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一 臟腑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臟腑門 (3)

1. 卷一 臟腑門

此為肺萎之病。《脈經》曰:肺萎咳唾,咽燥欲飲水者,自愈。自張口者,短氣也。

肺癰,肺熱極而成病也。其症痰中腥臭,或帶膿也(總治宜清金飲,

)皆緣土虛金弱不能生水,陰火爍金之敗症,故補脾亦是要著。而其條治之法,

如初起,咳嗽氣急,胸中隱痛,吐膿痰,急平之(宜麥冬平肺飲。)或咳吐膿痰,

胸膈脹滿,喘氣,發熱,急清之(宜元參清肺飲。)或病重不能臥,

急安之(宜寧肺桔梗湯。)或已吐膿血,必以去膿補氣為要(宜排膿散,)勿論已成末成,

總當清熱滌痰,使無留壅,自然易愈(宜金鯉湯。)凡患肺癰,手掌皮粗,氣急脈數,

顴紅鼻煽,不能飲食者,皆不治。 【脈 法】,《脈經》曰:右寸脈數實,

肺癰也。但色白而脈兼短澀者生,色赤而脈兼浮大者死。 【肺癰之因】,仲景曰:

寸口脈數,若口中辟辟燥咳,胸中隱隱痛,脈反兼滑,此為肺癰。

息賁,肺積病也,在右脇下,如覆盆狀,令人灑灑寒熱,背痛,嘔逆,喘咳,

發肺癰,脈必浮而長,皆由肺氣虛,痰熱壅結也(宜調息丸、息賁丸,)當以降氣清熱,

開痰散結為主。治肺病諸藥要品及方五

肺實宜降氣清潤(蘇子 桑皮 天冬 貝母 枇杷葉 杏仁 前胡 白前 知母 瓜蔞根 竹

茹 石膏 黃芩 麥冬 車前子 竹葉 桑葉 牛蒡子 葶藶)

肺虛宜順氣清熱(蘇子 貝母 百部 沙參 枇杷 百合 桑皮 杏仁 天冬 五味子 麥冬

梨肉 柿子 無熱可加人參)

滋燥飲〔肺燥〕,天冬 麥冬 生地 花粉 白芍 秦艽 加蜜、童便服。

紫蘇飲子,〔肺寒〕,蘇葉 桑皮,青皮 杏仁 麻黃 陳皮 甘草 五味子各一

錢 人參 半夏各六分 薑三片

瀉肺湯,〔肺熱〕,山梔 黃芩 薄荷 枳殼 杏仁 連翹 桑皮 桔梗 甘草,

酒大黃各七分

瀉白散,〔肺實〕,地骨皮 桑皮各二錢 甘草一錢 或加知母、貝母、桔梗、

山梔、生地、麥冬亦可

補肺散,〔肺虛〕,阿膠二錢 牛蒡炒糯米各一錢 馬兜鈴七分 杏仁麩炒九個,

甘草五分治肺脹方五

越婢加半豆湯,〔總治〕,麻黃 石膏 甘草 半夏 薑 棗

小青龍湯,〔水氣〕,桂枝 麻黃,乾薑 酒白芍,炙甘草 細辛 半夏 五味子

四物湯,〔挾瘀〕,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訶子青黛丸,〔收斂〕,訶子 青黛,杏仁 海粉 便香附 瓜蔞仁 半夏曲

薑汁 蜜丸,含化。

清化丸,〔總治〕,貝母一兩 杏仁五錢 青黛二錢 薑汁、砂糖丸,含化。

治肺萎方七

生薑甘草湯,〔吐咳〕,生薑五錢,炙甘草三錢 人參二錢 棗五枚

甘草乾薑湯,〔吐而不咳〕,炙草四錢 炮乾薑二錢

人參平肺散,〔火盛〕,桑皮二錢,知母 人參 地骨皮 炙草各一錢 天冬,赤

白話文:

