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二冊 (1)

回本書目錄

第二冊 (1)

1.

正氣天香散(河間),治九氣。

烏藥(二兩),香附末(八兩),陳皮,紫蘇葉,乾薑(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匕,鹽湯調服。

沉香降氣散(《約說》),治陰陽壅滯,氣不升降,胸膈痞塞,喘促短氣。又治脾胃留飲,噫醋吞酸,脅下妨悶。

沉香(二錢八分),縮砂仁(七錢半),甘草(炙,五錢五分),香附子(鹽水炒,去毛,六兩二錢五分)

白話文:

河間的《正氣天香散》用於治療九氣。配方為:烏藥二兩,香附末八兩,陳皮、紫蘇葉、乾薑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用鹽湯調服。

《約說》中的《沉香降氣散》用於治療陰陽壅滯,氣不升降,胸膈痞塞,喘促短氣。亦可用於治療脾胃留飲,噫醋吞酸,脅下妨悶。配方為:沉香二錢八分,縮砂仁七錢半,甘草(炙)五錢五分,香附子(鹽水炒,去毛)六兩二錢五分。

上為極細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調服,不拘時,淡薑湯下亦得。

四七湯(《和劑》),治喜怒憂思悲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為也。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飲嘔逆噁心,並皆治之。

半夏(湯泡五次,一錢五分),茯苓(去皮,一錢二分),紫蘇葉(六分),厚朴(薑製,九分)

水一盞,生薑七片,紅棗二枚,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四七湯 方劑說明與服用方法

藥方組成:

  • 上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加入少許鹽,用沸水調和服用,不拘時間,也可使用淡薑湯送服。

功效:

  • 治癒因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所致,在咽喉間結成痰涎,狀似破絮或梅核,難以咳出或吞下的症狀。
  • 同時亦可治療中脘痞滿、氣機不舒、痰飲嘔逆噁心等病症。

藥材:

  • 半夏:湯泡五次,用量一錢五分。
  • 茯苓:去皮,用量一錢二分。
  • 紫蘇葉:用量六分。
  • 厚朴:薑製,用量九分。

煎服方法:

  • 將上述藥材與水一盞、生薑七片、紅棗二枚一同煎煮,至藥液剩下八分即可,不拘時間服用。

丁沉透膈湯(見反胃。),木香調氣散(見中氣。),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並見勞倦。),十全大補湯(見虛勞。),清暑益氣湯(見傷暑。),四君子湯(見虛勞。),四物湯(見鼻衄。)

七氣湯(《和劑》),治七情之氣,鬱結於中,心腹絞痛不可忍者。

白話文:

丁沉透膈湯用於治療反胃,木香調氣散用於治療中氣不足,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用於治療勞倦,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虛勞,清暑益氣湯用於治療傷暑,四君子湯用於治療虛勞,四物湯用於治療鼻衄。七氣湯出自《和劑》,主要用來治療七情鬱結於心腹,導致絞痛難忍。

人參(去蘆),肉桂(去皮),甘草(炙,各一兩),半夏(湯泡七次,焙乾,五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煎至八分,食遠服。

《指迷》七氣湯,治七情相干,陰陽不得升降,氣道壅滯,攻衝作疼。

香附子(二錢),青皮(去白),陳皮(去白),桔梗,蓬朮,官桂,藿香,益智仁,半夏(湯洗七次),甘草(炙。各一錢)

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一盅,食遠服。

白話文:

人參、肉桂、甘草、半夏各取一兩,人參去蘆頭,肉桂去皮,甘草炙過,半夏用湯泡洗七次再烘乾。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三片薑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此方名為七氣湯,出自《指迷》,可治七情鬱結、陰陽失調、氣道阻塞、胸腹疼痛。

香附子、青皮、陳皮、桔梗、蓬朮、官桂、藿香、益智仁、半夏、甘草各取一錢,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甘草炙過,半夏用湯洗七次。將以上藥材與兩碗水、三片薑、兩枚紅棗一起煎煮,直至剩下一碗,飯後服用。

《三因》七氣湯(見霍亂。)

流氣飲子,治男子婦人五臟不和,三焦氣壅,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腹脅膨脹,嘔吐不食,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浮,四肢腫,大便秘澀,小便不通。憂思太過,鬱結不散,走注疼痛,腳氣腫痛,並皆治之。

