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辭典》~ 三畫 (1)
三畫 (1)
1. 三畫
三和散,治五藏不調。三焦不和。心腹痞悶。脅肋䐜脹。風氣壅滯。肢節煩疼。頭面虛浮。手足微腫。腸胃燥澀。大便秘難。雖年高氣弱。並可服之。又治脹痛脅痛。有妨飲食。及腳氣上攻。胸腹滿悶。大便不通方。(同上)
檳榔(麩裹煨熟去面),甘草(炙),木香,陳皮(去白),芎藭(一本作三兩),白朮(各三兩),大腹皮(炙焦黃),羌活(去蘆頭),紫蘇(莖葉並用去粗梗),宣州木瓜(薄切焙乾),沉香(各一兩)
白話文:
三和散主治五臟不調、三焦不和,症狀包括心腹痞悶、脅肋脹痛、風氣壅滯、肢節煩疼、頭面虛浮、手足微腫、腸胃燥澀、大便秘難等。即使年老體弱也能服用。另外,也能治療脹痛、脅痛導致食慾不振,以及腳氣上攻、胸腹滿悶、大便秘結等。藥方為:檳榔(麩裹煨熟去面)、甘草(炙)、木香、陳皮(去白)、芎藭(一本作三兩)、白朮(各三兩)、大腹皮(炙焦黃)、羌活(去蘆頭)、紫蘇(莖葉並用去粗梗)、宣州木瓜(薄切焙乾)、沉香(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三生飲,卒中。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無問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兼治痰厥。氣厥。及氣虛眩暈。大有神效。(同上)
天南星(生用一兩),烏頭(生去皮),附子(生去皮各半兩),木香(一分)
上㕮咀。每服半兩。水二大盞。姜十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此方適用於中風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咽喉發出聲音、痰氣上涌等症狀,無論是外感風寒還是內傷喜怒,或是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皆可服用。此方亦可治療痰厥、氣厥,以及氣虛眩暈,效果顯著。
將天南星(生用一兩)、烏頭(生去皮)、附子(生去皮各半兩)、木香(一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兩,用兩杯水加十五片薑煎煮至八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三味飲子,療濕霍亂。吐利無限。宜合高良薑等服之方。(外臺)
高良薑(二兩),豆蔻子(十二枚),桂心(二兩)
上藥。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細細啜之。亦有於此方。加乾薑。人參。二物。忌生蔥。
三消飲,溫疫舌上白胎者。邪在膜原也。舌根漸黃至中央。乃邪漸入胃。設有三陽現證。用不食。三陽加法。因有里證。復加大黃。名三消飲。三消者。消內。消外。消不內不外也。此治疫之全劑。以毒邪表裡分傳。膜原尚有餘結者宜之。(溫疫)
白話文:
「三味飲子」主治濕霍亂,症狀為嘔吐不止、腹瀉不止。可用高良薑等藥物一同服用。藥方如下:高良薑二兩,豆蔻子十二枚,桂心二兩。將以上藥物切碎,加水四升,煮至一升,去渣,溫服。也可在此方中加入乾薑、人參,但忌食生蔥。
「三消飲」主治溫疫,症狀為舌苔白,邪氣在膜原;舌根漸黃至舌尖,表示邪氣漸入胃。若有陽證,則不食,並使用三陽加法;若有里證,則加用大黃,名為三消飲。三消指消內、消外、消不內不外,此方為治療溫疫的全方,適用於毒邪表裡傳播,膜原尚有餘結者。
檳榔,草果,厚朴,白芍,甘草,知母,黃芩,大黃,葛根,羌活,柴胡
薑棗。水煎服。
三物備急丸,主心腹諸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禁。傳屍卒死者。以緩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瘥。如未瘥。更與三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瘥。若口禁。亦須折齒灌之。(金匱)
白話文:
檳榔、草果、厚朴、白芍、甘草、知母、黃芩、大黃、葛根、羌活、柴胡,加上薑棗,用水煎服。三物備急丸主要用於治療心腹突然發作的各種急症,比如中惡、客忤、心腹脹滿、突然劇烈疼痛如錐刺般、呼吸急促、口不能言、快要昏迷甚至死亡等情況。服用時可以用溫水或酒送服,每次服用一至三丸,如無法吞服,可將藥丸研碎後用溫水或酒灌服。服藥後不久就會好轉,如果沒有好轉,可以再服用三丸。服藥後腹中會發出響聲,然後就會嘔吐、腹瀉,症狀便會消失。如果患者口不能言,也要用牙齒咬開藥丸,再用溫水或酒灌服。
大黃(一兩),乾薑(一兩),巴豆(一兩去心皮熬外研如脂)
上藥各須精新。先搗大黃乾薑為末。研巴豆內中合治一千許。用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貯之。莫令泄氣。按此方通治乾霍亂。此即醫林所謂絞腸痧也。
三物黃芩湯,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主之。(同上)
黃芩(一兩),苦參(二兩),乾地黃(四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白話文:
大黃、乾薑各一兩,巴豆去心皮熬至像油脂一樣,這三味藥都要精挑細選。先將大黃和乾薑搗成粉末,再將巴豆研成粉末,混合在一起,共研磨一千次左右,製成散劑。用蜂蜜調和成丸劑也很好。用密閉的容器存放,避免藥氣散失。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乾霍亂,也就是醫學界所說的絞腸痧。
三物黃芩湯可以用於婦人在生產後,因為草蓆而感染風寒,導致四肢發熱煩躁、頭痛的症狀,如果頭痛可以配合小柴胡湯,如果只是煩躁則單用三物黃芩湯。
黃芩一兩,苦參二兩,乾地黃四兩,這三味藥用水八升煮至兩升,溫熱服用一升,可以有效地驅除體內的蟲子。
川芎散,治頭風。偏正頭痛。昏眩妙方。(準繩)
川芎,細辛,羌活,槐花,甘草(炙),石膏,香附子(各半兩),荊芥,薄荷,菊花,防風,茵陳(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日三服。忌動風物。
川芎茶調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沉。偏正頭痛。鼻塞聲重。傷風壯熱。肢體痠疼。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風。太陽冗痛。但是外感。風氣並效。(回春)
白話文:
川芎散可以治療頭風,包括偏頭痛和頭昏眼花。它由川芎、細辛、羌活、槐花、甘草(炙)、石膏、香附子(各半兩)、荊芥、薄荷、菊花、防風、茵陳(各一兩)組成。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茶水送服,每天三次。忌食風寒之物。
川芎茶調散可以治療各種風邪上犯引起的症狀,包括頭昏眼花、偏頭痛、鼻塞、聲音嘶啞、傷風發熱、肢體酸痛、肌肉抽搐、胸悶痰多、婦女血風、太陽穴疼痛等外感風寒之症。
川芎,荊芥穗(各二兩),薄荷,香附子(各四兩),羌活,白芷,甘草(炙各一兩),防風(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薑蔥煎服。亦可。一方加菊花一兩。細辛五錢。殭蠶。蟬退各二錢半。名菊花茶調散。
千金內托散,治癰疽。瘡癤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敗膿自出。無用手擠。惡肉自去。不用刀針。服藥後。疼痛頓減。此藥活血。勻氣調胃。補氣。祛風邪。闢穢氣。乃王道之劑。宜多服之大效。(回春)
黃耆(蜜炙),當歸(酒洗),人參(各二錢),川芎,防風,桔梗,白芷(各一錢),厚朴,肉桂,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川芎、荊芥穗各兩錢,薄荷、香附子各四錢,羌活、白芷、甘草(炙過的)各一錢,防風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飯後用茶水調服,也可以用薑蔥煎服。另一種方劑可以加菊花一錢、細辛五錢、僵蠶、蟬蛻各二錢半,稱為菊花茶調散。
千金內托散主治癰疽,瘡癤尚未成熟的可以快速消散,已經成熟的可以快速潰爛,膿液自然排出,不需要用手擠壓。腐肉自然脫落,不需要用刀子或針。服藥後疼痛會迅速減輕。此藥具有活血、調和氣血、調胃、補氣、祛除風邪、驅散穢氣的功效,是治病的良方,可以多服用以獲得最佳效果。
黃耆(用蜜炙)、當歸(用酒洗)、人參各二錢,川芎、防風、桔梗、白芷各一錢,厚朴、肉桂、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碗。煎八分。臨服入酒一小杯。食遠服。正宗。無厚朴。有天花粉。白芍。金銀花。乳香。沒藥。
千金風引湯,療兩腳疼痹腫。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方。(外臺)
麻黃(二兩去節),吳茱萸(一兩),獨活(一兩),石膏(二兩),杏仁(六十枚),白朮(三兩),茯苓(二兩),桂心(一兩),人參,細辛,乾薑(碎),防風,防己,芎藭,甘草(炙),附子(各一兩炮),秦艽(一兩)
白話文:
取藥材,用水煎煮,煎至八分滿,服用前加入一小杯酒,飯後服用。此為正宗藥方,不含厚朴,含有天花粉、白芍、金銀花、乳香、沒藥。
千金風引湯,可以治療雙腳疼痛、麻木腫脹,或感覺麻木,肢體拘緊,難以行走。
藥方:麻黃(去節,二兩),吳茱萸(一兩),獨活(一兩),石膏(二兩),杏仁(六十枚),白朮(三兩),茯苓(二兩),桂心(一兩),人參、細辛、乾薑(碎)、防風、防己、芎藭、甘草(炙)、附子(各一兩炮製)、秦艽(一兩)。
上十七味。切。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佳。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桃李。雀肉。醋等物。
千金小風引湯,主中風。腰腳疼痛。弱者方。(同上)
獨活,防風,當歸(各二兩),茯苓(三兩),大豆(一升),人參(三兩),乾薑(三兩胡洽作桂心),附子(一枚炮),石斛(二兩胡洽作黃耆),甘草(二兩炙)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服後如人行十里久。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醋等。(一方無干姜石斛有桂心黃耆)
白話文:
上列十七味藥材切碎,用水一斗六升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出汗效果佳。忌食海藻、菘菜、生蔥、生菜、桃李、雀肉、醋等。
千金小風引湯,主治中風、腰腳疼痛,適合體虛者服用。
獨活、防風、當歸各二兩,茯苓三兩,大豆一升,人參三兩,乾薑三兩(也可使用桂心代替),附子一枚炮製,石斛二兩(也可使用黃耆代替),甘草二兩炙製。
將上述十味藥材切碎,用水九升、酒三升煮至三升,去渣後分四次服用。服用後,如同步行十里一般。忌食海藻、菘菜、豬肉、冷水、醋等。(另一方沒有乾薑和石斛,但有桂心和黃耆。)
千金大鱉甲湯,療腳弱風毒。攣痹氣上。及傷寒惡風。溫毒及山水瘴氣。熱毒。四肢痹弱方。(同上)
鱉甲(二兩炙),防風,麻黃(去節),白朮(各一兩),吳茱萸(五合),知母,升麻(各一兩),大棗(二十枚擘),貝齒(七枚燒),茯苓,橘皮,芎藭,杏仁(各一兩),犀角(半兩屑),生薑(三兩),人參(一兩),赤小豆(三合),青木香(半兩),麝香(三分研),羚羊角(一分屑),麥門冬(一兩去心),大黃(一兩半),薤白(十四枚),烏頭(十枚炮),石膏(一兩碎),雄黃(二分碎),半夏(一兩洗),當歸,萎蕤,芍藥,甘草(各一兩炙)
白話文:
「千金[大鱉甲湯]」可以治療腳部虛弱、風毒入侵導致的攣痹,以及因傷寒、惡風、溫毒、瘴氣、熱毒等引起的四肢麻痹無力。
上三十一味。切。水二斗。煮取四升。去滓分六服。相去十里。久得下止。一方用大黃二分。畏下可用一分也。一方用羚羊角二分。毒盛可用三分也。忌海藻。菘菜。莧菜。桃李。雀肉。酢物。羊肉。餳等。(一方有小茱萸。翼方。無知母。升麻。橘皮。芎藭。當歸。萎蕤。)
千金小鱉甲湯,療身體虛脹。如微腫。胸口痞滿。有氣壯熱。少腹厚重。兩腳弱方。(同上)
鱉甲(炙),升麻,黃芩,麻黃(去節),羚羊角(屑各三兩),前胡(四兩),桂心(三兩),烏梅(二七枚擘),杏仁(三兩),薤白(二十一莖)
白話文:
上藥三十一味,切碎,加入兩斗水,煮到四升,去渣分成六份,每份相隔十里,服下後久久方可止瀉。另有一方用大黃二分,畏懼下瀉者可用一分。還有一方用羚羊角二分,毒性嚴重者可用三分。忌食海藻、菘菜、莧菜、桃李、雀肉、酸物、羊肉、蜜等。
《千金方》小鱉甲湯,治療身體虛弱而脹滿,如輕微腫脹,胸悶,有氣喘發熱,少腹沉重,雙腳無力等症狀。
藥方:鱉甲(炙)、升麻、黃芩、麻黃(去節)、羚羊角(屑各三兩)、前胡(四兩)、桂心(三兩)、烏梅(二七枚擘)、杏仁(三兩)、薤白(二十一莖)。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三服。此常用。若體強壯。須利者。加大黃二兩。忌莧菜。生蔥。
千金甘草湯,療腳弱。全身洪腫胃反。食谷吐逆。胸中氣結不安。而寒熱。下利不止。小便難。服此湯即益。亦服女曲散利小便。腫消服大散摩膏有驗。(同上)
甘草(炙),人參(各一兩),半夏(一升洗),桂心(三合),小麥(八合完用),大棗(二十枚擘),生薑(八兩),吳茱萸(二升),蜀椒(各三兩出汁)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三升。煮麥取一斗。去麥內諸藥。煮取四升。一服六合。作六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
白話文:
將十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直到剩下二升七合,去除藥渣,分成三份服用。這是常用方劑。如果體質強壯,需要通便,可以加入二兩大黃。忌食莧菜和生蔥。
千金方甘草湯,治療腳弱、全身浮腫、胃部反胃、吃東西就吐、胸中氣結不安、寒熱交替、腹瀉不止、小便困難等症狀。服用此湯後能增強體力。也可服用女曲散利小便,腫消後服用大散摩膏,效果顯著。
