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1)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1)
1.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提綱要脈,不越浮、沉、遲、數、滑、澀六字,以足該表裡陰陽、冷熱虛實、
風寒燥濕、臟腑氣血也。說浮為陽、為表;沉為陰、為裡;遲為在臟,為冷、為虛、
為寒;數為在腑,為熱、為燥、為實;滑為血有餘;澀為氣獨滯。能於是薄晰以求之,
而疢疾莫能逃矣。頤浮沉以舉按輕重言,若洪、芤、弦、虛、濡、長、散,
皆輕按而得之類,故統於浮;短、細、實、伏、牢、革、代,皆重手而得之類,
故統於沉。遲數以息至多少言,若微、弱、緩、結,皆遲之類,故統於遲;緊、促、
動,皆數之類,故統於數。至如滑雖似數,澀雖似遲,而其埋自殊,
白話文:
診脈時,主要把握浮沉、遲數、滑澀六個字,就能夠了解表裡陰陽、寒熱虛實、風寒燥濕以及臟腑氣血的情況。浮脈屬於陽氣、表證;沉脈屬於陰氣、裡證。遲脈屬於臟腑虛寒;數脈屬於腑氣燥熱。滑脈表示血氣充盈;澀脈表示氣血阻滯。只要仔細觀察脈象,就能準確判斷疾病,無病不治。浮沉主要根據按壓輕重來判斷,如洪脈、芤脈、弦脈、虛脈、濡脈、長脈、散脈等,都是輕輕按壓就能感覺到的,因此統稱為浮脈;而短脈、細脈、實脈、伏脈、牢脈、革脈、代脈等,需要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所以統稱為沉脈。遲數則根據脈搏的快慢來判斷,如微脈、弱脈、緩脈、結脈等,都是脈搏比較緩慢的,因此統稱為遲脈;而緊脈、促脈、動脈等,都是脈搏比較快速的,因此統稱為數脈。滑脈雖然看似像數脈,澀脈雖然看似像遲脈,但它們的本质却截然不同。
緣遲數以呼吸察其至數,滑澀則以往來察其形狀,且滑澀二脈,多主氣血故也,
故此二脈,雖無所統,亦平列於後,以為六綱云。
浮 浮以候表(其象輕手乃得,重手不見,動在肌肉以上。
) 浮為風虛眩掉之候。陽脈浮,表熱。陰脈浮,表虛。秋為正,肺脈宜,
久病則忌。 左寸(傷風、發熱、頭疼、目眩、風痰。兼虛遲,心氣不足、
心神不安。兼散,心耗虛煩。兼洪散,心熱。 左關腹脹。兼數,風熱入肝經。
兼促,怒氣傷肝,心胸滿逆。 左尺(膀胱風熱,小便赤澀。兼芤,男子尿血。
女子崩漏。兼遲,冷疝,臍下痛。) 右寸(肺感風寒,咳喘、鼻寒、清涕、自汗、
白話文:
要診斷脈象,首先要觀察脈搏跳動的次數,如果脈搏滑利或澀滯,就要觀察脈搏跳動的形狀。滑利和澀滯的脈象,多半反映著氣血的狀況。
這兩種脈象雖然沒有特定的統治作用,卻在後背平列,被認為是六綱中的重要指標。
浮脈是指脈搏跳動輕微,只有輕輕按壓才能感覺得到,按壓過重反而感覺不到。浮脈多半反映著表面的病症,例如風寒、頭暈目眩、痰多。陽脈浮代表表熱,陰脈浮代表表虛。秋季是肺的季節,所以肺經的脈象應該浮而有力,但久病的人則要忌諱浮脈。
左寸脈反映心臟的狀況,如果左寸脈浮而遲緩,代表心氣不足、心神不寧;如果左寸脈浮而散亂,代表心氣虛耗、心煩意亂;如果左寸脈浮而洪大散亂,代表心熱。左關脈反映肝臟的狀況,如果左關脈浮而數,代表風熱入侵肝經;如果左關脈浮而促,代表怒氣傷肝,心胸憋悶。左尺脈反映膀胱的狀況,如果左尺脈浮而數,代表膀胱風熱,小便赤澀;如果左尺脈浮而虛弱,代表男子尿血,女子崩漏;如果左尺脈浮而遲緩,代表冷疝,臍下疼痛。
右寸脈反映肺臟的狀況,如果右寸脈浮而數,代表肺部感受風寒,咳嗽氣喘、鼻塞、流清鼻涕、自汗。
體倦。兼洪,肺熱而咳。兼遲,肺寒喘嗽。) 右關(脾虛,中滿不食。兼大澀,
宿食。兼遲,脾胃虛。兼滑,痰飲。 右尺(風邪客下焦,大便秘。兼數,
下焦風熱,大便秘。兼虛,元氣不足。)浮而有力為洪 (即大脈,又名鈎脈。
其象極大而數,按之滿指,如群波之湧,來盛去衰,來大去長也。
) 洪為經絡大熱,血氣燔灼之候,夏為正,心脈宜。 血久嗽忌。
形瘦多氣者死。凡脈洪則病進。(為表裡皆熱,為大小便秘,為煩,為口燥咽乾。
) 左寸(心經熱,自赤、口瘡、頭疼痛、心內煩。)
左關(肝熱,身痛、四肢浮熱。)
白話文:
身體疲倦,脈搏強勁有力,代表肺熱咳嗽。脈搏緩慢,代表肺寒喘咳。
右手關脈搏虛弱,代表脾虛,肚子脹滿不思飲食。脈搏強勁有力且澀滯,代表積食。脈搏緩慢,代表脾胃虛弱。脈搏滑利,代表痰飲。
右手尺脈搏浮而有力,代表風邪入侵下焦,大便秘結。脈搏快速,代表下焦風熱,大便秘結。脈搏虛弱,代表元氣不足。
浮而有力又稱為洪脈,也叫鈎脈。脈象非常大且快速,按壓時滿指,像波浪起伏,來的時候強勁有力,去的時候衰弱無力,來的時候大,去的時候長。
洪脈代表經絡大熱,血氣被燒灼的徵兆,夏天為正氣,心脈應當是洪脈。久咳的人忌諱洪脈。身體消瘦氣喘的人容易死亡。凡是洪脈都代表病情進展。
洪脈代表表裡皆熱,代表大小便不通暢,代表心煩,代表口乾舌燥。
左手寸脈搏代表心經熱,表現為面紅、口瘡、頭疼、心煩。
左手關脈搏代表肝熱,表現為身體疼痛、四肢發熱。
左尺(膀胱熱,小便赤澀。)
右寸(肺熱,毛焦、唾粘、咽乾。)
右關(胃熱,反胃、嘔 吐、口乾。兼緊,胸中脹滿。
) 右尺(腹滿、大便難或下血。 (★原書附之圖形)
)浮而無力為芤★ (其象浮大而軟,按之中有兩邊無,中空兩邊實,指下成窟,
診在浮舉重按之間得之。) 芤為失血之候,大抵氣有餘血不足,血不足以載氣,
故虛而大,為芤之狀。火犯陽經,血上溢,火侵陰絡,血下流,三部脈芤,久病,
卒病死。
左寸(心血妄行、吐衄。)
左關(脇間血氣動、腹中瘀血、吐血、目暗而常昏。)
左尺(小便、女子月事為病。)
白話文:
左手尺脈浮大而軟,按壓時兩邊無力,中間空虛,兩邊實,指尖下形成凹陷,這種脈象叫做芤脈,是在輕輕觸摸和重壓之間感受到的。芤脈代表失血的徵兆,通常是氣血不足,血量不足以承載氣,所以脈象空虛而浮大。火熱侵入陽經,導致血液上溢;火熱侵犯陰經,導致血液下流,三部脈象都呈現芤脈,若久病或突然發病,可能導致死亡。
左手寸脈浮大而軟,代表心血妄行,容易吐血或鼻出血。
左手關脈浮大而軟,代表脇肋之間血氣瘀滯,腹部有瘀血,容易吐血,眼睛昏暗,經常頭昏腦脹。
左手尺脈浮大而軟,代表小便異常或女子月經失調。
右手寸脈浮大而軟,代表肺熱,毛髮乾燥,唾液粘稠,咽喉乾燥。
右手關脈浮大而軟,代表胃熱,容易反胃嘔吐,口乾舌燥。同時伴隨胸悶氣脹。
右手尺脈浮大而軟,代表腹部脹滿,大便困難或便血。
右寸(胸有積血,或衄或嘔。)
右關(腸癰瘀血,嘔血不食。)
右尺(大便血。)
(古人云,前大後細,脫血也,夫前大後細,非芤而何。)
浮而端直為弦★ (其象按之不,舉之應手,端直如新張弓弦之狀。)
弦為血氣收斂,為陽中伏陰,或經絡間為寒所滯之候。弦緊數勁為太過,
弦緊而細為不及;弦而軟病輕,弦而使病重;輕虛以滑者平;實滑如盾長竿者病;
勁急如新張弓弦者死。春為正,肝脈宜,若肝木尅土而至不食難治。瘧病自弦。
(凡脈弦,為痛,為瘧,為疝,為飲,為冷痺,為勞倦,為拘急,為寒熱,
為血虛盜汗,為寒凝氣結。兼數,勞瘧。兼長,中有積滯。雙弦,脇急痛。)
白話文:
右寸(胸有積血,或衄或嘔。)
右寸脈象代表胸口積聚了血液,可能出現鼻出血或嘔血的症狀。
右關(腸癰瘀血,嘔血不食。)
右關脈象代表腸道有膿腫和瘀血,伴隨嘔血和食慾不振的症狀。
右尺(大便血。)
右尺脈象代表大便帶血。
(古人云,前大後細,脫血也,夫前大後細,非芤而何。)
古人說,脈象前段粗大,後段細小,代表失血。因為前粗後細的脈象,不就是芤脈嗎?
浮而端直為弦★ (其象按之不,舉之應手,端直如新張弓弦之狀。)
浮而端直的脈象稱為弦脈,它摸起來堅硬,一按即起,向上舉手時也能感受到脈象,如同新張的弓弦般直。
弦為血氣收斂,為陽中伏陰,或經絡間為寒所滯之候。
弦脈代表血氣收斂,陽氣中隱藏著陰氣,或者經絡中被寒氣阻滯的狀態。
弦緊數勁為太過,弦緊而細為不及;弦而軟病輕,弦而使病重;輕虛以滑者平;實滑如盾長竿者病;勁急如新張弓弦者死。
弦脈如果緊而數且有力,代表病勢過於嚴重;弦脈緊而細小,代表病勢不足;弦脈軟弱,則病情較輕;弦脈堅硬,則病情較重;輕而虛且滑的脈象,代表身體狀況良好;實而滑,如同盾牌和長竿般堅硬的脈象,代表生病;弦脈緊而堅硬,如同新張的弓弦,預示著死亡。
春為正,肝脈宜,若肝木尅土而至不食難治。瘧病自弦。
春天是肝氣旺盛的季節,肝脈應當順暢。如果肝氣過盛,克伐脾土,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就會出現食慾不振,難以治癒。瘧疾的病症也常常伴隨弦脈。
(凡脈弦,為痛,為瘧,為疝,為飲,為冷痺,為勞倦,為拘急,為寒熱,為血虛盜汗,為寒凝氣結。兼數,勞瘧。兼長,中有積滯。雙弦,脇急痛。)
凡是出現弦脈,都可能伴隨疼痛、瘧疾、疝氣、水腫、風寒痺症、勞累過度、肌肉拘急、寒熱交替、血虛盜汗、寒氣凝結等症狀。如果弦脈同時出現數脈,則可能是勞累過度導致的瘧疾;如果弦脈同時出現長脈,則可能體內有積滯;如果雙側脈象都是弦脈,則可能是兩側肋部疼痛。
左寸(頭疼、心惕、勞傷、盜汗、乏力。)
左關(脇肋痛、痃癖。兼小,寒冷癖。兼緊,瘀血、疝瘕。)
左尺(小腹痛。兼滑腰腳痛。)
右寸(肺經受風寒,咳嗽胸膈間有寒痰。)
右關(脾胃傷冷、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又為飲。)
右尺(臍下急痛不安,下焦停水。)
浮而遲大為虛★ (其象遲軟散大,舉按少力,豁然空,不能自固。)
虛為氣血俱虛之候,氣血虛則脈虛,主多在內不足之症,久病脈虛,多不治。
(凡脈虛,為傷暑,為虛煩,為自汗,為小兒驚風。)
寸(血不榮心、怔忡、恍惚、驚悸。)
關(腹脹、食不易化。)
白話文:
左邊寸關尺脈分別对应着頭疼、心悸、勞累傷身、盜汗、乏力;脇肋疼痛、痃癖,若脈象偏小則為寒冷體質,若脈象偏緊則為瘀血、疝氣;小腹疼痛,若脈象偏滑則伴隨腰腳疼痛。
右邊寸關尺脈分別对应着肺經受風寒、咳嗽胸膈間有寒痰;脾胃受寒、宿食不化、心腹冷痛,也可能是飲邪傷脾;臍下急痛不安、下焦積水。
浮而遲大的脈象代表虛弱,這種脈象表現為遲緩、柔軟、散大、按壓力量不足,空虛無力,無法自行恢復。
浮而遲大的脈象代表氣血雙虛,氣血虛則脈象虛弱,多見於內虛不足的病症。久病脈象虛弱,多數難以治愈。
凡是脈象虛弱,可能是中暑、虛煩、自汗、小兒驚風。
寸脈虛弱,代表血氣不足,心神不安,表現為心悸、恍惚、驚恐。
關脈虛弱,代表脾胃虛弱,腹脹,食慾不佳,食物難以消化。
尺(骨蒸、,痿痺、精血虧損。)
浮而遲細為濡★ (即軟脈。其象虛軟無力,應手細散,如綿絮之在水中,
輕手相得,重手按之,即隨手而沒。) 濡為氣血兩虛之候,亦主脾濕,
病後產後可治,平人脈濡難治。(凡脈濡,為疲損,為自汗,為痺,為下冷,
為無血少氣。)
左寸(心虛易驚、盜汗、短氣。)
左關(榮衛不和、精神離散、體虛懶、少力。
)
左尺(男傷精女脫血、小便數、自汗多。)
右寸(烘熱憎寒、氣乏體虛。)
右關(脾弱,食不化;胃虛,食不進。)
右尺(下元冷憊、腸虛泄瀉。
)浮而迢亘為長★ (其象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指下有餘,過於本位。
白話文:
尺脈表現為骨蒸、痿痺、精血虧損。
浮而遲細的脈象稱為濡脈,代表虛軟無力,輕輕觸碰即可感受到,用力按壓則會迅速消失,如同棉絮漂浮在水中。濡脈代表氣血兩虛,也主脾濕,病後或產後可治,但平常人出現濡脈就難以治療。凡是濡脈,都代表疲損、自汗、痺症、下冷、無血少氣。
左寸脈代表心虛易驚、盜汗、短氣。
左關脈代表榮衛不和、精神渙散、體虛懶散、無力。
左尺脈代表男性傷精、女性失血、小便頻繁、自汗。
右寸脈代表烘熱畏寒、氣乏體虛。
右關脈代表脾弱、食不消化、胃虛、食慾不振。
右尺脈代表下元虛冷、腸虛腹瀉。
浮而迢亘的脈象稱為長脈,代表脈象不緊不慢,指下有餘,超過正常位置。
) 長為氣血皆有餘之候,有三部之長,有一部之長,按之如牽繩,則病矣。
長屬肝,宜於春,診無病肝脈自見。(凡脈長,為壯熱,為癲癇,為陽毒內蘊,
為三焦煩熱,為陽明熱甚。)浮而虛大為散★ (其象有表無裡,有陰無陽,
按之滿指,散而不聚,來去不明,漫無根柢,如渙散不收。) 散為氣血耗散,
臟腑氣絕之候,在病脈主虛陽不斂,又主心氣不足,大抵非佳兆也。心浮大而散,
肺短澀而散,猶為平脈。若病脈見代散,必死。產婦脈散,臨盆之兆,如未到產期,
必至墮胎。
寸(怔忡、雨汗。)
關(溢飲,胻腫。)
白話文:
脈象解讀:長、散
長脈:
- 長脈代表氣血充盈,身體狀態良好。
- 三部皆長,或僅有一部脈長,按之堅硬如牽繩,則表示身體有病。
