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32)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32)

1. 水蛭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水蛭

【氣味】鹹甘平,有毒。

【主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本經》)

墜胎。(《別錄》)

治女子月閉,欲成血勞。(《藥性》)

赤白游疹,及咂癰腫、毒腫。(藏器)

治折傷,墜撲,蓄血。(宗奭)

由以上諸說及活蛭吸盤制止血液凝固作用觀之,則本藥有溶解凝血作用也明矣。

白話文:

水蛭的藥性是鹹味、甘味,性質平和,但有毒性。

主要功效是:能夠去除身體裡不好的血、積瘀的血、女性的月經閉止,還可以破除血塊腫瘤、腹部積塊、不孕,並能疏通水道。(出自《神農本草經》)

能墮胎。(出自《名醫別錄》)

可以治療女性月經閉止,以及將要形成的血勞病。(出自《藥性論》)

能治療紅疹、白疹,以及吸吮癰腫、毒瘡。(出自陳藏器)

可以治療跌打損傷、摔傷,以及體內有淤血的情況。(出自宗奭)

從以上各家說法以及活水蛭的吸盤可以阻止血液凝固的作用來看,很明顯這個藥物具有溶解血凝塊的作用。

2. 虻蟲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蜚虻

(《釋名》虻蟲,「蜚」同「飛」)

【氣味】苦,微寒,有毒。

【主治】逐瘀血,破血積堅痞癥瘕。…通利血脈及九竅。(《本經》)

除女子月水不通,積聚賊血之在胸腹五臟者,及喉痹結塞。(《別錄》)

破癥結,消積膿,墜胎。(日華)

由以上諸說觀之,則本藥與水蛭,可謂大同小異耳。

白話文:

《本草綱目》說:

蜚虻(又名虻蟲,「蜚」同「飛」)

【氣味】味道苦,屬性微寒,有毒。

【主要療效】可以驅散體內淤積的血塊,破除因血積聚而形成的堅硬腫塊、痞塊和癥瘕等病症。…能疏通血脈,使身體各處孔竅暢通。(出自《本經》)

能治療女性月經不來、積存在胸腹五臟的瘀血,以及咽喉腫痛、阻塞等問題。(出自《別錄》)

可以破除體內癥結,消除膿腫,並有墮胎的作用。(出自《日華子本草》)

從以上各種說法來看,虻蟲這種藥物與水蛭的藥效,可以說是大致相同,沒有太大的差異。

3. 抵當丸之注釋

傷寒有熱,少腹應滿,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宜抵當丸。「有熱下」,《玉函》、《外臺》俱有「而」字,為是。(《傷寒論》)

【註】

方有執曰:「由上條之方,變湯為丸,名雖為丸,而猶煮湯也。」

山田正珍曰:「比抵當湯輕一等也,故無發狂、如狂等證,唯滿而不硬,故方亦為四分之一耳(求真按:『本條不舉發狂、如狂等證者,是省略也,非謂無此證也。故與湯所異者,只有緩急之差,而無輕重之別』)。若傷寒有熱,小腹滿,小便不利者,五苓散證也(求真按:『豬苓湯證亦然』)。若身發黃者,茵陳蒿湯證也。今小便反利,故知其為血證也。」

抵當丸方

水蛭、虻蟲、桃仁、大黃各6克。

上為細末,蜂蜜為丸,一回4克,一日三回服用。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之。

【註】陶弘景曰:「晬時,周時也,由今旦至明旦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余家用此方,取上四味(求真按:『指水蛭、虻蟲、桃仁、大黃四味也』)為末,煉蜜和分八丸,以溫酒咀嚼下,日服二丸,四日服盡。不能酒服者,白湯送下。」

產後惡露不盡,凝結為塊,有成宿患者,平素用藥,其效難收。當再孕分娩後,用此方,不過十日,其塊盡消。

求真按:「平素用之非全無效,唯不如產後之捷效耳。」

白話文:

