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五冊 (6)
第五冊 (6)
1. 眩暈
消風散(見頭痛。)
川芎散(《本事》),治風眩頭暈。
山茱萸(一兩),山藥,甘菊花,人參,茯神,小川芎(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調下,無時,日三服。不可誤用野菊花。
羚羊角散,治一切頭眩。
白話文:
消風散治頭痛,本事方中記載川芎散可治風眩頭暈。配方為山茱萸一兩,山藥、甘菊花、人參、茯神、川芎各半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調服,不限時間,每日三次。不可誤用野菊花。羚羊角散可治一切頭眩。
羚羊角,茯神(各二錢半),芎藭,防風,白芷,甘草,半夏(湯洗。各半兩),枳殼,附子(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水一盅,生薑五片,慢火煎七分,溫下。
都梁丸(《百一》),治風吹項背,頭目昏黑眩痛。
香白芷(大塊者,用沸湯泡洗四五次,焙乾)
白話文:
取羚羊角、茯神各二錢半,芎藭、防風、白芷、甘草、半夏各半兩,枳殼、附子各二錢半,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盅水,加入五片生薑,以慢火煎煮至七分,溫熱服下。此方名為都梁丸,出自《百一》,用於治療風吹頸部和背部,頭昏眼花、頭疼目眩等症狀。另外,白芷需選用大塊的,用沸水反覆洗滌四五次,烘乾備用。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用荊芥湯點茶下。
青州白丸子(見中風。)
芎藭散,治風頭旋,眼目昏痛,眩暈,倦怠心忪。
芎藭,前胡,白殭蠶(炒),人參(各一兩),蔓荊子,天麻(酒浸,焙),防風(去叉。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溫酒調下。
白朮飲,治風邪在胃,頭旋不止,復加嘔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同彈珠。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荊芥湯送服。
青州白丸子,主要用於治療中風。
芎藭散,可以治療風邪入侵頭部,導致頭昏眼花、視力模糊、頭暈目眩、乏力心慌等症狀。
配方:芎藭、前胡、白殭蠶(炒)、人參(各一兩)、蔓荊子、天麻(酒浸,焙)、防風(去叉。各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飯後溫酒送服。
白朮飲,可以治療風邪侵犯胃部,導致頭昏目眩,反覆嘔吐等症狀。
白朮,厚朴(去皮姜炙),甘菊花(各半兩),防風(去叉),白芷,人參(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一盞,食前溫服。
防風飲子,療風痰氣發即頭旋,嘔吐不食。
防風,人參,橘皮(各二兩),白朮,茯神(各三兩),生薑(四兩)
上銼碎,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四服,一日令盡。忌醋、桃、李、雀肉、蒜、面。
菊花散,治一切風,頭目昏眩,面浮腫。
白話文:
白朮、厚朴(去皮姜炙)、甘菊花(各半兩)、防風(去叉)、白芷、人參(各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加入生薑五片,煎煮成一盞,飯前溫熱服用。這個方子叫做防風飲子,可以治療因風痰氣導致的頭昏眼花、嘔吐、食欲不振。
防風、人參、橘皮(各二兩)、白朮、茯神(各三兩)、生薑(四兩),將這些藥材切碎,用水六升,煮沸至三升,去除藥渣,分四次溫熱服用,一天喝完。服用期間忌食醋、桃、李、雀肉、蒜、麵。這個方子叫做菊花散,可以治療各種風引起的頭目昏眩、面部浮腫。
菊花,旋覆花,牛蒡子,羌活,獨活,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咀,每服五錢,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食遠服。
不換金正氣散,姜附湯(俱見中寒。)
《濟生》三五七散,治陽虛風寒入腦,頭痛目眩運轉,如在舟車之上,耳鳴,風寒濕痹,腳氣緩弱等疾。
天雄(炮,去皮),細辛(洗去土。各三兩),山茱萸(去核),乾薑(炮。各五兩),防風,山藥(炒。各七兩)
白話文:
