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雜病》~ 第四冊 (9)
第四冊 (9)
1. 腎著
腎著為病,其體重,腰冷如冰,飲食如故,小便自利,腰以下冷痛,如帶五千錢,治宜流濕,兼用溫散,腎著湯。
白話文:
腎著這種病,會讓人感到身體沉重,腰部冰冷像冰塊一樣,飲食方面和平常一樣,小便順暢,腰部以下感到寒冷疼痛,好像腰間帶著五千個銅錢那麼重。治療上應該要排除體內濕氣,同時使用溫熱發散的方法,可以使用腎著湯。
2. 腰胯痛
腰痛,足太陽膀胱經也。胯痛,足少陽膽經之所過也。若因傷於寒濕,流注經絡,結滯骨節,氣血不和,而致腰胯痛者,宜除濕丹,或滲濕湯加芍藥、青皮、蒼朮、檳榔。有痰積鬱滯經絡,流搏瘀血,內亦作痛,用導痰湯加檳榔、青皮、芍藥,實者禹攻散。濕執腰胯作疼,宜清濕散。
白話文:
腰痛,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病症。胯痛,則是足少陽膽經所經過的部位出現問題。如果因為受到寒濕侵襲,寒濕之氣流竄到經絡,阻塞在骨骼關節,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而引起腰胯疼痛,應該使用除濕丹,或是滲濕湯加上芍藥、青皮、蒼朮、檳榔這些藥材。如果有痰液堆積,鬱積阻塞在經絡,導致氣血瘀滯,內部也會產生疼痛,這時要用導痰湯加上檳榔、青皮、芍藥,如果情況嚴重,則要用禹功散來治療。如果濕氣停留在腰胯部位造成疼痛,應該用清濕散來治療。
3. 腰軟
丹溪以為腎肝伏熱,治宜黃柏防己。
【診】:大者腎虛。澀為瘀血。緩為寒濕。或滑或伏為痰。尺沉為腰背痛。尺脈沉而弦,沉為滯,弦為虛。沉弦而緊,為寒。沉弦而浮,為風。沉弦而澀細,為濕。沉弦而實,閃肭。腎憊及盛怒傷志,則腰失強不能轉搖而死。(經云:腎者腰之腑,轉搖不能,腎將憊矣。得強者生,失強者死。
又云: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善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是也。)
白話文:
丹溪認為腰軟是腎和肝有潛藏的熱,治療應該用黃柏和防己這類藥物。
【診斷】:脈象大而無力,通常是腎虛;脈象澀滯,通常是有瘀血;脈象緩慢,通常是有寒濕;脈象滑或潛伏,通常是有痰;脈象在尺部沉取,通常是腰背疼痛。尺脈沉而弦,沉表示氣血運行不暢,弦表示虛弱。脈象沉弦而緊,表示有寒氣;沉弦而浮,表示有風邪;沉弦而澀細,表示有濕氣;沉弦而有力,表示有閃挫傷。腎氣衰竭或因盛怒傷及意志,都會導致腰部無力,不能轉動而死亡。(《內經》說:腎是腰的腑臟,如果腰部不能轉動,表示腎氣將要衰敗。腰部有力就表示有生機,無力就表示有死亡的危險。
《內經》又說:腎氣因為盛怒而不停止,就會損傷意志,意志受損就會容易忘記之前說過的話,腰椎無法彎曲伸展,毛髮枯槁,面色憔悴,這種情況通常在夏季死亡。)
4. 脊痛脊強
《內經》刺灸脊痛脊強有三法:其一取督脈。經云:督脈之別,名曰長強,別走太陽。實則脊強,取之所別也。其二取足太陽。經曰:厥挾脊而痛至頂,頭沉沉然,目䀮䀮然,腰脊強,取足太陽膕中血絡是也。其三取小腸。經云:小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邪在小腸,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陰以予之,取厥陰以下之,取巨虛下廉以去之是也。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沖頭痛,乃足太陽經不行也。
