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走嘉言

《方劑辭典》~ 二畫 (1)

回本書目錄

二畫 (1)

1. 二畫

二氣散,陰陽痞結。咽膈噎塞。狀如梅核。妨礙飲食。久而不愈。即成反胃。(楊氏方)

梔子,乾薑(炮二味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同煎至五分去滓。食後熱服。

大棗,治痰飲為患。或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局方)

半夏(湯洗七次),陳皮(各五兩),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半)

白話文:

二氣散治療陰陽痞結、咽喉阻塞、感覺像梅核卡住、影響飲食、長期不癒,甚至反胃。方劑由梔子、乾薑各一兩,炮製後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水煎至五分,去渣,飯後熱服。另外,大棗可以治療痰飲引起的嘔吐、噁心、頭暈、心悸、中脘不適、寒熱交替,以及生冷食物引起脾胃不和。半夏經過湯洗七次,陳皮、茯苓各五兩,甘草炙一兩半,一起組成藥方。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二勝散,治乾霍亂不吐不利。令人昏冒煩亂。氣短。上下膈塞。冷汗自出方。(聖濟方)

訶子,乾薑(成塊者各二兩)

上二味。不搗碎。同用水二升。於銚子內煎。水盡為度。取出重物細切。焙乾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陳米飲調下。

人參丸,療患久痛腹滿並痰飲。不下食。(外臺方)

白話文:

上藥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加入生薑七片、烏梅一個,一同煎煮六分,去渣熱服,不拘時間。

二勝散用於治療乾霍亂,不吐不瀉,令人昏沉頭昏,煩躁不安,氣短,上下膈肌阻塞,冷汗自出。

訶子與乾薑(成塊者各二兩)二味藥材,不需搗碎,一起放入銚子中,加入兩升水煎煮,直至水煎干為止。取出後用重物細切,焙乾,研磨過篩,成為散劑。每次服用二錢匕,以陳米湯調服。

人參丸用於治療久病疼痛,腹部脹滿,並伴有痰飲,不思飲食。

人參,白朮,枳實(各六分),茯苓(八分),厚朴(六分),青木香(六分),橘皮(五分),大黃(六分),檳榔(六分)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空腹煮生薑棗湯下。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忌酢物。桃李。雀肉等。

人參湯,安食下氣。理胸脅。並治客熱。(千金方)虛勞人血氣微弱。陰陽俱虛。小勞則生熱。熱因勞。而故以名客熱。(病源)

白話文:

人參、白朮、枳實各六分,茯苓八分,厚朴六分,青木香六分,橘皮五分,大黃六分,檳榔六分,共九味。將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混合製成丸子。空腹服用時,以生薑棗湯送服。每次服用二十丸,每日兩次,逐漸增加至每次服用三十丸。忌食醋、桃子、李子、雀肉等。此方名为人參湯,功效为安食下氣,理胸脅,並治客熱。虛勞之人血氣微弱,陰陽俱虛,稍勞則生熱,因勞而生熱,故名為客熱。

人參,麥門冬,乾薑,當歸,茯苓,甘草,五味子,黃耆,芍藥,枳實(各二兩),桂心(三兩),半夏(一升),大棗(十五枚)

上十三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九合。從旦至晡。令盡。皆熱服。慎勿冷。

人參湯,療肺客熱。並肝心家氣方。(外臺方)

桂心,甘草(炙各三兩),人參,乾薑,防風(各二兩),白朮(一兩半)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宜溫服。忌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

白話文:

人參湯方

組成:

  • 人參、麥門冬、乾薑、當歸、茯苓、甘草、五味子、黃耆、芍藥、枳實(各二兩)
  • 桂心(三兩)
  • 半夏(一升)
  • 大棗(十五枚)

製法:

  1. 將以上十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
  2. 加入九升水,煮沸後繼續熬煮至剩三升,過濾去渣。
  3. 每次服用九合,從早晨至下午,務必喝完。
  4. 藥物需趁熱服用,切勿食用冷的藥湯。

主治:

  • 肺熱、肝心氣虛。

出處:

  • 外台秘要

第二方:

組成:

  • 桂心、甘草(炙,各三兩)
  • 人參、乾薑、防風(各二兩)
  • 白朮(一兩半)

製法:

  1.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片。
  2. 加入八升水,煮沸後繼續熬煮至剩三升。
  3. 分三次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4. 藥物需溫熱服用。

忌口:

  • 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

人參湯,治厥逆。三焦不調。及脾胃氣攻。頭面虛腫。氣喘心急脹滿。(聖濟方)

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紫蘇子(炒),大腹皮,桑根白皮(銼),檳榔(各一兩),陳橘皮(去白焙),防風(各一兩半)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生薑一塊。拍破。蔥白三莖。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人參散,治邪熱客於經絡。肌熱痰嗽。五心煩躁。頭目昏痛。夜多盜汗。此藥補和真氣。解勞倦。婦人血熱虛勞。骨蒸。並皆治之。(本事方)

白話文:

人參湯可以治療四肢厥逆、三焦不調、脾胃氣逆上攻、頭面虛腫、氣喘心急、腹脹等症狀。配方包括人參、赤茯苓、厚朴、紫蘇子、大腹皮、桑根白皮、檳榔、陳橘皮和防風。將所有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取五錢匕,用一盞水、一塊拍碎的生薑和三根切碎的蔥白煎至八分,去渣,空腹溫服。人參散則能治療邪熱侵犯經絡、肌膚發熱咳嗽、五心煩躁、頭目昏痛、盜汗等症狀,具有補益真氣、解除勞倦之功效,也能治療婦女血熱虛勞、骨蒸等症狀。