甘草(炙)、人參(各一兩)、半夏(一升,洗淨)、桂心(三合)、小麥(八合,完整使用)、大棗(二十枚,掰開)、生薑(八兩)、吳茱萸(二升)、蜀椒(各三兩,取汁)。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三升水,煮小麥,直到剩下約一斗,取出小麥,留下藥材繼續煮,直到剩下四升,每次服用六合,共服六次。忌食海藻、菘菜、羊肉、餳和生蔥。
千金麻黃,療惡風毒氣。腳弱無力。頑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氣衝心。有人病者。但病相當。即服此湯。(同上)
麻黃(一兩去節),防風,大棗(二十枚擘),當歸(二兩),茯苓(三兩),升麻,芎藭,白朮,芍藥,麥門冬(去心),黃芩,桂心(各二兩),杏仁(三十枚去皮心),甘草(二兩炙)
上十四味。切。以水九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覆令小汗。粉之莫令見風。忌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酢物。
千金三黃湯,治中風。手足拘急。百節疼痛。煩熱心亂。惡寒。經日不欲飲食。(金匱方)
白話文:
千金[麻黃]方
功效: 治疗恶性风毒之气,症见脚弱无力,肢体麻痹不仁,失音不能言语,毒气上冲心脏。
适用人群: 患有上述症状的患者,症状程度适宜。
药方:
- 麻黄(去节,一两)
- 防风
- 大枣(擘开,二十枚)
- 当归(二两)
- 茯苓(三两)
- 升麻
- 芎藭
- 白术
- 芍药
- 麦门冬(去心)
- 黄芩
- 桂心(各二两)
- 杏仁(去皮心,三十枚)
- 甘草(炙,二两)
用法:
- 以上十四味药材切碎。
- 以水九升,清酒二升,混合煎煮至二升半。
- 分四服,每日三次,夜间一次。
- 服药后要盖好被子,微微出汗。
- 服药期间不可见风。
忌口: 海藻,菘菜,生葱,桃李,雀肉,酸性食物。
千金[三黃湯]方
功效: 治中风,症见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出处: 金匮要略
注:
- 以上方剂仅供参考,请勿自行服用。
- 如需治疗,请咨询专业中医师。
- 古代计量单位与现代有所不同,实际用量需根据医师指示进行。
細辛(二分),麻黃(五分),獨活(四分),黃耆(二分),黃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熱加大黃二分。腹痛加枳實一枚。氣逆加人參三分。悸加牡蠣三分。渴加栝蔞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千金當歸湯,留飲宿食不消。腹中積聚轉下方。(外臺方)
當歸,人參,桂心,甘草(炙),芒硝,芍藥(各二兩),大黃(四兩),生薑,黃芩,澤瀉(各三兩)
白話文:
細辛兩分,麻黃五分,獨活四分,黃耆兩分,黃芩三分,用水六升煮成兩升,分三次服用,第一次服用微微出汗,第二次服用出大汗。如果心熱,加黃連兩分;腹痛,加枳實一枚;氣逆,加人參三分;心悸,加牡蠣三分;口渴,加栝蔞根三分;如果先有寒症,加附子一枚。
千金當歸湯用於治療留飲宿食不消化,腹中積聚,導致腹痛下墜的症狀。方劑包括當歸、人參、桂心、炙甘草各二兩,芒硝、芍藥各二兩,大黃四兩,生薑、黃芩、澤瀉各三兩。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空心食後服。忌生蔥。海藻。菘菜。
千金更衣,療兩腳痹弱。或轉筋。皮肉不仁。脹起如腫。按之不陷。心中惡不飲食。或患冷方。(同上)
甘草(三兩炙),秦艽,葛根(各一兩),附子(二枚炮),黃芩(一兩),麻黃(去節),防己(各一兩),杏仁(五十枚),防風(一兩半),生麻(一兩),茯苓(三兩),細辛(一兩),竹瀝(五升),桂心,乾薑(各一兩)
上十五味。切。以水七升。合竹瀝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忌海藻。菘菜。豬肉。醋物。生菜。生蔥。(翼方無茯苓。杏仁。有白朮。)
白話文:
取十味藥材切碎,用一斗水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空腹或飯後服用。忌食生蔥、海藻、菘菜。
《千金方》記載此方可用於治療兩腳麻痺無力、抽筋、皮膚麻木、腫脹不凹陷、厭食、畏寒等症狀。
方劑包含甘草三兩(炙)、秦艽、葛根各一兩、附子二枚(炮)、黃芩一兩、麻黃(去節)、防己各一兩、杏仁五十枚、防風一兩半、生麻一兩、茯苓三兩、細辛一兩、竹瀝五升、桂心、乾薑各一兩。
取十五味藥材切碎,用七升水與竹瀝一起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以促進出汗。忌食海藻、菘菜、豬肉、醋物、生菜、生蔥。《翼方》中不含茯苓和杏仁,但含有白朮。
千金第二大竹瀝湯,療卒中風。口噤不能語言。四肢緩縱。偏痹摩急痛。風經五藏恍惚。恚怒無常。手足不隨方。(同上)
竹瀝(一斗四升),獨活,芍藥,桂心(各二兩),麻黃(一兩去節),防風,白朮,葛根(各二兩),生薑(三兩),茵芋,細辛(各二兩),茯苓(三兩),防己(一兩),烏頭(一枚炮),人參,石膏(各一兩),黃芩,芎藭,甘草(各二兩炙)
上十九味。切。以竹瀝。煮取四升。分六服。先未汗者。取汗。一狀相當。即服。忌同。(翼方無白朮。)
白話文:
《千金方》記載的第二大竹瀝湯,可治療中風,症狀包括口不能言、四肢無力、偏身麻木疼痛、神志恍惚、易怒、肢體不協調等。此方由竹瀝、獨活、芍藥、桂心、麻黃、防風、白朮、葛根、生薑、茵芋、細辛、茯苓、防己、烏頭、人參、石膏、黃芩、芎藭、甘草等十九味藥組成,先將藥材切碎,用竹瀝煮取四升,分六服,先用於未出汗者,使之出汗,待症狀好轉即可服用,忌與其他藥物同服。
千金第三竹瀝湯,療風毒入人五內。短氣。心下煩熱。手足煩疼。四肢不舉。皮肉不仁。口噤不能語方。(同上)
當歸(二兩),防風(三兩),生薑(八兩),白朮(三兩),人參,黃芩,芎藭,細辛,桂心(各二兩),茯苓(三兩),甘草(二兩炙),附子(二枚炮),秦艽(三兩),葛根(五兩),升麻,麻黃(二兩去節),蜀椒(一兩汗)
上十七味。切。以甘竹汁一斗九升。煮取四升。分五服。忌同。(翼方。有芍藥。茯神。防己。通草。無茯苓。黃芩。芎藭。升麻。蜀椒。麻黃。生薑。)
白話文:
千金第三竹瀝湯,用於治療風毒侵入人體五臟的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心中煩熱、四肢疼痛、無法抬舉、皮膚麻木、口緊閉無法說話。
材料如下: 當歸(二兩)、防風(三兩)、生薑(八兩)、白朮(三兩)、人參、黃芩、芎藭、細辛、桂心(各二兩)、茯苓(三兩)、甘草(二兩炙)、附子(二枚炮)、秦艽(三兩)、葛根(五兩)、升麻、麻黃(二兩去節)、蜀椒(一兩汗)
以上十七種材料,需要先切好。接著,以甘竹汁一斗九升來煮製,直到剩餘四升為止。此湯分成五份服用。飲食上應避免與湯品同時食用的食物。(翼方中另有芍藥、茯神、防己、通草,未包含茯苓、黃芩、芎藭、升麻、蜀椒、麻黃、生薑)
千金獨活湯,服千金麻黃湯後服此湯。(同上)
獨活(四兩),乾地黃(三兩),芍藥,葛根(各二兩),桂心,生薑(五兩),麻黃(二兩去節),甘草(二兩炙)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犯之一世不愈。忌同腳弱。特忌食瓠子。蕺菜。
千金獨活湯,治腳痹方。(同上)
獨活(四兩),當歸,防風,茯苓,芍藥,黃耆,葛根,人參,甘草(各二兩),大豆(二升),附子(一枚),乾薑(二兩)
白話文:
千金獨活湯,是在服用千金麻黃湯後使用的方劑。
這個方子包含獨活四兩,乾地黃三兩,芍藥、葛根各二兩,桂心、生薑五兩,麻黃(去節)二兩,甘草(炙)二兩。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用八升水和二升清酒一起煮,煮到剩下二升五合時,去渣分四次服用,每天三次,晚上一次。如果犯了這個病,一生都可能無法痊癒。禁忌:同腳弱者不宜服用,特別忌食瓠子和蕺菜。
千金獨活湯是治療腳痹的方劑。
另外,這個方子也包含獨活四兩,當歸、防風、茯苓、芍藥、黃耆、葛根、人參、甘草各二兩,大豆二升,附子一枚,乾薑二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清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七氣湯,治寒氣。熱氣。憂氣。勞氣。愁氣。或飲食膈氣。或勞氣。內傷五藏不調。氣衰少力方。(同上)
乾薑,黃芩,厚朴(深師作桂心),半夏,甘草,乾地黃,芍藥,栝蔞根(各二兩深師作橘皮)蜀椒(深師作桔梗),枳實(五枚),人參(一兩),吳茱萸(五合)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千金翼破癖方。(外臺)
白朮(三兩),枳實(三兩炙),柴胡(三兩)
白話文:
將上列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一斗和清酒二升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
此方出自《千金方》,名為「七氣湯」,可治療寒氣、熱氣、憂氣、勞氣、愁氣,或飲食積滯引起的胸悶,或勞損導致的五臟失調,氣虛乏力等症狀。
藥材包括:乾薑、黃芩、厚朴(深師版本用桂心代替)、半夏、甘草、生地黃、芍藥、栝蔞根(深師版本用橘皮代替)、蜀椒(深師版本用桔梗代替)、枳實(五枚)、人參(一兩)、吳茱萸(五合)。
將上列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一斗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每天三次。
此方出自《千金翼》,名為「破癖方」,可治療某些疾病。
藥材包括:白朮(三兩)、枳實(三兩,炙製)、柴胡(三兩)。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服三十劑。永瘥。忌桃李雀肉。
千金人參湯,療毒冷霍亂。吐痢煩嘔。轉筋虛冷。汗出手足指浮腫。氣息垂死絕。語音聲不出。百方皆不效。脈不通者。服此湯取差乃止。隨吐者。續更服。勿住。(同上)
人參,附子(炮),厚朴(炙),茯苓,甘草(炙),橘皮,當歸,葛根(各二兩),乾薑(炮各三兩)
上十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大酢。
千金通氣湯,療胸滿短氣。噎塞方。(同上)
白話文:
將這三味藥材切碎,用五升水煮成二升,分三次溫熱服用,連服三十劑,即可痊癒。忌食桃、李、雀肉。
人參湯可用於治療毒冷霍亂,症狀包括吐瀉、煩躁嘔吐、抽筋、虛寒、汗出、手足指浮腫、氣息微弱瀕死、無法發聲、百方無效、脈搏微弱等。服用此湯後見效即可停止,若持續嘔吐則需繼續服用。
將人參、炮附子、炙厚朴、茯苓、炙甘草、橘皮、當歸、葛根(各二兩)、炮乾薑(三兩)十味藥材切碎,用七升水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溫熱服用。忌食海藻、菘菜、生蔥、大酢。
通氣湯可用於治療胸悶氣短、噎塞不通。
半夏(八兩洗),生薑(六兩),桂心(二兩),吳茱萸(四十枚)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羊肉。餳。生蔥。(一方無桂心。用橘皮。)
千金調經湯,治婦女經水不調。或曾經小產。或帶下二十六病。腹痛口乾。或發熱。小腹急痛。手足煩熱。大腑不調。時時泄血。經水不調。久不懷孕。(回春)
當歸,川芎,白芍(酒炒各二錢),人參,阿膠(炒),牡丹皮,肉桂(各一錢),吳茱萸(炒一錢),麥門冬(去心),半夏(薑製各一錢半),甘草(五分)
白話文:
將半夏八兩洗淨,生薑六兩,桂心二兩,吳茱萸四十枚,一起切碎,用水八升煮成三升,去渣,分三次溫服。忌食羊肉、餳和生蔥。也有一方不用桂心,改用橘皮。
此方名為「調經湯」,出自《千金方》,主治婦女月經不調,或曾小產,或帶下病,腹痛口乾,或發熱,小腹急痛,手足煩熱,大腸小腸不調,時常出血,月經不調,久不懷孕等症狀。
方中包含當歸、川芎、白芍(酒炒)、人參、阿膠(炒)、牡丹皮、肉桂、吳茱萸(炒)、麥門冬(去心)、半夏(薑製)、甘草等藥材。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千金療痰飲,飲食不消。乾嘔湯方。(外臺)
杏仁(去皮尖),枳實(炙),白朮(各三兩),茯苓,柴胡,生薑,芍藥(各四兩),旋覆花,人參,橘皮,細辛(各二兩),半夏(四兩洗),澤瀉(三兩)
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為三服。忌桃李。雀肉。大酢。生菜。羊肉。餳等物。
大柴胡湯,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此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傷寒太陽篇下)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者。為未解也。以此湯下之。
白話文:
服用一劑藥方,用生薑水煎服。這是千金方中治療痰飲、飲食不消、乾嘔的藥方。藥材包括杏仁、枳實、白朮、茯苓、柴胡、生薑、芍藥、旋覆花、人參、橘皮、細辛、半夏、澤瀉。將藥材切碎,用九升水煮成二升七合,分成三服服用。忌食桃李、雀肉、大醋、生菜、羊肉、餳等食物。大柴胡湯用於治療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反覆出現寒熱症狀的病人。如果只是胸部有結塊,沒有發熱,則可能是水結在胸脅,應服用大陷胸湯。太陽病超過十餘日,反复发作两三次,四五天后柴胡证还在,应先服用小柴胡汤。如果呕吐不止,心下急迫,郁闷烦躁,说明病症未解,应该用大柴胡汤来治疗。
則愈。(同上中篇)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主之。(同上下篇)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此湯主之。(金匱腹滿)傷寒後脈沉。沉者內實也。下解之。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切),枳實(四枚炙),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更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湯。
