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不居集》~ 上集卷之一 (1)
上集卷之一 (1)
1. 上集卷之二十二
2. 怔忡驚悸健忘善怒善恐不眠
3. 經旨
《陰陽應象大論》曰: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
《脈解》篇曰:陽明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
《本神》篇曰: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
《五臟生成》篇曰:肝氣虛則熱,實則怒。
《調經論》曰: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白話文:
【經旨】
《陰陽應象大論》提到:心所主的情緒是喜悅,肝所主的是憤怒,脾所主的是思考,肺所主的是憂愁,腎所主的是恐懼。
《脈解》篇章表示:當陽明經的病狀嚴重時,患者會對人和火感到厭惡,聽到木頭的聲音就會驚嚇,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和陰氣互相衝突,水和火相剋,所以會感到驚嚇。
《本神》篇章指出:當感到恐懼時,精神就會散亂不安,無法集中。
《五臟生成》篇章說明:當肝氣虛弱時,人體會產生熱感,而肝氣過盛時,則會容易發怒。
《調經論》說到:血液過多時會使人容易發怒,而血液不足時則會產生恐懼感。
4. 脈法
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驚者,其脈止而復來,其人目睛不轉,不能呼氣。
白話文:
在診脈的時候,如果寸口的脈象顯得跳動但又微弱,跳動的脈象通常代表著驚嚇,而微弱的脈象則可能表示心悸。當一個人因為驚嚇,他的脈搏會突然停頓然後又恢復跳動,同時,這個人的眼睛會無法轉動,並且會出現無法正常呼氣的情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