- 長脈屬肝,宜於春季出現。即使無病,肝脈也容易顯現。
- 長脈也可能表示:
- 壯熱(發燒)
- 癲癇
- 陽毒內蘊(體內熱毒積聚)
- 三焦煩熱(上中下三焦皆有熱象)
- 陽明熱甚(胃經熱盛)
散脈:
- 散脈表示氣血耗散,臟腑虛弱。
- 散脈主虛陽不斂,心氣不足,通常不是好兆頭。
- 散脈的表現:
- 脈浮而虛大,按之滿指,散而不聚,來去不定,漫無根柢,如渙散不收。
- 散脈的象徵:表虛裡實,有陰無陽。
- 心脈浮大而散,肺脈短澀而散,尚屬正常脈象。
- 若病脈見代散(脈象忽緩忽急,時而散時而沉),必死。
- 產婦脈散,可能是臨盆之兆。若未到產期,則可能導致墮胎。
其他脈象:
- 寸口脈:
- 怔忡(心悸不安)
- 雨汗(盜汗)
- 關脈:
- 溢飲(水腫)
- 胻腫(身體局部腫脹)
注:
- 脈象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的整體症狀進行綜合判斷。
- 此段文字僅為脈象解讀的簡要說明,實際運用中需要更加詳細的知識和經驗。
- 現代醫學重視科學診斷,中醫脈象診斷僅作為參考,不可替代現代醫學的診斷和治療。
尺(腎絕。)
沉 ★,沉以候裡(其象輕手不見,重手乃得,按至肌肉以下,著於筋骨之間。
) 沉為陰逆陽虛之候,主陰經、主氣、主水、主寒、主骨,太過病在外,
不及病在內,冬為正,女寸男尺俱宜。(凡脈沉,為停飲,為癖瘕,為脇脹,
為厥逆,為洞泄。兼細,少氣。兼滑,宿食停滯。兼遲,痼冷內寒。兼伏,霍亂吐瀉。
兼數,內熱甚。兼弦,心腹冷痛。)
左寸(心內寒邪痛、胸中寒飲、脇痛。)
左關(伏寒在經,兩脇剌痛。兼弦,痃癖內痛。), 左尺(腎臟寒,腰背冷痛、
小便濁而頻、男為精冷女為血結。兼細,脛酸陰癢、溺有餘瀝。) 右寸(肺冷,
白話文:
腎氣衰竭。脈沉而按之,按到肌肉以下、筋骨之間才得之,沉脈象徵著陰氣逆盛、陽氣虛衰,主掌陰經、氣血、水液、寒邪以及骨骼。沉脈過盛,病症顯於外;沉脈不足,病症隱於內。冬季為沉脈的旺盛季節,不論男女,寸脈和尺脈都應該注意。凡是沉脈,都可能伴隨停飲、癖瘕、脇脹、厥逆、洞泄等病症。如果沉脈又細,則氣虛;如果沉脈又滑,則宿食停滯;如果沉脈又遲,則痼冷內寒;如果沉脈又伏,則霍亂吐瀉;如果沉脈又數,則內熱甚;如果沉脈又弦,則心腹冷痛。左寸脈沉,可能伴隨心內寒邪痛、胸中寒飲、脇痛。左關脈沉,可能伴隨伏寒在經、兩脇剌痛,如果又弦,則痃癖內痛。左尺脈沉,可能伴隨腎臟寒,腰背冷痛、小便濁而頻,男性則為精冷,女性則為血結。如果又細,則脛酸陰癢、溺有餘瀝。右寸脈沉,可能伴隨肺冷,……。
寒痰停蓄、虛喘少氣。兼緊滑,咳嗽。兼細滑,骨蒸寒熱、皮毛焦乾。
) 右關(胃中寒積,中滿吐酸。兼緊,懸飲。) 右尺(病水,腰腳痛。兼細,
下利、小便滑、臍下冷痛。)沉而不及為短,,, (其象兩頭無,中間有,
不及本位,應手而回。) 短為氣不足以前導其血之候,俱主不及之病。
短脈只見寸尺,若關部短,則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陰陽絕脈,必死,故關不診短。
短屬肺,宜於秋,診無病肺脈,其形自可見。(凡脈短,為三焦氣壅,
為宿食不消。兼浮,血澀。兼沉,痞塊。兼滑數,酒傷腸胃。)
寸(頭痛。)
白話文:
體內有寒痰積聚,導致呼吸虛弱氣短,並伴隨咳嗽。咳嗽表現為痰多而粘稠,或痰少而稀薄。同時還有骨蒸潮熱、皮膚乾燥等症狀。胃中積寒,導致腹部脹滿、反酸。也有可能是懸飲,症狀包括腹部脹滿、口渴喜飲、小便不利等。腎氣不足,導致腰腿疼痛。也可能是水腫,症狀包括下肢水腫、小便不利、小腹冷痛等。脈象短促,表示氣血不足,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引起各種疾病。短脈只見於寸關尺三部,如果關脈短促,則寸脈和尺脈也無法觸摸,說明陰陽氣血不通,預示著生命垂危,因此關脈不診短。短脈屬於肺經,秋季容易出現。若平時身體無病,則脈象短促就可從脈象上看出來。短脈也代表三焦氣機阻滯,宿食不消化,同時也可能伴隨著血瘀、痞塊、酒傷腸胃等症狀。寸脈短促,可能預示著頭痛。
尺(腹痛。)沉而微軟為細★
(其象小於微而常有,細直而軟,指下尋之,往來如蚕絲狀。
) 細為血冷氣虛不足以充之候,故主諸虛勞損,或濕侵腰腎,應病則順,否則逆。
吐衄得之生,春夏與少年不利,秋冬與老弱可治。憂勞過度者脈亦細,凡細脈,
病俱在內、在下。(凡脈細,為元氣不足,乏力,無精,內外俱冷,痿弱,洞泄,
為積,為痛。)
寸(嘔吐。)
關(胃虛,腹脹。)
尺(丹田,泄痢、遺精。)沉而弦長為實★
(其象舉按不絕,迢亘而長,不疾不徐,
動而有力)
實為三焦氣滿之候,俱主有餘之病。
白話文:
腹部疼痛時,脈象沉而微軟,觸診時感覺細小,猶如蠶絲般柔軟,這表示氣血虛弱,不足以充盈經脈,導致身體虛弱勞損,或溼氣侵犯腰腎。這種脈象適合順應病情治療,否則效果不佳。如果伴隨吐血或鼻出血,則預示病情較重。春夏季節以及青少年患者不易治療,秋冬季節以及老年體弱者則可治。過度憂勞也會導致脈象細弱。凡是脈象細弱的患者,病症都潛藏於體內,且多在下焦。細脈往往預示着元氣不足,乏力,精神不振,四肢冰冷,肌肉萎縮,大小便失禁,積聚瘀血,以及疼痛等症狀。
嘔吐時,脈象位於寸關尺中的寸部。胃虛,腹部脹滿時,脈象位於關部。腹部疼痛,腹瀉,遺精時,脈象位於尺部。脈象沉而弦長,觸診時感覺堅實有力,像一根弦一樣,這表示三焦氣機充盈,屬於實證,預示着體內有餘邪。
(凡脈實,為嘔,為痛,為利,為氣寒,為氣聚,為食積,為伏陽在內。
) 左寸(心中積熱,口舌瘡、咽喉痛。兼大,頭面熱風、煩躁、體痛、面赤。
) 左關(腹脇痛滿。兼浮大,肝盛,目暗、痛而赤色。
) 左尺(少腹痛、小便澀。兼滑,莖中痛、淋瀝不止、溺赤色。兼大,膀胱熱結,
小便難。兼緊,腰脊疼痛。) 右寸(胸中熱,痰嗽、煩滿。兼浮,肺熱,咽燥而疼、
喘嗽、氣壅。) 右關(伏陽蒸內、脾虛食少、胃氣壅滯。兼浮,脾熱,消中善飢、
口乾、勞倦。) 右尺(臍下痛、便難或時下利。
)沉極幾無為伏★ (其象極重按之,至於透筋著骨,指下始覺隱隱然。
白話文:
如果脈象實,代表可能出現嘔吐、疼痛、腹瀉、氣寒、氣聚、食積,或是伏陽潛伏在體內。
左寸脈象實,代表可能心中積熱,口舌生瘡、咽喉疼痛。如果脈象又大,則可能伴隨頭面熱風、煩躁、全身疼痛、面部發紅。
左關脈象實,代表可能腹脇疼痛脹滿。如果脈象又浮又大,則可能肝氣盛,眼睛昏暗、疼痛且發紅。
左尺脈象實,代表可能少腹疼痛、小便不暢。如果脈象又滑,則可能莖部疼痛、小便淋漓不盡、小便顏色發紅。如果脈象又大,則可能膀胱熱結,小便困難。如果脈象又緊,則可能腰脊疼痛。
右寸脈象實,代表可能胸中熱,痰嗽、煩悶。如果脈象又浮,則可能肺熱,咽喉乾燥疼痛、喘咳、氣壅。
右關脈象實,代表可能伏陽蒸灼內臟、脾虛食少、胃氣壅滯。如果脈象又浮,則可能脾熱,消瘦且容易飢餓、口乾、勞累。
右尺脈象實,代表可能臍下疼痛、排便困難或偶爾腹瀉。
沉極幾無為伏★,這種脈象非常沉重,需要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指下隱隱有脈,代表伏氣潛藏在體內。
) 伏為陰陽潛伏,關格閉塞之候,關前得之為陽伏,關後得之為陰伏,
脈伏者不可發汗,痛甚者脈必伏。(凡脈伏,為積聚,為瘕癥,為霍亂,為水氣,
為食不消,為榮衛氣閉而厥逆。)
左寸(心氣不足、神不守常、憂鬱。)
左關(血冷、腰腳痛、脇下寒氣。)
左尺(腎寒精虛、瘕疝寒痛。)
右寸(胸中冷滯、寒痰積冷。)
右關(中脘積塊作痛、脾胃間停滯痞積。)
右尺(臍下冷痛、下焦虛寒或痛、腹中痛冷、少腹痛。
)沉而有力為牢★ (其象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少弦,按之動而不移,若牢固然。
) 牢為裡實表虛,胸中氣促,勞傷痿極之候。大抵牢脈近乎無胃氣者,
白話文:
當陰陽潛伏,關隘閉塞時,關口前出現病症稱為陽伏,關口後出現病症稱為陰伏。脈象伏沉者不可發汗,疼痛劇烈者脈象必然伏沉。凡是脈象伏沉,可能是積聚、瘕癥、霍亂、水氣、食積不消,或是榮衛之氣閉塞而導致厥逆。
左寸脈象沉伏,代表心氣不足、精神不守常態、憂鬱。
左關脈象沉伏,代表血液冰冷、腰腳疼痛、脅肋下有寒氣。
左尺脈象沉伏,代表腎臟寒涼、精氣虛弱、瘕疝寒痛。
右寸脈象沉伏,代表胸腔內有寒氣滯留、寒痰積聚。
右關脈象沉伏,代表中脘部位有積塊疼痛、脾胃之間停滯痞積。
右尺脈象沉伏,代表臍下疼痛、下焦虛寒或疼痛、腹部疼痛冰冷、少腹疼痛。
沉而有力稱為牢脈,其脈象似沉似伏,脈搏強勁而長,少弦,按之可觸及脈搏的跳動但不會移動,像牢固一樣。牢脈代表裡虛表實,胸中氣短,勞傷痿弱之症。總之,牢脈接近於沒有胃氣的人。
故為危殆之脈。如失血人宜沉細;若浮大而牢,必死,以虛病反見實脈也。
(凡脈牢,為氣居於表,為骨節疼痛。)
寸
關(木乘土而心腹寒疼。)
尺(癩疝、癩瘕。)沉失常度為革★
(其象沉伏實大,如按鼓皮一般。)
革為虛寒失血之候,其實即芤弦二脈相合之象,芤為虛,弦為寒,虛寒相搏,
故主男子亡血失精,女子半產漏下,又為中風感濕之症。久病死,卒病生。
脈來渾濁變革,急如湧異,出而不反,病進而危,去如弦絕者死。
寸
關
尺沉而更代為代★
(其象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由是複止,尋之良久,乃複強起而動。
白話文:
因此是危急的脈象。比如失血的人應該脈象沉細;如果脈象浮大而牢固,必定死亡,這是因為虛弱的病症卻出現了實脈。
(凡是脈象牢固,表示氣血停留在表面,會導致骨節疼痛。)
寸口脈
關脈(木克土,因此心腹會感到寒冷疼痛。)
尺脈(患有癩病、疝氣、瘕病。)脈象沉而失常,屬於革脈。
(革脈的表現是沉伏而實大,像按鼓皮一樣。)
革脈是虛寒失血的徵兆,其實就是芤脈和弦脈結合的表現,芤脈代表虛弱,弦脈代表寒冷,虛寒交搏,
因此主要表現為男子亡血失精,女子半產漏下,還會導致中風感濕的病症。久病則會死亡,突然發病則會存活。
脈象來時渾濁變化,急速如湧泉般涌出,出現後不再回歸,病情加重而危急,消失如弦斷一般的人就會死亡。
寸口脈
關脈
尺脈沉而有停頓,屬於代脈。
(代脈的表現是動而中止,不能自行恢復,因此再次運動,又再次中止,尋找良久,才再次有力地跳動。)
) 代為臟氣多衰,形容羸瘦,口不能言之候。若不病而羸瘦,脈代止,
是一臟無氣,他臟代之,必危;若因病而氣血驟損,致元氣卒不相績,或風家痛家,
只為病脈,故傷寒亦有心悸而脈代者(複脈湯主之。)腹心疼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
久痛之脈,不可準也;妊娠脈代,必懷胎三月,代脈有生有死,非定為死脈,宜辨之。
(凡脈代,為腹痛,為便膿血,為泄利吐瀉,為下元虛損。
) 遲,★,遲以候臟(其象呼吸之,脈僅三至,去來極慢。
) 遲為陰盛陽虛之候,陽不勝陰,故脈來不及也。居寸為氣不足,氣寒則縮也;
居尺為血不足,血寒則凝也。(凡脈遲,為寒,為虛。兼浮,表寒。兼沈,裡寒。
白話文:
脈象代,代表臟氣衰弱,身體消瘦,無法言語。若非疾病導致的消瘦,脈象代且止,代表一臟無氣,其他臟器代償,情況危急。若因疾病導致氣血驟損,元氣無法恢復,或是因風寒或疼痛導致的脈象代,只是疾病的反映,傷寒也會出現心悸伴隨脈象代,這時可以服用複脈湯治療。腹痛也會出現結澀、停滯、不勻的脈象代,但這是久痛的脈象,不可作為判斷依據。懷孕期間的脈象代,必須在懷孕三個月後才會出現,而且脈象代有生有死,不能直接認定為死脈,需要仔細辨別。
脈象代常伴隨腹痛、便膿血、泄瀉、下元虛損等病症。
脈象遲,代表臟氣虛弱,表現為呼吸微弱,脈搏每分鐘僅跳動三次,來去極慢。
脈象遲,代表陰盛陽虛,陽氣不足以戰勝陰氣,所以脈象緩慢。若脈象遲位於寸關脈,代表氣不足,氣寒收縮;若脈象遲位於尺脈,代表血不足,血寒凝滯。
脈象遲通常代表寒證、虛證。若脈象遲同時浮,則代表表寒;若脈象遲同時沉,則代表裡寒。
) 左寸(心上寒、精氣多慘。)左關(筋寒急、脇下痛、手足冷。)左尺(腎虛便溺、
女人不月。)右寸(肺感寒,冷痰、氣短。)右關(中焦寒,脾胃傷冷物。不食,食不化。
兼沉為積。)右尺(臟寒泄瀉、小腹冷痛、腰腳重。
)遲而細軟為微★ (其象極細而軟,若有若無,多兼於遲,按之如欲絕。
) 微為久虛血弱之候,又主陰寒或傷寒蓄熱在裡,脈道不利,亦有微細濡弱,
不可為寒者,當以標本別之,總之氣血微脈即微。(凡脈微,為虛弱,為虛汗,
為泄瀉,為少氣,為崩漏不止。兼浮,陽不足,必身惡寒冷。兼沉,陰不足,
白話文:
左邊寸脈摸起來像寒氣在心上,精氣不足;左邊關脈摸起來像筋脈冰冷緊縮,腋窩疼痛,手腳冰冷;左邊尺脈摸起來像腎氣不足,大小便失常,婦女月經不調。右邊寸脈摸起來像肺部受寒,出現冷痰、呼吸短促;右邊關脈摸起來像中焦受寒,脾胃受冷物傷害,食慾不振,吃不下或吃不消化,如果脈象沉下去,可能還有積食;右邊尺脈摸起來像臟腑寒冷,出現腹瀉、小腹冷痛、腰腿沉重。
脈象遲緩而細軟,像快要消失一樣,摸起來幾乎感覺不到,這叫做微脈。
微脈常見於久病虛弱、血氣不足的情況,也可能是陰寒或傷寒熱邪積存在體內,導致脈道不通暢。但也有微細而濡弱,卻不屬於寒症的情況,要根據其他症狀來區別。總之,氣血不足、脈象細微就會出現微脈。
凡是脈象微細,都代表著身體虛弱,容易出虛汗、腹瀉、呼吸短促,婦女可能出現崩漏不止。如果脈象同時浮起來,代表著陽氣不足,身體怕冷。如果脈象同時沉下去,代表著陰氣不足。
必臟寒下利。)
左寸(心虛憂惕、榮血不足。)
左關(胸滿氣乏、四肢惡寒、拘急。)
左尺(男子傷精尿血,女子崩漏敗血不止或赤白帶下。
) 右寸(上焦寒,痞痛、冷痰凝結不化、中寒少氣。
) 右關(胃寒氣脹、食不能化、脾虛噫氣、心腹冷痛。
) 右尺(臟寒泄瀉、臍下冷痛。
)遲而無力為弱★ (其象極軟而沉細,怏怏不前,無息以動,按之如欲絕,
略舉手即無。) 弱為陽陷入陰,情氣不足之候,亦主筋。脈弱以滑,是有胃氣,
脈弱以澀,是為久病;陽浮陰弱,應為血虛筋急、惡寒發熱之病。老得之順,
白話文:
如果脈象沉細且無力,表示身體陽氣不足,虛寒內盛,容易出現腹瀉、心悸、氣短、四肢冰冷、消化不良、腰膝痠軟等症狀。
壯得之逆。(凡脈弱,為痼冷,為烘熱,為泄精,為虛汁,為元氣虧耗,
為痿弱不前。) 左寸(陽虛心悸、自汗。) 左關(筋痿無力,
女人主產後客風面腫。),,左尺(小便頻數、腎元虛、耳鳴或聾、骨肉間酸疼。)
右寸(身冷多寒、胸中短氣。)
右關(脾胃虛、食不化。)
右尺(下焦冷痛、大便滑泄不禁。
)遲而有力為緩★ (其象比浮而稍大,似遲而小疾,一息四至,來往紆緩,
呼吸徐徐。) 緩為氣血向衰之候。若不沉不浮,從容和緩,乃脾家之正脈。
四季亦為平脈,非時即病。和緩而勻,無浮沉徐疾微弱之偏,即為胃氣脈。
白話文:
身體強壯卻反而是病態。(凡是脈象微弱,都是因為久病寒冷,或者因為體內燥熱,或者因為精液流失,或者因為體液虧損,或者因為元氣耗竭,
導致身體虛弱无力。) 左手寸脈(代表心臟,出现阳气虚弱、心慌心悸、自汗。) 左手關脈(代表肝臟,出现筋骨萎缩无力,
女性則可能產後受風,面部肿胀。) 左手尺脈(代表腎臟,出现小便频繁、腎氣虛弱、耳鳴或耳聋、骨骼和肌肉之间酸痛。)
右手寸脈(代表肺臟,出现怕冷、身体多寒、胸闷气短。)
右手關脈(代表脾臟,出现脾胃虚弱、吃不下饭、消化不良。)
右手尺脈(代表肾脏,出现下腹部寒冷疼痛、大便稀薄、无法控制。)
脈象遲緩有力,稱為緩脈。(这种脉象比浮脉稍大,看起来缓慢,但脉搏跳动轻微,每分钟跳动四次,来回舒缓,
呼吸也较为缓慢。) 緩脈是氣血衰弱的徵兆。如果脈象不沉不浮,从容和缓,则是脾脏正常的脉象。
四季也都是平脈,如果不在正常季節出現就是病態。脉象和缓匀称,没有浮沉、迟疾、微弱等异常,就是胃气的脉象。
(凡脈緩,為風,為虛,為痺,為弱,為疼。在上為項強,在下為腳弱。兼浮,
感風。兼沉,血氣弱。) 左寸(心氣不足,怔忡、健忘。亦主項背拘急而痛。)
左關(風虛眩暈、腹脇氣結。)
左尺(腎元虛冷、小便頻數,女人主月事過多。
)
右寸(肺氣浮、言語短氣。)
右關(胃弱、氣虛。兼浮,脾虛。)
右尺(下寒腳弱、風氣秘滯。兼浮,腸風泄瀉。兼沉,小腹感冷。
)遲而時止為結★
(其象來時遲緩,時一止,複又來。)
結為陰獨盛而陽不能相入之候,此為陰脈之極。按之累累如循長竿曰陰結,
藹藹如張車說曰陽結,又有如麻子動抽、旋引旋收、聚散不常之結,此三脈,
白話文:
脈搏緩慢,可能是風寒、虛弱、痺症、體虛、疼痛。上半身可能出現頸部僵硬,下半身可能出現腳無力。如果脈象浮,可能是受風寒;如果脈象沉,可能是氣血虛弱。
左寸脈搏反映心氣不足,可能出現心悸、健忘,也可能導致頸部和背部僵硬疼痛。
左關脈搏反映風寒虛弱,可能出現眩暈、腹部兩側氣結。
左尺脈搏反映腎氣虛弱寒冷,可能出現小便頻繁,女性可能出現月經量過多。
右寸脈搏反映肺氣虛浮,可能出現說話氣短。
右關脈搏反映胃弱、氣虛。如果脈象浮,可能是脾虛。
右尺脈搏反映下半身寒冷、腳無力、風氣阻塞。如果脈象浮,可能是腸風瀉痢;如果脈象沉,可能是小腹感到寒冷。
脈搏遲緩而時而停頓,叫做「結」。
「結」的表現是脈搏來時遲緩,有時停頓,又重新出現。
「結」代表陰氣盛而陽氣無法進入,這是陰脈的極端狀態。按脈時,如果脈搏像一根長竿一樣逐節跳動,叫做「陰結」;如果脈搏像張開的車輪一樣起伏,叫做「陽結」;還有一些脈搏像麻子一樣跳動抽搐,旋轉牽引,聚散無常,這三種都是「結」。
名雖同而實則異。(凡脈結,為亡陽,為汗下,為疝瘕,為癩結,為老痰滯結,
為氣血凝結,為七情鬱結,內為積聚,外為癰腫。兼浮,寒邪滯結。兼沉。積氣在內。
)(又為氣,為血,為痰,為飲,為食,說先因氣寒脈緩,五者有一留滯其間,
因而為結,故仲景謂促結皆病脈。) 數 ★ 數以候腑(其象一息六至,數數然來。
) 數為君相二火炎熱之候,陰不勝陽,故脈來太過,小兒吉,肺病秋深皆忌。
寸(頭疼、上熱咽喉口舌瘡、上血咳嗽。)
關(胃火,脾熱口臭、煩滿、嘔逆;肝火,目赤。
) 尺(腎火熾,小便黃赤、大便秘澀。兼浮,表熱。兼沉,裡熱。
白話文:
雖然名稱相同,但實際上卻是不同的。凡是脈絡結聚,可能是陽氣衰敗,可能是汗液停滯,可能是疝氣或瘕積,可能是癩疾結節,可能是陳舊痰液阻塞,可能是氣血凝結,可能是七情鬱結,內部可能是積聚,外部可能是癰腫。如果脈象浮起,是寒邪阻塞;如果脈象沉伏,是氣積在內。
也可能是氣、血、痰、飲、食等留滯。若先因氣寒脈緩,五者中有一者留滯其中,就會導致脈絡結聚。因此,仲景說脈絡促結都是病態的脈象。
數脈,用來推測臟腑的情況。其特徵是一息六次,脈象跳動頻繁。
數脈是君火相火兩者炎熱的徵兆,陰氣不勝陽氣,所以脈象跳動過快。對於小兒來說是吉兆,但肺病患者在秋天深秋時節就需要忌諱。
寸脈,代表頭疼、上半身發熱、咽喉口舌潰爛、咳血。
關脈,代表胃火、脾熱導致口臭、胸腹脹滿、嘔吐反胃;肝火旺盛導致眼睛紅赤。
尺脈,代表腎火熾盛導致小便黃赤、大便秘結。如果脈象浮起,代表表熱;如果脈象沉伏,代表裡熱。
)數而弦急為緊★ (其象來時動急,按之長,左右彈指,舉之若牽繩轉索之狀。
) 緊為寒風搏急,優於營衛之間之候。凡緊脈皆主寒與痛,內而腹,外而身,
有痛必見緊象。亦有熱痛者,必兼實數,熱為寒束,故急數如此,但須有神氣為妙。
(凡脈緊,人迎傷寒、氣口傷食。兼浮,傷寒而身痛。兼沉,腹中有寒,
或為風癇。)左寸(頭熱目痛,項強。兼沉,心中氣逆,或多寒冷。
)左關(心腹滿痛、腰痛、脇痛、筋急。緊甚,傷寒渾身痛。兼實,痃癖。)
左尺(腰連臍下及腳痛,小便難。)
右寸(鼻塞、膈壅。兼沉滑,肺實咳嗽或多痰。
白話文:
脈搏跳動快速而有力,就像弦線繃緊一樣,代表身體狀態急迫。這種脈象出現時,患者會感到身體僵硬,按壓脈搏時感覺有長度,左右彈動手指時,感覺像拉扯繩索或轉動索子一樣。
緊脈代表寒風入侵,氣血運行不暢。凡是緊脈,都代表着寒性和疼痛,內則腹部疼痛,外則全身疼痛,有疼痛的地方必然會有緊脈。但也有一些熱痛的病症,會伴隨脈搏跳動頻數,因為熱被寒氣阻礙,所以才會出現快速而有力,但必須神氣充足才算健康。
緊脈還可判斷一些疾病:左寸脈緊,代表頭部發熱、眼睛疼痛、脖子僵硬。如果脈象沉緊,代表心氣逆流,或是容易感到寒冷。左關脈緊,代表心腹脹痛、腰痛、肋骨疼痛、筋骨僵硬。如果緊脈特別明顯,代表傷寒引起的全身疼痛。如果脈象緊實,代表痃癖病症。左尺脈緊,代表腰部、臍下、腳部疼痛,小便困難。右寸脈緊,代表鼻塞、胸悶。如果脈象沉滑,代表肺部實證,咳嗽或痰多。
)右關(吐逆、脾腹痛。緊太盛,腹脹傷食。
)
右尺(下焦築痛。)數而時止為促★
(其象來時數,時一止,複又來,徐疾無一定之狀。
) 促為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之候。怒氣逆上,亦令脈促。此陽脈之極。
(凡脈促為氣痛,為狂悶,為毒疽,為瘀血發斑,為三焦鬱火,
為痰積咳嗽或喘逆。)(又為氣,為血,為食,為痰,為飲,說先因氣熱脈數,
五者有一留滯其間,則因之而促。此促與結,非定為惡脈也,雖然,有加即死,
能退則生。)數見關中為動★ (其象數見關中,形圓如豆,無頭無尾,厥厥動搖,
尋之有,舉乏無,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動為陰陽相搏之候,關位前半屬陽,
白話文:
右關脈跳動,可能表示嘔吐、脾胃疼痛,如果脈象緊而有力,則可能腹脹、傷食。
右尺脈跳動頻繁,可能表示下焦疼痛。如果脈象時而快速,時而停止,則稱為促脈。
促脈通常是因為陽氣過盛,陰氣不足所導致。生氣或怒氣上涌,也會導致脈象促。這是陽脈極盛的表现。
促脈也可能表示氣痛、狂躁、毒瘡、瘀血發斑、三焦鬱熱、痰積咳嗽或喘逆等症狀。
促脈也可能是氣、血、食、痰、飲等五種因素在體內積滯所致,通常是因氣熱導致脈象快速,進而引發促脈。
促脈與結脈並不一定是惡兆,如果病情加重,可能致命,但如果病情減輕,就能夠痊癒。
如果脈象在關脈處跳動頻繁,且脈象圓潤如豆,沒有頭尾,不斷晃動,摸起來時有時無,不向前也不向後移動,則稱為動脈。
動脈通常是因為陰陽互相搏鬥所導致,關脈前半部分屬陽,後半部分屬陰。
後半屬陰,陰與陽搏,陽虛則陽動,陰虛則陰動。動脈即滑數二脈相兼為極甚者,
故女人心脈動甚妊子。(凡脈動,為痛,為驚,為泄利,為拘攣,為崩脫,
為虛勞體痛,陽動汗出,陰動發熱。) 滑,★,滑以候氣(其象往來流利,
如珠走盤。不進不退。) 滑為血實氣壅之候,血不勝於氣也,主痰飲諸病。
脈為血府,血盛則脈滑,惟腎宜之。女人脈滑斷絕不勻,經閉之驗,諸脈調,尺獨滑,
必有胎。上為吐逆,下為氣結,滑數為熱結。
左寸(心獨熱。兼實大,心驚舌強。)
左關(肝熱,頭目為患。)
左尺(尿赤、莖中痛、小便淋漓。)
白話文:
身體後半部分屬陰,陰陽相互作用,陽氣虛弱則陽氣外動,陰氣虛弱則陰氣外動。脈搏跳動迅速而滑利,二者兼而有之就更嚴重,所以婦女懷孕時脈搏跳動就會很明顯。凡是脈搏跳動,都可能與疼痛、驚恐、腹瀉、肢體拘攣、昏厥、虛弱體痛、出汗、發熱等症狀有關。脈搏滑利,象徵著氣機流通順暢,如同珠子在盤子上滾動,不進不退。滑利脈象也代表著血氣壅滯,血氣失衡,主治痰飲等病。脈象是血的表現,血盛則脈滑,只有腎臟最適合這種脈象。婦女脈象滑利、跳動不均勻,就是月經閉止的徵兆。其他脈象正常,只有尺脈滑利,就一定懷孕了。上半身脈象滑利則可能出現嘔吐,下半身脈象滑利則可能出現氣結,滑利且跳動頻繁則代表著熱結。左寸脈跳動頻繁,代表心火旺盛,同時伴隨脈象強勁有力,就可能是心悸、舌頭僵硬等症状。左關脈跳動頻繁,代表肝火旺盛,會導致頭昏眼花。左尺脈跳動頻繁,則代表小便灼熱、尿道疼痛、小便滴瀝不盡。
右寸(痰飲、嘔逆。兼實,肺熱、毛髮焦、膈壅、咽乾、痰嗽、頭目昏、
涕唾稠粘。) 右關(脾熱,口臭、吐逆、宿食不化。兼實,胃熱。
) 右尺(因相火炎而引飲多,臍冷、腹鳴或時下利。女人主血熱氣壅、月事不通,
若和滑,為有孕。) 澀,★,澀以候血(其象虛細而遲,往來極難,或一止複來,
三五不調。) 澀為氣多血少之候,故主血少精傷之病。說氣盛則血少,脈因澀,
惟肺宜之。女人有孕而脈澀,為胎病;無孕而脈澀,為敗血(凡脈滑為無汗,
或為血痺痛。)
左寸(心肺虛耗不安、冷氣心痛。)
左關(肝虛血散、肋脹脇滿、身痛。)
白話文:
右寸脈象反映痰飲、嘔逆,如果兼實,則可能有肺熱、毛髮焦枯、膈肌阻塞、咽喉乾燥、痰咳、頭暈目眩、鼻涕唾液稠黏等症狀。右關脈象反映脾熱,表現爲口臭、嘔吐、食物消化不良,如果兼實,則可能有胃熱。右尺脈象反映因相火炎熱而引起飲水增多,臍部冰冷、腹鳴或時常腹瀉。對於女性,則反映血熱氣壅、月經不通,如果脈象滑利,則可能懷孕。脈象澀滯,預示着血虛,表現爲脈象細弱遲緩,脈搏往來困難,或是一直停止後又重新出現,三五天不規律。脈澀也反映氣盛血少,因此主要反映血少精傷的病症。氣盛則血少,脈象因此澀滯,唯有肺部適合這種脈象。女性懷孕時出現脈象澀滯,預示着胎兒有病;沒有懷孕而出現脈象澀滯,則反映血虛。一般而言,脈象滑利代表沒有汗液,或可能患有血痹疼痛。
左寸脈象反映心肺虛弱耗損不安、寒氣導致心痛。左關脈象反映肝臟虛弱血虛散失、肋骨脹痛、兩脅滿悶、身體疼痛。
左尺(男子傷精、癩疝,女人月事虛敗。若有孕,主胎漏不安。
) 右寸(榮衛不和、上焦冷痞、氣短、臂酸。
)
右關(脾弱不食、胃冷多嘔。)
右尺(大便、津液不足、少腹寒、足脛逆冷。經云:滑者傷熱,澀者傷霧露。
)附載人迎氣口脈法(以上統類所載二十七脈,皆按各脈之寸關尺三部診候。人迎、