大承氣湯,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此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白話文:
傷寒發燒,出汗卻不退燒,胸口悶脹、硬邦邦,還伴隨嘔吐腹瀉,就要用這個方子。如果按壓胸口覺得滿脹疼痛,代表實證,需要趕快通便,這個方子就能解決。傷寒之後脈象沉沉,沉脈代表內實,需要瀉下。
方子要用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淨)、生薑五兩(切片)、枳實四枚(炙烤)、大棗十二枚(掰開)。
把這七味藥材用一斗二升的水煮,煮到剩下六升,去掉藥渣再煎煮一次,最後留下一升藥汁,一天分三次喝。還有一種做法是用大黃二兩,如果沒有加,就不算是大柴胡湯。
陽明病脈象遲緩,雖然出汗但不畏寒,身體一定很沉重,呼吸急促,肚子脹滿、喘不過氣,還伴隨潮熱,這些情況如果想解熱,可以攻治裡證。如果手腳冒冷汗,代表大便已經硬了,這個方子就能解決。如果出汗多、發熱輕微、畏寒,表示外寒未解,體內的熱沒有潮熱,就還不能用承氣湯。如果肚子脹滿不通,可以用小承氣湯,稍微調和胃氣,不要讓它過度瀉下。
(傷寒陽明),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此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
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也。(同上),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讝語者。
白話文:
傷寒陽明病,如果出現潮熱、大便稍微偏硬的情況,就可以使用這個湯藥。如果大便不硬,就不能用。如果六七天沒有大便,可能會有乾燥的糞便堆積。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燥屎,可以先服用少量小承氣湯。湯藥進入肚子後,如果出現轉失氣的現象,就代表有燥屎,可以進一步攻治。如果沒有轉失氣,就代表只是剛開始大便硬,後面會變軟,不能攻治,否則會導致肚子脹滿,吃不下東西,想喝水也會引起呃逆。
之後如果發燒,大便一定會再次變硬且量少。可以用小承氣湯和緩一下。如果沒有轉失氣,要謹慎,不可攻治。傷寒如果出現嘔吐,或是瀉藥之後沒有改善,六七天甚至十幾天都沒有大便,下午出現潮熱,不惡寒,獨自說話,像看到鬼一樣,情況嚴重的,發病時會不認識人,沿著衣服摸床,驚慌不安,稍微喘氣,眼睛直視。脈象弦緊的可以活,澀滯的會死。如果症狀輕微,只是發燒說胡話,則可以觀察。
此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同上)陽明病。讝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胸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此湯。(同上)汗出讝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里實故也。下之則愈。宜此湯。(同上)二陽並病。
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讝語者。下之。則愈。宜此湯。(同上)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此湯。(同上)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白話文:
這屬於陽明病症,病人會胡言亂語、發熱潮紅,如果無法進食,胸中一定有五到六枚乾糞,如果勉強可以進食,但食物難以下嚥,也適合用此湯。如果病人出汗胡言亂語,是因為胃中積有乾糞,這屬於風邪所致,需要瀉下,但必須等到經脈通暢後才能瀉下,如果過早瀉下,病人言語就會變得更混亂,因為表虛裡實,瀉下之後就能痊癒,適合用此湯。當太陽病症消退,只餘潮熱,手足發熱出汗,大便難解並胡言亂語,就需要瀉下,用此湯就能痊癒。如果是陽明病,瀉下後心煩意亂,胃中積有乾糞,可以攻下,如果腹部微微脹滿,一開始大便硬,後來變得稀軟,就不可攻下。如果確實有乾糞,就適合用此湯。病人若五到六天沒有大便,繞臍疼痛,煩躁發作,這是因為積有乾糞,才會導致大便不通。
(同上)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此湯。發汗宜桂枝。(同上)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此湯。(同上)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
時有微熱。喘息不能臥者。燥屎也。宜此湯。(同上)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受食。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不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
白話文:
病人感到煩躁發熱,出汗後症狀緩解,又像是瘧疾發作一樣,下午發熱,屬於陽明經病症。脈象實者,應該服用瀉下藥;脈象浮虛者,應該服用發汗瀉下藥,可以用加入桂枝的湯劑發汗。如果大瀉後六七天仍未排便,感到煩躁不適、腹部脹痛,這是因為有乾硬的糞便積存在腸道中,這是因為原本就有宿食積存在腸道導致的。這種情況應該服用此湯劑。病人小便不暢,大便時而困難時而容易,偶爾出現微熱、呼吸急促、無法平躺,也是因為有乾硬的糞便積存在腸道中,應該服用此湯劑。如果患病二三日,脈象虛弱,沒有太陽、柴胡證,感到煩躁,心窩處硬硬的,到四五天,雖然能吃東西,但應該服用少量的承氣湯,稍微緩解病情,讓患者稍微舒服一些。到了第六天,服用一升的承氣湯。如果六七天都未排便,小便量也減少,即使患者不願意吃東西,只要一開始大便硬,之後一定會變軟,還沒成形就變硬,使用瀉藥就一定會排泄出來。需要等到小便通暢才算成功。
屎定硬。乃可攻之。宜此湯。(同上)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此湯。(同上)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此湯。(同上)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同上)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宜下之。宜此湯。
(同上)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此湯。(同上)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同上)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此湯。(同上少陰)少陰病。得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可下之。
宜此湯。(同上)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此湯。(同上)痙為病。胸滿口噤。臥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此湯。(金匱痙病)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此湯主之。(同上腹滿),脈數而滑者實。
白話文:
如果大便乾燥,可以攻下它,這個湯就適合。傷寒病發病六七天,眼睛看不清,眼球不舒適,沒有表裡證狀,大便困難,身體微微發熱,這屬於實證,應該立即攻下它,這個湯就適合。陽明病發熱出汗很多,應該立即攻下它,這個湯就適合。發汗後症狀未解,肚子脹痛,應該立即攻下它。肚子脹滿沒有減輕,減輕得很少,應該攻下它,這個湯就適合。脈搏滑數,說明有積食,應該攻下它,這個湯就適合。陽明與少陽合病,必然腹瀉,脈象不負為順,負為失,互相克制,稱為負。少陰病,自發腹瀉清水,顏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可以攻下它,這個湯就適合。少陰病,發病二三日,口乾咽乾,可以攻下它,這個湯就適合。少陰病,六七天,肚子脹滿,沒有大便,應該立即攻下它,這個湯就適合。痙病,胸部滿悶,口緊閉,躺著不能動,腳抽筋,一定會磨牙,可以用這個湯。有人問,如何辨別病人是否有積食?老師說,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尺中脈也微澀,就知道有積食,這個湯可以治療它。脈象數而滑的屬於實證。
此有宿食下之愈。宜此湯。(同上)下痢不欲食者。以宿食也。當下之愈。此湯主之。(同上)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硬。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可下之。宜此湯。(傷寒可下證)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此湯。(同上)下利三部脈皆平。
按之心下堅者。急下之。(金匱嘔吐)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同上)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此湯。(同上)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為胃實。宜此湯。(同上產後)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
白話文:
如果積食未消,可以用這個湯藥治療。腹瀉不想吃東西,是積食未消,應該要趕快治療,這個湯藥可以解決問題。脈搏雙弦而遲緩,一定是心下有硬塊;脈搏大而緊,代表陽氣中有陰寒,可以用這個湯藥治療。腹瀉已經好轉,但到了特定年月日時又復發,是因為病根未除,應該要治療,這個湯藥可以解決問題。腹瀉時三部脈搏都平穩,按壓心下堅硬,需要趕快治療。腹瀉脈搏遲緩而滑,是實證,腹瀉沒有停止,需要趕快治療。腹瀉脈搏反常滑利,表示身體內有東西需要排出,治療後才能痊癒,可以用這個湯藥。病好了可以吃東西,七、八天后又發熱,是因為胃裡積食,可以用這個湯藥治療。產後七、八天沒有太陽病症,小腹堅硬疼痛,這是惡露不盡,大便不通暢,煩躁發熱。
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此湯。熱在裡。結在膀胱也。(同上)熱邪傳裡。腹中堅結而有燥屎者主之。(溫疫論)
大黃(四兩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大陷胸湯,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
白話文:
病人脉象微弱而紧实,发热加重,下午时分烦躁不安,没有食欲,吃东西就说胡话,到晚上症状就会减轻。这种情况应该服用这个汤药。热邪在体内,聚集在膀胱。热邪侵入体内,腹部坚硬结块并伴有干结的粪便,用这个汤药治疗。
药方如下:大黄四两,用酒洗净;厚朴半斤,炙烤去皮;枳实五枚,炙烤;芒硝三合。
将以上四味药材,用一斗水煎煮,先煮大黄和厚朴,取五升药汁,过滤去渣,再加入大黄,煮取二升药汁,过滤去渣,最后加入芒硝,再次用火加热,微沸一两沸,分次温服。泻下后,不再服用。
此方为陷胸汤,适用于太阳病,脉象浮而脉搏次数快。浮脉为风,数脉为热,动脉为痛,数脉为虚。病人头痛发热,稍微盗汗,反而畏寒,说明表证未解,如果医生误用下药,则脉象由数变为迟缓,胸膈内疼痛拒按,胃中空虚,外邪影响胸膈,呼吸短促,烦躁不安,心中烦闷懊恼,阳气内陷,心下按之硬实,这种情况称为结胸,用此方治疗。如果并非结胸,只是头上有汗,其他部位没有汗,则不适用此方。
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此湯主之。(傷寒論太陽下)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主之。(向上)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主之。(同上)太陽病。重發汗。
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主之。(同上)
大黃(六兩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錢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取大黃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兩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白話文:
如果脖子僵硬且小便不順,身體就會發黃,這個湯藥可以治療。傷寒病發六七天,胸部發熱緊實,脈象沉而緊,心口疼痛,按壓時硬如石頭,這個湯藥可以治療。傷寒病發十幾天,熱氣鬱結在體內,反覆出現寒熱,服用大柴胡湯。但如果胸部發熱不嚴重,這是水氣鬱結在胸脅部位,且頭部微微出汗,這個湯藥可以治療。太陽病,過度發汗,又服用瀉藥,連續五、六天沒有大便,舌頭乾燥口渴,下午時分身體略微發熱,從心口到小腹硬滿疼痛,不能碰觸,這個湯藥可以治療。用大黃六兩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錢匕,三味藥用六升水煎煮,先煮大黃取兩升藥汁,去渣,放入芒硝煮沸,再加入甘遂末,溫溫地服用一升,如果藥效快速起作用,就停止服用。
大陷胸丸,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宜之。(傷寒)
大黃(半斤),葶藶(半升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搗篩二味。內杏仁芒硝。含研如脂。和散取如彈丸一枚。別搗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禁如藥法。