紫蘇葉,青皮(去白),當歸,芍藥,烏藥,茯苓(去皮),桔梗,半夏(湯洗),川芎,黃耆枳實(麩炒,各一錢),防風(去蘆),陳皮(去白),甘草(炙),木香,大腹子(連皮),檳榔,枳殼(麩炒。各半錢)

白話文:

《三因》七氣湯(見霍亂。)

**流氣飲子,**用於治療男子婦人五臟失調、三焦氣機壅塞,出現心胸痞悶、咽喉阻塞、腹部兩側膨脹、嘔吐不食、呼吸急促、咳嗽痰多、面部浮腫、四肢腫脹、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等症狀。若因憂思過度,導致心氣鬱結不散,出現四肢疼痛、腳氣腫痛等症狀,此方亦可治療。

藥方:

  • 紫蘇葉、青皮(去除白色外皮)、當歸、芍藥、烏藥、茯苓(去除外皮)、桔梗、半夏(用熱水洗淨)、川芎、黃耆、枳實(用麩炒,每味各一錢)
  • 防風(去除蘆頭)、陳皮(去除白色外皮)、甘草(炙)、木香、大腹子(連皮)、檳榔、枳殼(用麩炒,每味各半錢)

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時服。

大七氣湯(見積聚。)

蘇子降氣湯(《和劑》),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胸膈噎塞,並久年肺氣至效。

紫蘇子(炒),半夏(湯泡,各二錢半),前胡(去蘆),甘草(炙),厚朴(去皮,薑製炒),陳皮(去白,各一錢),川當歸(去蘆,一錢半),沉香(七分)

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虛冷人加桂五分,黃耆一錢。

白話文:

將兩碗水,加入三片生薑、一枚紅棗,煎煮至剩下半碗,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服用。這個藥方叫做「大七氣湯」,能治療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實下虛、痰涎壅盛、胸膈噎塞等症狀,對於久年肺氣有很好的療效。

藥方組成:紫蘇子(炒)、半夏(湯泡)、前胡(去蘆)、甘草(炙)、厚朴(去皮,薑製炒)、陳皮(去白)、川當歸(去蘆)、沉香。

將兩碗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下半碗,不限時間服用。若體虛怕冷者,可加入五分桂枝和一錢黃芪。

秘傳降氣湯,治男子婦人上熱下虛,飲食過度,致傷脾胃,酒色無節,耗損腎元,水火交攻,陰陽關隔,遂使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飲食無味。下弱則腰腳無力,大便秘澀,裡急後重,臍腹冷疼。若治以涼,則脾氣怯弱,腸鳴下利。治以溫,則上焦壅熱,口舌生瘡。及腳氣上攻,與久痢不瘥,宜先服此藥,卻以所主藥治之。氣壅耳聾,泛熱咽疼,亦效。

桑白皮(二兩,炒),枳殼(湯浸,去瓤,麩炒),柴胡(去毛蘆,洗),陳皮(炒黃色),甘草(炒,各一兩),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黃),骨碎補(燎去毛,銼,炒),地骨皮(炒黃),桔梗(炒黃),草果(去皮膜,淨洗,炒黃),訶子(炮,取肉),半夏(生薑自然汁和成餅,再碎炒,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秘傳降氣湯用於治療男性和女性上半身燥熱、下半身虛弱的症狀,這些症狀常因飲食過度、損傷脾胃,或縱慾無度、耗損腎氣,導致水火失衡,陰陽不協所引起。上半身燥熱會表現為頭昏眼花、痰多嘔吐、胸悶氣短、咽喉乾燥、食物無味。下半身虛弱則表現為腰膝無力、便秘、里急後重、腹痛。如果單用寒涼藥物治療,會導致脾胃虛弱、腹瀉。單用溫熱藥物治療,則會加重上焦燥熱,出現口舌生瘡。對於腳氣上攻、久痢不愈的患者,也應先服用降氣湯,再針對病症進行治療。氣壅耳聾、泛熱咽痛等症狀,也能用此湯藥治療。

降氣湯的藥方包括桑白皮、枳殼、柴胡、陳皮、甘草、五加皮、骨碎補、地骨皮、桔梗、草果、訶子、半夏,各藥材需經過不同的炮製方法,如炒、浸、洗等。

上銼散,和勻,以碗盛,飯甑上蒸一伏時,傾出攤令冷收之,每服二錢,紫蘇三葉,生薑三片,水一盞,同煎七分,食後通口服。痰咳加半夏曲,心肺虛每料加人參、茯苓各一兩,上膈熱加北黃芩五錢,下部大段虛加少許炮附子煎,如使附子,多加生薑,婦人血虛加當歸一兩。

