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走嘉言

《方劑辭典》~ 二畫 (2)

回本書目錄

二畫 (2)

1. 二畫

人參煮散,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心腹脹痛。不思飲食。宿寒留飲。停積不消。或因飲冷過度。內傷脾氣。嘔吐痰逆。寒熱往來。或時汗出。又治腸胃冷濕。泄瀉注下。水穀不分。腹中雷鳴。脅肋虛脹。兼療傷寒陰盛。四肢逆冷。(局方)

茯苓(去皮銼),蒼朮(去皮各半斤),人參(四兩),甘草(炙十兩),三稜(煨搗碎),青皮(去白各十二兩),乾薑(炮),丁皮(各六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三枚。同煎。至七分。食前空心溫服。

人參飲子,治陽毒傷寒。四肢壯熱。心膈煩躁。嘔吐不止。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麥門冬(各二兩),半夏(半兩)

上為散。每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三十片。生薑半分。煎六分。溫服。(十便方○聖惠方無方名即小柴胡湯加竹葉麥門冬也)

人參敗毒散,治傷寒時氣。咽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噦寒熱。並皆治之。(局方)

人參(去蘆洗焙),茯苓(去皮),甘草(炙),前胡(去苗洗焙),芎藭,羌活(去蘆),桔梗,獨活(去苗),柴胡(去苗洗焙),枳殼(水浸去穰銼。麩炒黃色。各等分。),

上十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活人三因。並同。聖濟總錄。名羌活湯。準繩。加蒼朮。陳倉米。名羌活散。治時行下痢赤白。本事方。去桔梗。加白朮。青皮。名清氣散。調榮衛。順三焦。治風壅。消痰涎。退煩熱。增損亦有理。用之良驗。

人參當歸湯,治產後煩悶不安。(千金方)

人參,當歸,麥門冬,乾地黃,桂心(各一兩),大棗(七枚),粳米(一升),芍藥(四兩),淡竹葉(三升)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及米取八升。去滓內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煩悶不安者。當取豉一升。以水三斗。煮取一升。盡服之甚良。

人參養榮湯,按前證實為庸醫耽擱。及今投劑。補瀉不及。然大虛不補。虛何由以回。大實不瀉。邪何由以去。勉用參地以回虛。承氣以逐實。此補瀉兼施之法也。或遇此證。純用承氣。下證稍減。神思稍蘇。續得服。身體振戰。怔忡驚悸。心內如人將捕之狀。四肢反厥。眩暈鬱冒。

項背強直。並前循衣摸床。撮空等證。此皆大虛之候。將危之證也。急用此湯。虛候少退。速可屏去。蓋傷寒溫疫。俱系客邪。為火熱燥證。人參固為益元氣之神品。偏於益陽。有助火固邪之弊。當此又非良品也。不得已而用之方。(溫疫論)

人參(八分),麥門冬(七分),遼五味(一錢),地黃(五分),歸身(八分),白芍藥(一錢五分),知母(七分),陳皮(六分),甘草(五分)

白話文:

人參煮散

這個藥方治療脾胃不和,導致中脘(胃部)氣滯,心腹脹痛,沒有食慾,有舊的寒氣和停滯的飲食,難以消化,或者因為喝太多冷飲,傷到脾氣,引起嘔吐、痰多、噁心,時而發冷時而發熱,有時還會出汗。也治療腸胃虛寒濕冷,導致腹瀉、大便像水一樣,水和食物無法好好分離,肚子裡有雷鳴聲,胸脅兩側虛脹。同時也能治療因為傷寒導致體內陰氣過盛,四肢冰冷。

**藥材組成:**茯苓(去皮切塊),蒼朮(去皮,各半斤),人參(四兩),炙甘草(十兩),三稜(煨過搗碎),青皮(去白,各十二兩),乾薑(炮製),丁香皮(各六兩)。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小碗水,加入生薑五片、紅棗三枚一起煎煮,煮到剩七分滿,在飯前空腹時溫服。

人參飲子

這個藥方治療因為熱毒引起的傷寒,導致四肢發熱、身體煩躁、嘔吐不止。

**藥材組成:**柴胡、黃芩、人參、甘草、麥門冬(各二兩),半夏(半兩)。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小碗水,加入竹葉三十片、生薑少許一起煎煮,煮到剩六分滿,溫服。(這個方子和聖惠方中沒有方名的「小柴胡湯加竹葉麥門冬」類似)

人參敗毒散

這個藥方治療傷寒、時氣病,症狀有咽喉痛、脖子僵硬、高燒發冷、身體煩疼,以及寒氣壅塞引起的咳嗽、鼻塞、聲音沙啞、痰多頭痛、噁心嘔吐、時冷時熱等。

**藥材組成:**人參(去除蘆頭,洗淨烘乾)、茯苓(去皮)、炙甘草、前胡(去除根苗,洗淨烘乾)、川芎、羌活(去除蘆頭)、桔梗、獨活(去除根苗)、柴胡(去除根苗,洗淨烘乾)、枳殼(用水浸泡後去除內瓤,切塊,用麩皮炒至黃色,各等分)。

**服用方法:**將以上十味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小碗水,加入少許生薑和薄荷一起煎煮,煮到剩七分滿,去除藥渣後溫服。服用時間不限,如果寒氣較重則熱服,熱象較重則溫服。此方出自《活人三因》,與其描述相同。《聖濟總錄》中稱此方為「羌活湯」。《準繩》中加了蒼朮、陳倉米,稱為「羌活散」,治療時疫引起的痢疾,有紅有白。《本事方》中去除桔梗,加入白朮、青皮,稱為「清氣散」,用來調和氣血、疏通三焦、治療風邪、化解痰涎、退熱解煩,根據病情加減藥材,效果很好。

人參當歸湯

這個藥方治療產後煩躁不安。

**藥材組成:**人參、當歸、麥門冬、乾地黃、桂心(各一兩),大棗(七枚),粳米(一升),芍藥(四兩),淡竹葉(三升)。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和粳米,取八升後去除藥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三升,去除藥渣後分三次服用。如果煩躁不安的症狀嚴重,可以另取豆豉一升,用水三斗煮至剩一升,一次服完,效果更好。

人參養榮湯

這個藥方指出,如果病人因為庸醫耽誤病情,導致虛實夾雜,補瀉都難以奏效。大虛不能不補,否則虛弱如何恢復?大實不能不瀉,否則邪氣如何去除?所以要用人參、地黃來補虛,用承氣湯來攻實,這是補瀉兼施的方法。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只用承氣湯攻下,症狀稍微減輕,精神稍有好轉,繼續服藥後,身體卻出現顫抖、心悸、驚恐、心裡像有人要抓自己一樣、四肢厥冷、頭暈目眩、昏迷,脖子和背部僵硬,以及胡亂摸索、抓空氣等症狀,這些都是大虛將亡的徵兆。此時應急用此湯,等虛弱症狀稍退後,就應立刻停用。因為傷寒、溫疫等都是外來的邪氣,屬於火熱燥證,人參雖然是補元氣的神藥,但偏於補陽,有助火固邪的弊端,此時並非良藥,不得已才用這個方子。

**藥材組成:**人參(八分),麥門冬(七分),遼五味子(一錢),地黃(五分),當歸身(八分),白芍藥(一錢五分),知母(七分),陳皮(六分),甘草(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