羌活勝濕湯主之。打撲傷損,從高墜下,惡血在太陽經中,腰脊痛不可忍,地龍湯主之。
白話文:
《黃帝內經》記載用針灸治療脊椎疼痛、僵硬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取督脈穴位。經文說:督脈的支脈叫做長強穴,它還會分支走向足太陽膀胱經。如果脊椎僵硬,就應該取這個分支的穴位來治療。
第二種是取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經文說:當氣血逆亂,從脊椎兩側疼痛延伸到頭頂,感到頭部沉重、眼睛昏花,而且腰背僵硬,就應該取足太陽膀胱經在膝蓋後窩的血絡來治療。
第三種是取小腸經的穴位。經文說:當小腹抽痛牽連到睪丸,進而引起腰背疼痛、向上衝擊心臟,這是邪氣在小腸的表現,應該取肓原穴來疏散邪氣,針刺太陰經的穴位來補益,取厥陰經的穴位來引導向下,取足陽明胃經的巨虛下廉穴來去除邪氣。
如果脊椎疼痛、後頸僵硬,腰部像要折斷一樣,脖子像要被拔掉一樣,還會向上衝到頭部引起疼痛,這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血運行不暢的緣故。
可以用羌活勝濕湯來治療。如果是跌打損傷、從高處摔下,導致瘀血停留在足太陽膀胱經中,引起腰背疼痛難以忍受,可以用地龍湯來治療。
5. 肩背痛
肩背分野屬肺。經云:西風生於秋,病在肺,腧在肩背,故秋氣者病在肩背。又云: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又云:秋肺太過為病,在外則令人逆氣,背痛慍慍然。又云:肺手太陰之脈,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此肺金自病也。
經云:歲火太過,民病肩背熱。又云:少陰司天,熱淫所勝,病肩背臑缺盆中痛,此肺金受火邪而病也。經云:邪在腎,則病肩背頸項痛,取之湧泉、崑崙,視有血者盡取之。是腎氣逆上而痛也。東垣云:肩背痛不可回顧,此手太陽氣鬱而不行,以風藥散之。《脈經》云:風寒汗出肩背痛中風,小便數而欠者,風熱乘其肺,使肺氣鬱甚也。
當瀉風熱以通氣,防風湯主之。按風寒汗出而肩背痛,小便數者,既以瀉風熱之藥,通肺氣之壅,則寒熱氣不足以息而肩背痛,小便遺失者,當以人參、黃耆之屬,補肺氣之虛,不言可知也。濕熱相搏,肩背沉重而疼者,當歸拈痛湯。當肩背一片冷痛,背膂疼痛,古方用神保丸愈者,此有積氣故也。
其人素有痰飲,流注肩背作痛,宜星香散,或導痰湯下五套丸。有腎氣不循故道,氣逆挾脊而上,致肩背作痛,宜和氣飲加鹽炒小茴香半錢,炒川椒十粒。或看書對奕久坐而致脊背疼者,補中益氣湯,或八物湯加黃耆。有素虛人及病後心膈間痛,或牽引乳脅,或走注肩背,此乃元氣上逆,當引使歸元,不可復下疏刷之劑,愈刷愈痛,發汗人患此者眾,惟宜溫補。拘於氣無補法之說誤矣。
汗者心之液,陽受氣於胸中,汗過多則心液耗,陽氣不足,故致疼也。丹溪治一男子忽患背胛縫有一線疼起,上跨肩至胸前側脅而止,其痛晝夜不息,不可忍。其脈弦而數,重取豁大,左大於右。夫胛、小腸經也,胸脅、膽經也。此必思慮傷心,心臟未病而腑先病,故痛從背胛起,及慮不能決,又歸之膽,故痛至胸脅而止。乃小腸火乘膽木,子來乘母,是為實邪。
詢之果因謀事不遂而病。以人參四錢,木通二錢,煎湯下龍薈丸,數服而愈。
【診】:脈洪大,洪為熱,大為風。脈促上擊者,肩背痛。脈沉而滑者,背膂痛。
白話文:
肩背的界限在於肺部。經典說:「秋天生成西風,病邪會影響肺部,肺的腧穴在肩背,所以秋天的氣候變化容易使肩背產生疾病。又說,肺有疾病的人會有喘咳、呼吸不順,肩背疼痛、容易出汗的症狀。又說,秋天肺氣過於旺盛而導致疾病,在外部會讓人感到呼吸不暢,背部隱隱作痛。還說,肺的手太陰經脈,氣血過於旺盛時,會導致肩背疼痛、遇風寒就出汗;氣血虛弱時,則會肩背發冷疼痛,呼吸短促無力。這是肺本身發生的病變。