菊花、旋覆花、牛蒡子、羌活、獨活、甘草(炙,各等分),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用兩盅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一盅,飯後服用。此方與不換金正氣散、姜附湯同治中寒。
《濟生》三五七散,可治陽虛風寒入腦,頭痛目眩,感覺頭昏腦脹如同在船上或車上一般,耳鳴,風寒濕痹,腳氣緩弱等疾病。
天雄(炮,去皮)、細辛(洗去土,各三兩)、山茱萸(去核)、乾薑(炮,各五兩)、防風、山藥(炒,各七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
黃連香薷飲,十味香薷飲,消暑丸(俱見傷暑。),腎著湯,滲濕湯(俱見傷濕。)
《濟生》芎術湯,治冒雨中濕,眩暈嘔逆,頭重不食。
川芎,半夏(制),白朮(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七片,同煎,不拘時服。一方,有附子、桂心,無半夏。
羌活湯(東垣),治風熱壅盛上攻,頭目昏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飯前用溫酒調服。
黃連香薷飲、十味香薷飲、消暑丸(都用於治療傷暑症狀。);腎著湯、滲濕湯(都用於治療傷濕症狀。)
《濟生》芎術湯,用於治療冒雨淋濕後引起的頭暈目眩、嘔吐、頭重、食慾不振。
川芎、半夏(炮製)、白朮(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每次服用四錢,水一盞,生薑七片,一起煎煮,不拘時間服用。另一個方子,有附子、桂心,沒有半夏。
羌活湯(東垣所著),用於治療風熱壅盛上攻,導致頭昏目眩。
羌活,防風,黃芩(酒洗,各一兩),柴胡(七錢),黃連(酒煮,一兩),黃柏(酒炒),栝蔞(酒洗。各半兩),甘草(炙,七錢),白茯苓(五錢),澤瀉(三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取清,食後或先臥通口熱服之,日二服。
釣藤散(《本事》),治肝厥頭暈。清頭目。
釣藤,陳皮,半夏,麥門冬,茯苓(各半兩),石膏(一兩,生),人參,甘菊花,防風(各半兩),甘草(二錢半)
白話文:
釣藤散 方劑說明
組成:
- 羌活、防風、黃芩(酒洗,各一兩)
- 柴胡(七錢)
- 黃連(酒煮,一兩)
- 黃柏(酒炒)
- 栝蔞(酒洗,各半兩)
- 甘草(炙,七錢)
- 白茯苓(五錢)
- 澤瀉(三錢)
用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
- 每服五錢,用水煎煮,取藥汁,去渣。
- 飯後或睡前,溫熱服下。
- 每日服二次。
主治:
- 肝厥頭暈:指肝氣鬱結,導致頭昏眼花、頭重腳輕、面色蒼白等症狀。
- 清頭目:可改善頭部昏沉、眼睛模糊等症狀。
出處:
- 本方出自《本事》一書。
釣藤散 附方:
- 釣藤、陳皮、半夏、麥門冬、茯苓(各半兩)
- 石膏(一兩,生)
- 人參、甘菊花、防風(各半兩)
- 甘草(二錢半)
注釋:
- 方劑中所列藥材的用量,以錢為單位,一兩等於十錢。
- 酒洗、酒煮、酒炒等,是指將藥材用酒浸泡、煮沸或炒製,以增強藥效。
- 炙是指將藥材用文火烘烤,以去除藥性中的寒性。
- 食後或先臥指服藥時間,可根據患者的病情而定。
- 清頭目是指治療頭部昏沉、眼睛模糊等症狀。
- 肝厥頭暈是指肝氣鬱結,導致頭昏眼花、頭重腳輕、面色蒼白等症狀。
- 本方以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為主,適用於肝氣鬱結、熱毒上攻導致的頭暈等症狀。
現代應用:
釣藤散在現代中醫臨床中仍然應用於治療肝陽上亢、肝火旺盛導致的頭暈、目眩、頭痛、失眠等症狀,以及一些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膽囊炎等疾病。但需注意,本方僅供參考,具體用藥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水一盅半,姜七片,煎八分,溫服。
仙術芎散,治風熱壅塞,頭目昏眩。消痰飲,明耳目,清神。
川芎,連翹,黃芩,山梔子,菊花,防風,大黃,藿香葉,當歸,芍藥,桔梗(以上各七分),石膏,滑石(各一錢半),蒼朮,甘草(各一錢),薄荷葉,縮砂仁,荊芥(各四分)
白話文:
仙術芎散 方劑說明:
用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盅半水,加入七片薑,煎煮至藥汁剩下八分,溫熱服用。
主治: 風熱壅塞,頭目昏眩,消痰飲,明耳目,清神。
藥材組成:
- 川芎:七分