四磨湯(《劑生》),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妨悶不食。

人參,檳榔,沉香,天台烏藥

上四味,各濃磨水,取七分,煎三五沸,放溫空心服,或下養正丹尤佳。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碗盛裝,放在飯甑上蒸一個時辰,取出攤涼收好。每次服用二錢,搭配紫蘇三葉、生薑三片,水一盞,一起煎煮七分,飯後服用。痰咳加半夏曲,心肺虛弱的病人每劑加人參、茯苓各一兩,上焦熱症加北黃芩五錢,下焦虛寒加少量炮附子煎,若使用附子,則需多加生薑,婦女血虛加當歸一兩。

四磨湯,出自《劑生》,用於治療七情傷感引起的上氣喘息、胸悶不食等症狀。

將人參、檳榔、沉香、天台烏藥四味藥材各濃磨成水,取七分,煎煮三五沸,放溫後空腹服用,或搭配養正丹效果更佳。

養正丹(《和劑》),治上盛下虛,氣不升降,元陽虧損,氣短身羸,及中風涎潮,不省人事,傷寒陰盛,自汗唇青,婦人血海久冷。

水銀,黑錫(去滓淨秤,與水銀結砂子),硫黃(研),硃砂(研細,各一兩)

上用黑盞一隻,火上熔黑鉛成汁,次下水銀,以柳條攪,次下硃砂,攪令不見星子,放下少時,方入硫黃末,急攪成汁和勻,如有焰以醋灑之,候冷取出,研極細,煮糯米糊丸,綠豆大。每三十丸,鹽湯、棗湯任下。

白話文:

養正丹用於治療上熱下寒、氣機不暢、元氣不足、呼吸短促、身體虛弱、中風昏迷、寒邪入侵導致自汗唇青、婦女經期不順等症狀。配方包括水銀、黑錫、硫黃、硃砂,以黑盞熔化黑鉛,依序加入水銀、硃砂、硫黃,攪拌均匀,冷卻後研磨成細粉,用糯米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可用鹽湯或棗湯送服。

養氣丹(《和劑》),治諸虛百損,真陽不固,上實下虛,氣不升降,或喘或促,一切體弱氣虛之人,婦人血海冷備諸證。

禹餘糧(火煅醋淬七次,半斤,為末),代赭石(如上法,一斤),紫石英(火煅一次),赤石脂(火煅一次),磁石(火煅醋淬十次,各半斤)

以上五石,各以水再研,挹其清者,置之紙上,用竹篩盛,滴盡水,候乾,各用瓦瓶盛貯,以鹽水紙筋和泥固濟陰乾,以硬炭五十斤,分作五處,煅此五石末,以紙灰蓋之,火盡再煅,如此三次,埋地坑內兩日出火毒,再研細,入後藥:

白話文:

養氣丹,是治療各種虛弱、真陽不足、上實下虛、氣機不升不降,或喘或促等症狀,以及體弱氣虛、婦女血虛寒冷等各種病症的方劑。

方劑由禹餘糧、代赭石、紫石英、赤石脂和磁石等五味藥組成,其中禹餘糧、代赭石需火煅醋淬多次,紫石英、赤石脂需火煅一次,磁石需火煅醋淬十次。

將五味藥分別研磨,取其研磨出的清液,放在紙上,用竹篩盛裝,滴盡水份,晾乾,分別裝入瓦瓶中,用鹽水、紙筋和泥封口,陰乾。然後用硬炭煅燒五味藥末,以紙灰覆蓋,火滅後再次煅燒,如此反覆三次,埋在地坑中兩日,去除火毒,再研磨成細粉,加入其他藥物。

附子(炮、二兩),肉蓯蓉(酒浸一宿,焙,一兩半),蘹香(炒),破故紙(酒炒),木香(不見火),肉桂肉豆蔻(麵裹煨),巴戟肉(鹽湯浸),丁香,沉香,山藥,當歸(酒浸一宿,焙乾),白茯苓,鹿茸(酥炙),遠志(去心),陽起石(煅,別研),鍾乳粉,乳香,沒藥(並另研),硃砂(或煅或蒸,或黃耆、當歸煮熟),五靈脂(主補虛,虛者須保胃氣。此品要精製淨去砂土,若過用令人膨飽傷胃。