氣口二脈,無從列入,故特附於後。
) 人迎,★,人迎候天六氣(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寸關尺,每部各有前中後三分,
關前一分者,乃是關部上之前一分,非言關部之前寸部上之一分,切勿誤認。氣口同。
) 六淫之邪,襲於經絡而末入胃腑,致左手人迎脈緊盛,大於氣口一倍,
白話文:
左腳的尺脈若異常,男子容易傷精、患上疝氣,女子則會月事不調、虛弱。若懷孕,則容易胎漏不安。
右手寸脈異常,則代表榮衛失調、上焦寒冷、氣喘、手臂酸痛。
右手關脈異常,則代表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胃寒嘔吐。
右腳尺脈異常,則代表大便不暢、津液不足、小腹寒冷、腳脛冰冷。醫書記載,脈象滑者傷熱,澀者傷寒濕。
另外,人迎脈和氣口脈,因其獨特性,不屬於寸關尺三部脈象,故在此單獨說明。
人迎脈位於左手關脈前一分處,用以觀察天六氣的變化。當六淫邪氣侵襲經絡尚未侵入胃腑時,左手人迎脈會緊而有力,比氣口脈強一倍。
為外咸風寒,皆屬表,陽也,腑也。人迎之脈浮傷風,緊傷寒,虛弱傷暑,沉細傷濕,
虛數傷熱,洪數傷火,皆屬外因,法當表散滲泄。又陽經取決於人迎,左人迎脈不和,
病在表為陽,主四肢。士材曰:左關前一分,正當肝部,肝為風木之臟,
故外傷於風者,內應風臟而為緊盛也。又曰:但言傷於風,勿泥外因,
而概以六氣所傷者,亦取人迎也。
氣口,★,氣口候人七情(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 七情之氣,
鬱於心腹不能散,飲食五味之傷,留於腸胃不得通,致右手氣口脈緊盛,
大於人迎一倍,為內傷七情飲食,皆屬裡,陰也,臟也。氣口之脈,喜則散,怒則濡,
白話文:
風寒等外感因素都屬於表證,屬於陽氣、腑臟。人迎脈浮弱表示傷風,緊弦表示傷寒,虛弱表示傷暑,沉細表示傷濕,虛數表示傷熱,洪數表示傷火,這些都是外因,應當以表散滲泄的方法治療。此外,陽經的變化可以從人迎脈反映出來,左人迎脈不和,則病在表證,屬於陽證,主要影響四肢。士材說:左關脈前一寸正對肝臟,肝臟屬於風木之臟,因此外傷於風,就會內應風臟而導致脈象緊盛。還說,不要只局限於風邪外傷,六氣所傷都應該觀察人迎脈。
氣口位於右手關脈前一寸,可以反映七情。七情之氣鬱結於心腹不能散發,飲食五味之傷留滯於腸胃不能通暢,就會導致右手氣口脈緊盛,比人迎脈大一倍,這屬於內傷七情飲食,屬於裡證,屬於陰氣、臟腑。氣口脈象,喜悅則散開,憤怒則濡潤。
憂則澀,思則結,悲則緊,恐則沉,驚則動,皆屬內因。診與何部相應,
即知何臟受病,法宜溫潤以消平之。又陰經取決於氣口。右氣口脈不和,病在裡為陰,
主腹臟。士材曰:右關前一分,正當脾部,脾為倉廩之官,故內傷於食者,
內應食臟而為緊盛也。又曰:但言傷於食,勿泥內因,而概以七情所傷者,
亦取氣口也。 人迎氣口俱緊盛,則為夾食傷寒,內傷外感俱見。
附載奇經八脈
(此脈亦以不能混列統類二十七脈中,故又附人迎氣口二脈之後。
八脈不拘制於十二正經,無表裡相配,故名曰奇。凡診,八脈所見,統兩手皆然,
白話文:
憂慮會導致血流緩慢,思考過度會形成心結,悲傷會使身體緊張,恐懼會使心沈,驚嚇會使身體震顫,這些都屬於內在因素。通過診察可以知道是哪個器官受到疾病影響,治療方法應該是溫潤以消除這些症狀。此外,陰經的診斷主要依靠氣口脈搏。如果右側氣口脈搏不正常,表示疾病在內部,主要影響腹部器官。士材認為,右關前一分的位置對應脾部,脾是儲存食物的器官,所以因飲食問題引起的內傷,會表現出脾胃的緊張和充盈。他又說,只要提到飲食問題引起的內傷,不要只從字面理解為由內在因素引起的,也要考慮到情緒對健康的影響,這仍然要通過氣口來診斷。當人迎脈和氣口脈都表現出緊張和充盈時,表示既有飲食引起的疾病,又有外部風寒的影響。
附錄:奇經八脈
(由於這八脈不能與十二條正經混為一談,因此被單獨列出,放在人迎脈和氣口脈後面。這八脈不受十二條正經的限制,沒有表裏相配的概念,因此稱為奇經。診斷時,這八脈的現象在雙手中均會出現。)
其從寸部斜至外、斜至內者,左手之外,即右手之內,左手之內,即右手之外,
相反推之自見。) 陽維,★★★,陽維候一身之表(以左手為主,
其脈從寸部斜至外者是也。右手反看,下同。) 本脈起於諸陽之會,所以維於陽,
說人身之衛分即是陽,陽維維陽即維衛,衛主表,故陽維受邪為病亦在表,寸為陽部,
外亦為陽位,故陽維之脈,從寸斜至外,不離乎陽也。
陰維,★★★,陰維候一身之裡(以左手為主,其脈從寸部斜至內者是也。
右手反看。) 本脈起於諸陰之交,所以維於陰,說人身之營分即是陰,
陰維維陰即維營,營主裡,故陰維受邪為病亦在裡,寸雖為陽部,內實為陰位,
白話文:
左手寸部斜向外側的脈絡,其實就是右手寸部斜向內側的脈絡;左手寸部斜向內側的脈絡,其實就是右手寸部斜向外側的脈絡,反過來推論就能理解。陽維脈絡,位於身體外側,負責守護人體的衛氣,它從寸部斜向外側,始終保持陽氣。陽維脈絡起源於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因此它守護陽氣,而人體的衛氣正是陽氣,所以陽維脈絡守護陽氣,也就是守護衛氣。衛氣負責人體的外表,所以陽維脈絡受到邪氣侵犯而生病,也會表現在外。寸部屬於陽氣部位,外側也屬於陽氣位置,因此陽維脈絡從寸部斜向外側,始終不離開陽氣。陰維脈絡,位於身體內側,負責守護人體的營氣,它從寸部斜向內側,始終保持陰氣。陰維脈絡起源於所有陰氣交匯的地方,因此它守護陰氣,而人體的營氣正是陰氣,所以陰維脈絡守護陰氣,也就是守護營氣。營氣負責人體的內部,所以陰維脈絡受到邪氣侵犯而生病,也會表現在內部。寸部雖然屬於陽氣部位,但內側卻屬於陰氣位置,
陰維之脈,從寸斜至內,是根於陽而歸於陰也。
陽蹻,★★★,陽蹻候一身左右之陽(其脈從寸部左右彈者是也。不論左右手。
) 本脈為足太陽經別脈,起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蹻捷也。
陽蹻在肌肉之上,陽脈所行,通貫六俯,主持諸表,故其為病,亦表病裡和。
陰蹻,★★★,陰蹻候一身左右之陰。(不論左右手,其脈從尺部左右彈者是也。
) 本脈為足少陰經別脈,起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蹻捷也。
陰蹻在肌肉之下,陰脈所行,通貫五臟,主持諸裡,故其為病,亦裡病表和。
督,★★★,督候身後之陽(不論左右手,其脈三部中央俱浮,直上直下者是也。
白話文:
陰維脈從寸口斜向內側,它是根植於陽氣而歸屬於陰氣的經脈。
陽蹻脈是全身左右兩側陽氣的通道,它的脈象從寸口部位左右彈動。陽蹻脈是足太陽經的別脈,起始於足跟內側,沿著外踝向上運行至身體兩側,負責使身體的關節靈活。
陽蹻脈位於肌肉表面,陽氣所行經的部位,貫通六腑,主宰著身體的表層,因此陽蹻脈病變也會表現為表裡兼症。
陰蹻脈是全身左右兩側陰氣的通道,它的脈象從尺口部位左右彈動。陰蹻脈是足少陰經的別脈,起始於足跟內側,沿著內踝向上運行至身體兩側,負責使身體的關節靈活。
陰蹻脈位於肌肉深處,陰氣所行經的部位,貫通五臟,主宰著身體的內裡,因此陰蹻脈病變也會表現為裡表兼症。
督脈是身體後背陽氣的通道,它的脈象在寸口、關口、尺口三部中央都浮起,直上直下。
) 本脈起腎下胞中,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陰脈之海,
故其為病,亦往往自下衝上而痛。 任,★★★,任候身前之陰(不論左右手,
其脈丸丸,橫於寸口者是也。) 本脈起腎下胞中,循腹而行於身之前,
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故其為病,亦往往自下衝上而痛。
衝,★★★,衝候身前之陰(不論左右手,其脈來寸口中央堅實,徑至關者是也。
) 本脈起腎下胞中,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
又以其為先天精血之主,能上灌諸陽,下滲諸陰,以至足跗,故又曰血海,而其為病,
白話文:
督脈起源於腎臟下方,沿著背部向上運行至身體後方,是陽脈的總督,所以稱為陰脈之海。因此,督脈生病時,疼痛往往從下方向上蔓延。任脈起源於腎臟下方,沿著腹部向上運行至身體前方,是陰脈的承任,所以也稱為陰脈之海。因此,任脈生病時,疼痛也往往從下方向上蔓延。衝脈起源於腎臟下方,沿著臍部兩側向上直衝,是十二經脈的衝要,所以稱為十二經脈之海。又因為衝脈主宰著先天精血,可以向上灌注陽脈,向下滲透陰脈,直到足部,所以又稱為血海。因此,衝脈生病時,
多氣逆而裡急。 帶,★★★,帶候諸脈之約束(不論左右手,
其脈來關部左右彈者是也。) 本脈起少腹之側,季脇之下,環身一周,絡腰而過,
如束帶狀,所以總約諸脈,故名曰帶。而衝任二脈,循腹脇,夾臍旁,傳流於氣街,
屬於帶脈,絡於督脈,衝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岐,皆絡帶,
因諸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客熱鬱抑,白物淫溢,男子隨溲而下,
女子綿綿而下,皆濕熱之過,故帶脈為病,即謂之帶下。
卷百下 諸脈主病詩 瀕湖脈訣,各有主病歌辭,然只言其梗概,餘撰脈象統類,
各脈所主之病已詳,但瑣碎無文義相貫,難於記識,因仿瀕湖法,作二十七脈主病詩。
白話文:
經常出現氣逆、裡急後重的情況,可能是帶脈出了問題。帶脈如同束帶般,約束著全身脈絡,無論左右手,只要脈搏在關部左右彈動,就是帶脈的表現。帶脈起源於少腹兩側,季肋下方,環繞身體一周,經過腰部,猶如一條束帶,所以能約束全身脈絡,因此稱之為帶脈。衝脈和任脈都沿著腹脇,夾著肚臍兩側,流向氣街,屬於帶脈,並且與督脈相連。衝脈、任脈、督脈三脈同源而分為三支,都與帶脈相連。由於各經脈上下往來,將熱氣遺留在帶脈之間,導致熱邪鬱結,白帶過多,男性隨尿液排出,女性則綿綿不斷,都是濕熱過盛所致。因此,帶脈病變導致的症狀,就是所謂的帶下。
鴃者讀此,複按核統類,則某脈主某病,某病合某脈,庶益洞然於中矣。
,,浮(其象輕手乃得,重手不見,動在肌肉以上) 浮脈為陽表病真,
遲風數熱緊寒因(是浮脈兼遲、兼數、兼緊也,各脈相兼仿此,)浮而有力是風熱,
無力而浮血弱人。(此首總言浮脈病。) 寸頭疼眩(目眩)熱(身熱)因風,
更有風痰(左寸病)右咳攻(右寸肺感風邪作咳,)關右脾虛(中滿不食)左腹脹,
溲多赤澀(左尺膀胱風熱)糞難通(右尺風邪客下焦,故大便秘。
) 浮而有力為洪(即大脈,其象極大而數,按之滿指,如群波之湧起,來盛去衰,
白話文:
讀到這裡的人,再仔細對照脈象類別,就能明白哪種脈象主哪種病,哪種病又合哪種脈象,這樣就能更加透徹地理解了。
浮脈,就像輕輕按下去就能摸到,用力按就摸不到了,感覺在肌肉表面跳動,這種脈象代表陽氣表面的病症。
浮脈如果是慢的,就是風寒;浮脈如果是快的,就是風熱;浮脈如果是緊的,就是寒邪入侵;浮脈如果是緩的,就是氣虛。其他脈象的結合也以此類推。浮脈有力就是風熱,浮脈無力就是血虛體弱。
這段文字主要是講浮脈的病症。寸關尺三部脈象中,寸脈浮有力,代表頭疼眩暈、發熱,是風邪入侵導致的。左寸脈浮,代表風痰阻滯;右寸脈浮,代表肺部感受風寒引起咳嗽。關脈右邊浮,代表脾虛導致腹脹、飲食不佳;左邊浮,代表膀胱風熱導致小便多而赤澀。尺脈右邊浮,代表風邪侵入下焦導致大便秘結;左邊浮,代表膀胱風熱導致小便多而赤澀。
浮脈有力,就是洪脈,脈象非常大且快速,按下去滿滿的,像波浪一樣湧動,來得快去得也快。
來大去長。) 脈洪陽盛血應虛,相火炎炎熱病居,脹滿胃翻須早治,
陰虛泄痢急當除。(此首總言洪脈病。) 心經火盛內多煩(左寸病,又兼目赤、
口瘡、頭疼,)肺熱毛焦咽更乾(右寸病,又兼涎唾稠粘,)肝火身疼(左關病,
又兼四肢浮熱)胃虛嘔(右關病,又兼口活舌乾,)腎虛陰火便相難(左尺,膀胱然、
小便赤澀,右尺,腹滿、大便難或下血。) 浮而無力為芤(其象浮大而軟,
按之中空兩邊實,指下成窟,診在輕舉重按之間。) 左芤吐衄兼心血(左寸病,
)關上為瘀脇痛真(腹中瘀血,脇間血氣痛,吐血,目暗,)左尺男人小便血,
白話文:
脈搏洪大有力,代表陽氣旺盛,血液卻虛弱,體內熱氣過盛,容易患上熱病。肚子脹滿,胃部翻滾,需要及時治療。陰虛體質導致的腹瀉也需趕快處理。
心經火氣旺盛,容易感到煩躁不安,還會伴隨眼紅、口瘡、頭疼等症狀。肺部熱氣過盛,毛髮乾燥,咽喉乾渴,還會伴隨唾液稠粘等症狀。肝火上升,導致身體疼痛,四肢發熱。胃氣虛弱,容易嘔吐,口渴舌乾。腎氣虛弱,陰火上升,排尿困難,小便顏色深紅,甚至伴隨腹脹、大便困難或便血等症狀。