人參(去蘆),白朮,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洗),半夏曲,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秤),赤芍藥,乾葛,甘草(各一兩炙),子芩(半兩去皮)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四片。棗二個。煎至八分。不拘時候。帶熱服。但是有勞熱症。皆可服。熱退即止。大抵透肌解熱。乾葛第一。柴胡次之。所以升麻葛根湯。為解肌之冠也。

人參煮散,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心腹脹痛。不思飲食。宿寒留飲。停積不消。或因飲冷過度。內傷脾氣。嘔吐痰逆。寒熱往來。或時汗出。又治腸胃冷濕。泄瀉注下。水穀不分。腹中雷鳴。脅肋虛脹。兼療傷寒陰盛。四肢逆冷。(局方)

白話文:

將人參、白朮、白茯苓、柴胡、半夏曲、當歸、赤芍藥、乾葛、甘草各一兩炙,子芩半兩去皮,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四片生薑,兩個紅棗,煎煮至八分,不拘時間,溫熱服用。凡是勞熱症,都可以服用,熱退即止。總之,此方透肌解熱,乾葛效力最佳,柴胡次之。所以升麻葛根湯被稱為解肌之冠。

人參煮散則主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心腹脹痛、不思飲食、宿寒留飲、停積不消,或因飲冷過度、內傷脾氣、嘔吐痰逆、寒熱往來、或時汗出,又治腸胃冷濕、泄瀉注下、水穀不分、腹中雷鳴、脅肋虛脹,兼療傷寒陰盛、四肢逆冷。

茯苓(去皮銼),蒼朮(去皮各半斤),人參(四兩),甘草(炙十兩),三稜(煨搗碎),青皮(去白各十二兩),乾薑(炮),丁皮(各六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三枚。同煎。至七分。食前空心溫服。

人參飲子,治陽毒傷寒。四肢壯熱。心膈煩躁。嘔吐不止。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麥門冬(各二兩),半夏(半兩)

上為散。每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三十片。生薑半分。煎六分。溫服。(十便方○聖惠方無方名即小柴胡湯加竹葉麥門冬也)

白話文:

茯苓去皮磨成粉,蒼朮去皮,人參,甘草(炙烤),三稜煨熟搗碎,青皮去白,乾薑炮製,丁皮,各取半斤。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紅棗三枚,一起煎煮,至七分,飯前空腹溫服。

人參飲子,治陽毒傷寒,四肢發熱,心胸煩躁,嘔吐不止。

柴胡,黃芩,人參,甘草,麥門冬各取二兩,半夏半兩,以上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水一中盞,加入竹葉三十片,生薑半分,煎煮六分,溫服。

人參敗毒散,治傷寒時氣。咽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噦寒熱。並皆治之。(局方)

人參(去蘆洗焙),茯苓(去皮),甘草(炙),前胡(去苗洗焙),芎藭,羌活(去蘆),桔梗,獨活(去苗),柴胡(去苗洗焙),枳殼(水浸去穰銼。麩炒黃色。各等分。),

上十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活人三因。並同。聖濟總錄。名羌活湯。準繩。加蒼朮。陳倉米。名羌活散。治時行下痢赤白。本事方。去桔梗。加白朮。青皮。名清氣散。調榮衛。順三焦。治風壅。消痰涎。退煩熱。增損亦有理。用之良驗。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用於治療傷寒初期,症狀包括咽喉疼痛、脖子僵硬、發燒怕冷、全身痠痛、以及因寒邪阻滯引起的咳嗽、鼻塞聲音沉重、風寒痰濕引起的頭痛、嘔吐、寒熱交替等,都能用它治療。

藥方包括人參、茯苓、甘草、前胡、川芎、羌活、桔梗、獨活、柴胡、枳殼等十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入少許生薑和薄荷一起煎煮,去渣溫服,不限時間,若寒邪較重就用熱水服用,熱邪較重就用溫水服用。

本方與活人三因方同,聖濟總錄中稱之為羌活湯。若依照準繩,加蒼朮和陳倉米,則稱為羌活散,用於治療流行性痢疾。本事方中則去桔梗,加白朮和青皮,稱為清氣散,用於調和營衛,暢通三焦,治療風邪阻滯、消痰涎、退熱等症。藥方中的增減都有其道理,用之效果良好。

人參當歸湯,治產後煩悶不安。(千金方)

人參,當歸,麥門冬,乾地黃,桂心(各一兩),大棗(七枚),粳米(一升),芍藥(四兩),竹葉(三升)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及米取八升。去滓內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煩悶不安者。當取豉一升。以水三斗。煮取一升。盡服之甚良。

人參養榮湯,按前證實為庸醫耽擱。及今投劑。補瀉不及。然大虛不補。虛何由以回。大實不瀉。邪何由以去。勉用參地以回虛。承氣以逐實。此補瀉兼施之法也。或遇此證。純用承氣。下證稍減。神思稍蘇。續得服。身體振戰。怔忡驚悸。心內如人將捕之狀。四肢反厥。眩暈鬱冒。

白話文:

人參當歸湯,用來治療產後煩躁不安。藥方包括人參、當歸、麥門冬、乾地黃、桂心各一兩,大棗七枚,粳米一升,芍藥四兩,竹葉三升。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十二升水先煮竹葉和米,取八升後去渣,加入藥粉煮至三升,去渣分三次服用。如果煩躁不安,可另外用一升豉,加入三斗水煮至一升,一次喝完效果更好。

人參養榮湯,用於原本應該用藥治療卻被庸醫耽誤,延誤至今才用藥,補瀉不當。身體虛弱卻不補,虛弱如何能恢復?身體實證卻不瀉,邪氣如何能去除?因此用人參地黃補虛,承氣湯瀉實,這是補瀉兼施的方法。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只用承氣湯,症狀稍微減輕,神志稍微恢復,接著服藥後,身體顫抖,心神不定,驚悸不安,心裡像被人追捕一樣,四肢抽搐,頭昏眼花,胸悶氣短。