白話文:

將附子炮製,取二兩,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夜後烘乾,取一兩半,蘹香炒制,破故紙用酒炒制,木香不經火,肉桂和肉豆蔻用麵包裹煨制,巴戟肉用鹽水浸泡,丁香、沉香、山藥、當歸用酒浸泡一夜後烘乾,白茯苓、鹿茸酥炙,遠志去除心,陽起石煅燒後研磨,鍾乳粉、乳香、沒藥分別研磨,硃砂可以煅燒、蒸制,也可以用黃耆、當歸煮熟,五靈脂主補虛,虛者需保胃氣,此品要精製淨去砂土,若過量使用會導致腹脹傷胃。

以上各一兩淨作末)

上入前藥同研極勻,有糯米糊丸,每一兩作五十丸,陰乾,入布袋內擦光,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姜鹽湯任下,婦人艾、醋湯下。

復原通氣散(《和劑》),治氣不宣流,或成瘡癤,並閃挫腰脅,氣滯疼痛。

舶上茴香(炒),穿山甲(蛤粉炒,去粉用。各二兩),玄胡索(去皮),白牽牛(炒),陳皮(去白),甘草(炙,各一兩),南木香(不見火,一兩半)

白話文:

將以上各藥材各取一兩,研磨成粉末。

將粉末與前述藥材一同研磨至極為均勻。用糯米糊製成丸劑,每取一兩藥粉製成五十丸,陰乾後放入布袋中擦拭光滑。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服用,溫酒、薑鹽湯或婦人用艾葉、醋湯送服。

復原通氣散(出自《和劑》),主治氣機不暢,或導致瘡癤,以及閃挫腰脅,氣滯疼痛。

藥方:舶上茴香(炒)、穿山甲(用蛤粉炒過,去粉使用,各二兩)、玄胡索(去皮)、白牽牛(炒)、陳皮(去白)、甘草(炙,各一兩)、南木香(未經火炙,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熱酒調,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不飲酒者,煎南木香湯調。

木香流氣飲(《和劑》),治諸氣痞塞不通,胸膈膨脹,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口苦咽乾,大小便秘。

半夏(湯洗七次,焙,二兩),青皮(去白),厚朴(薑製,去粗皮),紫蘇(去梗),香附子(去毛,炒),甘草(炙。各一斤),陳皮(去白,二斤),肉桂(去粗皮,不見火),蓬莪朮(煨),丁香皮(不見火),大腹皮(制),檳榔,麥門冬(去心),木香(不見火),草果仁(各六兩),木通(去節,八兩),藿香葉,白芷,赤茯苓(去皮),白朮,乾木瓜,人參(去蘆),石菖蒲(各四兩)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熱酒調和,如果病在上半身,飯後服用,病在下半身,飯前服用。不喝酒的人,就用木香湯煎服。此方名為木香流氣飲,出自《和劑》,主治各種氣機阻滯不通,胸膈脹滿,面容虛浮,四肢腫脹,口苦咽乾,大小便不通等症狀。

藥方組成:半夏(洗七次,焙乾,二兩)、青皮(去白皮)、厚朴(薑製,去粗皮)、紫蘇(去梗)、香附子(去毛,炒)、甘草(炙,各一斤)、陳皮(去白皮,二斤)、肉桂(去粗皮,不經火)、蓬莪朮(煨)、丁香皮(不經火)、大腹皮(製)、檳榔、麥門冬(去心)、木香(不經火)、草果仁(各六兩)、木通(去節,八兩)、藿香葉、白芷、赤茯苓(去皮)、白朮、乾木瓜、人參(去蘆)、石菖蒲(各四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熱服。

蟠蔥散(《和劑》),治男婦脾胃虛冷,氣滯不行,攻刺心腹,痛連胸脅,膀胱小腸腎氣,及婦人血氣刺痛。

延胡索(三兩),肉桂(去粗皮),乾薑(炮。各二兩),蒼朮(米泔浸一宿,切,焙),甘草(炙。各半斤),縮砂(去皮),丁皮,檳榔(各四兩),三稜(煨),蓬朮(煨),茯苓(去皮),青皮(去白。各六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連根蔥白一莖,煎七分,空心熱服。

白話文:

服用上方的藥材,每次取四錢,用水一盞半煎煮,加入薑三片,棗二枚,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趁熱服用。