傷寒病有發熱,小腹應該是脹滿的,小便不順暢,現在反而排泄順暢,這是因為體內有瘀血的緣故,應當用藥來排除瘀血,不可用其他藥物,適合使用抵當丸。「有熱下」這句話,《玉函》、《外臺》這兩本書都有「而」字,這樣才是對的。(出自《傷寒論》)

【註解】

方有執說:「這個方子是由上一條方子改湯劑為丸劑,名稱雖是丸劑,但用法仍像是煮湯藥一樣。」

山田正珍說:「這個藥方比抵當湯藥性輕微一些,所以沒有發狂、像發狂等症狀,只有脹滿而不堅硬的症狀,所以藥量只有抵當湯的四分之一。(求真按:『本條沒有提到發狂、像發狂的症狀,是因為省略了,並不是說沒有這些症狀。所以它和抵當湯的不同之處,只有藥效快慢的差別,沒有藥力輕重的差別』)。如果傷寒病有發熱,小腹脹滿,小便不順暢,這是五苓散的證候。(求真按:『豬苓湯的證候也是如此』)。如果身體發黃,那是茵陳蒿湯的證候。現在小便反而通暢,所以知道這是因為體內有瘀血的緣故。」

抵當丸的藥方

水蛭、虻蟲、桃仁、大黃各6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丸劑,每次服用4克,一天服用三次。服用大約一天時間就應該排出瘀血。如果沒有排出,可以再次服用。

【註解】陶弘景說:「晬時,就是周時,指的是從今天早上到明天早上這段時間。」

《類聚方廣義》這本書中關於本方的記載說:「我家使用這個藥方,取上面四味藥材(求真按:『指水蛭、虻蟲、桃仁、大黃這四味』)研磨成粉,用煉過的蜂蜜調和分成八丸,用溫酒咀嚼後服用,每天服用兩丸,四天服完。不能用酒服用的,可以用白開水送服。」

產後惡露沒有排乾淨,凝結成塊,有的患者時間很長,平時用藥,效果很難顯現。等到再次懷孕分娩後,使用這個藥方,不過十天,這些血塊就會完全消失。

求真按:「平時使用這個藥方並非完全無效,只是不如產後使用效果來得快速。」

4. 大黃蟅蟲丸之注釋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者,緩中補虛,大黃蟅蟲丸主之。(《金匱要略》)

【註】

程氏曰:「『五勞虛極』一句是一章之題目,『羸瘦,腹滿,不能飲食』是其證候,『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是其所因。蓋此諸因之一,皆足以經絡榮衛氣傷而血脈凝積,以致內有乾血,遂為五勞虛極,更有肌膚甲錯,兩目黯黑之二證,俱為乾血之徵。蓋其脈數,蒸熱,亦概可知也。」

