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走嘉言

《方劑辭典》~ 二畫 (1)

回本書目錄

二畫 (1)

1. 二畫

二氣散,陰陽痞結。咽膈噎塞。狀如梅核。妨礙飲食。久而不愈。即成反胃。(楊氏方)

梔子,乾薑(炮二味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同煎至五分去滓。食後熱服。

二陳湯,治痰飲為患。或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局方)

半夏(湯洗七次),陳皮(各五兩),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半)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二勝散,治乾霍亂不吐不利。令人昏冒煩亂。氣短。上下膈塞。冷汗自出方。(聖濟方)

訶子,乾薑(成塊者各二兩)

上二味。不搗碎。同用水二升。於銚子內煎。水盡為度。取出重物細切。焙乾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陳米飲調下。

人參丸,療患久痛腹滿並痰飲。不下食。(外臺方)

人參,白朮,枳實(各六分),茯苓(八分),厚朴(六分),青木香(六分),橘皮(五分),大黃(六分),檳榔(六分)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空腹煮生薑棗湯下。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忌酢物。桃李。雀肉等。

人參湯,安食下氣。理胸脅。並治客熱。(千金方)虛勞人血氣微弱。陰陽俱虛。小勞則生熱。熱因勞。而故以名客熱。(病源)

人參,麥門冬,乾薑,當歸,茯苓,甘草,五味子,黃耆,芍藥,枳實(各二兩),桂心(三兩),半夏(一升),大棗(十五枚)

上十三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九合。從旦至晡。令盡。皆熱服。慎勿冷。

人參湯,療肺客熱。並肝心家氣方。(外臺方)

桂心,甘草(炙各三兩),人參,乾薑,防風(各二兩),白朮(一兩半)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宜溫服。忌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

人參湯,治厥逆。三焦不調。及脾胃氣攻。頭面虛腫。氣喘心急脹滿。(聖濟方)

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紫蘇子(炒),大腹皮,桑根白皮(銼),檳榔(各一兩),陳橘皮(去白焙),防風(各一兩半)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生薑一塊。拍破。蔥白三莖。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人參散,治邪熱客於經絡。肌熱痰嗽。五心煩躁。頭目昏痛。夜多盜汗。此藥補和真氣。解勞倦。婦人血熱虛勞。骨蒸。並皆治之。(本事方)

人參(去蘆),白朮,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洗),半夏曲,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秤),赤芍藥,乾葛,甘草(各一兩炙),子芩(半兩去皮)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四片。棗二個。煎至八分。不拘時候。帶熱服。但是有勞熱症。皆可服。熱退即止。大抵透肌解熱。乾葛第一。柴胡次之。所以升麻葛根湯。為解肌之冠也。

白話文:

二氣散,主要治療陰陽之氣在體內糾結成痞塊的症狀,導致咽喉、食道感覺像被東西堵住,像梅核一樣,妨礙進食,如果長期不癒,就會變成反胃嘔吐。(出自楊氏的方子)

藥材:梔子、炮製過的乾薑(各一兩)

製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一起煎煮,煎到剩下一半時,去除藥渣,在飯後趁熱服用。

二陳湯,主要治療因為痰飲而引起的各種問題,像是嘔吐噁心、頭暈心悸、胸悶不舒服、發冷發熱,或是因為吃生冷食物導致脾胃不和。(出自醫方總局)

藥材:半夏(用湯洗過七次)、陳皮(各五兩)、茯苓(三兩)、炙甘草(一兩半)

製法:將上述藥材切成小塊,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水,加入生薑七片、烏梅一顆,一起煎煮至剩六分時,去除藥渣,趁熱服用,不拘時間。

二勝散,主要治療乾霍亂,患者無法嘔吐也無法腹瀉,導致昏迷、煩躁、呼吸急促、上下腹部堵塞不通,且會冒冷汗。(出自《聖濟總錄》)

藥材:訶子、成塊的乾薑(各二兩)

製法:將這兩味藥材不搗碎,直接放入鍋中,加入兩升水煎煮,直到水分完全蒸乾,取出藥材,切成細塊,焙乾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煮成的稀飯水送服。

人參丸,主要治療因病痛導致腹部長期脹滿和痰飲,以至於吃不下飯。(出自《外臺秘要》)

藥材:人參、白朮、枳實(各六分)、茯苓(八分)、厚朴、青木香(各六分)、橘皮(五分)、大黃、檳榔(各六分)

製法:將上述九味藥材搗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空腹時用煮過的生薑紅棗湯送服,開始服用時每次約二十顆,一天服用兩次,之後可以逐漸增加至三十顆,服用期間要忌食酸性食物、桃子、李子、麻雀肉等。

人參湯,主要幫助消化、使氣往下行,調理胸部及兩脅,同時也能治療因外感引起的發熱(又稱客熱)。(出自《千金方》)患有虛勞的人,如果氣血衰弱,陰陽兩虛,稍微勞動就會發熱,這種熱是因為勞動引起的,所以稱為客熱。(出自《病源論》)

藥材:人參、麥門冬、乾薑、當歸、茯苓、甘草、五味子、黃耆、芍藥、枳實(各二兩)、桂心(三兩)、半夏(一升)、大棗(十五枚)

製法:將上述十三味藥材切成小塊,加入九升水煎煮至剩三升,去除藥渣,每次服用九合,從早上到傍晚之間喝完,都需趁熱服用,切勿喝冷的。

人參湯,主要治療肺部因外感引起的發熱,以及肝臟、心臟之氣不順暢。(出自《外臺秘要》)

藥材:桂心、炙甘草(各三兩)、人參、乾薑、防風(各二兩)、白朮(一兩半)

製法:將上述六味藥材切成小塊,加入八升水煎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服用,每天三次,宜溫服,忌食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蔥、海藻、白菜。

人參湯,主要治療手腳冰冷(厥逆)、三焦功能失調,以及脾胃之氣上攻、導致頭面虛腫、呼吸急促、心慌胸悶。(出自《聖濟總錄》)

藥材:人參、去黑皮的赤茯苓、用生薑汁炙透的厚朴(去粗皮)、炒過的紫蘇子、大腹皮、挫成小塊的桑樹根白皮、檳榔(各一兩)、去白焙過的陳橘皮、防風(各一兩半)

製法:將上述九味藥材粗略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碗水,加入拍碎的生薑一塊、切段的蔥白三根,一起煎煮至剩八分,去除藥渣,空腹時溫服。

人參散,主要治療外邪入侵經絡導致的發熱、肌肉發熱、咳嗽有痰、心煩意亂、頭暈眼花、夜間盜汗。此藥能補養協調身體正氣、解除勞累。同時也能治療婦女血熱虛勞、骨蒸。(出自《本事方》)

藥材:去蘆的人參、白朮、去皮的白茯苓、去苗洗過的柴胡、半夏曲、洗淨去蘆切片焙乾秤重的當歸、赤芍藥、葛根、炙甘草(各一兩)、去皮的黃芩(半兩)

製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生薑四片、紅棗兩顆,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趁熱服用。只要是有勞累發熱的症狀,都可服用,等到熱退即可停止服用。此藥主要作用是透肌解熱,其中葛根效果最好,其次是柴胡。所以,升麻葛根湯被認為是解肌發熱的首選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