- 連翹:七分
- 黃芩:七分
- 山梔子:七分
- 菊花:七分
- 防風:七分
- 大黃:七分
- 藿香葉:七分
- 當歸:七分
- 芍藥:七分
- 桔梗:七分
- 石膏:一錢半
- 滑石:一錢半
- 蒼朮:一錢
- 甘草:一錢
- 薄荷葉:四分
- 縮砂仁:四分
- 荊芥:四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後服。
蔓荊子散,治風頭旋暈悶,起則欲倒。
蔓荊子,甘菊花,半夏(湯泡),羚羊角(屑),枳殼(麩炒),茯神(去木),芎藭,黃芩,防風(各七錢半),麥門冬(去心,焙),石膏(各一兩),地骨皮,赤箭,細辛,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忌熱面、飴糖、羊肉。
羌活湯,治風頭眩,筋脈拘急,痰涎壅滯,肢節煩疼。
白話文:
蔓荊子散可以治療頭昏眼花、昏沉欲倒的症状。取蔓荊子、甘菊花、半夏、羚羊角、枳殼、茯神、芎藭、黃芩、防風、麥門冬、石膏、地骨皮、赤箭、細辛、甘草,共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和一小塊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后溫服,不限时间服用。忌食热面、飴糖、羊肉。
羌活湯可以治療頭昏眼花、筋骨酸痛、痰多咳嗽、肢體疼痛的症状。
羌活,前胡(去苗),石膏(研碎),白茯苓(去皮),芎藭,枳殼(麩炒),黃芩(去黑心),甘菊花防風,細辛(去葉),甘草(炙,銼),蔓荊子,麻黃(去根節,煮,掠去沫,焙,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雞蘇三葉,同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服。
芎術除眩湯(《直指》),治感濕感寒,頭重眩暈。
附子(生),白朮,川芎(各半兩),官桂,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銼,每服三錢,姜七厚片,同煎,食前服。
理中湯(見霍亂。),來復丹(見中暑。),養正丹(見氣。),十四友丸(見驚。),安腎丸(見喘。),七氣湯(見氣。)
白話文:
芎術除眩湯
藥材:
- 羌活
- 前胡(去掉苗)
- 石膏(研磨成粉)
- 白茯苓(去掉外皮)
- 芎藭
- 枳殼(麩炒)
- 黃芩(去掉黑心)
- 甘菊花
- 防風
- 細辛(去掉葉)
- 甘草(炙烤,切片)
- 蔓荊子
- 麻黃(去掉根節,煮沸,撈去泡沫,烘乾,各一兩)
製法:
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生薑三片,雞蘇葉三片,一起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服用。
功效:
治療因濕氣和寒氣入侵引起的頭重眩暈。
其他相關方劑:
- 附子(生)
- 白朮
- 川芎(各半兩)
- 官桂
- 甘草(炙烤,各二錢半)
將上述藥材切片,每次服用三錢,生姜七片,一起煎煮,飯前服用。
其他相關方劑:
- 理中湯(見霍亂)
- 來復丹(見中暑)
- 養正丹(見氣)
- 十四友丸(見驚)
- 安腎丸(見喘)
- 七氣湯(見氣)
說明:
益氣補腎湯
人參,黃耆(各一錢二分),白朮(二錢),白茯苓(一錢),甘草(炙,五分),山藥,山茱萸肉(各一錢半),水二盅,棗二枚,煎八分,食用服。
補肝養榮湯
當歸,川芎(各二錢),芍藥,熟地黃,陳皮(各一錢半),甘菊花(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若腎虛氣不降者,去菊花,入前補腎湯。
芎歸湯,治產後去血過多,眩暈不省,及傷胎崩中,金瘡、拔齒,去血過多,懸虛心煩,眩暈頭重,目暗,舉頭欲倒。用川芎、當歸各等分。每服五錢,水煎,不拘時服。
白話文:
益氣補腎湯使用人參、黃耆、白朮、白茯苓、甘草、山藥、山茱萸肉等藥材,加水煎煮服用,可以補益氣血、滋補腎氣。補肝養榮湯則使用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陳皮、甘菊花、甘草等藥材,加水煎煮服用,可以補肝養血、滋養氣血。芎歸湯則使用川芎和當歸等分,加水煎煮服用,可以治療產後失血過多、眩暈、傷胎、崩漏、金瘡、拔牙等引起的血虛、心煩、眩暈等症狀。
守中丸,治風頭眩腦轉,目系急,忽然倒僕。
人參,白朮,甘菊花,枸杞子,山藥(各二兩),白茯苓(去皮,十兩),麥門冬(去心,三兩),生地黃(二十斤,絞取汁。)