項背強直。並前循衣摸床。撮空等證。此皆大虛之候。將危之證也。急用此湯。虛候少退。速可屏去。蓋傷寒溫疫。俱系客邪。為火熱燥證。人參固為益元氣之神品。偏於益陽。有助火固邪之弊。當此又非良品也。不得已而用之方。(溫疫論)

人參(八分),麥門冬(七分),遼五味(一錢),地黃(五分),歸身(八分),白芍藥(一錢五分),知母(七分),陳皮(六分),甘草(五分)

照常煎服。

人參養榮湯,治肺痿咳嗽有痰。午後熱。並聲嘶者。(聖濟方)

白話文:

脖子和后背僵硬,病人会向前摸着衣服和床,还会抓空等症状。这些都是身体极度虚弱的征兆,预示着病情危急。必须立刻服用此汤,虚弱症状稍退后,就可以快速停药。因为伤寒和温疫都属于外邪入侵,表现为火热干燥的症状。人参虽然是补益元气的神药,但偏于益阳,容易助火固邪,此时并不适合服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它。

人参八分,麦门冬七分,辽五味一钱,地黄五分,归身八分,白芍一钱五分,知母七分,陈皮六分,甘草五分。

按照常规方法煎服。

人参养荣汤用来治疗肺痿咳嗽、痰多、午后发热,以及声音嘶哑。

柴胡(二錢),桑白皮,阿膠(蚧粉炒),人參(去蘆),桔梗,貝母,杏仁,枳實,茯苓(各一錢),五味子(十二枚)

上水二升。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鍾。食遠服。

人參養榮湯,治積勞虛損。四肢沉滯。骨肉痠疼。吸吸少氣。行動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心虛驚悸。咽乾唇燥。飲食無味。陰陽衰弱。悲憂慘慼。多臥少起。久者積年。急者百日。漸至瘦削。五藏氣竭。難可振復。又治肺與大腸俱虛。咳嗽下利。喘乏少氣。嘔吐痰涎。(局方)

白芍藥(三兩),當歸,桂心(去粗皮),甘草(炙),陳橘皮,人參,白朮(煨),黃耆(各一兩),熟地(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錢半),遠志(炒去心半兩)

白話文:

柴胡兩錢、桑白皮、阿膠(用貝殼粉炒)、人參(去除蘆頭)、桔梗、貝母、杏仁、枳實、茯苓各一錢,五味子十二枚。以上藥材用水二升,生薑三片,大棗兩枚,煎煮至一碗的量,飯後服用。

人參養榮湯,可以治療積勞成疾、虛損,四肢沉重、骨肉酸痛,呼吸急促、行動喘不過氣,小腹緊繃、腰背疼痛,心神不寧、驚悸,口乾舌燥、飲食無味,陰陽虛弱,悲傷憂愁,嗜睡懶動,病情久者可達數年,急者可達百日,漸漸消瘦,五臟氣息衰竭,難以恢復。還可以治療肺和大腸俱虛的症狀,例如咳嗽、腹瀉、呼吸困難、氣喘、嘔吐痰液。(出自局方)

白芍藥三兩,當歸、桂心(去除粗皮)、甘草(炙)、陳皮、人參、白朮(煨)、黃耆各一兩,熟地(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錢半,遠志(炒去心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便精遺泄。加龍骨一兩。咳嗽加阿膠甚妙。

人參養胃湯,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目昏疼。體拘急不同。風寒二證。拘可治療。須令濈濈微汗。自然解散。若先有汗。則溫服。不須更汗。兼治飲食傷脾。或外感風寒濕氣。發為痎瘧。及山嵐瘴疫。常服尤佳。(得效方)

厚朴(去粗皮切薑汁拌炒乾),蒼朮(米泔浸炒黃色),半夏(湯洗七次各一兩),白茯苓(去皮半兩),甘草(二錢半),人參(去蘆),草果(煨去皮),藿香(去土各半兩),橘紅(去白七錢半)

白話文:

服用上銼,每次四錢,用一碗半水,加入三片生薑和一顆棗子,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服。若有精遺泄,可加龍骨一兩。咳嗽者加阿膠效果更佳。

人參養胃湯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所致的憎寒壯熱、頭目昏疼、身體拘急等症。它能治療風寒二證,並使病人微微出汗,自然而然地解開病症。若病人已出汗,則溫服即可,不必再出汗。此外,它還能治療飲食傷脾,或外感風寒濕氣導致的痎瘧,以及山嵐瘴疫。常服此湯尤佳。

準備厚朴(去粗皮,切薑汁拌炒乾),蒼朮(米泔浸炒至黃色),半夏(湯洗七次,各一兩),白茯苓(去皮半兩),甘草(二錢半),人參(去蘆),草果(煨去皮),藿香(去土,各半兩),橘紅(去白,七錢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杯半。生薑三片。經棗二枚。煎。空心熱服。寒加炮附子數片。體虛寒瘧。加肉桂。炮附子。各一錢。

人參荊芥散,治婦人血風勞氣。身體疼痛。頭昏目澀。心忪煩倦。寒熱盜汗。頰赤口乾。痰嗽胸滿。精神不爽。或月水不調。臍腹㽲痛。痃癖塊硬。疼痛發歇。或時嘔逆。飲食不進。或因產調理失節。淹延瘦瘁。乍起乍臥。甚即著床(婦人大全良方)

荊芥穗,人參(去蘆),桂心,生地黃,柴胡,鱉甲(酢炙),酸棗仁(炒),枳殼(制),羚羊角(別為末),白朮(各七分半),川芎,當歸,防風,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服用上銼散,每次三錢,用一杯半水,加入三片生薑和兩個紅棗,煎煮後空腹熱服。若體寒者,可加入炮附子數片;若虛寒瘧疾,則可加入炮附子及肉桂各一錢。