此方出自《和劑》,主要治療男女脾胃虛寒,氣滯不通,導致心腹疼痛,並連帶胸脅疼痛,膀胱、小腸、腎氣虛弱,以及婦女血氣刺痛等症狀。

將延胡索(三兩)、肉桂(去粗皮)、乾薑(炮製,各二兩)、蒼朮(米泔水浸泡一夜,切片,焙乾)、甘草(炙烤,各半斤)、縮砂(去皮)、丁皮、檳榔(各四兩)、三稜(煨)、蓬朮(煨)、茯苓(去皮)、青皮(去白,各六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加入蔥白一莖(連根),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空腹趁熱服用。

分心氣飲(真方《直指》),治憂思鬱怒諸氣,痞滿停滯,噎塞不通,大小便虛秘。

紫蘇莖葉(三兩),半夏(制),枳殼(制。各一兩半),青皮(去白),陳橘紅,大腹皮,桑白皮(炒),木通(去節),赤茯苓,南木香,檳榔,蓬莪朮(煨),麥門冬(去心),桔梗,辣桂,香附,藿香(各一兩),甘草(炙,一兩二錢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棗二枚,燈芯十莖,煎七分,不拘時服。一人瘴瘧經年,虛腫腹脹,食不知飽,以此藥吞溫白丸,初則小便數次,後則大便盡通,其病頓愈。

白話文:

分心氣飲(真方《直指》)

此方主治憂思鬱怒等情緒導致的氣機鬱結,以及胸腹痞滿、食滯不消、噎塞不通、大小便不通等症狀。

藥物組成:

  • 紫蘇莖葉:三兩
  • 半夏(制):一兩半
  • 枳殼(制):一兩半
  • 青皮(去白):一兩半
  • 陳橘紅:一兩半
  • 大腹皮:一兩半
  • 桑白皮(炒):一兩半
  • 木通(去節):一兩半
  • 赤茯苓:一兩半
  • 南木香:一兩半
  • 檳榔:一兩半
  • 蓬莪朮(煨):一兩半
  • 麥門冬(去心):一兩半
  • 桔梗:一兩半
  • 辣桂:一兩半
  • 香附:一兩半
  • 藿香:一兩半
  • 甘草(炙):一兩二錢半

用法用量: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服三錢,用一大碗水,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燈芯十莖,煎煮至七分,不限時間服用。

臨床應用:

曾經有一位病人,患有瘴瘧多年,身體虛腫腹脹,食慾不振,食不知飽。服用此方並搭配溫白丸,初期小便頻繁,之後大便通暢,病症迅速痊癒。

分氣紫蘇飲,治男子婦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脅疼,氣促喘急,心下脹滿,飲食不思,嘔逆不止。

紫蘇,五味子(去梗),桑白皮(炙),陳皮(去白),桔梗(去蘆),草果仁,大腹皮,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錢半)

水二盅,生薑三片,煎一盅,入鹽少許,食遠服。

沉香升降散(《御藥》),治一切氣不升降,脅肋刺痛,胸膈痞塞。

沉香,檳榔(各二錢半),人參,大腹皮(炒),訶子(各半兩,煨,去核),白朮,烏藥,香附子(炒),紫蘇葉,厚朴(去粗皮薑製),神麯(炒),麥糵(炒,各一兩),三稜(煨),蓬朮(煨),益智仁(各二兩),陳皮(去白),薑黃,甘草(炒。各四兩)

白話文:

紫蘇飲用於治療男性和女性因脾胃不和導致的胸膈噎塞、脅肋疼痛、氣促喘急、心下脹滿、食慾不振、嘔吐不止等症狀。

沉香升降散則用於治療氣機升降失調導致的脅肋刺痛、胸膈痞塞等症狀。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沸湯調服。一方,加紅花。

木香檳榔丸(《御藥》),疏導三焦,寬利胸膈,破痰逐飲,快氣消食。

木香,檳榔,枳殼(麥炒),杏仁(去皮尖,炒),青皮(去瓤,各一兩),半夏曲,皂角(去白,酥炙),郁李仁(去皮。各二兩)

上為細末,別以皂角四兩,用漿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許,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

青木香丸(《和劑》),治胸膈噎塞,氣滯不行,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常服寬中利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飯前用沸水調服。另一種配方則加入紅花。