上為細末,先用生地黃汁於銀器內,入酥三兩,白蜜三兩,同煎,逐旋掠取汁上金花令盡,得五升許,於銀器內拌炒前七味藥,漸漸令盡,候乾,入白蜜同搗數千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服百日後,五臟充滿,肌膚滑潤。此藥須擇四季旺相日或甲子日修合,亦名五芝地仙金髓丸。
白話文:
守中丸用於治療頭暈目眩、視力模糊、突然昏倒等症狀。藥方包括人參、白朮、甘菊花、枸杞子、山藥、白茯苓、麥門冬、生地黃等,先用生地黃汁、酥、白蜜煎煮,再將藥粉加入其中拌炒,最後用白蜜搓成丸藥服用。服用百日後,五臟充盈,肌膚潤澤。此藥需選擇四季旺相日或甲子日製作,也稱為五芝地仙金髓丸。
半夏白朮天麻湯(東垣)
天麻(五分),半夏(湯洗,一錢半),白朮(一錢),人參,蒼朮,橘皮,黃耆,澤瀉,白茯苓(各五分),神麯(一錢,炒),大麥糵(一錢半),乾薑(三分),黃柏(二分)
上件㕮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帶熱服,食前。
此頭痛苦甚,謂之足太陰痰厥頭疼,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為定風草,亦治內風之神藥也。內風者,虛風是也。黃耆甘溫,瀉火補元氣。人參甘溫,瀉火補中益氣。二術俱甘苦溫,除濕補中益氣。澤瀉、茯苓利小便導濕。橘皮苦溫,益氣調中升陽。
白話文:
這方子叫做「半夏白朮天麻湯」,由天麻、半夏、白朮、人參、蒼朮、橘皮、黃耆、澤瀉、白茯苓、神麴、大麥芽、乾薑、黃柏等藥材組成。每次取藥半兩,加水兩杯,煎至一杯,去渣,溫熱服用,飯前服用。這個方子專門治頭痛,尤其適合因痰阻經絡引起的頭痛,半夏是治療痰厥頭痛的關鍵藥材。同時,此方還可用於治療頭昏眼花、風虛內作等症狀,天麻則可以有效治療內風,也就是虛風。黃耆、人參能溫補元氣,白朮、蒼朮則能健脾燥濕,澤瀉、茯苓利水滲濕,橘皮理氣健脾,整體而言,此方具有祛痰止痛、益氣升陽、補脾燥濕的作用。
神麯消食,蕩胃中滯氣。大麥糵寬中,助胃氣。乾薑辛熱,以滌中寒。黃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發躁也。右氣虛挾痰眩暈。余嘗治一人臥則稍輕,但舉足則頭旋眼黑,以天麻、半夏、茯苓、白附、陳皮、殭蠶、參、耆、甘草、當歸、生薑、黃芩煎湯服之,五六日愈,蓋仿此方加減之也。
旋覆花湯(《濟生》)
旋覆花,半夏,橘紅,乾薑(各一兩),檳榔,人參,甘草,白朮(各半兩),
上銼,每服一兩,姜水煎服。
半夏加茯苓湯(見嘔吐。)
白話文:
神麴能幫助消化,去除胃中積滯的氣體。大麥芽能舒緩胃部,幫助胃氣運作。乾薑辛辣溫熱,用來驅除體內寒氣。黃柏苦寒,用酒洗淨後服用,主要用來治療冬天陽氣不足而導致的燥熱症狀。以上藥方適用於氣虛夾痰導致的頭昏眼花。我曾經治療過一位病人,他平躺時症狀較輕,但只要站起來就會頭暈目眩,眼睛發黑。我用天麻、半夏、茯苓、白附子、陳皮、僵蠶、人參、黃芪、甘草、當歸、生薑、黃芩煎湯給他服用,五、六天後就痊癒了。這個方子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物。
旋覆花湯出自《濟生》一書,由旋覆花、半夏、橘紅、乾薑、檳榔、人參、甘草、白朮組成。將所有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煎服,用生薑水煎煮。如果出現嘔吐,可以加入半夏和茯苓。
茯苓半夏湯,治胃氣虛弱,身重有痰,噁心欲吐。風邪羈絆於脾胃之間,當先實其脾胃。
茯苓,白朮,半夏,炒曲(各一錢),大麥糵(一錢半),陳皮,天麻(各三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柴胡半夏湯,治風證不敢見風,眼澀頭痛,有痰,眼黑,噁心兀兀欲吐,風來覺皮肉緊,手足重難舉,居暖處有微汗便減,如見風即復作。一名補肝湯。
柴胡,蒼朮(各一錢半),半夏(二錢半),白茯苓(二錢),炒曲,藁本(各一錢),升麻(半錢)
白話文:
茯苓半夏湯適合治療胃氣虛弱、身體沉重有痰、噁心欲吐的症狀。這種情況可能是風邪困阻脾胃所致,需要先補益脾胃。此方由茯苓、白朮、半夏、炒曲、大麥糵、陳皮、天麻等藥材組成,煎服後於飯前服用。
柴胡半夏湯則用於治療畏風、眼澀頭痛、有痰、眼黑、噁心欲吐等風證。患者常感到風吹即皮肉緊繃、手足沉重難舉,在暖和的地方稍微出汗後症狀減輕,但一遇風又會復發。此方以柴胡、蒼朮、半夏、白茯苓、炒曲、藁本、升麻等藥材組成,也稱補肝湯。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五片,煎至一盅,食遠服。
玉液湯,治七情所傷,氣鬱生涎,隨氣上逆,頭目眩暈,心嘈忪悸,眉稜骨痛。