人參荊芥散用於治療婦女血風勞氣,症狀包括身體疼痛、頭昏目澀、心慌煩躁、寒熱盜汗、臉頰發紅口乾、痰咳胸悶、精神不振,或月經不調、臍腹絞痛、痃癖塊硬、疼痛發作,或時常嘔吐、食慾不振,或因產後調理不當,導致身體虛弱消瘦,時起時臥,嚴重者甚至臥床不起。

配方包括:荊芥穗、人參(去蘆頭)、桂心、生地黃、柴胡、鱉甲(醋炙)、酸棗仁(炒)、枳殼(制)、羚羊角(另磨成粉)、白朮(各七分半)、川芎、當歸、防風、甘草(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熱服。無時候。日三服。常服除一切風虛勞冷宿疾。孕婦休服。(局方有牡丹皮芍藥)

人參紫菀散,虛勞唾血。痰涎上盛。咳嗽喘重。寒熱往來。肩背拘急。勞倦少力。盜汗發渴。面目浮腫。(事證方)

人參(去蘆頭),紫菀(洗去蘆頭),陳皮(去白各一兩),桑白皮,五味子,貝母(去心以上各二兩),紫蘇葉(四兩),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麩炒),甘草(炙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八分,去渣趁熱服用。沒有時間限制,一天服用三次。長期服用可以去除各種風寒虛勞、久病積寒。孕婦禁止服用。(方劑中含有牡丹皮和芍藥)

人參紫菀散適用於虛勞、吐血、痰涎上湧、咳嗽喘重、寒熱交替、肩背痠痛、勞累乏力、盜汗口渴、面部浮腫等症狀。(臨床經驗方)

人參(去除鬚根)、紫菀(洗淨去除鬚根)、陳皮(去除白皮,各一兩)、桑白皮、五味子、貝母(去除心,以上各二兩)、紫蘇葉(四兩)、白茯苓(去除皮)、杏仁(去除皮尖,用麩炒)、甘草(炙,以上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丁香散,治傷寒咳逆。(活人書方)

丁香,柿蒂(各一分),甘草,良薑(各半錢)

上沸湯煮。作一服。乘熱猛吃。按。三因方同。大全良方。有人參。五味。治妊娠惡阻。又家寶方。丁香柿蒂二味。煎服治同。名順氣湯。濟生名柿蒂湯。易簡無方名。

七寶飲,治一切瘧疾。無問寒熱多少。先後連日間日。及不伏水土。山嵐瘴氣。寒熱如瘧等證。(簡易方)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生薑五片,煎煮至七分,溫熱服用,不限時間。這個藥方叫做丁香散,用於治療傷寒咳嗽逆氣。丁香、柿蒂各一份,甘草、良薑各半錢,用沸水煮成一服,趁熱迅速服用。這個藥方與三因方、大全良方相同。有人參、五味等藥材,可以治療妊娠惡阻。此外,還有家寶方,使用丁香和柿蒂兩種藥材煎煮服用,功效相同,稱為順氣湯。濟生方中稱其為柿蒂湯。易簡無方中也有記載。

七寶飲則可用於治療各種瘧疾,不論寒熱程度、先後發作時間、是否水土不服、山嵐瘴氣、寒熱如瘧等症狀。

厚朴(薑汁製),陳皮,甘草(炙),草果仁,常山(雞骨煮),檳榔,青皮

上等分。㕮咀。每服五錢。水半盞。酒半盞。煎取一盞。去滓。露一宿。來早又燙溫。向東服了。睡片時。忌熱物。半日。寒多加酒退水。熱多退酒加水。須熳火煎。令熱。不吐不瀉。一服即效。

七成湯,溫疫愈後。脈細而弱。每至黎明。或夜半後。便作泄瀉。此命門真陽不足。宜此湯。或亦有雜證。屬實者。宜大黃丸。下之立愈。(溫疫)

破故紙(炒錘研三錢),熟附子(一錢),遼五味(八分),白茯苓(一錢),人參(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厚朴(用薑汁炮製)、陳皮、甘草(炙)、草果仁、常山(用雞骨頭煮)、檳榔、青皮,以上藥材各等份。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半盞水和半盞酒煎煮,煎取一盞藥汁,濾去藥渣,放置一夜,第二天早上再加熱溫服,面向東方服用後休息片刻,忌食熱物。半日後,若寒症較重,可增加酒的用量,減少水的用量;若熱症較重,可減少酒的用量,增加水的用量。煎煮時要用文火慢煎,使其充分加熱。只要不嘔吐不腹瀉,服用一次就會見效。

七成湯適用於溫疫痊癒後,脈象細弱,每到黎明或深夜就出現腹瀉的患者,這是由於命門真陽不足所致。若患者伴有其他實證,則可用大黃丸瀉下,即可痊癒。

破故紙(炒焦研磨三錢)、熟附子(一錢)、遼五味(八分)、白茯苓(一錢)、人參(一錢)、甘草(炙五分)。

照常煎服。愈後更發者。宜八味丸。倍加附子。

七氣消聚散,有因積聚相攻。或疼或脹者。初用此湯。日久元氣虛。脾胃弱而脹者。參朮健脾湯。少助消導藥。(準繩方)

香附米(一錢半),青皮,蓬朮,三稜(俱醋炒),枳殼(熬炒),木香,砂仁(各一錢),厚朴(薑製),陳皮(各一錢二分),甘草(炙四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七氣湯,虛冷上氣勞氣方。(千金)痰涎積聚。心腹亦痛。不能飲食。(準繩)

白話文:

按照平常的方式煎藥服用。如果病好了又復發,應該服用八味丸,並且要增加附子的劑量。

七氣消聚散適合因為積聚相互攻伐,導致疼痛或脹滿的人使用。剛開始可以用這個湯劑,如果時間長了,元氣虛弱,脾胃虛弱而脹滿,就要用參朮健脾湯,稍微增加一些幫助消化的藥物。

香附米(一錢半)、青皮、蓬朮、三稜(都用醋炒)、枳殼(熬炒)、木香、砂仁(各一錢)、厚朴(用薑製)、陳皮(各一錢二分)、甘草(炙四分)。

用兩盅水,三片薑,煎煮八分,飯前服用。

七氣湯適合虛寒、上氣、勞氣的人。痰涎積聚,心腹疼痛,無法進食,可以用這個湯劑。

半夏(一升),人參,生薑,桂心,甘草(各一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七味清脾湯,治胃瘧發作有時。先覺伸欠。乃作寒慄鼓振頤頷。中外皆寒。腰背俱痛。寒戰既已。內外皆熱。頭疼如破。渴欲飲冷。或痰聚胸中。煩滿欲嘔。或先熱後寒。先寒後熱。寒多熱少。寒少熱多。或寒熱相半。或但熱不寒。但寒不熱。或隔日一發。或三日五日一發者。(三因方)

厚朴(四兩薑製),青皮,半夏,良薑,烏梅(各二兩),草果(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每四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未發前。並三服。

白話文:

半夏一升,人參、生薑、桂心、甘草各一兩,將這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以一斗水煮沸,取三升藥汁,分三次服用,每天三次。這七味藥組成的清脾湯,可用來治療胃瘧,患者發作時,會先感到打哈欠,接著出現寒顫、打哆嗦、上下牙齒打架、全身冰冷、腰背疼痛等症狀。寒顫過後,全身又會感到發熱,頭疼欲裂,口渴想喝冷飲,胸中可能有痰積聚,感到煩悶想吐。也可能先熱後寒、先寒後熱,寒多熱少、寒少熱多,或寒熱交替,或只熱不寒、只寒不熱,甚至隔日發作一次,或三日五日發作一次。

厚朴四兩,以薑汁炮製,青皮、半夏、良薑、烏梅各二兩,草果一兩,甘草炙半兩,每服四錢,水兩盞,加入薑三片,大棗一枚,煎煮至七分,於發病前服用三次。

八正散,治大小兒。心經邪熱。一切蘊毒。咽乾口燥。大渴引飲。心忪面熱。煩躁不寧。目赤睛痛。唇焦血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又治小便赤澀。或隆閉不通。及熱淋血淋。並宜服之。(局方)如酒後恣欲而得者。則小便將出而痛。既出而癢。以此藥主之。(回春)治肝經積熱。小便淋閉不通。及一切淋病俱效。(正宗)

車前子,瞿麥,滑石,大黃(曲裹煨去曲切焙),山梔仁,萹蓄,木通,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八正散主要用於治療大小兒心經邪熱、積聚毒素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口乾舌燥、口渴難忍、心慌心悸、面紅發熱、煩躁不安、眼睛紅腫疼痛、嘴唇乾燥出血、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此外,它還可以用於治療小便赤澀、排尿困難、熱淋血淋等泌尿系統疾病。如果因飲酒過度後縱欲而導致排尿時疼痛,排尿後瘙癢,也可以用此藥治療。另外,八正散也可用於治療肝經積熱導致的小便淋閉不通以及各種淋病。

八正散的組成包括:車前子、瞿麥、滑石(先用麵粉包裹煨熟,去除麵粉後切片烘乾)、大黃、山梔仁、萹蓄、木通和甘草(各一錢,用文火炙烤)。

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燈心。煎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小兒量力。少少與之。(潔古云因熱為腫者用此方)

八味腎氣丸,治腳氣上入小腹。不仁者。(金匱)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同上消渴)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同上婦人)治虛不足。大渴欲飲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千金方)

乾地黃(八兩),桂枝,附子(各一兩炮),山茱萸,薯蕷(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二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水一盞,加入燈心,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飯後或睡前服用。小兒要根據體力,少量服用。此方適用於因熱引起的腫脹。

八味腎氣丸,用於治療腳氣上行至小腹,導致麻木不仁的病症。金匱要略記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飲水一斗,小便也達一斗。同樣的消渴症狀,金匱要略中也有記載:婦人患病,飲食如常,但煩熱難以平躺,反倒要依偎著休息,這是為何?師傅回答:這叫做轉胞,無法排尿。由於胞系受阻,所以導致這種病症。只要利尿就能治癒。千金方記載,此方可以用於治療虛弱不足、口渴想喝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等症狀。

配方:乾地黃八兩,桂枝、附子(各一兩炮製),山茱萸、薯蕷(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二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八味順氣散,凡中風。若內因七情。而得之者。法當調氣。不當治風。外因六淫而得之者。亦先當調氣。然後依所感六氣。隨症治之。(濟生方)

白朮,茯苓,青皮,白芷,陳皮,烏藥,人參(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細末。每三錢。水一大盞。煎七分。溫服。仍以酒化。蘇合香丸間服。

八物湯,治大病後。血氣虛損者方。(正宗)

白話文:

取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煉好的蜂蜜混合成丸,每個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十五丸,用酒送服,一天服用兩次。

對於中風,如果病因是由於七情內傷導致的,就要以調氣為主,不應直接治療風症。如果病因是由於外感六淫導致的,也應先調氣,再根據所感之六氣,對症下藥。

處方:白朮、茯苓、青皮、白芷、陳皮、烏藥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三錢,用一大碗水煎煮至七分,溫服。之後再用酒化開蘇合香丸,間隔服用。

