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不得轉側」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不得轉側
不得轉側是中醫的一個病症,指的是患者不能轉動身體,包括頭部、軀幹和四肢。患者常常會感到疼痛、僵硬,甚至無法動彈。不得轉側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外傷、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
外傷
外傷是不得轉側最常見的原因。當人體受到外力撞擊或扭傷時,可能會導致肌肉、韌帶、關節等組織損傷,從而引起疼痛和僵硬,甚至無法轉動身體。
疾病
一些疾病也可能導致不得轉側,例如腰椎間盤突出、脊柱側彎、骨關節炎等。這些疾病會導致脊柱和關節的損傷,從而引起疼痛和僵硬,甚至無法轉動身體。
神經系統疾病
一些神經系統疾病也可能導致不得轉側,例如腦卒中、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症等。這些疾病會損傷神經系統,從而影響到肌肉和關節的活動,導致患者不能轉動身體。
治療
不得轉側的治療方法因病因而異。如果是外傷引起的,可以通過休息、冰敷、理療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則需要根據病因進行治療。
預防
為了預防不得轉側,可以避免外傷,並保持良好的姿勢。如果有腰椎間盤突出、脊柱側彎、骨關節炎等疾病,要積極治療,避免病情加重。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白頭翁湯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第十一論曰:產後遍身疼痛者何?答曰:產後百節開張,血脈流走,遇氣弱,則經絡分肉之間,血多流滯,累月不散,則骨節不利,筋脈急引,故腰背不得轉側,手腳不能動搖,身熱頭痛也。若醫以為傷寒治之,則汗出而筋脈動搖,手足厥冷,變生他病,但服趁痛散以默除之。」
柴胡疏肝湯
- 1.《醫宗必讀》:「肝虛者,痛引背脅,補肝湯。肝實者,不得轉側,喜太息,柴胡疏肝湯。有痰,二陳湯加薑汁。」
續命湯
- 1.《蘭臺軌範》:「_錄驗續命湯_,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
- 2.《經方例釋》:「_續命湯方_(《金匱要略》附方),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人,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
- 3.《中國內科醫鑑》:「烏頭湯,從疝而變中風。手足踡攣。或半身不遂。當用此方。烏頭湯與續命湯同為發劑。續命湯治脈之浮大者。烏頭湯治脈之弦緊者。此為吾門百試百效之法。又按此方亦治踡攣。續命湯治拘急不得轉側。桂枝附子湯治四肢微急。即緩與急少有相差。率皆此類之症云。」
- 4.《校注醫醇賸義》:「_古今錄驗續命湯_,治中風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
- 5.《刪補名醫方論》:「_續命湯_,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
▼ 展開更多
烏頭桂枝湯
- 1.《活人事證方後集》:「_大烏頭桂枝湯_,治風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體疼痛,灸刺、諸藥不能療,及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叫呼,陰縮,悉主之。」
- 2.《古今醫統大全》:「(《三因》)_烏頭桂枝湯_,治風寒疝氣,腹中刺痛,手足不仁,身體拘急不得轉側,或致陰縮。」
- 3.《玉機微義》:「二因大烏頭桂枝湯治風寒疝氣腹中刺痛手足不仁身體拘急不得轉側或致陰縮」
- 4.《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風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體疼痛,灸刺諸藥不能療;及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叫呼,陰縮,悉主之。」
- 5.《赤水玄珠》:「《三因》,大烏頭桂枝湯,治風寒疝氣,腹中刺痛,手足不仁,身體拘急,不得轉側,或致陰縮。」
烏頭湯
- 1.《方機》:「腹中絞痛。拘急不得轉側。身重。手足厥冷。陰縮者。」
- 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投前蜜煎一合,空腹溫服。《千金》有老薑、桂心、大棗,無黃耆、麻黃,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叫呼發作有時,使人手足厥冷。」
- 3.《金匱方歌括》:「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令人陰縮。手足厥逆。(即大烏頭煎。見上。)」
- 4.《備急千金要方》:「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叫呼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方。」
- 5.《皇漢醫學》:「《外臺》烏頭湯,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令人陰縮,手足厥逆。(《金匱要略》)」
▼ 展開更多
附子湯
- 1.《全生指迷方》:「若但寒頭重,動眩暈,肌肉痛,牽急不得轉側,漐漐汗出,惡寒,小便難,大便反快,短氣,足寒,或時咽痛,微熱,此由寒濕客搏經脈,不得發泄,其脈遲緩而小弦,附子湯主之,除濕湯亦主之。」
小續命湯
- 1.《外台秘要》:「又小續命湯,療中毒風,口不能言,咽中如塞,或緩或急,身體不自收,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得轉側方。」
-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猝暴中風,不省人事,漸覺半身不遂,口眼喎斜,手足戰掉,語言謇澀,肢體麻痹,神情氣亂,頭目眩重,痰涎並多,筋脈拘攣,不能屈伸,骨節煩疼,不得轉側,及治諸風,服之皆驗。若治腳氣緩弱,久服得瘥。久病風人,每遇天色陰晦,節候變更,宜預服之,以防喑瘂。」
- 3.《外臺秘要》:「又小續命湯,療中毒風,口不能言,咽中如塞,或緩或急,身體不自收,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得轉側方。」
- 4.《保命歌括》:「_《金匱》小續命湯_,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
- 5.《備急千金要方》:「治中風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得轉側,四肢緩急,遺矢便利。此與大續命湯同,偏宜產後失血並老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