脈搏浮而不有力,代表氣血虛弱,按下去感覺空虛,兩邊卻很實,指尖下形成凹陷,這種脈象在輕輕觸摸和用力按壓時都能感受到。左寸脈浮,容易吐血、鼻出血,是心血不足的表現。左關脈浮,代表腹中有瘀血,導致脅肋疼痛,還可能吐血、目眩等症狀。左尺脈浮,男性容易出現小便帶血。
女人月事病相因。(此首單言左手芤脈病。) 右芤積血在於胸(右寸病,又兼衄血、
嘔血,)關內逢之腸胃癰,嘔血不食兼瘀血,尺多血痢與腸紅。(此首單言右手芤脈病。
) 浮而端直為弦(其象按之不移,舉之應手,端直如箏弦。) 左弦頭痛還心惕,
盜汗勞傷力懶牽,關左脇疼兼痃癖,尺疼小腹腳拘攣。(此首單言左手弦脈病。
) 右寸膈痰多咳嗽(由肺受風寒,)右關胃冷腹心疼(脾胃傷冷,宿食不化,多飲,
)下焦停水弦逢尺,陰疝常從臍下侵。(此首單言右手弦脈病。
) 浮而遲大為虛(其象遲軟散大,舉按無力,豁豁然空,不能自固。
白話文:
女人月事不調,可能是因為身體虛弱。右手脈搏虛弱,可能是胸腔積血,還會伴隨鼻出血、嘔血。如果脈搏在寸關尺部位都有虛弱現象,可能是腸胃潰爛,嘔血、食慾不振,還有瘀血。尺部脈搏虛弱,可能會導致血痢、腸道發炎。左手脈搏弦緊,可能是頭痛、心悸、盗汗、疲劳无力,肋部疼痛、腹部腫塊、腳抽筋。右手寸部脈搏弦緊,可能是肺部受寒引起咳嗽、痰多;關部脈搏弦緊,可能是胃寒、腹部疼痛,脾胃受寒,食物消化不良,容易口渴;尺部脈搏弦緊,可能是下焦積水、陰疝。右手脈搏虛弱、遲緩、浮大,可能是身體虛弱。
) 脈虛(血氣虛,故脈亦虛)身熱為傷暑,虛損疲煩汗自多,發熱陰虛宜早治,
養榮益氣莫蹉跎。(此首總言虛脈病。) 怔忡驚悸寸常虛,血不榮心奈若何,
腹脹診關(食不化)尺痺痿,損傷精血骨蒸俱。(此首統言左右兩手虛脈病。
) 浮而遲細為濡(即軟脈,其象虛軟無力,應手細散,如綿絮之在水中,輕手乃得,
重按隨手而沒。) 濡為亡血陰虛病,髓海丹田暗已虧,汗雨夜來蒸入骨,
血山崩倒濕侵脾。(此首總言濡脈病。) 左寸心虛(故驚悸盜汗)還短氣,
精神離散左關濡(又兼榮衛不和,虛少力,)尺男精敗女脫血,自汗淋漓溲數俱。
白話文:
脈搏虛弱,是因為氣血虛弱,身體發熱是中暑,體虛疲倦,出汗多,發燒是陰虛,要及早治療,滋養氣血不可耽誤。
心慌害怕,經常感到虛弱,是血氣不足,不能滋養心臟,導致的。腹部脹滿,食慾不佳,手腳麻木無力,都是精血損傷,導致骨蒸發熱的表現。
脈搏浮而遲緩細弱,叫做濡脈,它虛軟無力,輕輕一按就散開,就像棉花在水中一樣,必須輕輕按壓才能觸摸到,用力按壓則會消失。濡脈代表著失血、陰虛,骨髓和丹田精氣虧虛,夜晚出汗,汗液滲入骨頭,血氣虧虛,濕氣侵犯脾臟。
左手寸脈虛弱,容易心慌害怕,盜汗,氣短,精神不集中;左手關脈濡弱,則表示氣血不足,身體虛弱無力;左手尺脈虛弱,男性則代表精氣不足,女性則代表失血過多,自汗淋漓,小便次數增多。
(此首單言左手濡脈病。) 憎寒烘熱濡右寸,氣乏身疲怎得安,
關上胃虛(飲食不進)脾更弱(食不消,)尺腸虛瀉下元寒。(此首單言右手濡脈病。
) 浮而迢亘為長(其象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指下有餘,過於本位。
) 氣血有餘長脈見(長脈主有餘之病,)陽明熱勢自然深,
若非陽毒(陽毒內蘊)癲和癇,即是焦煩壯熱侵。 浮而虛大為散(其象有表無裡,
有陰無陽,按之滿指,散而不聚,去來不明,漫無根柢,渙散不收。
)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飲左關應軟散,右關軟散腫胻腑,散居兩尺魂當斷。
,,沉(其象輕手不得,重手乃得,按至肌肉以下,著於筋骨之間)沉潛脈主陰經病,
白話文:
患者怕冷又怕熱,右手寸脈濡滑,氣息虛弱,身體疲憊,難以安寧。胃氣虛弱,食慾不振,脾氣虛弱,消化不良,尺脈虛弱,大便稀溏,下焦虛寒。右手寸脈浮而長,脈象不緊不慢,指下有餘,超過了正常位置,氣血有餘,脈象偏長,這是陽明經熱證,病情深入。若不是陽毒內蘊導致的癲癇,就是心煩意亂,發熱壯熱。右手寸脈浮而虛大,脈象有表無裡,有陰無陽,按之滿指,散而不聚,脈來去不明,沒有根基,渙散不收。左手寸脈怔忡,右手寸脈汗出,溢飲,左手關脈軟散,右手關脈軟散,腹部腫脹,脈散佈在兩尺,魂魄將要離散。脈象沉潛,按之不易摸到,要用力才能摸到,按至肌肉以下,著於筋骨之間,這是陰經病變。
數熱遲寒滑有痰,無力而沉虛與氣,沉而有力積兼寒。(此首總言沉脈病。
) 寸沉痰鬱(右寸病)飲停胸(左寸病,)關主中寒痛不通(左右關病同,
)尺部濁遺精血冷(左尺病,男精冷,女血冷,)腎虛腰及下元痼。(右尺病。
此首統言左右手沉脈病。) 沉而不及為短(其象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
應手而回,短脈只見寸尺,若在關部,將上不接寸,下不接尺矣,故前人云,
短不診關。) 短脈內虛真氣弱,三焦氣壅是真因,胃衰宿食多停滯,
寸主頭疼尺腹疼(左右手同。) 沉而微軟為細(其象小於微而常有,細直而軟,
白話文:
脈象表現為熱症遲緩,滑膩有痰,身體無力且虛弱,脈沉而無力,積聚寒邪。
寸關尺分別對應不同的病症:寸脈沉而有痰鬱,右寸脈病;左寸脈飲邪停滞在胸;關脈沉而有寒痛,不通暢,左右關脈病症相同;尺脈濁而遺精,血寒,左尺脈病,男性為精冷,女性為血寒;右尺脈腎虛腰痛,下元虛寒。
沉而不及為短脈,其脈象兩端無力,中間有力,沒有到達應有的位置,觸之立即回彈,短脈只見於寸關尺三部,若出現在關部,則向上不接寸脈,向下不接尺脈,所以古人說短脈不診關。
短脈代表內虛真氣不足,三焦氣機阻滯是其根本原因,胃氣虛弱,宿食停滯過多,寸脈主頭疼,尺脈主腹疼,左右手病症相同。
沉而微弱柔軟為細脈,其脈象比微脈細小,但始终存在,细而直,柔软无力。
指下尋之,往來如蠶絲。) 寸細應知嘔吐頻,入關腹脹胃虛形,尺逢定是丹田冷,
泄痢遺精號脫陰。(此首統言左右兩手細脈病。) 沉而弦長為實(其象舉手不絕,
迢亘而長,不疾不徐,動而有力。血實則脈實。) 實脈為陽火鬱成,
發狂譫語吐頻頻,或為陽毒或傷食(古云:脈實者,水谷為病,)大便不通或氣疼。
(此首總言實脈病。) 寸心與面熱兼風(左寸實,心中積熱,口舌瘡。咽喉痛,
)痰嗽中煩氣積胸(右寸實,胸膈中熱,痰嗽煩滿,肝火(左關實,
腹脇痛滿)脾虛(右關實,脾虛少食,又兼胃氣滯,伏陽蒸內)關上見,
白話文:
在手指下方尋找脈象,來回流動如同蠶絲一般。寸關尺三部脈象,若寸脈細小,就要知道是頻繁嘔吐,若入關脈細小,就要知道是腹部脹滿、脾胃虛弱,若尺脈細小,就要知道是丹田寒冷,容易腹瀉、遺精、陽氣不足。這首詩歌概括了左右兩手細脈的病症。
脈象沉而弦長,代表實證。(實證的脈象表現為舉手時脈搏不斷,延綿不絕,速度不快也不慢,跳動有力。血氣充盈則脈象也實。)實脈代表陽氣鬱結,導致發狂、神志不清、嘔吐頻繁,可能是陽毒或者食積。(古人說:脈象實,大多是飲食不當造成的疾病。)大便不通或者氣痛。
這首詩歌概括了實脈的病症。寸脈代表心臟,如果寸脈實,則心煩、面熱、容易患風熱病。(左寸脈實,表示心臟積熱,導致口舌生瘡、咽喉疼痛。)痰嗽、胸悶、煩躁,可能是氣機鬱結在胸腔。(右寸脈實,表示胸膈中熱,導致痰嗽、胸悶、煩躁,可能是肝火。)關脈代表肝臟,如果關脈實,則腹脇疼痛、脹滿。(左關脈實,表示肝火旺盛,導致腹脇疼痛、脹滿。)脾胃虛弱。(右關脈實,表示脾胃虛弱、食慾不振,並且伴隨胃氣滯留,伏陽內蒸。)關上代表脾胃,如果關脈實,則脾胃虛弱。
尺臍腹痛便難通(左尺實、小腹痛,小便澀,右尺實,臍下痛,便難或時下痢。
此首統言左右手脈實病。) 沉極幾無為伏(其象極重,按之著骨,指下隱隱然。
傷寒病一手伏曰單伏,兩手伏曰雙伏,不可以陽症見陰為診,乃火邪內鬱,不得發越,
陽極以陰,故脈伏也,必得大汗乃解。又夾陰陽寒,先有伏陰在內,外又感寒,
陰盛陽衰,四肢厥逆,六脈沉伏,須投薑桂,脈乃覆出。若太溪、衝陽皆無脈,
則必死矣。古云:伏為真氣不行,邪氣積伏。又云:痛甚者脈必伏。
) 伏為霍亂食常停,蓄飲頑痰積聚真,榮衛氣凝(凝,閉也)而厥逆,
白話文:
尺脈與臍腹疼痛,並伴隨排便困難,若左手尺脈實,則小腹疼痛,小便不順暢;若右手尺脈實,則臍下疼痛,排便困難或偶爾腹瀉。此處概括左右手脈實的病症。
脈象沉重極致,幾乎沒有搏動,按壓時感覺著骨,指下隱隱約約有搏動。
傷寒病中,單手出現沉脈稱為單伏,雙手出現沉脈稱為雙伏。不可因為看到陽性症狀就診斷為陽症,因為可能是火邪鬱結於內,無法發散,陽氣極盛轉而為陰,所以脈象沉伏。必須大量出汗才能解除病症。也可能是夾雜著陰陽寒氣,原本就有伏陰在內,又受到寒邪侵襲,陰氣盛而陽氣衰,導致四肢厥逆,六脈沉伏。必須使用薑桂等藥物,才能使脈象重新浮現。如果太溪脈和衝陽脈都摸不到,則必死無疑。古人說:「沉脈代表真氣運行不暢,邪氣積聚。」也說:「疼痛厲害時,脈象必然沉伏。」
沉脈也可能是霍亂所致,飲食常常停滯,蓄積飲邪、頑痰、積聚真氣,導致榮衛氣血凝滯而出現厥逆。
散寒溫裡莫因循。(此首總言伏脈病。) 憂鬱傷心神不守(左寸病,
)胸中氣滯冷痰凝(右寸病,)當關腹痛分寒食(左關伏,脇下有寒氣,血冷,腰腳痛,
右關伏,中脘積塊痛,脾胃停滯,)尺部腹疼與疝疼)左尺伏,腎寒精虛,疝痛。
右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旋中冷痛。此首統言左右手伏脈病。
) 沉而有力為牢(其象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少弦,按之動而不移。牢而疾,
必發熱,牢而遲,必發寒,遲疾不常,寒熱往來。
) 牢為喘(氣)促(息)皮膚腫(兩寸病,)心腹寒疼肝尅脾(兩關病,
)癥瘕疝㿗猶可治,陰虛失血怎相宜(兩尺病,失血。脈宜沉細,反浮大而牢,
白話文:
治療寒症要及時,不可拖延。憂慮會傷心神,導致神志不守,表現為左寸脈的異常。胸中氣滯、痰凝,則表現為右寸脈的異常。左關脈伏,伴隨脇下寒氣、血冷、腰腳疼痛,可能是寒邪入侵,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右關脈伏,伴隨中脘積塊疼痛、脾胃停滯,可能是脾胃虛寒,導致消化不良。左尺脈伏,伴隨腎寒精虛、疝痛,可能是腎陽虛衰,導致精氣不足。右尺脈伏,伴隨臍下冷痛、下焦虛寒、旋中冷痛,可能是下焦虛寒,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沉而有力的脈象,按之動而不移,稱為牢脈。牢脈而脈搏快,則容易發熱;牢脈而脈搏慢,則容易發寒;脈搏時快時慢,則寒熱交替。牢脈還可能伴隨喘促、皮膚腫脹等症狀,表現為兩寸脈的異常。心腹寒痛、肝氣犯脾,則表現為兩關脈的異常。癥瘕、疝氣、瘧疾等疾病,雖然可以用藥物治療,但陰虛失血的人,則不適合用這種方法治療,因為失血會導致脈象沉細,而陰虛失血的人,脈象卻浮大而牢,這是不正常的現象。
是虛病見實脈,必死。此首統言左右手牢脈病。) 沉失常度曰革(其象沉硬實大,
如按鼓皮一般。革為陰陽不交之名。) 革合芤弦寒與虛(芤為虛,弦為寒,
虛寒相搏,故芤弦相合而成革脈,革因為虛寒失血之候,)中風感濕脹兼醫,
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營虛或夢遺。(此首總言革脈病。
) 沉而更代為代(其象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又複止,尋之良久,
乃複強起而動。) 代脈原因臟氣衰,腹疼便膿下元虧,或為吐瀉兼泄痢,
女子懷胎三月兮。(此首總言代脈病。),,遲(其象呼吸之間脈僅三至,
來去極慢) 遲司臟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細看,有力而遲為冷痛,
白話文:
如果虛症卻出現實脈,一定會死。這段話總結了左右手牢脈的病症。
脈象沉而失去常規,稱為革脈(其特徵是沉、硬、實、大,如同敲擊鼓皮一般。革脈是陰陽不交的徵兆)。革脈與芤脈、弦脈、寒脈皆有關聯(芤脈代表虛弱,弦脈代表寒冷,虛寒相搏,便會形成革脈,革脈代表因虛寒失血而導致的病症)。中風、感寒濕、腹脹、醫治不當,婦女懷孕中期、產後出血或月經失調,男性精氣虛弱或夢遺,都屬於革脈的病症。
脈象沉而時而出現時而消失,稱為代脈(其特徵是脈搏跳動後停頓,不能自行恢復,因此反覆出現停頓和跳動,觀察很久後才再次強勁地跳動起來)。代脈是由於臟氣衰弱引起的,腹痛、膿血下泄、元氣虧損,或者嘔吐、腹瀉、痢疾,婦女懷孕三個月,都屬於代脈的病症。