經典又說:如果年份的火氣過於旺盛,人們會出現肩背發熱的疾病。又說:少陰司天(指某種氣候變化),熱邪過盛,會導致肩背、上臂、鎖骨部位疼痛。這是肺金受到火邪侵擾而產生的疾病。經典還說:邪氣在腎臟時,會導致肩背、頸項疼痛,可以針灸湧泉穴、崑崙穴,看到有血就把它們放出來。這是腎氣逆行向上而引起的疼痛。李東垣說:肩背疼痛到無法回頭,這是手太陽經的氣鬱結不通暢,要用祛風的藥物來疏散。 《脈經》說:如果因風寒出汗又肩背疼痛,並有小便頻繁和想打哈欠的症狀,這是風熱之邪侵犯肺部,導致肺氣鬱積太嚴重了。
應該用清瀉風熱的藥物來疏通氣機,用防風湯來治療。按照說法,如果因為風寒出汗而肩背疼痛,小便頻繁,已經用過了清瀉風熱的藥物,疏通了肺氣的阻塞,如果寒熱氣不足而呼吸困難,且肩背疼痛,小便失禁,就應該用人參、黃耆等藥物來補益肺氣的虛弱,不說也應該明白。如果濕熱相互侵襲,導致肩背沉重疼痛,就應該使用當歸拈痛湯。如果肩背一整片冰冷疼痛,背部脊椎也疼痛,古代用神保丸來治癒,這是因為有氣積滯在那裡。
如果這個人平時就有痰飲,痰液流到肩背導致疼痛,適合用星香散,或用導痰湯來搭配五套丸服用。如果腎氣沒有按照正常的途徑運行,氣逆而上夾著脊椎,導致肩背疼痛,適合用和氣飲,並加入用鹽炒過的小茴香半錢,炒過的川椒十粒。如果因為看書下棋久坐而導致背脊疼痛,適合用補中益氣湯,或是八物湯並加入黃耆。如果有體質虛弱的人以及生病後心口之間疼痛,或是牽連到乳房、脅肋,或是在肩背遊走疼痛,這是因為元氣逆行向上,應該引導它歸回正常位置,不能再使用疏散的藥物,越疏散會越痛。發汗的人有這種情況很多,只能用溫補的方式來治療。拘泥於氣沒有補法的說法是錯誤的。
汗是心臟的液體,陽氣在胸中接收氣,如果出汗過多,會消耗心液,陽氣不足,因此導致疼痛。朱丹溪曾治療一個男子,忽然感到背部肩胛骨縫有一條線狀的疼痛,向上延伸到肩膀,再到胸前的側脅停止,疼痛日夜不停,難以忍受。他的脈象弦而數(弦代表肝脈,數代表熱),重按時卻很洪大,左邊的脈象比右邊的更強。肩胛是小腸經的部位,胸脅則是膽經的部位。這一定是思慮過度傷了心,心臟還沒發病,卻先影響到腑,所以疼痛從背部肩胛開始,又因為思慮難決,所以又歸咎於膽,因此疼痛到胸脅就停止了。這是小腸的火氣乘襲膽木,子來乘母,是屬於實邪。
詢問後得知,這個人果然因為謀事不順而生病。用了人參四錢,木通二錢煎湯,再搭配龍薈丸服用,幾次就痊癒了。
【診斷】:脈搏洪大,洪代表熱,大代表風。脈搏急促而向上衝擊的,代表肩背疼痛。脈搏沉而滑的,代表背部脊椎疼痛。
6. 臂痛
(手氣手腫痛)
臂痛有六道經絡,究其痛在何經絡之間,以行本經藥行其氣血,血氣通則愈矣。以兩手伸直,其臂貼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後而定之。則其臂臑之前廉痛者,屬陽明經,以升麻、白芷、乾葛行之;後廉痛者,屬太陽經,以藁本、羌活行之;外廉痛者,屬少陽經,以柴胡行之;內廉痛者,屬厥陰經,以柴胡、青皮行之;內前廉痛者,屬太陰經,以升麻、白芷、蔥白行之;內後廉痛者,屬少陰經,以細辛、獨活行之。並用針灸法,視其何經而取之。
臂為風寒濕所搏,或飲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皆致臂痛。有腫者,有不腫者。除飲證外,其餘諸痛,並可五積散,及烏藥順氣散,或蠲痹湯。若坐臥為風濕所搏,或睡後手在被外為寒邪所襲,遂令臂痛。宜五積散及蠲痹湯、烏藥順氣散。審知是濕,蠲痹湯每服加蒼朮三匙,防己四分,或用五痹湯。
