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一冊 (14)

回本書目錄

第一冊 (14)

1. 中風

㕮咀,每服四大錢,水二大盞,姜十片,煎一中盞,去滓溫服,無時。

四生丸(《和劑》),治左癱右瘓,口眼喎斜,中風涎急,半身不遂,不能舉者,悉皆療之。

五靈脂(去石),骨碎補,川烏頭(去皮尖),當歸(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無灰酒打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漸加至十五丸,溫酒下。服此藥莫服靈寶丹,恐藥無效。

輕腳丸,治左癱右瘓,腳弱不能行履。

木鱉子(別研),白膠香(別研),白芍藥(各二兩),草烏(去皮尖,四兩),赤小豆(一兩,別研為末,打糊)

上末之,赤豆糊為丸,如梧子大。每七丸,加至十丸,溫酒或木瓜湯下,病在上食後臨臥,病在下空心服。忌熱物少時。

伏虎丹(《和劑》),專治左癱右瘓。

生乾地黃,蔓荊子,白殭蠶(炒去絲。各二錢半),五靈脂(去皮,半兩),躑躅花(炒),南星,白膠香,草烏(炮。各一兩)

末之,酒煮半夏末為糊丸,如龍眼大。每一丸分四服,酒吞下,日進二服。(此建康烏衣巷有老人姓鍾,素好道,因酒患風,百治無效,一日忽有道人至,授此方藥服之,道人忽不見,已而病除,乃知仙方。)

換腿丸(《和劑》),治腎經虛弱,下注腰膝,或當風取涼,冷氣所乘,沉重少力,移步遲緩,筋脈攣痛,不能屈伸,腳心隱痛,有防履地。大治乾溼腳氣,赤腫痛楚,發作無時,呻吟難忍,氣滿喘促,舉動艱難,面色黧黑,傳送秘澀,並皆療之。

薏苡仁,石楠葉,南星(洗,薑製炒),川牛膝(酒浸,焙),肉桂(去粗皮),當歸(去蘆),天麻(去苗),附子(炮,去皮臍),羌活,防風(去杈),石斛(去根),萆薢(微炙),黃耆(蜜炙),續斷(各一兩),蒼朮(米泔浸,一兩半),檳榔(半兩),乾木瓜(四兩)

上為細末,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溫酒或木瓜湯下,日二三服。常服舒筋輕足,永無腳氣之患。(昔有人患此疾,服之一月,腳力頓健,委有換腿之功。)

左經丸(《和劑》),治左癱右瘓,手足顫掉,言語謇澀,渾身疼痛,筋脈拘攣,不得屈伸,項背強直,下注腳膝,行履艱難,及跌撲閃肭,外傷內損。常服通經絡,活血脈,疏風順氣,壯骨輕身。

生黑豆(一斤,以斑蝥二十一枚去頭足同煮,候豆脹為度,去之取豆焙乾),川烏(炮,去皮臍,二兩),乳香(研,一兩),沒藥(一兩半),草烏(炮,四兩)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不拘時。

木瓜丸(《和劑》),治腎經虛弱,下攻腰膝,沉重少力,腿腳腫癢,疰破生瘡,腳心隱痛,筋脈拘攣,或腰膝緩弱,步履艱難,舉動喘促,面色黧黑,大小便秘澀,飲食減少,無問久新,並宜服之。

白話文:

[中風]

將藥材稍微嚼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兩大碗,加入生薑十片,煎煮至剩下一碗左右,去渣,溫熱服用,不拘泥於時間。

四生丸(出自《和劑局方》),能夠治療左邊癱瘓、右邊癱瘓、口眼歪斜、中風流涎、半身不遂、手腳無法抬舉等症狀。

藥材組成:五靈脂(去除石塊)、骨碎補、川烏頭(去除外皮和尖端)、當歸(各等份)。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沒有草木灰的酒調製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顆,逐漸增加到十五顆,用溫酒送服。服用此藥時,不要同時服用靈寶丹,以免藥效失效。