大青龍湯,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出汗。而煩躁者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傷寒論太陽中)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症者發之。(同上)病溢飲者。當發其汗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金匱痰飲)
白話文:
大陷胸丸適用於胸部阻塞、脖子僵硬,像是溫熱病症初期,需要瀉下通便才能緩解病情。藥方包括大黃、葶藶、芒硝、杏仁四味,其中杏仁和芒硝要研磨成膏狀,再與甘遂末、白蜜水混合熬煮服用。一晚藥效發揮,若沒有效果,可再次服用。使用此藥方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項。
大青龍湯用於治療太陽經中風,症狀包括脈象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出汗卻煩躁。如果脈象微弱、出汗怕風,則不可服用,否則容易引起厥逆、筋惕肉瞤等副作用。對於傷寒患者,脈象浮緩、身體不痛但沉重,偶爾感到輕微,沒有少陰症狀的,也可以使用大青龍湯。對於溢飲症,要發汗治療,小青龍湯也有效。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四十個去皮尖),生薑(三兩擘),大棗(十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煎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逆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大建中湯,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者。宜此湯。(金匱寒疝)
蜀椒(二合去汗),乾薑(四兩),人參(二兩)
白話文:
麻黃(六兩去除節),桂枝(二兩去除皮),甘草(二兩炙烤),杏仁(四十個去除皮尖),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枚切開),石膏(如雞蛋大小,敲碎)。
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九升,先煮麻黃,煮到剩下八升,去掉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到三升,濾掉渣滓,溫熱服用一升。稍微出汗即可,如果汗出太多,就用溫熱的粉末撲在身上。服用一次藥後出汗,就停服,如果再服用,容易導致陽氣耗損,進而出現虛弱、怕風、煩躁、失眠等症状。
大建中湯適用於心胸部位寒痛、嘔吐不能進食、腹中寒冷、寒氣上衝至皮膚表面,出現頭足樣症狀、全身疼痛難以觸碰的症状。
蜀椒(二合去除汗),乾薑(四兩),人參(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大建中湯,治虛勞。寒澼。飲在脅下。泱泱有聲。已如從一邊下。決決然有頭。並沖皮起引兩乳內痛。裡急。善夢。失精。氣短。目䀮䀮惚惚多忘方。(千金方)
蜀椒(二合),半夏(一升),甘草,生薑(二兩),人參(三兩),飴糖(八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三升。去滓內糖。溫服七合。裡急拘引。加芍藥。桂心。各三兩。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一枚。勞者加黃耆一兩。
白話文:
將上三味藥材用四升水煮成二升,去渣後加入一升膠飴,小火煎至一升半,分溫熱服用。約一頓飯時間後,可喝二升粥。之後再服用一次,並在一天內食用溫熱的米粥,並蓋好保暖。
建中湯用於治療虛勞,寒性腹瀉,腹中冷痛,水聲漉漉,似從一邊流出,並伴有決決有聲,腹痛及兩乳內痛,裡急後重,多夢,遺精,氣短,眼花心悸,健忘等症狀。
此湯由蜀椒二合,半夏一升,甘草,生薑二兩,人參三兩,飴糖八兩組成。將六味藥材研碎,用一斗水煮成三升,去渣後加入糖,溫熱服用七合。如果出現裡急後重,則加芍藥和桂心各三兩;如果手足厥冷,腰背寒冷,則加附子一枚;如果勞累虛弱,則加黃耆一兩。
大建中湯,治五勞七傷。小腹急。臍下彭亨。兩脅脹滿。腰脊相引。鼻口乾燥。目暗䀮䀮。憒憒不樂。胸中氣急。逆不下食飲。莖中策策痛。小便黃赤。尿有餘瀝。夢與鬼神交通。失精驚恐虛乏方。
飴糖(半斤),黃耆,遠志,當歸(千金翼無),澤瀉(各三兩),芍藥,人參,龍骨,甘草(各二兩),生薑(八兩),大棗(十一枚)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湯成內糖。令烊。一服八合。消息。又一服。(深師無飴糖。遠志。澤瀉。龍骨。有桂心六兩。半夏一升。附子一枚。)
白話文:
大建中湯可以治療過度勞累導致的各種虛損,症狀包括小腹疼痛、臍下脹滿、兩側肋骨脹痛、腰脊疼痛連綿、鼻口乾燥、眼目昏花、神志不清、胸悶氣短、飲食難以下嚥、陰莖疼痛、小便黃赤、尿後餘瀝、夢中與鬼神交合、遺精、驚恐、虛弱無力等。
配方:飴糖(半斤)、黃芪、遠志、當歸、澤瀉(各三兩)、芍藥、人參、龍骨、甘草(各二兩)、生薑(八兩)、大棗(十一枚)。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一斗水煮至二升半,加入飴糖,使其溶化。每次服用八合,待病情好轉後再服用一次。
(另有深師方,不含飴糖、遠志、澤瀉、龍骨,而加入桂心六兩、半夏一升、附子一枚。)
大半夏湯,胃反嘔吐者主之(金匱嘔吐)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即嘔吐方。(千金)治嘔心下痞硬者。(外臺)
半夏(二升洗浣用),人參(三兩),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溫服一升。余分再服。(千金有白朮一升生薑三兩)
大半夏湯,肉極。虛寒脾咳。其狀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痛。不可以動。動則咳。腹脹滿。留飲痰癖。大小便不利。小腹切痛。膈上寒主之。(外臺)
半夏(一升洗),白朮,茯苓,人參,甘草(炙),附子(炮),橘皮(各二兩),生薑(八兩),桂心(三兩)
白話文:
大半夏湯適用於胃反嘔吐,也就是吃不下東西,吃了就吐的人。它可以治療胃氣上逆、食積不消導致的嘔吐,以及嘔心、下腹痞硬的情況。
方劑的組成是半夏二升洗淨後使用,人參三兩,白蜜一升。將這三味藥材用一斗二升水混合白蜜,攪拌二百四十次,煮至剩下二升半,溫服一升,剩餘部分分兩次服用。
此外,大半夏湯也適用於虛寒脾咳,症狀表現為右脅下疼痛、陰寒之氣引向肩背疼痛,不能活動,一動就咳嗽,腹部脹滿,留飲痰癖,大小便不暢,小腹劇烈疼痛,膈上寒氣等。
這個方劑由半夏一升洗淨,白朮、茯苓、人參、甘草(炙)、附子(炮)、橘皮(各二兩),生薑八兩,桂心三兩組成。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三升。去滓分為四服。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豬肉。冷水。
大半夏湯,胃反不食。食已嘔吐。(同上)
人參(一兩),茯苓(四兩),青竹茹(五兩),大黃(六兩),橘皮,乾薑(各三兩),澤瀉,甘草(炙),桂心(各二兩)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七合。日三夜一。已利。去大黃。用泉水。東流水。尤佳。忌海藻。菘菜。生蔥。大酢。(千金。備急。張文仲同。方中無半夏。未詳其名。)
大半夏湯,治胃中虛冷。腹滿塞下氣方。(千金方)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用一斗水煮成三升,去除藥渣後分成四份服用。忌食羊肉、酒糟、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豬肉和冷水。
大半夏湯用於治療胃氣逆而不思飲食,或飲食後嘔吐的症狀。使用方法同上。
將人參一兩、茯苓四兩、竹茹五兩、大黃六兩、橘皮、乾薑各三兩、澤瀉、炙甘草、桂心各二兩切碎,用八升水煮成三升,每次服用七合,每日三次,夜間一次。若腹瀉已止,便可去除大黃,改用泉水或東流水效果更佳。忌食海藻、菘菜、生蔥、醋。
大半夏湯,用於治療胃中虛寒、腹脹氣不通的症狀。
半夏(一升),大棗(二十枚),甘草,附子,當歸,人參,厚朴,茯苓,枳實(各二兩),桂心(五兩),生薑(八兩),蜀椒(二百粒)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二服。
大黃湯,療兩眼痛方。(外臺)
大黃(四兩),芍藥(五兩),細辛,甘草(炙各四兩),黃芩(二兩)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溫分為三服甚妙。
大黃牡丹湯,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之。(金匱。按謂小便如淋。則當不自調。令見其病。小便澀數。此書小便自調。疑有脫字矣。)腸癰。其病之狀。
白話文:
半夏一升,大棗二十枚,甘草、附子、當歸、人參、厚朴、茯苓、枳實各二兩,桂心五兩,生薑八兩,蜀椒二百粒,以上十二味,研磨成粉末,加水一斗,煮至三升,分兩次服用。此方稱為「大黃湯」,用於治療兩眼疼痛。
大黃四兩,芍藥五兩,細辛、甘草(炙)各四兩,黃芩二兩,以上五味,切碎,加水七升,煮至二升半,溫熱後分三次服用,療效極佳。此方稱為「大黃牡丹湯」,用於治療腸癰,患者少腹腫脹,按壓疼痛,如淋漓小便,小便自行調節,時常發熱,自汗出,又怕冷,脈象遲緩緊澀,說明膿尚未形成,可以服用此方,服用後會排出血液。如果脈象洪大而數,說明膿已形成,則不可服用此方。腸癰的病症表現如上。
小腹重而微強。抑之即痛。小便似淋。時時汗出。(病源候論)腸癰之病。少腹痞堅。或偏在膀胱左右。其色或白堅。大如掌熱。小便欲調時。自汗出。其脈遲堅者。未成膿。可下之。當有血。脈數膿成不可下。(千金方)
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枚),瓜子(半升),芒硝(三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正宗不用瓜子。有白芥二錢。名大黃湯。)
大黃附子湯,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此湯。寒氣厥逆。赤丸主之。(金匱腹滿)
白話文:
小腹沉重,稍用力就會疼痛,排尿像滴水一樣,經常冒汗。如果小腹有硬塊,位置偏向膀胱左右,顏色發白堅硬,大小像手掌,摸起來發熱,想要排尿卻又排不出來,同時自發出汗,脈象遲緩而有力,表示膿還沒形成,可以服用藥物使之排出,應該會伴隨出血。如果脈象快速,表示膿已經形成,就不能用藥物來排出。
藥方: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枚,瓜子半升,芒硝三兩。以上五味藥,加水六升,煎煮至一升,去渣後加入芒硝,再煎煮沸騰後一次喝下。如果體內有膿,服用藥物就會排出膿液;如果體內沒有膿,服用藥物就會排出血液。另外,正宗的配方不用瓜子,而是用白芥二錢,叫做大黃湯。
大黃附子湯適用於脅下疼痛、發熱,脈象緊弦的病症,這屬於寒症,可以用溫藥來治療。寒氣逆厥,可用赤丸治療。
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細辛(二兩)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大黃黃連瀉心湯,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下之。心下痞。表裡俱虛。陰陽氣並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針。因胸煩。面色青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傷寒論太陽下)傷寒。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主之。(同上)傷寒大下後發汗。
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此湯。(同上)
白話文:
用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細辛二兩,加水五升,煮到剩兩升,分三次溫服。如果體質強壯的人,可以煮到剩兩升半,也分三次溫服。每次服藥後,走四五里路再服用下一劑。
這個方劑叫大黃黃連瀉心湯,適用於太陽病,醫生用發汗法治療後,病人反而出現發熱惡寒,並伴隨腹瀉,心下痞滿,表裡俱虛,陰陽氣都耗竭,沒有陽氣,只剩下陰氣,還加重了燒針的症狀,胸悶,面色青黃,皮膚抽搐,這種情況很難治癒。如果面色稍微發黃,手腳溫暖,就容易治癒。
傷寒病,心下痞滿,按壓時感覺濡軟,脈象在關脈部位浮上來,用這個方劑治療。
傷寒病大瀉後發汗,出現心下痞滿,惡寒,說明表症還沒解除,不能攻治痞滿,應該先解表。表症解除後才能攻治痞滿。解表可以用桂枝湯,攻治痞滿用這個方劑。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更絞去滓。分溫再服。(按臣億等。看詳大黃黃連瀉心湯。諸本皆二味。又後附子瀉心湯。用大黃。黃連。黃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黃芩。後但加附子也。故後云附子瀉心湯。本方加附子也。)
大黃甘遂湯,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主之。(金匱婦人)
白話文:
將大黃兩錢、黃連一錢,用麻沸湯兩升浸泡,然後再絞去藥渣,分溫服下兩次。這個方子治療婦女少腹脹滿如鼓狀,小便略微困難,但又不口渴,產後出現這些症狀的,是因為水和血在血室中凝結,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
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其血當下。
大黃硝石湯,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宜此湯。(同上黃疸)