半夏(肥大者六錢,湯泡七次,切作片)
上作一服,水一盅半,生薑十片,煎至八分,去滓,入沉香末少許,不拘時溫服。
五苓散(見消癉。)
人參前胡湯,治風痰頭暈目眩。
人參(去蘆,一錢半),前胡,南星(湯泡),半夏曲,木香,枳殼(麩炒),橘紅,赤茯苓,紫蘇葉,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將藥材一起煎煮成一劑,用兩盅水,加入五片薑,煎到剩下一盅,飯後服用。
玉液湯可以治療七情所傷,導致氣鬱生涎,隨氣上逆,出現頭目眩暈、心煩不安、眉稜骨疼痛等症狀。
半夏(肥大的用六錢,用溫水泡七次,切成片)
將藥材一起煎煮成一劑,用一盅半水,加入十片生薑,煎至八分,去渣,加入少許沉香末,不拘時間溫服。
五苓散(詳見消癉。)
人參前胡湯可以治療風痰引起的頭暈目眩。
人參(去蘆,用一錢半),前胡,南星(用溫水泡),半夏曲,木香,枳殼(麩炒),橘紅,赤茯苓,紫蘇葉,甘草(炙,各用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一盅,食後服。
漢防己散,治上焦風痰攻注,頭目旋暈,心神煩亂。
漢防己,麥門冬(去心,焙),前胡(以上各一兩),半夏(湯泡),旋覆花,防風,細辛,甘草(炙,以上各半兩),赤茯苓,人參,芎藭,羚牛角屑,枳實(麩炒),荊芥(以上各七錢五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忌飴糖、羊肉。
羚犀湯,治暗風,頭旋眼黑,昏眩倦怠,痰涎壅盛,骨節疼痛。
白話文:
服用藥物時,取藥材一劑,用水兩盅,生薑五片,煎煮至一盅,飯後服用。漢防己散用於治療上焦風痰攻注,頭昏眼花,心神煩亂。藥方包括防己、麥門冬(去心,焙)、前胡(各一兩)、半夏(湯泡)、旋覆花、防風、細辛、甘草(炙,各半兩)、赤茯苓、人參、芎藭、羚牛角屑、枳實(麩炒)、荊芥(各七錢五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煮至六分,不分時間溫服。忌食飴糖和羊肉。羚犀湯用於治療暗風,頭昏眼花,昏眩倦怠,痰涎壅盛,骨節疼痛。
羚羊角屑,旋覆花,紫菀(去苗土),石膏,甘草(炙。各一兩),細辛(去葉,半兩),前胡(七錢五分),犀角屑(二錢五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人參丸,治風頭旋目眩,痰逆噁心,胸膈痞滯,咳嗽痰涎,喘滿嘔逆,不欲飲食。
人參,白朮,旋覆花(炒),炙甘草(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枳殼(麩炒),前胡(各二兩),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溫生薑湯下。
白話文:
羚羊角屑、旋覆花、紫菀、石膏、甘草、細辛、前胡、犀角屑等藥材,共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飯後溫服。此方可治療風頭旋目眩、痰逆噁心、胸膈痞滯、咳嗽痰涎、喘滿嘔逆、不欲飲食等症狀。
人參、白朮、旋覆花、炙甘草、麥門冬、枳殼、前胡、木香等藥材,共研磨成細末,用湯浸泡蒸餅製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溫服生薑湯送服。
祛痰丸,治風頭旋,痰逆噁心,胸膈不利。
南星(生),半夏(生),赤茯苓(去皮),陳皮(去白),乾薑(泡。各等分。)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溫米飲送下。
天南星丸,治風虛痰,頭目旋暈,肢節拘急。
天南星(炮),附子(炮,去皮臍),白附子(炮),華陰細辛,旋覆花,半夏(湯泡),芎藭(各半兩),天麻(一兩)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不拘時,用荊芥、薄荷煎湯下。
白話文:
「祛痰丸」用於治療頭暈目眩、痰逆噁心、胸悶氣短等症狀。藥方由南星、半夏、赤茯苓、陳皮、乾薑等五味藥材等量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不拘時辰,溫米飲送服。
「天南星丸」用於治療風虛痰盛導致的頭暈目眩、四肢麻木等症狀。藥方由天南星、附子、白附子、細辛、旋覆花、半夏、芎藭、天麻等八味藥材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不拘時辰,用荊芥、薄荷煎湯送服。
麝香天麻丸,治風痰氣厥頭疼,目眩旋暈,四肢倦怠,睡臥不寧,精神不爽。
