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貺

《全生指迷方》~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勞傷

論曰:古書有五勞、六極、七傷,皆由勞傷過度,或五臟六腑互相剋賊,一臟偏損,五行逆伏,以致盡絕,皆謂之虛勞也。

白話文:

古籍中記載有五勞、六極、七傷,這些都是由於過度勞累和受傷,或者五臟六腑互相剋制,一個臟器受損,五行紊亂,最終導致虛弱衰竭,都稱為虛勞。

若日頓羸瘦,短氣,腰背牽急,膝脛酸痿,小便或赤或白而濁,夜夢紛紜,或夢鬼交,翕翕如熱,骨肉煩疼,由房勞過度,或思慮過多,皆傷神耗精之由,得之心腎,其脈細促。大骨枯者不治,微弱者可治,脈大數甚不能食者死,大建中湯主之。

大建中湯(見前發熱門)。

白話文:

如果某人突然消瘦,呼吸短促,腰背痠痛,膝蓋和小腿麻木無力,小便時而發紅時而發白混濁,晚上做夢連連,或夢到鬼交,身體發熱,骨肉痠痛,這是由於房事過度,或思慮過多,都傷了神耗了精氣,從而導致心腎受傷,脈搏細弱快捷。骨頭枯瘦的無法治療,如果病情較輕微可以治療,脈搏大且數,而且不能吃東西的將會死亡,服用大建中湯治療。

2. 氣病

論曰:百病皆生於氣,其始必由喜、怒、悲、憂、驚、恐,由是變生,形證不一。若其氣起於一邊,或左或右,循行上下,或在肌肉之間,如錐刀所刺,其氣不得息,令人腹中滿,由驚恐恚怒,或冒寒熱,留而不去,為鬱伏之氣,因氣流行,隨經上下相搏痛,久久令人痞悶,其脈短澀,謂之聚氣,七氣湯、趁痛散主之。

七氣湯,楊仁齋《直指方》云:治七情相干,陰陽升降,氣道壅滯,攻衝作疼。

白話文:

古人說:各種疾病的發生與元氣有關,一開始一定是由於喜、怒、悲、憂、驚、恐引起的。情緒一出現變故,形體上就會發生各種不一致的症狀。如果這些情緒集中於身體的一側,無論是左是右,順著氣脈上上下下流轉,或者在肌肉之間,就像錐子刀子刺痛一樣,這股情緒不得停止,就會令人小腹脹滿,受了驚嚇,恐懼,發怒,或者吃了寒涼、溫熱的食物,停留在體內不退去,就會變成鬱結的元氣。由於元氣流動,隨著經絡上下相搏而疼痛,時間久了令人胸腹脹悶,這種急病就是情緒積結所致,脈象短澀,稱為聚氣,可用七氣湯、趁痛散治療。

京三稜,蓬莪朮,青橘皮,香附子(去毛),陳橘皮(洗),桔梗,藿香葉,桂(取心),益智(各一兩半),甘草(炙,三錢。)胡氏(《經效方》有沉香半兩,無陳橘皮)

白話文:

京三稜、蓬莪朮、青橘皮、香附子(去掉毛)、陳橘皮(清洗乾淨)、桔梗、藿香葉、桂皮(取出桂皮的心材)、益智仁(每種各一兩半)、甘草(炙甘草,三錢)。胡氏(《經效方》裡面有沉香半兩,沒有陳橘皮)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二片,棗二枚,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趁痛散,《可用方》云:治氣搏作痛,肌肉之間如錐刀所刺,胸膈痞悶。

白話文:

上方為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盞,加入生薑二片和棗二枚,煎煮至剩下一盞的量,飯前溫熱服用。

趁痛散,《可用方》提到:用於治療因氣滯引起的疼痛,感覺像被錐子或刀刺在肌肉之間,伴有胸膈部位悶脹不適。

蓬莪朮(炮),桂心(各一兩),檳榔,附子(炮,去皮臍),細辛(去苗,,各半兩),芫花(炒,別為末,一錢)

上除芫花外,共為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調芫花末一字,溫服。

白話文:

蓬莪朮(烘烤過的),桂心(各一兩),檳榔,附子(烘烤過的,去除外皮和臍),細辛(去除根莖),各半兩,芫花(炒過的,另外磨成粉,一錢)

若心下似硬,按之即無,常覺膨脹,多食則吐,氣引前後,噫氣不除,由思慮過多,氣不以時而行則氣結。又曰,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其脈澀滯,謂之結氣,參橘丸主之。

白話文:

如果心下好像很硬,但是按下去又沒有,經常感覺脹氣,多吃東西就會吐,氣在胸腹之間往來運行,而且一直打嗝,這是由於思慮過多,導致氣不按時運行,所以氣結。又說,思慮就會讓心有所繫,精神有所依歸,正氣滯留而不運行,脈搏澀滯,就稱之為氣結,可以用參橘丸來治療。

參橘丸

橘皮(四兩,洗),人參(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丸,食前服。

白話文:

將橘皮四兩洗淨,人參一兩,一起研磨成細末,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在餐前服用。

若咽中如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久不治之,漸妨於食。或由思慮不常,氣結不散,或因飲食之間,氣道卒阻,因而留滯。因氣者,謂之氣噎,其脈緩澀。因食者,謂之食噎,其脈短澀。氣噎,嘉禾散主之。食噎,神麯丸主之。

白話文:

如果嗓子裡有東西像核一樣,嚥不下去,吐不出來,長期不治療,漸漸就會妨礙飲食。或由於思慮不正常,導致氣結而無法散開,或因飲食時,呼吸道突然阻塞,因此而滯留。由氣引起的,叫做氣噎,其脈搏緩慢澀滯。由食物引起的,叫做食噎,其脈搏短小澀滯。氣噎,用嘉禾散治療。食噎,用神麯丸治療。

嘉禾散(方缺)。

神麯丸

神麯(炒,一兩),橘皮(洗,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為丸,如雞豆大。每服一粒,含化咽津。

白話文:

神曲丸

材料:

  • 神曲(炒過,一兩)
  • 橘皮(洗淨,二兩)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同雞豆一般。每次服用一粒,含在口中慢慢化開併吞咽唾液。

若痛而遊走,上下無常處,脈亦聚散,或促或澀,謂之遊氣,朮香散主之,不止者,延胡散主之。

白話文:

如果疼痛遊走不定,上下各處沒有一定的位置,脈搏也忽聚忽散、或快或澀,就叫做遊氣,可以用術香散來治療,如果仍止不住疼痛,就可以用延胡散來治療。

術香散

蓬莪朮(炮,一兩),人參(一分),木香(一錢)

上為細末。醋湯調方寸匕。

延胡散

延胡索(炒),當歸(洗,等分)

上為細末。醋湯調方寸匕。

白話文:

術香散是用炮製過的蓬莪朮一兩、人參一分、木香一錢,研磨成細粉,再用醋湯調和成方寸匕服用。延胡散則是用炒過的延胡索和洗淨的當歸(份量相等),研磨成細粉,再用醋湯調和成方寸匕服用。

若自咽嗌以下至臍,左右氣各不相通,氣上奔急攻,右臂痛如斧槌,肌肉日消,漿粥不下,心中懊悶,由肺經本受寒邪,留於右邊,以肺在右,或因以大熱藥攻寒,寒本在於經而不能散發,於是火氣但逼於肺,肺燥則氣上迫。但解藥毒,然後理肺,先宜炙肝散,後宜理氣湯。

炙肝散

白話文:

如果從喉嚨以下到肚臍,左右兩邊的氣互相不通,氣向上快速運行並攻向右邊,右臂疼痛如同被斧頭或槌子擊打,肌肉逐漸消瘦,稀飯也無法下嚥,心中煩悶抑鬱,是由於肺經原本受到寒邪,滯留在右邊,因為肺在右邊,或者是由於以大熱性的藥物攻治寒邪,寒邪原本在經絡之中,卻不能散發出去,因此火氣只能逼迫肺臟,肺臟燥熱,氣則向上迫逼。應先解藥毒,然後調理肺臟,先用炙肝散,後用理氣湯。

牡丹皮,柴胡,芍藥(各一兩),白朮(二兩)

白話文:

牡丹皮、柴胡、芍藥各一兩,白朮二兩。

上為細末。用豬肝三指許,薄批,摻藥末二錢,慢火炙熟,細嚼,米飲下,食前服。

理氣湯(疑即前七氣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取大約三指寬的豬肝,切成薄片,然後撒上兩錢藥末,用慢火烤熟,細細咀嚼後,配合米湯服用,在飯前吃。

理氣湯(懷疑就是前面提到的七氣湯。)

柏子仁丸,史載之《指南方》多楮實一兩。治臂痛不能屈伸,筋脈攣拘。

白話文:

柏子仁丸,史載於《指南方》,其中有很多楮實,共重一兩。用於治療臂痛,不能屈伸,筋脈攣縮。

柏子仁(炒,研),乾地黃(各二兩),茯苓,枳實(麩炒,去瓤),桂(取心),五味子,附子(炮,去皮臍),石斛(去苗),鹿茸(去毛,截作片子,酥炙),酸棗仁,覆盆子,沉香,黃耆(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十丸,空心服。

白話文:

  • 柏子仁(炒熟後研磨成粉)
  • 乾地黃(各二兩)
  • 茯苓
  • 枳實(麩皮炒過,去除果核)
  • 桂皮(取桂皮的內層)
  • 五味子
  • 附子(炮製過,去除皮和臍)
  • 石斛(去除根部)
  • 鹿茸(去除毛髮,切成片狀,用酥油炙烤)
  • 酸棗仁
  • 覆盆子
  • 沉香
  • 黃耆(各一兩)

若腹脅有塊,大小成形,按之不動,推之不移,久久令人寒熱如瘧,咳嗽,面目浮腫,動輒微喘,日就羸瘦,由暴怒或驚恐,氣上而不下,動傷於肝,氣結聚成形,始得之在肝,其脈牢大而結,不傳可治,沉香煎主之。

沉香煎

白話文:

如果腹部或肋骨附近有腫塊,且腫塊大小已經確定,按壓時無法移動,也推不走,時間一久就會導致患者像瘧疾般忽冷忽熱,並出現咳嗽、臉部浮腫的症狀,且稍微一動就會喘,日漸消瘦。此病症多是由於暴怒或驚嚇,導致氣血上衝而不下行,並損傷到肝臟,最後氣血淤結凝聚成形。一開始發病時,腫塊位於肝臟,患者的脈搏會又粗又大、且會結塊,但若及時就醫治療,此病仍可治癒。服用以沉香煎成的藥主,即可治病。

石斛(五兩),椒(去目,炒出汗),附子(炮,去皮臍),秦艽(去土),鱉甲(煮,刮去筋膜,炙),柴胡(去苗),沉香,木香,檳榔,黃耆(各二兩)

白話文:

石斛(五兩):是一種中藥,具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 椒(去目,炒出汗):是一種辛辣的香料,具有溫中散寒、解毒殺蟲的功效。 附子(炮,去皮臍):是一種有毒的藥物,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助陽的功效。 秦艽(去土):是一種中藥,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 鱉甲(煮,颳去筋膜,炙):是一種中藥,具有滋陰補血、益氣健脾的功效。 柴胡(去苗):是一種中藥,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功效。 沉香:是一種香料,具有溫中補氣、止痛化瘀的功效。 木香:是一種香料,具有理氣止痛、調和臟腑的功效。 檳榔:是一種藥物,具有驅蟲殺菌、行氣散結的功效。 黃耆(各二兩):是一種中藥,具有補氣養血、益氣固表、強壯筋骨的功效。

上為末,先用枸杞根新者十斤,淨洗槌碎,好酒二斗,煮至七升,取出枸杞,別用好酒三升,拍洗令淨,漉去滓,濾過,並於前煎酒內,更入熟蜜四兩,再熬成膏,和藥末,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二十丸,食前服。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先使用十斤新鮮的枸杞根,清洗乾淨並搗碎,加入二斗好酒,煮至剩七升,將枸杞取出,另外使用三升好酒,拍洗乾淨,濾除雜質,過濾後,與先前煎煮好的酒液混合,再加入四兩熟蜜,繼續熬煮成膏狀,與藥粉混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服用。