這說的是肺萎的病症。《脈經》說:肺萎會咳嗽、吐口水,喉嚨乾燥想喝水,這樣會自己好。如果張口呼吸,那是短氣的現象。

肺癰,是肺熱到極點形成的疾病。症狀是痰中有腥臭味,或者帶有膿液。(治療原則應該用清金飲來清熱。)這些都是因為脾土虛弱,肺金也虛弱,不能產生水液,導致陰火耗損肺金的敗壞症狀,所以補脾也很重要。而具體的治療方法,像是初期,咳嗽氣喘,胸口隱隱作痛,吐膿痰,要趕快平息(可以用麥冬平肺飲)。或者咳嗽吐膿痰,胸膈脹滿,氣喘,發熱,要趕快清熱(可以用元參清肺飲)。或者病情嚴重到無法躺臥,要趕快安頓(可以用寧肺桔梗湯)。或者已經吐出膿血,必須以去除膿液、補氣為重點(可以用排膿散)。無論病情是否已經形成,都應該清熱化痰,讓痰不會積聚,自然容易痊癒(可以用金鯉湯)。凡是得了肺癰,如果手掌皮膚粗糙,呼吸急促,脈搏快速,顴骨發紅,鼻翼煽動,不能進食的人,都無法醫治。【脈法】《脈經》說:右寸脈搏數而有力,是肺癰。但如果臉色蒼白,脈搏短而澀,還有救;臉色潮紅,脈搏浮而大,就沒救了。【肺癰的原因】,張仲景說:寸口脈搏快速,如果口中乾燥而頻頻咳嗽,胸口隱隱作痛,脈象反而兼有滑脈,這是肺癰。

息賁,是肺部的積聚病,在右脅下,形狀像覆蓋的盆子。會讓人忽冷忽熱,背痛,噁心想吐,氣喘咳嗽,可能引發肺癰。脈象必定浮而長,都是因為肺氣虛弱,痰熱壅塞的緣故(可以用調息丸、息賁丸)。應該以降低氣逆、清熱、化痰散結為主。治療肺病常用的藥材和方劑有以下五種:

肺實證適合用降氣、清潤的藥材(包含蘇子、桑白皮、天冬、貝母、枇杷葉、杏仁、前胡、白前、知母、瓜蔞根、竹茹、石膏、黃芩、麥冬、車前子、竹葉、桑葉、牛蒡子、葶藶)。

肺虛證適合用順氣、清熱的藥材(包含蘇子、貝母、百部、沙參、枇杷、百合、桑白皮、杏仁、天冬、五味子、麥冬、梨肉、柿子,沒有發熱可以加入人參)。

滋燥飲〔治療肺燥〕,用天冬、麥冬、生地、花粉、白芍、秦艽,加入蜂蜜、童便服用。

紫蘇飲子,〔治療肺寒〕,用紫蘇葉、桑白皮、青皮、杏仁、麻黃、陳皮、甘草、五味子各一錢,人參、半夏各六分,薑三片。

瀉肺湯,〔治療肺熱〕,用山梔子、黃芩、薄荷、枳殼、杏仁、連翹、桑白皮、桔梗、甘草,以及酒製大黃各七分。

瀉白散,〔治療肺實〕,用地骨皮、桑白皮各二錢,甘草一錢。也可以加入知母、貝母、桔梗、山梔子、生地、麥冬。

補肺散,〔治療肺虛〕,用阿膠二錢,炒糯米牛蒡各一錢,馬兜鈴七分,麩炒杏仁九個,甘草五分。

治療肺脹的方劑有五種:

越婢加半豆湯,〔總體治療〕,用麻黃、石膏、甘草、半夏、薑、棗。

小青龍湯,〔治療水氣〕,用桂枝、麻黃、乾薑、酒炒白芍、炙甘草、細辛、半夏、五味子。

四物湯,〔治療挾帶瘀血〕,用川芎、當歸、白芍、生地。

訶子青黛丸,〔具有收斂作用〕,用訶子、青黛、杏仁、海粉、便香附、瓜蔞仁、半夏曲。用薑汁和蜂蜜製成藥丸,含在口中慢慢化開。

清化丸,〔總體治療〕,用貝母一兩,杏仁五錢,青黛二錢。用薑汁和砂糖製成藥丸,含在口中慢慢化開。

治療肺萎的方劑有七種:

生薑甘草湯,〔治療吐咳〕,用生薑五錢,炙甘草三錢,人參二錢,棗五枚。

甘草乾薑湯,〔治療只吐不咳〕,用炙甘草四錢,炮乾薑二錢。

人參平肺散,〔治療火氣旺盛〕,用桑白皮二錢,知母、人參、地骨皮、炙甘草各一錢,天冬、赤石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