麝香(二錢,研),天麻(酒浸),防風,芎藭(各一兩),甘菊花(七錢五分),南星(一枚,重一兩者,先用白礬湯洗七次,後用水煮令軟,切片焙乾)
上為細末,煉蜜丸,雞頭實大。每服一丸,不拘時,細嚼,荊芥湯送下。
青黛散(子和)
豬牙皂角(一個),玄胡索(一分),青黛(少許)
白話文:
麝香天麻丸
功效: 治療因風痰氣厥引起的頭痛、頭昏眼花、四肢無力、睡眠不安、精神不振等症狀。
藥方:
- 麝香:二錢,研磨成粉末
- 天麻:用酒浸泡
- 防風、芎藭:各一兩
- 甘菊花:七錢五分
- 南星:一枚(重一兩),先用白礬湯洗滌七次,再用水煮至軟化,切片並烘乾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雞頭實。
用法: 每次服用一丸,不限時間,細嚼後用荊芥湯送服。
青黛散
藥方:
- 豬牙皂角:一個
- 玄胡索:一分
- 青黛:少許
注:
- "錢"、"兩" 為古代重量單位,可根據現代藥方比例換算。
- "雞頭實" 指雞蛋大小。
- "不拘時" 指隨時服用。
- "子和" 指與麝香天麻丸配合服用。
上為末,水調豆許,鼻內灌之,其涎自出。先仰臥灌鼻,俟喉中酸味,即起身涎出,口咬銅錢一文,任流下。
瓜蒂神妙散(見頭痛,但河間方無瓜蒂一分。)
神芎散,治風熱上攻,頭目眩痛,上壅鼻塞,並牙關悶痛。
川芎,鬱金,荊芥,薄荷,紅豆(各等分)
上為細末,入盆硝研勻,鼻內搐之,力慢加藥。
鬱金散,治頭痛眩暈。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水調和成糊狀,然後灌入鼻腔,待鼻涕流出。先仰躺著灌鼻,等到喉嚨感到酸味,就起身,讓鼻涕流出,並用銅錢咬住,任由鼻涕流下。
瓜蒂神妙散可以治頭痛,但河間方中沒有瓜蒂成分。
神芎散用於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頭目眩暈、鼻塞、牙關緊閉等症狀。
配方包括川芎、鬱金、荊芥、薄荷、紅豆,各等分。
將藥材磨成細末,再加入盆硝研磨均勻,然後用藥棉沾取藥末,緩慢地塞入鼻腔。
鬱金散可以用於治療頭痛眩暈。
鬱金,滑石,川芎(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空心用齏汁調服。此木鬱達之之法也。若胸中有宿痰,宜瓜蒂散吐之。
獨聖散
瓜蒂(不以多少),鬱金(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齏汁調下,用雞翎探吐。後服愈風餅子。(方見頭痛。)
防風通聖散(河間)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盆硝是,以上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二錢半)
白話文:
將鬱金、滑石、川芎等份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至二錢,空腹時用齏汁調服。這是治療木鬱達之的方子。如果胸中有陳年痰液,建議服用瓜蒂散來吐出。
瓜蒂不限量,鬱金等份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至二錢,用齏汁調服,並用雞翎探吐。之後服用愈風餅子。
將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盆硝)、石膏、黃芩、桔梗、滑石、甘草、荊芥、白朮、梔子等藥材,按照半兩、一兩、三兩、二兩、二錢半的比例混合研磨成細粉,此為防風通聖散。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涎嗽,加半夏(半兩,制。),如服藥,不可無生薑同煎。
賈同知通聖散
防風,芍藥(各二錢半),甘草,滑石(各三兩),薄荷,黃芩,石膏,桔梗(各一兩),川芎當歸,大黃,麻黃,連翹(各半兩),荊芥(三錢半),白朮,山梔子(各二錢半),無芒硝,無縮砂。
崔宣武通聖散
防風,芍藥,荊芥,當歸,白朮,山梔子(各二錢半),川芎,大黃,薄荷,麻黃,連翹,黃芩,桔梗,縮砂(各半兩),甘草,石膏(各一兩),滑石(三兩)
白話文:
【賈同知通聖散】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量爲二錢,用一大杯水,加入三片生薑,煮至剩下六分水,溫熱後服用。若出現唾液過多咳嗽的情況,可以增加半夏的用量(半兩,經過處理),在服用藥物時,一定不能缺少生薑一同煎煮。
【崔宣武通聖散】
將以下材料研磨成細末:防風、芍藥(各二錢半)、甘草、滑石(各三兩)、薄荷、黃芩、石膏、桔梗(各一兩)、川芎、當歸、大黃、麻黃、連翹(各半兩)、荊芥(三錢半)、白朮、山梔子(各二錢半)。此方不含芒硝和縮砂仁。
