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五勞七傷」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五勞七傷是中醫學對長期勞損、過度疲勞導致的虛損性疾病的統稱。五勞指久視傷血、久聽傷耳、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七傷指奔走勞力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卧傷氣、久行傷脈、久笑傷鬲、久哭傷肺。

五勞七傷的病因主要與勞累過度、情志不遂、飲食不節、起居失宜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主要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四肢乏力、腰膝酸軟、失眠多夢、健忘心悸、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不利等。

五勞七傷的治療以調理脾胃、補益氣血、養肝明目、滋陰潤肺等為主。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歸脾湯、天王補心丹等。

五勞七傷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2. 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志不遂。
  3. 飲食有節,不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4. 起居有常,不熬夜,不久坐。
  5.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五勞七傷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如果不加以重視,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大家一定要了解五勞七傷的相關知識,並做好預防工作。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大建中湯

  • 1.《千金翼方》:「主五勞七傷,小腸急,臍下彭亨,兩脅脹滿,腰脊相引,鼻口乾燥,目暗䀮䀮,憒憒不樂,胸中氣逆,不下食飲,莖中策然痛,小便赤黃,尿有餘瀝,夢與鬼神交通失精,驚恐虛乏方:
  • 2.《備急千金要方》:「治五勞七傷,虛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即目眩,腹中懸急,而有
  • 3.《方劑辭典》:「大建中湯,治五勞七傷。小腹急。臍下彭亨。兩脅脹滿。腰脊相引。鼻口乾燥。目暗䀮䀮。憒憒不樂。胸中氣急。逆不下食飲。莖中策策痛。小便黃赤。尿有餘瀝。夢與鬼神交通。失精驚恐虛乏方。

十全大補湯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不進飲食,久病虛損,時發潮熱,氣攻骨脊,拘急疼痛,夜夢遺精,面色萎黃,腳膝無力,一切病後氣不如舊,憂愁思慮傷動血氣,喘嗽中滿,脾腎氣弱,五心煩悶,並皆治之。此藥性溫不熱,平補有效,養氣育神,醒脾止渴,順正辟邪,溫暖脾腎,其效不可具述。
  • 2.《仁齋直指方論》:「十全大補湯,治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不進飲食,久病虛損,時發潮熱。
  • 3.《奇效良方》:「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此藥性溫補,常服主血壯脾胃。
  • 4.《仁術便覽》:「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此藥性溫平補,常服生氣血,壯脾胃。
  • 5.《養生類要》:「治男婦諸虛不足,五勞七傷,生血氣,補脾胃:即前八物湯一兩,加黃耆一錢二分,肉桂八分,薑棗煎服。
▼ 展開更多

小建中湯

  • 1.《金匱方歌括》:「得火之用而無火之害。斷斷如也。五志之火內燃。溫脾之土以養之。而焰自息。方用小建中湯。虛甚加黃耆。火得所養而不燃。金自清肅。又況飴糖為君。治嗽妙品。且能補土以生金。肺損雖難著手。不患其不可治也。然不獨治肺損。凡五勞七傷。皆可以通治。

白虎湯

  • 1.《丹溪手鏡》:「_甘草甘平_,安和藥石解諸藥毒,調和臟腑神養脾胃。治五勞七傷,通九竅百脈,發散方解表,厥逆方溫里,承氣湯調胃,白虎湯清肺,柴胡湯緩中,瀉心湯導熱。中滿相反不用,內外上下中無所不至。

參苓白朮散

  • 1.《馮氏錦囊秘錄》:「山藥,諸虛百損,五勞七傷,益氣力,潤澤皮膚,長肌肉,堅強筋骨,除寒熱邪氣煩熱,兼除卻頭面遊風,風眩總卻,羸瘦堪補,腫硬能消,開心孔聰明,澀精管遺滑,理脾傷止瀉,參苓白朮散頻加。逐腰痛強陰,六味地黃丸必用。色白甘潤又能益肺。

龜鹿二仙膠

  • 1.《養生類要》:「此方倫於嘉靖巳亥年八月從遊湖州陸聲野先生門下業就南歸杭城得遇異人所授,專治男婦真元虛損,久不孕育,或多女少男,服此膠百日即能有孕生男,應驗神速,並治男子酒色過度,消鑠真陰,婦人七情傷損,血氣諸虛百損,五勞七傷並皆治之。

天雄散


柏子仁丸

  • 1.《備急千金要方》:「治婦人五勞七傷,羸冷瘦削,面無顏色,飲食減少,貌失光澤,及產後斷緒無子,能久服,令人肥白補益方。
  • 2.《千金翼方》:「主婦人五勞七傷,羸弱瘦削,面無顏色,飲食減少,貌失光澤,及產後半身枯悴,傷墜斷絕,無子,令人肥白。能久服夫婦不相識。神方:

人參湯

  • 1.《聖濟總錄》:「治五勞七傷,氣虛羸疲,骨節疼痛,人參湯方

藿香正氣散

  •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傷寒頭疼,憎寒壯熱,上喘咳嗽,五勞七傷,八般風痰,五般膈氣,心腹冷痛,反胃嘔惡,氣瀉霍亂,臟腑虛鳴,山嵐瘴瘧,遍身虛腫;婦人產前、產後,血氣刺痛;小兒疳傷,並宜治之。

五積散

  • 1.《雞峰普濟方》:「一名異功散治一切風疾解傷寒及五勞七傷頭痛目赤咽喉痛澀痰涎不利勞疾咳嗽及產前產後諸疾

內補丸

  • 1.《良朋彙集經驗神方》:「_內補丸_,治婦女五勞七傷,子息斷緒,服一月當妊娠,百病皆愈。

大菟絲子丸

  • 1.《証治準繩‧類方》:「_大菟絲子丸_(《和劑》),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腳膝痠疼,面色黧黑,目眩耳鳴,心忡氣短,時有盜汗,小便滑數。
  • 2.《景岳全書》:「《局方》,大菟絲子丸,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腳膝痠痛,面色黎黑,目眩耳鳴,心忡氣短,時有盜汗,小便滑數。
  • 3.《不居集》:「_大菟絲子丸_,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腳膝痠疼,面色痿黃黧黑,目眩耳鳴,心忡氣短,時有盜汗,小便滑數等症。

菟絲子丸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小腹拘急,四肢痠疼,面色黧黑,唇口乾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憂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脹滿,腰膝緩弱,小便滑數,房室不舉,股內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遺瀝。
  • 2.《証治準繩‧類方》:「_菟絲子丸_(《和劑》),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腳膝痠疼,面色黧黑,目眩耳鳴,心忡氣短,時有盜汗,小便滑數。

異功散

  • 1.《雞峰普濟方》:「一名異功散治一切風疾解傷寒及五勞七傷頭痛目赤咽喉痛澀痰涎不利勞疾咳嗽及產前產後諸疾

沉香散

  • 1.《博濟方》:「治丈夫女人、五勞七傷、熱無力、小便黃赤、吃食無味、心多驚悸、骨節痠疼、心胸痞悶、兩脅疼痛、散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