木香檳榔丸出自《御藥》,可以疏通三焦,寬解胸膈,化痰止咳,消氣助消化。

配方包括:木香、檳榔、枳殼(麥炒)、杏仁(去皮尖,炒)、青皮(去瓤,各一兩)、半夏曲、皂角(去白,酥炙)、郁李仁(去皮,各二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另取皂角四兩,用漿水一碗,搓揉熬膏,再加入少許熟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青木香丸出自《和劑》,專治胸膈阻塞,氣滯不通,腸鳴水瀉,嘔吐痰逆,食慾不振。常服可以寬中利膈。

黑牽牛(二百四十兩,炒香,取末一百二十兩),補骨脂(炒香),蓽澄茄(各四十兩),木香(二十兩),檳榔(用酸粟米飯裹,濕紙包,火中煨令紙焦,去飯,四十兩)

上為細末,清水滴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茶湯、熟水任下。

沉香化氣丸,專攻赤白青黃等色痢疾,諸般腹痛,飲食傷積、酒積、痰積、血積,跌撲損傷,五積六聚,胸膈氣逆痞塞,胃中積熱,中滿腹脹,瘧痞茶癖,及中諸毒惡氣,傷寒大便不通,下後遺積未盡,感時疫氣瘴氣,並諸惡腫瘡瘍腫毒,及食諸般牛畜等物中毒,不問婦人男子小兒並皆治之。

白話文:

取黑牽牛二百四十兩,炒香後研成粉末,取一百二十兩,再加入炒香的補骨脂和蓽澄茄各四十兩,木香二十兩,以及用酸粟米飯包裹、濕紙包好後火煨至紙焦、去飯的檳榔四十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清水滴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可用茶湯或熟水送服。此方名為沉香化氣丸,專治赤白青黃等色痢疾、各種腹痛、飲食積食、酒積、痰積、血積、跌打損傷、五積六聚、胸膈氣逆痞塞、胃中積熱、腹脹、瘧疾、茶癖,以及各種毒氣、傷寒大便不通、下痢後遺積未盡、感時疫氣瘴氣,還有各種惡性腫瘤、瘡瘍腫毒,以及誤食牛畜等食物中毒等症狀,不論男女老幼皆可服用。

大黃(錦紋者),黃芩(條實者。各一兩),人參(官揀者,去蘆),白朮(去蘆,肥者,各三錢),沉香(上好角沉水者,四錢,另為末)

上將前四味銼碎,用雷竹瀝七浸七曝,候乾為極細末,和沉香末再研勻,用竹瀝入薑汁少許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曬乾,不見火。每服一錢,淡薑湯送下,小兒六分。

王氏博濟利膈丸,治三焦氣不順,胸膈壅塞,頭眩目昏,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牽牛(四兩,半生半熟),皂角(不蛀者,塗酥炙,二兩)

白話文:

用錦紋大黃、條實黃芩各一兩,去蘆的人參、去蘆肥白朮各三錢,以及上好角沉水沉香四錢,將前四味藥材切碎,用竹瀝浸泡七次,曬乾後研磨成極細粉末,再與沉香末一起研磨均勻,用竹瀝和少許薑汁製成丸藥,如綠豆大小,以硃砂包裹,曬乾,不可用火烘烤。每次服用一錢,用淡薑湯送服,小兒服用六分。此方名為王氏博濟利膈丸,主治三焦氣機不順,胸膈壅塞,頭昏眼花,鼻涕唾液痰涎過多,精神不振等症。另外,還需準備半生半熟的牽牛四兩,以及無蟲蛀的皂角二兩,塗抹豬油後炙烤。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荊芥湯臨臥送下。

一塊氣丸

官桂,玄胡索,蓬朮(炮),薑黃,砂仁,枳實,枳殼,黑牽牛(取頭末),檳榔,大黃(醋煮),雷丸,使君子(取肉),白豆蔻,丁香(各半兩),芫花(酒浸,炒),香附子(醋浸),京三稜(炮),陳皮(去白),胡椒(各一兩),糖球,青皮(各一兩半),川烏(二錢半,酒浸,炒),錫灰,大麥芽(用江子炒熟,去江子。

白話文:

取生薑汁做成糊狀,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服二十丸,睡前用荊芥湯送服。

[一塊氣丸] 的配方是:官桂、玄胡索、蓬朮(炮製)、薑黃、砂仁、枳實、枳殼、黑牽牛(取頭部末端)、檳榔、大黃(醋煮)、雷丸、使君子(取肉)、白豆蔻、丁香(各半兩)、芫花(酒浸,炒)、香附子(醋浸)、京三稜(炮製)、陳皮(去白)、胡椒(各一兩)、糖球、青皮(各一兩半)、川烏(二錢半,酒浸,炒)、錫灰、大麥芽(用江子炒熟,去江子)。

