻黃、川芎、生薑、獨活、細辛、蔥白、桂枝、乾薑

清熱涼血藥: 石膏、知母、甘草、麥冬、前胡

竹葉,桔梗薄荷,葛根桑皮)治脫營失精方三

,,加減鎮心丹,,〔內服〕,,天冬,黃芪熟地,酒歸身各一兩半,麥冬,生地,山藥

白話文:

加減鎮心丹(口服)

  • 天冬:1.5兩
  • 熟黃芪:1.5兩
  • 熟地黃:1.5兩
  • 酒當歸:1.5兩
  • 麥冬:適量
  • 生地黃:適量
  • 山藥:適量

茯神各一兩,五味子遠志肉,人參各五錢蜜丸,朱砂為衣。

白話文:

茯神一兩、五味子、遠志肉、人參各五錢,做成蜜丸,並塗上硃砂作為外衣。

,,升陽順氣湯,,〔又〕,,黃芪二錢,人參,半夏各一錢,神曲七分半,當歸,草蔻

白話文:

昇陽順氣湯

材料:

  • 黃耆:2 錢
  • 人參:1 錢
  • 半夏:1 錢
  • 神曲:7.5 錢
  • 當歸:1 錢
  • 草蔻:1 錢

仁,陳皮,丹皮,升麻,柴胡各五分,黃柏炙草各二分半,薑三片香鹽散,,〔擦牙〕,

白話文:

人參、陳皮、丹皮、升麻、柴胡各五分,黃柏、炙草各二分半,薑三片,加香鹽散,擦牙用。

,大鼠骨一具煅炒川椒,乳香炙各二兩,白蒺藜,青鹽各一兩

白話文:

烤熟的大老鼠骨頭一支、炒過的四川花椒、烤過的乳香各二兩、白蒺藜、青鹽各一兩

,傷食,脾虛病也。脾家之氣虛,故所食之物,皆足為害。傷食之脈,左手平和,

右手氣口緊盛。傷食之症,必胸膈痞塞,噫氣如敗卵(總治宜保扁丸、平胃散

白話文:

右手的脈象緊盛。如果是飲食積滯引起的疾病,一定會出現胸腔和膈肌痞塞、噁心嘔吐出像壞雞蛋一樣臭氣的症狀(總的治療方法適用於保扁丸、平胃散)。

胃苓湯為主)。且傷食者必惡心吞酸(宜加橘皮、半夏、山梔、黃連)。

白話文:

主要使用胃苓湯。此外,因過食而傷食的人通常會噁心、反酸(可以加入橘皮、半夏、山梔、黃連)。

傷食者必多吐瀉(宜焦朮、神曲、陳皮、薑、棗)。傷食者必惡飲食(宜陳皮、山藥、

扁豆、蓮子、茯苓、自芍、山楂、砂仁、谷芽、麥芽、草果、草蔻仁)。

傷食者必不能消化(宜以谷芽、麥芽、肉豆蔻為主)。傷食者必頭疼發熱(宜石斛

白話文:

傷食的人一定會消化不良(應主要服用穀芽、麥芽和肉豆蔻)。傷食的人 一定會頭痛、發熱(應服用石斛、

柴胡、白朮、炙甘草、麥芽、陳皮、白芍)。凡此,皆其症之所兼及者也。

至於所傷之物,既種種不同(宜各用主治之藥,詳載手後)。所傷之候,又有乍傷、

宿食之各異(乍傷宜平胃散,宿食宜大安丸)。所傷之因,又有兼寒(宜理中湯丁香

白話文:

積食的不同(新近積食宜用平胃散,舊積食宜用大安丸)。積食的原因,又有兼併受寒(宜用理中湯加上丁香、

蔻仁)、兼濕(宜除濕湯加麥芽、神曲)、兼痰(宜調氣平胃散)之各殊,

白話文:

蔻仁)的情況下,如果同時有濕熱(可用除濕湯,並添加麥芽、神曲),如果同時有痰(可用調氣平胃散),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治。

皆當審所傷之輕重,元氣之虛實,臟腑之強弱,時候之寒暖,或當消導,或當補益,

或當以消導為主而兼補益,或當以補益為主而兼消導,且於消導補益之中,

或當兼疏散,或當兼滲泄,或當兼下利,各隨宜以治之,慎勿專任攻伐,致戕天和,

有太過之弊,斯稱王道。,不能食,脾胃俱虛病也。東垣云:脾胃旺,能食而肥;

脾胃虛,不能食而瘦。此之謂也。故治之者必當知不食之故,由於脾胃之虛,

急當補益(宜補中益氣湯),而不可用誅伐,使元氣愈虛,斯為要著。或補之不效,

白話文:

在緊急情況下,應當補充元氣(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而不是採取消耗元氣的方式,這樣會使元氣更虛弱,這是最重要的。如果補充無效,

更當兼補其母,使火以生土,土自健運(宜八味丸二神丸)。補母不效更當兼顧其子,

白話文:

同時要兼顧滋養腎陰(母親),這樣火(命門之火)才能生土(脾胃),脾胃才能自我運化(推薦使用八味丸、二神丸)。如果滋補腎陰無效,還應兼顧滋養心腎(兒子)。

使金不竊母之氣以自救,致脾胃益虛,則土自能保(宜茯苓、人參、、桔梗、甘草。

惟審知脾胃中或有積滯,或有實火,或有寒痰,或有濕飲,而元氣未衰,邪氣方甚者,

方可稍用消導,而仍以補益為主(宜異央散、香砂枳朮丸)。其有挾鬱者,

白話文:

可以適量使用消食導滯的藥物,但仍以補益為主(建議使用異央散、香砂枳朮丸)。如果有鬱結氣滯的,

開之(宜育氣丸)。動氣者,平之(宜異央散加木香、沉香)。上焦濕熱阻氣者,

開提之(宜枇杷葉、蘇子、杏仁、黃芩、降香、土瓜蔞皮。胃傷惡食,

白話文:

開提(治療氣鬱導致的胸悶):宜用枇杷葉、蘇子、杏仁、黃芩、降香、土瓜皮。如果胃部不適,噁心嘔吐:

絡虛風動浮腫者,和解之(宜人參、檀香泥、新會皮、炒荷葉蒂、炒粳米)。心營熱入,

白話文:

經絡空虛而導致風動水腫的人,可以採用和解法治療(建議使用人參、檀香粉、新會陳皮、炒荷葉蒂、炒粳米)。如果心營熱氣侵入,

胃汁全虧,不飢不食,假寐驚跳者,調攝之(宜鮮生地、竹葉心金銀花火麻仁

白話文:

如果胃液完全耗盡,不感覺飢餓,不想吃東西,容易做惡夢並驚醒跳起,可以採取以下調養措施(建議使用新鮮生地黃、竹葉心、金銀花、火麻仁)

麥門冬、生知母)。脾胃虛,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悶,腹脅膨脹,連年累月,

白話文:

如果脾胃虛弱,無法消化食物,就會導致胸口和橫膈處感到堵塞不暢,腹部和肋骨部位脹痛,持續很多年。

食減嗜臥,口無味者,通快之(宜消谷丸)。腹中虛冷,不能食,食輒不消,

白話文:

食慾不振、嗜睡、口無味道:應疏通腸胃(可服用消谷丸)。 胃寒腹冷,不能進食,進食後消化不良:

羸弱生病者,溫暖之(宜蒼朮丸)。時病後,胃氣未和,知飢不納者,調養之(宜茯神、

白話文:

身體虛弱容易生病的人:以溫熱藥方治療(推薦蒼朮丸)。

季節性疾病過後,胃氣尚未調和,雖然有飢餓感卻食不下嚥:以調理藥方治療(推薦茯神)。

棗仁、川石斛、知母、鮮蓮子、鮮省頭草)。夫然後脾胃益快,自然進食矣。

,,〔脈,法〕,,,《靈樞》曰:脈小而寒者,不嗜食。東垣曰:

右手氣口脈大於人迎一倍,為內傷飲食。,〔傷食不食症治〕,,,《靈樞》曰:

善飢而不嗜食,以精氣並於脾,熱氣留於胃,胃熱則消谷,谷消故善飢,胃氣上,

則胃脘寒,故不嗜食也。《內經》曰:太陰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也。

《入門》曰:惡聞食臭者,膀胱移熱於小腸也。又曰:口多嗜味,陰虛火動故也。

陰虛則口中有味,陽虛則口中無味也。丹溪曰:惡食者,胸中有物,宜導痰補脾。

又曰:不進食,服脾藥不效者,說腎氣虛弱,真元衰削,是以不能消化飲食,

譬之釜中水谷,下無火力,終日米不熟,其何能化。黃魯直日服菟絲子數匙,十日外,

飲啖如湯沃雪,亦此理也。又曰:一室女因事忤意,鬱結在脾,半年不食,

但日食蕎麥數口,或饅頭彈子大,深惡粥飯,予意脾氣實,非枳實不能開,

溫膽湯竹茹,與數十帖而安。《內經注》曰:思則氣結者,係心不散,

白話文:

用溫膽湯去掉竹茹,服用數十劑後就痊癒了。《內經注》說:思慮就會導致氣血凝結,這與心神不能散發有關。

故氣亦停留而為結也。《得效》曰:思傷脾者,脾在志為思,思則氣化不行,

精衰中脘,不得飲食,腹脹滿,四肢怠惰。

治所傷諸物主治之藥

,,傷酒(輕者葛根、葛花枳椇子、神曲、黃連、白蔻仁,甚者甘遂、黑牽牛子)。

白話文:

宿醉(症狀較輕服用葛根、葛花、枳椇子、神曲、黃連、白蔻仁,嚴重時服用甘遂、黑牽牛子)。

,,傷谷(輕者麥芽、谷芽、神曲、砂仁,甚者@內金)。

,,傷曲(萊菔子、薑,酒煎)。

,,傷茶(輕者薑黃、芝麻,甚者萸、椒、薑)。

,,傷肉(輕者山楂、阿魏,甚者硝石、硼砂)。

白話文:

肌肉受傷(輕微的可以用山楂、阿魏治療,嚴重的可以用硝石、硼砂治療)。

,,傷菜(丁香、麝香肉桂)。

,,傷蛋(蔻仁、橘紅、豆豉、薑汁)。

,,傷魚鱉(紫蘇、陳皮、木香、薑汁,白馬尿專治鱉積)。

,,傷狗肉(杏仁、山楂)。

,,傷糯米大麥面,研末酒服)。

,,傷瓜(@魚炙食,瓜皮煎湯)。

治傷食方七

,,保和丸,〔總治〕查肉二兩,半夏橘紅,麥芽,神曲,茯苓各一兩,連翹,萊菔子,

白話文:

保和丸 原料: 豬肉,兩兩 半夏,橘紅,麥芽,神曲,茯苓,各一兩 連翹,萊菔子,適當

黃連各五錢

,,胃苓湯,,〔又〕,,蒼朮,厚朴,陳皮甘草,茯苓,豬苓,白朮,桂心,澤瀉,薑

白話文:

胃苓湯。

[其他材料]:蒼朮、厚朴、陳皮、甘草、茯苓、豬苓、白朮、桂心、澤瀉、生薑。

棗,此方即平胃、五苓二散合用。又名對金錠子。

,,平胃散,,〔乍傷〕,,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大安丸,,〔宿食〕,,山楂,神曲,半夏,橘紅,茯苓,麥芽,連翹,菔子,黃連

白朮,此即保和丸加白朮一兩也。

,理中湯,,〔兼寒〕,,人參,白朮,甘草,生薑

,除濕湯,,〔兼濕〕,,蒼朮,厚朴,半夏各錢半,藿香,陳皮各七分半,甘草五分薑

七,棗二

,,調氣平胃散,,〔兼氣〕,,木香,檀香藿香,砂仁,蔻仁,烏藥,厚朴,蒼朮,陳

皮,甘草治不能食方八

,,補中益氣湯,,〔總治〕,,人參,黃芪當歸,白朮,陳皮,甘草,柴胡,升麻

,,,八味丸,,〔補火〕,,地黃,山藥,山萸,茯苓,丹皮,澤瀉,附子,肉桂

白話文:

八味丸

**功效:**補火

組成:

  • 地黃
  • 山藥
  • 山茱萸
  • 茯苓
  • 丹皮
  • 澤瀉
  • 附子
  • 肉桂

,,,二神丸,,〔又〕補骨脂四兩,肉豆蔻二兩,共為末,大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

白話文:

二神丸

【成分:】

  • 補骨脂:4 兩
  • 肉豆蔻:2 兩

【製法:】 以上兩味藥材研磨成細末。

【輔料:】

  • 大棗:49 顆
  • 生薑:4 兩

同煮爛,棗去皮核,去薑,搗丸,豁湯下三錢。

,,異央散,,〔消補〕人參,茯苓,白朮,甘草,橘紅

,,,溫膽湯,,〔脾結〕,,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實,竹茹,薑,棗,如心虛

,加人參、棗仁。心內煩熱,加黃連、麥冬。口燥舌乾,去半夏,加麥冬、

五味、花粉。表熱未清,加柴胡。內虛大便自利,去枳實,加白朮。內熱心煩,

加山梔。

,,育氣丸,,〔挾鬱〕,,木香,丁香,藿香,檀香,砂仁,蔻仁,人參,白朮,茯苓

炙草,山藥,橘紅,青皮,蓽澄茄,每末二錢,木瓜湯下。

白話文:

炙甘草、山藥、橘紅、青皮、蓽澄茄,各取二錢,用木瓜湯送服。

,,,消谷丸,〔通快〕,,神曲六兩,炒烏梅肉,炮薑各四兩,麥芽三兩,蜜丸,

白話文:

消穀丸(快速暢通)

配料:

  • 神曲:6 兩
  • 炒烏梅肉:4 兩
  • 炮薑:4 兩
  • 麥芽:3 兩

製法: 將配料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製成丸劑。

每米飲下五十丸,日三服。

,,,蒼朮丸,,〔溫暖〕,,製蒼朮二斤,神

,曲一斤,蜜丸,每三十丸,米湯下,日三服。大冷加乾薑三兩,腹痛加當歸三兩,

羸弱加炙甘草二兩。

,,諸鬱,臟氣病也。其原本由思慮過深,更兼臟氣弱,故六鬱之病生焉。六鬱者,

氣血濕熱食痰也。諸鬱之脈皆沉。六鬱所挾,則兼芤澀數緊滑緩,或沉結促代,

最宜細診。說鬱者,滯而不通之義。百病皆生於鬱,人若氣血衝和,病安從作。

有怫鬱,當升不升,當降不降,當化不化,或鬱於氣,或鬱於血,病斯作矣。

治鬱之法,不外《內經》所言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

水鬱折之數語。後之解者,以吐訓達,而以燒鹽三兩,溫湯二升畢達之義。以汗訓發,

而以升麻、柴胡、羌活、防風畢發之義。以下訓奪,而以檳榔、枳實、大黃

厚朴畢奪之義。以解表利小便訓泄,而以橘紅、蘇子、桑皮、木通、豬苓、

澤瀉畢泄之義。以遏製衝逆訓折,而以黃柏一味畢折之義。用之有應有不應,

以五者僅為一偏之治,不知立言者原無過,解之者自誤也。王安道、

張介賓皆能擴充《內經》之旨,餘因撮其要而為之論。夫達者,通暢之義。

木鬱風之屬,臟應肝,腑應膽,主在筋爪,傷在脾胃,症多嘔酸。木喜條鬯,

宜用輕揚之藥,在表疏其經,在裡疏其臟,但使氣得通行,均謂之達。若專用吐,

謂肺金盛,抑製肝木,則與瀉肺氣、舉肝氣可矣,何必吐。謂脾濁下流,

少陽清氣不升,則與抑胃升陽可矣,又何必吐。木鬱固有吐之之理,而以吐總該達字,

則未也(直達鬱湯)。發者,越之也。火鬱之病,為陽為熱,臟應心,腑應小腸、三焦,

主在脈絡,傷在陰分。凡火之結聚斂伏者,不宜蔽遏,當因其熱而解之散之,

升之揚之。如腠理外蔽,邪熱怫鬱,則解表取汗以散之。如龍火鬱甚,

非苦寒沉降之劑可治,則用升浮之品,佐以甘溫,順其性而從治之,

汗未足以概之也(宜發鬱湯)。奪者,直取之謂也。濕滯則土鬱,臟應脾,腑應胃,

白話文:

如果汗沒達到足以祛邪的程度(宜使用發鬱湯)。「奪」是指直接取之的意思。濕氣滯留則會導致脾胃鬱結,臟腑相應,脾屬土,胃屬胃。

主在肌肉、四肢,傷在血分,當理其滯。滯在上宜吐,滯在中宜伐,滯在下宜瀉,

皆奪也,奪豈止於下哉(宜奪鬱湯)。泄者,疏利之也。金鬱之病,為斂閉,為燥塞,

白話文:

都是奪取的意思,奪取豈止於下方?(適合服用奪鬱湯)泄,是疏通便利的意思。金鬱症的病症,是收斂閉塞、乾燥堵塞。

臟應肺,腑應大腸,主在皮毛、聲息,傷在氣分,或解表,或利氣,皆可謂泄。

利小便是水鬱治法,與金鬱無關(宜泄鬱湯)。折者,調製之也。水之本在腎,標在肺。

白話文:

促進小便通暢是治療水氣鬱積的方法,與金氣鬱結無關(建議使用泄鬱湯)。「折」指的是調整和調理。水氣的根本在於腎臟,而其外在表現則在肺部。

實土可以製水,治在脾。壯火可以製水,治在命門。自強可以帥水,治在腎。

分利可以泄水,治在膀胱。凡此皆謂之折,非獨抑之而巳(宜折鬱湯)。

白話文:

分利湯可以利尿,治療膀胱疾病。這些湯方都稱為「折法」,不僅可以抑制病情,還可以消除鬱結(適合使用折鬱湯)。

《內經》言五鬱之旨,其有可闡明而得之者也。而丹溪又謂病之屬鬱者八九,

須視所挾以開導之,因分氣血濕火食痰為六鬱。又謂六者有相因之勢,氣鬱則留濕,

濕滯則成火,火鬱則生痰,痰滯則血凝,血凝則食結,而遂成痞塊,

故著越鞠丸通治諸鬱。以香附理氣,川芎調血,蒼朮開濕,山梔治火,神曲療食,

白話文:

因此創造了越鞠丸來治療各種鬱症。使用香附來疏理氣血,川芎來調理血液,蒼朮來化濕,山梔來清熱,神曲來調理脾胃。

痰鬱加貝母,此以理氣為主,不易之品也。若濕盛加白朮、茯苓,血甚加桃仁紅花

白話文:

在治療痰氣鬱結時可以加入貝母,主要目的是疏通氣滯,這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藥材。如果濕氣過重,可以加入白朮和茯苓;如果血瘀嚴重,可以加入桃仁和紅花。

火盛加黃芩,青黛,食甚加山楂、厚朴,痰盛加膽星浮石,此又因病而變通之法。

白話文:

如果火氣旺盛,可以加入黃芩、青黛;如果吃得太飽,可以加入山楂、厚朴;如果痰液過多,可以加入膽星、浮石。這些都是根據病症的不同而調整配方的辦法。

又春加防風,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萸,乃經所云升降浮沉則順之,寒熱溫涼則逆之也,

白話文:

春天再加入防風,夏天再加入苦參,秋冬再加入吳萸,依照經文所述,升降浮沉就要順應之,寒熱溫涼則要逆之。

此法最為穩當。雖然,丹溪以越鞠通治諸鬱,固屬不易,而既分為六鬱,則其症其治,

又有不可不詳者。如求謀橫逆,貧窘暴怒,悲哀思慮,皆致胸滿脅痛,脈必沉澀,

是氣鬱(宜氣鬱湯,內香附、川芎、木香是要藥,又木香調氣散)。胸脅痛者,兼血鬱,

白話文:

鬱悶之氣(適用氣鬱湯,香附、川芎、木香是重要藥材,另外還有木香調氣散)。如果同時有胸肋疼痛的情形,表示還有血鬱。

盛怒叫呼,挫閃,飢飽勞役,致胸脅間常如針刺痛,或能食,小便淋,大便紅,

脈沉芤而澀,是血鬱(宜血鬱湯,內桃仁、紅花、香附,並加青黛、川芎要藥)。

白話文:

脈搏跳動緩慢、軟弱無力,並且感覺澀滯,這是由血脈鬱積所引起的。(應服用血鬱湯,其中包含桃仁、紅花、香附等,並加入青黛、川芎作為重要的藥材。)

霧露風雨,坐臥濕衣濕衫,皆致身重疼痛,首如物蒙,倦怠好臥,陰寒則發,

脈沉澀而緩,是濕鬱(宜濕鬱湯,內蒼朮、川芎、赤苓,並加白芷為要藥,又滲濕湯)。

白話文:

脈搏沉穩、澀滯且緩慢,代表體內有濕氣鬱滯(建議使用濕鬱湯治療,其中蒼朮、川芎、赤苓是必用藥物,另外再加入白芷以加強效果)。

不發熱,常覺自蒸不能解,目蒙口渴,舌燥便赤,脈沉而數,是熱鬱。或昏瞀,

或肌熱,悶之烙物,皆是熱鬱(宜火鬱湯,又青黛、香附、蒼朮、川芎、山梔為要藥)。

白話文:

如果肌肉發熱或悶熱,可以烤灸以拔除熱氣。這些都是熱氣鬱積的表現(應使用火鬱湯,其中青黛、香附、蒼朮、川芎、山梔是主要藥材)。

酸噯腹滿,不能食,黃疽鼓脹痞塊,脈緊實,是食鬱(宜食鬱湯,內神曲、蒼朮、

白話文:

胃酸反流、肚子脹滿、不能進食,黃疸、腫脹、腹中積塊,脈搏緊實,這是飲食積滯所致(可以用食鬱湯治療,其中包含神麴、蒼朮、

香附,並加山楂、醋炒針砂為要藥)。動則喘滿或嗽,寸脈沉而滑,是痰鬱(宜痰鬱湯

白話文:

香附,搭配山楂和醋炒針砂為要藥)。有活動就會氣喘咳嗽,寸脈沉穩且滑動,這是痰濕鬱滯(適合服用痰鬱湯,

內香附、瓜蔞、南星、海浮石為要藥,又升發二陳湯)。且不特是也。經云:

白話文:

內香附、瓜蔞、南星、海浮石是主要藥物,再用昇發二陳湯。而且不僅如此。經書中說:

五鬱之發,乃因五運之氣,有太過不及,遂有勝複之變。由是推之,六氣著人,

皆能鬱而致病。如風邪襲人而鬱,頭痛目脹,鼻塞聲重者是(宜神朮散)。寒之所鬱,

白話文:

過度的鬱悶都能導致疾病。比如外感風邪導致鬱悶,會出現頭痛、眼睛腫脹、鼻子不通、聲音沙啞等症狀(宜用神朮散治療)。寒氣鬱積,

嘔吐清水,腰腹痛,㿗疝癥瘕,下利清白者是(宜五積散散)。且如傷寒之邪,鬱於衛,

白話文:

嘔吐清水,腰腹疼痛,疝氣或腹塊,拉肚子呈清白色的人,適合服用「五積散」。另外,像寒邪侵襲肌表,鬱結在衛氣中,

鬱於營,或鬱在經在腑在臟皆是,其方治詳傷寒書,可參看。暑熱或鬱,

必為陰寒所遏,陽氣不得發越,頭痛肢節痛,大熱無汗者是(宜六和湯蒼朮白虎湯)。

白話文:

如果身體被陰寒之氣所阻,陽氣無法正常運行,導致頭痛、四肢疼痛,但全身發熱,卻不流汗的患者(適合服用六和湯或蒼朮白虎湯)。

濕氣之鬱,結在三焦(宜正氣散防己大豆黃卷)。瘟疫之邪所鬱,客於募原,

白話文:

濕氣鬱結在三焦(可以用正氣散加上防己、大豆黃卷治療)。瘟疫邪氣鬱結,停留在胸腹之間,

其方治詳溫疫篇,可參看。風寒濕三氣雜感而鬱,致成痹症,其方治詳諸痹篇,

可參看。總之,結不解散,即謂之鬱,此又外感六氣而成者。要之《內經》之論五鬱,

白話文:

總的來說,氣結不解散,就稱為鬱結。這種鬱結又可能因為外來六氣(風寒暑濕燥火)侵犯而形成。綜合《內經》中關於五鬱的論述,

是言臟氣。論六氣之鬱,是言客氣。丹溪論鬱,是言病氣。皆當稔悉。

此外又有憂愁思慮之鬱,先富後貧曰失精,先貴後賤曰脫榮,此鬱開之極難,

然究不外木達火發之義。趙獻可則又謂東方生生之氣,在木治木,諸鬱自散,

加味逍遙散最妙,柴胡、薄荷能升能清,逆無不達,兼以陳皮、川芎、白芍損肝之過,

白話文:

加味逍遙散是最棒的,柴胡和薄荷能提升正氣並清熱,所到之處都能疏通逆滯,加上陳皮、川芎和白芍,可以消除肝氣過剩的問題。

丹皮、山梔瀉肝之實。木盛土衰,甘、朮扶之。木傷血病者,當歸養之。木實火燥,

茯神寧之。少加吳萸為反佐,取其氣燥入肝,辛熱疏利。散劑之後,

繼以六味丸加柴胡、白芍。前之用逍遙散者,風以散之也。繼之用六味丸者,

白話文:

接著再使用六味丸,加入柴胡和白芍。前面使用逍遙散治療是因為風邪,所以使用辛散解表的藥物。接著使用六味丸,

雨以潤之也。獻可之法,雖進一步,然消息得宜,亦有至理。

治鬱者惟以五鬱為本,詳察六氣之害,參用丹溪、獻可之論,庶乎得之矣。總之,

凡治諸鬱,均忌酸斂滯膩@,宜開發志意,調氣散結,和中健脾,如是止耳,

白話文:

治療各種鬱症,都要忌諱辛辣、收斂、滯膩的食物。應當疏導志意,調節氣機,化解鬱結,健運脾胃。這樣,鬱症就能停止。

否則非其治也。,〔脈法〕,,,《正傳》曰:鬱脈多沉伏,或促或結或代。丹溪曰:

積脈弦堅,鬱脈沉澀。,〔諸鬱原由症治〕,,,《明理》曰:氣血恬和,百病不生,

一有怫鬱,諸疾生焉。鬱者,病結不散也。丹溪曰:治鬱之法,順氣為先,

降火化痰消積,分多少而治,蒼朮、川芎,總解諸鬱。《正傳》曰:熱鬱而成痰,

痰鬱而成癖,血鬱而成癥,食鬱而成痞滿,此必然之理也。《醫鑑》曰:

六鬱為積聚癥瘕痃癖之本。又曰:六鬱治法,通用六鬱湯、越鞠丸、加味越鞠丸

白話文:

六鬱是導致積聚、癥結、腫塊、癱瘓等疾病的根本原因。

治療六鬱的方法,普遍使用六鬱湯、越鞠丸、加味越鞠丸等方劑。

越鞠保和丸。繆仲淳日︰心氣鬱結,用羊心一具,同番紅花水浸一盞,入鹽少部,

白話文:

越鞠保和丸

繆仲淳說:如果是心氣不舒,可用一個羊心,用藏紅花水浸泡一杯,加少許鹽。

徐徐塗心上,灸熱食之,令人心安多喜。若憂鬱不伸,胸膈不寬者,貝母去心,

薑汁炒研,薑汁面糊丸。每服七十丸,白蒺藜湯下。《葉氏醫案》曰:鬱損心陽,

白話文:

將生薑汁炒熱研磨,再加入生薑汁和麵粉製成丸子。每次服用 70 丸,用白蒺藜煮的水送服。根據《葉氏醫案》記載:鬱悶損傷了心陽,

陽墜入陰為淋濁,由情志內傷,即為陰虛致病。說心藏神,神耗如潰,諸竅失司,

非偏寒偏熱藥可治,必得開爽,冀有向安,宜妙香散。又曰:悲泣乃情懷內起之病,

白話文:

病情不是單純寒熱所致,必須疏通經絡,纔有可能好轉。可以使用「妙香散」這種藥方。

另外,悲傷哭泣是一種因為內心鬱悶而引起的疾病,

病生於鬱,形象漸入,按之堅硬,正在心下,用苦辛降,當先從氣結治,宜黃連、

乾薑、半夏、薑汁、茯苓、連皮瓜蔞。又曰:驚惶忿怒,都主肝陽上冒,

血沸氣滯瘀濁,宜宣通以就下,誤投止塞,舊瘀不清,新血又瘀絡中,匝月屢屢反複,

究竟肝膽氣血皆鬱,仍宜條達宣揚。漏瘍在肛,得體中稍健,設法用旋覆花、新絳、

白話文:

由於肝臟、膽囊的氣血鬱滯,仍然應該疏通宣洩。如果肛門有漏膿的現象,而身體狀況稍稍好轉,可以考慮使用旋覆花和新絳來治療。

青蔥管、炒桃仁、柏子仁

治諸鬱方二十六

,,達鬱湯,,〔治木〕升麻,柴胡,川芎,香附,桑皮,橘葉,白蒺藜

,,發鬱湯,,〔治火〕,,丹皮,柴胡,羌活,葛根,遠志,菖蒲,蔥白,細辛

,,奪鬱湯,,〔治土〕,,蒼朮,藿香,香附,陳皮,砂仁,蘇梗,生薑,草蔻仁省頭

,,泄鬱湯,,〔冶金〕,,柴菀,貝母,桔梗,沙參,香附,砂仁,白蒺藜

,,折鬱湯,〔治水〕,,,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丁香,木通,白蔻仁

,,越鞠丸,,〔總治〕,,香附,蒼朮,川芎,山梔,神曲,水丸,或加陳皮、半夏、

茯苓、砂仁、甘草、蘇子、卜子。

,,氣鬱湯,,〔治氣〕,,香附,蒼朮,橘紅,半夏,貝母,山梔,茯苓,川芎,甘草

柴蘇,木香,檳榔

,,血鬱湯,,〔治血〕,,丹皮,紅曲,通草,香附,降香,蘇木,山楂,麥芽,桃仁

白話文:

血鬱湯

適用於: 血鬱證

組成:

  • 丹皮
  • 紅曲
  • 通草
  • 香附
  • 降香
  • 蘇木
  • 山楂
  • 麥芽
  • 桃仁

韭汁,穿山甲

,,濕鬱湯,,〔治濕〕,,蒼朮,白朮,厚朴,赤苓,半夏,川芎,羌活,獨活,香附

甘草,生薑

火鬱湯,,〔治火〕,,連翹,薄荷,黃芩,槐仁,麥冬,甘草,鬱金,竹葉,全瓜

白話文:

火鬱湯(治療火氣旺盛)

組成:

  • 連翹
  • 薄荷
  • 黃芩
  • 槐仁
  • 麥冬
  • 甘草
  • 鬱金
  • 竹葉
  • 全瓜

食鬱湯,,〔治食〕,,蒼朮,,厚朴,,川芎,陳皮,神曲,山梔,枳殼,炙草,

香附砂仁

痰鬱湯,,〔治痰〕,,蘇子,半夏,前胡,炙草,當歸,陳皮,沉香,以上名蘇子

降氣湯。今加瓜蔞淨仁、膽星、枳實、香附、浮石。如虛加黃芪。寒冷加肉桂。

白話文:

降氣湯:現在將瓜子仁、膽星、枳實、香附、浮石加入其中。如果身體虛弱,再加入黃芪。如果受寒,再加入肉桂。

,,神朮散,,〔治風〕,,蒼朮,藁本,白芷,細辛,羌活,川芎,甘草

白話文:

神朮散

用途: 治療風寒

組成:

  • 蒼朮
  • 藁本
  • 白芷
  • 細辛
  • 羌活
  • 川芎
  • 甘草

,,五積散,,〔治寒〕,,當歸,白芷,茯苓,半夏,川芎,白芍,甘草,枳殼,麻黃

桂皮,陳皮,桔梗,厚朴,蒼朮,乾薑,薑棗

,,正氣散,,〔治濕〕,,藿香,柴蘇,白芷,茯苓,白朮,陳皮,厚朴,桔梗,甘草

半夏曲大腹皮,薑,棗

,,六和湯,,〔治暑〕,,人參,白朮,半夏,砂仁,茯苓,扁豆,藿香,厚朴,杏仁

木瓜,炙草,香茹,薑,棗

,,蒼朮白虎湯,,〔又〕,,製蒼朮,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加味逍遙散,,〔總治〕,,茯苓,白朮白芍,當歸,柴胡,甘草,以上名逍遙散。

加山梔、丹皮。

,,六味丸,,〔又〕,,熟地,山藥,山萸,茯苓,丹皮,澤瀉

,,木香調氣散,,〔治氣〕,,木香,烏藥香附,枳殼,青皮,陳皮,厚朴,川芎,蒼

朮各一錢,,砂仁五分,桂枝,,甘草各三分薑三片

,,升發大棗,,〔治痰〕,,半夏二錢赤苓,陳皮,川芎各一錢半,柴胡,升麻防風

,甘草各一錢,薑三片

,,六鬱湯,,〔開泄〕,,香附,蒼朮,神曲,山梔,連翹,陳皮,川芍,赤苓,貝母

蘇葉,枳殼各一錢,甘草五分,薑三片

,六鬱湯,,〔通治〕,,香附二錢,川芎蒼朮各一錢半,陳皮,半夏各五分,薑三片

,,附加減法:氣鬱,加木香、檳榔、烏藥、蘇葉。濕鬱,加白朮、羌活、防己。

熱鬱,加黃連、連翹。痰鬱,加南星、瓜蔞、海粉。血鬱,加桃仁、丹皮、韭汁。

白話文:

如果熱氣淤積,加入黃連、連翹。如果痰氣淤積,加入南星、瓜蔞、海粉。如果血氣淤積,加入桃仁、丹皮、韭汁。

食鬱,加山楂、神曲、麥芽。

,,越鞠保和丸,,〔又〕,,,白朮三兩,山查二兩,蒼朮,川芎,神曲,香附,陳皮

半夏,枳實,茯苓,酒黃連,酒當歸各一兩山梔,萊服子,連翹,木香各五錢,薑

汁化蒸餅丸。

,,此方能開鬱行氣,消積散熱。

,,加味越鞠丸,,〔又〕,,薑蒼朮,川芎香附,神曲,山梔各四兩,陳皮,白朮,黃

芩各兩半,查肉二兩,糊丸。

,,妙香散,,〔心陽〕

,,色欲傷,精氣神病也。說以三者相因,不能離貳,嘗考養生家言,精能生氣,

氣能生神,榮衛一身,莫大於此。養生之士,先寶其精,精滿則氣壯,氣壯則神旺,

神旺則身健,身健而少病,內則五臟敷華,外則肌膚潤澤,容顏光彩,耳目聰明,

老當益壯矣。此養生者以精氣神為主,而尤以精為寶也。又按醫家言,氣者神之祖,

精乃氣之子,氣者精神之根蒂也。又言,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故曰陽強不能密,

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此醫者亦以精氣神為主,

而尤以精為寶也。然則欲神之旺,必先使氣之充,欲氣之充,必先使精之固。

男女居室,雖生人之大欲所存,為聖王所不能禁,然使行之有節,保之有方,

陰陽交接之間,亦何至受傷,何至受傷而成病。其所以受傷者,乃淫欲無充之故也。

《靈樞經》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內滲入於骨空,補益髓腦,而下流於陰股。

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下,過度則虛,虛則腰背痛而脛酸。《真詮》云:

五臟各有藏精,並無停泊於其所。說人未交感,精涵於血中,未有形狀。交感之後,

欲火動極,而周身流行之血至命門,而變為精以泄焉。故以人所泄之精,貯於器,

拌少鹽酒,露一宿,則複為血矣。據此,則知血者,五谷之津液所充。而精者,

又人身之血所由以化。精顧不甚重歟,而猶謂可或傷歟。且夫欲之不可縱也,

良非無故。《養生書》曰:凡覺陽事輒盛,若一度製得,則一度火滅,一度增油。

若不能製,縱欲施瀉,即是膏火將滅,更去其油,不可不謹自防也。

觀於添油滅火之論,人茍精傷無度,而其為病,且有不可勝言者。

詎第如《靈樞經》云脛酸腰痛而已乎。若夢遺,若滑泄,若尿精,若白淫,若漏精,

種種名狀,不可指屈,而其後必至@然羸瘦,漸成癆瘵。若水流下,不可收挽。

若火燎原,不可救滅。此無他。精傷則氣餒,氣餒則神散,合精氣神而皆為病,

白話文:

如果體內的火氣像草原大火一樣蔓延,就無法撲滅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精氣受損就會導致氣虛,氣虛就會導致精神渙散,精氣神結合在一起都生病了。

故即精氣神而不能葆也。即精氣神而不能葆,故極精氣神所生之病,

益複戕其精氣神而無不委頓,以至於死也。嗟乎,色欲之為害,一至於此。

而其詳有可得而言者,其或心火旺,腎水衰,心有所欲,速於感動,

疾於施泄歟(宜疾病、金鎖思仙丹)。其或君火偶動,相火隨之,

而妄思淫泄歟(宜黃連清)。其或陰虛火動,夜必成夢,夢則多泄,泄則愈虛,

虛則愈夢歟(宜保精湯鹿角散)。其或少壯氣盛,情欲動中,所願不遂,意淫於外,

白話文:

導致遺精的原因(適合使用豬苓丸)。或者是經絡過於燥熱,灼傷了身體,心經過熱而恍惚,閉上眼睛就好像看到東西。 致成夢泄歟(宜豬苓丸)。其或經絡熱而焚燎,心經熱而恍惚,閉目即若有見,

無夜不夢,無夢不泄歟(宜清心丸)。其或始由房勞太甚,精傷竅滑,無論夢與不夢,

白話文:

接下來服用白龍丸來補腎。或者因為濕熱損傷脾氣,脾臟積聚很多痰,向下滲漏而遺尿(宜服用樗根白皮丸)。 合目即遺歟(宜樗根皮丸)。其或肝腎兩傷,精氣衰弱,脈象空虛,悲愁欲哭,

面色夭白,為脫精脫神歟(宜巴戟丸固精丸)。其或陽虛精脫,未交先泄,

或乍交即泄,滑瀏不禁歟(宜芡實丸鎖陽丹)。其或無故精流不止,日夜皆然,

其屬危急歟(宜秘元丹約精丸)。其或房勞邪朮,損傷腎氣,莖中時痛時癢,

白物隨溲而下,或陰莖挺縱不收,名為白淫歟(宜先服瀉心湯以降心火,

次服白龍丸以補腎元)。其或濕熱傷脾,脾多痰積,下滲而遺泄歟(宜樗根白皮丸)。

其或腎陽虛微,精關滑泄,自汗盜汗,夜多夢與鬼交歟(宜豬腎丸)。其或元氣虛寒,

白話文:

如果腎陽虛弱,精氣無法固守,會出現自發性出汗和盜汗,晚上經常做夢和夢遺(可以用豬腎丸治療)。如果元氣虛寒,

精滑不禁,大腑溏泄,手足厥冷歟(宜陽起石丸)。其或莖強不痿,精流不住,

白話文:

經常像針刺一樣疼痛,捏壓時更痛,疾病名稱叫「強中」,是不是腎臟氣血不通造成的疾病呢?(可以用韭子煎來治療)。或者在大吐大泄之後, 常如針刺,捏之則痛,病名強中,為腎滯隔疾歟(宜韭子煎)。其或大吐大泄後,

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交接後,小腹腎痛,外腎搐縮,冷汗出,均為脫陽危症,

須臾則不救歟(宜先以蔥白炒熱熨臍,後服蔥白酒)。其或腎臟精氣虧,相火易動難製,

白話文:

如果情況緊急,恐怕來不及救治(建議先用蔥白炒熱熨貼肚臍,然後服用蔥白酒)。或者腎臟精氣虧虛,相火容易亢盛難以控制,

致夢遺精濁,煩勞即發,頻年不愈歟(宜潜陽填髓丸)。其或腎中有火,精得熱而妄行,

頻頻精泄,不寐心嘈,久必成腎消之症歟(宜清腎湯)。其或陰氣走泄,濕熱乘虛下陷,

白話文:

經常遺精、失眠、心煩意亂,久而久之可能會導致腎消耗。應該服用清腎湯。如果出現陰氣外洩,濕熱乘虛入侵下焦的情況,

墜自腰中,至囊環跳膝說諸處,可見久遺八脈皆傷歟(宜先服豬苓湯以清濕熱,

白話文:

從腰部墜落,一直到臀部、環跳穴、膝蓋等部位都有傷痛,說明已經遺留在體內的八脈都受傷了。(建議首先服用豬苓湯來清熱利濕,

後服湖蓮丸以固真元)。其或神傷於上,精敗於下,心腎不交,

久傷精氣不複歟(宜先服參朮膏,接服寇氏桑螵蛸散以寧神固精,收攝散亡,

白話文:

長期的勞累傷損精氣無法恢復。適合先服用人參、白術膏,再服用寇氏的桑螵蛸散,用於安神、固精,收斂散佚的精氣。

乃澀以治脫之法)。其或暑濕熱鬱,脾胃受傷,色黃,神倦氣餒,

致成遺泄症歟(宜歸脾湯去黃芪、桂圓,加龍骨、益智仁)。其或陰精走泄,陽不內依,

白話文:

導致遺泄症狀是不是這樣?(宜用歸脾湯,去除黃芪、桂圓,加入龍骨、益智仁)。如果有陰精外洩、陽氣不能歸於內部的問題,

欲寐即醒,心動震悸,氣因精奪歟(宜青花龍骨湯)。其或讀書夜坐,陽氣上升,

白話文:

將要入睡卻突然醒來,心神不安、悸動,氣血上逆,可能是精氣被耗損所致(建議服用青花龍骨湯)。或者在晚上讀書或坐著時,陽氣上升,

充塞上竅,痰多鼻塞,能食,上盛下衰,寐則陽直降而精下注,

有夢而泄歟(宜補心丹)。其或真陰損傷,而五志中陽火,上燔為喉嚨痛,下墜為遺,

白話文:

做夢遺精嗎?(應補心丹)。或者真陰受損,而五志中的陽火,往上發作成喉嚨痛,向下發作成遺精。

精髓日耗,骨痿無力,日延活槁歟(宜早服補心丹,晚服桑螵蛸散)。其或知識太早,

白話文:

體內的精華逐漸消耗,導致骨頭痿弱無力,身體日漸衰敗消瘦。如果這樣持續下去,恐怕會活活耗盡而死。因此建議早上服用補心丹,晚上服用桑螵蛸散來調理身體。

如果過早地出現這樣的症狀,

精血未滿而泄,必關鍵不攝,始而精腐變濁,久則元精滑溢,口咸氣脹歟(宜六子丸)。

白話文:

脈搏微弱雜亂,可能是陰陽平衡失調造成的。(建議服用攝真湯)或者可能是腎氣失守,陽氣浮動不肯平息, 其或屢因嗔愁,肝陽升則上湧,氣衝心熱,嗆咳失血,墜則遺精,暮熱晨汗,

脈象虛數,為陰陽樞紐失固歟(宜攝真湯)。其或腎氣失納,陽浮不肯潜伏,

致諸氣皆升,絡血隨氣上溢,肉瞤心悸,頭面熱,四末汗,兩足跗腫冷,

走動吸短欲喘,多夢而遺,由精傷以及神離氣怯歟(宜葆真止泄丸)。凡若此者,

白話文:

行走時會氣喘吁吁,做夢很多還會遺精,可能是因為精氣受傷,導致精神萎靡和氣虛所致。(建議服用葆真止泄丸)如果有類似症狀的,

固皆色欲過度,少陰受傷,甚而連及各臟腑所生病也。雖然,色欲之傷雖先及腎,

而其原實由於心與肝,何言之?丹溪曰: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

二臟皆有相火,而其係上屬於心。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動,

心動則相火亦動矣。丹溪此言,直窺乎好淫者之隱而言之也。說人當交接之先,

未嘗不由心動者,心一動,相火遂翕然而起,相火起,精氣之涵畜於中者,

亦一時暗動,迨至交接,則傾倒而出之。而精藏少減,於此知節,或隔部久再行,

精藏之少減者,亦已充滿,雖交無傷。若不知節,日日行,甚或日幾度行之,

則精之涵畜於內者,有去無來,而精藏空虛矣。如是而腎有不傷者乎。腎既傷,

則水之涸者火益盛,腎家龍火會合,肝家雷火燔灼,真陰煎熬血液,

由是而潮熱而骨蒸,而活槁,而羸瘦,而尷怯,變生種種,年壽日促矣。且不特此也。

初因君火不寧,久則相火擅權,精元一於走而不固,精藏中容或有留剩,及日夜所息,

谷食所滋者,雖不交會,亦暗流而疏泄。或因夢寐而遺,或因小便而出,

或因聞見而流,即精之受傷,益致精病,所謂傷者是也。說至此,精遂涸而不能複,

氣遂餒而不能充,神遂渙而不能聚矣。吁,其可慨哉。是故知命惜身著,

必當知精為一身之寶,而節欲以儲之。經頌曰:道以精為寶,寶時宜秘密,

施人即生人,留己則生己,結嬰尚未可,何況空廢棄,棄損不覺多,衰老而命墜。

此言精之不可妄去也。欲不妄去其精,舍節欲何由哉。且夫欲之當節,自少至老,

莫水皆然,而尤要者,則惟幼少與衰晚二候。孔子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說以人當十五六時,情竇乍開,欲火萌動,若有所遇,而此心之勃不能已者,

乘其血氣之初旺,往往有溺而不返之憂,由是而縱情逞意,日喪其寶,將初旺之血氣,

不但無極旺之時,且於是而日耗,而百疾生矣。故《養生書》曰:男子二八未泄之時,

其一身之精,通有一升六合,此其時成數也,稱得一升,積而滿者至三升,

損而喪之者不及一升。精與氣相養,氣聚則精盈,精盈則氣盛,精盈氣盛則神足。

人年十六後精泄,凡交一次,則喪半合,有喪而無益,則精竭身慮。故欲不節則精耗,

精耗則氣衰神悴而病至,病至則身危。噫,精之為物,其人身之至寶乎。觀於此言,

益可知二八精通之後,即宜謹守其身矣。況於未至二八,精氣尚澀,而可逞心淫盪乎。

夫壯盛之年,其當謹慎色欲,不必言矣。《內經》曰:人生八八數,精髓竭,

當節其欲。說以人至五十始衰,六十則更衰,定當閉精勿泄,以養天和,

由是生氣強固而能長久,此至人之道也。倘宜節而不知節,當絕而不能絕,腎精不固,

以至神氣減少者,五臟皆有精,勢必連及他臟。而肝精不守,目眩無光矣。肺精不足,

肌肉瘦削矣。心精不充,昏冒恍惚矣。脾精不堅,齒發脫落矣。豈非以腎臟主水,

受諸臟之精而藏之,為都會關司之所。故腎精耗,則諸臟之精亦耗。腎精竭,

則諸臟之精亦竭歟。故《養生書》曰: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

即頓覺氣力衰退,衰退既至,眾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若年過六十,

有數旬不得交合,而意中平平者,自可閉固也。觀於此言,益可知年近衰晚,

即當秘密其精而勿失矣,況推之七十八十,而可弗慎惜其身命乎。雖然,

精之具足於身著,固貴節欲以保之矣。而所以保之之要,又當審乎煉精之訣,

補精之味。《真詮》曰:煉精者,全在腎家下手,內腎一竅名玄關,外腎一竅名牡戶,

真精未泄,乾體未破,則外腎陽氣至子時而興。人身之氣,與天地之氣兩相吻合,

精泄體破,則吾身陽生之候漸晚。有丑而生者,次則寅而生者,又次則卯而生者,

有終不生者,始與天地不相應矣。煉之之訣,須半夜子時,即披衣起坐,兩手搓極熱,

以一手將外腎兜住,以一手掩臍,而凝神於內腎,久久習之,而精旺矣。又曰:

《內經》言精生於谷,又言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然醲鬱之味,不能生精,惟恬澹之味,

乃能補精。洪範論味,而曰稼穡作甘,世間之味,惟五谷得味之正,但能淡食谷味,

最能養精。凡煮粥飯,而中有厚汁滾作一團者,此米之精液所聚也,食之最能生精,

試之有效。《真詮》之言煉精補精,是殆於節欲保精而外,又得所以養精生精之妙矣。

人果遵而行之,亦何患精之不充乎。精之既充,更何患氣之不壯,神之不固乎。

(此篇當與遺泄淋濁虛癆等篇參看)。,〔脈,法〕,,《脈訣》曰:遺精白濁,

當驗於尺,結芤動緊,二症之的。《脈經》曰:澀脈為精血不足之候,丈夫脈澀,

號曰傷精。《醫鑑》曰:微澀傷精。,〔色欲傷原由症治〕,,,《靈樞》曰:

恐具@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廢痿厥,精時自下。又曰:精脫者耳聾。

《內經》釋曰:腎藏天一,以慳為事。志意內治,則精全而澀。若思想外淫,

房室太甚,則固有淫佚不守,輒隨溲尿而下。仲景曰:失精家,小腹弦急,陰頭寒,

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亡血失精,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白話文:

我曾治療過一名患者,入夜後脊椎發熱,並伴有夢遺。我使用了珍珠粉丸和豬苓丸,夢遺的症狀停止了。但患者長期服用紫雪丹後,脊椎發熱的症狀才消除。 《黃庭經》曰:急守精室勿妄泄,閉而寶之可長活。《集要》曰:西番人多壽考,

每夜臥,常以手掩外腎令溫暖,此亦一術也。《直指》曰:邪容於陰,神不守舍,

故心有所感,夢而後泄也。《本事》曰:夢遺不可作虛冷,亦有經絡熱而得之。

嘗治一人,至夜脊心熱,夢遺,用珍珠粉丸、豬苓丸,遺止,而終服紫雪,脊熱始除,

清心丸亦佳。又曰:腎藏精,說腎能攝精氣以育人倫者也。或育或散,皆主於腎,

今腎氣衰,則一身之精氣,無所管攝,故妄行而出不時,豬苓丸一方,正為此設。

《入門》曰:夢遺全屬心。說交感之精,雖常有一點白膜裹藏於腎,

而元素以為此精之本者,實在乎心,日有所思,夜夢而失之矣,宜黃連清心飲。又曰:

