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指迷方》~ 卷二 (5)
卷二 (5)
1. 血證
論曰:諸陽統氣,諸陰主血。陰盛則陽虧而陽病,陽盛則陰虧而陰病。陽氣侵陰,血失常道,故或吐或衄,或從口,或從鼻。若暴出而色鮮,心煩燥悶,時欲引飲,出自三斗,陽入於陰也。血得熱則流散,譬如天地之經水,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而壟起,故有內衄肺疽,其證大同而小異。其脈洪數者為逆,微小者為順。宜梔子柏皮湯,煎金湯。大熱者宜地黃煎。
若吐血時,先聞腥臊臭,出清液,胸脅支滿,妨於食,目眩,時時前後血,此由素經大奪血,或醉入房中,氣竭傷肝,女子則月事衰少不來,病名血枯,梔子柏皮湯主之。
梔子柏皮湯
黃柏,梔子(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煎金湯
金花並莖葉陰乾,不拘多少。
上濃煮汁,頓服立定。
地黃煎
生地黃汁(半斤),大黃(末,一兩)
上將地黃汁熬耗一半,內大黃末同熬,候可丸,如梧桐子大。熟水下五粒,未效,加至十粒。
若吐血,服湯後轉加悶亂煩躁,紛紛欲嘔,顛倒不安,由胸上有留血,其脈沉伏,急須吐之,人參散主之。
人參散
人參蘆
上為末。水調下一、二錢。
若血隨嘔出,胸中痞悶,嘔畢則目睛痛而氣急,由怒氣傷肝膽,血隨嘔出,竹皮湯主之。
竹皮湯
青竹皮,甘草(炙),芎藭,黃芩,當歸(洗,各六分),芍藥,白朮,人參,桂心(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先吐血,血止後嗽,嗽中血出如線,痛引脅下,日漸羸瘦,由悲憂傷肺。肺主諸氣,血常隨之,氣傷則血無以運,故橫流而暴出,後隨病而上下也。其脈緩小者可治,細數加急者不可治,黃耆湯主之。
黃耆湯
黃耆(蜜炙,一兩),白朮(炒,二兩),人參,甘草(炙,各一兩),白芍(一兩),陳皮(半兩),藿香(半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若衄血吐血,發作無時,肌肉減少,由氣虛弱,或從高墮下,勞傷所致,其脈虛弱,當補陰平陽,阿膠散主之。
阿膠散
阿膠(蛤粉拌炒,一兩半),杏仁(炮,去皮尖,七錢),馬兜鈴(焙),牛蒡子(炒,各一兩),甘草(炙),糯米(一兩)
上為細末。熟水調下一二錢。
若吐血腹中絞痛,汗自出,胸中悶,由飲食傷胃,胃氣不轉,氣上衝胸,所食之物與氣迫蹙,因胃裂,白朮湯主之。
白朮湯(方缺)
白話文:
血證
總論來說,所有陽氣都統攝著氣機,所有陰氣都主宰著血液。陰氣過盛,就會導致陽氣虧損而產生陽虛的病症;陽氣過盛,就會導致陰氣虧損而產生陰虛的病症。陽氣侵犯陰氣,血液就會失去正常的運行規律,因此會出現吐血或鼻出血,有的從口中出來,有的從鼻孔出來。如果血液突然噴出,顏色鮮紅,伴隨心煩意燥、胸悶,經常想喝水,一次出血量很多(約相當於三斗),這是陽氣侵入陰分造成的。血液遇到熱就會擴散,就像天地間的河水,天熱地熱,河水就會沸騰溢出、水位暴漲一樣,所以會有內出血和肺癰等病症,這些病症的症狀大體相同,但也有細微的差別。脈象洪數的屬於逆證,脈象微弱的屬於順證。可以用梔子柏皮湯、煎金湯治療。如果熱症很重,則應該用地黃煎。
如果吐血前聞到腥臭味,先排出清澈的液體,胸脅部脹滿,影響進食,頭暈目眩,時而前後出血,這是由於平時過度損耗血液,或者醉酒後發生房事,導致氣血耗竭,傷及肝臟造成的。女性患者還會出現月經量少或不來,這種病叫做血枯,可以用梔子柏皮湯治療。
梔子柏皮湯組成:黃柏、梔子(各一兩),甘草(半兩)。 用法:研為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盞水煎成一盞,去渣溫服。
煎金湯組成:金銀花連莖葉陰乾,用量不拘。用法:濃煎取汁,一次服用。
地黃煎組成:生地黃汁(半斤),大黃(研末,一兩)。用法:先將生地黃汁熬至一半,再放入大黃末一起熬煮,待可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用溫開水送服,每次五粒,無效可加至十粒。
如果吐血後,病情反而加重,出現胸悶煩躁、想吐、翻來覆去睡不安穩,這是由於胸部有瘀血停滯,脈象沉伏,需要緊急催吐,可以用人參散治療。
人參散組成:人參根莖。用法:研為細末,用水調服一、二錢。
如果嘔吐出血,胸中痞悶,嘔吐後眼睛疼痛、呼吸急促,這是由於怒氣傷肝膽,導致血液隨嘔吐物排出,可以用竹皮湯治療。
竹皮皮湯組成:青竹皮、炙甘草、芎藭、黃芩、當歸(洗淨,各六分),白芍藥、白朮、人參、桂枝(各一兩)。用法:研為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盞水煎成一盞,去渣溫服。
如果先吐血,血止後咳嗽,咳嗽時帶血,血絲如線,疼痛牽扯到脅下,而且逐漸消瘦,這是由於悲傷憂愁損傷肺臟造成的。肺主一身之氣,血液通常隨著氣血運行,氣血受損,血液就無法正常運行,所以會突然大量出血,之後病情會隨之發展。脈象緩弱可以治療,脈象細數而急促則不可治,可以用黃耆湯治療。
黃耆湯組成:蜜炙黃耆(一兩),炒白朮(二兩),人參、炙甘草(各一兩),白芍藥(一兩),陳皮(半兩),藿香(半兩)。用法:研為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半水煎成七分,去渣溫服。
如果鼻出血和吐血反覆發作,肌肉消瘦,這是由於氣虛或從高處跌落、勞損造成的,脈象虛弱,應該補益陰氣,平調陽氣,可以用阿膠散治療。
阿膠散組成:蛤粉拌炒阿膠(一兩半),炮製去皮尖杏仁(七錢),焙馬兜鈴、炒牛蒡子(各一兩),炙甘草、糯米(各一兩)。用法:研為細末,用溫開水調服一、二錢。
如果吐血伴隨腹中絞痛、自汗、胸悶,這是由於飲食傷胃,胃氣不順,氣機上逆衝擊胸部,所食之物與氣機相互阻礙,導致胃部破裂,可以用白朮湯治療。(白朮湯方劑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