求真按:「憂傷者,傷頭腦;食傷,飲傷,饑傷,傷消化器;房室傷,傷生殖器也;勞傷者,神身過勞也;而經絡榮衛氣傷者,謂傷害血管係及血液淋巴也。」

大黃蟅蟲丸方

大黃20克,黃芩12克,甘草24克,桃仁65克,芍藥32克,地黃80克,乾漆8克,虻蟲、蠐螬各107克,水蛭166克,蟅蟲71克。

丸法用法同抵當丸。

程氏曰:「婦人虛勞,大半內有乾血,男子亦間有之,審其可攻而攻之,則厥疾可愈。」

求真按:「攻之者,以本方攻之也。」

魏氏曰:「此在婦人、女子、寡婦、女尼,因不月而漸成虛勞者,尤宜投之。」

求真按:「尤宜投之者,尤宜投以本方之略也。」

《醫學綱目》本方條曰:「結在內者,手足之脈必相失,宜此方。」

求真按:「由余之經驗,血結甚者,左手脈常相失。」

《蘭臺軌范》本方條曰:「血乾則結而不流,非草木之品所能下,必用食血之蟲以化之,此方專治瘀血成勞證。若瘀不除,則正氣永無復理,故去病即所以補虛也。」

求真按:「此說治病之規矩準繩也,宜熟思之。」

《方輿輗》本方條曰:「喻嘉言曰:『此世俗所稱乾血勞之良治也。』余按『腹滿』二字,是診乾血勞之第一義。曾有一婦人,年十七八,寒熱尪羸,時時盜汗,食少,一身倦怠,勞狀稍具,然唯脈不細數,而腹滿太甚。余謂婦曰:『是乾血勞也。然大肉未脫,元氣未敗,亟宜服大黃蟅蟲丸。

夫惡瀉喜補者,庸俗之常態也,汝若非庸俗,則治如反掌耳。』婦信余言,即欲用之,但囊中無此丸,使服四物鱉甲湯加芒硝,不月得愈。」

求真按:「四物鱉甲湯,由虎杖、鱉甲、桃仁、大黃而成,後世方也。」

《續建殊錄》曰:「一婦人,年二十餘,去春以來,穀肉之類,一口不能食,若食則心下滿痛,或胸中滿痛,吐之則止,每好飲熱湯或冷水,若過飲,則必腹痛而吐水頗多,腰以下羸瘦甚,胸以上如平人,行步如常,按腹臍旁少腹堅如石,大便秘閉。若用下劑,徒水瀉耳,其婦自言腹苦滿,然按之不滿,因與茯苓澤瀉湯,兼用硝黃湯。

白話文:

大黃蟅蟲丸的解釋

五勞虛極,指的是身體極度虛弱、消瘦、腹脹、吃不下東西。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飲食不當、過度憂愁、飲酒過量、房事過度、飢餓、過勞,導致經絡氣血受損,體內有乾血瘀積。外在表現為皮膚粗糙如魚鱗,眼睛黯淡無光。這種情況需要用溫和的方式補虛,可以服用大黃蟅蟲丸。

【註釋】

程氏說:「『五勞虛極』這句話是這一章的主題,『消瘦、腹脹、不能飲食』是這種虛弱的症狀,而『飲食不當、憂愁過度、飲酒過量、房事過度、飢餓、過勞』則是導致這種虛弱的原因。這些原因都會造成經絡氣血受損,導致血液凝結積聚,形成體內乾血。進一步出現皮膚粗糙、眼睛黯淡等症狀。這類病人通常脈搏會跳得很快,並且身體有發熱的現象。」

求真認為:「憂愁會傷害頭腦;飲食不當、飲酒過量、飢餓會傷害消化系統;房事過度會傷害生殖系統;過勞會造成精神和身體的過度疲勞;而經絡榮衛氣傷,則是傷害血管系統及血液淋巴系統。」

大黃蟅蟲丸的配方

大黃20克,黃芩12克,甘草24克,桃仁65克,芍藥32克,地黃80克,乾漆8克,虻蟲、蠐螬各107克,水蛭166克,蟅蟲71克。

製成藥丸的方法和服用方法與抵當丸相同。

程氏說:「婦女虛勞,多半是因為體內有乾血瘀積,男性也有少數這種情況,如果確認可以攻破瘀血,這種病就可以治癒。」

求真認為:「攻破瘀血,就是要用這個方子。」

魏氏認為:「這種虛勞在婦女、未婚女子、寡婦、尼姑身上,因為月經不順而逐漸形成虛勞的,尤其適合服用這個方子。」

求真認為:「尤其適合服用,指的是尤其適合服用這個方子的簡化版。」

《醫學綱目》中提到這個方子時說:「體內有瘀血凝結時,手腳脈搏會不一致,適合服用這個方子。」

求真認為:「根據我的經驗,體內血瘀嚴重時,左手脈搏通常會變得不明顯。」

《蘭臺軌范》中提到這個方子時說:「乾血凝結而不流動,一般草藥無法將其化開,必須用吃血的蟲類藥材才能化解。這個方子專門治療因為瘀血造成的虛勞症狀。如果瘀血不清除,正氣就無法恢復,所以去除病邪就是補養身體。」