八物湯用於治療大病之後,血氣虛損的患者。

即於八珍湯中。去人參。加黃耆。

八珍湯,治肝脾傷損。血氣虛弱。惡寒發熱。或煩躁作渴。或寒熱昏憒。或胸膈不利。大便不實。或飲食少思。小腹脹痛等證。(薛己)治潰瘍諸症。調和榮衛。順理陰陽。滋養氣血。增進飲食。和表裡。退虛熱。為氣血俱虛之大藥也。(正宗)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即四君四物湯合方)

八解散,治四時傷寒。頭痛壯熱。感風多汗。及療勞傷過度。骨節痠疼。飲食無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痿黃。怠惰少力。咳嗽寒熱。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嘔逆噁心。(局方)

白話文:

在八珍湯的藥方裡,去除人參,加入黃耆。

八珍湯用於治療肝脾受損、血氣虛弱、畏寒發熱、或煩躁口渴、或寒熱昏迷、或胸悶不舒、大便不成形、或食慾不振、小腹脹痛等症狀。(薛己)也可用於治療潰瘍等疾病,能調和營衛氣血、順暢陰陽、滋養氣血、增進食慾、調和表裡、退虛熱,是氣血兩虛的大藥。(正宗)

八珍湯的藥方為: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用水二鍾,加入薑三片、棗二枚,煎煮八分,飯前服用。(也就是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合方的藥方)

八解散用於治療四季傷寒、頭痛發熱、感受風寒導致多汗、過度勞損導致骨節酸痛、食慾不振、四肢乏力、行走喘氣、面黃萎靡、懶散乏力、咳嗽寒熱、體弱多汗、胸悶不適、嘔吐噁心等症狀。(局方)

人參(去蘆),陳皮(去白),半夏(湯洗七次),甘草(炙),藿香(去土),白朮,茯苓(各一兩),厚朴(去粗皮銼。生美汁浸炒紫色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一枚。蔥白三寸。同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九痛丸,治九種心痛。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腫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正宗)

生狼牙(一兩炙),附子(三兩炮),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參,乾薑,吳茱萸(各一兩)

白話文:

將人參(去除蘆頭)、陳皮(去除白皮)、半夏(用湯洗七次)、甘草(炙烤)、藿香(去除泥土)、白朮、茯苓(各一兩)、厚朴(去除粗皮,切碎,用生薑汁浸泡炒至紫色,二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一碗水,加入三片生薑、一枚棗子、三寸蔥白一起煎煮至七分熟,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此方名為九痛丸,主治九種心痛,兼治中風、腹脹痛、口不能言,以及多年積冷、心胸疼痛、冷腫上氣、墜馬跌車、血疾等症。忌口方面遵照一般原則即可。

另外,生狼牙(一兩炙烤)、附子(三兩炮製)、巴豆(一兩去除皮心,熬製成油狀)、人參、乾薑、吳茱萸(各一兩)亦可入藥。

上六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

九味羌活湯,治春夏秋。非時感冒。暴寒頭痛。發熱無汗。脊強脈浮緊。此足太陽膀胱經受邪。宜此發散。(同上)

羌活(二錢),防風(一錢半),蒼朮(米泔浸一錢),川芎(一錢),細辛(三分),白芷,生地黃,黃芩(各一錢),甘草(三分)

上銼。生薑三片。蔥白三根。水煎熱服。

九味清脾湯,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鬲滿能食。口苦舌乾。心煩渴小便黃赤。大便不利。(濟生方)

白話文:

六味丸,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酒送服。體質強壯者,初服三丸,每日三次;體質虛弱者,初服二丸,每日三次。

九味羌活湯用於治療春夏秋季節,非時感冒,突發寒頭痛,發熱無汗,脊背僵硬,脈象浮緊。這是足太陽膀胱經受邪氣侵襲所致,適合用此方發散。

藥材包括:羌活二錢,防風一錢半,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一錢),川芎一錢,細辛三分,白芷、生地黃、黃芩各一錢,甘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蔥白三根,水煎熱服。

九味清脾湯用於治療癉瘧,脈象弦數,但發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胃脘飽滿,食慾尚可,口苦舌乾,心煩口渴,小便黃赤,大便不通。(出自《濟生方》)

青皮(炒),厚朴(薑製炒),白朮,黃芩,半夏(湯泡七次),柴胡(去蘆),茯苓(去皮),草果(各一錢),甘草(二分)

上㕮咀。每四錢。水一盞。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九味當歸湯,療小兒宿食不消。發熱。(外臺方)

當歸,甘草(炙),芍藥,人參,桂枝,乾薑(各一分),大棗(五枚),大黃(二分)

上藥。切。以水一升半。煮取六合。去滓。分服。

九寶湯,經年喘嗽通用。常服屢效。(仁齋直指方)

麻黃(去節),橘紅,腦苛(各一兩),辣桂,紫蘇,桑白皮,炒杏仁(去皮),大腹子(連皮),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青皮用炒過的,厚朴用薑製炒過的,白朮、黃芩、半夏(用湯泡七次)、柴胡(去蘆頭)、茯苓(去皮)、草果(各一錢),甘草(二分)。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四錢,用水一盞,加姜五片,煎至藥液剩下七分,去渣,溫熱服用。不限時間。這個方子叫做九味當歸湯,可以治療小兒積食不消,發熱。

當歸、甘草(炙)、芍藥、人參、桂枝、乾薑(各一分)、大棗(五枚)、大黃(二分)。以上藥物切碎,用水一升半煎煮,取六合藥汁,去渣,分次服用。這個方子叫做九寶湯,可以治療多年咳嗽氣喘,長期服用效果顯著。