大黃,黃蘗,硝石(各四兩),梔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內硝石更煮。取一升頓服。
大黃甘草湯,食已即吐者。用此方。(金匱嘔吐)治吐水。(外臺)
大黃(四兩),甘草(一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大黃䗪蟲丸,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主之。(金匱血痹)
白話文:
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用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喝下,就能把血排出來。
如果黃疸患者腹脹,小便不順暢且帶血,還伴隨自汗,這是外寒內熱的症狀,應該要瀉下去。這個時候可以用大黃硝石湯,大黃、黃柏、硝石各四兩,梔子十五枚,用水六升煮成三升,去渣後再加入硝石煮成一升,一次喝下。
如果吃了東西就吐,可以使用大黃甘草湯治療,大黃四兩,甘草一兩,用水三升煮成一升,分兩次溫服。
五勞虛極、消瘦腹脹、食慾不振、因飲食、憂慮、飲酒、房事、飢餓、勞累而損傷經絡,導致榮衛氣虛,內有瘀血,肌膚粗糙,眼睛昏暗,可以用大黃䗪蟲丸來緩中補虛。
大黃(十分熬),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芍藥(四兩),乾漆(一分),乾地黃(十兩),虻蟲(一升),水蛭(百枚),蠐螬(一升),䗪蟲(半升),杏仁(一升)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
大連翹飲,治小兒傷風感冒。發熱痰塞。風熱丹毒腫痛。頸項有核腮赤。癰癤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咽喉疼痛。小便淋瀝。胎毒痘疹餘毒。一切熱毒。並治之。(萬病回春)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草藥,分別為:大黃(十分量)、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芍藥(四兩)、乾漆(一分)、乾地黃(十兩)、虻蟲(一升)、水蛭(百枚)、蠐螬(一升)、䗪蟲(半升)、杏仁(一升)。
將所有草藥研磨成細粉。接著,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大小如小豆。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五顆藥丸,並配以酒飲送服。
此方名為「大連翹飲」,適用於治療小兒因風寒或風熱引發的感冒、發熱、痰多、喉嚨堵塞、風熱導致的皮膚紅腫、頸部淋巴結腫大、腮腺紅腫、癰癬、眼睛紅腫、口腔潰瘍、咽喉疼痛、小便頻繁、胎兒帶來的熱毒、痘疹後遺症及各種熱性毒素等症狀。此方能全面應對各種熱毒問題。
連翹,藋麥,滑石,車前子,牛蒡子,赤芍(各八分),梔子,木通,當歸,防風(各四分)柴胡,黃芩,荊芥(各一錢二分),蟬退(五分),甘草(一錢六分)
上銼。竹葉十個。燈心十莖。水煎。不拘時溫服。
大補中當歸湯,產後虛損不足。腹中拘急。或溺血。少腹苦痛。或從高墮下。犯內及金瘡血多內傷。男子亦宜服之。(千金方)
白話文:
連翹、藋麥、滑石、車前子、牛蒡子、赤芍各八分,梔子、木通、當歸、防風各四分,柴胡、黃芩、荊芥各一錢二分,蟬退五分,甘草一錢六分,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竹葉十個、燈心十莖,用水煎煮,不限時間,溫熱服用。此方名為「大補中當歸湯」,適用於產後虛損不足、腹中拘急、或溺血、少腹苦痛、或從高墮下、犯內及金瘡血多內傷等症狀,男子亦可服用。
當歸,續斷,桂枝,川芎(各一兩),乾薑,麥門冬(各三兩),芍藥(四兩),吳茱萸(一升),乾地黃(六兩),白芷(各二兩),大棗(四十枚),甘草(二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酒一斗。漬藥一宿。明旦以水一斗合煮。取五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有入黃耆二兩益佳。
大竹葉湯,療虛勞客熱。百病後。虛勞煩擾。不得眠臥。骨間勞熱。面目青黃。口乾躁煩。不自安。短氣少食。不得味。縱食不生肌膚。胸中痰熱。煩滿潰悶主之。(外臺)
甘草(二兩炙),小麥(五合完用),黃耆(二兩),人參(二兩),知母(二兩),大棗(二十枚擘),半夏(三兩),栝蔞(一兩),粳米(一升),黃芩(一兩),桂心(二兩),竹葉(切一兩),當歸(二兩),龍骨(三兩),前胡,芍藥(各二兩),麥門冬(六合去心),生薑(四兩)
白話文:
當歸、續斷、桂枝、川芎各一兩,乾薑、麥門冬各三兩,芍藥四兩,吳茱萸一升,乾地黃六兩,白芷二兩,大棗四十枚,甘草二兩,將以上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一斗酒浸泡一夜,隔天加入一斗水一起煮沸,取五升藥汁,過濾去渣,分五服,每天三次,晚上兩次。如果能加入黃耆二兩,效果更佳。
大竹葉湯,適用於虛勞客熱,百病之後虛勞煩擾,無法安睡,骨骼疼痛發熱,臉色青黃,口乾舌燥,坐立不安,氣短食少,味覺失靈,即使進食也無法長肉,胸中痰熱,煩悶不適等症狀。
甘草二兩炙烤後,小麥五合研磨成粉,黃耆二兩,人參二兩,知母二兩,大棗二十枚去核,半夏三兩,栝蔞一兩,粳米一升,黃芩一兩,桂心二兩,竹葉切碎一兩,當歸二兩,龍骨三兩,前胡、芍藥各二兩,麥門冬六合去心,生薑四兩。
上十八味。切。用東流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分服一升。日三夜二。不過兩劑。如湯沃雪效。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
大定心湯,治心氣虛悸。恍惚多忘。或夢寤驚魘。志少不足。(千金方)
人參,茯苓,茯神,遠志,赤石脂,龍骨,乾薑,當歸,甘草,白朮,芍藥,桂心,紫菀,防風(各二兩),大棗(三十枚)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二夜二。
大防風湯,治三陰之氣不足。風邪乘之。兩膝作痛。久則膝愈大而腿愈細。因名曰鶴膝風。乃敗症也。非此方不能治。又治附骨疽。皮色不變。大腿通腫疼痛。無奈。及痢後腳痛。緩弱不能行。或腿膝腫痛。(外科正宗)
白話文:
上列十八味藥材切碎,用東流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分服一升,每日三次,夜裡兩次,不可超過兩劑。功效如湯澆雪般迅速,忌食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
大定心湯可用來治療心氣虛弱、心悸、恍惚健忘、或夢中驚嚇、意志消沉等症狀。
人參、茯苓、茯神、遠志、赤石脂、龍骨、乾薑、當歸、甘草、白朮、芍藥、桂心、紫菀、防風各二兩,大棗三十枚。
將上述十五味藥材切碎,用一斗二升水煮至三升半,分五次服用,每日兩次,夜裡兩次。
大防風湯用來治療三陰氣不足,風邪乘虛而入,導致兩膝疼痛,久而久之,膝蓋腫大而大腿變細,因其症狀像鶴的膝蓋,故名鶴膝風,是一種難治的病症,只有用此方才能治癒。此外,此方還能治療附骨疽、皮膚色澤無變化、大腿腫痛、以及痢疾後腳痛、虛弱無力、或腿膝腫痛等症狀。
人參(二錢),防風,白朮,附子,當歸,白芍,川芎,杜仲,黃耆,羌活,牛膝,甘草,熟地黃(各一錢)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大犀角湯,療腳氣。毒衝心。變成水。身體遍腫。悶絕死者。(外臺)
犀角(二兩),旋覆花(二兩崔氏無),白朮(二兩),桂枝(二兩),防己(二兩),黃芩(三兩),生薑(一兩),香豉(一升),橘皮(三兩),茯苓(三兩),前胡(四兩),桑根白皮(四兩),紫蘇莖(一握),大棗(十枚擘)
白話文:
人參(二錢)、防風、白朮、附子、當歸、白芍、川芎、杜仲、黃耆、羌活、牛膝、甘草、熟地黃(各一錢) - 水二鍾(約300毫升),加入三片薑,煮至剩八分(約240毫升),在餐前服用。
此方適用於治療腳氣病,當毒素沖擊心臟時,身體會出現全身浮腫和呼吸困難的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昏迷死亡(出自《外臺祕要》)。
大犀角湯 - 犀角(二兩)、旋覆花(二兩)、白朮(二兩)、桂枝(二兩)、防己(二兩)、黃芩(三兩)、生薑(一兩)、香豉(一升)、橘皮(三兩)、茯苓(三兩)、前胡(四兩)、桑根白皮(四兩)、紫蘇莖(一握)、大棗(十枚擘) - 以上材料加水煎煮後服用,適用於治療腳氣病等相關症狀。
上十四味。切。以水九升。浸一宿。煮取二升七合。或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以下氣。利小便為度。若得氣下小便利。腳腫即消。能食。若服湯訖。不下氣急不定。仍服後湯。忌桃李。雀肉。生蔥。醋物。
大溫脾湯,療脾胃中冷。不得食。又谷不消。向向脹滿。時若下痢方。(外臺)
黃芩,人參,芍藥,附子(炮各一兩),甘草(炙),乾薑,大黃,厚朴(炙各二兩)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八合。分為二服。亦可四服。得下佳。不下須更復服。甚良。忌豬肉。海藻。菘菜。
白話文:
將十四味藥材切碎,用九升水浸泡一夜,煮至二升七合,或者用一斗水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如同步行十里。以排氣、利尿為度。若能排氣利尿,腳腫消退,就能進食。如果服完藥後,沒有排氣,感到急躁不安,就再服一次藥湯。忌食桃李、雀肉、生蔥、醋製品。
「大溫脾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脹,偶爾腹瀉。
將黃芩、人參、芍藥、附子(炮製)、甘草(炙)、乾薑、大黃、厚朴(炙製)八味藥材切碎,用八升水煮至二升八合,分兩次服用,也可以分四次服用。如果能瀉下效果最佳,若沒有瀉下,需再次服用。此方效果甚佳,忌食豬肉、海藻、菘菜。
大青湯,治傷寒熱病不解。下利因篤。(聖劑)
大青,阿膠(銼炒燥各一兩),山梔子,赤石脂,甘草(炙銼各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錢半。豉一百粒。薤白五寸。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大七氣湯,治積聚癥瘕。隨氣上下。心腹㽲痛。上氣窒塞。小腹脹滿。大小便不利。(準繩)治六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㽲痛。攻刺腰脅上氣。窒塞喘咳滿悶。小腹䐜脹。大小便不通。或復泄瀉。淋瀝無度。(濟生方)
白話文:
大青湯用於治療傷寒熱病不退,伴隨腹瀉且病情嚴重的患者。
藥方包含大青、阿膠(銼碎後炒乾,各一兩)、山梔子、赤石脂、甘草(炙烤後銼碎,各半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粗略研磨後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用水一錢半、豉一百粒、薤白五寸切片一起煎煮至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大七氣湯用於治療腹部積聚,癥瘕隨氣上下移動,伴隨心腹刺痛、氣喘、胸悶、小腹脹滿、大小便不利等症狀。
此方也適用於治療六聚症,症狀如同癥瘕,隨氣上下移動,發作時間固定,心腹刺痛,攻刺腰脅,氣喘、胸悶、小腹脹滿、大小便不通,或者伴隨腹瀉或淋瀝不盡。
京三稜,蓬莪朮,青皮,陳皮(各去白),桔梗,藿香葉,肉桂(不見火),益知仁(各一兩半),甘草(炙七錢半),香附(炒去毛一兩半)
上㕮咀。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大保元湯,治項陷。根窠雖紅而皮軟。且薄。血有餘而氣不足也。(保赤全書)
黃耆(三錢),人參(一錢五分),甘草(一錢),川芎(一錢),官桂(一分),白朮(炒一錢)
白話文:
取三稜、蓬莪朮、青皮、陳皮(各去除白色部分)、桔梗、藿香葉、肉桂(未經火烤)、益智仁(各一兩半)、甘草(炙七錢半)、香附(炒去毛一兩半),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盞,煎煮至一盞,飯前溫服。
大保元湯主治項部凹陷,根部雖紅但皮膚柔軟且薄,屬於血氣不足的症狀。藥方包括黃耆(三錢)、人參(一錢五分)、甘草(一錢)、川芎(一錢)、官桂(一分)、白朮(炒一錢)。
上加薑棗。水煎服。如氣不行。去桂加木香。若不食。加人乳半鍾。又方加白何首烏。黑豆水煮。
大三五七湯,治頭風。口喎目斜。耳聾方。(千金方)
天雄,細辛(各三兩),山茱萸,乾薑(各五兩),薯蕷,防風(各七兩)
上六味。治下篩。清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加。千金翼云。又治面骨痛疼。
大豬膽汁方,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此方皆可導。(傷寒)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幾種中藥方劑的組成和應用。其中包含了治療頭風、下篩和陽明病等病症的藥方,例如大三五七湯、天雄細辛山茱萸乾薑薯蕷防風湯,以及大豬膽汁方。這些藥方通常需要用水煎服,並可根據病情需要添加不同的藥材,例如薑、棗、木香、人乳、何首烏、黑豆、土瓜根等。
大豬膽(一枚)
瀉汁和少許。法醋以灌穀道內。如一食頃。當大便出宿食惡物。甚效。
大便出血。及口鼻皆血出。血上心胸氣急。此勞熱所致之方。(千金方)
生地(八兩),蒲黃(一升),地骨(五兩),黃芩,芍藥,生竹茹(各三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溫三服。
大烏頭煎,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繞臍痛。若發則自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弦者主之。(金匱寒疝)
白話文:
豬膽一枚,擠出汁液,混合少許醋,灌入肛門。約一餐時間後,應該就能排泄宿食和惡物,非常有效。