求真認為:「這句話是治療疾病的原則,應該好好思考。」

《方輿輗》中提到這個方子時說:「喻嘉言說:『這是世俗所稱治療乾血勞的好方子。』我認為『腹脹』是診斷乾血勞的首要依據。曾經有一位十七八歲的婦女,時常發冷發熱,身體虛弱消瘦,經常盜汗,吃得很少,全身疲倦,有勞累的症狀,但脈象並非細數,只是腹脹得非常厲害。我告訴她:『這是乾血勞。但你的身體還沒有過度消瘦,元氣也沒有衰敗,應該趕快服用大黃蟅蟲丸。』

那些害怕瀉藥而喜歡補藥的人,是很庸俗的想法,如果你不庸俗,治療起來就很容易。』這位婦女相信我的話,就想服用此藥,但身上沒有這種藥丸,便讓她服用四物鱉甲湯加芒硝,不到一個月就好了。」

求真認為:「四物鱉甲湯是由虎杖、鱉甲、桃仁、大黃組成的,是後世的方子。」

《續建殊錄》中記載:「一位二十多歲的婦女,從去年春天開始,一點肉食都吃不下,如果吃了就會感到心口脹痛,或胸口脹痛,吐出來就會好一點。她總是喜歡喝熱湯或冷水,如果喝多了,就會肚子痛,吐出很多水,腰部以下非常消瘦,胸部以上和正常人一樣。走路正常,按壓腹部肚臍旁邊的部位,感覺腹部堅硬如石頭,大便不通。如果用瀉藥,只會拉水而已。這位婦女說自己肚子覺得脹,但按壓卻感覺不到,所以先讓她服用茯苓澤瀉湯,同時兼用硝黃湯。

服用了五六十天,口渴稍微減輕,可以吃一點糖果,但肚子還是痛。後來稍微咳嗽,吐出帶有血絲的痰。最後服用當歸芍藥散,同時兼用蟅蟲丸,各種症狀逐漸消退。」

《腹證奇覽》中說:「這種病症表面上像是小建中湯症,但更加虛弱消瘦,皮膚乾燥,腹部脹滿,按壓時堅硬疼痛,這是因為體內有乾血瘀積,屬於大黃蟲丸的適應症(現在的《金匱要略》誤寫為大黃蟅蟲丸,大黃蟅蟲丸是下瘀血湯的原名,詳細的症狀記載在《本草》)。書中說:『五勞虛極,消瘦、腹脹、不能飲食,體內有乾血,皮膚粗糙如魚鱗,眼睛黯淡無光,應該緩慢地補養虛弱的身體。(皮膚粗糙如魚鱗,指的是皮膚像鯊魚皮一樣。眼睛黯淡,指的是眼睛黑白不明。)

這種情況比小建中湯更嚴重,是更嚴重的血症。方中的四種蟲類藥材以及乾漆、桃仁,都是用來攻破血瘀和腫塊的。』這個方子可以擴大應用於腹部腫脹、產後血腫、水腫、瘰癧、小兒積塊等。有人說,對於勞累引起的咳嗽,吐白沫中帶有血絲的,使用這個方子也有效。」

求真認為:「肺結核引起的咯血,使用這個方子也有效。」

《類聚方廣義》中提到這個方子時說:「治療婦女月經不順,心腹逐漸脹滿,煩躁發熱,咳嗽,面色發黃,皮膚乾燥,起細小的皮屑,像是麩皮,眼睛昏花,或眼睛發紅、怕光。」

也可以治療小兒疳眼,出現白翳、眼瞼潰爛、怕光、看不清東西,同時還可以治療夜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