輕腳丸,能夠治療左邊癱瘓、右邊癱瘓、腳無力氣不能行走等症狀。 藥材組成:木鱉子(另外研磨)、白膠香(另外研磨)、白芍藥(各二兩)、草烏(去除外皮和尖端,四兩)、赤小豆(一兩,另外研磨成粉,用粉調成糊狀)。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用赤小豆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顆,可增加到十顆,用溫酒或木瓜湯送服。病症在上方(軀幹上半部)宜在飯後睡前服用,病症在下方(軀幹下半部)宜在空腹服用。服藥後短時間內忌食熱食。

伏虎丹(出自《和劑局方》),專門治療左邊癱瘓、右邊癱瘓。 藥材組成:生乾地黃、蔓荊子、白殭蠶(炒過,去除絲。各二錢半)、五靈脂(去除外皮,半兩)、躑躅花(炒過)、南星、白膠香、草烏(炮製過。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用酒煮過的半夏粉調成糊做成藥丸,大小如龍眼。每次服用一顆,分四次服用,用酒送服,每日服用兩次。(據說,建康烏衣巷有一位姓鍾的老人,平時喜好道術,因為喝酒得了中風,各種治療都無效。有一天,忽然來了一位道士,給了他這個藥方,服藥後,道士突然不見了,而老人的病也好了,人們才知道這是仙人傳授的藥方。)

換腿丸(出自《和劑局方》),能夠治療腎經虛弱,導致藥力下注腰部和膝蓋,或是因為受風寒,導致寒氣入侵,身體沉重無力、移動緩慢、筋脈攣縮疼痛、無法彎曲伸展、腳心隱隱作痛、走路時感覺腳底有東西阻礙。也能夠治療乾、濕腳氣,紅腫疼痛,發作時間不定,疼痛難忍,呼吸急促,行動困難,面色灰暗,大小便不順暢等症狀。 藥材組成:薏苡仁、石楠葉、南星(洗過,用薑製後炒過)、川牛膝(用酒浸泡後烘乾)、肉桂(去除粗糙外皮)、當歸(去除蘆頭)、天麻(去除苗)、附子(炮製過,去除外皮和臍)、羌活、防風(去除分叉)、石斛(去除根)、萆薢(稍微烤過)、黃耆(用蜂蜜烤過)、續斷(各一兩)、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一兩半)、檳榔(半兩)、乾木瓜(四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顆到五十顆,空腹時用溫酒或木瓜湯送服,每日服用兩到三次。長期服用可以舒筋活絡,使腳步輕快,永遠不會再患腳氣。(以前有人患上此病,服用此藥一個月後,腳力明顯好轉,效果真的有換腿的功效。)

左經丸(出自《和劑局方》),能夠治療左邊癱瘓、右邊癱瘓、手腳顫抖、說話不清楚、全身疼痛、筋脈拘攣、無法彎曲伸展、頸背僵硬、藥力下注腳和膝蓋、行走困難,以及跌打損傷等外傷或內傷。長期服用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疏散風邪、調順氣機、強健骨骼、使身體輕盈。 藥材組成:生黑豆(一斤,用斑蝥二十一枚,去除頭部和腳部後一起煮,等到黑豆脹大時取出斑蝥,將黑豆烘乾)、川烏(炮製過,去除外皮和臍,二兩)、乳香(研磨,一兩)、沒藥(一兩半)、草烏(炮製過,四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用醋調成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顆,用溫酒送服,不拘泥於時間。

木瓜丸(出自《和劑局方》),能夠治療腎經虛弱,導致藥力下攻腰部和膝蓋,身體沉重無力、腿腳腫脹發癢、潰爛生瘡、腳心隱隱作痛、筋脈拘攣,或是腰膝虛弱無力、行走困難、行動時呼吸急促、面色灰暗、大小便不順暢、食慾不振等症狀,無論病程長短,都適合服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