麻黃(去節)、橘紅、腦苛(各一兩)、辣桂、紫蘇、桑白皮、炒杏仁(去皮)、大腹子(連皮)、甘草(炙,各半兩)。

上細銼。每服三錢。姜五片。烏梅一個。水煎臨臥服。或入童子小便半盞。同煎尤妙。

十全大補湯,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不進飲食。久病虛損。時發潮熱。氣攻骨脊。拘急疼痛。夜夢遺精。面色痿黃。腳膝無力。一切病後。氣不如舊。憂愁思慮。傷動氣血。喘嗽中滿。脾腎氣弱。五心煩悶。並皆治之。此藥性溫不熱。平補有效。養氣育神。酲脾止渴。

順正辟邪。溫暖脾胃。其效不可具述。(局方)治潰瘍發熱。或惡寒。或作痛。或膿多。或潰。或自汗盜汗。及偏身流注。瘰癧。便毒諸瘡。久不作膿。或膿。或不潰。潰而不斂。若氣血不足之人。結腫未成膿者。宜加陳皮。香附子。半夏。連翹。服之自消。(正宗)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五片薑、一個烏梅,用水煎煮,臨睡前服用。也可以加入半杯童子尿一起煎煮,效果更佳。

十全大補湯適用於男女老少,治療各種虛弱不足、勞傷、食慾不振、久病虛損、發熱、骨痛、拘急疼痛、遺精、面色萎黃、腿腳無力、病後體虛、憂愁思慮、氣血虧損、喘嗽胸悶、脾腎虛弱、心煩等症狀。此藥溫和不燥熱,平補效果顯著,能滋養氣血、安神定志、健脾止渴,順氣辟邪,溫暖脾胃,其功效不可盡述。

根據醫方,此湯還能治療潰瘍發熱、寒熱交替、疼痛、膿多、潰爛、自汗盜汗、半身不遂、瘰癧、瘡毒等症狀,尤其是久不化膿、膿腫不潰、潰而不斂等症狀,以及氣血不足導致的腫塊尚未化膿的患者,可以加入陳皮、香附子、半夏、連翹等藥材,服用後腫塊可自行消退。

白茯苓(焙),白朮(焙),人參(去蘆),熟乾地黃(洗酒蒸焙),白芍藥,粉草(炙),黃耆(去蘆),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當歸(去蘆洗),川芎(各等分)

上十味。銼為粗散。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二個。同煎至七分。不拘時候溫服。此藥補虛損。大有神效。(即八珍湯加黃耆肉桂也)

十全流氣飲,治憂鬱傷肝。思慮傷脾。致脾氣不行。逆於肉裡。乃生氣癭。肉瘤皮色不變。日久漸大。宜服此藥。(正宗)

陳皮,赤茯苓,烏藥,川芎,當歸,白芍(各一錢),香附子(八分),青皮(六分),甘草(五分),木香(三分)

白話文:

白茯苓、白朮、人參、熟地黃、白芍藥、粉草、黃耆、肉桂、當歸、川芎,這十味藥材切成粗碎,每次服用兩錢,用一碗水,加三片生薑、兩個紅棗一起煎煮至七分,不限時間溫服。此藥能補虛損,有神奇效果。

十全流氣飲專治憂鬱傷肝、思慮傷脾,導致脾氣運化失常,逆行於肉裡,產生氣癭、肉瘤,皮膚顏色不變,日久漸大。適合服用此藥。

十全流氣飲的藥方包括陳皮、赤茯苓、烏藥、川芎、當歸、白芍、香附子、青皮、甘草、木香。

姜三片。棗二枚。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十六般哮嗽方。(本事方)

黃明膠(二兩銼),馬兜鈴,甘草(炙),半夏(薑汁浸三日),杏仁(去皮尖以上各一兩),人參(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隨病有湯使。煎至七分。臨睡食後服。湯使於後。心嗽。面赤或汗流。加乾葛煎服。(早吃脫飯),肝嗽。眼中淚出。入烏梅一個。糯米三四粒。煎服。脾嗽。不思飲食。或一兩時噁心。入生薑三片煎。胃嗽。吐逆。吐酸水。入蚌粉煎。膽嗽。

白話文:

將薑片三片、紅棗兩枚,放入兩盅水裡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此方為治療哮喘咳嗽的十六種方法之一。

將黃明膠二兩研磨成粉末,馬兜鈴、甘草(炙)、半夏(薑汁浸泡三日)、杏仁(去皮尖)、人參(半兩)各取一兩,同樣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大錢份量,用一盞水煎煮至七分,睡前飯後服用,之後再服用其他藥物。若為心嗽,伴隨面赤或汗流,可加入乾葛煎服,早起空腹服用;若為肝嗽,伴隨眼中流淚,可加入烏梅一個、糯米三四粒煎服;若為脾嗽,伴隨不思飲食,或一兩小時噁心,可加入生薑三片煎服;若為胃嗽,伴隨嘔吐、吐酸水,可加入蚌粉煎服;若為膽嗽,……

令人臨睡。用藥半錢。茶清調下。肺嗽。上喘氣急。入桑白皮煎。膈嗽。咳出痰濁成塊。生薑自然汁。調藥嚥下。勞嗽。入秦艽末。同煎。冷嗽。天曉嗽甚。蔥白三寸。同煎。血嗽。連頓不住。當歸末棗子同煎。暴嗽。涕唾稠。入烏梅生薑煎。產嗽。背甲疼痛。甘草三寸。同煎。

氣嗽。肚痛。脹滿。入青皮。去白同煎。熱嗽。夜甚。蜜一匕。蔥白。同煎。哮嗽。聲如拽鋸。入半夏二個。同煎。腎嗽。時復三兩聲。入黃耆。白飴糖。煎。上件十六般嗽疾。依法煎服。無不效驗。此方乃都下一家專貨此藥。治十餘口。余因中官。厚賂錢物。方始傳得。屢試有驗。