【賈同知通聖散】
將以下材料研磨成細末:防風、芍藥(各二錢半)、甘草、滑石(各三兩)、薄荷、黃芩、石膏、桔梗(各一兩)、川芎、當歸、大黃、麻黃、連翹(各半兩)、荊芥(三錢半)、白朮、山梔子(各二錢半)。此方不含芒硝和縮砂仁。
【崔宣武通聖散】
將以下材料研磨成細末:防風、芍藥、荊芥、當歸、白朮、山梔子(各二錢半)、川芎、大黃、薄荷、麻黃、連翹、黃芩、桔梗、縮砂(各半兩)、甘草、石膏(各一兩)、滑石(三兩)。此方不含芒硝和縮砂仁。
劉庭瑞通聖散,有縮砂,無芒硝,其餘皆同。緣庭瑞於河間守真先生得師傅之秘,從二年,始受於方,斯可取為端,而可准憑以用之。兼庭瑞以用治病,百發百中,何以疑之,因錄耳。以前藥庭瑞臨時以意加減,一依前法,嗽加薑製半夏半兩。
若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此勞汗出於玄府,脂液所凝。去芒硝,倍加芍藥、當歸發散玄府之風,當調其榮衛。俗云風刺,或生癮疹,或赤或白,倍加麻黃、鹽豉、蔥白出其汗,麻黃去節。亦去芒硝,以咸走血而內凝,故不用之。發汗罷,依前方中加四物湯、黃連解毒,三藥合而飲之,日二服。
白話文:
劉庭瑞通聖散,裡面有縮砂,沒有芒硝,其他藥材都跟原本的一樣。因為劉庭瑞從河間守真先生那裡得到了師傅的秘方,經過兩年的時間才學習到這個方子,所以這個方子可以作為標準,可以依此來使用。而且劉庭瑞用這個方子治療疾病,百發百中,有什麼好懷疑的呢?所以就記錄下來。以前劉庭瑞會根據當時的情況,隨意增減藥量,現在按照以前的方法,如果咳嗽的話,就加半兩薑製半夏。
如果勞累出汗,遇風受寒,就會出現發紅的疹子,如果鬱積就會出現痤瘡。這是因為勞累出汗來自於玄府,是脂液凝結造成的。去掉芒硝,增加芍藥、當歸,可以發散玄府的風,調和營衛。俗話說風刺,可能會生長癮疹,可能是紅色或白色,要增加麻黃、鹽豉、蔥白,讓汗水排出,麻黃要除去節。也要去掉芒硝,因為鹹味入血,會凝結在裡面,所以不用。發汗後,按照之前的方子加四物湯、黃連解毒,三種藥材一起服用,每天喝兩次。
故《內經》曰:以苦發之,為熱在肌表連內也。小便淋閉,去麻黃,加滑石、連翹,煎藥中調木香末一錢匕。麻黃主於表,而不主於裡,故去之。腰脅走注疼痛者,加硝石、當歸、甘草,一服各二錢,調車前子末、海金砂末各一錢。故經曰:腰者腎之府。破傷風者,如在表則辛以散之,在裡則苦以下之,兼散之,汗下後通利榮血,祛逐風邪,每一兩加荊芥穗、大黃各二錢,調全蠍末一錢,羌活末一錢。
諸風癇搐,小兒急慢驚風,大便秘結,邪熱暴甚,腸胃乾燥,寢汗咬牙,上竄睡語,筋轉驚悸,肌肉蠕動,每一兩加大黃二錢,梔子二錢,茯苓末二錢匕。如肌肉蠕動者,調羌活末一錢。經曰:肌肉蠕動,命曰微風。風傷於肺,咳嗽喘急者,每一兩加半夏、桔梗、紫菀各二錢。
白話文:
《內經》中說:用苦味藥物來治療,是因為熱邪在肌膚表面並連累到內部。小便閉塞不通,要去掉麻黃,加入滑石、連翹,煎藥時調入木香粉一錢。麻黃只作用於表面,不作用於內部,所以要去掉它。腰部和脅肋部位疼痛,要加入硝石、當歸、甘草,每味藥兩錢,調入車前子粉和海金砂粉各一錢。經書上說:腰部是腎臟的府邸。破傷風患者,如果病邪在表面,就用辛味藥物散發它;如果病邪在內部,就用苦味藥物瀉下去,並同時散發它。出汗後要通利血脈,祛除風邪,每劑藥中加入荊芥穗和大黃各兩錢,調入全蠍粉一錢,羌活粉一錢。
各種風邪引起的抽搐,小兒急慢驚風,大便秘結,邪熱十分嚴重,腸胃乾燥,睡覺出汗咬牙,睡覺時往上竄並說夢話,筋骨抽搐驚悸,肌肉蠕動,每劑藥中加入大黃兩錢,梔子兩錢,茯苓粉一錢。如果出現肌肉蠕動,就調入羌活粉一錢。經書上說:肌肉蠕動,叫做微風。風邪侵犯肺部,引起咳嗽喘促的,每劑藥中加入半夏、桔梗、紫菀各兩錢。
如打撲傷損,肢節疼痛,腹中惡血不下,每一兩加當歸、大黃各三錢半,調沒藥、乳香末各二錢。解利四時傷寒,內外所傷,每一兩加益元散一兩,蔥白十莖,鹽豉一合,生薑半兩,水一碗,同煎至五七沸,或煎一小碗,溫冷服一半,以箸投之即吐,吐罷後服一半,稍熱服,汗出立解。如飲酒中風,身熱,頭痛如破者,加黃連須二錢,蔥白十莖,依法立愈。
慎勿用桂枝麻黃湯解之。頭旋腦熱,鼻塞,濁涕時下,每一兩加黃連、薄荷各二錢半。《內經》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已。王注曰:膽液不澄,則為濁涕不已,如水泉者,故曰鼻淵也。此為足太陽脈與陽明脈俱盛也。如氣逆者,調木香末一錢。
白話文:
如果受到外傷或跌打損傷,導致肢體關節疼痛,或腹部有瘀血積聚,可以用一兩藥材,加入當歸、大黃各三錢半,再搭配沒藥、乳香粉末各二錢,一起煎服。