脈象緩慢,每次呼吸之間脈搏只跳動三次,來去極慢,稱為遲脈(其特徵是脈搏跳動速度非常慢)。遲脈多見於臟腑疾病,也可能伴隨多痰、久病積聚的癥瘕,需要仔細觀察。有力而遲緩的脈象,則代表寒冷疼痛。
遲而無力是虛寒。(此首總言遲脈病。) 寸遲心(左)肺(右)上焦寒(左寸遲,
心上寒,精氣多慘,右寸遲,肺受寒,冷痰氣短,)關主中寒痛不堪(左關,筋寒急,
手足冷,脇下痛,右關,中焦寒,脾胃傷冷,食不化,)左尺腎虛(故便濁)女不月,
右為泄瀉疝牽丸(臟寒泄瀉,小腹冷痛,腰腳重而無力。此首統言左右兩手遲脈病。
) 遲而細軟為微(其象極細而軟,若有若無,多兼於遲,按之無欲絕之狀。
) 氣血微兮脈亦微,惡寒(陽微也)發熱(陰微也)汗淋漓,男為勞極諸虛候,
女作崩中帶下醫。(此首總言微脈病。) 寸微氣促與心驚(右寸,中寒少氣,
白話文:
脈搏遲緩無力,是身體虛寒的表現。左寸脈遲緩,代表心臟虛寒,精氣不足;右寸脈遲緩,代表肺部受寒,容易出現冷痰和氣短。左關脈遲緩,代表筋脈寒涼,手腳冰冷,腋下疼痛;右關脈遲緩,代表中焦虛寒,脾胃受損,消化不良。左尺脈遲緩,代表腎虛,導致小便混濁,女性月經不調;右尺脈遲緩,則容易出現腹瀉、疝氣和腎虛。脈搏遲緩細軟,是氣血虛弱的表現,容易怕冷、發熱、出汗,男性容易出現勞累過度引起的虛弱,女性容易出現崩漏和帶下。右寸脈微弱,代表中焦虛寒,容易出現氣促和心慌。
又兼上焦寒痞、冷痰不化,左寸,心憂惕,榮血不足,)關脈微時脹滿形(左關微,
中滿氣乏,四肢寒冷,拘急,右關微,胃寒氣脹,食不化,脾虛噫氣,心腹間冷疼,
)尺部見之精血弱(左尺微,傷精尿血,)臟寒泄瀉痛呻吟(右尺微,臟寒泄痢,
臍下冷積痛疼。此首統言左右兩手微脈病。) 遲而元力為弱(其象極軟而沉細,
怏怏不前,按之如欲絕,舉手即無。弱猶愈於微。) 脈弱陰虛陽氣衰(氣虛則脈弱,
寸弱陽虛,關弱胃虛,尺弱陰虛,)惡寒發熱骨筋萎,多驚多汗精多泄,
益氣調營(弱脈必宜補)及早醫。(此首總言弱脈病。) 寸汗心虛(左寸弱,
白話文:
上焦寒氣積聚、痰液不化,心煩意亂,血液不足,左寸脈微弱,關脈微弱且略有脹滿感;中滿氣虛,四肢冰冷、僵硬,右關脈微弱,胃寒氣脹,食慾不佳,脾虛導致噯氣,心腹部位冰冷疼痛;左尺脈微弱,精血虧損,尿血;右尺脈微弱,臟寒導致腹瀉,疼痛難忍,臍下冰冷積聚疼痛。這首脈象描述了左右兩手微脈的病症。脈象極軟且細弱,遲緩無力,按之如將要消失,舉手即無力。微脈雖然弱,但也比無脈好一些。脈象弱說明陰虛陽氣衰弱,氣虛則脈弱,寸脈弱代表陽虛,關脈弱代表胃虛,尺脈弱代表陰虛。患者容易惡寒發熱,骨骼筋脈萎縮,容易驚恐,多汗,精液流失。應當補益氣血,調和營氣,及早治療。左寸脈弱,說明心氣虛弱,容易出汗。
陽虛心悸自汗)右身冷(右寸弱病,又兼短氣,)關中筋萎(肝主筋,左關弱,
故筋萎少力,又兼女人主產後客風面腫)胃脾虛(右關弱,脾胃虛而食不能化,
)欲知陽陷陰微病,骨痛耳聾(左尺弱,胃虛之故)糞數遺(右尺弱,大便滑,
又兼下焦冷痛。此首統言左右手弱脈病。) 遲而有力為緩(其象比浮而稍大,
似遲而小疾,一息四至,來往紆緩,呼吸徐徐。緩脈有二,從容和緩者為正脈,
前人所云,諸病脈緩,為胃氣回,不治自癒者是。若氣血衰而遲緩,則為緩病脈。
) 緩脈驥驥侵營衛衰,或痺(緩而細)或濕(沉而緩)或脾虛(緩而澀,
白話文:
陽虛體質的人容易心悸、盜汗,右邊身體冰冷,右寸脈弱,還伴隨氣短。關節筋脈萎縮,因為肝主筋,左關脈弱,所以筋脈萎縮無力,再加上女性產後受風導致面部腫脹。胃脾虛弱,右關脈弱,脾胃功能失調,導致飲食難以消化。想要了解陽氣衰弱、陰氣微弱的病症,骨頭疼痛、耳聾都是徵兆,左尺脈弱,這是胃虛所致。大便稀薄,容易遺尿,右尺脈弱,下焦冰冷疼痛。以上這些都是左右手脈象異常所反映出的疾病。脈象遲緩而有力,稱為緩脈,脈象較浮且略大,看似遲緩,但脈搏跳動速度很快,一分鐘跳四次,來回流動緩慢,呼吸平穩。緩脈分為兩種,從容和緩的稱為正脈,古人說,各種疾病脈象緩慢,是胃氣恢復的徵兆,不用治療自然會痊癒。如果氣血衰弱導致脈象遲緩,則稱為病態緩脈。緩脈症狀會侵犯營氣和衛氣,導致身體虛弱,出現麻痺、濕邪、脾虛等症狀。麻痺症狀伴隨脈象細緩,濕邪症狀伴隨脈象沉緩,脾虛症狀伴隨脈象緩而澀。
)上為項強下腳軟,浮風(緩兼浮,傷風)沉弱(緩兼沉,血氣衰弱)細區分。
(此首總言緩脈病。) 寸緩心虛(左寸緩,心氣不足,怔忡多忘,
又兼項背拘急痛)肺則浮(右寸緩,肺氣浮,言語短氣,)當關風眩(左關緩,風虛眩暈,
又兼腹脇氣急)胃虛求(右關緩,胃弱氣虛,)尺為腎冷便頻數(左尺緩,腎虛冷,
小便多,)下寒風秘便常憂(右尺緩,下寒腳弱,風氣閉滯。
) 遲而時止時結(其象來時緩甚,時一止,複又來前人云:陰凝則結。又云:
結脈亦因思慮過度,脾氣不足。又云:脈結者,亦病四肢不快,為氣所結。
白話文:
脖子僵硬,腿腳無力,浮脈(脈象浮而緩,多因傷風)和沉脈(脈象沉而緩,多因氣血虛弱)可以區分。
這首脈訣主要講述緩脈的病症。寸關尺三部脈象分別對應心、肺、脾胃、腎等臟腑。寸脈緩弱,則心氣不足,容易心悸、健忘,並伴隨項背緊繃疼痛;肺脈浮緩,則肺氣虛弱,容易氣喘、說話費力;關脈緩弱,則風邪入體,容易頭昏眼花,並伴隨腹脇氣急;胃脈緩弱,則胃氣虛弱,容易感到乏力;尺脈緩弱,則腎虛寒,容易小便頻繁;下尺脈緩弱,則下焦虛寒,容易腿腳無力,並伴隨便秘和憂鬱。
脈象遲緩且時而停頓,時而結聚,這多是陰氣凝滯導致,也可能是思慮過度、脾氣不足所致。脈象結聚,還容易導致四肢不適,這是氣機阻塞所致。
) 結脈皆因氣血凝,老痰結滯苦沉吟,內生積聚外癰腫,疝瘕亡陽汗自淋(凡結脈,
主疝瘕癥結,七情鬱結,老痰滯結,一切氣血凝結,又為亡陽、為汗下,內為積聚,
外為癰腫,兼浮寒結,兼沉氣結。此首總言結脈病。),,數(其象一息六至,
數數然來) 數脈為陽熱可知,只將君相火來醫,實宜涼瀉虛溫補,
肺病秋深卻忌之。(此首總言數脈病。) 寸數咽喉(右寸數)口舌(左寸數)瘡,
吐紅咳嗽肺生瘍(左右寸同,又兼頭疼上熱,)當關胃火(右關數,胃火,脾熱口臭,
白話文:
脈象凝結都是因為氣血瘀滯,老痰積聚在體內讓人痛苦難受,內有積聚外有癰腫,疝氣、瘕積、陽氣不足、汗液自流。這些都是脈象凝結的表現,包括疝氣、瘕積、七情鬱結、老痰滯結、氣血凝結,也代表著陽氣不足、汗液自流,內部積聚、外部癰腫,還有浮寒凝結和沉氣凝結。這首詩總結了結脈病的各種表現。
數脈表示陽熱,一息六次,脈象連綿不絕。治療時要針對君相火,實證用涼瀉,虛證用溫補,但秋天肺病忌用。這首詩總結了數脈病的表現和治療方法。
寸脈反映咽喉、口舌、瘡瘍,吐血、咳嗽、肺部生瘡,還伴有頭疼、上熱。關脈反映胃火,脾熱口臭。
煩滿嘔逆)並肝火(左關數,肝火目赤,)尺用滋陰降火湯(左右尺同,主腎火熾,
白話文:
(煩躁脹滿、噁心嘔吐)並且肝火旺盛。(左關脈數,代表肝火,可見眼睛紅赤)尺脈使用滋陰降火湯調理。(左右尺脈相同,代表腎火旺盛)
小便黃赤,大便閉塞。此首統言左右兩手數脈病。) 數而弦急為緊(其象來時勁急,
按之長,左右彈指,舉之若牽繩轉索之狀,又名急脈。) 緊為諸痛主於寒,
癖積風癇吐冷痰,浮緊汗之(緊兼浮,表寒身痛)沉緊下(緊兼沉,裡寒腹痛,
)人迎(因傷寒)氣口(因傷食)更須看。(此首總言緊脈病。) 左頭目項(左寸緊頭熱、
目痛、項強)右鼻膈(右寸緊,鼻塞、膈壅,)關從心腹脇筋尋(左關,心腹滿痛、
脇痛筋急,右關,脾腹痛、吐逆,)尺為腰腳臍下痛,知是奔豚與疝疼(左尺,
腰腳臍下痛,又兼小便難,右尺,下焦氣築痛。此首統言左右手緊脈病。
白話文:
小便顏色發黃發紅,大便排泄不通暢。這個症狀反映了左右手脈象的病症。如果脈象弦緊,表示病症來勢凶猛,按壓時感覺脈搏堅硬,左右彈動時像是拉著繩索轉動,這就是緊脈。緊脈主要表現為各種疼痛,屬於寒證,常見症狀包括腹內積聚、風癇、吐出冷痰。緊脈兼浮脈,屬於表寒,症狀表現為身痛;緊脈兼沉脈,屬於裡寒,症狀表現為腹痛。此外,還要觀察人迎脈和氣口脈,分別用於判斷傷寒和傷食。緊脈主要表現為以下症狀:左寸脈緊,則頭熱、目痛、項強;右寸脈緊,則鼻塞、膈壅;左關脈緊,則心腹滿痛、脇痛筋急;右關脈緊,則脾腹痛、吐逆;左尺脈緊,則腰腳臍下痛,並伴隨小便困難;右尺脈緊,則下焦氣滯疼痛。這些都屬於緊脈導致的病症。
) 數而時止為促(其象來時數,時一止,複又來,徐疾無一定,有迫促之狀。
凡脈促者,亦病氣痛,亦病怫鬱,亦病氣血不疏通。
) 脈促惟將火病醫(三焦有鬱火,)其因有五細推之(氣、血、熱、痰、飲,
)時時咳嗽皆痰積,或發狂㿀與毒疽(皆瘀血之故。此首總言促脈病。
) 數見關中為動(其象數見關中,形圓如豆,無頭無尾,厥厥動搖,尋之有,
舉之無,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動脈亦為神氣不安,脫血虛勞。
) 動脈專司氣與驚,汗因陽動熱因陰,或為泄痢拘攣病,男子亡陽女子崩。
(此首總言動脈病。),,滑(其象往來流利,如珠走盤,
白話文:
意思是說,脈搏跳動的次數多且快,就叫做促脈。促脈的象徵是脈搏跳動的次數很多,每次跳動的時間很短,然後又很快地再次跳動,速度忽快忽慢,沒有固定的節奏,給人一種急促的感覺。
凡是出現促脈的人,也可能患有氣痛、鬱悶、氣血不通的疾病。
促脈通常是火熱病的症狀,三焦部位可能有鬱火。促脈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從氣、血、熱、痰、飲五個方面來推測。
如果患者經常咳嗽並且咳出痰,或者出現發狂、昏迷、毒瘡等症狀,都是因為瘀血積聚的緣故。這段文字總體來說是關於促脈病的描述。
如果脈搏跳動的次數很多,而且在關脈的位置可以觸摸到一個圓圓的、像豆子一樣的、沒有頭尾、不斷跳動的脈搏,這就是動脈。動脈的象徵是脈搏在關脈的位置,形狀像豆子一樣圓,沒有頭尾,不斷地跳動,摸起來有,抬起來卻沒有,不往來流動,也不離開它所在的位置。動脈也代表著神氣不安、失血虛勞等病症。
動脈主要負責氣的運行和應對驚嚇,汗液是由陽氣的活動引起的,而熱症是由陰氣的活動引起的。動脈異常還可能導致腹瀉、痢疾、拘攣等疾病,男性可能會出現陽氣衰竭,女性可能會出現崩漏。
這段文字總體來說是關於動脈病的描述。
滑脈的象徵是脈搏的跳動像珠子在盤子里滚动一樣,流利而快速。
不進不退) 滑脈為陽元氣衰,痰生百病食生灾(浮滑風痰,滑數痰火,短滑宿食,
)上為吐逆下蓄血,女脈和時定有胎(女人督脈滑,血熱、經不通,和滑為有孕。
此首總言滑脈病。) 寸滑膈痰生嘔吐(右寸病,)心驚舌強緣熱故(左寸病,
)當關宿食肝脾熱左關,肝熱,頭目為患,右關,脾熱,口臭、吐逆、宿食不化,
)渴痢癩淋看尺部(左右同。此首統言左右手滑脈病。),,澀(其象虛細而遲,
來往極難,一止複來,三五不調。) 澀緣血少或傷精,反胃亡陽汗雨淋,
寒濕入營痺為血,女人非孕即無經(女人左尺澀,無孕主血少,有孕胎病或漏。
白話文:
滑脉是阳气衰弱的征兆,痰湿会引起各种疾病,饮食不节会带来灾祸。上半身出现呕吐,下半身积聚血液。女性的脉象如果顺畅,就可能怀孕。滑脉主要表现为寸口脉滑,容易导致膈痰引起呕吐,心慌、舌强、发热。关脉滑,可能是宿食积滞,肝脾热盛,左关脉滑,肝火旺盛,会导致头目不适;右关脉滑,脾火旺盛,口臭、呕吐、宿食不化。尺脉滑,容易出现渴、痢、癞、淋等症状。涩脉是脉象细弱而迟缓,来往不匀,容易导致血虚或伤精,出现反胃、亡阳、汗出、淋漓等症状,寒湿入营,导致痹症,女性则可能出现不孕或月经不调。
此首總言澀脈病。) 寸心虛痛乖營衛(左寸心肺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
右寸營衛不和,上焦冷痞,氣短,臂酸,)脾弱(右關澀,脾弱不食,
胃冷多嘔)肝虛(左關弱,肝虛血散,肋脹脇滿,身痛(關內逢,左尺傷精兼及疝,
右寒小腹足脛痌(又兼大便閉,津液不足。此首統言左右兩手澀碗病。
),,人迎(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 表候人迎屬腑陽(人迎主外感六淫,屬表腑也,
陽也,)風浮暑弱緊寒傷(如人迎脈浮,主傷風,六淫仿此,)濕應沉細火熱數(熱虛數,
火洪數,)四末清寒表散良(人迎又主四肢病。
),,氣口(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 氣口為陰裡臟看(氣口候內傷七情及傷飲食,
白話文:
此首總言澀脈病。
這首詩主要講述澀脈病症。
寸心虛痛乖營衛
左寸心肺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
左手寸關脈虛弱,表示心肺虛弱,氣血不足,導致心神不安,寒氣入心,引發心痛。