白話文:

想要幫助人入睡,可用藥半錢,用茶水調服。患有肺嗽,上氣喘急,可用桑白皮煎服。患有膈嗽,咳出痰濁成塊,可用生薑汁調藥服用。患有勞嗽,可用秦艽末同煎。患有冷嗽,天亮時咳嗽加重,可用蔥白同煎。患有血嗽,連續不斷地咳血,可用當歸末和棗子同煎。患有暴嗽,痰液濃稠,可用烏梅和生薑煎服。患有產嗽,背部疼痛,可用甘草同煎。

患有氣嗽,肚子疼痛,脹滿,可用青皮去白同煎。患有熱嗽,晚上加重,可用蜜和蔥白同煎。患有哮嗽,聲音像鋸子摩擦,可用半夏同煎。患有腎嗽,偶爾咳嗽兩三聲,可用黃耆和白飴糖煎服。上述十六種咳嗽疾病,依法煎服,無不奏效。這個方子是都下一家專門售賣此藥,治療十餘人,我因為身在官場,厚贈錢財,才得到此方,多次試驗,都有效驗。

十珍散,治大病之後。氣不復常。乏力短氣。神情不樂。口舌無味。(續易簡方)

黃耆(蜜炙),人參,白朮,茯苓,白扁豆(薑製),山藥(各一兩),宿砂,桔梗,五味子,甘草(炙各半兩)

上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食前服。

十神湯,治時令不正。瘟疫妄行。人多疾病。此藥不問陰陽兩感。或風寒濕痹。皆可服之。(局方)

陳橘皮(去白),麻黃(去根節),川芎,甘草(炙),香附子(杵五枚),紫蘇(去粗梗),白芷,升麻,赤芍藥(各四兩),乾薑(十四兩)

白話文:

十珍散

功效: 治大病之後,元氣不足,氣虛乏力,呼吸短促,精神不振,食慾不佳等症狀。

組成:

  • 黃耆(蜜炙) 一兩
  • 人參 一兩
  • 白朮 一兩
  • 茯苓 一兩
  • 白扁豆(薑製) 一兩
  • 山藥(各一兩) 一兩
  • 宿砂 半兩
  • 桔梗 半兩
  • 五味子 半兩
  • 甘草(炙) 半兩

用法: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加入薑三片,棗一枚,煎煮至七分,飯前服用。

十神湯

功效: 治時令不正常,瘟疫流行,多人患病。不論是寒性或熱性病症,或是風寒濕痹,皆可服用。

組成:

  • 陳橘皮(去白) 四兩
  • 麻黃(去根節) 四兩
  • 川芎 四兩
  • 甘草(炙) 四兩
  • 香附子(杵五枚) 四兩
  • 紫蘇(去粗梗) 四兩
  • 白芷 四兩
  • 升麻 四兩
  • 赤芍藥 四兩
  • 乾薑 十四兩

用法: (藥物用法未載明,需參考其他醫典。)

註釋:

  • [ ] 內為藥材的現代名稱,方便理解。
  • 古方劑量單位為「兩」,現代一般以「克」為單位。
  • 現代醫學對中藥的認識和使用已有很大的發展,請勿盲目相信古方。

上為細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如發熱頭痛。連須蔥白三莖。如中滿氣實。加枳殼數片。同煎服。雖產婦嬰兒老人。皆可服餌。如傷寒不分表裡證。以此導引經絡。不致變動。其功效非淺。

十味香薷飲,治脾胃不和。冒暑氣。心膨悶。飲食無味。嘔噦噁心。五心潮熱。力乏體倦。功能消暑。健脾。進飲食。(百一選方)

黃耆,人參,白朮,茯苓,陳皮,木瓜(各半兩),香薷(一兩),厚朴,藊豆,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大錢,用一盞半水,加五片生薑,煎煮至七分,去渣熱服,不限時間。如果發熱頭痛,可以加入連鬚蔥白三莖;如果腹部脹滿氣滯,可以加入枳殼數片,一同煎煮服用。無論產婦、嬰兒或老人,都可以服用此方。如果傷寒不分表裡證,可以用此方引導經絡,避免病情變化。此方的功效非常顯著。

十味香薷飲,用於治療脾胃不和、中暑、心胸悶脹、飲食無味、嘔吐噁心、五心煩熱、乏力倦怠等症狀。具有消暑、健脾、促進食慾的作用。

方劑組成:黃耆、人參、白朮、茯苓、陳皮、木瓜(各半兩)、香薷(一兩)、厚朴、藊豆、甘草(各半兩)

上粗末。每三錢。水一盞。棗一枚。煎七分服。衛生寶鑑。名消暑十全飲。局方。六和湯。加減方也。

十棗湯,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主之。(傷寒太陽)病懸飲者主之。(金匱)咳家。其脈弦為有水主之。(同上)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歲。宜此湯。(同上)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三錢,加水一盞,再放一顆棗,煎煮至七分,服用。此方名為「消暑十全飲」,是「六和湯」的加減方。

「十棗湯」主要用於治療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的患者。症狀包括:大量出汗、發作時間規律、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呼吸短促、出汗但不畏寒等,說明表解而裏未和。此湯也可治療懸飲、咳煩胸中痛等病症。

芫花(熬),甘遂,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洗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藥末。強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白養。

白話文:

取芫花、甘遂、大戟等量,分别研磨成粉末。用一升半水煮十枚肥枣,煮至剩下八合,去渣,加入药粉。强壮的人服用一钱,体弱的人服用半钱,温水服用。早晨空腹服用。如果泻下量少,病情未除,第二天可以加半钱服用,直到泻下顺畅。之后吃白粥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