這種藥方還能治療各種時令傷寒,以及內外傷。每服一兩藥材,加入益元散一兩,蔥白十莖,鹽豉一合,生薑半兩,用水一碗煎煮,直到沸騰五到七次,或煎煮成一小碗。溫熱後服用一半,用筷子放入藥湯,如果會吐出來,就先吐掉,然後再服用剩下的藥汁,稍微加熱後服用,就能很快出汗,症狀就會消失。
如果因為飲酒而中風,出現發熱、頭疼欲裂的症狀,可以加黃連須二錢,蔥白十莖,依法服用,就能迅速痊癒。
但是要小心,不要用桂枝麻黃湯來治療這種情況。 如果出現頭昏腦脹、鼻塞、鼻涕濁黃不斷流出的情況,可以在每服藥材中加入黃連、薄荷各二錢半。 《內經》中說,膽經的熱氣傳到腦部,就會導致鼻淵,也就是鼻涕濁黃不斷流出的症狀。 王注解釋說,膽液不澄清,就會導致鼻涕濁黃不斷流出,就像泉水一樣,所以稱為鼻淵。 這說明足太陽經和陽明經都過於旺盛。 如果有氣逆的症狀,可以加入木香粉末一錢。
搜風丸(河間),治邪氣上逆,風熱上攻,頭目眩暈,大小便結滯。
人參,茯神(各半兩),滑石(二兩),藿香(二錢半),乾薑,白礬(生。各一兩),蛤粉,南星(一作半兩),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四兩),薄荷(半兩),半夏,寒水石(各一兩)
上為末,滴水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生薑湯下,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白朮附子湯(仲景),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
白話文:
搜風丸(河間)
功效: 治理邪氣上逆,風熱上攻,頭昏眼花,大小便不通。
藥方:
- 人參,茯神(各半兩)
- 滑石(二兩)
- 藿香(二錢半)
- 乾薑,白礬(生,各一兩)
- 蛤粉,南星(一作半兩)
- 大黃,黃芩(各二兩)
- 牽牛(四兩)
- 薄荷(半兩)
- 半夏,寒水石(各一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滴水丸,大小如小豆。
用法: 每次服用十丸,用生薑湯送服,可逐漸加至二十丸,每日服用三次。
白朮附子湯(仲景)
功效: 治療風虛頭重眩暈,極度苦悶,食慾不振。
白朮(二兩),附子(一兩半,炮,去皮),甘草(炙,一兩)
每服五錢,姜五片,棗一枚,水一盅,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芎附湯(見鼻衄。),正元散(見自汗。),靈砂丹(見嘔吐。),養正丹(見氣。),茸朱丸(見頭痛。)
沉香磁石丸,治上盛下虛,頭目眩暈,耳鳴耳聾。
沉香(別碎),蔓荊子,青鹽(別研),甘菊花(各半兩),巴戟(去心),葫蘆巴,山藥(炒),川椒(去目,炒),磁石(火煅醋淬,細研水飛),山茱萸(去核),陽起石(火煅,研),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白話文:
配方中包含白朮二兩、附子一兩半(炮製去皮)、甘草一兩(炙烤)。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姜五片、大棗一枚,用一盅水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服。此方可治鼻衄,亦可配伍其他藥方治療自汗、嘔吐、氣虛、頭痛等症狀。 另外,沉香磁石丸主治上熱下虛、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等症狀,方中包含沉香、蔓荊子、青鹽、甘菊花、巴戟、葫蘆巴、山藥、川椒、磁石、山茱萸、陽起石、附子等藥材。
上為細末,用酒煮米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用鹽湯送下。
松花浸酒方,治風頭旋,腦皮腫痹。
上以松花並臺,春三月取五六寸,如鼠尾者,不拘多少,蒸,細切一升,生絹囊盛貯,以酒三升,浸五日。每日空心暖飲五合,晚食前再服。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酒煮米糊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顆,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這是治療風頭旋、腦皮腫痹的松花浸酒方。取春季三月時,長度約五到六寸、形狀像老鼠尾巴的松花,不論多少,蒸熟後細切成一升,用生絹布袋盛裝,浸泡在三升酒中五天。每天空腹溫飲五合,晚上飯前再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