右寸營衛不和,上焦冷痞,氣短,臂酸, 右手寸關脈澀,表示營衛不和,上焦寒氣凝滯,導致胃脘痞悶,呼吸短促,手臂酸痛。
脾弱
右關澀,脾弱不食,胃冷多嘔 右手關脈澀,說明脾氣虛弱,脾胃失調,導致食欲不振,胃寒嘔吐。
肝虛
左關弱,肝虛血散,肋脹脇滿,身痛 左手關脈虛弱,說明肝氣不足,血氣散亂,導致兩肋脹滿,全身疼痛。
關內逢,左尺傷精兼及疝, 左手尺脈澀,說明腎精虧損,導致疝氣,也可能伴隨著其他腎虛的病症。
右寒小腹足脛痌(又兼大便閉,津液不足) 右手尺脈澀,說明小腹寒氣積聚,導致下肢疼痛,也可能伴隨便秘、津液不足等症狀。
此首統言左右兩手澀碗病。
這首詩總結了左右兩手澀脈的各種病症。
人迎
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 左手寸關脈前一寸的位置就是人迎脈。
表候人迎屬腑陽 人迎脈位於表層,反映的是腑陽,主要用來診斷外感六淫的病症。
風浮暑弱緊寒傷 人迎脈浮則傷風,其他六淫也以此類推。
濕應沉細火熱數 人迎脈沉細則傷濕,脈數則表示有熱症,脈洪則表示熱盛。
四末清寒表散良 人迎脈還可以反映四肢病症,脈象清涼則說明表寒已經散去。
氣口
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 右手寸關脈前一寸的位置就是氣口脈。
氣口為陰裡臟看 氣口脈位於內層,反映的是內臟,主要用來診斷內傷七情及飲食不節的病症。
屬裡,臟也,陰也,)怒濡憂澀散因歡(如氣口脈濡,即因傷怒,餘皆仿此,
)恐沉思結驚多動,悲緊還推何部乾(診得氣口濡澀等脈,並看與何部相關,
即知何臟受病。如氣口脈濡即屬肝病,而肝脈又適弦硬是也。
此首單言氣口內傷七情之病。) 飲食傷留脾臟因,通腸快胃法相應,
人迎氣口俱沉緊,夾食傷寒病日增。(此首言氣口內傷飲食之病,
及人迎氣口俱傷之病。) 陽維(以左手為主,其脈從寸部斜至外者是也。右手反看,
則從寸部斜至內矣) 陽維脈起會諸陽(陽維脈從少陰斜至太陽,發足太陽之金門,
而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於陽白,故所會皆陽,)根柢於陰表是彰(陽維主一身之表,
白話文:
內臟屬陰,喜怒哀樂憂思恐七情,會影響脈象。例如,氣口脈濡澀,就是因傷怒所致,其他脈象也以此類推。診脈時,要觀察氣口脈象與臟腑的關係,例如氣口脈濡澀,就屬於肝病,而肝脈又會表現為弦硬。這首單言氣口脈象反映七情內傷的病症。飲食傷脾胃,也會導致氣口脈象變化,通腸快胃的方法相應而生。人迎、氣口脈象俱沉緊,則可能是夾食傷寒導致的疾病。這首單言氣口脈象反映飲食內傷的病症,以及人迎、氣口俱傷的病症。陽維脈以左手為主,從寸部斜至外,右手反看,則從寸部斜至內。陽維脈起於少陰,斜至太陽,發足太陽之金門,並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於陽白,所以所會的都是陽脈,根柢於陰,而表徵於外。
)風府風池應並刺,長沙法設桂枝(風池風府二穴,陽維之會也。仲景法,先刺二穴,
卻與桂枝湯。) 陰維(左手為主,其脈從寸部斜至內者是也。右手反看,
則從寸部斜至外矣) 陰維主裡會諸陰(陰維主一身之裡,其脈從少陽斜至厥陰,
發足少陰之築賓,至頂前而終,故所發所至皆陰也,)卻起於陽根自深(陽根陰,
陰根陽,故此二脈,又為榮衛之綱領,)心痛病來詳潔古,理中四逆法堪尋(潔古云:
陰維為病若心痛,其治在足少陽三陰交,乃陰維所起也。又按促景法,
白話文:
風府、風池兩個穴位應該同時針刺,這是長沙醫派常用的方法,要配合桂枝湯。風池、風府是陽維脈的交會點。仲景醫法先針刺這兩個穴位,然後再配合桂枝湯。陰維脈,左手從寸部斜向內側,右手則反過來從寸部斜向外側。陰維脈主掌人體內部的陰氣,其脈絡從少陽經斜向厥陰經,發於足少陰經的築賓穴,到達頭頂前部而終止,因此陰維脈所經過的地方都是陰氣聚集的地方。陰維脈起於陽根,深入體內。陽根屬陰,陰根屬陽,所以陰維脈和陽維脈是人體榮衛之氣的綱領。心痛病症,要仔細查閱古籍,理中湯和四逆湯的醫法值得探尋。潔古認為,陰維脈有病就會引起心痛,治療要針對足少陽經的三陰交穴,因為這是陰維脈的起始點。另外,按照仲景醫法,
太陰症用理中湯,少陰症用四逆湯,厥陰症用當歸四逆湯,酌其劑以治陰維之病。
白話文:
對於太陰虛證,使用理中湯治療;對於少陰虛證,使用四逆湯治療;對於厥陰虛證,使用當歸四逆湯治療。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劑量以治療陰維經絡的疾病。
即潔古所以治足少陽三陰交也。),,陽蹻(不論左右手,
其脈從寸左右彈者是也) 一身左右陽專候(陽矯主一身左右之陽,
)脈得陽躋六腑和,表病裡安陽分愆(陽蹻在肌肉之上,陽脈所行,通貫六腑,
主持諸表,故其為病,亦表病裡和,)法兼汗下治無訛(潔古云:陽病則寒。
白話文:
也就是說,用潔古的方法可以治療足少陽三陰交,陽蹻脈的位置不論左右手,都在寸關左右,脈搏跳動的就是陽蹻脈,陽蹻脈主一身陽氣,脈氣充足則六腑調和,表裡安寧,陽氣有病則表裡病皆有,治療方法可以用汗法或下法。
若在陽表當汗,桂枝湯、麻黃湯。若在陰裡當下,大小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病症在外,當發汗,用桂枝湯、麻黃湯。如果病症在內,當瀉下,用大小承氣湯。
),,陰躋(不論左右手,其脈從尺部左右彈者是也。
) 諸裡相持通五臟(陰躋在肌肉之下,陰脈所行,通貫五臟,主持諸裡,故其為病,
亦裡病表和,)脈行左右有陰躋(陰蹻主一身左右之陰,)病來陽緩陰多急(陽躋病,
白話文:
陰躋脈位於手腕尺骨側,無論左右手,脈搏都從尺部左右彈動。陰躋脈位於肌肉之下,是陰脈所行之處,貫通五臟,主持全身各部位。因此,陰躋脈的病變,也同時影響到裡病和表症。陰躋脈左右相連,主導一身左右的陰氣。陽躋脈的病症通常較為緩慢,而陰躋脈的病症則比較急迫。
陰緩陽急,陰躋病,陽緩陰急,)診察須從陰熱調(潔古云:陰病則熱,甘草乾薑湯。
白話文:
陰氣緩和,陽氣急躁時,會導致陰氣不足的疾病。陽氣緩和,陰氣急躁時,會導致陽氣不足的疾病。
在診斷治療時,需要從陰熱調和著手。古人說:如果是陰虛的疾病,就會發熱,可以使用甘草乾薑湯治療。
),,督(不論左右手,其脈三部中央俱浮,直上直下者是也),,督司陽脈稱為海,
循背而行遍後身(督脈起胞中,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為陽脈之海,
)脊強頭沉虛實判(督脈為病,實則脊強而發厥,虛則頭重,
)上衝作痛苦吟呻(督病又往往自下衝上而痛。),,任(不論左右手,其脈丸丸,
橫於寸口者是也。) 任承陰海因名任(任脈亦起胞中,循腹而行於身之前,
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天癸從生陰有陽(任主天癸,乃天之元氣,任脈充,
然後衝脈旺,月事時下而有子,故真陰之盛,必由真陽之實,)若使結陰陽氣絕,
白話文:
督脈位於手腕中央,脈搏浮起,直上直下。督脈是陽脈的總督,所以又稱陽脈之海,循著背部走遍全身。督脈有病,實證會出現背部僵硬,發作抽搐;虛證則頭重。督脈病症還常表現為從下往上衝痛,讓人痛苦呻吟。
任脈位於手腕寸口部位,脈搏圓滑。任脈是陰脈的承任,所以又稱陰脈之海,循著腹部走遍全身。任脈主宰著天癸,天癸是天地元氣,任脈充盈,衝脈才會旺盛,月經才會正常,才能生育。真陰旺盛,必賴真陽充實。若任脈阻塞,陰陽氣血就會枯竭。
疝瘕崩帶腹前殃(任脈病,非陰自病,實由陰中無陽,故疝瘕崩帶,皆結陰之故。
),,衝(不論左右手,其脈來寸口中央堅實,徑至關者是也) 衝俱督任起胞中,
獨主先天精血充(衝脈亦起胞中,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衝要,
故曰十二經脈之海,又為先天精血之主,故又曰血海,)本病須分寒火逆(衝脈病,
一曰寒逆,陽不足也,一曰火逆,陰不足也,)更傳肝腎患無窮(經云:衝病傳肝腎,
發為痿厥。),,帶(不論左右手,
脈來關部左右彈者是也) 約持諸脈遍腰環(帶脈起少腹側、季脇下,環身一周,
絡腰而過,如束帶狀,所以總約諸脈,)肝腎心脾上下安(帶之上心脾,帶之下肝腎),
白話文:
任脈生病,不是陰經本身出問題,而是因為陰中缺少陽氣,所以才會出現疝氣、瘕積、崩漏、帶下等症狀,這些都是陰氣凝結的表現。衝脈無論左右手,脈象在寸口中央堅實,直達關脈,就是衝脈。衝脈和督脈、任脈都起源於胞中,其中衝脈獨掌先天精血充盈,也因為它起於胞中,夾著臍部向上直衝,是所有經脈的要道,所以稱為十二經脈之海,也是先天精血的根本,所以又稱為血海。衝脈生病,分為寒逆和火逆兩種,寒逆是陽氣不足,火逆是陰氣不足。衝脈病症會傳染給肝腎,造成痿厥等病症。帶脈無論左右手,脈象在關脈部位左右彈動就是帶脈。帶脈起源於少腹側、季肋下,環繞身體一周,連接腰部,像束帶一樣,所以能約束所有經脈,帶脈上連心脾,下連肝腎,因此能調節五臟六腑的運作。
濕熱滯留中間斷,淫淫白物下無端(心脾上鬱,肝腎下虛,停濕為熱,留滯中分,
必病作而流白物。)附錄運央規法 (餘輯《雜病源流》,凡脈症方藥,
所以講明調治之者,似已詳備。然劉海蟾云:醫道通仙道,則修煉家導引運央之法,
所以卻病延年者,未始不可助方藥所不逮。說既已卻病,自可延年。
在修煉家固以延年為主,而欲求延年,必先卻病,在醫藥家則以卻病為主也。
故《雜病源流》中,於每病方論後,有導引運央之法,可以卻此病,即附載於末,
總期醫者、病者,展覽及之,以備採用,庶獲萬病回春也。但其法有專治一病者,
白話文:
濕熱停滯在身體的中間部位,導致白帶異常流出。這可能是由於心脾氣鬱、肝腎虛弱,停滯的濕氣化熱,留存在身體中間部位造成的,最終導致白帶異常。另外,書中還附錄了運央規法,說明道家修煉的導引方法可以幫助治療疾病,延年益壽。雖然道家以延年益壽為目標,但必須先治病才能延年,而醫藥家則以治病為首要目的。因此,在每種疾病的方論之後,都附載了運央規法,可以用來治療該病,希望醫者和病者都能參考使用,以達到萬病回春的效果。這些方法有些是專門針對某種疾病的。
既分載於各病之後,而又有總法數條,不必每病皆為遵用。而時有必採取者,
亦不必一病全用總法。而或有此病則用何法,彼病又用何法者,
既不得贅列於各病之末,而又無處可以混入,故特附於此,如於各病運央中,
見有宜用歸元、周天、艮背、行庭,及縧法、通關、滌穢等法者,查明此處所載諸法,
應如何引運,遵而行之,無漏無遺,自可卻病,可延年也。
) 南北規中引(諸法皆本《保生秘要》,
係明哄哄道人曹士珩元白氏所著) 凡人亡念奔馳,不思回頭,說不知有己。
然學道初入門,及乎卻病初下手,每云先要築基煉己者,何也?己者,意中之土也,
白話文:
這些醫治方法已經在各個疾病的描述後列出,此外還有總體的治療原則,不必每種疾病都依照這些原則。但有時需要特別採用這些原則,也不必每種疾病都使用全部的總體原則。有些疾病要用某種方法,另外的疾病又要用另外的方法,這些方法既不能在各個疾病描述的後面冗長地列出,又找不到其他地方可以添加,因此特別放在這裡。比如在治療過程中,如果發現需要用歸元、周天、艮背、行庭、縧法、通關、滌穢等方法,就查閱這裡列出的方法,瞭解如何運用,並遵照執行,不要遺漏,這樣就能夠治癒疾病,延年益壽。
(這些方法都出自《保生秘要》,是由明朝道人曹士珩元白氏所著) 人們總是心神散亂,沒有反思,不認為自己存在。
然而,學習道術剛入門,或者開始治病時,總是說要先打基礎、修煉自己,為什麼呢?因為「己」就是指心念中的本源,就像泥土一樣。
時時返念守中。然崑崙至於湧泉,周身前後之竅,雖各家傳授,各取其善,
若能精守其一,皆可起病,不必得一望二,持兩可之見,而辯孰是孰非。餘訣云:
總之攝心歸一,專其一處,皆可止念,故取身中前後二竅為則,
其歸元取用父母生人受炁之初,而能聚氣之原,運動周天,可參艮背通關之效。
然艮背者,昔林子闡教為最,餘受之家傳捷徑而更妙。若夫運動,則貫徹任督二脈,
兼以導引,則神央爍見矣。
南旋式
【歸元訣竅】,歸元者,父母生人受炁之初,剪斷臍帶,一點落根元也。
有生之後,情欲雕琢,未免精耗氣散,不能返本,須求安土敦仁之法。說土者歸元也,
白話文:
時刻保持專注,集中精神。從頭頂崑崙穴到腳底湧泉穴,以及全身前後所有穴位,雖然各家有不同的傳授方法,各有其優點,但只要專注精修其中一個,都能治病。不必貪多求全,拿不定主意,糾纏於孰是孰非。我的訣竅是:總之,收攝心神,歸於一點,專注於其中一個部位,就能止息妄念。因此以全身前後的兩個穴位為例,回到最初父母生你受氣之時,尋找聚氣之源,運轉周天,就能達到艮背通關的效果。不過,艮背之法,過去林子闡傳授得最精妙,我從家傳中得到更簡便有效的方法。至於運轉周天,則要貫通任督二脈,並輔以導引,如此才能達到神靈顯化的境界。