各四兩),蘿蔔子(一兩,用江子炒熟,去江子),江子(一兩,去油),沉香,木香(各四錢),皂角(半斤,去皮,醋浸,炒)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丸,諸般病證各隨後項湯使下。孕婦不可服,忌一切熱物。婦人一切血氣當歸酒下,血崩燕子泥湯下。小兒脫肛艾湯下,小兒奶脾橘皮湯下,小兒驚風,一歲一丸,薄荷湯下,白痢乾薑湯下,小兒脾積,使君子、豬膽、蘆薈湯下,赤痢甘草湯下。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用酒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搭配不同的湯劑服用,以針對不同的病症。孕婦不可服用,忌食一切熱性食物。婦女一切血氣病症,用當歸酒送服。血崩用燕子泥湯送服。小兒脫肛用艾湯送服,小兒奶脾用橘皮湯送服,小兒驚風用薄荷湯送服,白痢用乾薑湯送服,小兒脾積用使君子、豬膽、蘆薈湯送服,赤痢用甘草湯送服。

一切吐逆生薑湯下,心膈膨脹新汲水下,下元冷好酒下,風熱閉塞,大小便不通,井花水、豆粉調下。婦人經脈不通,紅花、當歸酒下,赤白帶下,蔓荊子湯下,血昏當歸酒下。胎前產後,吳茱萸一兩重,酒一升,煎至二沸下,血塊氣血等,生薑、橘皮煎湯,入醋少許下,常服者淡薑湯下,小女紅脈不通,紅花、當歸酒下。男子小腸氣茴香湯下,咳嗽烏梅湯下,腰疼牽牛湯下,傷寒蔥白湯下。

白話文:

各種嘔吐都喝生薑湯;心膈脹滿,新汲的水能緩解;下元寒冷,喝熱酒;風熱閉塞,大小便不通,用井花水和豆粉調製服用;婦女經脈不通,紅花、當歸泡酒喝;赤白帶下,喝蔓荊子湯;血虛昏眩,喝當歸酒;胎前產後,用吳茱萸一兩,酒一升,煎煮兩沸後服用;血塊、氣血不足,用生薑、橘皮煎湯,加少許醋服用;常服用藥者,喝淡薑湯;小女孩經脈不通,紅花、當歸泡酒喝;男子小腸氣,喝茴香湯;咳嗽,喝烏梅湯;腰疼,喝牽牛湯;傷寒,喝蔥白湯。

神保丸,治諸氣刺痛,流入背膂及脅下,諸藥不能治者。(見傷食。)

清咽屑(自制),治喉中如有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俗名梅核氣,仲景所謂咽中如有炙臠者是也。四七湯是其主方,但湯藥入咽即過病所,今推廣為屑,取其緩下。

半夏(制,一兩),橘紅,川大黃(酒製。各五錢),茯苓,紫蘇葉,風化硝,真殭蠶(炒),桔梗(各二錢半),連翹,訶子肉,杏仁,甘草(各一錢二分)

上為末,薑汁、韭汁和捏成餅,曬乾,築碎如小米粒大。每用少許置舌上,乾嚥之,食後臨臥為佳。

白話文:

神保丸可以治療各種氣血刺痛,疼痛感蔓延至背部和肋骨下方,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療的病症。

清咽屑是自行製作的藥方,用來治療喉嚨有異物感,咳也咳不出來,吞也吞不下去的症狀,俗稱梅核氣,也就是仲景所說的「咽中如有炙臠」的症狀。四七湯是治療此症的主方,但湯藥一入口就流過患處,因此將藥方改成藥屑,讓藥效可以緩慢下降。

將半夏(用酒制,一兩)、橘紅、川大黃(用酒制,各五錢)、茯苓、紫蘇葉、風化硝、真殭蠶(炒)、桔梗(各二錢半)、連翹、訶子肉、杏仁、甘草(各一錢二分)研磨成粉末,用薑汁和韭菜汁混合捏成餅狀,曬乾後搗碎成小米粒大小。每次服用少量,放在舌頭上,慢慢吞下,飯後或睡前服用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