白話文:

真正的精氣之源,在於心臟。白天思考過多,晚上會導致失眠。所以應該服用黃連清心飲。此外還有說:

夢與鬼交而泄精,亦曰夢遺,專主於熱,用知、柏、牡蠣、蛤粉。若損傷氣血,

不能固守而夢遺者,當補以八物湯吞樗根皮丸。又曰:其不御女漏者,或聞淫事,

白話文:

這些症狀都是腎陽虛所導致的,建議服用巴戟丸、補真玉露丸、固精丸、鎖陽丹等藥物。《正理》中說: 或見美色,或思想不遂,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而精自出者,謂之白淫,

宜乎滲漏而不止也,宜加減珍珠粉丸。又曰:欲心一動,精隨念去,莖中癢痛,

常如欲小便然,或從小便而出,或不從便出而自流者,謂之遺精,比之夢遺尤甚,

八物湯中吞珍珠粉丸。又曰:少時欲過,陽脫而遺泄者,宜金鎖正元丹。戴氏曰:

夢遺精滑,皆相火所動,久則有虛面無寒也。又曰:不因夢而自泄者,謂之精滑,

皆相火之所動也,宜巴戟丸、補真玉露丸、固精丸、鎖陽丹。《正理》曰:

日啖飲食之精熟者益氣,此生於谷,故氣從米。人身之中,全具天地陰陽造化之氣,

人年三十而氣壯,節欲少勞,則氣長而緩。多欲勞倦,則氣少而短。氣少則身弱,

身弱則病生,病生則命危。《綱目》曰:夢遺屬鬱滯者居大半,庸工不知其鬱,

但用澀劑固脫,殊不知愈澀愈鬱,其病反甚。嘗有一男子夢遺,醫與澀藥反甚,

先與神芎丸大下之,卻服豬苓丸遂痊,可見夢遺屬鬱滯者為多也。又曰:

白話文:

先使用「神芎丸」大力通便,接著服用「豬苓丸」才完全痊癒,由此可見夢遺症狀多數是因氣血鬱滯所導致的。另外有記載:

一人虛而泄精脈弦大,服諸藥不效,後用五倍子一兩、白茯苓二兩為丸,服之而愈。

白話文:

有位患者身體虛弱,精氣流失,脈搏弦而有力,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效。後來使用了五倍子一兩、白茯苓二兩製成藥丸服用,結果痊癒。

五倍澀泄之央,敏於龍骨、蛤粉等類也。《醫鑑》曰:童男陽盛,情動於中,

志有所慕而不得遂,成夜夢而遺精,慎不可補,清心乃安,朝服清心蓮子飲

白話文:

如果因為有想做的事而不能如願,晚上就會做夢而遺精,這時千萬不要補虛壯陽,應當清心靜養才會安心。每天早晚服用清心蓮子飲。

喜服定志丸,無不愈者。

治色欲傷方四十一

,,大鳳髓丹,,〔心火〕,,炒黃柏二兩砂仁鹽水炒一兩,甘草五錢,熟半夏,豬苓茯

白話文:

中醫古文: 苓,紅蓮須,益智仁各二錢五分,上為極細末,用鹽水和丸,梧子大,空心,

糯米飲吞下五十丸,或七十丸效。一名封髓丹

,,金鎖思仙丸,,〔又〕,,蓮須,蓮子芡仁,等分,金櫻子膏丸,空心,

金鎖思仙丸

**現代白話文:**

金鎖思仙丸的組成:蓮花花蕊、蓮子、芡實,等分;加入金櫻子膏製成丸劑。空腹服用。

鹽湯下三十丸,月後見效,即不走泄。如久服,精神固,能成地仙。

,,黃連清心飲,,〔君相火〕,,黃連,生地,當歸,甘草,酸棗仁,茯神,遠志,人

白話文:

黃連清心飲

[治療]:心火旺盛

成分:

  • 黃連
  • 生地黃
  • 當歸
  • 甘草
  • 酸棗仁
  • 茯神
  • 遠志
  • 人參

參,蓮肉,等分,每粗末五錢,水煎。,

保精湯,,〔陰虛〕,,川芎,當歸,白芍,地黃薑汁炒,麥冬,酒黃柏,蜜知母薑

黃連,童便炒山梔,薑炭,熟牡蠣,萸肉各五分

鹿角散,,〔又〕,,鹿角屑,鹿茸各一兩,茯苓七錢半,人參,茯苓,川芎,當歸

白話文:

鹿角散:

【組成】

  • 鹿角屑:1 兩(30 克)
  • 鹿茸:1 兩(30 克)
  • 茯苓:7.5 錢(22.5 克)

【其他常用配伍】

  • 人參
  • 茯苓
  • 川芎
  • 當歸

桑螵蛸,補骨脂,煅龍骨,韭子酒浸一宿焙各五錢,柏子仁,甘草各二錢半,每服

五錢,加薑五片,棗二枚,粳米百粒,水煎,空心服。

,,豬苓丸,,〔少壯〕,,半夏一兩,豬苓末二兩,先將一半炒半夏令色黃,不令焦,

出火毒,只取半夏為末糊丸,候乾,再用前豬苓一半同炒微裂,入砂鍋內養之,空心,

溫酒或鹽湯下三五十丸。說半夏有利性,而豬苓導水,即腎閉導氣使通之意。

一名半苓丸。半夏用生而大者,礬水浸三宿,曬乾,破如豆大。

,,清心丸,,〔經絡熱〕,,黃柏一兩為末冰片一錢,,蜜丸,每十五丸,空心,

白話文:

清心丸

適用於: 經絡發熱

成分:

  • 黃柏粉:一兩
  • 冰片:一錢

製法:

用蜂蜜將藥材搓成丸劑。

用法:

每次服用 15 丸,在空腹時服用。

麥冬湯下。,樗根皮丸,,〔竅滑〕,,樗根白皮炒為末,酒糊丸,然此性涼而燥,

白話文:

可用麥冬湯服用。

樗根皮丸:

  • 把樗根白皮炒焦後研成粉末。
  • 用酒做糊劑,把粉末做成丸藥。

不過,樗根皮丸性質偏涼偏燥。

不可單服,以八物湯送下為佳。

,,八物湯,,〔又〕,,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各一錢二

分一名八珍湯。,

巴戟丸,,〔肝腎〕,,,巴戟,肉蓯蓉五味子,菟絲子,人參,白朮,熟地,補

骨脂,茴香覆盆子,龍骨,牡蠣,益智仁等分,蜜丸,每三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將骨脂、茴香、覆盆子、龍骨、牡蠣、益智仁等份量混合,製成蜜丸。每次服用 30 丸,用米湯送服。

日二服。虛甚八物湯下。,

固精丸,,〔又〕,,黃柏,知母各一兩牡蠣,芡實,連須,茯苓,遠志各三錢,龍

白話文:

固精丸:

(配方一)

  • 黃柏:1 兩
  • 知母:1 兩
  • 牡蠣:3 錢
  • 芡實:3 錢(連須)
  • 茯苓:3 錢
  • 遠志:3 錢

(配方二)

  • 龍骨:3 錢
  • 龜板:3 錢
  • 牛膝:3 錢
  • 續斷:3 錢
  • 何首烏:3 錢
  • 仙茅:3 錢

用法:研成細末,每服 1 錢,加薑棗煎服,早晚各一服。

骨二錢,山萸五錢,山藥糊丸,朱砂為衣,空心鹽湯下五十丸。,,,

芡實丸,,〔陽虛〕,,芡實五百個,七夕蓮花須,萸肉各一兩,沙蒺藜五兩,覆盆

白話文:

芡實丸

適用於:陽虛

材料:

  • 芡實:500 個
  • 七夕蓮花須:1 兩
  • 萸肉:1 兩
  • 沙蒺藜:5 兩
  • 覆盆

子二兩,龍骨五錢,蜜丸,空心,蓮肉湯下六七十丸。

,,鎖陽丹,,〔又〕,,桑螵蛸三兩,龍骨茯苓各一兩,糊丸,茯苓鹽湯下七十丸。

白話文:

鎖陽丹:

【其他名稱】: 桑螵蛸三兩,龍骨、茯苓各一兩,製成丸劑。

【服用法】: 用茯苓水或鹽水送服七十丸。

,,秘元丹,,〔精流〕,,龍骨酒煮焙,靈砂水飛各一兩,砂仁,訶子小者煨取肉各五

白話文:

祕元丹

材料:

  • 龍骨:烤焙後
  • 靈砂:水飛
  • 砂仁
  • 訶子:小顆的,烤熟取肉

份量:

  • 龍骨、靈砂:各 1 兩
  • 砂仁、訶子:各 5 錢

分,糯米糊丸,溫水下十五丸,加至三十丸。

,,約精丸,,〔又〕,,韭子霜後採者一斤酒浸一宿焙,龍骨二兩,酒調糯米粉丸,

白話文:

精丸方

將約精丸按以下方法製成:

  1. 韭子:霜後採收一斤,用酒浸泡一晚,然後烘乾。
  2. 龍骨:兩錢,用酒拌勻。
  3. 將糯米磨成粉,與龍骨混合成丸狀。

空心,鹽湯下三十丸。

,,瀉心湯,,〔房勞〕,,黃芩二兩,黃連生地,知母各一兩,甘草五錢,每粗末五錢

,水煎服。一名黃連瀉心湯。,

白龍丸,,〔又〕,,鹿角,牡蠣各二兩生龍骨一兩,酒糊丸,空心,

溫酒或鹽湯下三五十丸,大能固精。

,,樗根白皮丸,,〔濕熱〕,,炒韭子一兩炒白芍五錢,鹽黃柏,鹽知母,煅牡蠣各三

錢,白朮,枳實,茯苓,升麻,柴胡各二錢神曲糊丸,空心,鹽湯下五十丸。

,,豬腎丸,,〔陽虛〕,,豬腎一枚,去膜,入附子末一錢,濕紙包煨熟,空心食之,

白話文:

豬腎丸(適用於:陽虛)

製作方法: 豬腎一個,去除脂膜,並加入一錢的附子末,用濕紙包裹後蒸熟,空腹食用。

飲酒一杯,不過三五服效。

,,陽起石丸,,〔虛寒〕,,陽起石煅,鐘乳粉各等分,酒煮附子末,面糊丸,空心,

白話文:

藥方: 陽起石丸

治療: 陽虛寒證

組成: 陽起石煅、鐘乳粉(各等分)

製法: 將附子研成細末,用酒煮沸,加入麪糊和丸,空腹服用。

米飲下五十丸,以愈為度。

,,韭子煎,,〔莖強〕,,家韭子,破故紙各一兩,每末三錢,水煎服,日三即住。

白話文:

韭菜子煎劑

材料:

  • 韭菜子 1 兩
  • 破故紙 1 兩

製作方法: 將韭菜子和破故紙搗碎,每份取末 3 錢。用煎劑服下。

用法: 每日服用三次,即可止血。

,,蔥白酒,,〔脫陽〕,,蔥白三七莖,打爛用酒煮灌之,陽氣即回。

白話文:

蔥白酒(治療陽氣脫失)

方法:取蔥白三根,搗碎,用酒煎煮,灌服即可讓陽氣返回。

,,潜陽填髓丸,,〔煩勞〕,,熟地八兩川斛膏,線膠各四兩,湖蓮,芡實各三兩麥冬

茯神,五味,沙苑子各二兩,遠志一兩,金櫻膏丸。

白話文:

茯神、五味子、沙苑子各兩;遠志一兩,做成金櫻膏丸。

,,清腎湯,,〔腎火〕,,焦黃柏,生地天門冬,茯苓,煅牡蠣,炒山藥

,,湖蓮丸,,〔固真〕,,熟地,五味,芡實,茯苓,湖蓮,山藥

,,參朮膏,,〔心腎〕,,人參,白朮,熬膏,米飲送下。

,,桑螵蛸散,,〔又〕,,人參,茯神,遠志,菖蒲,桑螵蛸,龍骨,龜板,當歸

白話文:

桑螵蛸散,又稱人參茯神散

組成:

  • 人參
  • 茯神
  • 遠志
  • 菖蒲
  • 桑螵蛸
  • 龍骨
  • 龜板
  • 當歸

,,歸脾湯,,〔暑濕熱〕,,人參,白朮茯神,棗仁,龍眼肉,黃芪,當歸,遠志木香

白話文:

歸脾湯

適用症狀: 暑濕熱

組成:

  • 人參
  • 白朮
  • 茯神
  • 棗仁
  • 龍眼肉
  • 黃芪
  • 當歸
  • 遠志
  • 木香

,炙草,生薑,大棗

,,青花龍骨湯,,〔氣奪〕,,龜板去牆削光一兩,桑螵蛸殼,青花龍骨飛各三錢,抱

白話文:

青花龍骨湯

適用症: 氣短憋喘

材料:

  • 龜板,去除外層,刮淨,1兩
  • 桑螵蛸殼,3錢
  • 青色龍骨,經過飛練,3錢
  • 懷抱當歸,3錢

木茯神三錢二分,人參,當歸各一錢。

,,補心丹,,〔讀書〕,,人參,丹參,元參,天冬,麥冬,生地,茯神,遠志,棗仁

白話文:

補心丹(藥方)

材料:

  • 人參
  • 丹參
  • 元參
  • 天冬
  • 麥冬
  • 生地
  • 茯神
  • 遠志
  • 棗仁

當歸,朱砂,菖蒲,桔梗,柏子仁,五味子

,,六子丸,,〔識早〕,,生菟絲子粉,蛇床子,覆盆子,沙苑子,家韭子,五味子鰉

白話文:

六子丸

組成

  • 生菟絲子粉
  • 蛇牀子
  • 覆盆子
  • 沙苑子
  • 家韭子
  • 五味子

功效

  • 補腎固精

魚膠丸。

,,攝真湯,,〔嗔怒〕,,魚鰾,生龍骨桑螵蛸,芡實,茯苓,五味子,秋石衝服。

白話文:

攝真湯

**適用症狀:**嗔怒

組成:

  • 魚鰾
  • 生龍骨
  • 桑螵蛸
  • 芡實
  • 茯苓
  • 五味子

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秋石(一種礦石)沖調服用。

,,葆真止泄丸,,〔陽浮〕,,水煮熟地人參秋石拌,龍骨,杞子,五味子,山藥茯神

,牛膝炭

,,桂枝龍骨牡蠣湯,,〔失精〕,,桂枝龍骨,牡蠣,白芍,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

棗十二枚,水七升,煮三升,分三服。

,珍珠粉丸,,〔夢遺〕,,黃柏新瓦上炒赤,真蛤粉各一斤,真珠三兩,水丸,空心,

溫酒下百丸。法曰:陽盛乘陰,故精泄,黃柏降心火,蛤粉澀而補腎陰。

易老方無真珠。

,,紫雪,,〔又〕,,黃金,寒水石,石膏,滑石,磁石,升麻,元參,甘草,沉香木

白話文:

紫雪

黃金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磁石 升麻 元參 甘草 沉香木

香,丁香,朴硝,硝石,朱砂,麝香,犀角羚羊角

白話文:

香: 帶有芬芳氣味的物質,可以驅邪避穢。 丁香: 丁香花的乾燥花蕾,具有芳香、溫暖、止痛的功效。 朴硝: 即芒硝,一種無機鹽,具有瀉下、清熱解毒的功效。 硝石: 即鉀硝,一種無機鹽,具有清熱解毒、治痢疾的功效。 硃砂: 一種含有汞的礦物,具有安神定驚、清熱解毒的功效。 麝香: 雄性麝鹿的香囊分泌物,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 犀角: 犀牛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痛的功效。 羚羊角: 羚羊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加減珍珠粉丸,,〔又〕,,黃柏半生半炒,蛤粉各三兩,滑石二兩,樗根皮一兩乾薑

炒褐色,青黛各五錢,,神曲糊丸,空心酒下七十丸。

,,此方黃柏降心火除濕熱。蛤粉咸補腎。滑石利竅。樗皮大燥濕熱。青黛解鬱降火。

乾薑斂肺氣,下降生陰血,鹽製,炒微黑用之。

,,金鎖正元丹,,〔少時〕

,,補真玉露丸,,〔陽虛〕,,茯苓,龍骨韭子酒炒,菟絲子酒浸煮,等分,蜜丸,

白話文:

補真玉露丸

適用: 陽氣虛弱

組成:

  • 茯苓
  • 龍骨(以韭子酒炒過)
  • 菟絲子(以酒浸泡後煮過)

使用方法:

將茯苓、龍骨和菟絲子等分混合,加入蜂蜜製成丸劑。

空心,酒或鹽湯下五十丸,後以美膳壓之,宜火日修合。

,,神芎丸,,〔下藥〕

,,定志丸,,〔虛泄〕,,人參,茯苓,茯神各三兩,菖蒲,遠志各二兩,朱砂一兩半

為衣,蜜丸,米湯下五七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