南旋式
【歸元訣竅】,歸元就是指父母生你受氣之初,剪斷臍帶時,那一點根源。
出生之後,情欲紛雜,難免精氣耗散,不能返本歸元,必須尋找安頓身心、恢復本性的方法。所謂“土”就是指歸元,
人者仁也,以一點仁心,敦養於土,六根皆歸於元,心有所注,久久凝定,
便覺真種常在,方可用意運行。行之之法,提意出上,斡旋造化,從左而右,
先運臍輪,收而放,放而複收,以還本位,不離這個,念自歸真矣。
【周,天】,先立安土守中,得訣純熟,後行周天,流通一身,散徹四肢滯氣。
其法從前運於臍輪,由小而大,大而收小,依次而上,至璇璣穴向左臂打圈而下,
至曲池,經內關溯掌心及指尖,圈出手背外關,而上肘後肩井,及大椎而下,
運於尾閭,由上複下過玉枕,逾崑崙泥丸面部,上鵲橋,降重樓,達胃口過臍,
白話文:
人要以仁心為本,將這份仁心深植於內,滋養自身,六根歸於根本,心有所注,久久凝定,才能感受到真我常在,然後才能運用這份真我。方法是將意念向上提昇,運轉造化之力,從左到右,先運轉臍輪,收放自如,最終回到原位,不離這個中心,才能心歸於真。
首先要立定根基,守住中宮,將訣竅練得純熟,才能行周天,使氣血流通全身,散去四肢的滯氣。方法是从前運轉臍輪,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依次向上,到璇璣穴後向左臂打圈而下,至曲池,經內關上行至掌心和指尖,再圈出手背外關,而上至肘後肩井,及大椎而下,運轉至尾閭,由上複下經過玉枕,逾崑崙泥丸面部,上鵲橋,降至重樓,達胃口過臍,……
至玉柱,複氣海,行於右腿,歷膝關,由鞋勞穴穿足背,至指尖轉湧泉踵後,
上運過陰谷,通尾閭,又圈至頂門,如前下鵲橋,依次送左腿,似右法而落湧泉,
又升泥丸及璇璣穴右行,照左手轉過肩背,貫崑崙而下攝元海,如此將周身經脈宣暢,
徐徐回轉,但意至而氣相隨,是為有作之周天法,亦可與造化參。
北旋式
【艮背訣竅】,易曰:艮其背。艮者,止也,其象屬土。背從北方水,屬於陰。
心從南方火,屬於陽。人能以南火而投於北水之中,得以水火交而既濟,
所謂洗心退藏於密也。說五臟六腑根蒂,皆係於此。所謂止者,先立內念之正,
白話文:
從玉柱穴開始,氣息運行至氣海穴,接著流向右腿,經過膝關節,穿過鞋勞穴到達足背,沿著腳趾尖到達湧泉穴,再從湧泉穴後方向上,
經過陰谷穴,貫通尾閭,然後繞行至頭頂,如同鵲橋般向下,依序流向左腿,過程與右腿相同,最後到達左腳湧泉穴,
接著上升至泥丸穴和璇璣穴,再向右行,經過左手,繞過肩背,穿過崑崙穴向下到達元海穴,如此將全身經脈暢通,
緩慢循環,意念所至,氣息隨之,這就是有作之周天法,可以與天地造化相合。
北旋式
【艮背訣竅】,易經中說:「艮其背。」艮,指停止,象徵著土。背部屬北方,屬陰。
心臟屬南方,屬陽。人能將南方的火氣導入北方的水氣之中,達到水火交融的平衡狀態,
這就是洗心退藏於密的境界。五臟六腑的根源都繫於此。所謂停止,指的是先確立內心的正念,
而止外念之邪也。然大道貴無念,雖立正念亦是念也。當明內外兩忘以忘而離亡,
必先忘其外者,而後定其心,自忘其內也。故初學之士,靜坐片時,將萬慮掃除,
凝神定志於本穴之中,背之腔子裡,平心元虛處,初起口念太乙救苦(咒四,
)而漸歸於心、歸於背,存無守有,念玆在玆,有複冥於無,神自虛而靈矣。
【行 庭】,吾身一小天地也,周身三百六十骨節,七孔八竅。一竅相通,
竅竅光明,而乾旋坤轉。前屬於天,後屬於地。前從左旋,後運右轉。前後相通,
周乎其天,則知人與天一矣。其法,從艮背守念,念而提出腔子,行其背數十回,
白話文:
要消除外來的雜念,但大道貴在無念,即使立下正念也是一種念頭。應該明白內外兩者都忘掉,以忘而離去,先忘掉外在的事物,然後才能安定心神,忘掉內在的自己。所以初學者靜坐一段時間後,要將雜念掃除,集中精神意念於本穴,背後的腔子裡,平心元虛處,一開始口中念誦太乙救苦咒,逐漸將念頭轉移到心,再轉移到背,保持虛無,念念不忘,由有而無,神靈自然顯現。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小天地,周身三百六十骨節,七孔八竅。一竅相通,則竅竅光明,並且乾旋坤轉。前面屬於天,後面屬於地。前面從左旋,後面向右轉。前後相通,環繞著天,就能明白人與天是一體的。方法是從艮背守念,念頭提出腔子,在背部行數十回,
複收歸腔稍空,又運行至兩腎之間,念刻部,從腎中意想,溯尾閭,起運上泥丸,
經明堂、人中接下承漿,降重樓至於心臍之間,約以臍上三指為則,不前不後,
不左不右之中,而為立極定樞。懸一斗杓行於臍下一寸三分,斡旋上升,
左轉於心之後,有旋下降於腎之前,循環不息,上行由背之北,下行由臍之南,
如北極定樞,斗柄推旋者,若轉則以意隨之,不轉則以意引之,久而煉度,
所以混其氣,且所以和其神也。 【通,關】,從北極定樞,斗柄大旋三遍,
天地包羅,行於臍下,分開兩路,旋下兩腿之前,聯絡不絕,雙行轉腳底,
白話文:
氣息回歸到胸腔,略微空虛後,又運行到兩腎之間,想像著「念刻部」,從腎臟出發,沿著尾閭向上,運行到泥丸宮,經過明堂、人中,再往下到承漿,下降到重樓,最後停留在心臍之間,約莫在肚臍上方三指的位置,不偏前不偏後,不偏左不偏右,保持平衡穩定。想像著一個斗杓,懸掛在肚臍下方一寸三分處,緩緩向上旋轉,左轉到心臟後方,再旋轉下降到腎臟前方,循環往復,上行經過背部的北面,下行經過臍部的南面,如同北極星固定不動,斗柄旋轉一樣。轉動時意念隨著,不轉動時意念引導,時間久了,就能煉化氣息,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接下來,從北極星的位置出發,斗柄大範圍旋轉三圈,將天地包容在內,運行到肚臍下方,分為兩路,旋轉下降到雙腿前方,一路不停,雙腿同時轉動到腳底。
向後繞元海,上至命門會合,從右轉左,大旋三遍,從椎骨下分行兩肩,
經肘後外關達掌心,循內關過肩井,由項後透泥丸,行明堂,漸落雙瞳,
自面部下胸膈,會心窩,從左轉下降,大旋三遍,如前臍下分開,循環遍體,
周流運行。卯酉二辰行之,或九度,或二十一度而止,慎勿執著,若有若無,
此所謂煉其形和其氣也。 【縧 法】,從歸元注念起用意左邊,運縧過腰,
從右旋上,至左肩膊,縧至胸前行旋過右膊,後下旋至腰,如法運數十回,
而又複縧上行,周而複始,不必計籌,使前後融洽。或從艮背起手,轉絛而前,
左右次序,會意行之。 【滌 穢】,其法,在胃口旋入,憑虛而行,運入大腸,
白話文:
從後背繞過元海穴,向上至命門穴匯合,然後從右邊轉向左邊,旋轉三圈,從椎骨下方分開行進至兩肩,經過肘關節後外關穴到達手掌心,再循內關穴經過肩井穴,由後頸部穿透泥丸穴,行經明堂穴,逐漸下降至雙眼,從面部往下經過胸膈,會合於心窩穴,再從左邊轉向下降,旋轉三圈,如同先前在臍下分開,循環遍布全身,周流運行。在卯時和酉時運行,或九度,或二十一度後停止,不要執著於特定的度數,感覺如同有又如同無,這就是所謂的煉形和氣。 【縧法】,從歸元穴開始用意念,從左邊運縧過腰,從右邊旋轉向上,至左肩膊,再縧至胸前旋轉過右肩膊,然後向下旋轉至腰部,如此反复運作數十回,然後再縧向上行,周而復始,不必計算次數,使前後融洽。也可以從艮背穴起手,轉絛而前,左右次序,意會而行。 【滌穢】,其方法是,在胃口旋入,憑空而行,運入大腸,
由左繞右,回旋九曲,以真氣滌垢,轉出谷道,噓往吸回,自右而左,旋出胃口,
收歸元海,靜念刻部,以還本位。此法不宜輕用,凡送濁氣出谷道外,
即隨念吸轉慎泄真氣。丹法有云,勿使尾閭墜,說謂此也。
【運規十二則】,身著安和氣不必運,宜當守靜定息,節飲除慾,則百病不生。
若身稍有絲毫不快,宜速行運動,免氣久滯,積成大病。故設調養之央,
用之須得其宜。然運法如風車樣,不疾不徐,皮裡膜外,挨次運去,可大可小,
任意收而放,放而複收,男左女右,陰陽之分,一動一靜,天之行也。 行央之時,
目視頂門,微露一線,迎天地之光,返照內景,勿全下視,免致昏沉馳念。
白話文:
從左側繞到右側,迴旋九曲,用真氣清除污垢,從肛門排出,呼氣時往外,吸氣時往內,從右側到左側,旋轉出胃口,收歸元海,靜心觀想各部位,回歸原本狀態。這種方法不能輕易使用,當將濁氣排出肛門時,要馬上吸氣轉動,小心不要洩漏真氣。丹道法訣中說「勿使尾閭墜」,就是指這個意思。
《運規十二則》中說,身體安和氣順不需要運氣,應該保持靜定安息,節制飲食、去除慾望,這樣百病就不會產生。如果身體稍微有些不舒服,就要趕快運動,以免氣血長期停滯,積累成大病。所以,調養身體的方法,使用時一定要適當。運氣方法就像風車一樣,不急不緩,從皮層到內臟,依次運轉,可以大可以小,隨意收放,放了再收。男性從左側開始,女性從右側開始,陰陽有別,一動一靜,遵循天道的運行。運氣時,眼睛望向头顶,微微露出一線,迎接天地之光,反照內景,不要完全向下看,以免頭昏腦脹,心神散亂。
卻病坐央,不比真修磨煉,每按時坐香後,欲睡即睡,睡則病者精神完足。
若心血少不寐,可定意想歸元,或依法運轉,神自安而寐矣。 開關之說,
學者不必用意,候到自然通透。說靜中運用,無念自是水升,不然則為火矣。
或腹中響聲,或兩腎微動,或背或眉端隱隱如蟻行,手足似一線冷風,皆現真境也。
亦有陽火衝病根,腸內有聲,即用真意逐響運旋,撒而散之。
凡行氣過峽處或崑頂,須多旋繞數十匝,令氣浸灌為妙。閒時如不守前後二竅,
懸心於空虛地,四大皆空,無人無我,極為養火之法。又名休息以養其氣。
若運法無時度,則神敝疲,譬如伐兵勞頓,而又遇勁敵,豈不危乎。 觀燈玩月,
白話文:
想要治病,就應該靜坐冥想,這不是真正的修煉,而是通過打坐來緩解病痛。每次坐完香之後,想要睡覺就睡,睡醒之後病人的精神就會恢復飽滿。
如果心血不足導致失眠,可以專心致志地想像回到本源,或者按照方法運轉氣血,精神自然安定,就能入睡。所謂的開關,學者不必刻意去想,只要等到自然通透就好。靜坐中運用氣功,無念自然就會水升火降,否則就會變成火旺。
如果肚子裡有響聲,或者兩個腎臟微微跳動,或者背部或者眉心隱隱約約像螞蟻爬動,或者手腳感覺到一陣冷風,這些都是真實的狀態。
也可能出現陽火衝擊病根,腸道裡有聲音,這時就要用真意追蹤聲音,運轉氣血,散開這些聲音。
無論是行氣經過關隘,還是到達頭頂,都要多旋轉幾十圈,讓氣血充分浸潤,效果才會更好。空閒的時候,如果沒有守住前後兩個竅穴,而把心思懸掛在空虛的地方,四大皆空,無人無我,這就是最好的養火方法,也叫做休息養氣。
如果運功沒有節制,就會神氣疲憊,就像疲憊的士兵遇到強敵,豈不危險嗎?觀燈賞月,……
目向外射則傷神,返照於我,多益於我,其他自可以類推。 卻病工夫,須立課程,
逐日檢點,勿失其時,日日如是,提醒縝密,自不間斷而效。 運氣當由後而前,
以取西北方水而灌東南方火,不可逆此。或有傳法,各關節處,不必打圈,直行亦可,
行後定要收歸元位。退欲火法,注念氣海,記數斡旋,或記運尾閭升降之法,
邪火自散,大固元陽。 入定看書,易於通悟,坐下止念為先,定神元海,
不以目睹,而以心視,不以心視,而以內觀,說神有所斂,不至散於外,
受益自無窮盡矣。 嘻笑場中,最易耗神,令人疲倦,得以內斂音聲,言語少減,
白話文:
眼睛向外直視會傷神,反觀內照,則對自己有很多益處,其他道理可以類推。 想要治病,必須要制定計畫,
每天都要檢視進度,不要錯過時間,每天都這樣做,提醒自己要細緻,這樣就不會間斷,自然就會有效果。 運氣應該從後向前,
用西北方水來灌溉東南方火,不能倒過來。 有人傳授方法,在關節處,不用打圈,直行也可以,
行完之後一定要回到原位。 想要退掉欲望之火,就專注於氣海穴,記數轉動,或者記住尾閭穴升降的方法,
邪火自然就會消散,就能大大地固護元陽。 入定看書,容易理解通悟,坐下後先止住念頭,集中精神於元海穴,
不要用眼睛看,要用心去看,不要用心去看,而要用內觀,這樣神氣就會收斂,不至於散到外面,
受益無窮。 在歡笑場合,最容易耗神,讓人疲倦,應該收斂聲音,減少說話。
或氣穴中發,神氣亦不覺其耗。 上丹田穴,最可養性,亦可注念,為藏神之府。
運法,旋至鼻柱七竅之宗,斡行入內些些,則耳目口三寶,皆有靈矣。 想湧泉穴,
最能健步行動,略得運法,血脈自可以漸漸流通,而不傷筋,省氣。
白話文:
或是氣從穴位中發出,精神也不覺得消耗。 上丹田穴,最能養護性情,也能集中意念,是儲藏神氣的地方。 運氣方法,要旋轉到鼻柱七竅的中心,微微地往內運行,那麼耳、目、口三寶就會變得靈活。 想像湧泉穴,最能使步履健壯,只要稍微掌握運氣方法,血脈就能慢慢流通,不傷筋骨,還能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