如果大便出血,或口鼻出血,並且血向上衝至心胸,感到氣急,這是勞熱所致。可用生地八兩、蒲黃一升、地骨五兩、黃芩、芍藥、生竹茹各三兩,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八升水煮成二升七合,分三次溫服。
如果服用烏頭煎後,腹痛、脈象弦緊,弦則代表衛氣運行不暢,出現惡寒;緊則代表不思飲食,這是邪氣與正氣交戰所致,屬於寒疝,疼痛繞臍。若發病時會自汗出,手足厥冷,脈象沉弦,可以用此方治療。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㕮咀)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小柴胡湯,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主之。(傷寒論太陽中)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之。與正氣相搏。結於胸下。正邪分爭。
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心下。邪高痛下。故便嘔也。此湯主之。服此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同上)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此湯。(同上)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
白話文:
將烏頭(大顆的用五枚,熬煮去皮,不要咀嚼)用三升水煮成一升,去渣後加入二升蜂蜜,煎煮至水氣蒸發殆盡,取二升藥汁。體質強健者每次服用七合,體質虛弱者每次服用五合。若未痊癒,次日再服用一次,不可一日服用兩次。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傷寒病,病程在五六日,出現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不想吃東西、心煩喜嘔、或胸中煩悶但不嘔吐、或口渴或腹痛、或脅下痞硬、或心悸、小便不利、或不口渴、身體微熱、或咳嗽等症狀。(出自《傷寒論·太陽中》)這是因為血氣虛弱,毛孔開張,外邪趁機侵入,與正氣相搏,結聚於胸下,正邪交戰。
往來寒熱、時而發作、不想吃東西,是臟腑相連,病痛集中於心下,邪氣上行則痛於胸部,邪氣下行則痛於腹部,所以會嘔吐。此湯主治這些症狀。服用此湯後,若出現口渴,屬於陽明病,應按照陽明病的治療方法處理。(出自同上)太陽病,十天后病情應該減輕,脈象浮細且嗜睡,說明外邪已解。如果出現胸滿、脅痛等症狀,也要服用此湯。(出自同上)病程在六七天,脈象遲浮而弱,怕風寒,手腳溫熱,醫生已經治療兩三次,但效果不佳。
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黃者。與此湯。後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此湯不中與也。食谷者噦。(同上)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主之。(同上)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此湯主之。
(同上)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服此湯病證而下之。若此湯證不罷者。復與此湯。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同上)太陽病。過經必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此湯證仍在者。先與此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白話文:
若患者不能進食,且脅下疼痛、面色及身體發黃、頸項僵硬、小便黃,可以服用此湯,服後必會瀉下。若患者口渴飲水卻嘔吐,則此湯不適合服用。若患者食慾不佳,常有呃逆,也可用此湯。
傷寒病發四五天,出現發熱怕風、頸項僵硬、脅下滿、手足溫熱且口渴的症狀,可以用此湯治療。
傷寒病患者,脈象陽脈沉澀,陰脈弦緊,通常會出現腹部劇痛,可先服用小建中湯,若效果不佳,則可以用此湯治療。
傷寒病患者,出現中風症狀,並伴有柴胡證,只要出現其中一項症狀,就可以服用此湯。服用此湯後,若症狀消失,則病情已痊癒。若症狀未消退,可以再次服用此湯。若患者身體發熱、四肢無力,並伴有發熱、出汗,則病情已緩解。
太陽病患者,發病超過十天,反覆瀉下兩三次後,四五天內,若症狀依然存在,則可以用此湯治療。若患者持續嘔吐,心胸急悶,精神不振,微感煩躁,表示病情尚未痊癒,可以服用大柴胡湯,服用後即可痊癒。
(同上)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此湯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此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同上)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此湯主之。(同太陽下)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脈雖沉緊。
白話文:
傷寒病發十三天了,胸口和脅肋脹滿,還一直嘔吐,每天下午就開始發熱,之後又微微腹瀉。這原本就是本方證,本應服用此湯瀉下去,卻反而腹瀉了。可見是醫生用丸藥把病人瀉下去的,這可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發熱是實證,應該先服用此湯解表,之後再用柴胡加芒硝湯治療。婦人中風,七、八天了,又開始發熱,而且發作有規律,月經正好停止,這是熱氣入侵血室,血氣必然凝結,所以才像瘧疾一樣發作有規律,此湯可以治療。傷寒病發五六天了,頭上冒汗,輕微發冷,手腳冰冷,心窩脹滿,不想吃東西,大便乾燥,脈搏細弱。這是陽氣微弱而陰氣凝聚,表證和里證都有,脈搏沉細也屬於里證。出汗是陽氣微弱的表現,假設純粹是陰氣凝聚,又出現表證,這些都屬於里證,這就叫做半在里,半在外。雖然脈搏沉而緊,但…
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此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同上)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讝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同上)傷寒五六日。
嘔而發熱者此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此湯證仍在者。復與此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此湯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同上)陽明病。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此湯。
白話文:
如果病人不符合少陰病的症狀,就不應該使用少陰病的治療方法。因為少陰病的患者不应该出汗,而這個病人頭上卻有汗,所以可以確定他不是少陰病。可以給他服用這個湯藥。如果病情沒有好轉,等到他排泄後就會痊癒。
婦人中風,發燒怕冷,月經剛來,病發七、八天,發熱消退,脈搏緩慢,身體冰冷,胸脅下脹滿,像結胸一樣,說話含糊不清,這是熱邪進入血室的表現。應該用針刺期門穴,根據病情瀉血。
傷寒發病五、六天,嘔吐發熱,符合這個湯藥的症狀,但如果用其他藥物治療后,症狀仍然存在,就應該再服用這個湯藥。即使之前已經服用過其他藥物,再次服用這個湯藥也不會造成反效果。患者會感到陣陣發熱,然後出汗,病就好了。如果心下脹滿且硬痛,這是結胸的症狀,應該服用大陷胸湯。如果只是脹滿,沒有疼痛,這是痞的症狀,就不適合服用這個湯藥,應該服用半夏瀉心湯。
陽明病,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胸脅脹滿消不下去的,可以使用這個湯藥。
(同上陽明)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此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同上)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部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
刺之小瘥。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此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屎。腹滿加噦者。不治。(同上)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此湯。(同上)嘔而發熱者主之。(同上厥陰)傷寒瘥以後。
更發熱者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同陰陽易)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此湯。(金匱)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痓。二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痓。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患者肋下硬滿,不大便卻嘔吐,舌頭上有白苔,就可以服用這個湯藥。上焦得以暢通,津液得以下降,胃氣因此調和,身體微微出汗,病症就解除了。
陽明中風,脈象弦浮大,呼吸短促,腹部滿脹,肋下和心臟疼痛,久按不舒,氣機不通,鼻乾無汗,嗜睡,全身發黃,小便困難,有潮熱感,經常乾嘔,耳朵前後腫脹。
用針刺治療後,病症稍微緩解,但沒有完全解除。病症持續十天以上,脈象仍然浮,可以服用這個湯藥。如果脈象只是浮,沒有其他症狀,就服用麻黃湯。如果患者不排便,腹部滿脹並伴有乾嘔,則無法治療。
本太陽病沒有解除,轉變為少陽病,如果患者肋下硬滿,乾嘔不能進食,往來寒熱,尚未吐瀉,脈象沉緊,可以服用這個湯藥。
如果患者嘔吐並發熱,這個藥方可以主治。
傷寒痊癒後,再次發熱,這個藥方可以主治。脈象浮,用發汗的方法治療。脈象沉實,用下瀉的方法治療。
各種黃疸病,伴有腹痛和嘔吐,適合服用這個湯藥。
有人問:新產婦人生產後有三种病症,一是痓病,二是鬱冒,三是大便困難。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
醫生回答:新產婦人生產後血虛多汗,容易中風,因此患上痓病。失血又出汗,寒氣增多,所以容易鬱冒。津液不足,胃部乾燥,所以容易大便困難。
故大便難。產婦鬱冒。其脈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處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大便堅。嘔不能食者主之。(同上)治婦人。在草蓐。
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此湯。頭不痛。但煩者。三物黃芩湯主之。(同上)
柴胡(半斤),黃芩,人參(各三兩),甘草(炙),生薑(各二兩切),半夏(半斤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
白話文:
產婦大便困難,頭昏腦脹,脈象微弱,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卻又頭部出汗,這是因為血虛導致氣血逆亂,氣血逆亂則頭昏腦脹,想要緩解就必須大量出汗。由於血虛氣血逆亂,陽氣獨上,所以頭部出汗。產婦容易出汗是因為陰血虧虛,陽氣偏盛,所以出汗後才能陰陽平衡。大便乾燥,嘔吐不欲飲食,屬於血虛氣逆。
治療婦人在草席上分娩後,受寒風侵襲,四肢煩熱,頭痛的症狀,可以用這個方子。如果頭不痛,只是煩躁,可以用黃芩湯。
柴胡半斤,黃芩、人參各三兩,甘草(炙)、生薑(各二兩切),半夏(半斤洗),大棗(十二枚擘)
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一斗二升,煮沸後取六升,去除藥渣,再煎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一天三次。如果胸中煩悶但沒有嘔吐,就去除半夏和人參,加入栝蔞實一枚。如果口渴,就去除半夏,加入人參,與其他藥材共計四兩半,再加入栝蔞根四兩。如果腹痛,就去除黃芩,加入芍藥三兩。如果脅肋下有痞塊堅硬,就去除大棗,加入牡蠣四兩。如果心悸,小便不利,就去除大棗,加入茯苓四兩。
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傷寒六書。加陳皮。芍藥。柴胡雙解散。又全生集方。加枳實。桔梗二味。)
小承氣湯,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此湯。微和胃氣。勿令之大泄下。
白話文:
如果病人不渴,且體外有微熱,就應該去除人參,加入桂枝三兩,溫覆取微汗即可痊癒。如果病人咳嗽,就應該去除人參、大棗、生薑,加入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小承氣湯適用於陽明病,脈象遲緩,雖然出汗但沒有惡寒,身體必然沉重、呼吸短促、腹部脹滿、喘不過氣,且有潮熱,但身體想要解表。這種情況可以攻治裡證。如果手腳出汗,但汗出得很快,而且皮膚表面光滑,這表示大便已經乾燥硬結。大承氣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如果病人出汗多,稍微發熱,而且惡寒,表示表證尚未解除,體內的熱氣也沒有潮熱,還不能服用承氣湯。如果腹部脹滿不通,就可以服用小承氣湯,稍微和解胃氣,不要讓病人大瀉下。