曾有挈重傷筋,以致臂痛,宜琥珀散、劫勞散,或和氣飲,每服加白薑黃半錢,以薑黃能入臂故也。痰飲流入四肢,令人肩背痠疼,兩手軟痹,醫誤以為風,則非其治。宜導痰湯加木香、薑黃各半錢,如未效,輕者指迷茯苓丸,重者控涎丹。(控涎丹加去油木鱉子一兩,桂五錢,治臂痛。
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外有血虛不榮於筋而致臂痛,宜蠲痹湯、四物湯各半帖,和勻煎服。有氣血凝滯經絡不行而致臂痛,宜舒筋湯。治臂痛,半夏一錢,陳皮半錢,茯苓五分,蒼朮二錢,威靈仙五分,酒芩、白朮、南星、香附各一錢,甘草少許。紅花、神麯炒為末。
薑黃四兩,甘草、羌活各一兩,白朮二兩。茯苓丸,治臂痛如神。赤茯苓、防風、細辛、白朮、澤瀉、官桂各半兩,栝蔞根、紫菀、附子、黃耆、芍藥、甘草炙各七錢半,生地黃、牛膝、(酒浸)山芋、獨活、半夏、(酒浸)山茱萸各二錢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酒下。
白話文:
(手氣手腫痛)
手臂疼痛有六條經絡,要仔細探究疼痛是在哪條經絡之間,然後使用針對該經絡的藥物來運行氣血,只要氣血暢通,疼痛自然就會好。 將兩手伸直,手臂自然垂下貼近身體,大拇指在前,小指在後,以此來判斷: 如果手臂前側疼痛,屬於陽明經,可以用升麻、白芷、葛根來治療;後側疼痛,屬於太陽經,可以用藁本、羌活來治療;外側疼痛,屬於少陽經,可以用柴胡來治療;內側疼痛,屬於厥陰經,可以用柴胡、青皮來治療;內側前邊疼痛,屬於太陰經,可以用升麻、白芷、蔥白來治療;內側後邊疼痛,屬於少陰經,可以用細辛、獨活來治療。另外,可以配合針灸,根據疼痛所在的經絡來選擇穴位。
手臂會因為風、寒、濕邪侵襲,或是體內水液流注,或是因為提舉重物,都可能導致手臂疼痛。有的會腫脹,有的則不會。除了水飲積聚引起的疼痛外,其他各種疼痛都可以使用五積散、烏藥順氣散或蠲痹湯來治療。如果因為坐臥時受到風濕侵襲,或是睡覺時手伸在被子外面被寒邪侵襲,也會導致手臂疼痛。可以使用五積散、蠲痹湯或烏藥順氣散來治療。如果確定是濕邪引起的,蠲痹湯每次服用時可以加蒼朮三匙、防己四分,或者使用五痹湯。
曾經有人因為搬運重物導致筋骨損傷,引起手臂疼痛,可以使用琥珀散、劫勞散或和氣飲,每次服用時可以加半錢白薑黃,因為薑黃可以入手臂經絡。痰飲流注到四肢,會導致肩背痠痛,雙手軟弱麻木,醫生如果誤認為是風邪,就會用錯藥。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導痰湯,並加入木香、薑黃各半錢,如果效果不佳,病情較輕的可以使用指迷茯苓丸,病情較重的可以使用控涎丹。(控涎丹可以加入去油的木鱉子一兩,桂五錢,治療手臂疼痛。每次服用二十丸,可以增加到三十丸。)還有一種情況是,血虛無法滋養筋脈,也會引起手臂疼痛,可以使用蠲痹湯、四物湯各半劑,混合煎服。如果因為氣血凝滯,經絡不通暢而引起手臂疼痛,可以使用舒筋湯。治療手臂疼痛的藥方,包括半夏一錢,陳皮半錢,茯苓五分,蒼朮二錢,威靈仙五分,酒芩、白朮、南星、香附各一錢,甘草少量。紅花、神麯炒過後研成粉末。
薑黃四兩,甘草、羌活各一兩,白朮二兩,製成茯苓丸,治療手臂疼痛效果很好。 藥方包括赤茯苓、防風、細辛、白朮、澤瀉、官桂各半兩,栝蔞根、紫菀、附子、黃耆、芍藥、炙甘草各七錢半,生地黃、牛膝(用酒浸泡)、山芋、獨活、半夏(用酒浸泡)、山茱萸各二錢半,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溫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