(傷寒陽明)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此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
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此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同上)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讝語。此湯主之。若一服。讝語止者。更莫復服。(同上)陽明病。讝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此湯主之。因與此湯一升。腹中轉矢氣者。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出現潮熱,大便稍微硬,可以服用大承氣湯。如果大便不硬,就不要服用。如果好幾天都沒有大便,很可能會有燥屎。想要確認是否真的有燥屎,可以少量服用大承氣湯。如果湯進入肚子後,有轉矢氣的現象,就代表有燥屎,可以繼續服用藥物攻治。如果沒有轉矢氣,就代表一開始只是硬,後面就會變軟,不宜服用大承氣湯攻治。如果強行服用,就會造成腹脹,無法進食,想要喝水也會有呃逆。
如果之後又發熱,大便一定會再次變硬,而且量少。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但如果沒有轉矢氣,就千萬不要服用。陽明病的人,如果出汗很多,津液流失,胃中就會乾燥,大便就會變硬。大便硬就會說讝語,大承氣湯可以治療。如果服用一次後,讝語就停止了,就不要再服用。陽明病出現讝語、發潮熱,脈象滑而快的,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服用一升湯後,如果腹中轉矢氣,就代表有效。
更服一升。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便脈反微澀者。裡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此湯也。(同上)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與此湯。和之愈。(同上太陽)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以此湯。
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此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少者。雖不受食。(一云不大便)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同上)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此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
白話文:
服用一升藥後,若病人沒有轉氣,就不要再給他喝藥。隔天如果脈象變得微弱且澀,就代表內虛,難以治療,也不可再給他喝這湯藥。
若太陽病患者,出現嘔吐、腹瀉或發汗後,伴隨輕微煩躁、小便頻繁、大便乾燥的症狀,可以給他喝這個湯藥,以緩解症狀。
生病兩三天,脈搏微弱,沒有太陽病柴胡症狀,但感到煩躁、心下硬,到了四五天,雖然能吃飯,但仍可用這個湯藥,少量給他喝,讓病情稍微緩解。到了第六天,可以給他喝一升藥,如果沒有大便,到了六七天,即使能少量進食,但如果一開始大便硬,之後就會變軟,還沒完全變硬就服用攻邪的藥物,必然會使大便變軟。必須等到小便順暢,大便恢復堅硬才能使用攻邪的藥物,建議服用大承氣湯。
傷寒患者,如果六七天沒有大便,伴隨頭痛發熱,可以給他喝這個湯藥。如果小便清澈,就說明病邪不在裡,還在表層。
鬚髮汗也。(同太陽)下利讝語者。有燥屎也。宜此湯。(同上厥陰)治大便不通噦數讝語。(金匱)熱邪傳裡。但上焦痞滿者。宜此湯。(溫疫)
大黃(四兩酒洗),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不更衣者。勿服之。
小青龍湯,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主之。(傷寒太陽)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主之。(同上)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此湯亦主之。(金匱)肺癰。
白話文:
頭髮和汗液都屬於太陽經的範疇,如果有人拉肚子而且胡言亂語,可能是因為腸道乾燥,應該服用此湯藥。此湯藥也適用於大便不通暢、經常打嗝、胡言亂語的情況。這是因為熱邪侵入內部,只造成上焦痞滿,所以要服用此湯藥。
藥方:大黃四兩用酒洗淨,厚朴二兩炙烤去皮,枳實三個大的炙烤。
將上述三味藥材,用四升水煮成一升二合,去渣分兩次溫服。第一次服藥後應立即換衣服,否則就盡量喝完。如果沒有換衣服,就不要服藥。
小青龍湯適用於傷寒表症未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並咳嗽,或口渴、腹瀉、噎塞、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息的情況。如果傷寒患者心下有水氣,咳嗽並微喘,發熱但不口渴,服藥後感到口渴,說明寒邪已去除,病情將要好轉。此湯藥也適用於溢飲症,因為需要發汗,大青龍湯主治,此湯藥也有效果。此湯藥也適用於肺癰。
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三日一劑。可至三四劑。此先服此湯一劑乃進。(同上)咳逆倚息。不得臥。此湯主之。此湯下已。多唾口燥。乍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手足痹。
其面翕翕發熱。如醉狀。因腹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以治其咳滿。咳滿即止。而復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攴飲也。
白話文:
胸部感到滿脹,全身和臉部浮腫,鼻子堵塞,流出清鼻涕,聞不到香臭味,咳嗽時伴隨酸辛逆氣,呼吸急促伴有喘鳴,感到胸悶氣塞。葶藶大棗瀉肺湯可以治療這些症狀,三天服用一劑,可以連續服用三到四劑。服用此湯一劑後就可以進食。如果咳嗽伴隨呼吸困難,無法平躺,此湯也能治療。服用此湯後,容易流口水,口乾舌燥,脈象沉細,手腳冰冷,氣從小腹上衝到胸咽,手腳麻木。
臉部發紅發熱,像是醉酒的樣子,腹股溝部位有陰液流出,排尿困難,經常發熱。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可以治療氣衝,氣衝下去之後,反而又咳嗽,胸部滿脹。可以用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湯去掉桂枝,加入乾薑和細辛來治療咳嗽胸滿,咳嗽胸滿就會停止,但是又會感到口渴,氣衝又發作。細辛和乾薑屬於熱藥,服用後,應該會更口渴,但反而口渴停止,這是因為飲邪被驅除的緣故。
攴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髮其陽故也。若面熱如醉。此為胃上衝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金匱痰飲)婦人吐涎沫。
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此湯主之。(同上婦人)
麻黃(去節),芍藥(三兩),乾薑(三兩),五味子(半升),甘草(三兩去皮),半夏(半升洗),細辛(三兩),桂枝(三兩去皮)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若微利。去麻黃。加芫花如一雞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小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斤。去皮尖。
白話文:
喝了太多水的人,應該要冒汗。冒汗就會吐,吐了之後再用半夏來去除水份。水份排出,嘔吐就會停止。如果病人身體腫脹,就加上杏仁治療。這個病症原本應該用麻黃來治療,但因為病人可能會因此而麻痺,所以不能用麻黃。如果逆著這個原則,硬要用麻黃,病人就會昏厥。原因是病人血虛,麻黃會發散陽氣,所以不能用。如果病人臉色發紅,像喝醉酒一樣,那是因為胃氣上衝熏蒸了面部。要加上大黃來通利。
婦女吐口水,醫生反而用下瀉的藥物,結果導致心下痞滿。應該先治好她吐口水的毛病,這個湯藥就能治好。
麻黃(去節)、芍藥(三兩)、乾薑(三兩)、五味子(半升)、甘草(三兩去皮)、半夏(半升洗)、細辛(三兩)、桂枝(三兩去皮)
以上八味藥,用水一斗,先煮麻黃,煮到水減去兩升,去掉上面的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三升,去渣溫服一升。如果口渴,就去除半夏,加入栝蔞根三兩。如果輕微腹瀉,就去除麻黃,加入芫花如雞蛋大小,熬到紅色。如果喉嚨有異物感,就去除麻黃,加入附子一枚,炮製後服用。如果小便不利,小腹脹滿,就去除麻黃,加入茯苓四兩。如果喘不過氣,就去除麻黃,加入杏仁半斤,去皮尖。
小青龍加石膏湯,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此湯主之。(千金證治同外臺如脅下痛引缺盆肺痿篇)
麻黃,芍藥,桂枝,細辛,甘草,乾薑(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兩),石膏(二兩)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強人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
小建中湯,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此湯。不瘥者。與小柴胡湯主之。(傷寒太陽)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主之。(同上)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者主之。(金匱)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此湯。(同上)婦人腹中痛主之。
白話文:
小青龍加石膏湯適用於肺脹咳嗽伴有上氣、煩躁、呼吸急促,脈搏浮的症狀,且胸部有積水。麻黃、芍藥、桂枝、細辛、甘草、乾薑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兩,石膏二兩,用水一斗先煮麻黃,去沫後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體壯者服用一升,體弱者減量,一天服用三次,小兒服用四合。
小建中湯適用於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的症狀,先服用此湯,若不痊癒,則服用小柴胡湯。也適用於傷寒二三日,心中悸動煩躁;虛勞裡急,悸動、鼻衄、腹痛、夢遺、四肢痠痛、手足發熱、咽乾口燥;男子黃疸、小便自利;婦女腹中疼痛等症狀。
(同上)凡男子因積勞虛損。或大病後不復。常苦四體沉滯。骨肉疼酸。吸吸少氣。行動喘息。或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心中虛悸。咽乾唇燥。面體少色。或飲食無味。陰陽虛弱。悲憂慘慼。多臥少起。久者積年。輕者百日。漸致瘦削。王臟氣竭。則難可復振治之。(外臺)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切),膠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小陷胸湯,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主之。(傷寒太陽)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結胸。未止者。四日復下之。此作協熱利也。(同上)
白話文:
男性如果因長期勞累導致身體虛弱,或大病之後體力無法恢復,常感到四肢沉重、骨骼肌肉痠痛、呼吸短促、活動時喘不過氣,也可能出現小腹緊縮、腰背疼痛、心慌心悸、口乾舌燥、面色蒼白、食慾不振、陰陽失調、情緒低落、臥床時間多、活動時間少等症狀。這種情況持續時間長則數年,短則百日,逐漸消瘦,五臟六腑功能衰竭,治療起來就非常困難。
將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掰開、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切片、膠飴一升,這六味藥材用七升水煮沸,熬煮至三升,去除藥渣,加入膠飴,用小火慢慢熬化,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嘔吐的病人不能使用建中湯,因為它太甜了。
小陷胸湯可以用於治療小結胸病。這種病症會在心窩處出現,按壓時會疼痛,脈象浮滑。太陽病,如果病程持續兩三天,病人不能平躺,只想坐起來,心窩處一定會有結塊,脈象微弱,說明病症中含有寒氣。如果貿然使用下瀉的藥物,雖然瀉下後暫時緩解,但之後必然會形成結胸症。如果瀉下後沒有好轉,病程持續到第四天,再使用下瀉的藥物,這就叫做協熱利,可以起到治療效果。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栝蔞實(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小半夏湯,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攴飲故也。此湯主之。(千金)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噦者主之。(金匱)諸嘔吐谷不得下者主之。(同上)有人常積氣。結而死。其心上暖。以此湯少許。汁入口遂活。(千金)
半夏(一升),生薑(半升)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主之。(金匱)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此湯主之。(同上)
白話文: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淨,栝蔞實(大的用一個)。將這三味藥用水六升先煮栝蔞,煮到剩下三升,去渣後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煮,煮到剩下二升,去渣後分三次溫服。
此方適合嘔吐、原本口渴但現在不渴、心下有積水的人。此方也適合黃疸病、小便顏色不變、想拉肚子、肚子脹滿喘不過氣、不能退熱、退熱後就會嘔吐的人。以及各種嘔吐、吃東西吐出來的人。還有人積氣,久久不散,快要死了,但心口卻是溫熱的,可以用此方少許,喝下去就能活過來。
半夏一升,生薑半升。將這兩味藥用水七升煮,煮到剩下半升,分兩次溫服。
此方適合突然嘔吐、心下痞塊、膈間有水、頭昏眼花、心悸的人。也適合先渴後嘔、水停留在心下、屬於飲家的人。
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一法曰四兩)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小品射干湯,主春冬傷寒。秋夏中冷。咳嗽曲拗不後。氣息喉鳴。音啞失聲。干嗽無唾。喉中如硬者方。(外臺)
半夏,麻黃,射干,杏仁,乾薑,甘草,紫菀,桂枝,吳萸,當歸,橘皮,獨活
若病久者。初服可大黃二兩。秋夏日暴冷。及天行暴寒。熱伏於內。宜生薑四兩。代乾薑除吳茱萸。用枳殼三兩。
小品葛根湯,療妊娠臨月。因發風痙。忽悶憒不識人。吐逆眩倒。小醒復發。名為子癇。主痓冒方。(外臺)
白話文:
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也有說法是四兩),以上三味藥材,用水七升煮成一升五合,分溫兩次服用。此藥方名為小品射干湯,主治春冬傷寒、秋夏中冷,咳嗽反覆難愈,氣息喉鳴,聲音嘶啞,乾咳無痰,喉嚨感覺有異物者。
此外,若病程較久,初次服用時可以加入大黃兩兩。秋夏時節,因天氣驟冷或流行病導致寒氣入侵,內熱鬱結,可以用生薑四兩代替乾薑,去除吳茱萸,並加入枳殼三兩。
小品葛根湯則用來治療妊娠臨月時因風寒入侵導致痙攣、昏迷不醒、嘔吐眩暈、清醒後又復發的症狀,俗稱子癇,是治療痓冒的有效方劑。
貝母(去心),葛根,丹皮(去心),木防己,防風,當歸,芎藭,肉桂,茯苓,澤瀉,甘草(炙各二兩),獨活,石膏(碎),人參(各三兩)
上十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二服。貝母令人易產。若未臨月者。升麻代之。忌海藻。菘菜。酢。
小品當歸湯,療心腹絞痛。諸虛冷氣滿方。(同上)
當歸(三兩),乾薑(四兩),甘草(三兩炙),芍藥(二兩),厚朴(三兩炙),黃耆(二兩),蜀椒(一兩),半夏(二兩洗),肉桂(二兩),人參(三兩)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強人可一升。羸人服八合。大冷者。加附子一枚。炮。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
白話文:
貝母、葛根、丹皮、木防己、防風、當歸、川芎、肉桂、茯苓、澤瀉、甘草各二兩,獨活、石膏各三兩,將以上十四味藥材切碎,用水九升煎煮至三升,分兩次服用。若產婦使用貝母,可促進生產,但若未臨月則可用升麻代替。忌食海藻、菘菜和醋。
小品當歸湯可治療心腹絞痛及諸虛冷氣,配方如下:當歸三兩,乾薑四兩,甘草三兩炙,芍藥二兩,厚朴三兩炙,黃耆二兩,蜀椒一兩,半夏二兩洗,肉桂二兩,人參三兩。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用水一斗煎煮至三升二合,體質強健者可服用一升,虛弱者服用八合。體寒者可加附子一枚炮製後服用。忌食海藻、菘菜、羊肉、餳和生蔥。
小品地膚湯,療下焦諸結熱。小便赤黃。數起出少大痛。或便血。溫病後餘熱。及霍亂後當風取熱過度。飲酒房勞。及步行冒熱。冷飲逐熱。熱結下焦。及乳石熱動。關格。少腹堅。胞脹如斗大。諸淋服之。即通方。(同上)
地膚草(二兩),知母,豬苓(去皮),瞿麥,黃芩,升麻,通草(各二兩),海藻(,一兩),葵子(一升),枳實(二兩炙)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大小便皆閉者。加大黃三兩。婦人房勞。腎中有熱。小便難不利。腹滿痛。脈沉細者。加豬腎一具。
白話文:
地膚湯可以治療下焦部位的各種結熱症狀,例如小便赤黃、排尿時疼痛、尿量少、血尿、溫病後餘熱未清、霍亂後受風寒、過度飲酒、勞累、在炎熱天氣下行走、喝冷飲降熱、下焦熱結、乳石熱動、關格不通、少腹堅硬、腹部脹大如斗等,以及各種淋症。
藥方包括地膚草二兩、知母二兩、豬苓(去皮)二兩、瞿麥二兩、黃芩二兩、升麻二兩、通草二兩、海藻一兩、葵子一升、枳實(炙)二兩。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用九升水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如果大小便都閉塞,可以加生大黃三兩。婦女因房事勞累,腎臟有熱,小便不暢,腹部脹痛,脈象沉細的,可以加豬腎一隻。
小品黃耆湯,療虛勞少氣。小便過多者。(同上)
黃耆(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大棗(三十枚擘),芍藥(二兩),乾地黃(二兩),黃芩(一兩),桂心(二兩),生薑(二兩),當歸(二兩),甘草(一兩炙)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豬肉。冷水。(一方黃連有一兩)
小品黃耆湯,療虛勞。胸中客熱。冷癖痞滿。宿食不消。吐噫。脅間水氣。或流飲腸鳴。不生肌肉。頭痛上重下輕。目視䀮䀮惚惚。志損常躁熱。臥不得安。少腹急。小便赤。餘瀝。臨事不起。陰下濕。或小便白濁多方。(同上)
白話文:
黃耆湯用於治療虛勞、氣虛、小便過多等症狀。藥材包括黃耆、麥門冬、大棗、芍藥、生地黃、黃芩、桂心、生薑、當歸、甘草。將所有藥材切片,用水煎煮,取三升藥汁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菘菜、生蔥、蕪荑、豬肉、冷水。另外,此方也可治療虛勞導致胸中煩熱、冷癖痞滿、宿食不消、嘔吐、脅間水氣、腹瀉、肌肉不長、頭痛、頭重腳輕、眼花、精神不濟、易怒、失眠、小腹脹痛、小便赤色、尿餘瀝、陽痿、陰部潮濕、小便白濁等症狀。
黃耆(三兩),人參(一兩),芍藥(二兩),生薑(半斤),桂肉(三兩),大棗(十四枚),當歸(一兩),甘草(一兩炙)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有寒加厚朴二兩。忌生蔥。海藻。菘菜。
小續命湯,治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方。(千金)
麻黃,防己(崔氏外臺不用),人參,黃芩,桂心,芍藥,甘草,芎藭,杏仁(各一兩),防風(一兩半),附子(一枚),生薑(五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劑必隹。取汗。隨人風輕重虛實也。有人腳弱。服此方。至六七劑得差。有風疹家。天陰節變。輒合服之。可以防瘖。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遠志。如骨節煩疼。本有熱者。
白話文:
黃耆三兩、人參一兩、芍藥二兩、生薑半斤、桂肉三兩、大棗十四枚、當歸一兩、甘草一兩(炙過),將這些藥材切碎,加水一斗,煮到剩下四升,分四次服用。如果有寒症,可以加厚朴二兩。忌食生蔥、海藻、菘菜。這個方子叫做小續命湯,用於治療中風昏迷、快要死亡的病人,症狀包括身體僵硬、口眼歪斜、舌頭僵硬說不出話、神志昏迷、神情呆滯等。各種風症服用這個方子都有效,而且不會讓人虛弱。麻黃、防己(崔氏外臺不使用)、人參、黃芩、桂心、芍藥、甘草、芎藭、杏仁(各一兩)、防風(一兩半)、附子(一枚)、生薑(五兩),將這些藥材切碎,加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渣後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效果很好,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可以再服用三四劑,達到出汗的目的。出汗的程度要根據風症的輕重、身體虛實來調整。有些人腳軟無力,服用這個方子六七劑就會好轉。有風疹的人,如果天氣陰冷、節氣變化,可以服用這個方子預防感冒。有一種說法是,如果病人神志恍惚,可以加茯神、遠志。如果病人骨節疼痛,且伴有發熱,就不要用這個方子。
去附子。倍芍藥。(小品千金翼同。古今錄驗有白朮。不用杏仁。救急無芎藭杏仁。止十味。延年無防風。)
小烏沉湯,調中快氣。治心腹刺痛。(局方)
烏藥(一兩去心),香附子(炒盆內淅去皮毛焙乾二兩),甘草(一分一本烏藥十兩香附子二十兩甘草炒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或不著鹽。沸湯點服。不拘時。
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治瘧病發渴者。(金匱)
柴胡(八兩),黃芩(二兩),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擘),甘草(三兩炙),生薑(三兩),栝蔞根(四兩)
白話文:
去除附子,芍藥加倍。小烏沉湯,調和脾胃,快速舒緩氣滯,治療心腹刺痛。方劑由烏藥、香附子、甘草組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可加入少許鹽或不加,用沸水沖服,不限時間。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治療瘧疾發作時口渴的症狀,由柴胡、黃芩、人參、大棗、甘草、生薑、栝蔞根組成。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經心錄療勞瘧)
小兒疳蟲蝕齒方。(金匱)
雄黃,葶藶
上二味。末之。取臘日豬脂。熔。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點藥烙之。
土瓜根散,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主之。陰㿗腫亦主之。(金匱婦人)
土瓜根,芍藥,桂枝,䗪蟲(各三分)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己椒藶黃丸,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主之。(金匱痰飲)
防己,椒目,葶藶(熬),大黃(各一兩)
白話文:
上七味切碎,用一斗二升的水煮至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一天三次。忌食海藻和菘菜。
小兒疳蟲蝕齒方:雄黃和葶藶研末,取臘日豬脂熔化,用槐枝綿裹成頭狀四五枚,點藥烙之。
土瓜根散治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月經一月才來一次,以及陰部腫痛。土瓜根、芍藥、桂枝、䗪蟲各三分,搗成散劑,酒服方寸匕,一天三次。
己椒藶黃丸治腹滿口舌乾燥,這是腸道有水氣引起的。防己、椒目、葶藶(熬)、大黃各一兩。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
下瘀血湯,師曰。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此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金匱婦人)
大黃(二兩),桃仁(六枚),䗪蟲(二十枚熬去皮)
上三味。末之。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預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女曲散,痢後虛腫。水腫者。服此藥。小便利得止。腫亦消。(千金方)
女曲(一升),乾薑,細辛,椒目,附子,桂心(各半兩)
白話文:
將四味藥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飯前服用一丸,每天三次。服用後,口中會逐漸出現津液。如果患者感到口渴,可以加入半兩芒硝。
婦科醫生說,產婦腹痛應該使用枳實芍藥散治療,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是因為腹中有乾血積聚在臍部,這個湯方可以治療。它還可以治療月經不調。
將大黃兩錢、桃仁六枚、䗪蟲二十枚(去皮後熬製)三味藥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製成四丸。用一升酒煎煮一丸,取八合,提前服用,可以促進新血排出,血色像豬肝一樣。
女曲散可以治療痢疾後虛腫和水腫。水腫患者服用此藥後,小便通暢,腫脹消退。
將女曲一升、乾薑、細辛、椒目、附子、桂心各半兩混合使用。
上六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不知加二三匕。日三。產虛滿大良。
上焦熱膈傷。吐血。衄血。或下血。連日不止。欲絕並主之。(外臺)
艾葉,竹茹(各一升),阿膠(如手掌大),乾薑(二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馬通汁半升。煮取一升頓服。
白話文:
上六味,治療下篩,用酒服用,每次一小匙,不知道就加兩三匙,一天三次,產後虛弱、肚子脹痛,效果很好。
上焦熱傷,吐血、鼻出血、或下血,連續多日不停,快要休克,也可用此方治療。(出自《外台秘要》)
艾葉、竹茹各一升,阿膠像手掌那麼大,乾薑二兩。
以上四味藥,研磨成粉,加水三升,煮到剩一升,去渣,加入馬通汁半升,再煮到剩一升,一次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